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山西省长治市学院附属太行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山西省长治市学院附属太行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山西省长治市学院附属太行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山西省长治市学院附属太行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山西省长治市学院附属太行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山西省长治市学院附属太行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世界历史资料选》:“从贸易观点看,两国早就互相倾轧;在争夺殖民地上,双方更是公开敌对。……英国对荷兰人的竞争越来越猜忌不安,不择手段地想破坏。”为此(

)A.1588年英国打败荷兰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B.17世纪初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C.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打击了荷兰贸易D.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荷兰,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参考答案:C2.对英国福利制度的解释,符合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史实结论A提出英国是“福利国家”的观点寻找到英国名目繁多的福利制度作证据B二战后,英国在铁路、电力等领域实行国有化得出英国的福利是公民的社会权利的观点C查到“英国公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的一手史料得出英国是“福利国家”的结论D查到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年的社保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等一手史料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府在国家福利制度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参考答案:D3.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老子和庄子虽然同为早期道家的哲学大师,但二人却有着方向相反的哲学目的。”这种观点的得出是基于庄子A.主张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B.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C.把“道”作为最高的原则D.认为万物没有界限与差别参考答案: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子和庄子都主张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都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到把“道”作为最高的原则,故ABC错误;庄子主张“齐物”,认为万物没有界限与差别,这是庄子思想的特别之处,故D项正确。4.法国启蒙思想家除了出版专门的学术、理论著作外,还出版了普及性的通俗读物,创作并发表了许多小说、戏剧、诗歌等文艺作品,在群众中引起很大反响。启蒙思想家的所为意在A.弘扬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B.矛头直指欧洲君主制度C.摧毁罗马天主教会权威 D.动员群众构建理性王国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了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不是弘扬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思想运动,故排除A;题干中没有体现启蒙运动矛头指向欧洲君主制度的内容,故排除B;摧毁罗马天主教会权威的是宗教改革,故排除C;根据“在群众中引起很大反响”可知启蒙思想家意在动员群众构建理性王国,故选D。5.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缥缈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卜赛女郎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B.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尖锐C.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得到反映D.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参考答案:A【详解】材料中的“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符合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欧洲革命战争不断,政治黑暗不平等,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开始寻求新精神寄托,于是浪漫主义文学兴起。故答案为A项。B项是现实主义文学兴起的背景,排除;C项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危机,排除D项。【点睛】浪漫主义文学是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的产物。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社会问题即纷至沓来,社会秩序并不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还没有实现。面对启蒙思想的幻灭和动荡的社会现实,社会各阶层都产生了深刻的失望和不满情绪。此时的文学家们力图从自己的想象中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浪漫主义作家不敢直面现实,往往把理想作为现实加以描写和歌颂,用美好的憧憬代替对现实的批判;注重内心生活的描写,着重描写他们认为最美好的,也是他们所追求的理想生活。6.中世纪以来,欧洲学校的教学内容,对与神学相关的文法、修辞学、辩证法高度重视,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学内容则增加历史、道德哲学、自然、物理、地理等学科,尤其是注重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学与作品的研究。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B.人文主义思潮萌发C.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

D.天主教神学的衰落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由材料关键信息“文艺复兴时期”、“尤其是注重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学与作品的研究”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及发展关联性比较大,迎合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A项错误,近代自然科学是18世纪才诞生的;B项错误,人文主义早就兴起了;D项属于无关项,也不符合当时史实。故选C。7.21.今年是国际劳动妇女节设立100周年,第二国际左派领袖蔡特金做出了杰出贡献。与其同一派别的人物是A.伯恩施坦B.季米特洛夫C.考茨基D.罗沙?卢森堡参考答案:21.D第二国际左派的杰出女领导人罗沙?卢森堡。8.“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参考答案:A9.1928年,中共六大明确提出“没收外国资本的企业和银行”,而1945年中共七大报告中又指出“在服从中国法令、有益于中国经济的条件下,外国投资我们是欢迎的。”这一政策的转变A.主要是为了适应民族战争的需要B.说明党积极探索对外开放的道路C.主要基于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变化D.反映了党的对外经济政策的成熟参考答案:C【详解】在中共六大上提出没收外国资本,代表们认识到中国革命现阶段的性质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中心任务是驱逐帝国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而在中共七大时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将是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欢迎外国来投资,故选C。政策转变主要是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革命形势,故A项错误。对外资态度的变化说明中共积极探索革命道路,故B项错误。党当时正在探索对外经济政策,尚未到成熟阶段,故D项错误。所以选C。10.1912年1月1日,《民立报》以《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为题发表文章,作者将传统的“匹夫”巧妙地换成“匹妇”,所要表达的思想应包括①女性要处于社会主导地位②男女平等的观念③女性应参与政治生活④救国不必依靠女性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参考答案:C1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下列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规律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从地域看,是从南向北,再推进全国②从思想看,是从照搬马克思主义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③从道路看,是从农村到城市,进而夺取全国胜利④从政党看,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参考答案:A12.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给于日本巨额赔款参考答案:C13.“她走在美的光彩中,象夜晚皎洁无云而且繁星漫天;明与暗的最美妙的色泽在她的仪

容和秋波里呈现:耀目的白天只嫌光太强,它比那光亮柔和而幽暗。”这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诗人拜伦的作品《她走在美的光彩中》。下列作品与此艺术风格一致的是

A.《蓝色多瑙河》

B.《战争与和平》

C.《红楼梦》

D.《向日葵》参考答案:A14.《东史郎日记》(日):“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是道听途说,不符合事实

B可供研究南京大屠杀的情况使用C真实反映了淞沪会战的惨死场景

D说明中国开始进入抗日战争时期参考答案:B15.美国副国务卿迪安·艾奇逊指出:“就像一个烂苹果会引起一桶苹果都烂掉一样,希腊的腐烂传染给伊朗以东的所有国家,它还会通过小亚细亚和埃及传染给非洲,并通过意大利和法国传染给欧洲……”下列各项对烂苹果论理解不准确的是

A.为二战后的“遏制战略”造势 B.与丘吉尔“铁幕”演说如出一辙C.主张全球合作共同干预 D.一定程度上提示了美苏博弈的缘起参考答案:C16.1939年1月7日,蒋介石指示国军各战区军事长官:“应以一部增强被敌占领地区内力量,积极展开广大游击战,以牵制、消耗敌人。”这表明国民政府A.加强了与中共的合作B.承认了正面战场的失败C.适应了战争形势的变化D.用游击战取代了运动战参考答案:C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抗战主战场是敌后游击战,“积极展开广大游击战,以牵制、消耗敌人”说明国民政府认识到敌后游击战作用,C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国民党与中共的合作,A错误;B和D与材料主旨信息不符合,排除。17.19世纪上半期起,法国美术界兴起“农村热”,描绘农村景象或生活的画作明显增多,著名的如米勒的《拾穗者》。以社会上层人土为主、一向保守的“巴黎沙龙”也逐渐选入此类画作。这主要说明当时()A.农村是法国艺术创作的主要题材

B.城市压力使人们向往农村悠闲生活

C.画家同情农业的衰败和农民困苦

D.社会生产的改进和城乡联系的密切参考答案:D【考点】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分析】材料“以社会上层人土为主、一向保守的“巴黎沙龙”也逐渐选入此类画作”体现的是法国的社会上层参与到民间生活中去,强调的是城乡之间联系日益密切,D选项符合题意;

ABC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以社会上层人土为主、一向保守的“巴黎沙龙”也逐渐选入此类画作”,结合现实主义文学进行分析即可。18.乔治.凯南说:“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地区的势力范围。使得那个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威胁,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北风的直接威胁”喻指战争方式B.“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喻指冷战C古巴导弹危机属于“北风的直接威胁”D.马歇尔计划属于“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参考答案:C19.歌手周杰伦在《上海1943》中唱道:“消失的旧时光1943,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下列情况与歌词中的描述不可能同时出现的是(

)A、青年男女着西服婚纱在教堂中举行婚礼

B、《申报》刊登上演国产电影的广告C、公司职员坐电车或骑自行车上班

D、林小姐边喝咖啡边欣赏当地电视节目参考答案:D20.“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参考答案:D【提分秘籍】方法1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策略角度命题。“一国两制”构想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指导思想,其成功实践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范例。解题时需结合港澳历史与现实的状况进行思考。方法2从制度创新角度命题。“一国两制”构想立足世界和平与发展,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实现了一个国家内部两种制度的和平共处。解题时需结合“一国两制”的内涵及历史意义分析。方法3从历史发展潮流角度命题。海峡两岸打破长期隔绝状态,实现政治对话、经济合作、文化交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解题时要结合有关两岸的时政热点进行分析。21.先秦时期吴国的国君本是周武王的先人古公的长子,到了江南后“文身断发”,服从了当地荆蛮的习俗。燕国的始祖召公与周同属姬姓,但燕国四周是戎狄的天下,其臣民中也有不少戎狄成分。因此,在春秋时,吴国和燕国都被排除在“中国”之外。材料旨在说明当时A.“中国”的文化色彩浓厚B.华夏族容易被周边民族同化C.民族融合进程加速进行D.“中国”概念已有明确定义参考答案:A【详解】材料反映了与周有血缘关系的吴国国君和燕国始祖,由于吴国国君服从了当地荆蛮的习俗;燕国臣民中有不少戎狄成分,在春秋时吴国和燕国都被排除在“中国”之外。由此可以推知“中国”是一个文化概念,服从汉族传统文化的地区才可以被认为是“中国”的一部分。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在“中国”的标准方面文化比血缘具有更重要的作用,不是被周边民族同化,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中国”的文化色彩标准,不是强调民族融合进程加快,故C项错误。中国的概念只是一个文化概念,并不是明确的定义,故D项错误。【点睛】“中国”是一个文化概念,并且始终有强烈的民族含义,一般即指汉族文化区。即使是边远地区,只要聚居了大批汉人,或者汉族传统文化相当发达,就可以被认为是“中国”的一部分。22.二战之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这种发展在经济生活中最突出表现是A.出现了“混合经济”

B.经营者革命

C.人民资本主义

D.福利国家参考答案:A23.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树子指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引者注)这说明齐桓公A.挟天子以令诸侯

B.极力维护宗法制C.主张废除分封制

D.推崇法家思想参考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中“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的意思是责罚不孝的人,不得擅自改立太子,不得把妾立为正妻,其中的孝亲、维护嫡长子继承权、不承认庶妻(小妾)的地位,体现了宗法制的原则,故齐桓公是在维护宗法制。材料不体现“挟天子”,排除A,C、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思路点拨】根据宗法制以血缘关系确定尊卑的特点分析。24.“道统”即为儒者之“道”的传授谱系,明末清初的安徽桐城派就以“道统自任”。梁启超说:“桐城派……以孔、孟、韩、欧、程、朱以来之道统自任,而与当时所谓汉学(专于研究经史、训诂考据之学)者互相轻。”可见桐城派在文学创作上A.提倡经世致用

B.主张“知行合一”C.颠覆了理学传统 D.宣扬人伦即天理参考答案:A25.近代中国,“赶火车…‘赶轮船…‘赶汽车”成为新的社会俗语。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②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③新式交通工具运行时间相对固定

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参考答案:C26.美国史学家所著的《全球文明史》在“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目中这样论述到:“欧洲的海上霸权和大西洋与太平洋航路的开通,在世界历史上造成了三个重大后果。其一,为食物、疾病和一些工业制品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国际环境。其二,创造出了一种新的世界经济,首次将美洲包括在国际贸易中,并为欧洲和亚洲确定了不同的框架。其三……”根据你的理解,省略号部分最合适的表述应该是(

)A.“促使哲人们去寻找和发现支配人类社会的永恒的法则。”B.“一个基于议会理念之上的政治制度逐渐成型并走向成熟。”C.“孕育了被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的崭新的生产方式。”D.“为西方以殖民的方式直接进入世界的某些地区创造了条件。参考答案:D27.以下主张适合解决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是①只有管得少的政府,才是管得好的政府,政府是守夜人②要使消费倾向与投资引诱二者互相适应,则政府机能必须扩大③一个慈善为怀而偶尔犯错误的政府比—个铁石心肠一贯漠不关心的政府要好的多④经济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来自我治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参考答案:C28.有学者认为,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主要是外部刺激,进而回应和学习。以下属于传导型发展的现代化国家是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法国参考答案:C29.梁启超曾在1901年写道:“欧洲各国自二百年以来,皆过渡时代也。”他还认为,英国在“过渡时代”的特点是“顺流而渡”。下列选项中不能用来说明英国“顺流而渡”的是A.宪章运动的兴起

B.1832年议会改革C.“光荣革命”的爆发

D.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参考答案:C30.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明代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代的农业生产中A.人地矛盾的显现B.精耕细作的传承C.稻麦种植的减少D.技术交流的增加参考答案:B材料“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均体现了要多投入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体现的是农业生产中的精耕细作的特点,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人多地少的矛盾,A不正确;CD均与材料无关。点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是高考常考点,精耕细作是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耕作方式,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等,在此基础上得出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等。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主管经济工作的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周密策划,统一部署,调运和集中全国范围内的粮食、棉纱、棉布等重要物资,于1949年11月25日在全国各大城市集中抛售。连续抛售10天后,粮、棉等商品价格猛降30%到40%,各地市场趋向稳定。——朱永红《五十年国事纪要》材料二1956年,在中共八大发言中,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总体构想:主张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进行的自由生产是补充;在流通领域,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的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陈云把这种构想称之为“大计划小自由”。——萧冬连《求索中国:文革前十年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及陈云的贡献。(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云所提构想的价值并分析该构想未能推行的原因参考答案:(1)形势:经济困难,百废待兴;市场混乱(投机倒把;物价飞涨);人民生活困苦。贡献:打击投机资本(稳定物价);安定民心,巩固政权;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价值:尝试经济体制改革,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原因:在经济建设中急于求成,出现“左”倾错误;八届二次会议的召开,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形成正确认知和解读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本问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相关内容——20世纪50年代的相关探索和实践。本问总体上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把握。关于第一小问“形势”,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即可。关于第二小问“贡献”,根据材料一信息“在全国各大城市集中抛售”、“粮、棉等商品价格猛降30%到40%”、“各地市场趋向稳定”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言之有理即可。(2)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并形成正确认知和解读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本问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相关内容——20世纪50年代的相关探索和实践。根据题干要求,本问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能力,同时具备较强的分析、认知能力,从而本问总体上有一定难度。关于第一小问“价值”,需要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并正确认知,即“尝试经济体制改革,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小问“未能推行的原因”,主要结合中央政府在此时期所贯彻执行的“左”倾错误路线思考,诸如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开始的“三面红旗”)等。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现代中国著名经济家·陈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3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和团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惠,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材料二、我们要知道,在当年,一个国家落后,希,t饭套招致侵略,更重要的是合造成目人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淡薄。关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要拿1895年的公车上书运动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略做比较,就可以明了其中原委。……(前者)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反响。……(而后者)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材料三、《艾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A的地方,无论他是那一个民族的中国A,都套有人唱它。……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逢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1)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一役”唤起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开展的主要爱国话动。(1O分)(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运动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资讯传播、教育状况及民众观念的角度分析促成这种超越的因素。(1O分)(3)据材料三,指出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0分)(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6分)参考答案: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五四运动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抗日战争参考答案:(1)原因:君主专制造成国民意识淡薄;疆域辽阔且交通不便,民众缺乏民族(国家)认同感;以往遭遇的民族危机不足以瞢醒国人。(4分。答对二点即可)活动:宣传维新思想,发动戊戌变法;倡导实业救国,发展民族工业;宣传三民主义,领导民主革命。(6分)(2)表现:运动的规模更大(人数多,范围广);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参与阶层多);影响更大。(4分。答对二点即可)因素:电讯、报刊发展,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新式教育推广,先进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群体壮大,思想活跃;民主观念渐人人心,民众关注国事。(6分)(3)新特点: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同胞团结抗战;形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分)说明:促进中华民族觉醒,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激发爱国热情);取得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首次完全胜利.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奠定民主革命胜利的基础,推动民族解放。(6分)(4)民族危机加剧;先进中国人的引领;社会的近代化;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凝聚力加强;国民观念的进步,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追求。(6分。答对三点即可)试题解析:(1)“原因”结合材料一中“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和所学戊戌变法时中国的政治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即可作答。“活动”结合所学甲午战争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上开展的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活动的史实作答即可。(2)“主要表现”可根据材料二中“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范围广)、“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参与阶层多)、“影响也大得太多”(影响大)、“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人数多);“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范围广”与当时的电讯、报刊的发展有关;人数多说明民众关注国事,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有关;“参与阶层多”说明新式教育的推广。(3)“新特点”根据材料三中“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逢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可分析出答案。(4)“主要因素”结合几则材料可分析出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与民族危机、国民观念、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等因素有关。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分析、理解,综合归纳。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农业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农业劳动力——农民的“安居乐业”。农民得以安居乐业,“盛世”便有保障。反之,当饥寒交迫的民众“揭竿而起”之时,专政手段再强大的王朝也难逃土崩瓦解的厄运。这类事实的反复出现,使得统治阶级中富于远见的人士认识到民众不可侮。基于这类考察,中国的“圣君”“贤臣”们很早就提出“知人”“安民”,时至晚周,民本思想渐趋盛大。老子认为,统治者必须顺应民意;孔子指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并有“修己以安百姓”的主张。在孔子身后,《左传》《孟子》《荀子》等书更对民本思想加以发挥。总之,“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民本命题是中华农业社会的一种传统政治思想,“仁政”“王道”学说由此派生出来。材料二、到了皇权社会末世,传统的民本主义在某些具有异端倾向的论者(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傅山、唐甄等)那里提升到新阶段。……明末清初的“新民本”超越固有民本主义的所在颇多,而关健点在于摆脱了尊君论羁绊,将批判锋芒指向全体专制君主。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明清之际的“新民本”思想家,是在没有受到西方民主思想影响的情况下,将先秦以来受制于君权的民本思想推进到“新民本”高度。——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冯天瑜《“民本”与“尊君”(论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民本思想出现的背景。(4分)(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民本思想呈现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8分)参考答案:答案:(1)背景:农业社会的国情;民众力量的显现;阶级结构的变动;维护统治的需要;知识分子的作用。(4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2)变化:由受制、服务于君权到批判、否定君主专制。(2分,言之成理即可)原因:传统民本思想与明清社会不符;君主专制的加强及弊害的显现;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市民意识的初步觉醒。(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根据材料一“农业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农业劳动力——农民的‘安居乐业’”得出我国是农业社会,根据材一“农民得以安居乐业,‘盛世’便有保障。反之,当饥寒交迫的民众‘揭竿而起’之时,专政手段再强大的王朝也难逃土崩瓦解的厄运”得出民众的力量对于社会的统治有重要意义,根据材料一老子、孔子等主张及其后著作的描述,得出知识分子的推动,根据材料一“仁政”“王道”说明统治者重视。(2)第一小问变化,由材料一中为君主服务到材料二中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提出否定君主专制。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人民的思想观念的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