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回龙中学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回龙中学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回龙中学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回龙中学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回龙中学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回龙中学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20世纪初期的国际社会中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是(

)A.巴黎公社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C.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D.清王朝被推翻参考答案:B2.为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运用这一构想首先成功解决了()A.香港问题 B.台湾问题 C.澳门问题 D.朝鲜问题参考答案:考点:FF:一国两制构想;FG:香港澳门的回归.分析:本题考查一国两制,需要掌握一国两制的实践,解题时注意限定信息“首先”,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解答:注意限定信息“首先”,结合所学可知,“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故A项正确.台湾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首先”,应排除.朝鲜问题不是祖国统一问题,故D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的实践,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3.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如秩序是不可设想的。”这番讲话的主要目的是A.歌颂中国民族的伟大B.说明美中发展关系的必要性C.主张建立和平共处的国际关系D.阐明中国国际地位的重要性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尼克松所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如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结合在七十年代美国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进行对外政策进行调整,显然其主要目的是阐述中美关系发展的必要性,正确的选项是B项,AC项表述错误,D项不是主要目的。考点: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A.参加科举考试B.等待朝廷察举C.投笔从戎戍边D.投做官吏幕僚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体现的是知识分子政治地位的提高。隋唐以后主要是实行科举制,通过考试做官,调动了知识分子读书的积极性,故A项正确。察举制主要在汉代实行,故B项错误;CD在战国以后都不是主要途径。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5.义和团运动中的“扶清灭洋”口号的主要打击对象是

A、外国列强

B、清朝统治者

C、地主阶级

D、清末立宪派参考答案:A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全国范围内一度兴起“俄语热”。1964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提出:中国学习英、俄语人数的比例,由现在的一比二调整到一比一,然后再逐步调整到二比一。这一变化反映了A.外交环境的变化B.国内政局的稳定C.教育体制的改变D.经济水平的提高参考答案:A20世纪60年代学习俄语的比例下降源于中苏关系恶化,故A项正确;60年代中期中国政局受到“左”倾错误干扰陷入一定的混乱,故B项错误;这一阶段教育体制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故C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中国经济增长缓慢,故D项错误。7.“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地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则材料能够反映

A.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

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C.新能源的发明促进了重工业的产生

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参考答案:A8.梭伦指出:“我制订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直道而行,人人各得其所。”这表明梭伦制订法律的目的是

A.树立古代法律的典范

B.协调雅典公民阶层的利益关系

C.保护雅典贵族的利益

D.协调雅典各阶层的矛盾与冲突参考答案:B9.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A.魏晋B.隋唐 C.宋代D.清代参考答案:考点:2E:中国古代陶瓷业的成就.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陶瓷业的成就,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瓷器: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瓷(彩陶、黑陶、白陶).商代:出现原始瓷器.东汉晚期和南北朝时期:瓷器的生产技术成熟,出现青瓷和白瓷.隋唐时期:陶瓷工艺臻于成熟.唐代: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部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瓷器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一批明窑.元代:进入彩瓷生产时期.明清: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解答:粉彩和珐琅彩出现在清朝时期,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故ABC错误.故选D.10.1992年9月,莫斯科的学生觉得历史课有点奇怪。老师对他们说不用课本,因为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的。老师还说:“我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更不知道判什么答案是正确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俄罗斯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B.苏联时期虚构捏造历史C.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生剧变

D.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参考答案:C11.下列文献中,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是()A. B. C. D.参考答案:考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分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考查《资政新篇》的性质.考查学生识图、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的掌握.答案:抓住关键信息“最早”,《天朝田亩制度》要求绝对平均主义,把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目标,与资本主义相违背,故A项排除.《资政新篇》要求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故B项正确.《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不是最早的,故CD两项错误.故选B.12.有人说:“帝王们也是‘经济人’,……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据此,材料观点认为“重农抑商”政策()A.实现了其效用的最大化B.始终是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贯穿了中国古代历史D.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参考答案:考点:2X: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分析: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重农抑商”政策在不同时期所起的作用不同,即作用并不是都是值得肯定的.故A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到了封建社会晚期更是成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故应该有所改变,但统治者依然在用.故B错误.材料强调帝王们制定政的策都是出于现实的考虑,任何经济政策都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重农抑商”政策在自然经济占主导地前并未推行.故C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以自然经济为主导时,统治阶级为维护自然经济而作出的必然选择.故D正确.故选D.13.二战后,欧洲面临重建,但有两大棘手问题必须解决,一是妥善处理与德国的关系,二是要从美国那里争得平等地位。欧洲为解决这两大问题而采取的共同措施是A.努力实现法、德和解B.防止德国东山再起C.追随美国对苏联冷战D.走向联合自强之路参考答案:DA选项只针对了德国问题采取了措施;B选项也是针对了德国采取措施,而没有针对美国采取措施;C选项只是体现了与美国的措施;D选项说法正确,这种联合是一种多角度多层面的,是针对两个问题所共同采取的措施。点睛:解答本题要注意,材料中明确了有两大棘手问题必须解决。因此选项必须既满足妥善处理与德国的关系,又满足从美国那里争得平等地位。由此选出正确答案。14.《尚书》记载“有夏(夏朝)多罪,天命殛(ji,杀死)之”、“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这反映了夏周时期A.政权更替频繁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尚未实现高度集权D.世袭制度遭到废弃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内容表明夏启、商纣王罪孽深重,商汤、周武王都表明自己行为合“天义”,是代表上天的意志行事,借助上天来宣传自己合法性和权威,因此表明了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故B符合;夏商周时期尚未形成中央集权,故C错误;材料无法反映政权更迭频繁,故A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和史实,故排除;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5.1957年陈云说:“建设规模大小必须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适应和不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限……当然如果保守了,妨碍了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围绕这一观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体现平衡稳定的经济建设方针B.直接导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严重损害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D.在以后的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参考答案:A16.唐宣宗时,韦宙出任永州刺史,见当地俚民之俗:俚民婚,出财会宾客,号“破酒”,昼夜集,多至数百人,贫者犹数十;力不足,则不迎(娶),至私奔者。韦宙出示约束,使略如(汉)礼,俗遂改。可见,韦宙()A.反对俚民举办婚宴

B.反对婚礼大肆操办C.认可俚民不迎私奔D.提倡婚俗完全汉化参考答案:B17.近代中国交通运输方式发生质的变革是由于A.中国传统工具的进一步改进

B.统治者鼓励发明创造的结果

C.西方近代化交通工具的引进

D.清政府主动引进外来文明成果的结果参考答案:C18.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D.佛教的广泛传播参考答案:B19.1877年,法国一家君主派报纸写道:“我们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连猪狗都不吃的烂泥浆。”这段言论反映了法国()A.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B.共和道路艰难曲折C.共和派的力量强大 D.政治体制不断完善参考答案:考点:O5:法国民主政治的曲折历程.分析:本题考查法国民主政治的曲折历程.考查法国共和制确立的曲折历程.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地方割据与材料中“君主派”不符,故A项错误.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但直到“1877年”还会出现“君主派报纸…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烂泥浆”的公开叫嚣,表明君主派势力强,故B项正确.一票定共和,与材料中“君主派报纸…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烂泥浆”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君主派…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烂泥浆”表明复辟帝制的杂音,是倒退而非完善,故D项错误.故选B.20.由共和国到帝国时期,罗马法的集大成者是A.屋大维B.奥古斯都C.戴克里先D.查士丁尼参考答案:D查士丁尼是东罗马帝国皇帝,编纂《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该法典标志着罗马法的集大成,故D正确;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元首政制的创始人,故A错误;奥古斯都是屋大维的姓氏,故B错误;戴克里先是罗马的统治机构开始由共和制向专制君主制转变的完成者,故C错误。21.“求同存异”的方针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A.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观点,求得一致的意见 B.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决定亲疏、好恶C.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利益,通过妥协寻求一致利益D.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决定亲疏、好恶参考答案:D新中国的外交。本题是对“求同存异”方针含义的考查,亚非会议前某些帝国主义国家,就中国与稍}国家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挑拨我国与亚非国家问的关系。“存异”是正视和保留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谋求共同利益和共同发展。22.下面是1926?1931年我国进口贸易指数表,对表格内容解读合理的是年份进口物价(1926=100)进口物量(1926=100)进口税额(1926=100)税率(1926=100)1926年1001001001001927年1078479921928年1031011061031929年1081072502241930年1271003202741931年150100504371A.进口贸易的发展促进民族工业的繁荣B.进口物价和进口物量保持着同步增长C.进口税额的增加导致进口物价的上涨D.近代中国经济越来越依赖于外商经济参考答案:C【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进口税额增加,导致进口产品的成本上升,进口物价的上涨,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进口贸易的发展不能促进民族工业的繁荣;B选项错误,依据表格信息可知,进口物价和进口物量并未保持同步增长;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近代中国经济越来越依赖于外国经济。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3.人们对时间的掌握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BP机、手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人们的生活习惯不断变化 B.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参考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从材料信息可知,人们对时间的掌握呈现出逐步发展的态势,这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直接关系,故答案为B。A、C、D三项都不是对材料的主要反映,均排除。24.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其主要含义是指A.无产阶级开始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B.无产阶级开始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独立出来,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要求C.这些运动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指导D.工人运动中明确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参考答案:BA选项错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从产生就开始对立,就开始斗争;B选项说法正确,主要体现出其自主性;C选项说法错误,科学理论作指导是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D选项说法错误,此时的运动并没有提出明确的政权建设目标。25.中国近代史上,面对列强侵略,爱国军民不屈不挠、顽强抗争。下列人物组合与方框中材料描述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甲、他在台湾率领抗日义军,振臂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撼!”乙、他率军英勇抵抗,迫使日军三易主帅。丙、他率领致远号英勇抗敌,壮烈牺牲。丁、他指挥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A.林则徐、安德馨、邓世昌、彭德怀 B.徐骧、蔡廷锴、邓世昌、彭德怀C.刘永福、谢晋元、邓世昌、聂荣臻 D.徐骧、谢晋元、林永升、彭德怀参考答案:B26.对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由政府企业分化出来B.由部分官僚.地主.商人投资C.受外商企业的刺激D.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参考答案:A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在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企业的诱导下,19世纪60、70年代,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B、C、D表述正确,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并非由政府企业分化而来,A项与史实不符,故选A选项。点睛:解答本题要对近代早期资本主义企业有所认识和了解。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主要企业有:方举赞上海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南海继昌隆缫丝厂、朱其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民主资本主义企业具有资金少,规模少,技术力量薄弱;行业、地域分布不平衡等特点。但其产生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产生新的阶级力量,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27.下列有关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

B.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C.青年学生是运动的先锋

D.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参考答案:A28.据统计,1921年中国的绵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接近棉花产地和销售地的广大内地,纱厂很少。这反映当时A.民族工业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B.民族工业中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已十分强大

D.自然经济并末受到冲击参考答案:A29.余秋雨在评价某国政体时说:“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阔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某国政体”指的是A.英国君主立宪制

B.法国议会制共和国

C.德国君主立宪制

D.美国联邦制共和国参考答案:A30.我国逐渐形成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是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C.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D.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参考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他的“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描述的是(

A.北伐军进军湖南

B.湘赣边秋收起义C.第五次反“围剿”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参考答案:B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摘编自《明清经济史》材料二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产,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据《中国人口发展史》整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清朝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简要评价。参考答案:(1)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税收制度的变革;高产作物的推广;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精耕细作。影响: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2)主张: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发展实业吸收劳动力;增加耕地,改良农业生产;节制生育。评价:可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就主张分别评价。总体评价:多角度提出缓解人口压力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分别评价:康有为的主张是缓解人口压力的传统方法,但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量移民不可行;严复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方向,但当时条件尚不具备;节制生育有可取之处,但未认识到人口因素的积极面。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了清代人口增长的相关内容。由“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可知清代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有社会稳定;政府取消人头税,进行赋税改革;农业生产技术进步;高产农作物的推广;土地的开垦等。人口的增长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劳动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但另一方面也造成资源紧张.环境破坏和社会不稳定等问题。(“原因”可结合材料中“社会总体稳定”.“取消了人头税”.“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等信息,从社会稳定.国家税收政策.耕作技术.耕地面积.农作物等方面分析。“影响”可联系材料中“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入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等信息,从人地关系.环境.社会矛盾等方面分析即可。——百度)(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缓解人口压力措施的认识和理解。由“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迁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可知康有为主张向人口较少地区迁移,严复则主张兴办实业;由“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可知还有人主张晚婚晚育。对这些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都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探讨和评价。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清代人口增长·表现33.《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宰相),遇乎异矣。”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B.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C.内阁实际地位等同于六部

D.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参考答案:B34.材料一、1949年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请回答:(1)简要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加深、形成的过程。(6

分)材料二、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第二、三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并Z-X-X-K]从国内形势和国际局势两个角度分别说明这两个周期进行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8分)材料三、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明确指出,冷战结束后,他要寻找一种新的范式去取代已经过时的冷战范式,认为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者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亨廷顿的文明观的政治倾向十分明显,这从他向美国政府提出的建议中就可以一览无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