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科类工科编号(学号)2010311436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掺合料在再生砂浆中的试验研究Experimentalstudy
on
regenerationof
admixture
inmortar指导教师:学院:水利学院专业:水利水电工程年级:2010级论文(设计)提交日期:2014年4月26云南农业大学2014年4月掺合料在再生砂浆中的试验研究摘要以某建筑物废弃混凝土作为再生骨料,全面系统的研究天然骨料、再生骨料的各项物理性能。根据粉煤灰、硅粉、聚丙烯纤维性能的一些特性,研究掺入不同量的天然砂浆及再生砂浆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天然砂浆和再生砂浆M7.5配合比设计。研究不同掺量在单掺,三掺(粉煤灰为:0%、10%、20%、30%、40%;硅粉:0%、10%、20%、30%、40%、50%;聚丙烯:0kg/m3、0.4kg/m3、0.8kg/m3、1.2kg/m3、1.6kg/m3、2.0kg/m3)时,进行试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7d、28d的力学性能试验:粉煤灰10%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最好;硅粉30%抗折强度、抗压强度最佳;聚丙烯在天然砂浆1.2kg/m3抗压强度最好,在再生砂1.2kg/m3最佳;三掺只有粉煤灰变时,粉煤灰10%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最佳;关键词:再生骨料;硅粉;粉煤灰;减水剂;抗压ExperimentalstudyonregenerationofadmixtureinmortarMiaoJingchun(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andTheArchitecturalInstituteofWaterConservancyandHydropower,Kunming650201)ABSTRACTTakingonebuildingwasteconcreteasrecycledaggregate,aggregate,comprehensiveandsystematicresearchonthephysicalpropertiesoftherecycledaggregate.Accordingtosomecharacteristicsofflyash,silicafume,polypropylenefiberproperties,affecttheworkingperformanceofmortar,theincorporationofnaturalandrecycledmortarofdifferentamountsofmechanicalproperties.NaturalregenerationofmortarandmortarmixdesignofM7.5.Influenceofdifferentcontentinsingledoped,doped(threeflyash:0%,10%,20%,30%,40%,10%,0%;powder:20%,30%,40%,50%;PP:0kg/m3,0.4kg/m3,0.8kg/m3,1.2kg/m3,1.6kg/m3,2.0kg/m3),test.Theexperimentalresultsshowthatthemechanicalpropertiestestthroughthe7d,28d:thecompressivestrengthofflyashis10%,theflexuralstrengthofthebest30%silicafume;bendingstrength,compressivestrengththecompressivestrengthofpolypropylenebest;thebestnaturalmortarKeywords:recycledaggregate;silicafume;flyash;superplasticizer;compressivestrength;PAGE2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引言 11.2天然砂浆再生砂浆国内外现状 21.2.1国外现状 21.2.2国内天然砂浆、再生砂浆现状 4第二章材料的基本性能 52.1掺合料的性能 52.1.1粉煤灰的性能 52.1.2聚丙烯纤维的性能 62.1.3硅粉的性能 82.1.4外加剂的性能 92.2天然细骨料的基本性质实验 92.2.1天然细骨料的级配试验 92.2.2天然细骨料的堆积密度 102.2.3天然细骨料的吸水率实验 112.2.4天然细骨料的表观密度 122.2.5天然细骨料的压碎指标 122.2.6天然细骨料的含泥量 132.3再生细骨料的基本性质实验 142.3.1再生细骨料的级配试验 142.3.2再生细骨料的堆积密度 152.3.3再生细骨料的吸水率实验 162.3.4再生细骨料的表观密度 172.3.5再生细骨料的压碎指标 182.3.6再生细骨料的含泥量 182.3.7水泥 19本章小结 21第三章砂浆配合比设计 223.1砂浆配合比的计算 223.1.1砂浆的配置强度 223.1.2计算水泥用量 233.1.3计算砂的用量 243.1.4计算水的用量 243.1.5配合比试配、调整与确定 243.2砂浆的试拌调整得出基本配合比 253.2.1试拌 253.2.2配合比调整 263.3成型试件 30本章小结 31第四章砂浆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314.1天然、再生砂浆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314.2天然、再生砂浆抗折强度试验 324.2.1实验步骤及公式 324.2.3天然、再生砂浆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计算结果表 334.3掺合料对抗折抗压对砂浆的机理分析 354.3.1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规律图 354.3.2掺合料对砂浆的机理分析 38本章小结 39第五章结论及展望 40参考文献 42致谢 42掺合料在再生砂浆中的试验研究PAGE43第一章绪论1.1引言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等建设经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随着我国对于保护耕地和环境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如何处理和排放建筑垃圾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和环境保护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砂浆一词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陌生,建筑上砌砖使用的黏结物质,由一定比例的砂子和胶结材料(水泥、石灰膏、黏土等)加水和成,也叫灰浆,也作砂浆。砂浆是由胶凝材料(水泥、石灰、粘土等)和细骨料(砂)加水拌合而成。常用的有水泥砂浆、混合砂浆(或叫水泥石灰砂浆)、石灰砂浆和粘土砂浆。用无机胶凝材料与细集料和水按比例拌和而成,也称灰浆。用于砌筑和抹灰工程,可分为砌筑砂浆和抹面砂浆,前者用于砖、石块、砌块等的砌筑以及构件安装;后者则用于墙面、地面、屋面及梁柱结构等表面的抹灰,以达到防护和装饰等要求。普通砂浆材料中还有的是用石膏、石灰膏或粘土掺加纤维性增强材料加水配制成膏状物,称为灰、膏、泥或胶泥。常用的有麻刀灰(掺入麻刀的石灰膏)、纸筋灰(掺入纸筋的石灰膏)、石膏灰(在熟石膏中掺入石灰膏及纸筋或玻璃纤维等)和掺灰泥(粘土中掺少量石灰和麦秸或稻草)。建筑砂浆和混凝土的区别在于不含粗骨料,它是由胶凝材料、细骨料和水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按其用途分为砌筑砂浆和抹面砂浆;按所用材料不同,分为水泥砂浆、石灰砂浆、石膏砂浆和水泥石灰混合砂浆等。合理使用砂浆对节约胶凝材料、方便施工、提高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再生砂浆和天然砂浆掺不同掺合料的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我们对再生砂浆一词不那么了解,再生砂浆是利用建筑垃圾,通过破碎机或人工将其破碎成再生细骨料,并且要符合细骨料的级配,含泥量,杂质含量的标准。再生骨料与天然骨料相比有不足之处,仅仅通过简单破碎和筛分工艺制备的再生骨料颗粒棱角多、表面粗糙、组分中还含有硬化水泥砂浆,再加上混凝土块在破碎过程中因损伤累积在内部造成大量微裂纹,导致再生骨料[1]自身的孔隙率大、吸水率大、堆积密度小、空隙率大、压碎指标高。这种再生骨料制备的再生混凝土水量较大、硬化后的强度低、弹性模量低,而且抗渗性、抗冻性、抗碳化能力、收缩、徐变和抗氯离子渗透性等耐久性能均低[2]。再生砂浆可通过添加外加剂及掺合料来改善再生砂浆的性能,提高强度。使得再生砂浆能广泛应用,以减少建筑垃圾,建设美好家园。1.2天然砂浆再生砂浆国内外现状1.2.1国外现状天然砂浆:(以预拌砂浆为主[3])干混(预拌)砂浆起源于19世纪的奥地利,直到上世纪50年代以后,欧洲的干混砂浆才得到迅速发展,主要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需要大量建设,劳动力的短缺、工程质量的提高,以及环境保护要求,开始对建筑干混砂浆进行系统研究和应用。到上世纪60年代,欧洲各国政府出台了建筑施工环境行业投资优惠等方面的导向性政策来推动建筑砂浆的发展,随后建筑干混砂浆很快风靡西方发达国家。近年来,环境质量要求,更加提高对建筑砂浆工业化生产的重视。
德国预拌砂浆发展情况:德国是世界干混砂浆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国土面积3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200万,2002年水泥用量为2880万吨,其中用于商品混凝土的为1340万吨(占46%)、用于混凝土预制构件的为940万吨(占33%)、用于现拌混凝土的为250万吨(占9%)、用于商品砂浆的为180万吨(占6%)、用于其它项目的为170万吨(占6%),水泥的平均价格为人民币800~900元/吨。
1999年德国建筑砂浆用量为1143万吨,其中干拌砂浆占87%,预拌砂浆占13%。干拌砂浆用量为995万吨,平均价格为1000~1200元/吨,产值约110亿元(人民币),其中抹灰砂浆为308万吨(占31%)、砌筑砂浆为241万吨(占24%)、装饰砂浆为81万吨(占8%)、特种砂浆332万吨(占34%)、干拌混凝土(细石混凝土)为34万吨(占3%)。到2000年,德国有年产10万吨生产规模以上的工厂150多家,大约每50万人口就拥有1家大型干粉建材厂,其中麦克思特(Maxit)集团在德国及欧洲其他国家拥有30多家干粉建材厂,2000年年产干粉建材约300万吨,在德国的市场占有率约为20%。
欧美国家中,每100万人口的城市就有两个干拌砂浆生产厂,规模一般为30~50万吨/年。2001年欧洲干拌砂浆的总消耗量约为7000万吨。
韩国预拌砂浆发展情况
通过近15年的发展,韩国干混砂浆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和稳定。在产品的多样性和施工技术的提高等方面还需要今后5~10年时间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新加坡预拌砂浆发展情况
1984年,"双龙"公司建立第一个干拌砂浆生产厂,生产墙面抹灰砂浆,年产量不足1万吨,其他产品开始主要依靠进口。近年来,政府规定所有砂浆必须"干粉"化,因而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新加坡是世界上第一个禁止施工现场搅拌的国家,到2000年为止,260万人口的新加坡已拥有130万吨干混砂浆的年生产能力,并将在1~2年内达到150~180万吨的年生产能力。再生砂浆:(1)欧洲各国发展现状丹麦、荷兰等一些石料紧缺、依赖进口天然骨料的国家,十分重视建筑废料的再生利用。荷兰是最早开展再生混凝土研究和应用的国家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荷兰就制定了有关利用再生混凝土骨料制备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规范。该规范规定了利用再生骨料生产上述混凝土的明确的技术要求,并指出如果再生骨料在骨料中的含量(重量)不超过20%,那么混凝土的生产就完全按照普通天然骨料混凝土的设计和制备方法进行。荷兰内阁环境政策计划书中,2000年建筑废料计划回收率高达90%(约1400万吨).丹麦在1990年产生1220万吨建筑拆除废料,其中就有820万吨被回收利用,回收利用率达67.2%。另外,丹麦还于1990年颁布法规修正案允许再生骨料在适宜环境下用于某些特定的结构。该修正案将回收的混凝土按强度分为2类:其中强度为20MPa以下的为第l类.而强度为20~40MPa的为第2类。在使用这些再生骨料过程中,要求各类骨料达到一定的技术要求。(2)日本发展现状日本是一个面积小的资源贫乏岛国,它在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研究方面起步早,发展也比较完善。日本政府早在1977年就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随后相继在各地建立了处理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工厂,生产再生水泥和再生骨料。日本建设省在1992年提出了“控制建筑副产品排放和建筑副产品在利用技术开发”的5年计划,并在1996年10月制订了旨在推动建筑副产品再利用的“再生资源法”,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渣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木材与金属等建筑垃圾必须送往“再生资源化设施”进行处理,为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法律和制度的保障。日本已经对再生混凝土的吸水性、强度、配合比、干缩性、耐冻性等性质做了系统的研究。目前,日本对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率已达到70%左右,废弃混凝土利用率更高。1.2.2国内天然砂浆、再生砂浆现状国内天然砂浆(预拌砂浆[4]):我国预拌砂浆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直到90年代末期,才开始出现具有一定规模的预拌砂浆生产企业。进入21世纪以来,在市场推动和政策干预的双重作用下,我国预拌砂浆行业已逐步从市场导入期向快速成长期过渡。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国外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的引进,以及各级政府、生产企业、用户的积极努力,我国预拌砂浆行业稳步发展。预拌砂浆科研开发、装备制造、原料供应、产品生产、物流及产品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已初步形成。2007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两万吨规模以上的预拌砂浆生产企业196家,设计能力2177.1万吨,实际产量为640.06万吨,预拌砂浆罐车252辆,移动筒仓646个。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政策和管理层面上。2007年6月6日,商务部、公安部、建设部、交通部、质检总局、环保总局等6部门联合颁布了《关于在部分城市限期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的通知》(商改发〔2007〕205号).要求北京市等127个城市将从2007年9月1日起,分3年时间、先后分3批分别实施禁止在施工现场搅拌砂浆。8月1日,商务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部分城市限期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现场会”,姜增伟副部长在会上作了《贯彻节能减排方针抓好城市“禁现”工作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再上新台阶》的讲话,进一步强调了充分认识开展“禁现”和发展散装水泥的重要意义,对全国“禁现”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做好“禁现”;工作,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将“禁现”工作落实到位。到2007年末,全国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已发展到196家,设计生产能力2177.13万吨,实际产量为640.06万吨,预拌砂浆罐车252辆,移动筒仓646个。
(2)在技术层面上。预拌砂浆发展初期,先是世界知名企业在中国建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如德国maxit集团、汉高公司、法国圣哥班等,这些公司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同时也带来了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对推动我国预拌砂浆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目前全国主要预拌砂浆生产设备企业20余家,物流设施制造企业十几家,施工设备生产企业10余家,技术水平正逐步达到国外先进水平,初步形成了我国预拌砂浆相关设施设备的国产化,大大降低了预拌砂浆的生产、物流、施工成本,基本满足了国内预拌砂浆市场的需求。无锡江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南京天印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已成为预拌砂浆设施设备的领军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相当高。
(3)在市场层面上。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仍然是预拌砂浆发展最快的三个地区,80%以上的预拌砂浆企业都集中在此。上海市是我国开展建筑砂浆科研工作最早的城市之一,也是目前发展预拌砂浆生产量最大的地区;北京市近几年预拌砂浆市场异常活跃。特别是北京奥运工程对预拌砂浆的使用,如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建设都被北京市建委作为预拌砂浆应用示范项目率先使用预拌砂浆。
再生砂浆现状[5]: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在短期内不会出现混凝土骨料原料的缺乏。但是建筑垃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虽然我国对再生混凝土的研究起步比较晚,还处在试验室阶段,但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目前,国内数十家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再生混凝土的研究,而且研究工作逐渐深入。为了解决再生骨料混凝土高吸水和高收缩的问题,研究人员系统研究了再生骨料的结构特性、水分迁移特性和再生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为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奠定了基础。第二章材料的基本性能2.1掺合料的性能2.1.1粉煤灰的性能[6]1、粉煤灰的物理性质
粉煤灰的比重在1.95~2.36之间,松干密度在450kg/m3~700kg/m3范围内,比表面积在220kg/m3~588粉煤灰是一种高度分散的微细颗粒集合体,主要由氧化硅玻璃球组成,根据颗粒形状可分为球形颗粒与不规则颗粒。球形颗粒又可分为低铁质玻璃微珠与高铁质玻璃微珠,若据其在水中沉降性能的差异,则可分出飘珠、轻珠和沉珠;不规则颗粒包括多孔状玻璃体、多孔碳粒以及其他碎屑和复合颗粒。2、粉煤灰的化学成分粉煤灰是一种火山灰质材料,来源于煤中无机组分,而煤中无机组分以粘土矿物为主,另外有少量黄铁矿、方解石、石英等矿物。因此粉煤灰化学成分以氧化硅和氧化铝为主(含量约氧化硅48%,氧化铝含量约27%),其他成分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三氧化硫及未燃尽有机质(烧失量)。不同来源的煤和不同燃烧条件下产生的粉煤灰,其化学成分差别很大。粉煤灰是燃烧煤粉后收集到的灰粒,亦称飞灰,其化学成分主要是SiO2(45~65%)、Al2O3(20~35%)及Fe2O3(5~10%)和CaO(5%)等,粉煤灰掺入混凝土后,不仅可以取代部分水泥,降低混凝土的成本,保护环境,而且能与水泥互补短长,均衡协合,改善混凝土的一系列性能,粉煤灰混凝土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实验表明:优点:1掺入粉煤灰可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2粉煤灰可抑制新拌混凝土的泌水3掺用粉煤灰,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4掺粉煤灰可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2.1.2聚丙烯纤维的性能本次所用到的聚丙烯纤维性能参数表表2-1聚丙烯纤维性能参数表聚丙烯纤维性能参数表名称直径长度长径比密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极限延伸率聚丙烯mmg/cm3GPaGPa%28124290.90.5515物理性能聚丙烯为无毒、无臭、无味的乳白色高结晶的聚合物,密度只有0.90~0.91g/cm3,是目前所有塑料中最轻的品种之一。它对水特别稳定,在水中的吸水率仅为0.01%,分子量约8万~15万。成型性好,但因收缩率大(为1%~2.5%).厚壁制品易凹陷,对一些尺寸精度较高零件,很难于达到要求,制品表面光泽好,易于着色。力学性能聚丙烯的结晶度高,结构规整,因而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聚丙烯力学性能的绝对值高于聚乙烯,但在塑料材料中仍属于偏低的品种,其拉伸强度仅可达到30MPa或稍高的水平。等规指数较大的聚丙烯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但随等规指数的提高,材料的冲击强度有所下降,但下降至某一数值后不再变化。温度和加载速率对聚丙烯的韧性影响很大。当温度高于玻璃化温度时,冲击破坏呈韧性断裂,低于玻璃化温度呈脆性断裂,且冲击强度值大幅度下降。提高加载速率,可使韧性断裂向脆性断裂转变的温度上升。聚丙烯具有优异的抗弯曲疲劳性,其制品在常温下可弯折106次而不损坏。但在室温和低温下,由于本身的分子结构规整度高,所以抗冲击强度较差。聚丙烯最突出的性能就是抗弯曲疲劳性,俗称百折胶。热性能聚丙烯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制品能在100℃以上温度进行消毒灭菌,在不受外力的条件下,150℃也不变形。脆化温度为-35℃,在低于-35℃会发生脆化,耐寒性不如聚乙烯。对于聚丙烯玻璃化温度的报道值有-18℃,0℃,5℃等,这也是由于人们采用不同试样,其中所含晶相与无定形相的比例不同,使分子链中无定形部分链长不同所致。聚丙烯的熔融温度比聚乙烯约提高40~50%,约为164~170化学稳定性聚丙烯的化学稳定性很好,除能被浓硫酸、浓硝酸侵蚀外,对其它各种化学试剂都比较稳定,但低分子量的脂肪烃、芳香烃和氯化烃等能使聚丙烯软化和溶胀,同时它的化学稳定性随结晶度的增加还有所提高,所以聚丙烯适合制作各种化工管道和配件,防腐蚀效果良好。电性能它有较高的介电系数,且随温度的上升,可以用来制作受热的电器绝缘制品。它的击穿电压也很高,适合用作电器配件等。抗电压、耐电弧性好,但静电度高,与铜接触易老化。耐候性聚丙烯对紫外线很敏感,加入氧化锌、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碳黑或类似的乳白填料等可以改善其耐老化性能。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3.32、氢键供体数量:03、氢键受体数量:3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15、互变异构体数量: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29.5避免强氧化剂,氯,高锰酸钾密闭,阴凉干燥处保存,确保有良好的通风。
在工程中加入纤维后,可明显改善砂浆及外墙保温板的抗裂性能,提高外墙保温系统的整体性,可以保证保温材料与墙体的共同作用并有效阻断热桥,明显改善砂浆、保温板的和易性;尤其对于保温板外层砂浆,加入纤维可提高砂浆抹面抵抗温湿变化、风雨冲击的能力,增大了外保温层的整体稳定性,克服了墙体外保温层出现的耐久性不好、易产生干缩裂缝、施工工艺复杂等缺点。2.1.3硅粉的性能1具有良好的绝缘性:由于硅微粉纯度高,杂质含量低,性能稳定,电绝缘性能优异,使固化物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抗电弧性能。
2能降低环氧树脂固化反应的放热峰值温度,降低固化物的线膨胀系数和收缩率,从而消除固化物的内应力,防止开裂。
3抗腐蚀性:硅微粉不晚与其他物质反应,与大部分酸、碱不起化学反应,其颗粒均匀覆盖在物件表面,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
4颗粒级配合理,使用时能减少和消除沉淀、分层现象;可使固化物的抗拉、抗压强度增强,耐磨性能提高,并能增大固化物的导热系数,增加阻燃性能。
5经硅烷偶联剂处理的硅微粉,对各类树脂有良好的浸滑性,吸附性能好,易混合,无结团现象。
6硅微粉作为填充料,加进有机树脂中,不但提高了固化物的各项性能,同时也降低了产品成本。硅粉在砂浆中的作用机理:硅粉能够填充水泥砂浆颗粒间的孔隙,同时与水化产物生成凝胶体,与碱性材料氧化镁反应生成凝胶体。在水泥砂浆中,掺入适量的硅粉,可起到如下作用:1、提高抗压、抗折、抗渗、防腐、抗冲击及耐磨性能。2、具有保水、防止离析、泌水、大幅降低砼泵送阻力的作用。3、显著延长砼的使用寿命。特别是在氯盐污染侵蚀、硫酸盐侵蚀、高湿度等恶劣环境下,可使砼的耐久性提高一倍甚至数倍。4、有效防止发生砂浆碱骨料反应。5、具有极强的火山灰效应,拌合砂浆时,可以与水泥水化产物Ca(OH)2发生二次水化反应,形成胶凝产物,填充水泥石结构,改善浆体的微观结构,提高硬化体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6、硅粉为无定型球状颗粒,可提高砂浆的流动性能。7、硅粉的平均颗粒尺寸比较小,具有很好的填充效应,可以填充在水泥砂浆颗粒空隙之间,提高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2.1.4外加剂的性能常用减水剂品种的产品技术指标表2-1减水剂技术指标种类品种技术指标混凝土性能用量(C%)普通减水剂MY|减水剂主要成份木钙衍生物粉状固体PH8~9,硫酸盐含量小于25%,含固量大于93%减水率9~12%,强度3d和28d,比空白混凝土提高15%,含气量3~4%。0.2~0.3CH|减水剂主要成份木钙磺酸钠减水率10%,或增大坍落度2倍。不锈蚀钢筋,强度28于提高20%,节约水泥5~10%,在低等级混凝土中效果显著,含气量3%。0.3高效减水剂UNF|减水剂主要成份β~萘磺酸盐,PH值7~9,表面张力70~71达因/厘米,硫酸钠含量≤30%。减水率15~20%,节约水泥率10~15%,3d、28d混凝土强度分别提高50~70%、15~30%0.5~1.0早强减水剂NC|普通早强减水剂糖钙、硫酸钠、载体等,粉末状4900孔筛余≤15%。节约水泥10%,混凝土1~3d强度提高30~50%;7d提高50%。2~4ESJ|高效早强减水剂主要成份萘磺酸盐、矾泥硫酸钠等。粉状0.3mm,筛余小10%。减水率大于6%;1d混凝土强度提高80~200%;3d混凝土强度提高50%。5缓凝减水剂HC|减水剂以橡胶渣为主要原料,主要成份羟酸钠和半纤维素,PH值8~9,还原糖含量4.6%。减水率10~15%,3d混凝土强度提高15%,28d混凝土强度提高20%,有引气性,不腐蚀钢筋。0.25~0.32.2天然细骨料的基本性质实验148692.2.1天然细骨料的级配试验[7]试验步骤:
1称烘干试样500g,记为m。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至下组合的套筛(附筛底)上,将套筛置于摇筛机上,摇10分钟;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摇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的0.1%(0.5g)为止。通过的试样放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按顺序进行,直至各筛全部筛完为止。2称出各筛号上的筛余量G,试样在各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按下式计算出的量(精确至1g)3砂的细度模数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
A1、A2、A3、A4、A5、A6分别为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4计筛余百分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细度模数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如两次试验的细度模数之差超过0.20时,须重新试验。平行三组试验每组天然砂500g试验称量数据如下表:表2-2天然细骨料级配粒组4.75mm2.36mm1.18mm0.6mm0.3mm0.15mm<0.15mm第一组32.1g122.4g78.9g60.3g63.6g40.9g101.5g2.60第二组28.8113.9g82.2g79.0g59.5g43.1g91.4g2.60例:A1=6.%;A2=31%;A3=47%;A4=59%;A5=71%;A6=80%.根据表格天然砂的细度模数为2.6,精确至1%。根据表格砂的颗粒级配在第Ⅱ区[8],为中砂。=3.7~3.1为粗砂,=3.0~2.3为中砂,=2.2~1.6为细砂,=1.5~0.7为特细砂。140542.2.2天然细骨料的堆积密度实验步骤:1
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铝制料勺,将它徐徐装入容量筒(漏斗出料口或料勺距容量筒筒口不应超过50mm)直至试样装满并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重量(m)。
2
紧密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二层装入容量筒。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的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再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应与第一层放置方向垂直);二层装完并颠实后,加料直至试样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重量(m)。计算松散或紧密堆积表观密度(精确至10kg/m3)计算结果表2-3天然细骨料密度名称空桶质量(g)桶体积(L)桶和砂质量(g)密度1密度2平均密度(g/cm3)松散堆积密度386.63882.0131.993669.33654.61.631.641.64紧密堆积密度386.63882.0131.994286.44261.11.941.951.95272202.2.3天然细骨料的吸水率实验1、实验步骤:(1)称和面干试样100g,记为m1;(2)将试样放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取试样质量(m22、运用以下的公式:3、数据处理:表2-4天然细骨料吸水率组名m1(g)m2(g)W(%)吸水率(%)第一组10096.53.633.6第二组10096.63.52结果:最终天然细骨料的吸水率为3.6%,精确至0.1%。324742.2.4天然细骨料的表观密度[9]天然细骨料表观密度实验1仪器设备电子秤2、容量筒3、烧杯4、吸管5、浅盘等
2试验步骤(1)用带有刻度值的玻璃量筒装入一定容量的清水,记录下数据。(2)称取一定量的烘干集料(骨料G0为300g)从量筒中心慢慢倒入水中,尽可能地使清水不溅起加水至500mL处,称其重量G2。(3)轻轻地摇动玻璃量筒,清除水中气泡后,静放24小时使水澄清后,再加入水至500mL处,称其总量G1,并记录下数据。
3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02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4、结果整理用下式计算:
试中:G0——砂的质量(300g);G2——瓶子、砂和水第一次的重量g;G1——24小时后加入水至500mL处瓶子、水和砂的重量g。
5、结果处理表2-5天然细骨料表观密度组别瓶加水重量(g)24小时重量(g)温度℃g/cm3(g/cm3)第一组773.3964.616.80.0032.762.76第二组807.2998.617.50.00352.76结果:天然细骨料取两组的平均值为2.76g/cm3。285552.2.5天然细骨料的压碎指标试验步骤:1将样品置于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分成0.3~0.6mm、0.6~1.18mm、1.18~2.36mm、2.36~4.752将圆筒置于底盘上,组成受压模,将一单级砂样330g装入模内,使试样距底盘约为50mm;3平整试模内试样的表面,将加压块放入圆筒内,并转动一周使之与试样均匀接触;4将装有试样的有压模置于压力机的支承板上,对准压板中心,开动机器,500N/S的速度加荷,并加荷到25KN,保持荷载5S,而后以同样的速度卸荷;5取下受压模,移去加压块,倒出压过的试样并称其质量,然后用该粒级的下限筛进行筛分,称出该粒级试样的筛余量。6按规定取样试样330g压碎指标按式:;计算式中字母代表:S——压碎指标值,%;m1——试样通过量,g;m2——压碎试验后筛余试样质量,g。表2-6天然细骨料压碎指标筛孔(mm)质量gG1(g)[筛余量]G2(g)[通过量]Y1(%)Y2(%)Y3(%)Y(%)2.36~4.75330245.1262.8255.184.566.473.925.620.1722.4622.761.18~2.36330268.7259.3258.260.670.470.918.4021.3521.5420.430.6~1.18330247.8257.3248.881.371.38024.7021.7024.3323.580.3~0.6330238.6244.7255.688.984.574.027.1525.6722.4525.09结果:通过上面可以看出天然细骨料压碎指标为25.09%,压碎指标取各级压碎指标的最大值,保留至1%取25%。88612.2.6天然细骨料的含泥量1、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0.1g。将试样倒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于试样面约150mm,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与砂粒分离,把浑水缓缓倒入1.18mm及75um的套筛上(1.18mm筛放在75um筛上面),滤去小于75um的颗粒。试验前筛子两面应先用水湿润,在整个过程中应小心防止砂粒流失。
2、再向容器中注入清水,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容器内的水目测清澈为止。
3、用水淋洗剩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75um筛放在水中来回摇动,以充分洗掉小于75u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的筛余颗粒和清洗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倒入塘瓷盘,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精确至0.1g。
5、4、结果计算与评定。
①含泥量按:式中字母代表:—含泥量,%
;—试验前烘干试样的质量,g;—试验后烘干试样的质量,g
。②含泥量取两个试样的试验结果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5、测得数据表2-7天然细骨料含泥量组名原砂重(g)洗后砂重(g)含泥量Q(%)最终含泥量Q(%)第一组500432.513.513.2第二组500435.112.98结果:天然细骨料含泥量的平均值为13.2%,精确至0.1%。2.3再生细骨料的基本性质实验148692.3.1再生细骨料的级配试验试验步骤:
1、
称烘干试样500g,记为m。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至下组合的套筛(附筛底)上,将套筛置于摇筛机上,摇10分钟;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摇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的0.1%(0.5g)为止。通过的试样放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按顺序进行,直至各筛全部筛完为止。2、称出各筛号上的筛余量G,试样在各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按下式计算出的量(精确至1g)3
砂的细度模数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
A1、A2、A3、A4、A5、A6分别为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4计筛余百分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细度模数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如两次试验的细度模数之差超过0.20时,须重新试验。平行三组试验每组天然砂500g称量数据如下:表2-8再生细骨料级配粒组4.75mm2.36mm1.18mm0.6mm0.3mm0.15mm<0.15mm第一组4.5g131.3g98g65.7g7243.8g87.5g2.84第二组2.5g125.9g91.9g83.2g69.9g46.5g77.3g2.87例:A1=1%;A2=27%;A3=46%;A4=59%;A5=74%;A6=83%.根据表格天然细骨料的细度模数为2.9,根据表格细骨料的颗粒级配在第Ⅱ区,为中砂。=3.7~3.1为粗砂,=3.0~2.3为中砂,=2.2~1.6为细砂,=1.5~0.7为特细砂。140542.3.2再生细骨料的堆积密度实验步骤:1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铝制料勺,将它徐徐装入容量筒(漏斗出料口或料勺距容量筒筒口不应超过50mm)直至试样装满并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重量(m)。
2紧密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二层装入容量筒。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的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再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应与第一层放置方向垂直);二层装完并颠实后,加料直至试样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重量(m)。计算松散或紧密堆积表观密度(精确至10kg/m3)计算式:计算结果表2-9再生细骨料密度名称空桶质量(g)桶体积(L)桶和砂质量(g)密度1密度2平均密度(g/cm3)松散堆积密度386.63882.0131.992981.62956.11.291.291.29紧密堆积密度386.63882.0131.993397.13451.01.501.531.52结果:由上面的可以看出,再生细骨料的松散堆积密度为1.29g/cm3,再生细骨料的紧密堆积密为1.52g/cm3272202.3.3再生细骨料的吸水率实验1、实验步骤:(1)称和面干试样500g,记为m1;(2)将试样放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取试样质量(m22、运用以下的公式:100%3、数据处理:表2-10再生细骨料吸水率组名m1(g)m2(g)W(%)吸水率(%)第一组10092.28.458.5%第二组10092.28.45结果:最终再生细骨料的吸水率为8.5%,精确至0.1%。324742.3.4再生细骨料的表观密度再生细骨料表观密度实验仪器设备
1电子秤2、容量筒3、烧杯4、吸管5、浅盘等
2试验步骤
(1)用带有刻度值的玻璃量筒装入一定容量的清水,记录下数据。(2)称取一定量的烘干集料(骨料G0为300g)从量筒中心慢慢倒入水中,尽可能地使清水不溅起加水至500mL处,称其重量G2。(3)轻轻地摇动玻璃量筒,清除水中气泡后,静放24小时使水澄清后,再加入水至500mL处,称其总量G1,并记录下数据。3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02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4结果整理用下式计算:
其中:——表观密度,g/cm3;——水的密度,g/cm3;——烘干试样重量,g;——试样、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水及容量瓶的总量,g;——水温对表观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5结果处理表2-11再生细骨料表观密度组名瓶加水重量g224小时重量g1温度℃g/cm3g/cm3第一组737.1920.316.50.0032.572.54第二组738.1918.3170.0032.50结果:再生细骨料的表观密度为2.54g/cm3285552.3.5再生细骨料的压碎指标试验步骤:1将样品置于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分成0.3~0.6mm、0.6~1.18mm、1.18~2.36mm、2.36~4.72将圆筒置于底盘上,组成受压模,将一单级砂样330g装入模内,使试样距底盘约为50mm;3平整试模内试样的表面,将加压块放入圆筒内,并转动一周使之与试样均匀接触;4将装有试样的有压模置于压力机的支承板上,对准压板中心,开动机器,500N/S的速度加荷,并加荷到25KN,保持荷载5S,而后以同样的速度卸荷;5取下受压模,移去加压块,倒出压过的试样并称其质量,然后用该粒级的下限筛进行筛分,称出该粒级试样的筛余量。(称取试样330g)压碎指标按式:;计算。式中:S——压碎指标值,%;m1——试样通过量,g;m2——压碎试验后筛余试样质量,g表2-12再生细骨料压碎指标筛孔(mm)质量G1(g)[筛余量]G2(g)[通过量]Y1(%)Y2(%)Y3(%)Y(%)2.36~4.75330216.0218.3215.9113.6111.3113.634.533.834.534.271.18~2.36330209.5211.7214.5119.9117.8115.136.435.834.935.70.6~1.18330159.3166.5164.8170.7163.5163.551.749.549.850.330.3~0.6330216.4262.8228.9113.166.999.934.320.330.428.3388612.3.6再生细骨料的含泥量1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0.1g。将试样倒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于试样面约150mm,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与砂粒分离,把浑水缓缓倒入1.18mm及75um的套筛上(1.18mm筛放在75um筛上面),滤去小于75um的颗粒。试验前筛子两面应先用水湿润,在整个过程中应小心防止砂粒流失。
2再向容器中注入清水,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容器内的水目测清澈为止。
3用水淋洗剩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75um筛放在水中来回摇动,以充分洗掉小于75u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的筛余颗粒和清洗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倒入塘瓷盘,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精确至0.1g。
5、4结果计算与评定。
①含泥量按:式中:—含泥量,%;—试验前烘干试样的质量,g;—试验后烘干试样的质量,g。②含泥量取两个试样的试验结果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5测得数据表2-13再生细骨料含泥量组名原砂重(g)[G0]洗后砂重(g)[G1]含泥量Q(%)最终含泥量Q(%)第一组500450.49.9210.23第二组500447.310.54结果:再生细骨料含泥量的平均值为10.2%,精确至0.1%。2.3.7水泥在这次试验中,我们选用的水泥是宜良县永兴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矿渣硅酸盐水泥[10](强度P•S•A32.5)。2.1抗折强度测定将试体一个侧面放在试验机支撑圆柱上,试体长轴垂直于支撑圆柱,通过加荷圆柱以50N/s±lON/s的速率均匀地将荷载垂直地加在棱柱体相对侧面上,直至折断。保持两个半截棱柱体处于潮湿状态直至抗压试验。抗折强度Rf以牛顿每平方毫米(MPa)表示,按下式计算:式中:Ff一折断时施加于棱柱体中部的荷载,N;L一支撑圆柱之间的距离,mm;b一棱柱体正方形截面的边长,mm。2.2抗压强度测定抗压强度试验通过抗折强度试验机规定的仪器,在半截棱柱体的侧面上进行。半截棱柱体中心与压力机压板受压中心差应在±0.5mm内,棱柱体露在压板外的部分约有l0mm。在整个加荷过程中以2400N/s±200N/s的速率均匀地加荷直至破坏。抗压强度Rc以牛顿每平方毫米(MPa)为单位,按下式计算:式中:Fc—一破坏时的最大荷载,N;A一一受压部分面积,mm2(40mm±40mm±1600mm2)。2.3水泥的合格检验总则强度测定方法有两种主要用途,即合格检验和验收检验。本条叙述了合格检验,即用它确定水泥2.4试验结果的确定抗折强度以一组三个棱柱体抗折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三个强度值中有超出平均值士10%时,应剔除后再取平均值作为抗折强度试验结果。抗压强度以一组三个棱柱体上得到的六个抗压强度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如六个测定值中有一个超出六个平均值的±10%,就应剔除这个结果,而以剩下五个的平均数为结果。如果五个测定值中再有超过它们平均数±10%的,则此组结果作废。表2.25矿渣硅酸盐水泥抗压强度表2-14矿渣硅酸盐水泥抗压强度矿渣硅酸盐水泥抗压强度3d单位(KN)23.122.624.0020.223.0022.4平均值22.55抗压强度(MPa)14.0928d单位(KN)52.353.251.1052.152.1052.1平均值52.15抗压强度(MPa)32.59表2.26矿渣硅酸盐水泥抗折强度表2-15矿渣硅酸盐水泥抗折强度矿渣硅酸盐水泥抗折强度3d单位(N)125013701295平均1305抗折强度(MPa)3.0628d单位(N)235022602460平均2356.67抗折强度(MPa)5.52本章小结本章详细叙述了天然细骨料、再生细骨料的基本物理性能.。包括表观密度、颗粒级配、堆积密度、吸水率、压碎指标等。本章试验天然骨料按照GB/T14684-2011《建设用砂》检验,再生细骨料按照GB/T25177-2010《混凝土用再生骨料》检验。根据试验数据对天然细骨料和再生细骨料做如下对比表2-16试验名称天然细骨料再生细骨料堆积密度(g/cm3)松散堆积1.641.29紧密堆积1.951.52吸水率(%)3.68.5表观密度(g/cm3)2.762.48压碎指标(%)2550级配(%)2.62.9含泥量(g)13.210.2从表中可以看出,对于堆积密度、表观密度,天然骨料大于再生骨料;而吸水率、压碎指标,再生骨料远大于天然骨料。下面对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1)堆积密度分析:再生细骨料堆积密度略小于天然细骨料,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材料之间空隙体积大小的差异,另外再生细骨料表面不均匀、棱角较多等因素增加了再生细骨料之间的齿和能力。(2)吸水率分析:由试验结果知道,天然细骨料与再生细骨料的吸水率分别为3.6%、8.5%。与天然细骨料比较,再生细骨料的吸水率是天然粗骨料的2倍多。再生细骨料的吸水率升高与再生细骨料的表面粗糙度、孔隙率以及骨料的内部缺陷有关。再生细骨料棱角较多、表面粗糙,骨料表面含有大量未曾脱落且孔隙率比较大的水泥砂浆(包裹在天然骨料表面或以碎屑形式存在),此外再生细骨料本身带有大量的破碎时形成的微裂纹,这都会提高再生细骨料的吸水率。(3)表观密度分析:再生细骨料表观密度为2.48g/cm3,天然细骨料的表观密度为2.76g/cm3,再生细骨料的表观密度比天然细骨料表观密度小。影响再生细骨料表观密度的因素主要包括:原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配比、砂率、水灰比、粒径和级配、再生细骨料的颗粒组成和性状、再生细骨料表面含有大量水泥砂浆与否、使用时间、使用环境及地域因素。针对本次试验,从再生(4)压碎指标分析:本试验的再生细骨料是人工敲击得到的,其压碎指标为50g,而天然细骨料为25g。影响压碎指标的因素同样是多方面的,与再生细骨料的表面粗糙度、孔隙率以及骨料的内部缺陷有关。19210第三章砂浆配合比设计3.1砂浆配合比的计算砂浆配合比的确定,按下列步骤进行:165183.1.1砂浆的配置强度[11]式中:—砂浆的试配强度,精确至0.1MPa。—砂浆抗压强度平均值,精确至0.1MPa。—砂浆现场强度标准差,精确至0.01MPa。砌筑砂浆现场强度标准差的确定符合下列规定:1当有统计资料时,按下式计算:式中:—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砂浆第i组试件的强度MPa。—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砂浆n组试件强度的平均值MPa。n—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砂浆试件的总组数,n≥25。2当不具有近期限统计资料时,砂浆现场强度标准差σ可按表5.1.3取用。砂浆强度标准差σ选用值(MPa)表3-1砂浆强度标准差砂浆强度等级施工水平M2.5M5M7.5M1OM15M20优良0.501.001.502.003.004.00一股0.62l.251.882.503.755.00较差0.751.502.253.004.506.0074903.1.2计算水泥用量1、每立方米砂浆中的水泥用量,按下式计算:式中:—每立方米砂浆的水泥用量,精确至lkg;—砂浆的试配强度,精确至0.1MPa;—水泥的实测强度,精确至0.1MPa;α、β——砂浆的特征系数,其中α=3.03,β=-15.09;2、在无法取得水泥的实测强度值时,可按下式计算:式中:—水泥强度等级对应的强度值。γc——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该值应按实际统计资料确定。无统计资料时γc可取1.0。水泥混合砂浆的掺加料用量按下式计算:式中:—每立方米砂浆的掺加料用量,精确至lkg,石灰膏使用时的稠度为120±5mm。—每立方米砂浆的水泥用量,精确至lkg。—每立方米砂浆中水泥和掺加料的总量精确至1kg,宜在300-350kg139543.1.3计算砂的用量每立方米砂浆中的砂子用量[12],按干燥状态(含水率小于0.5%)的堆积密度值作为计算值(kg)。天然细骨料堆积密度测得的为1.64g/cm3。60353.1.4计算水的用量每立方米砂浆中的用水量,根据砂浆稠度等要求可选用240~310kg注:1、混合砂浆中的用水量,不包括石灰膏中的水。2、当采用细砂或粗砂时,用水量分别取上限或下限。3、稠度小于70mm时,用水量可小于下限。4、施工现场气候炎热或干燥季节,可适当增加用水量。3.1.5配合比试配、调整与确定水泥砂浆材料可按表3.2.1每立方米水泥砂浆材料用量表3-2每立方米水泥砂浆材料用量M2.5~M5200~2301m3堆积密度值270~330M7.5~M10220~280M15280~340M20340~400根据规范水取最低值270kg/m表3-31m3用量水(kg)水泥(kg)砂(kg)1m327024216403.2砂浆的试拌调整得出基本配合比275063.2.1试拌砂浆试拌为10L的用量见下表表3-410L砂浆材料用量用量水(kg)水泥(kg)砂(kg)10L砂浆2.702.4216.40砂浆的流动度在180~220左右为最佳,在此配合比下为180mm,稠度不符合要求调至最佳状态。82153.2.2配合比调整根据上述第一次调整如下表表3-510L砂浆材料的用量用量水(kg)水泥(kg)砂(kg)10L砂浆2.802.4216.40在此条件下流动度为193mm,稠度不符合要求,调至最佳状态。根据上述第二次调整如下表表3-610L砂浆材料的用量用量水(kg)水泥(kg)砂(kg)10L砂浆2.902.4216.40在此条件下流动度为207mm,满足要求。在10L的条件下太浪费砂浆,所以将上面的10L改为7L来做实验。如下表表3-77L砂浆材料用量用量水(g)水泥(g)砂(g)7L砂浆2030169411480经过上面的调整计算后最终确定的空白配合比如下表:表3-8砂浆材料用量用量水(g)水泥(g)砂(g)7L砂浆20301694114803、天然砂浆各性能砂浆流动度试验方法1如跳桌在24h内未被使用,先空跳一个周期25次。2胶砂制备按GB/T17671有关规定进行。在制备胶砂的同时,用潮湿棉布擦拭跳桌台面、试模内壁、捣棒以及与胶砂接触的用具,将试模放在跳桌台面中央并用潮湿棉布覆盖。3将拌好的胶砂分两层迅速装入试模,第一层装至截锥圆模高度约三分之二处,用小刀在相互垂直两个方向各划5次,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15次;随后,装第二层胶砂,装至高出截锥圆模约20mm,用小刀在相互垂直两个方向各划5次,再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10次。捣压后胶砂应略高于试模。捣压深度,第一层捣至胶砂高度的二分之一,第二层捣实不超过已捣实底层表面。装胶砂和捣压时,用手扶稳试模,不要使其移动。4捣压完毕,取下模套,将小刀倾斜,从中间向边缘分两次以近水平的角度抹去高出截锥圆模的胶砂,并擦去落在桌面上的胶砂。将截锥圆模垂直向上轻轻提起。立刻开动跳桌,以每秒钟一次的频率,在25s±1s内完成25次跳动。5流动度试验,从胶砂加水开始到测量扩散直径结束,应在6min内完成。6结果与计算跳动完毕,用卡尺测量胶砂底面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直径,计算平均值,取整数,单位为毫米。该平均值即为该水量的水泥胶砂流动度。7计算公式如下:式中字母的含义:—流动度,mm;—第一次测得的数据,mm;—与第一次垂直测得的数据,mm。砂浆稠度实验步骤1用少量润滑油轻擦滑杆,再将滑杆上多余的油用吸油纸擦净,使滑杆能自由滑动。2用湿布擦净盛浆容器和试锥表面,将砂浆拌合物一次装入容器,使砂浆表面低于容器口约10mm左右。用捣棒自容器中心向边缘均匀地插捣25次,然后轻轻地将容器摇动或敲击5~6下,使砂浆表面平整,然后将容器置于稠度测定仪的底座上。3拧松制动螺丝,向下移动滑杆,当试锥尖端与砂浆表面刚接触时,拧紧制动螺丝,使齿条侧杆下端刚接触滑杆上端,读出刻度盘上的读数(精确至1mm)。4拧松制动螺丝,同时计时间,10s时立即拧紧螺丝,将齿条测杆下端接触滑杆上端,从刻度盘上读出下沉深度(精确至1mm),二次读数的差值即为砂浆的稠度值;5盛装容器内的砂浆,只允许测定一次稠度,重复测定时,应重新取样测定。稠度试验结果应按下列要求确定:(1)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mm;(2)如两次试验值之差大于10mm,应重新取样测定。计算公式如下:式中字母的含义:—流动度,mm;—第一次测得的数据,mm;—与第一次垂直测得的数据,mm。分层度实验步骤1首先将砂浆拌合物按稠度试验方法测定稠度。2将砂浆拌合物一次装入分层度筒内,待装满后,用木锤在容器周围距离大致相等的四个不同部位轻轻敲击1~2下,如砂浆沉落到低于筒口,则应随时添加,然后刮去多余的砂浆并用抹刀抹平。3静置30min后,去掉上节200mm砂浆,剩余的100mm砂浆倒出放在拌合锅内拌2min,再按稠度试验方法测其稠度。前后测得的稠度之差即为该砂浆的分层度值(mm)。注:也可采用快速法测定分层度,其步骤是:(1)按稠度试验方法测定稠度;(2)将分层度筒预先固定在振动台上,砂浆一次装入分层度筒内,振动20S;(3)然后去掉上节200mm砂浆,剩余100mm砂浆倒出放在拌合锅内拌2min,再按稠度试验方法测其稠度,前后测得的稠度之差即为是该砂浆的分层度值。但如有争议时,以标准法为准。4分层度试验结果应按下列要求确定:(1)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砂浆的分层度值;(2)两次分层度试验值之差如大于10mm,应重新取样测定。表观密度的实验步骤1标准立方体抗压试验钢模。2用湿布擦净钢模的内表面,称量容量筒质量m1,精确至5g。3捣实可采用手工或机械方法。当砂浆稠度大于50mm时,宜采用人工插捣法,当砂浆稠度不大于50mm时,宜采用机械振动法。采用人工插捣时,将砂浆拌合物一次装满容量筒,使稍有富余,用捣棒由边缘向中心均匀地插捣25次,插捣过程中如砂浆沉落到低于筒口,则应随时添加砂浆,再用木锤沿容器外壁敲击5~6下。采用振动法时,将砂浆拌合物一次装满容量筒连同漏斗在振动台上振10s,振动过程中如砂浆沉入到低于筒口,应随时添加砂浆。4捣实或振动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500强背后的管理大师欢迎进入SAP的世界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世界当代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级法语II》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地球的卫星-月球获奖教学设计
- 2025年中国接地产品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挤压丝扣油数据监测报告
- 2025年中国折叠纸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投入式超声震合装置数据监测报告
- 2025年中国打孔球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手提式水基型灭火器数据监测报告
- 政策实施效果评估模型-深度研究
- 2025版学校学生食堂餐具清洗消毒服务合同2篇
- 跟着电影去旅游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山东大学(威海)
- 《有机硅乳液防水剂》文本及编制说明
- 学校基金会的资金筹集与运用策略
- 2021年高考物理试卷(江苏)(解析卷)
- 调度室副主任安全生产职责模版(3篇)
- 2025年中电科太力通信科技限公司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虚拟现实导览设计-洞察分析
- 《设备房管理标准》课件
- 2025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拉布大林上库力三河苏沁农牧场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