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山西省忻州市古城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山西省忻州市古城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山西省忻州市古城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山西省忻州市古城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山西省忻州市古城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山西省忻州市古城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文人画的艺术境界是痴狂,这个论断似乎不怎么新鲜,但是,中国文人艺术家的痴狂与西方艺术家的痴狂完全是两个概念。在中国文化的早期,就将痴狂当作一种智慧的表现。从人文的角度看,最早的狂人要推接舆。这位狂者的特点,一是看破世事,二是语发真情,三是独往独来,我行我素。从后人对这些典籍的注释来看,皆认为是先贤借狂人之语来寄托自己的某种思想观念。孔子与庄子这两位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都将狂夫之言之行看作是超凡脱俗之举,有发聋振聩之作用,以至于后代不管什么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对“狂狷之行”“狂夫之言”都采用了容忍甚至予以关注的态度,造成了中国两千年文明史对狂人狂言的一种特殊认识:太聪明会致狂,所谓大智若愚。而愚者狂人之言行是客观真理的显现。从接舆到《红楼梦》里的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完整塑造出中国人心目中“狂人通道”的艺术典型。“狂”的寄情达意功能——“狂”所具备的种种特质,与艺术创作的规律无不息息相通,因而十分自然地引入了艺术领域。由于狂言狂行能够得到社会的宽容与保护,所以艺术家就容易选择“狂”的艺术语言,隐晦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声,从而揭示客观真理。中国艺术史到了魏晋时代,“狂”就成为一种风尚。嵇康与阮籍两位狂士之别,关键是一个“佯”字上,这就是生存的智慧,正所谓“疯狂乃机变之一道”。魏晋之后,痴狂成为通达、脱俗、自由的代名词,成为文人艺术家生活的风格。或者说,他们的狂言狂行就成为自己的一种行为艺术。我们再看,由于艺术创作主体的痴狂风格,就决定了艺术形式的痴狂性质,中国古典艺术中,书法的最高形式是草书,乃至大草、狂草。绘画的最高形式是写意,乃至大写意、泼墨大写意。达不到这个境界,那就沦为匠人、匠气。西方文化从它的源头就对于非理性的“痴狂”持有否定态度。米歇尔?福柯有一句话概括得很好,他说:“希腊的理性没有反对命题。”中世纪以来,“癫狂”被西方人认为是一种“罪恶”,因此对精神病采取隔离、驱逐的残酷手段。到了l7世纪中叶,排斥的态度就更加激烈起来,笛卡尔的哲学占据主导地位,确立理性至高无上的地位,癫狂被视为非人性的东西。同普遍的艺术风尚相同,痴狂之风也是以“雅”始,以“俗”终。不狂而名之为狂的画家,为了向社会宣称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常常自称为“狂”。就说“扬州八怪”吧,其实他们一点也不怪,不狂,这些文人画家开始具备专业画家的性质,他们还要进行书画交易,借此为生。“痴狂”进入世俗化阶段,它作为一种艺术风格稳定下来。一方面,艺术家从事艺术而不必为此而发疯;另一方面,具有疯狂艺术个性的作品能够不断地创造出来,满足欣赏者那种歇斯底里的情绪。

15.中国古典艺术形式的痴狂性质是怎样形成的?(6分)

16.文中说:“痴狂之风也是以‘雅’始,以‘俗’终。”请分别解释“痴狂之雅”与“痴狂之俗”的具体内涵。(6分)

17.为什么说“中国文人艺术家的痴狂与西方艺术家的痴狂完全是两个概念”?(6分)

参考答案:15.在中国文化的早期,痴狂就被当作一种智慧的表现,得到社会的宽容与保护。(2分)魏晋之后,痴狂成为通达、脱俗、自由的代名词,成为文人艺术家生活的风格。(2分)艺术创作主体的痴狂风格,就决定了艺术形式的痴狂性质。(或艺术家选择“狂”的艺术语言,隐晦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声,从而揭示客观真理。)(2分)16.痴狂之雅:艺术家常常借痴狂来隐晦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声,来揭示真理。(3分)痴狂之俗:一些不狂而自命为“狂”的艺术家常常借痴狂来向社会宣称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以获取更多的利益。(3分)17.中国文人艺术家的痴狂被认为是一种人生的智慧、艺术的智慧、生存的智慧;(3分)西方艺术家的痴狂被认为是非理性的,非人性的,甚至被认为是一种“罪恶”。(3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现代文学已基本上完成了自己的学科建构。中国当代文学已经走过六十多年的历程,在时间上是现代文学的两倍多,但却是一个处于“未完成”状态的年轻学科。在当前我国大力倡扬“文化自信”的背景下,直面中国当代文学学科的问题与困惑,并寻求学科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应成为当代文学研究不容回避的议题。当代文学的学科建构离不开“外源性”的理论资源,而且事实上,它在推动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方面曾起到重要作用。问题是,长期以来,我们热衷于向“西方取经”,过于偏重这些“外源性”资源。上世纪80年代我们崇拜黑格尔的“历史哲学”,90年代服膺阿尔都塞的“历史总体性”和詹姆斯的“永远历史性”,新世纪迷恋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与谱系学”以及德里达的“解构学”。对于海外华人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同样顶礼膜拜、趋之若鹜。举例说,美国华裔汉学家王德威的论文《被压抑的现代性——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发表,就无异于在国内现当代学术界扔进了一颗深水炸弹。一时间,当代文学研究领域里到处都是“被压抑的现代性”话题,甚至“没有……,何来……”的句式也到处被模仿。当代文学学科建设不应失去自己的学术主体性。我们的当代文学史写作要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基本范畴、主体身份和当代性品格。当代文学学科建设要将落脚点转移到“内源性”理论资源上来,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二是中国的本土经验,三是清代“朴学”的实证方法。比如传统文化中的文章学传统、《史记》对理想文化人格的塑造和高超的叙事技巧,都可以成为我们撰写当代文学史的参照,并促使当代文学史家去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如当代文学如何回归或复活传统的叙事美学与诗学,等等。当代优秀作家已清醒意识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是西方哲学思想的演绎,也不是技术主义的炫技,而必须植根于本民族的沃土中,并通过“本土经验”的形象化和具体化,以深邃的思想和博大的情怀、高贵的精神气质,引导人类走向真善美的新高度。关于清代“朴学”的方法论问题,有学者认为,“中国作为世界的文明古国,也是作为史籍最为宏富的国度,在历史化问题上自有其广博而又独特的资源、思路和方法。”不过,必须看到,清代“乾嘉学派”那一套方法对当代文学史料的收集整理是有用的,但它的琐杂考证和重学问而轻人文的理论对于建构当代文学史应有的广度、厚度和深度,则是无效甚至是不利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奠基者王瑶说过,文学史学科“总要发展,要突破过去,要后来居上。每个时代都应该达到自己时代的高度”。期待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文化自信心的恢复,当代文学学科建设也将脱羽成熟。(摘编自陈剑晖《当代文学学科建构与文学史写作》)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对待“外源性”资源与“内源性”资源的态度存在着偏差。B.西方学者的理论成果和华裔学者的学术研究都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学科建设。C.植根于民族的本土经验,是对学术主体性的坚持,能使作家写出更好的作品。D.“朴学”重视对史料的搜集整理,但缺乏理论支撑,不利于建构当代文学史。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滞后为立论的前提,论证了重视“内源性”资源的必要性。B.文章按时间顺序例举了诸多海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论证“外源性”资源的影响之大。C.文章对“外源性”资源的作用、清代“朴学”实证方法都做出一分为二的辩证评价。D.针对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分析问题,最后指明发展的方向。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当代文学比现代文学历时更长,由于文化自信缺失,未能达到时代的高度。B.偏重于“外源性”理论资源是当代文学学科仍处于“未完成”状态的根本原因。C.对“内源性”理论资源的三个方面,我们应该要创造性、批判性地继承与发展。D.当我们注重对“内源性”资源的筛选和利用,当代文学学科建设就能脱羽成熟。参考答案:1.D

2.B

3.C【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D项,“缺乏理论支撑,不利于建构当代文学史”不正确,原文为“那一套方法对当代文学史料的收集整理是有用的,但它的琐杂考证和重学问而轻人文的理论对于建构当代文学史应有的广度、厚度和深度,则是无效甚至是不利的”。故选D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表述进行认真比照,考查其表述正确与否。B项,“文章按时间顺序例举了诸多海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不正确,从原文来看,应是分两类进行例举,并不是“按时间顺序”列举。故选B项。【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A项,偷换概念,由原文可知,“未能达到时代高度”的是“当代文学学科建构”,而不是“当代文学”。B项,“根本原因”推断不当,由原文来看,“偏重于‘外源性’理论资源”是当代文学学科仍处于“未完成”状态的一个原因,但不能说是“根本原因”。D项,“就能脱羽成熟”的推断结果过于绝对。由原文来看,“注重对‘内源性’资源的筛选和利用”是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成熟的必要条件,不是充要条件。故选C项。【点睛】第2题解答时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3.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4—17题走近芦苇陈所臣①清寒的早春,阳光已经有些灿烂了,风却依然凛冽,丝丝地割人。②滩上有一大片芦苇,大概可以称为“芦苇荡”了。早些年,一到秋天,芦苇就被人割了去,或当柴烧,或作造纸原料。不知是因为忙碌,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今年,这片芦苇没有在秋天里砍去,就这样以整体的阵势,经历了一整个冬天。寒冷无疑征服了它们,改变了它们。那种征服与改变是强有力的,无法抵御的,你只有接受它,听凭它摆布,你能做到的只是心中有数,紧紧地守住你生命之中最重要的东西,本质的东西。③你这样做了,所以你才能这样依然故我,那寒冬只改变了你的外在,你的容颜,你的服饰。而你的心已经沉入脚下的泥土,在那里顽强地过冬,如那些同样在泥土下越冬的小动物。生命的顽强在于有它保留自己本质的有效方式,这种方式它不必告诉别人,它必须守住这至关重要的秘密。④但芦苇毕竟真的变老了,一片褴褛,一片令人心酸的枯衰,只有那一声不响的沉默还在显示着它本性的强硬。枯叶在风中呜咽,枯干的芦花在风中摇曳,似乎都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这大片的无可奈何是不是让我也受了感染,情不自禁的无可奈何了呢?⑤人生有太多的无可奈何,就像那些无可奈何的芦苇一样。我们经历过,也可能为此沮丧过。我们同样在被岁月与生活征服和改变的时候,裹紧身子,守住信念与信心,摆出一副越冬的样子。或许我们的外在形体也确实被改变了,褴褛和枯衰了,但我们的心也在厚厚的泥土之中,那泥土就是我们无边的智慧和倔强的秉性。我们失去些什么,得到些什么呢?我们无疑是战胜了,保住了我们的本性与本质。我们无疑会为此庆幸,为此作为胜利者而越发目光敏锐,坚定不移,信心百倍。⑥走进芦苇,想跟芦苇说些什么?芦苇无言,我亦无言,无言是否也是一种理解,一种沟通,一种心有灵犀呢?脚下泥土松软,头顶阳光充沛,泥土与阳光都是春天的样子了。芦苇和我近在咫尺,这是怎样的一种亲近?生命的亲近,躯体的亲近,思想和心灵的亲近,或者另外一些我们尚且并不明白的思维和行为的亲近。我们同样是在越冬之后,带着褴褛和枯衰走进早春的,在没有荣誉的寂静之中,在容易被遗忘的一隅,在往往可能遇到的误解和鄙视的目光之下,我们是不是由衷地涌起一缕无可奈何呢?也许不会,这时候的我们已经因经历太多,明了和洞悉一切而宠辱不惊了。我们明白了自身的价值和崇高之处,我们还需要那些烟云一霎的掌声和鲜花吗?⑦脚下松软的泥土弹跳着,暗示我行走的节奏。我便感觉到了我的轻盈和愉悦,一种解透人生、战胜自己的轻盈与愉悦。这是一种越冬乃至更深层次的脱胎换骨的过程,涅槃的过程,也是自我解脱、自我净化的过程。我们经历过,战胜过,我们就可以说我就是“我”。也只在这时候,我们才真正感觉到了理解自己,在滚滚红尘之中守住自己善的本质,原来是最难的事情。⑧猛然地发现脚下泥上的表层有些异样的东西,是密匝匝的褐色的小尖锥,那是芦苇的芽尖,那是又一茬新生的芦苇尖锐的宣言,那宣言同样是强大的、无可置疑和不可抗拒的。那就是生命,那就是新生的思想和人生方式,那就是我们从痛苦和迷惘中越冬时所期盼的目的。要不了多久,那些越冬的苍老的芦苇就要倒伏下来,代之而起的将是更加年轻的欣欣向荣的强大的阵势。⑨我知道这才是必然,才是世间万物历尽苦难生死更替的本真。

(选自《品味书香》)14.根据文意,概括“越冬芦苇”这一形象的特点。(4分)

15.结合文章内容,按要求回答下面两道题(6分)(1)第⑤段中划线句“我们的心也在厚厚的泥土之中”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回答。(3分)

(2)对下列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作简要的分析(3分)

枯叶在风中呜咽,枯干的芦花在风中摇曳,似乎都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

16.文章第二段到第三段,作者对芦苇的称谓由第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什么不同?(6分)

17.理清全文思路,简要回答作者是怎样一步步“走近”芦苇的?(6分)

参考答案:14.苍老、褴褛(残破)、枯衰、强硬(顽强)一个词语1分。15.①用无边的智慧(1分)和倔强的秉性(1分)守住生命的本性(1分)②拟人(1分)赋予芦苇以人性与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苇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命的无奈与摧残(1分),更加突出了其生命力的顽强(1分)。16.第三人称直接客观,便于准确全面地描写芦苇,深入刻画芦苇。(2分)第二人称增强了抒情性、亲切感,(2分)拉近了作者与芦苇的距离,表现出了作者对芦苇的理解与亲近。(2分)17.首先是感受芦苇的外在形象,苍老、枯衰(1分);然后是理解其生命内涵,顽强图存(1分);最后是由物及人,体悟芦苇的生存哲学,领悟人类得以代代相传的真谛(2分)。作者由浅入深,由实及虚,层层深入,逐步升华主题。(2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袁枢,字机仲,建之建安人。幼力学,尝以《修身为弓赋》试国子监,周必大、刘珙皆期以远器。试礼部,词赋第一人,教授兴化军。

为礼部试官。常喜诵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日治道尽在是矣

他日,上问袁枢何官,茂良以实对,上日:“可与寺监簿。”于是以大宗正簿召登对,即因史书以言日:“臣窃闻陛下尝读《通鉴》,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上日:“朕不至与此曹图事帷幄中。”枢谢日:“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之福也。”

兼国史院编修官,分修国史传。章悼家以其同里,宛转请文饰其传,枢日:“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时相赵雄总史事,见之叹日:“无愧古良史。”

迁大理少卿。通州民高氏以产业事下大理,殿中侍御史冷世光纳厚赂曲庇之,枢直其事以闻,人为危之。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诏权工部侍郎。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光宗受禅,叙复元官。

擢右文殿修撰、知江陵府。江陵濒大江,岁坏为巨浸,民无所托。楚故城楚观在焉,为室庐,徙民居之,以备不虞。种木数万,以为捍蔽,民德之。开禧元年,卒,年七十五。

创作《易传解义》及《辩异》《童子问》等书藏于家。

(选自《宋史·袁枢传》,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日/治道尽在是矣/

B.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日/治道尽在是矣/

C.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日/治道尽在是矣/

D.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日/治道尽在是矣/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

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枢文才突出,学识渊博。他少年时努力学习,周必大等人看好他的前程;他考词赋第一名,喜爱《资治通鉴》,并改编了这部著作,且著述丰富。

B.袁枢积极进言,敢于弹劾权贵。皇帝关心提拔袁枢,袁枢借史事劝诫皇帝。御史冷世光违法乱纪,袁枢弹劾他,认为冷是个危险人物,最终冷被罢免。

C.袁枢为人正直,修史秉笔直书。他负责修国史,章悖是他的同乡,向他委婉请求修饰白己的传记,被袁枢严词拒绝,宰相赵雄知道后赞赏了袁枢。

D.袁枢为民办实事,体恤百姓。他在江陵任职,江陵靠近长江,每年遭受水患,百姓遭殃;他建房子安置百姓,种树木防备水灾,百姓感激他。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5分)

译文:

(2)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5分)

译文:参考答案:4.D(原文标点: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日:“治道尽在是矣。”)5.C(户籍应该是由户部掌管)6.B(“认为冷是个危险人物”错,原文“人为危之”的意思是大家替袁枢担心)7.(1)多次有教导的话,看到诸葛亮谈论两汉兴衰的原因,有告诫,流传示范万世。(得分点:屡、训、所以、垂各1分,句意1分)(2)由于议论大理寺案件请求调外地就职,有给他郡守的任命,接着贬官两级,停止以前的任命。(得分点:予、既而、寝、旨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袁枢,字机仲,建宁府建安县人。少年时努力学习,曾经用《修身为弓赋》在国子监应试,周必大、刘珙都用远大前程期许他。参加礼部考试,考词赋第一名,担任兴化军教授。

担任礼部试官。喜爱诵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苦恼它盛大广博,于是辨别它里面的事件而贯穿在一起,称为《通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到他的书,献给皇帝,孝宗读了嘉奖赞叹,拿来赐给太子以及沿江各将帅,而且命令他们熟读,说:“治国的方法都在这里。”

后来有一天,皇帝问袁枢现任什么官,龚茂良按实回答,皇帝说:“可以任他为寺监簿。”于是凭着大宗正簿的身份上朝对答皇帝的询问,就根据史书进言说:“我私下听说陛下曾读《通鉴》,多次有教导的话,看到诸葛亮谈论两汉兴衰的原因,有告诫,流传示范万世。”于是依次陈述古代的事,从汉武帝以后到唐文宗,偏听邪恶人的话,造成祸乱。皇帝说:“我不至于和这些人在朝廷策划国事。”袁枢道歉说:“陛下的话说到这里,是天下人的福气。”

兼任国史院编修官,分工负责国史传记。章悖因为是袁枢的同乡,委婉地请求袁枢用文辞修饰他的传记,袁枢说:“我是史官,记载史事的原则是不隐瞒,宁愿对不起老乡,不可以对不起天下后世的公正的评论。”当时宰相赵雄总管修史的事,见到这事感叹说:“不愧于古代的优秀史官。”

升任大理少卿。通州百姓高氏因为产业的事被关进大理狱,殿中侍御史冷世光接受巨额贿赂偏斜包庇高氏,袁枢原原本本地把事情报告皇帝,大家替袁枢担心。皇帝生气,立即罢免了冷世光,以朝廷官员的身份弹劾御史,实际上是从袁枢开始的。朝廷下诏让袁枢代理工部侍郎。由于议论大理寺案件请求调外地就职,有给他郡守的任命,接着贬官两级,停止以前的任命。光宗继位,恢复原来的官职。

提拔为右文殿修撰、江陵府知府。江陵靠近长江,每年被冲垮成一片汪洋,百姓无处安身。楚国的旧城楚观还在,建草房,迁移百姓居住在那里,以防备意外之事。种树木几万株,作为屏障,百姓感激他。开禧元年,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创作《易传解义》和《辩异》《童子问》等书藏在家里。

略5.

参考答案:6.B

7.D

8.C

9.B

10.D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谢曾子开书①

秦观史院学士阁下,某不肖,窃伏下风之日久矣,顾受性鄙陋,又学习迂阔,凡所辛苦而仅有之者,率不与世合。以故分甘委弃,不敢辄款于缙绅之门。比者,不意阁下于游从之间得其鄙文而数称之。士大夫闻者莫不窃疑私怪,以为故尝服役于左右,而某未尝望阁下之屦舄也。窃观今之士子,峨冠大带求试于有司殆五六千人,学宫儒馆以教育自任者无虑百数。其因缘亲故以为介绍,谈说道真以为贽献,善词令以干谒者,俯理色以叩阍人,冒污忍耻,侥幸人之知己者,迹相仍、袂相属也。然而得善遇者十无五六,与之进而教诲者十无二三。至于许之国士之风,借之以齿牙余论者,盖百无一二焉。其售愈急,其价愈轻,亦势之然也。某与阁下非有父兄之契、姻党乡县之旧,介绍不先,贽纳不前,谒者未尝知名,阍者莫识其面;而阁下徒见其骫骳②之文以为可教,因曲推而过与之。传曰:“鸣声相应,仇偶相从,人由意合,物以类同。”呜呼,阁下之知某,某之受知于阁下,可谓无愧乎今之人矣。前日尝一进谒于执事,属迫东下,不获继见,以尽所欲言。旋触闻罢,遂无入都之期,燕居闲处,独念无以谢盛意之万一。辄因西行之便,略陈固陋,并近所为诗、赋、文、记合七篇,献诸下执事。伏惟既推借之于其始,宜成就之于其终,数灌溉以茂其本根,消垢翳以发其光明,不间疏贱而教之以书,使晚节末路获列于士君子之林。则某与阁下非特无愧于今之人,又将无愧于古之人矣。古语有云:“烹牛而不盐,败所为也。”此言虽小,可以喻大。惟阁下裁之。注:①曾子开,名肇,曾巩的弟弟,当时任国史院编修,故文中称史院学士。②骫骳(wěibèi):风格卑下。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敢辄款于缙绅之门

款:敲打,叩B.迹相仍、袂相属也。

属:聚集C.介绍不先,贽纳不前

贽:拜见长辈所送的礼物D.消垢翳以发其光明

翳:遮蔽物,蔽障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肇在交游的朋友中得到秦观的文章,并且多次称赞,以至于引起了士大夫的怀疑,有人误认为秦观曾经和曾肇之间有过交往。B.秦观批评当时大量读书人汲汲于富贵,千方百计以求仕进,结果适得其反的行为,意在突出自己不同流俗、自守清高。C.在写这封信之前,秦观曾经拜见过曾肇,但因过于仓促,未能畅所欲言,不久就离开京城,短期内没有机会再次入京。D.“烹牛而不盐,败所为也”的意思是牛肉煮熟了却不放盐,致使事情没办好。这虽是个小事情,但可以比喻大道理。8.请简要概括作者写这封书信的用意。(2分)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不意阁下于游从之间得其鄙文而数称之。(3分)(2)善词令以干谒者,俯理色以叩阍人。(4分)(3)燕居闲处,独念无以谢盛意之万一。(3分)参考答案:6.B(“属”,相继,连接。)7.B(意在强调对在自己不曾登门拜访的情况下,得到曾肇的称赞,自己非常感激)8.(1)感谢曾子开对自己的知遇之恩(1分);(2)请求曾子开指点自己的文章,以取得进步。(1分)9.(1)不料您在交游的人中间见到我的拙作并且多次称赞它们。(3分。评分建议:“游从之间”1分,“其鄙文”1分;“数称之”1分。)(2)用好言好语来求传达信息使者,不顾义理和脸面来拜见守门人。(4分,评分建议:“善言语”1分,“谒者”1分,“理色”1分,“阍者”1分)(3)(我)闲居无事,独顾念没有东西来答谢您浓厚情谊的万分之一。(3分,评分建议:加主语1分;“燕居闲处”1分,“万一”1分。翻译为:不能答谢您万分之一的深厚情谊,亦可。)【参考译文】史院学士,我不才,处于下位已经很长时间了,只是生性粗俗浅薄,加之学习的知识迂腐而不切实际,所有刻苦学习而仅有的一些知识,大概都不符合世事。因此,理应被当世抛弃,又不敢随便登门拜访达官贵人。近来,不料您在交游的人中间见到我的拙作并且多次称赞它们。听到这件事的士大夫都私下怀疑,暗自称怪,认为我之以前曾经在您手下做过事情,然而我却一次也没有见过您呀。我看当今的读书人,穿着礼服在官员那里求被任用的大概有五六千人,把教育当成自己职责的学宫儒馆大概有几百。他们通过姻亲、亲朋、好友等关系来介绍,议论道德学问的真义来当作献赠的礼物,用好言好语来求传达信息使者,不顾义理和脸面来拜见守门人,冒着被侮辱,忍受着耻辱,企求运气好遇到能知遇自己的人,足迹不断,衣袖相连。然而得到善待的十个当中不及五六个,能够被推荐进而得到耐心指导的十个当中没有二三个。至于被称赞为“国士之风”,得到不费力的表扬的(来访者),大概一百个中没有一两个。他们兜售自己的才能越急切,身价就越低,也是形势导致这样的结果。我和您没有父兄意气相投的关系,没有姻亲同县同乡的旧情,没有人提前在中间引荐,也不是进献礼物在先,传递信息的人不知道我的姓名,守门的人也不认识我。而而您只是看到我的水平拙劣的文章就认为我可以值得教导,于是多方面推荐并给予过分的赞美。书传中说:“鸣声相互呼应,意气相投的伙伴相互随行,人由于精神相同而投合,物品因为属于同一类而在一起”,呜呼,阁下赏识我,我被您赏识,可以称得上无愧于当今的人了。前不久拜见过您一次,紧接着紧急东下,没有来得及再次相见,来说完我想说的话。不久,遭遇落第之事,于是没有入都的时间,闲居无事,唯独常常想没有东西来答谢您浓厚情谊的万分之一。于是,趁着(有人)西行的便利,简略陈述浅陋的意见,并附上最近所写的诗赋文记一共七篇,献给您。我想,您既然在开始的时候推许引荐我,应该会自始自终成全我,不断浇灌使我的基础更深厚,除去我的污垢和障蔽,开启我的光明;不觉得关系疏远、地位低下,而用书信的形式指教我,使我在穷途末路之际可以加入到有德行有学问的人的行列。那么,我和您不仅无愧于当世之人,而且将无愧于古人了。古语说得好:“煮牛,却不放盐,是变味变质的原因。”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物,却可以比喻大事。请您来衡量裁断。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对江楼阁参天立,全楚山河缩地来。黄鹤楼上,李太白把酒临风,极目远眺;鹦鹉洲上,芳草

萋萋;汉阳城外,树木葱葱。登时,太白逸兴遄飞,诗兴大发,叫店家拿来笔砚,缓步走到题诗壁前,举手挥毫,陡然发现上面已有崔颢题诗,细吟后,长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搁笔飘然而去。请你为李白搁笔配一段旁白。要求:①准确地反映出李白此时的心情;

②符合人物性格;③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④60字左右。(5分)参考答案:略8.下列各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