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新安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开车会成为穷人的标志吗在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风行英伦之时,如果说将富人多是瘦子,穷人多是胖子,谁都会觉得是异想天开。如今呢,在发达国家,穷人的肥胖症最为严重。走进富人区,则苗条的人明显多起。可见,未往往在我们的想象之外。那么,在现今这个开法拉利炫富的时代,如果说日后开车的多是穷人,富人反而很少开车出行——这种预言,是否会像贫富的胖瘦一样兑现呢?《经济学人》曾提纲挈领地展望了汽车的前程:目前地球上有十亿多辆汽车。仅2012一年,就增加了6000余万辆新车。预计到2020年,世界汽车拥有量可能翻一番。毫无疑问,汽车,是世界经济的命脉。不过,未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甚至有可能下降。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的汽车旅行里程在2004年触顶,自2007年经济危机前开始下降。根据对人口社会学的初步分析,我们能够推断出这些现象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而非一时经济波动所造成的短期失常。在发达国家,婴儿潮一代的前锋,即1945年出生的人,大部分都开车的。如今开车的退休老人比任何时代都多。六十几岁的英国人中,79%有驾照。美国60—64岁这个年龄层的人中,90%以上开车。这比任何年龄段的比例都高,这代人是最痴迷汽车的一代。他们年轻时,汽车象征着自由、财富、美国梦,汽车难以和他们的生命分开。然而,他们恰恰是正在退场的一代。新一代的年轻人考驾照的年龄普遍偏晚。驾照拿得晚的人,一般开车比较少。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快三十岁时领到驾照的,比起年轻十岁就开始开车的人,开车要少30%。在德国,年轻的有车家庭在增加,但开车的却少了。大家买了车,但越越多的时间是放在那里,偶然才用。2001—2009年间,美国18—34岁年龄段年收入7万美元以上的阶层,公交使用增长了100%。当然,网络的流行,也使许多开车出行成为不必要。在英国,六分之一的零售是在网上进行,美国也达到了二十分之一。有研究表明,美国18—34岁这个年龄段以网络代替汽车的比例比任何年龄段都高。年轻人越越把汽车当成日常工具,而不是什么“美国梦”的象征,不是非追不可的时髦。另一个潮流,则是城市化。在发展中国家,城市中刚富起的中高产阶层是汽车的主要消费者。在发达国家,农村地区最依赖汽车,城市则更靠公交、自行车或步行。据估计,在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的比例,将从2010年的77%上升到2050年的86%。这意味着,将把接近10%的发达国家人口从对汽车的依赖中解放出。特别需要注意的是,21世纪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20世纪不同。汽车在20世纪的城市化中扮演了核心的角色。战后的美国,其城市的发展围绕着汽车演绎,城市化变成了郊区化的铺张发展,中高产阶层移居郊外;市区空洞化,成为贫困、高犯罪率和破败的学区,形成难以根治的“城市病”。为汽车服务的高速公路,则成为基础设施的骨干,使白领阶层得以在郊区的“睡城”和都市的办公室之间每日远距离通勤,最终导致公路不堪重负,严重拥堵。这使郊外中高产阶层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面临这些挑战,欧洲城市首先开始了去汽车化的进程。哥本哈根等城市,大力扩张自行车道,强化公交体系,同时减少停车位,增加停车费。伦敦等城市以不同的形式征收拥堵费。美国也在讨论类似的计划。这次美国房市崩解后的复苏,清晰地显示了郊区化的没落和城市的复兴。有观察家指出,有钱人开始返回城市。他们对开车感到厌烦,希望在工作地点附近居住。如果这样的潮流看涨,那么城里的高房价就可能把穷人挤走,而富人少开车、穷人离不开车的现象,就不再是天方夜谭了。1.关于“发达国家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这种说法的依据,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发达国家,汽车消费是最大开支之一,但经济危机导致这些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甚至可能下降。B.开车的老年人的人数比例在一些发达国家是最高的,但是,这个时代的主体却并不是老年人。C.在发达国家,最依赖汽车的是农村,而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城市人口正在增加,将会让发达国家的人口越越从对汽车的依赖中解放出。D.公共交通的发达和网络的流行使得新一代只是在较少的时间里才偶尔用一用汽车。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汽车曾经在城市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汽车的优势越越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这在美国体现得尤其典型。B.现阶段,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汽车消费主体不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得这两种国家对汽车的依赖程度刚好出现相反的趋势。C.自由、财富、美国梦,这些意义曾经集中体现在对汽车的痴迷上,而对于现在的美国年轻人说,汽车已经越越只是日常工具。D.刚刚过去的这一年里,全世界增加了6000余万辆新车,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发达国家,难以根治的“城市病”使中高产阶层移居郊外,但郊区化的铺张发展使得公路严重拥堵,反而使郊外中高产阶层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B.郊区化的没落和城市的复兴,会导致发达国家的城市房价上涨,这就可能会把穷人从城市里挤走,富人少开车、穷人离不开车的现象就会成为可能了。C.强化城市公交体系,采取限制汽车使用的种种措施,已经有越越多的发达国家将去汽车化的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D.21世纪,汽车在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中不再扮演核心的角色,有钱人正在开始返回城市,美国房市崩解后的复苏就是很好的证明。参考答案:1.A
原文第三段有这样的阐述“不过,未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甚至有可能下降”。2.D
“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的表述不对,原文说的是“未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3.A
“难以根治的‘城市病’使中高产阶层移居郊外”表述不对,原文的第七段中,因为战后的美国实行郊区的铺张发展,中高产阶层移居郊外,才进而造成市区空洞化,形成难以根治的“城市病”。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武汉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记者李昌建徐伯行“一月二百贫困户,四百五百刚够用,千儿八百是扮酷,两千三千是大户。”某高校网站BBS上的顺口溜,反映出大学生消费水平的差异性。小李是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他表示自己从来不亏待自己,花钱比较大手大脚。他简单向记者介绍了一下他的日常开销——一天饮食40-60元,平日衣服给洗衣店10-20元/周;平日杂七杂八的120元/月,在外上网一个月也要几百块。每个星期还要留200元机动资金出去玩。记者简单算了一下,小李一个月的生活费大概是1850元。而同样是大二学生的小张,却表示自己一个月家里补贴300元就够了,运气好甚至不需要伸手找家里要钱。“一个月大概需要800元左右,但自己在一些网站进行文字工作赚钱,一个月少说也有500元的收入,所以给家里的负担还是比较小的。”更多的学生,则介于小李和小张之间。记者对采访到的60余位学生月消费数据进行平均,980元是个中间数。每月生活费给多少,才既能让孩子够用又不浪费?对于大学生的家长们来说是个问题。陕西省宝鸡市的李女士,为奖励儿子考上了武汉大学,拿出多年的积蓄,给儿子买了手机、笔记本电脑,儿子也非常开心。很快,李女士又纠结起来——因为儿子的生活费。她原本计划一月给儿子800元的生活费,但儿子说不够,要求再添200元。李女士说,老公下岗,一家人的生活全靠自己的工资,一个月拿出1000元,负担太重了。她也害怕儿子手头钱多了,养成乱花钱的习惯;但不给吧,又怕钱不够花,委屈了儿子。而家庭条件稍好一点的戴先生,对于儿子每月2400元的生活费,倒不是很介意。他儿子去年考上了武汉理工大学。“开销是有点大,但是他从来没有一个人在外面生活过,也不懂得节约和计划用钱,慢慢就好了,不能让他受苦啊。”而湖南长沙的李先生表示,孩子大了,消费要有“计划”。他的女儿今年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李先生说,上学之前,已经带女儿来武汉“实地考察”了一番,最后按女儿报的数给生活费。当记者询问女儿究竟报了多少时,李先生笑着说:“女儿报了个一千,我蛮开心的,还比较合理。”不过随后李先生也补充了一下,如果女儿不够用,找家里要,当然也会给,天下哪有不心疼儿女的父母呢?对于学生每月的花费,老师们是如何看待的?记者带着问卷调查报告,采访了一些高校的任课老师和辅导员。“‘90后’明显在消费上高于80后了。有些学生实在是太敢花钱了,我真的不敢想他们如果没有钱该怎么办。”一名辅导员感慨不已。但他表示,‘奢侈型’消费的学生属于比较极端的例子,在校园中并不多见。学校不方便干涉学生的支出情况,只能做正确地引导。中南民族大学钱文斌老师告诉记者,大学生主要是购买一些硬件设备比较花钱,比如笔记本电脑、MP4之类的,又由于缺乏理财的观念,花钱比较大手大脚。他建议父母一次不要给太多钱。大学生可以打一下工,既培养社会经验,又充实大学生活。关于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有关专家也向记者表达了他们的观点。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博士吴一鸣表示,在中国,一向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孩子考上大学了,就要钱给钱,要物买物,这不仅导致部分家庭财政透支,还容易使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贪图享乐的坏习惯。“大学生需要什么,应该靠自己打工挣钱去买,只有自己去体验过劳动的艰辛,经历过磨练,才更有利于今后的成长和更好地适应社会。”吴一鸣建议,应借鉴西方“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做法,给孩子营造一个适合的环境即可。奢侈攀比要不得,盲目跟风要不得,提前消费要不得。要让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量力而行,适可而止。(选自2011年9月10日《楚天金报》,有删改)19.围绕大学生消费问题,记者调查了哪几个方面的人?除了大学生本身,为什么还要调查其他几个方面的人?(4分)20.文中调查到的三位大学生家长在孩子消费问题上的态度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4分)21.作者在文中用了大量数字来说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22.文中的专家说,对于孩子的消费,中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西方是“再富也不能富孩子”。作为一位未来的大学生,你赞成哪一种消费观念?请结合本文文意,谈谈你的看法。(6分)参考答案:19.第一问:记者调查了大学生、大学生家长、高校教师、有关专家四个方面的人。第二问:在调查了大学生自身的消费状况之外,再加上家长对这一问题的不同感受、学校老师和专家的看法,可以让读者对大学生消费问题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增强了这篇调查报告的认识价值。(4分,每问2分)20.相同点:都十分疼爱儿女,希望在生活消费上不委屈孩子。不同点:李女士家庭负担重,怕孩子乱花钱;戴先生家庭条件稍好,对孩子的高消费不介意;李先生希望孩子消费要有计划。(4分,每点2分)21.作者通过具体、翔实的数字,介绍了不同大学生个体之间消费水平的差异和大学生整体上的消费状况,有根有据,说服力强,能够让读者对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有一个客观、准确的认识。(4分,手法概括2分,效果评价2分)22.示例一:我赞成“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家庭最重要的工程,关系到民族的希望、家庭的未来。中国人向来有关心后代、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再穷也不能穷孩子”这一观念正是这一传统的生动体现。示例二:我赞成“再富也不能富孩子”。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消费需求,只会纵容他们好逸恶劳的坏习气,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年轻人应该增强独立意识,只有经历过磨练,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有用之才。这一点上,西方人的观念值得借鉴。(6分,能围绕“消费”问题,结合本文文意,言之成理即可。)
略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朱德群,饮誉世界的绘画大师苍鹘3月26日,朱德群在巴黎逝世。朱德群贵为法兰西艺术院的第一位华裔院士,其画作注入了浓郁的西方抽象审美理念,以及淡雅的东方古典色彩,其间那隐隐约约、清清浅浅的乡愁,是他留给这个世界耀眼的谢幕词。朱德群出生在江苏萧县。萧县是中国著名的书画之乡,“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曾经寄居于此,为这里留下了“尚艺”之风。朱德群的祖父、父亲世代行医,知书达理,喜爱丹青。父亲闲暇之余,常作画自娱,他也时常随父画画,临习草书。家里收藏的书画作品,也成了他的艺术启蒙教材。朱德群5岁就和两个哥哥一起在私塾里学习《三字经》《千字文》和唐诗,识字习帖。他临摹了欧颜柳赵各体楷书,私底里他还练习草书。初中毕业后,朱德群考上杭州艺专。杭州艺专讲究中西兼修的学风,开阔了朱德群的思维和视野。2008年,88岁的朱德群被记者问及为何对母校杭州艺专念念不忘时,他说:“杭州艺专的教授非常好,鼓励学生向前。那里教学严格,办学方法、路线与欧洲相接。当时学校的图书馆可以见到几乎所有的巴黎艺术杂志,学生们都晓得巴黎绘画、画派等的转变,这样到巴黎学习就不存在衔接问题。”杭州艺专的学习氛围很浓,人人都是“画疯子”。入学次年,才气过人、目空一切的吴大羽给朱德群所在的班级讲授素描,他对学生不遗余力地鼓励。朱德群每天都去西湖边写生,风雨不误,哪天朱德群没有画拿来给他点评,吴大羽便会“神色顿显失望”。一次,他察觉朱德群的习作有取巧趋势,便当头棒喝道:“作画要老实,不要卖弄小聪明,不要出风头。”他的老友、著名法籍华裔艺术家熊秉明提起他时,曾说:“我看德群写字,写完一张几十、几百字的书法,只要发现有一笔败笔他就毁掉。他就是这么个顽固追求完美的人。”60年代中期,朱德群产生了与前辈大师对话的愿望。他特意跑到台北故宫的珍宝库,去看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回到巴黎后,他就画出了与范宽对话的抽象巨幅《源》。接着,他又创作了一幅与北宋画家郭熙《早春图》对话的抽象作品《早春》。凭借抒情而充满诗意的抽象绘画,朱德群被法国现代绘画史家称许为“把东方艺术的细腻与西方绘画的凝练,融会得最为成功的画家”。他的作品采用油画的表现形式,却深得中国艺术之精髓,画中透出了水墨画的痕迹。因此,深受法国画坛的敬重。英国牛津大学教授苏利文,曾问过朱德群创作时的感觉,朱德群答道:“看画和绘画,觉得在聆听宇宙的天籁。”这个“宇宙天籁”是什么?朱德群在院士加冕的演说中说:“我是一个汉家子弟,可我一直在追求将西方的传统色彩与西方抽象画中的自由形态,用中国的阴阳和合的精神键组合成新的画种。”但凡进入上海大剧院的人,第一眼所见的,必是进门的巨幅绘画《复兴的气韵》。这是朱德群毕生最大的一幅作品,也是他艺术生涯中的一幅抽象画代表之作。画作色彩瑰丽,气势宏伟,内涵丰富,充满艺术想象力,其千变万化的层次如同音乐般流动,象征着艺术的多元,更表达了一种复兴的理念。无论是他的写实画还是抽象画,东西方评论家都众口一词:朱德群是用油画画出了中国水墨画精神的大师,他用浓郁泼辣的色块轰入画的深层,追求深远的宇宙空间感和无限激情的笔墨之韵。
(选自《羊城晚报》2014年4月1日)【相关链接】
①朱德群(1920~2014),生于安徽萧县(今属江苏),1941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专,1945年任教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1951年任教台湾师范学院。1955年定居巴黎,从事绘画创作。1997年当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终身院士。
(摘自“百度百科”)
②法兰西学院院士就职大典,著名雕塑家、艺术院士让·卡尔多向全体颂扬朱德群院士:“您是一位创作力雄浑博大的艺术家,您驾驭和完成了如此多的极其稀有和高品质的作品,您卓越的智慧和性格,给我们学院投进了一片新的光辉。您的作品是世界性的,因此这片新的法兰西光辉所照耀的范围,已经超过了国界。”
(摘自周瓦《朱德群传》)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朱德群的画作融入了浓郁的西方抽象审美理念与淡雅的东方古典色彩,他用油画画出了中国水墨画精神,深受法国画坛的敬重。
B.萧县是中国著名的书画之乡,故乡的“尚艺”之风,祖父、父亲对丹青的喜爱,都深深地影响着朱德群,使他也爱上了书画。
C.朱德群在巴黎学习非常顺利,是因为他在杭州艺专的图书馆见到了几乎所有的巴黎艺术、杂志,晓得巴黎绘画、画派等的转变。
D.朱德群的巨幅绘画《复兴的气韵》是超越国界的作品,是他毕生最大的一幅作品,也是他艺术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抽象画。E.这篇传记,作者不仅寓褒扬于叙事之中,还引用权威评论,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与表现力。语言雅俗交融,有较强的文学性。
2.母校杭州艺专曾对朱德群产生过哪些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
3.为什么说朱德群的作品“深得中国艺术之精髓”?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
4.让·卡尔多盛赞朱德群具有“卓越的智慧和性格”,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答:参考答案:1.答案:E、A、B。(B“都深深地影响着朱德群,使他也爱上了书画”表述不准确,原文说“他也时常随父画画,临习草书”,可见,是父亲对丹青的喜爱影响了朱德群。C“朱德群在巴黎学习非常顺利”理解错误,原文只是说“到巴黎学习就不存在衔接问题”。D原文是说“是他艺术生涯中的一幅抽象画代表之作”,而无“最”字修饰,选项无疑夸大了)2.答案:①中西兼修的学风,开阔了朱德群的思维和视野。②浓厚的学习氛围,使他成为“画疯子”。③老师的鼓励,激励他向前;老师的批评,砥砺了他的品格。3.答案:因为他的画作有如下特点:①抒情而充满诗意,透出了水墨画的痕迹。(或答“有无限激情的笔墨之韵”)②有中国山水画深远的宇宙空间感。③讲究阴阳结合。④注入了淡雅的东方古典色彩,体现了东方艺术的细腻。4.答案:①他见闻广博,视野开阔,不仅有博大精深的中西绘画艺术底蕴,而且有着深厚的古文化功底。②他勤勉上进,一丝不苟,执着完美,写生风雨无阻,不允许自己的书法有一笔败笔。③他博采众长,追求不懈,彼此辛劳奔波于台北与巴黎,只为与前辈大师对话。④他思维开阔,富于想象,勇于创新,用中国的阴阳和合的精神键组合成新的画种。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张耒《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裹创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其为变亦酷矣。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皆敛藏其英于腹心,而各效其成。深山之木,上挠青云,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况所谓蒹葭者乎?然匠石操斧以游于林,一举而尽之,以充栋梁、桷杙(juéyì指木椽﹑木桩之类的木料)、轮舆、輹辐,巨细强弱,无一不胜其任者,此之谓损之而益,败之而成,虐之而乐者是也。吾党有秦少章者,自予为太学官时,以其文章示予,愀然告我曰:“惟家贫,奉命于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元祐六年及第,调临安主簿。举子中第可少乐矣,而秦子每见予辄不乐。予问其故,秦子曰:“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今一为吏,皆失己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yǎnjiǎn安卧),今应官而祸随至。异时一身资养于父母,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又不可得。自今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予解之曰:“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yǐng古代中国楚国的都城)。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时,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其可悔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反身而安之,则行于天下无可惮者矣,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故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秋之月,天地始肃
季:一个季节的最后一月 B.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
零:降落,落下 C.予世之介士也
介:独特,不合群 D.自今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
解:理解,了解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B.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
余船以次俱进D.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1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B.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C.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D.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2分)①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皆敛藏其英于腹心,而各效其成。(4分)译文:
②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4分)译文:
③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4分)译文:
参考答案:10、选D。解析:解:消除,除去11、选B。解析:A动词,“创作”/介词,“替,给”;B.均为介词“比”。C.相当于连词“而”,地,表修饰/介词,按照、根据。D.代词,“……的人”/
代词,句中停顿,表判断。12、选C。13、①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皆敛藏其英于腹心,而各效其成。(4分)译文:但是自此脆弱者变得坚强,虚败者变得充实,多液者变得干燥,都把精华收敛到心中,并且各显其成。(“坚”“实”“燥”活用为动词1分,“津”“英”各1分,句意1分。)②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4分)译文:如今却是妻子儿女靠我养活,想不做官,也办不到。(“则”“妇子”及倒装句状语后置“食于我”,各1分,句意1分)③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4分)译文:赏赐给他车辆马匹却推辞的人,是不害怕步行的人。(“而”“辞”各1分,“不畏步者也”为判断句1分,句意1分。)译文:《诗经》上不这样说过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珠结成霜.)万物不经受变故,则不能成材。人不经历磨难,智慧就不明达。晚秋的月份,天地开始变得肃杀,寒气就要来到。正是此时,天地之间,大凡植物生长在春夏雨露之后,华美润泽饱满,枝叶繁茂。等到浓霜夜降,早晨起来一看,(它们却)如战败的军队,卷旗弃鼓,带伤而逃,官兵面无人色,岂只如此而已。于是天地闭塞而进入了冬季,被凋败摧折的植物超过一半,它们经历的变故也够残酷了。但是自此脆弱者变得坚强,虚败者变得充实,多液者变得干燥,都把精华收敛到心中,并且各显其成。深山的树木,上指青云,下遮千人的,没有不显出疲病之态的,何况所说的蒹葭(芦苇)之类的植物呢?但是,工匠们拿着斧头来到山林里游看,一下子全砍掉了它们,用它们来做栋梁、桷杙、车轮、輹輗,粗细软硬,无不合乎功用,这就是所说的有损失就有增益,有失败就有成功,有苦难就有快乐了。我的同伴秦少章,在我任太学官员时,就把他的文章送给我看,并忧伤地对我说:“这是我家贫穷时,奉大人之命而尽力创作的科举文章。”那时他率意而作的诗章散文,往往清丽奇伟,比那些举人的文章强百倍。元佑六年中举,调到临安任主簿。举子中举后该有些快乐了,但秦少章每次见到我总是不高兴。我问他的原因,他说:“我是世间的一个孤傲的读书人,本性不高兴的事不做,情意不相合人不去结交。饮食起居,举止言谈,不愿勉强自己而随从他人。今一旦为官,都失掉了自我而专去应酬他人。少时自由自在,真后悔(中举后)祸难跟着到来。当时我一个人要依靠父母抚养,现在却是妻子儿女靠我养活,想不为官,又不能够。从今以后,我就像涂了漆却想除去一样了。”我劝解他说:“你为官前的日子,(就像)春夏的草木,而你备受困惑的现在呢,就像芦苇所遭受的霜冻。大凡人的本性就是只想求得安逸。(而)安逸,是天下人的大患呀。变迁现状值得珍贵。重耳不流亡在外十九年,就不能回国成就霸业;伍子胥不逃奔他国,就不能攻破郢都(复仇)。这两个人,当其羁旅他乡困窘忧患时,暗地里补益自己的短处,学会原所不会做的事情,这就不像只通过口耳所学到的那样肤浅了。
现在你想到以前的所作所为,那值得悔恨的东西可多了,那能增长见识的东西就更多了。反思自己而能心安理得,就能驰行天下而没有可畏惧的事情了。能把饭食让给别人吃的人,是曾经挨过饿的人;赐给他车马却推辞不坐的人,是不怕步行的人。如果怕挨饿,怕步行,那就有苟且侥幸之心了,遇到的灾难不就多了吗?所以经霜而不变得肃杀的,是植物的灾难;终身安享逸乐的,不是世人的福分。”
略5.
参考答案:11.C
12.B
13.D
14.C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宗夬,字明扬,南阳涅阳人也,世居江陵。祖炳,宋时征太子庶子不就,有高名。父繁,西中郎谘议参军。夬少勤学,有局干。弱冠,举郢州秀才,历临川王常侍、骠骑行参军。齐司徒竟陵王集学士于西邸,并见图画,夬亦预焉。永明中与魏和亲敕夬与尚书殿中郎任昉同接魏使皆时选也武帝嫡孙南郡王居西州以夬管书记夬既以笔札被知亦以贞正见许故任焉俄而文惠太子薨,王为皇太孙,夬仍管书记。及太孙即位,多失德,夬颇自疏,得为秣陵令,迁尚书都官郎。隆昌末,少帝见诛,宠旧多罹其祸,惟夬及傅昭以清正免。明帝即位,以夬为郢州治中,有名称职,以父老去官还乡里。南康王为荆州刺史,引为别驾。义师起,迁西中郎谘议参军,别驾如故。时西土位望,惟夬与同郡乐蔼、刘坦为州人所推信,故领军将军萧颖胄深相委仗,每事谘焉。高祖师发雍州,颖胄遣夬出自杨口,面禀经略,并护送军资,高祖甚礼之。中兴初,迁御史中丞,以父忧去职。起为冠军将军、卫军长史。天监元年,迁征虏长史、东海太守,将军如故。二年,征为太子右卫率。是冬,迁五兵尚书,参掌大选。三年,卒,时年四十九。子曜卿嗣。夬从弟岳,有名行。州里称之,出于右夬。仕历尚书库部郎、郢州治中、北中郎录事参军事。(节选自《梁书·宗夬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明中/与魏和亲/敕夬与尚书殿中郎任昉同接魏使/皆时选也/武帝嫡孙南郡王居西州/以夬管书记/夬既以笔札被知/亦以贞正见许/故任焉/俄而文惠太子薨/B.永明中/与魏和亲/敕夬与尚书殿中郎任昉同接魏使皆/时选也/武帝嫡予南郡王居西州/以夬管书记/夬既以笔札/被知/亦以贞正见许/故任焉/俄而文惠太子薨/C.永明中/与魏和亲/敕夬与尚书殿中郎任昉同接魏使皆/时选也/武帝嫡孙南郡王居西州/以夬管书记/夬既以笔札被知/亦以贞正见许/故任焉/俄而文惠太子薨/D.永明中/与魏和亲/敕夬与尚书殿中郎任昉同接魏使/皆时选也/武帝嫡孙南郡王居西州/以夬管书记/夬既以笔札/被知/亦以贞正见许/故任焉/俄而文惠太子薨/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意思是到任从事工作。宗夬的祖父被南朝宋征召为太子庶子,他没有赴任就职。B.局干:有理想,有远见之意。宗夬在幼年时就勤奋学习,有远大理想,有高远见识。C.弱冠:称男子20岁。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D.右:意为上,古代崇右,故以右为上,如“位在廉颇之右”。宗夬的堂弟宗岳,声誉和品行都很好,比宗夬名气大。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夬求知求进,光耀门楣。他幼年时勤于学习,后来考中郢州秀才,当过临川王常侍,使有很高名望的祖父甚为欣慰。B.宗夬凭借才干和忠正受到重用。齐武帝的嫡孙南郡王让他掌管书记,他正是因为有才干,为人忠贞正直而受到人们的赞许。C.宗夬有远见卓识。皇太孙即皇帝位后,有很多失德的地方,他就巧妙地与其保持距离,最终因为自身清正而免遭祸害。D.宗夬是高祖的得力干将。高祖的义师从雍州出发,萧颖胄让他当面禀告筹划谋略,并护送军用物资,高祖对他礼遇有加。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齐司徒竟陵王集学士于西邸,并见图画,夬亦预焉。(2)明帝即位,以夬为郢州治中,有名称职,以父老去官还乡里。参考答案:10.A
11.B
12.A
13.(1)南齐司徒竟陵王把学士们集中到西邸,都就时政发表意见并商讨发展计划,宗夬也参与其中。(2)明帝即位后,任命宗夬为郢州治中,因工作称职而有名,后因父亲年老而辞官回到乡里。【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永明中与魏和亲敕夬与尚书殿中郎任昉同接魏使皆时选也武帝嫡孙南郡王居西州以夬管书记夬既以笔札被知亦以贞正见许故任焉俄而文惠太子薨”,这句话的含义是“永明年间,南齐与魏和亲,皇帝命令宗央与尚书殿中郎任防一同接待魏国使者,他们都是当时选出的人才。齐武帝的嫡孙南郡王居住在西州,他让宗央掌管书记,宗央已经因为善书法被大家所认识,也因他的为人忠贞正直而受到人们的赞许,所以才有此任命。不久,文惠太子去世”。根据对原句的理解,“皆时选也”意思是“他们都是当时选出的人才”,“皆”是都是的意思,前面要断开,所以可以排除BC两项。根据理解“夬既以笔札被知”的意思是“宗央已经因为善书法被大家所认识”不能断开,所以排除选项D。故答案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识记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选项B,“有理想,有远见之意”理解有误。“局干”意思是度量和才干。故答案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选项A,“使有很高名望的祖父甚为欣慰”无中生有。文本中根本就没说这些,也没有这个意思。故答案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集”集中、“图画”商讨发展计划、“预”参与。(2)“有名称职”因工作称职而有名、“以”因、“去官”辞官。【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参考译文:宗夬字明歜,是南阳郡涅阳县人,世代居住在江陵。他的祖父叫宗炳,被南朝宋征召为太子庶子,他不接受任命,有很高的名望。宗夬的父亲宗繁,任西中郎谘议参军。宗央幼年时勤于学习,有度量和才干。二十岁时,就考中郢州秀才,当过临王的常侍、骠骑行参军。南齐司徒竟陵王把学士们集中到西邸,并给他们画像,宗央也在其中。永明年间,南齐与魏和亲,皇帝命令宗央与尚书殿中郎任防一同接待魏国使者,他们都是当时选出的人才。齐武帝的嫡孙南郡王居住在西州,他让宗央掌管书记,宗央已经因为善书法被大家所认识,也因他的为人忠贞正直而受到人们的赞许,所以才有此任命。不久,文惠太子去世,南郡王当上了皇太孙,宗央仍然掌管书记。等到皇太孙即皇帝位后,有很多失德的地方,宗央就自动疏远了他,得任秣陵县令,迁任尚书都官郎。隆昌末年,少帝被诛杀,过去被宠信的旧官员大多遭到祸害,衹有宗央和傅昭因本身清正而免遭祸害。明帝即位后,任命宗央为郢州治中,以工作称职而有名,后因父亲年老而辞官回到乡里。南康王当荆州刺史时,把宗央当作自己的别驾。梁高祖起义师后,宗央迁任西中郎谘议参军,别驾之职仍旧。当时西边国家论地位名望,衹有宗央和同乡乐蔼、刘坦为州人所推重信任,所以领军将军萧颖胄对他非常信任和依重,每件事都要向他征询意见。高祖的义师从雍州出发,颖胄派宗央从杨出去,当面禀告筹划谋略,并护送军用物资,高祖对他非常有礼。中兴初年,宗央迁任御史中丞,因父亲去世而离职。服丧期满,起用为冠军将军、卫军长史。天监元年,宗央迁任征虏长史、束海郡太守,将军之职照旧。二年,被召任太子右卫率。这年冬季,宗央迁任五兵尚书,参加掌管官员的大选。三年,宗夬去世,终年四十九岁。他儿子宗曜卿继嗣。宗央的堂弟宗岳,名声和行为举止都很好,州裹人交称赞他,比宗夬还有名。官作过尚书库部郎,郢州治中,北中郎录事参军事。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面是某单位工作人员请假、销假流程图,请用一段文字介绍该图。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表述有条理,不超过100个字。参考答案:示例一:请假时,填写请假条后找部门领导签字,然后上交人力部审核、备案;销假时,直接报人力部。若请假超过3天或假期超期,还需请人事领导签字后再报人力部审核、备案、销假。示例二:请假时,填写请假条后找领导签字:3天内,只需部门领导签字;超过3天,还需人事领导签字。然后上交人力部审核、备案。销假时,未超假,直接报人力部;若超假,由人事领导签字后再报人力部审核、备案、销假。【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的图表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所给的图表是流程图。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首先审清题干,勾画出要点;然后解读图片,确定起点顺序,表达时要注意准确连贯,内容全面完整,思路清晰。本题由题干可知,所给图表是“某单位工作人员请假、销假流程图”,由图片可知,起点为“填写请假条”,然后是“部门领导签字”。由图表来看,请假“超过三天”,首先要找“人事领导签字”,然后才是“人力部审核、备案”,“人力部销假”;如果请假“三天之内”,则越过“人事领导签字”一栏,直接是“人力部审核、备案”,然后是“人力部销假”,如果“超假”,还要再找“人事领导签字”。考生按照流程图自上而下的顺序及箭头指示方向,表述清楚即可。8.请说明下面漫画《何去何从》的题面内容,并用一句话揭示其中的寓意。(5分)参考答案:9.阅读下面的新闻,用一两句话概括新闻事实,然后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点评,点评要求观点明确,用语得体。两项各不能超过30字。(4分)今年1月,号称大陆“首善”的富商陈光标率团赴台,进行“行善感恩之旅”。他到南投、桃园、花莲、高雄,为台湾低收入户发慈善红包,总共捐出新台币5亿元(人民币1.12亿元),估计上万人受惠。陈每到一处,都力邀各媒体跟随宣传报导他直接派红包的过程场面,这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如国民党执掌的新北市就拒绝接受。对此,陈光标说,一个人做好事如果能传播给十个人,等于做了十件好事,做好事需要传播,他在大陆是高调做慈善,来台湾当然也要“高调行善”。(1)概括:
(2)点评:参考答案:本题考查考生简明、鲜明、生动、得体运用语言的能力。【参考答案】(1)概括示例①:大陆"首善"陈光标台岛行善受益者上万,高调发红包新台币5亿惹来争议;示例②:大陆"首善"陈光标台岛行,巨款高调行善惹争议;(2分;概括出"大陆'首善'陈光标台岛行行善"意思1分,"惹来争议"1分;超字数3个以上或表达有语病扣(2)点评示例①:毋惧争议,只要受者接受,行善高调又何妨。示例②:施惠理应考虑受者感受(尊严),行善不妨低调。(2分;观点鲜明1分,紧扣"高调行善"点评1分;超字数3个以上的扣1分)10.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债券交易AI应用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跳绳AI应用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艺术教育公益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移动支付API接口服务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色彩培训在线平台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互联网基金超市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野营用品电商平台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英语培训AI应用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艺术展览导览服务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年中国水刺单刮革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茶叶加工工理论试卷及答案
- 电力行业从业人员技能等级认证考评员理论知识考试题(附答案)
- 《幼儿园健康》课件精1
- 国企统战工作调研报告
- 嫦娥奔月英文版简短50字
- Python语言程序设计 课件全套 清华 第1-12章 计算机科学基础 - 其他常用库介绍
- GB/T 28712.5-2023热交换器型式与基本参数第5部分:螺旋板式热交换器
- 蔬菜大棚钢结构施工组织设计
- 无人机航拍技术理论考试题库(附答案)
- 森林区划-组织森林经营类型(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 设备人员三级安全教育考试题与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