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山东省济宁市学院附属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城里人与乡下人毕淑敏最近几个月来,吃过的最美味一餐饭,是在乡间的小山村。正午时,背靠着池塘,秫秸搭成的简易凉棚下,老农端上自家种的玉米和土豆,还有刚刚从水中打捞起的半尺长的鱼,炭火上烤熟。那鱼被从中间剖开,平铺在黯哑的火焰上,一条好像变成了两条。浑身披挂盐霜,硬而微黄,好似生了薄锈的盔甲。吃到嘴里,鱼刺和鱼肉都是干脆而火爆的,咯吱吱,似嚼着一袭土色的蓑衣。我问老农,用了什么调料呢?他嘬着旱烟嘴,含混地回答,盐。盐是不消说的,看得见,而且,无所不在的咸。我说,还有呢?没有了。老农吐出一口烟雾,清晰地答。我不相信地反问:没有花椒大料?没有豆豉辣椒?没有蚝油香叶?没有……老农打断我,你说的那些,都没有——光是盐。我说,今天才知道,盐是这样好吃啊。老农就笑了,说,你这个人啊,整差了。盐并不好吃,好吃的是我们给自己预备的这些个物产。乾隆年间老辈子怎么着种,咱现在还是怎么着种。我反驳道,乾隆年间老辈子好像没有这种甜糯玉米。老农笑笑说,你这个人还好较真。种子是没这会儿的好,我说的是种法。我们给自己吃的东西,用的是土法,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更没有激素。说到这里,他沧桑的脸上露出一点点不怀好意的浅笑,说,有件事,我一直整不明白,总想找个不见怪不爱生气的城里人打听打听。我说,您打听吧,我不见怪也不生气。老农清了清嗓子,以表明他将要询问的题目是多么不同寻常。在咽下了几大口唾沫之后,他说,我们在庄稼和菜叶上,用了那么多化肥和农药,眼看着活蹦乱跳的虫子眨眼间就扑拉拉死了一地,可你们城里人一年到头吃的就是这种粮食和菜,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呢?他原本就有地方口音,因为踌躇加之不好意思,让方言味变得更加浓厚。“药死”这个词,在他的发音里,说成“约死”。我听懂了他的话,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第一个反应是为自己吞下那么多的农药和化肥加激素却“约而不死”,依然活蹦乱跳地大吃东西而深感惭愧。我说,抱歉啊,我也不知道自己至今为什么还没有被“约死”……在一旁偷听我们对话的一个小伙子,挺身而出解了我的围。他说,早年间,有一个广告,唱的是“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记得吗?人就像害虫。打了农药,有些人生了癌症等恶病死了,有的就产生了抗药性,不死。你们这些不死的人,就像活下来的害虫,有了抗体,反倒更坚强了。周围的人偷听到我们的话,七嘴八舌道,是啊是这样。你看蟑螂,你看老鼠,不是一直被各种药饵毒杀吗?绝了吗?没有!越杀越多。城里人也跟它们似的,毒不死的。我拿捏不准自己作为城里人的一员,在农药和化肥的围攻浸淫中,至今活着,是该自豪还是该悲哀呢?我们从来不吃给城里人准备的东西。我们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今天给你们吃的,就是平日留给俺们自己吃的东西。老农非常热情地说。我望着他善良而沧桑的脸,心中满是惘然。泾渭分明地把种粮的人和吃粮的人齐刷刷分开,给自己留下清洁的食品,然后用慢性毒药去“约”他人,这是生存的智慧还是蓄意的谋杀?我不敢生出责备老农的意思,倘若自己是农人,很可能也出此下策。面对现今中国的普遍现象,无奈,只得寄希望能变成杀不死的青虫。前两天看报纸,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达到了62%以上。可否这样说:大部分中国人现在吃的食品,其实是那少部分人不喜欢吃,不屑于吃,也不敢吃的。想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那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曾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现今在“吃”这个天大的问题上,怎么美德尽失?分手的时候,老农很开心地告诉我们,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里人了。8.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以小见大,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平淡无奇的情节展示了一种社会现象,其所反映的问题引人深思。
B.“咯吱吱,似嚼着一袭土色的蓑衣”用拟声词和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我们吃着老农为我们烤制的纯天然食品时香甜可口的感觉。
C.对于老农的询问,“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一个在旁偷听的小伙子给“我”解围,我对他的回答感到非常满意。
D.文章引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古训,目的只是为了批评老农的狭隘个人主义,讽刺他的小农意识。
E.文末老农很开心地告诉“我们”,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里人了。这个结尾具有明显的反讽意味,引人深思。9.“我”听了老农“城里人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的问题后,都想到了哪些?(4分)10.文中的“老农”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5分)11.对老农们“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的做法,你有什么看法?由此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5分)参考答案:8.(4分)CD(C由下文“活着是自豪还是悲哀”可知,老农的询问引起“我”的思考,可见“我”并没有在意小伙子的回答。D引用古训的目的不仅仅是针对老农个人,还为揭示一种社会现象)(答对一项得2分)9.(4分)①为自己吞下那么多的农药和化肥加激素却“约而不死”,依然活蹦乱跳地大吃东西而深感惭愧;②自己作为城里人的一员,在农药和化肥的围攻浸淫中,至今活着,不知是该自豪还是该悲哀;③想到中华民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传统美德在吃这个问题上,怎么尽失。(答对一点得1分,二点得3分,三点得5分。意思对即可)10.(5分)①热情好客,如对“我们”热情款待;②率直、实在,如毫不保留地说出了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的做法;③有些狡黠、自私,如“沧桑的脸上露出一点点不怀好意的浅笑”,“我们给自己吃的东西,用的是土法,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更没有激素”。(答对一点得1分,二点得3分,三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11.(5分)老农的做法是可笑而错误的。(1分)①他把清洁的食品留下,把上了农药化肥激素的卖出,是狭隘自私的表现:(2分)②他弄不清城里人与乡下人原本是一体的,他缺乏见识与胸怀;(2分)③他的行为违背了民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传统美德。(2分)(观点必须明确。理由答出二点即可)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陈从周:中国园林第一人陈从周以古园林专家名世。赵朴初先生为其书斋起名梓室,因为先生工木土,而先生便以梓翁自喻。全国解放之初,他应苏州美专之聘讲授《中国美术史》和《中国建筑史》;在上海同济,他创办了建筑历史学科和教研室。教学之余,探访、考察园林和文物,足迹遍踏大江南北;参与古建筑及园林工程,事必躬亲。有人戏称他是“两江总督”。1956年,他出版的《苏州园林》一书,成为中国当代第一部园林专著,阐述了苏州园林的本质特征——文人园林的诗情画意,还总结归纳了中国园林造园手法,如借景、邻虚、屏障、对景等。接着又出版了《苏州旧宅参考图录》、《漏窗》。后《说园》出版,已是热到洛阳纸贵了。叶圣陶评述《说园》“熔哲、文、美术于一炉,以论造园,臻此高境,钦悦无量”,有人称它为“诗词界的《人间词话》”。他不仅对于古建筑、古园林理论有着深入的研究、独到的见解,还参与了大量实际工程的设计建造,如设计修复豫园东部、龙华塔、宁波天一阁等,设计建造云南楠园等大量园林建筑。他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造诣颇深,其散文有晚明风格、诗词清丽可诵、书画秀润清逸,还擅昆剧。正是凭借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力,他把中国古园林艺术的诗情画意诠释得淋漓尽致。“梦也苏州,醒也苏州”,陈从周热爱故乡园林,把她视为生命的一部分。他在《苏州园林》中写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足见其江南园林情结。因此对园林、古建筑的保护,他据理力争,寸步不让。1958年,他向苏州市政府呼吁抢救网师园;坚决反对拆苏州城墙用墙砖砌小高炉,疾呼城墙上的每一块砖都是文物。于是,他被作为当时在北京正受批判的梁思成的中国营造社的外围分子加以批判。自此,他成了历次政治运动的“老运动员”。在困境中,他仍专注于古园林事业的研究,穷十年之功,完成皇皇八十万言的《梓室余墨》。这是他园林小品之集大成者。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从周联络叶圣陶等八位社会名流提议修复晚清学者俞樾的故居曲园。其后应苏州政府之请审核行将开放的“苏州古典园林艺术陈列室”,他顺便考察了艺圃、拙政园等景点,发表《苏州园林今何在?》一文,批评苏州园林商业化的世俗之风破坏了园林之美,促使有关方面及时进行了全面整顿和清理,使苏州园林大有改观,1999年苏州古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978年,应世界著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邀请,主持了中国第一个整体园林出口项目,以苏州网师园的园中园——殿春为蓝本,建立一个独立的庭院——“明轩”,移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他成为将中国园林艺术推向世界之现代第一人。作为教师,他认为,学问之道在于德;想做事业,惟勤是途。他对报考的研究生,都要加试“百科知识”一门课。学生们对听他的课,又爱又怕。怕他会提出许多“刁钻”的要求。如记笔记要用毛笔,写字要用繁体,而且还要竖写等。尽管如此严苛,学生们仍爱听他的课。上大课,阶梯教室总是“爆棚”。他授课从不照本宣科,而是在谈天说地道古论今中深入浅出地“传道”,让学生们在轻松的谈笑中获得知识,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升华艺术境界。他倡导文理互通,提倡多读书,读与专业相关、甚而是专业以外的书。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相通的。为让学生融通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他出奇招,把昆曲引进课堂,还自掏腰包请学生去听昆曲,体味古园林建筑与昆曲在艺术趣味上的亲缘关系。学生们在缅怀先生时都说:“十几年过去了,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年上课的生动情景。”陈从周提倡做学问要讲究世系和传承。有人认为这样会导致门户之见。他却认为,讲世系则有凝聚力和鞭策力,可以逼学生用功,掌握自己派系的精髓,不使失传。由文史到国画,再到古建筑园林,他都问学前辈,就教名师,如陈植、梁思成等先生,一路自修不辍。他不是学建筑的科班出身,本学文学,后因兴趣而改行,故业内有人非议他的学问不正宗。但实践证明,陈从周独辟蹊径,把诗词、美术、音乐、戏剧和建筑园林糅在一起,以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品质,开辟了建筑和园林研究的新境界;他也由梓室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被称为“中国园林第一人”、“中国园林之父”。
(摘编自张昌华《陈从周:中国园林第一人》)相关链接①冯其庸评价陈从周:“兄治园林,皆能融会贯通,化而为一,所谓文武昆乱不挡,是为大家,是为人师。”陈从周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造园重视借景,造园与为学又何独不然。”(摘自《光明日报》2014-09-01《满眼溪山独去时》)②陈从周擅丹青,在松、梅、菊、竹中,尤喜绘竹。他的画竹小品或孤枝独干,或竹叶一蓬,题字则为“清风之竹”、“清风过后一帘青”等等。下钤的闲章是“有竹为家”。典出郑板桥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摘自张昌华《曾经风雅》)③陈从周先生的同代或之后,有着许许多多古建筑史家、园林学家。他们钩沉史料、测绘勘察,会墨线绘图,抑或计算机上网,可能还会胡诌几句海德格尔、胡塞尔。但却少有人像他这样挚爱自己的故园。(摘自《拾贝岛民的日记》)④陈从周不是像同代或之后一般的匠人那样简单地进行技术继承,也不会生吞活剥机械照搬西方迎合时尚,而是把对苏州园林和中国古园林的研究事业作为自己的精神依托和人生价值的归属。(摘自张昌华《曾经风雅》)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梓人是工匠之意,赵朴初先生以梓室名陈从周先生的书斋,先生也喜以梓翁自喻,可见他并不是“家”,而对于匠人、土木匠、教书匠的身份却欣然认同。B.著名文学家叶圣陶先生盛赞钦敬陈从周先生的园林著作由于“熔哲、文、美术于一炉,以论造园”而臻于高境,《说园》也被人誉为“诗词界的《人间词话》”。C.学生们爱听陈从周先生的课,阶梯教室总是“爆棚”,是因为他能深入浅出传道、生动形象授课,教学思想和方法既有创见又灵活,让学生们在轻松中获得知识。D.陈从周先生“有竹为家”的钤章,正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操守的写照。他对于古园林艺术的热爱和为保护救护园林而做出的努力都是这种精神品藻的体现。E.本文通过记叙陈从周先生的在园林、教育和治学等方面的事迹,表现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独立坚守的文化品格,文中的相关引用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和说服力。(2)陈从周先生被称为“中国园林第一人”,他对中国园林事业做出了哪些突出的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3)《拾贝岛民的日记》说“少有人像他这样挚爱自己的故园”,陈从周“挚爱自己的故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4)业内有人非议陈从周先生非科班出身,学问不正宗,而他却开辟了建筑和园林事业的新境界,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8分)参考答案:(1)(5分)DE(答D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A、B不给分。解析:A这是自谦之词,先生应该是“家”,且是“大家”;B叶老之语是评述《说园》的;C表述不完整,还有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升华艺术境界”。)(2)(6分)①研究著述:对于古建筑、古园林理论有着深入的研究、独到的见解,著述《苏州园林》《苏州旧宅参考图录》《漏窗》《说园》等,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②实践创造:探访、考察园林和文物,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参与了大量实际工程的设计建造,如设计修复豫园东部、龙华塔、宁波天一阁等,设计建造云南楠园等大量园林建筑。③抢救保护:自觉担当中国古建筑园林的保护与发展重任,积极考察发现古园林开放中出现的商业化功利化的问题,及时向各级政府和领导建言建议,促使苏州园林面貌改观。④推广世界:主持了中国第一个整体园林出口项目,将“苏州园林”搬到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风采,成为将中国园林艺术推向世界之现代第一人。(答出3点即给满分)(3)(6分)①陈从周浓厚的故乡园林情结:“梦也苏州,醒也苏州”,陈从周热爱家乡的苏州园林,把她视为生命的一部分。他在《苏州园林》中写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足见其对故乡园林深厚的情结。②陈从周深挚的精神家园归属:他不是像同代或之后一般的匠人那样简单地进行技术继承,也不会生吞活剥机械照搬西方迎合时尚,而是把对苏州园林和中国古园林的研究事业作为自己的精神依托和人生价值的归属。③陈从周倾力于中国文化传承:他将园林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就像他所爱的昆曲、诗文等文化符号一样,通过自己开创性的理论研究和创造性的实际工作,让它们承担起传播继承和推广发扬中国文化的责任。(4)(8分)示例一:园林和古建筑艺术具有很强的民族性,积淀着深厚的文化传统。(观点明确2分)如果没有一定传统文化的浸染,是无法在此专业中脱颖而出的。陈从周正是因为不拘于门户,广泛学习借鉴,把诗词、美术、音乐、戏剧和建筑园林融为一体,才独辟蹊径,以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品质,开辟了建筑园林研究的新境界。从此意义上说,如果没有文史的积淀,没有艺术的熏陶,陈从周不可能取得如此成就。(结合文本4分)联系实际略(2分)实例二:陈从周虽非科班出身,但他善于学习,注重世系和传承。(2分)他努力掌握所涉猎的各个派系的精髓,认为讲世系则有凝聚力和鞭策力。由文史到国画,再到古建筑园林,他都问学前辈,就教名师,一路自修不辍。(4分)像陈从周那样非本专业出身而后跨界成为大家的人很多,如鲁迅、郭沫若、陈梦家、钱学森等。(2分)示例三:能把各种知识融为一体的是家,而只能依葫芦画瓢的是匠。(2分)陈从周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且他能融通各门类艺术,将传统文化丰富而深厚的修养化到所从事的专业里,正如冯其庸先生评价的“融会贯通,化而为一”,所以他才成为园林艺术的大家。(4分)在当今时代,陈从周就是我们对传统美学的坚守传承与发展创新方面的榜样。(2分)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一个方面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3.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梅汝璈:孤寂的大法袍有天晚上,北京顶银胡同停电。梅汝璈枯坐在家中吱吱作响的藤椅上。黑暗中他轻轻地哼起了清华学校早年的校歌:“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岿立中央。东西文化,荟萃一堂……”这一幕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初。今天,梅汝璈的儿子梅小璈回忆自己的父亲时,一下就想到了这一幕。他对记者谈起父亲的晚年时,有些唏嘘。他用了这样一个形容词:“孤寂”。梅小璈说,虽然上世纪60年代初,父亲尚不足花甲之年,可他心知肚明,属于他的那个“东西文化,荟萃一堂”的时代已经逝去了。新中国在学科建制上完全照搬“老大哥”苏联,全国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所大学保留了法律系,且讲授的内容都是苏联的社会主义法学。这让毕业于清华学校、留学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在芝加哥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的梅汝璈常常感到无所适从。他努力按照党对“旧知识分子”改造的要求,虔诚地学习俄语,试图不被形势甩下。据梅小璈说,现在他家还能找到父亲当年抄写俄文单词的小本。在苏联法学教材上,还有父亲留下的铅笔批注。作为一个留美法学博士,梅汝璈曾执著坚持的那些法学信念渐渐失去了依托——三权分立;司法独立……这是法哲学奠基人孟德斯鸠奠定的理论,又在杰斐逊等人的实践中加以完善的。显然,这一切已不合时宜。“文革”中,梅汝璈在一份“检查”里写道:“我实际上只是一本破烂过时的小字典而已。”“其实,他个人的小环境还是不错的,起码在物质上。如果以季羡林的《牛棚杂忆》为参照系,他并没有受太大的罪。”梅小璈在解释父亲晚年的孤寂心境时如是说,“但他的学科没有了,他的学术没有了。”在那个年代,“梅汝璈”三字变成一个空洞的符号。充盈其间的,不是这个人的赤子情怀和渊博学识,而是一个随“形势”沉浮的抽象指称。有研究者曾这样评价这位外交部前顾问:“梅汝璈名字出现的频率和受关注的程度,基本上是中日关系的晴雨表。”在上世纪整个50年代和60年代初,一旦中日关系出现“问题”了,他就会被邀请出面撰写文章;而中日关系“良好”时,他的名字则不愿被各方的人们所提及。但梅汝璈注定名垂青史。这位晚年“孤寂”的大法官,曾书写过现代中国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1946年3月19日,受命担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的梅汝璈博士离开上海,远赴东京。当日,《中央日报》等中国最权威的媒体,同时在显著版面刊出标题:“清算血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官梅汝璈今飞东京”。东京帝国饭店,盟军最高统帅部中国联络官为梅法官举办接风宴会。宴会上,时任国民政府教育次长兼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的顾毓琇,将一柄装饰华贵的宝剑赠予梅汝璈。梅汝璈深深鞠躬,双手过顶接剑。他说:‘红粉送佳人,宝剑赠壮士’。可惜我非壮士,受之有愧。”顾毓琇说:“你代表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和千百万死难同胞,到这侵略国的首都来惩罚元凶祸首。天下之壮烈事,以此为最。君不为壮士谁为壮士!”听罢,梅汝璈拔剑出鞘,动情地表示:“戏文中常有‘尚方宝剑,先斩后奏’。如今系法治时代,必须先审后斩。否则,我真要先斩他几个,方雪我心头之恨。……对这些战犯必予严惩,非如此,不能稍慰千百万冤死的同胞。我既受国人之托,定将勉力依法行事,断不使战争元凶逃脱法网!”这位“壮士”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在这场历时达两年半之久、人类司法史上所罕见的大规模审判中,受审的28名日本甲级战犯,除两名病死狱中,1名因精神病终止审判外,东条英机、广田弘毅、松井石根、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武藤章、木村兵太郎等7人被判处绞刑,梅津美治郎等16人被判处无期徒刑,判处有期徒刑者2人。今天,由梅汝璈亲属捐赠的东京审判判决书底稿和梅汝璈当时身穿的法袍,已被收藏于国家博物馆。这位慷慨激昂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大法官,曾经的一席话至今在我们耳边徘徊不去:“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相关链接】(1)东京审判中,一些法官们不赞成处以死刑,甚至有人主张以国家犯罪不应追究个人责任等原因无罪释放25名战犯。梅汝璈根据审判过程中两年来收集的日军暴行,主张对南京大屠杀主犯松井石根必须处以死刑,并全力争取将几个侵华首恶判决死刑。最后,表决结果以6票对5票的微弱优势,终于将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等七名罪恶累累的首犯送上绞刑架!(2)在文革期间,由于极左意识形态操纵,高中历史课本都不记入南京大屠杀。当时梅汝璈写的《关于谷寿夫、松井石根和南京大屠杀事件》遭到了莫须有的指责,被扣上煽动“民族仇恨”、“鼓吹战争报复”,还有人甚至从截然相反的方面指责文章夸耀侵略者的勇猛,为军国主义张目,迹近“汉奸”、“卖国贼”。(1)下列对材料有关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面对新中国“苏联式”的学科建制和国内为数不多的大学保留法律系,且只讲授苏联社会主义法学的现实,梅汝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深深地失望。B.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等法学观念是以孟德斯鸠理论为基础,由杰斐逊等人在实践中完善的。曾在美国留学的梅汝璈曾执着坚持这些法学信念。C.以季羡林等人的遭遇为参考,梅汝璈没有遭遇身体上的痛苦和物质生活的匮乏,但是学科没有了,学术没有了,这使他遭受了精神的孤寂。D.梅汝璈对日本侵华这段历史的态度,至今对我们仍有启发。但是在一些历史时期,梅汝璈的观点和作品被误解和曲解。E.在长达两年半、人类司法史上规模罕见的东京审判中,梅汝璈孤军奋战,对28名日本甲级战犯,分别处以相应的惩罚。(2)文章首段介绍梅小璈对父亲的回忆和评价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3)作为一位法官,梅汝璈在东京审判中表现出哪些可贵的精神?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4)本文的题目“孤寂的大法袍”有怎样的含义?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参考答案:(1)答B给2分,答D给3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A项“梅汝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深深地失望”表述不准确,原文说到了“虔诚地学习俄语,试图不被形势甩下”。C项“梅汝璈没有遭遇身体上的痛苦和物质生活的匮乏”表述有误,原文是“他没有受太大的罪”。E项“孤军奋战”不准确,有一些法官支持梅的做法。)(2)①这段回忆表现了梅汝璈对自己年轻岁月的追忆,对自己坚持法理信念的追思。②通过梅小璈的回忆和评价,引出了梅汝璈所处的处境孤寂。③儿子的回忆,使传主的事迹更加真实可信。描写具体鲜活,吸引读者阅读兴趣。(6分,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3)①强烈的爱国精神。严惩战犯以慰同胞,不使战争元凶逃脱法网。②崇尚法理的精神。主张法治时代,先审后斩;依据收集证据审判;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头上。③坚持正义的精神。面对其他法官无罪的意见,梅汝璈据理力争,对罪大恶极的甲级战犯给予了相应的审判。(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4)①“法袍”是梅汝璈法理信念的象征,“孤寂”表明坚守这种信念的困境。②东京审判中,他力排众议,以事实为依据,依法理为准绳,使战犯得到应有的判决。③新中国的学科建制使梅汝璈的学科没有了,学术没有了,梅汝璈的法理信念只能成为一种追忆。④在法理信念失落的“孤寂”中,梅汝璈没有放弃对这种信念的向往,才会更加孤寂。(8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略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隋书?于仲文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髫龀就学,耽阅不倦
耽:沉迷B.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
次:驻扎C.让谓仲文未能卒至
卒:突然D.毗罗恃众来薄官军
薄:轻视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于仲文“英略”的一组是(3分)(
)①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②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③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④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⑤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⑥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仲文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攻打。B.于仲文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十七八个骑兵为狙击贼兵而战死,最终只有于仲文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C.《孙子?计》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于仲文可谓深谙其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挑选精锐,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D.在平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幄,历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有鉴于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5分)参考答案:檀让全军出动来抵抗,于仲文假装失败逃跑,檀让的军队很骄傲轻敌。(“悉”“伪北”、“颇”各1分,句意2分)(2)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5分)【答案】4.D
5.D
6.B7.席毗罗的军队大败而逃,于仲文乘机追杀,贼兵都投进洙水而被淹死,洙水因此而断流。(“溃”“乘”、“为”各1分,句意2分)4.薄:迫近5.①是交代战况。②写于仲文死里逃生。⑥写于仲文乘胜追击,贼兵投水而死的情况。6.“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中的“十七八”是分数“十之七八”。7.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与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如(1)中的“悉”“伪北”“颇”等字;(2)中的“溃”“乘”“为”等字。【参考译文】于仲文,字次武,幼年上学,沉迷读书而不知疲倦。等到长大之后,卓异豪爽,胸怀大志,气度超凡。从家中被征召出来做官,担任赵王的属官,不久升迁为安固太守。隋高祖任北周丞相时,尉迥发动叛乱,派遣部将檀让攻占黄河以南地区。又派人诱招于仲文,于仲文拒绝了他。尉迥对他不听从自己非常愤怒,派遣仪同宇文威进攻他。于仲文迎战,大破宇文威的军队,斩首五百多人。因功被授予开府。尉迥又派遣他的部将宇文胄渡过石济,宇文威、邹绍从白马出兵,两路并进,又进攻于仲文。于仲文估计自己支撑不住,就扔下妻子儿女,率领六十多个骑兵,打开城池西门,冲破重围而逃。被贼兵追赶,边战边逃,跟随的骑兵战死的有十之七八。于仲文仅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尉迥于是杀了于仲文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高祖见到于仲文,把他请到自己的内室,替他伤心哭泣。提升他为大将军,兼任河南道行军总管。把朝廷的乐队给他,让他乘驿车火速到洛阳去发兵,来讨伐檀让。于仲文的军队驻扎在蓼堤,距离梁郡七里,檀让拥有数万军队,于仲文用瘦弱的士兵来挑战。檀让全军出动来抵抗,于仲文假装失败逃跑,檀让的军队很骄傲轻敌。于是于仲文派遣精锐部队从左右两侧夹击贼兵,使檀让的军队大败。檀让率领残余的军队驻扎在城武,部将高士儒率领一万军队驻扎在永昌。于仲文假意下发公文到各州县说:“大将军来了,应多多聚集粮食。”檀让还认为于仲文不可能马上就到,正在杀牛犒劳士兵。于仲文知道他松懈了,于是挑选精锐的骑兵袭击他,一天便赶到了,于是攻占了城武。尉迥的部将席毗罗,拥有十万军队,驻扎在沛县,将要攻打徐州。他的妻子儿女在金乡。于仲文派遣人假称是席毗罗的使者,对金乡城的守主徐善净说:“檀让明天午时到达金乡,将要宣布蜀公的命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认为真的这样,都很高兴。于仲文挑选精锐士兵,假竖起尉迥的旗帜,兼程前进。徐善净望见于仲文的军队将要到达,还以为是檀让到了,于是出城迎接谒见。于仲文捉拿住他,夺取了金乡。席毗罗依仗人马众多,来迫近官军,于仲文背城布阵,在距离军队几里的地方,在麻田中设下埋伏。两阵刚刚交锋,伏兵出动,他们都拖着柴枝擂鼓呐喊,尘埃布满天空。席毗罗的军队大败而逃,于仲文乘机追杀,贼兵都投进洙水而被淹死,洙水因此而断流。俘获了檀让,用囚车把他送到京师,黄河以南地区全部平定。席毗罗躲藏在荥阳的一户人家,被捉出斩首,把他的首级送到京师。朝廷为于仲文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史臣说:于仲文博览群书,拿出众的谋略称许自己,平定尉迥之乱,功成名就。5.
参考答案:8.D
9.C
10.A11.①(赵公)担心他们将要流亡,在城市和乡村都布置了发粮的地方,总共有五十七处.②(赵公)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便选取没有任职并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他们粮食并把事情委任给他们.③(赵公)在这段时间,早晚操劳身心疲惫也没有丝毫懈怠,事情无论大小都一定亲自处理.(评分标准:每个分句一分,该分句所有知识点翻译正确才能得分)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郭震,字元振,魏州贵乡人。长七尺,美须髯,少有大志。十六,与薛稷、赵彦昭同为太学生,家尝送资钱四十万,会有缞服者叩门,自言“五世未葬,愿假以治丧”。元振举与之,无少吝,一不质名氏。稷等叹骇。十八举进士,为通泉尉。任侠使气,拨去小节,尝盗铸及掠卖部中口千余,以饷遗宾客,百姓厌苦。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索所为文章,上《宝剑篇》,后览嘉叹,诏示学士李峤等,即授右武卫铠曹参军,进奉宸监丞。会吐蕃乞和,其大将论钦陵请罢四镇兵,披十姓之地,乃以元振充使,因觇虏情。还,上疏曰:“吐蕃倦徭戍久矣,咸愿解和;以钦陵欲裂四镇,专制其国,故未归款。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则其下必怨,设欲大举,固不能,斯离间之渐也。”后然其计。后数年,吐蕃君臣相猜携,卒诛钦陵,而其弟赞婆等来降,因诏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率骑往迎。授主客郎中。神龙中,迁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西突厥酋乌质勒部落盛强,款塞愿和,元振即牙帐与计事。会大雨雪,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乌质勒已老,数拜伏,不胜寒,会罢即死。其子娑葛以元振计杀其父,谋勒兵袭击,副使解琬知之,劝元振夜遁,元振不听,坚卧营为不疑者。明日,素服往吊,道逢娑葛兵,虏不意元振来,遂不敢逼,扬言迎卫。进至其帐,修吊赠礼,哭甚哀,为留数十日助丧事,娑葛感义,更遣使献马五千、驼二百、牛羊十余万。玄宗诛太平公主也,诸宰相走伏外省,独元振总兵扈帝,事定,宿中书者十四昔乃休。进封代国公,俄又兼御史大夫,复为朔方大总管,以备突厥。未行,会玄宗讲武骊山,既三令,帝亲鼓之,元振遽奏礼止,帝怒军容不整,引坐纛①下,将斩之。刘幽求、张说扣马谏曰:“元振有大功,虽得罪,当宥。”乃赦死,流新州。开元元年,帝思旧功,起为饶州司马,怏怏不得志,道病卒,年五十八。十年,赠太子少保。注释:纛dào:古代军队里面的大旗。(《新唐书·郭震传》,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项是(
)(3分)A.一不质名氏
质:评判,对质
B.因觇虏情
觇:窥视
C.款塞愿和
款:赔款
D.修吊赠礼
吊:忧虑,怜悯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钦陵欲裂四镇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乃以元振充使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则其下必怨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因觇虏情
相如因持璧却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乌质勒的儿子娑葛认为是郭震设计害死自己的父亲,打算率兵袭击,部下劝郭震逃跑,郭震没有听从。B.唐玄宗因他人劝谏而赦免了郭震的死罪,将他流放到新州,后来念其旧功,又起用他为饶州司马。C.郭震仗义疏财,不拘小节,曾以铸私钱、卖人口得来的钱财馈赠宾客,老百姓十分厌恶并深以为苦。D.在对待吐蕃请和的问题上,郭震献出了离间之计,武后听从此策并因此授其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的官职。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4分)(2)会大雨雪,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3分)(3)元振有大功,虽得罪,当宥。(3分)参考答案:4.B:窥视(A:质问;C款:扣。款塞,扣塞门,谓外族前来通好。D:悼念死者)5.C(C代词,他的;A连词,因为/连词,来B连词,于是/副词,竟然D副词,趁机/连词,于是)6.D(授官是以后的事)7.(1)武则天知道是郭震做的事,召他进宫,想当面责问这件事。与他谈话之后,认为他是奇才(评分标准:“所字结构”1分,“省略句”1分,活用词“奇”1分,句意1分。)(2)恰好天下大雪,(在谈判过程中)郭元振一动不动;到日暮之时,(他的皮肤)已经被冻裂。(“雨”落下1分,“被动句”1分,句意1分,注意补充“他的皮肤”。)(3)郭元振立过大功,即便获罪,也应当予以宽恕。(“得罪”1分,“宥”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郭震,字元振,魏州贵乡人。身高七尺,小时候即胸怀大志,十六岁,与薛稷、赵彦昭同为太学学生。有一次,家里送来四十万贯钱。有个衣衫褴褛的人前来拜访,自称家里五代人都没有下葬,希望能借钱办理丧事。郭元振听后,慷慨地把钱都借给了他,也不问这个人姓甚名谁。十八岁,郭元振考中进士,担任通泉尉。以侠义自任,不以细务为意,曾经铸造私钱、贩卖上千人口,所得钱财用来赠送宾客,百姓深以为苦。这件事传到皇后武则天那里,武后召他进宫,想当面责问这件事。可武后与他谈话之后,认为他是奇才,索要他写的文章,郭震献上《宝剑篇》,武后看了后大加赞赏,还把他的诗篇赏给学士李峤、阎朝隐等人看。并破格提升了郭震。授他为右武卫铠曹参。恰逢吐蕃请和,首领钦陵要求朝廷回撤西域四镇的守兵,并赐十姓突厥之地给他。朝廷派郭元振充任使者前去谈判,趁机察看敌情。郭元振回来后,上疏道:“长期以来的徭役让吐蕃人困苦不堪。他们都希望大唐和吐蕃之间能够实现和平。首领钦陵打算分裂四镇归为己有,专制其国,因此才没有归顺的念头。假如陛下每年都向吐蕃派去和亲使团,钦陵一定会屡屡拒绝。这样,他的部下自然无不怨恨。即使钦陵想寇犯唐境,也会受到部下的牵制。君臣之间有了矛盾,吐蕃内部就会发生变故。”这些谋划得到了朝廷的赞同。几年之后,吐蕃君臣相互猜忌,部属果然诛杀了钦陵。他的弟弟赞婆等前来投降,于是武后下诏派郭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率领人骑前往迎接。授予他主客郎中一职。神龙年间,郭震被提拔为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此时,西突厥酋长乌质勒率领的部落逐渐强盛起来,主动向朝廷提出议和。郭元振在牙帐中与之谈判。当时,天正下着雨雪,在谈判过程中,郭元振一动不动;到日暮之时,他的皮肤已经被冻裂。乌质勒年事已高,又多次俯身下拜,经不住风寒,会谈结束后就死了。乌质勒的儿子娑葛认为是郭元振设计害死了乌质勒,打算率兵袭击郭元振。副使解琬劝郭元振趁夜逃走。郭元振没有听,而是从容不迫地安卧帐中。第二天,郭元振身穿素服前去吊唁,半路上遇到娑葛的士兵。敌军没料到郭元振会来,也就不敢轻举妄动,忙说是来迎接他的。郭元振走进帐中,吊唁赠礼,哭得也极为悲切。郭元振在那里住了十天,帮助突厥人办理丧事。娑葛被郭元振的信义打动,向唐朝派去使者,进献良马五千、骆驼二百、牛羊十余万。朝廷下诏郭元振担任金山道行军大总管。玄宗诛杀太平公主的时候,各位宰相跑到外省,只有郭元振率领军队护卫皇帝,事情平后定,他宿卫在中书省十四晚才停止。于是进爵封为代国公,不久又兼任御史大夫,又为朔方大总管,以防备突厥。还没有去上任,正赶上玄宗在武骊山讲习军事,三令之后,玄宗亲自擂鼓。这时郭元振突然出班奏事,打乱了演练。玄宗看到军容不整,非常生气,命人将郭元振立即斩首。刘幽求、张说急忙上前劝谏道:“郭元振立过大功,即便犯了重罪,也应当予以宽恕。”玄宗于是赦免了郭元振的死罪,将他流放到新州。开元元年,皇帝念及郭元振的旧功,又起用他为饶州司马,郭元振怏怏不得志,走到半道,就病死了,享年五十八岁。开元十年,追赠他太子少保一职。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观察下列图片,整合图片信息,紧扣“赢”字的构件和含义,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参考答案:①“赢”字由“亡”“口”“月”“贝”“凡”构成;②“亡”表示危机意识,“口”表示沟通能力,“月”表示时间概念,“贝”表示取财有道,“凡”表示平常心态;③危机意识、沟通能力、平常心态、时间观念加上取财有道,是成为真正赢家的必备要素.本图是“赢”字的构件和含义,本图是由“亡”“口”“月”“贝”“凡”构成,在“赢”字的四周都有小字对“赢”每部分进行介绍,“赢”字每部分得含义是,“亡”表示危机意识,“口”表示沟通能力,“月”表示时间概念,“贝”表示取财有道,“凡”表示平常心态,然后根据“赢”字每部分得含义综合起来分析“赢”的含义;参考示例:①“赢”字由“亡”“口”“月”“贝”“凡”构成;②“亡”表示危机意识,“口”表示沟通能力,“月”表示时间概念,“贝”表示取财有道,“凡”表示平常心态;③危机意识、沟通能力、平常心态、时间观念加上取财有道,是成为真正赢家的必备要素.8.请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续写下面的话。(6分)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②运用排比和反问修辞手法;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④60——100字。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
参考答案:示例一:曹雪芹家道巨变,却磨练出傲岸的风骨;备受冷遇,却迸发出创作的激情;绳床瓦灶,却炼铸成生命的华章。“十年辛苦不寻常”终换来彪炳千秋的文学巨著,这难道不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示例二:贝多芬童年不幸,却不曾破灭人生的梦想;恋人远离,却不曾消逝心中的激情;耳疾侵扰,却不曾消泯对音乐的执着。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他也把痛苦转换为精神的欢乐。这不就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示例三:大卫·科波菲尔受尽继父的毒打与折磨,饱尝童工的劳苦与屈辱,历经世俗的狡诈与险恶,但这些不都没有改变他“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的人生信念吗?
略9.给下列句子排序,使其成为完整的文段,排序正确的是(3分)李克强会见泰国总理巴育,中泰双方签署铁路和农产品贸易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
;
;
,开—坎桂—玛塔卜线全长734公里,坎桂—曼谷线为133公里,将全部使用中国技术、标准和装备。①李克强向中泰两国记者表示,双方铁路合作利于泰国商品出口,也利于中国装备走出去②农业合作是双方优势互补,利于中泰贸易平衡。中泰合作是件双赢的好事。③一路向南,经乌隆府、孔敬府、呵叻府,在中部沙拉武里府坎桂县分成东南和西南两支④据《曼谷邮报》19日报道,中泰合建的铁路线为人字形,北起泰国东北部廊开府首府廊开市⑤东南方向直至罗勇府的玛塔卜县,西南终于首都曼谷。A、12435
B、12345
C、43512
D、43125参考答案:A略10.哈三中2017届毕业典礼上,在播放毕业生在校三年学习生活的纪念短片环节完成后,安排的是“时光胶囊”环节。每位毕业生给十年后的自己写下一段话,装入“时光胶囊”,并交给学校珍藏。请你为这两个环节拟写一段串联词。要求衔接自然,语意连贯,至少运用一种修辞,不超过90字。参考答案:示例:难忘军训中的英姿飒爽,难忘运动会上的活力四射,难忘学习时的努力拼搏,这些影像是我们成长的足迹。三年去也匆匆,十年后又会有怎样的你!下面就请大家在“时光胶囊”里写下对未来的期许。六、写作(60分,共1题)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两三年来,快600岁的故宫成为新一代网红;2016年初,它拍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瞬间拉近了文物同观众的距离;2018年底,它跨界推出口红等彩妆产品,引得年轻人争相抢购,刷爆网络,成为时尚:2019年元宵节,它首次举办“灯光秀”,首次在夜间向百姓开放,一票难求;2019年2月,它开火锅店,慈禧同款锅底、圣旨菜单等,不仅上了微博热搜,还喜获北京美食热门榜第一;截至2018丰12月,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共计1万余件,包括故宫娃娃、折扇团扇、文具用品等,产品主打年轻化的品牌形象,萌趣而不失雅致,年产值超过10亿元。“故宫现象”引发了人们许多热议。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长期以来,故宫是群众心中高贵神秘、雍容典雅的代名词,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然近几年,故宫却华丽转身,以牵手时尚,变身网红;以举办灯光秀,开放夜场:以贴近世俗,登上热搜,转向亲民路线,平添烟火气息,萌趣而不失雅致。
“阳春白雪”委身化为“下里巴人”,以求更贴近民众的人文情怀,提醒我们不仅要仰望天上的月亮,亦要关注口袋里的六便士。传统文化借此走进世俗,抚慰心灵,恰与时偕行,培植自信,以创新致远,建千秋之功。
历史发展每向前一步,往往伴随着向后-.步的探本究源。文化诞生之初本就是政治、经济的产物,同时亦服务于社会民生。而今,快600岁的故宫辞旧立新,通过跨界推出彩妆产品、举办灯光秀、研发创意产品等形式走近民众,以文化服务社会、以承古推进萌新,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民众心灵的恩荫与抚慰。“世界真正和熙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故宫此举,恰合此理。
不过华丽雍容的故宫跳下神坛与凡人共舞亦引争议,有人认为故宫应该持盈守成,慎终如始,坚持单纯的保护、继承之初衷。对此我不敢苟同。若文物只在冰冷的展柜中供人观赏,又怎能让民众去真正热爱;艳丽的色泽若整日面对展柜与灯光,必将在民众心中日渐消退。文物只有以更多的形式激发民众热情,吸引民众了解,传统文化唯有承古萌新,与时借行,才能继往开来,更好传承;才能鲜活灵动,历久弥新,否则只能染尽尘埃,日渐黯淡。泰戈尔说:“如同沙粒聚成沙漠,河流汇成海洋,最谦卑的时候就是最接近伟大的时候。'
”诚哉,斯言。开门未必揖盗,闭户岂可自安?故宫主动放下身段,贴近民众,承古以萌新,跨界促融合,这样才能互利共通,行稳致远。凡益之道,本就是因为与时代融合而得到推崇。
周公曾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变则活,不变则板。故宫的开放并非放纵,带给我们的是享受并非颓靡。“阳春白雪”向“下里巴人”角色的转换,因其深蓄蕴藉的人文情怀更受人欢迎,民族文化自信,亦因之沐春风春雨而萌芽扎根,再绽新花。
凡益之道,皆与时偕行。本想春风归杏林,春风化雨碧霭深。我仿佛看见故宫如一位和蔼可亲的老爷爷,正笑呵呵地向我们招手,仿佛在说:我在故宫等你哦。【详解】本题属于传统文化类新材料作文,不属于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暗中考查考生对待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的态度,引导考生思考如何让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活起来,怎样做才能开掘出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的现代意义和价值。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对于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考生的态度至关重要。材料暗扣“立德树人”的考试要求。【审题】限制性1.内容限制。“故宫现象’引发了人们许多热议。”“故宫现象”,指的是快600岁的故宫通过材料中列举的一。系列行为成为“新一代网红”,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产品研发1万余件,其年产值超过10亿元。这是考生审题立意的基础,脱离这一基础的写作即为跑题。2.立意限制。考生需要围绕故宫的一系列行为及其相关结果进行思考,探究导致这些结果的原因是什么,故宫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何意义等。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开掘出故宫成为网红的深层原因,然后形成可阐释的观点。3.思维限制。材料列举完故宫的一系列行为后,还特意交代了这些行为产生的结果:“拉近了文物同观众的距离”“成为时尚”“一票难求”“年产值超过10亿元”。考生对此现象既要就事论事,谈对“故宫现象"的看法与思考:又要就事说理,在故宫成网红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拓展与延伸,谈传统文化或历史遗产的现代意义与价值等。开放性1.立意角度是多元的。材料的含意并不唯一:故宫(传统文化或历史遗产)与大众,故宫(传统文化或历史遗产)与时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业技术智能监控系统布设协议2024版B版
- 个性化2024版动力煤托盘协议示例版
- 专业教师2024年度聘用协议范例版B版
- 阅读理解技巧讲座
- 二零二四年云服务租赁协议
- 2025年度科技园区场地无偿使用及知识产权共享协议4篇
- 2025年度叉车维修及配件供应一体化服务合同4篇
- 2025年度场岗位员工保密协议执行细则4篇
- 专属委托销售代表协议样式(2024)版A版
- 2025年度影视基地场地租赁合同24篇
- 给男友的道歉信10000字(十二篇)
- 2020年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
- 全面质量管理(TQM)基本知识
- 练字本方格模板
- 产品供货质量保障措施
- 电力电缆高频局放试验报告
- 《老山界》第1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PPT课件【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 JJG 517-2016出租汽车计价器
- JJF 1914-2021金相显微镜校准规范
- GB/T 32045-2015节能量测量和验证实施指南
- GB/T 10001.6-202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6部分:医疗保健符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