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儿童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甲胎蛋白、白细胞和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指标检验结果实用要点_第1页
小儿儿童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甲胎蛋白、白细胞和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指标检验结果实用要点_第2页
小儿儿童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甲胎蛋白、白细胞和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指标检验结果实用要点_第3页
小儿儿童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甲胎蛋白、白细胞和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指标检验结果实用要点_第4页
小儿儿童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甲胎蛋白、白细胞和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指标检验结果实用要点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儿童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甲胎蛋白、白细胞和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指标检验结果实用要点血常规化验单,有结果、参考区间、单位3个纵列,其中参考区间通常是18岁以上成人的正常值参考区间的范围。而结果中的数值,则是根据成人的正常值参考区间范围而确定升高或降低,从而自动标出向上或向下的箭头。儿童化验单解读也需要一定技巧和注意点血常规白细胞新生儿白细胞正常值(15~20)×109/L,以后逐渐下降,到6个月至2岁期间,白细胞正常值(11~12)×109/L[1,2],以后再逐渐降至成人白细胞水平,即(3.5~9.5)×109/L。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第1次交叉(生后4~6天)后的婴儿期,淋巴细胞在60%左右,中性粒细胞在30%左右,这时淋巴细胞箭头都是向上的,中性粒细胞箭头都是向下的,并不提示病毒感染。到4~6岁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第2次交叉,约各占50%,6岁以后中性粒细胞才逐渐升高达到成人水平,约65%左右。血小板

儿童血小板基本与成人一样(150~350)×109/L。但是平时我们看化验单时,儿童的血小板常常是升高的,箭头向上,可达650×109/L,运动后、饱餐后、发热感染、急性炎症等,都会使血小板升高,只要少于1000×109/L,一般不必处理。如果大于1000×109/L,是血小板增多症,需要进一步查原因并做相应处理

。尿常规尿潜血

常常见到的是尿潜血(+-)或尿蛋白(+-),而尿红细胞或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剧烈运动、久站时,尿中可出现暂时性微量红细胞

[3],尿中某些来自于食物的不耐热酶的过氧化物酶样作用、大量维生素C、剧烈运动产生肌红蛋白尿等,可出现尿潜血阳性而红细胞正常

[1]。尿潜血(+-)可以随访观察,必要时进一步检查。尿蛋白剧烈运动、发热、精神紧张、低温,都可以出现一过性功能性蛋白尿,一般尿蛋白定性不超过(+),定量不超过0.5g

/24小时

。尿酮体尿糖阴性而尿酮体阳性(+)至(++),在非糖尿病儿童,饥饿、发热消耗、严重腹泻、呕吐、剧烈运动,均可导致脂肪分解增加,发生酮症而出现尿酮体,并非就是酮症酸中毒,可以随访观察。血电解质新生儿生后1周内,血钾、磷、氯偏高,血钠、钙、碳酸氢盐偏低

,例如,2~3

天血钾可达7.7~8.9mmol/L,新生儿期后血磷仍然较高

。成年人血磷0.97~1.61mmol/L,儿童1.29~1.94mmol/L。血生化转氨酶新生儿转氨酶偏高,生后10天内,谷丙转氨酶<67U/L,谷草转氨酶<45U/L都是正常的。碱性磷酸酶。小儿的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值高于成人,成人为20~90金氏单位/L,新生儿为35~100,1个月至1岁为70~250,1~3岁为70~210,3~10岁为70~180,10~16岁为100~280金氏单位/L,18岁后正常值与成人相同

。应用磷酸对硝基苯酚法检测,ALP正常值上限在1-12岁<

500

U/L,12~15岁

<750

U/L是正常的,而成人为40~150

U/L

。在生长加速、婴幼儿时期高磷血症、急性疾病、应用某些药物等,均可导致ALP升高。因此不能单凭血清ALP升高就诊断佝偻病。诊断佝偻病可测定骨碱性磷酸酶(BALP),>250U/L为升高,比ALP更有特异性。蛋白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在新生儿和婴幼儿期偏低,新生儿期总蛋白为46~70

g/L,7个月至2岁为51~75

g/L,3岁以后62~76g/L,成人60~80g/L。血清白蛋白,新生儿期为28~44g/L,1~14岁

38~54g/L,成人

40~55g/L,60岁以后又降低,为34~48g/L

[7]。甲胎蛋白成人甲胎蛋白(AFP)正常值<20μg/L(放免法)。新生儿期AFP正常值是1000~3500μg/L(放免法),如

>

3500μg/L才为异常,常规实验室测定最高限为1000μg/L,新生儿检查AFP并无意义

。小儿

>

3个月的AFP同成人AFP正常值。如

2个月后AFP持续升高则有病理意义。白细胞和粒细胞减少临床上常见的白细胞和粒细胞减少多为暂时性的,常由病毒感染或药物引起。在上呼吸道等病毒感染引起者,常于起病24~48小时内粒细胞减少,持续3~5天,多为自限性,一般不服用升白药物也能自行恢复。由药物引起者,粒细胞减少可持续数天至数周,停药后可完全恢复正常。如果随访复查,粒细胞持续减少,应寻找原因并且做进一步检查,排除血液系统疾病。感染等原因可使粒细胞易于附着在小血管壁上,使边缘池中的粒细胞增多,造成血液循环(循环池)中粒细胞减少,这称为假性粒细胞减少症。相反,运动或使用肾上腺素,也可使粒细胞自边缘池进入循环池,使粒细胞增多

。血小板减少临床上常见的是继发性血小板减少,多为轻度至中度减少,常由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水痘、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引起;或因接种疫苗,如麻疹-风疹-腮腺炎疫苗等引起;或因药物应用,如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引起。怀疑感染所致者,原发病治愈后血小板可恢复;怀疑药物所致者,停药后

2周血小板可恢复正常

。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应先排除这些继发性血小板减少。另外,有一种假性血小板减少症,也应该引起注意,抽血检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