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环境第一讲: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1【展示考纲】1.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2.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和应用。3.掌握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的影响。4.掌握等压线图、等温线图的判读要领。2【预测考向】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及影响、等压线图的判读,并以此解释相关自然现象。2.从考核形式上看,多以等压线图、等温线图等为背景,多与天气和气候知识相结合。3.从能力考查上看,注重考查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3凝结核——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主要成分次要成分水汽固体杂质比重78.08‰,生物体的基本成分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影响温度大气组成主要作用干洁空气O3N2O2CO2一:大气的组成和作用4大气成分的变化1:大气中的水汽和固体杂质的含量因时因地而异
例:地面有植被覆盖,水汽含量增多,而固体杂质含量变少。我国北方地区冬春季节,气候干旱,大气中水汽含量少,而固体杂质多。2:人类活动对干洁空气成分比例的影响
例:人类活动燃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使大气中的CO2增多。冰箱、冰柜的广泛使用,大气中的氟氯烃含量增多(制冷工业发展以前,大气中没有氟氯烃化合物),氟氯烃能破坏大气中的臭氧,使大气中的臭氧减少。3:保护大气环境
5二、大气的垂直分布6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上冷下热高空对流电离层80-500高层大气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臭氧层22-27对流旺盛近地面,纬度不同厚度变;高度增来温度减,只因热源是地面;天气复杂且多变,风云雨雪较常见气温初稳后升热只因层中臭氧多水平流动天气好高空飞行很适合7密度
高度特点原因与人类活动关系对流层高平流层
高层大气低低纬:17~18km中纬:10~12km高纬:8~9km
大部分水汽和杂质都集中在这层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2、对流运动显著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下热上冷,有利于对流运动。近地面水汽和固体杂质随气流上升气温下降,易成云致雨。大气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我们生活在对流层的底层,各种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该层,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由对流层顶至50~55km高度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30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温不受地面影响,来自臭氧吸收紫外线增温。上部热下部冷,不易形成对流,大气稳定以水平运动为主。臭氧层(22~27km)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能见度好,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由平流层顶至2000~3000km气压低,密度小,有空气质点散逸到宇宙空间。受地球引力小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通信有重要作用。流星、极光、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8补充一:1.逆温定义:在对流层底部常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气温下降不到0.6℃∕100m)原因地面辐射逆温:晴朗的夜间,以冬季最强地形逆温:山谷、盆地夜间冷空气下沉锋面逆温:暖气团位于冷气团之上影响:阻碍空气垂直运动,使大量烟尘、有害气体、水汽凝结物聚集在对流层下层,使能见度变差,造成大气污染,但可以抑制沙尘暴。9大气上界地面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射向宇宙空间大气吸收“太阳暖大地”“大气还大地”“大地暖大气”太阳辐射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反射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反射、吸收、散射10太阳辐射能
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辐射热交换1.大气的热源îïíïì
是地球大气最重要、最终的能量来源
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
和反射和散射。
3.受热过程
(1)大部分
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地面被加热,并以
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因此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是
。
11思考: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表面剧烈的多?
地球表面有大气层,白天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使得白天温度不至于升得太高;夜晚因为大气层的保温作用,使得温度不至于降得太低,这样昼夜温差就不会太大。而月球因为没有大气层的削弱作用,白天温度很高;夜晚也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温度就降得很低,昼夜温差很大。此外,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水,水的升温、降温都较慢;而月球表面大部分为岩石,岩石的升温降温都非常快。
12BAC等压面冷却冷却受热高气压低气压低气压受热均匀二、热力环流13高气压低气压低气压BAC高气压高气压低气压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地面冷热不均14市区郊区郊区热力环流还能在哪里出现?15
热力环流是一种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山谷、山坡冷热不均,人类活动都有可能导致热力环流的形成。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1)海陆风
1617103010201010(hPa)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气压梯度AB三、大气的水平运动18103010201010(hPa)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AB风向19500495490485480(hPa)气压梯度力风向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方向:垂直风向20(hPa)1000100510101015气压梯度力风向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21摩擦力对近地面风的影响气压梯度力(高)(低)(北半球)风向摩擦力地转偏向力(1)气压梯度力:风向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2)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风向平行于等压线(3)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风向斜穿等压线风向:斜穿等压线(低空风)22读图2-3-9,完成下列题目。(1)图中V箭表示A处的风向,此图是
半球气压分布图。(2)F1是
力,方向是。(3)F2是
力,方向与风向的关系是
。
(4)F3是
力,方向与风向V的关系。南摩擦相反F2F1地转偏向与风向垂直,左偏F3水平气压梯度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3“”特别提醒可用手势法记忆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方法:面向物体的运动方向,手心向上“南左北右”,四指指向初始运动方向,则拇指所指方向即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
24下图为南半球等压线分布示意图,风向正确的是()
手势法快速判断风向A25练习:1、在北半球等压线图中,近地面风向是
高空风向是
1010(450)1005(445)ABCDBA26(1)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2)用箭头在图上标出环流模式。(3)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
。2.看下图回答问题乙>甲>丁>丙甲27(4)一般情况下,甲、乙两地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甲地
,乙地
,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5)假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则甲、乙之间的风向为
,丙、丁之间的风向为
。(6)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
地。晴天阴雨天乙地东北风西风乙高压低压低压高压28
课堂小结地面冷热不均大气的垂直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省十堰市区县普通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 第14课《回忆我的母亲》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
- 2025至2030年中国旁插式脉冲除尘机组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广东省河源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审定版
- 2025至2030年中国搅拌擂溃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第二单元 第2节 三维建模和3D打印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粤教清华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
- 2025年幼儿园大班标准教案《幸福的一家人》含反思
- 浙教版信息技术八上第2课《变量和赋值语句》教学设计
- 2025至2030年中国怀山片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学生专用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课时练(一课一练)
- LY/T 2749-2016桉树速丰林配方施肥技术规程
- GB/T 8427-199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
- GB/T 5130-1997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试验方法
- GB/T 2975-2018钢及钢产品 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
- GB/T 21254-2017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检测仪
- 邀请函模板完整
- IP系列操作手册(中文)
- 建筑工地三级安全教育卡
- ID5S606B 600V高低侧栅极驱动芯片兼容PN7103-骊微电子
- 单位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