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综合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15e46080c8de2e096a850845dfb901f/415e46080c8de2e096a850845dfb901f1.gif)
![2021-2022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综合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15e46080c8de2e096a850845dfb901f/415e46080c8de2e096a850845dfb901f2.gif)
![2021-2022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综合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15e46080c8de2e096a850845dfb901f/415e46080c8de2e096a850845dfb901f3.gif)
![2021-2022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综合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15e46080c8de2e096a850845dfb901f/415e46080c8de2e096a850845dfb901f4.gif)
![2021-2022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综合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15e46080c8de2e096a850845dfb901f/415e46080c8de2e096a850845dfb901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综合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越来越频繁,电影成为很好的交流方式和文化输出通道。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同时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不管是在市场还是电影工作方面,抑或是电影投资方面都有雄厚的实力。“一带一路”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中国全方位打开文化输出通道,在和周边国家的对外交流过程中,电影交流成为重要的文化外交手段之一,这给中国电影的“走出去”提供了绝佳的条件和发展土壤。(摘编自2016年6月21日北京青年报《一带一路助中国电影“走出去”》)材料二:中国电影在几十年来“走出去”的历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而言,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并未与中国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同步。主要原因有:首先,中国很多主流商业电影在其主题的表达方式上缺乏国际普遍性,并且对海外受众心理和外国文化缺乏深入了解,以致外国观众对除了“功夫”类型之外的其他中国电影兴趣不高,所以难以进一步向国外推广。曾经在亚洲地区取得高票房的《赤壁》和《投名状》败走西方主流电影市场即是此类问题的典型例证。其次,本土电影专业人才匮乏,特别缺少能够充分了解国际电影合作与制作的人才。再次,中国电影质量仍待提高,高品质的电影数量较少,有智慧的原创作品匮乏。故事讲得不够好、技术和艺术水平不够高、制作不够精良,仍是国产电影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中国电影海外发行推广还暴露出诸多技术性问题,中国电影的海外自主商业渠道还很滞后,国际商业运营能力不强。推广模式不成熟,推广渠道单一、陈旧和推广的专业化水平低,也成为制约中国电影被国际广泛知晓的瓶颈。(摘编自柏榕榕《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困境与机遇》)材料三:
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美洲宗教片3.133.173.383.192.47音乐片3.243.173.522.982.67恐怖片3.493.463.783.182.97儿童/家庭片3.553.323.63.373.01功夫片4.163.853.724.173.73纪录片3.193.293.493.53.66剧情片3.223.43.953.283.54动作片4.223.883.984.073.88动画片3.293.383.693.183.06
表一
不同大洲观众对不同类型中国电影的偏好度调查表二
不同大洲观众对中国电影中中国元素的偏好度调查(摘自《2014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全球调研数据》)材料四: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国上映26天,票房突破十亿大关;在IMDB(互联网电影资料库)评分8.8分、烂番茄(美国著名影评网站)收获96%的新鲜度,也足见欧美观众对它的认可。印度电影能够在我国、在欧美扬名立万,原因首先在于印度电影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浓浓的人文关怀。这种责任和关怀来自于对历史的审视、对英雄的渴望、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批判。其次还在于其并没有因为坚持民族特色而拒绝外来优秀元素,也没有一味“崇洋”而丢掉本土的优质资源,而是坚持发扬本民族特有的歌舞文化和吸收外来精英文化双管齐下,并始终与瞬息万变的社会现实保持良性互动,力求在宝莱坞商业片之外,以“印度+民族+本土”的文化战略扩张自己的版图,在载歌载舞中不断前进并征服全世界。(摘编自2017年5月1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10版《印度电影靠啥征服我们》)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交代了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及其在文化交流、文化输出方面的积极意义。B.材料二从电影主题、电影人才、电影质量和电影的推广发行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尚不大的原因。C.材料三用图表的形式揭示了全球五大洲的观众对中国电影类型及其中的中国元素的偏好度情况,直观简洁。D.材料四提供了一个成功“走出去”的电影案例,中国电影若能学习印度电影的成功经验,也必将征服世界观众。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材料一表明中国电影在电影市场、电影工作及电影投资方面都有雄厚的实力,这说明中国电影成功“走出去”指日可待。B.在亚洲取得高票房的《赤壁》和《投名状》没能成功走向西方电影市场,主要原因是它们作为商业电影在主题的表达上缺乏国际普遍性。C.表一表明五大洲的观众对中国“功夫片”偏好度较高,印证了材料二“外国观众对除了‘功夫’类型之外的其他中国电影兴趣不高”的说法。D.表二各大洲观众对中国电影中中国元素的偏好有显著差异,非洲、美洲观众最偏好“风土人情”,欧洲、大洋洲观众则最偏好“中国哲学”。E.材料三的调查数据有启示意义,研究不同大洲观众对中国电影类型及中国元素的偏好度,将使中国电影在走向国际市场时更有针对性。9.中国电影要想更好地“走出去”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请结合材料简析。参考答案:7.D
8.DE
9.电影方面:①主题的表达方式要具有国际普遍性;②制作要精良,追求高品质的原创作品;③拓宽渠道,提升海外发行推广水平;④兼收并蓄,既发扬中华民族特有文化,又吸收外来精英文化。电影人方面:①培养专业的电影人才,特别是能够充分了解国际电影合作与制作的人才;②电影人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浓浓的人文关怀。7.试题分析: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然后浏览选项,从文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比如本题中,“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D项,“中国电影若能学习印度电影的成功经验,也必将征服世界观众”说法错误,印度电影的成功对中国电影“走出去”有启示意义,但不是借鉴其成功经验就一定能成功走向世界。故选D。8.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两项”。A项,中国电影各方面具有雄厚实力不能说明成功“走出去”指日可待,如果不能解决相关问题,中国电影“走出去”还将长路漫漫;B项,“主要原因是它们作为商业电影在主题的表达上缺乏国际普遍性”属于无中生有,从材料中推断不出“主要原因”;C项,“印证了材料二‘外国观众对除了‘功夫’类型之外的其他中国电影兴趣不高‘的说法”理解错误,不能印证材料二的说法,表一表明大洋洲的观众对剧情片很有兴趣,美洲的观众对纪录片也很有兴趣。故选DE。2.阅读下文,完成问题。中秋节从产生之始,就是一个关于月亮的节日。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这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为了先民崇拜的对象。月亮在阴阳理论中,象征着阴。所以在古代神话中,月神往往是女性。中国最早的神话著述《山海经》记载,西王母居住于玉山和昆仑,此二山皆为月精所住。在汉代画像砖中,也有西王母居于月亮一方,以蟾蜍作陪,和日神东王公相会的情节。而我们熟悉的嫦娥,原型则是《山海经》中的帝喾之妃常羲。到汉代这个故事逐渐演化,《淮南子》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奠定了今天嫦娥奔月故事的基础。除了神话故事,中国人对月亮的祭祀活动同样开展得很早。先秦时期,《国语》便记载:“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统治者在春分祭祀太阳,在秋分祭祀月亮,以此来取得教化民众的效果。到隋唐之时,祭月的传统渐渐从秋分移到了中秋日。由于中秋天气干燥,空气洁净,圆月显得格外明亮,是日祭月,强化了祖先们对月的崇拜。与此同时,祭祀活动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在中秋夜与杨贵妃在太液池凭栏望月,说明当时中秋赏月已经成为风俗。中秋作为一个正式的节日从何时而起,现在已经难以考证。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唐朝中秋已经相对固定,并包含一定的节日内涵了。从那时起,中秋与“团圆”这一主题便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这个节日最核心的价值理念。在中国的传统思想里,圆这一概念代表着圆满、完整,加之不露锋芒、浑圆饱满等几何特征,使得圆成为了中国人生活理想状态的一个具体表现。中秋因为正值月圆,自然引起了人们的赞叹与欣赏,也引起了人们关于团圆的无数遐想。就连食物,也要做得圆润,名为月饼。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中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盛唐以后,中秋话题开始大量出现在诗歌当中。这类诗歌表达最多的感情,自然是思人思乡。这种情绪,一方面来源于人生波折分别,就像月相盈亏的不可控制。中秋月圆,衬托得人间离散更为伤感。所以苏轼发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无奈感慨。而韩愈面对一年一度的中秋明月,则有“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的叹息。另一方面,思念之情也因为天下之人此刻得以共赏一轮明月,便能遥寄相思。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写道:“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举头望月,便是秋思落地之时,所以也就有了“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哀伤。由家庭的团圆而生发出的家国情怀,也是中秋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环。中秋雨霁,月色入户,陆游只能感慨:“平生无此一杯酒,玉笥峰头看月生。”玉笥峰头的一轮明月,也是他心头难以割舍的故国家园。中秋的明月,寄托着太多的家国理想,士大夫们在月下祈祷着国家的统一、政治的稳定。如今,每逢传统节日,海外华侨华人以及留学生团体,都会自发组织活动庆祝。大家通过制作传统食物、展示才艺,一同遥寄对祖国的思念。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中秋节,其诞生和月亮有着密切的关系。月亮和太阳作为先民的崇拜对象存在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B.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月神常常是女性的形象。这从《山海经》和汉代画像砖中有关西王母的居住之地的记载中可以得到证明。C.虽然嫦娥奔月的故事中嫦娥形象原型为《山海经》帝喾之妃常羲,故事也很早就见于《淮南子》,但祭月活动和中秋赏月已与它没有联系。D.对月亮的祭祀在先秦就已经存在了,由《国语》中“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的记载可以看出,当时祭月的目的是教化民众。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由先秦到隋唐,祭月的传统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祭月的时间由秋分日变成了中秋日,以统治阶级为主题的祭月活动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B.隋唐时选择在中秋祭月,与天气干燥、空气洁净以及月亮本身的明亮密不可分。对唐玄宗和杨贵妃中秋赏月的记载,表明中秋赏月在唐已成风俗。C.“团圆”作为中秋节的主题,与中秋日正是月圆之时以及“圆”所代表的圆满、完整等特征关系密切,“团圆”也因此成了人们心中最核心的价值理念。D.中秋作为诗歌吟咏的对象,在盛唐以后才开始大量出现在诗歌之中。这些诗歌也多是借月抒怀,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借中秋月表达思人思乡诗歌的出现,除了和月相盈亏与人生波折极为相似易引起伤感之情有关之外,还与离散之人共望明月,借以寄托相思有关。B.由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中的相关记载可以看出,中秋节人们互赠月饼,取其“团圆”之意,这在后来成为一种流行的节日文化现象。C.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和陆游的“平生无此一杯酒,玉笥峰头看月生”的诗句,同为写月,但寄托的情感是不同的。D.由个人的家庭团圆到国家的统一稳定,文人士大夫们面对中秋月冲破小家的束缚,而形成的家国情怀,是中秋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参考答案:1.C2.C3.D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项,“祭月活动和中秋赏月已与它没有联系”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明确这层意思。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成了人们心中最核心的价值理念”错误,应是“成为这个节日最核心的价值理念”。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是中秋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准确,原文是说“是中秋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环”;且“冲破小家的束缚”不准确,原文是说“由家庭的团圆而生发出的家国情怀”。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①一般而言,消费升级是人们消费生活的范围扩展和品质提升,以及消费方式的革新当前的中国社会,正在从经济起飞阶段向大众消费阶段,国家产业结构正在转型升级,居民消费结构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阶层的消费倾向总体上呈现出从生存性消费到发展性费的特征,一波又一波的消费升级使我们开始进入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和消费的时代,可以说这些用消费品由点到面、由示范到模仿的普及过程,不只是反映了个人或家庭消费结构升级这一简单的事实,而且也是一场全方位的日常生活的变革,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变迁过程。②当然,消费升级并不是到现代社会中才出现的消费现象,人类社会每一次生产技术的变革,都会带来日常生活领域的消费升级。例如,宋末元初黄道婆对手工棉纺织技术的革新改变了以前“富可穿丝穷穿麻”的穿衣传统,缩小了服饰原料之间的等级差别,普通百姓的日常着装得到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消费升级。不过这种自然经济状态下的消费升级是一个线慢的过程,它既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消费结构,也不可能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诉求,与现代市场经济中极速的消费升级不可同日而语。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生活水平的现代化是老百姓对改革开放的一个重大诉求,没有日常生活的消费升级,就不会有现代化的生活水平。③因此,消费升级可以说是一场日常生活现代化的运动,它已超越个体日常生活层面成为一个国家层面的发展话语:一方面,只有通过不断的消费升级才能让广大居民达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生活标准:另一方面,通过消费升线来扩大内需是实现国家产业结构向现代化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策略,受无疑问,在一系列政策性动力机制的促发之下,中国社会将迎来新一轮消费升级的浪潮,这将一步步把我们带入丰盛的消费社会之中,而消费社会的到来也必将加快我们消费升级的步伐,满足我们对现代化生活的想象与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社会阶层的界限,实现日常消费的民主化。④但是,现代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社会结构的不断分化,需要我们警惕的是,在消费增长过程中,随着社会结构的分化会不断出现消费生活的阶层分化,从个体层面来看,一部分人将会在消费升级的大道上越走越远,而另一部分人则很可能跟不上消费升线的步夜,者根本就没有能力实现消费升级。从国家层面来看,通过消费升级来扩大内需和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落差,样的后果,不仅不利于释放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也不利于增进全体居民的消费福利。因此在看似增长的消费升级中,消费不平等的态势也进一步加剧了。或者,用波德里亚的话来说,就是“某种过去一直是一成不变的不平等,今天在增长的过程中通过增长又重新出现了”。(摘编自林晓《增长中的不平等:从消费升级到消费分》)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众消费阶段,耐用消费品将逐渐得到普及,一普及过程不再是个人或家庭层面消费结构的升级,而是社会变迁的复杂过程。B.消费升级不是现代社会特有的消费现象,在人类社会进程中,出现的每一次生产技术变革,都会带来日常生活领域的消费升级。C.不管是自然经济还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消费升级,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消费结构,体现特定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D.生活水平的现代化是当代中国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要实现这一愿景,需要借助多渠道政策促发来加快日常生活消费升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当代中国正向大众消费社会为前提,从个体、国家两个角度深入论证消费升级带来的社会变化。B.文章述了现代消费升级的特点,意义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内容丰富,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说理透彻。C.文章综合运用例证、引证等论证方法,深入浅出,将较为抽象的观点阐述得通俗易懂有利于读者的接受。D.文章第二段用黄道婆改进棉纺技术的例子,意在证明自然经济状态下的消费升级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自然经济状态下的消费升级不可能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诉求,原因在于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消费结构。B.当前丰盛的消费社会,加快了消费升级的步伐,打破了社会阶层界限,实现了日常消费民主化,具有积极意义。C.社会结构的分化将会不断带来消费生活的阶分化,这也将影响到市场潜力的释放和全体居民消费福利的增进。D.消费升级固然能够提高人民的现代化生活水平,但是同样也决定了社会结构的分化加剧了消费不平等的态势。参考答案:1.A
2.D
3.C【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不再是个人或家庭层面消费结构的升级”错误。结合原文内容“可以说这些用消费品由点到面、由示范到模仿的普及过程,不只是反映了个人或家庭消费结构升级这一简单的事实,而且也是一场全方位的日常生活的变革,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变迁过程”分析可知,原文为“不只是反映了个人或家庭消费结构升级这一简单的事实”。故选A。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自然经济状态下的消费升级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错误。结合文本内容“消费升级并不是到现代社会中才出现的消费现象,人类社会每一次生产技术的变革,都会带来日常生活领域的消费升级”分析,黄道婆例子是为了证明“人类社会每一次生产技术的变革,都会带来日常生活领域的消费升级”。故选D。【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结合文本内容“既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消费结构,也不可能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诉求,与现代市场经济中极速的消费升级不可同日而语。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生活水平的现代化是老百姓对改革开放的一个重大诉求,没有日常生活的消费升级,就不会有现代化的生活水平”分析可知,选项内容强加因果关系。B项,“打破了社会阶层界限”错把未然作已然,结合文本内容“这将一步步把我们带入丰盛的消费社会之中,而消费社会的到来也必将加快我们消费升级的步伐,满足我们对现代化生活的想象与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社会阶层的界限,实现日常消费的民主化”分析可知,选项忽视限制性成分“在一定程度上”。D项,结合文本内容“消费社会的到来也必将加快我们消费升级的步伐,满足我们对现代化生活的想象与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社会阶层的界限,实现日常消费的民主化”分析可知,“决定了社会结构的分化”错误,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社会阶层的界限”。故选C。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安守忠,字信臣,并州晋阳人。晋天福八年,以守忠为牙内指挥使,领绣州刺史。周显德四年春,改鞍辔库使。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未几,改卫州刺史。
宋初,入为左卫将军。蜀平,太祖知远俗苦苛虐,南郑为走集之地,故特命守忠知兴元府以抚绥之。四年,改汉州刺史。时寇难甫平,使车旁午,公帑不足,守忠出私钱以给用。每遣使,太祖必戒之曰:“安守忠在蜀,能律己以正,汝行见之,当效其为人也。”开宝五年,知辽州。民有阴召并寇谋内应者,事泄,守忠悉斩以徇。九年,命将征太原,守忠受诏与孙晏宣由辽州入,既而与路罗寨监押马继恩遇,乃相与会兵入贼境,燔寨四十余,获牛羊数千。
雍熙二年,改知易州,徙夏州。每西戎犯边,战无不捷。淳化二年,徙知雄州。方与僚佐宴饮,有军校谋变,擐甲及阍,阍者卒入白。守忠言笑自若,徐顾坐客曰:“此辈酒狂尔,擒之可也。”人服其量焉。明年,加耀州观察使,兼判雄州。未几,召还,条陈边事,敷奏称旨,赐钱五百万。五年,又知沧州。至道初,移雄州。三年,复知沧州,拜感德军节度观察留后。徙宋州,兼制置营田使。威德兼著,吏民不忍其去。咸平三年,入觐,遣还未行,暴卒,年六十九,赠太尉。
守忠谨悫淡薄,为治简静。太祖居藩日,素相厚善,及受禅后,每优任之,守忠处之益谦。从征太原,多与谋略,人罕知之者。所至藩郡,乐施予,丰宴犒,且喜与士大夫游从,故时论多与之。(选自《宋史?安守忠传》,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B.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C.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D.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淳化:是宋太宗的年号。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忧,遇到大事、要事,往往要更改一下年号。B.兼:兼任,同时监管之意。同时表示兼职、代理的词语,还有“假”“领”“摄”“署”“权”“行”“守”“乞骸骨”等等。C.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D.受禅: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早记载于《尚书》之中。后来中国的帝王更替,也有以受禅之名,行夺权之实的。(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安守忠在蜀地任职时,为官清廉。由于战争刚刚平息,满目疮痍,民生凋敝,库藏的钱财不足,他就用自己的钱来贴补。B.安守忠军事才能卓越,战功显赫。征伐太原,与马继恩会兵先入贼境,“燔寨四十余,获牛羊数千”,但因不是主帅,以很少有人知道他参与了谋略。C.安守忠改任雄州知州,处惊不变。面对军校的阴谋叛变,不仅有胆,而且有识,从容面对,在谈笑之间消除了祸端。D.安守忠谨慎诚实,淡泊名利,处理政务简要平静,太祖驻守藩镇时,就一向优厚地对待他,太祖即位之后,更是常常优先任用他。(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民有阴召并寇谋内应者,事泄,守忠悉斩以徇。②所至藩郡,乐施予,丰宴犒,且喜与士大夫游从,故时论多与之。参考答案:答案:(1)D(2)B(3)D(4)①百姓中有人暗中召来并州的叛军谋划作内应,事情败露,安守忠把他们全部斩首示众.②每到一个藩镇,安守忠都乐于施予,会安排丰盛的宴席犒劳大家,并且喜欢与士大夫交往,所以当时的舆论大多赞许他.【考点】文言文阅读.【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D
“谕”为名词,作“宣”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A、C;“守忠”为人名,作“抗”的主语,其前断句,排除B.句子翻译为:正值淮南刚攻下,命令安守忠急速前去宣布告谕.当时藩镇大臣傲慢不顺从,接待朝廷使者大多很傲慢,安守忠以正礼相待,不辱使命.(2)B
假:临时的,代理的;
摄:代理;
陟:进用,提拔.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3)D
原因分析不当.“因不是主帅”无据,“先入贼境”无中生有.(4)①阴:暗中;泄:败露;悉:都;徇:示众.句子翻译为:百姓中有人暗中召来并州的叛军谋划作内应,事情败露,安守忠把他们全部斩首示众.②犒:犒劳;游从:交往;与:赞许.句子翻译为:每到一个藩镇,安守忠都乐于施予,会安排丰盛的宴席犒劳大家,并且喜欢与士大夫交往,所以当时的舆论大多赞许他.
参考译文:安守忠字信臣,并州晋阳人.后晋天福八年,任命安守忠为牙内指挥使,兼任绣州刺史.后周显德四年春,改任为鞍辔库使.正值淮南刚攻下,命令安守忠急速前去宣布告谕.当时藩镇大臣傲慢不顺从,接待朝廷使者大多很傲慢,安守忠以正礼相待,不辱使命.不久,改为卫州刺史.宋朝初年,安守忠入朝为左卫将军.蜀地平定后,太祖知道边远地区苦于严苛残暴的统治,而南郑是交通要冲,所以特别任命安守忠为兴元府知府加以安抚.四年,改为汉州刺史.当时战争刚刚平息,朝廷使臣来往纷繁,官府库藏的金帛不足,安守忠拿出自己的钱来提供使用.每次派遣使臣,太祖必定告诫他们说:“安守忠在蜀地,能严以律己,你们此行见到他,应当效法他的为人.”开宝五年,任辽州知州.百姓中有人暗中召来并州的叛军谋划作内应,事情败露,安守忠把他们全部斩首示众.九年,朝廷任命将领征伐太原,安守忠接受诏令与孙晏宣由辽州进入,不久与路罗寨监押马继恩相遇,于是会合兵力深入敌境,烧毁四十多寨,缴获牛羊数千.雍熙二年,改任易州知州,调任夏州知州.每次西戎侵犯边境,安守忠战无不胜.淳化二年,转为雄州知州.正与僚属宴饮时,有军校阴谋叛变,披甲到了门口,守门人仓促进去禀报.安守忠谈笑自如,慢慢回头看着座上宾客说:“这人饮酒发疯罢了,捉住他就可以了.”人们佩服他的气量.第二年,加官耀州观察使,兼任知州雄州.不久,召回,分条陈述边境之事,符合皇帝旨意,赐给钱五百万.五年,又为沧州知州.至道初年,转为雄州知州.三年,再为沧州知州,授职为感德军节度观察留后.转任宋州,兼任制置营田使.安守忠的声威德行都很显著,官吏百姓不忍他离去.咸平三年,入朝晋见皇帝,派遣回去还未出行,突然死去,享年六十九岁,赠官太尉.安守忠谨慎忠厚淡泊名利,处理政务简要平静.太祖为节度使时,对他很好,太祖登上皇位后,常优先任用他,安守忠由此更加谦逊.跟随征伐太原时,常常参与谋略,但人们很少知道这些事.每到一个藩镇,安守忠都乐于施予,会安排丰盛的宴席犒劳大家,并且喜欢与士大夫交往,所以当时的舆论大多赞许他.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原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季布母弟丁公,为楚将。丁公为项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及项王灭,丁公谒见高祖。高祖以丁公徇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斩丁公,曰:“使后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5.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迹且至臣家
迹:追踪B.意季布匿其所
意:料想。C.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
多:大多数D.高祖以丁公徇军中
徇:示众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季布素以为人侠义著称,又是一位忠勇、善战的楚将。楚亡后,季布知汉王记恨前嫌,一度藏匿在濮阳同周家。B.季布为表示自己得罪汉高祖是出于人臣之责、无意以汉朝廷为敌,才摧刚为柔,甘愿到朱家处为奴。C.朱家不顾罪及三族,窝藏季布这个朝廷要犯并设法使他得到赦免,主要是出于侠义,也是为汉政权着想。D.汝阴侯滕公向刘邦进言,是由于钦佩朱家的侠义,看重季布的贤能,更是为了维护朝廷的根本利益。7.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2)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8.季布和丁公同是项羽原来的部下,到了刘邦手下,为什么一个被任命为郎中,一个被处死呢?参考答案:5.C
6.B
7.(1)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论罪要灭三族。(2)这种忌恨勇士而去资助敌国的举动,就是伍子胥所以要鞭打楚平王尸体的原因了。
8.季布被任命为郎中,一是因为季布忠勇,有才能,二是因为政治需要;丁公被处死,是因为丁公不忠义,警示大家不要向他学习。【5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可以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本题中,C项,应为“多:称赞”。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项,“季布为表示自己得罪汉高祖是出于人臣之责、无意以汉朝廷为敌,才摧刚为柔,甘愿到朱家处为奴。”中“为表示自己得罪汉高祖是出于人臣之责、无意以汉朝廷为敌”这一理由错,原文是“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原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意思是“您如果能听我,我斗胆为您献计,如果不愿听我的,我情愿先自包工头.季布就答应了他.于是周氏为他剃光了头,以铁圈束颈,穿上粗布衣服,放在运货的大车里,将他和周家的几十个奴仆一同出卖给鲁地的朱家”。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中,第一句中,“及”,等到;“购”,重金征求;“匿”,窝藏;第二句中,“资”,资助;“此……也”,判断句式;“之”,的。【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要求答出“季布和丁公同是项羽原来的部下,到了刘邦手下,为什么一个被任命为郎中,一个被处死呢”,然后浏览全文,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概括总结。本题中,季布被任命为郎中,一是因为季布忠勇,有才能。如文中写道“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意思是“此时,各卿相都夸赞季布能化刚为柔,朱家也因此闻名当世。季布被皇上召见,请了罪,皇上任命他做了郎中”,二是因为政治需要;丁公被处死,是因为丁公不忠义,原文有“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意思是“丁公做项王的臣下不能尽忠,使项王失去天下的,就是丁公啊”,警示大家不要向他学习。【点睛】参考译文:季布是楚地人,为人任性好侠,在楚地很有名气。项羽派他率领军队,他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等到项羽灭亡以后,刘邦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宣称)有敢于收留藏匿季布者,其受惩将累及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周氏对他说:现在悬赏捉拿你,情况危急,追踪觅迹就要查到我家了。您如果能听我,我斗胆为您献计,如果不愿听我的,我情愿先自包工头。季布就答应了他。于是周氏为他剃光了头,以铁圈束颈,穿上粗布衣服,放在运货的大车里,将他和周家的几十个奴仆一同出卖给鲁地的朱家。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就买池土地,把他安置在农庄里。朱家便乘坐轻便马车来到洛阳,拜见了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一同喝了几天酒,朱家趁机对滕公说:“季布犯什么大罪,皇上如此急迫地缉拿他。”滕公说“季布多次为项羽让皇上陷于困境,皇上恨他,所以一定要抓住他。”朱家说:“你看季布是什么样的人?”滕公说“是个有才能的人。”朱家说:“做臣下的各为自己的主子效劳,季布受项羽差遣,这只是尽职而已?(再说)项羽的旧臣能杀得光吗?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因为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再者,就凭季布这样的贤能,如果汉皇如此急迫地缉拿他,这样他不是北逃胡方,便是南逃越国。忌恨壮士而以其资助敌国,这就是伍子胥鞭打楚平王之尸的原因。您为什么不寻找机会向皇上说明呢?”汝阴侯滕公知道朱家是位大侠客,猜想季布一定隐藏在他那里,便答应说:“好。”滕公等待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此时,各卿相都夸赞季布能化刚为柔,朱家也因此闻名当世。季布被皇上召见,请了罪,皇上任命他做了郎中。季布的舅舅丁公担任楚军将领。丁公曾经在彭城西面替项羽追逐汉高祖,使高祖陷于窘迫的处境。在短兵相接的时候,高祖感到危机,回头对丁公说:“我们两个好汉难道要互相为难吗!”于是丁公领兵返回,汉王便脱身解围。等到项羽灭亡以后,丁公拜见高祖。高祖把丁公捉拿放到军营中示众,说道:“丁公做项王的臣下不能尽忠,使项王失去天下的,就是丁公啊!”于是就斩了丁公,说道:“让后代做臣下的人不要仿效丁公!”6.课外文言文(15分)章溢传章溢,字三益,龙泉人。黄寇犯龙泉,溢从子①存仁被执,溢挺身告贼曰:“吾兄止一子,宁我代。”贼素闻其名,欲降之,缚于柱,溢不为屈。至夜绐守者脱归,集里民为义兵,击破贼。俄府官以兵来,欲兵诛诖误②者。溢走说石抹宜孙③曰:“贫民迫冻馁,诛之何为?”宜孙然其言,檄止兵,留溢幕下。从平庆元、浦城贼。授龙泉主簿,不受归。宜孙守台州,为贼所围。溢以乡兵赴援,却贼。已而贼陷龙泉,监县宝忽丁④遁去,溢与其师王毅帅壮士击走贼。宝忽丁还。内惭,杀毅以反。溢时在宜孙幕府,闻之驰归,偕胡孙执戮首恶,因引兵平松阳、丽水诸寇。论功,累授浙东都元帅府佥事。溢曰:“吾所将皆乡里子弟,肝脑涂地,而吾独取功名,弗忍也。”辞不受。以义兵属其子存道,退隐匡山。明兵克处州,避入闽。太祖聘之,与刘基、叶琛、宋濂同至应天。太祖劳之曰:“我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纷纷,何时定乎?”溢对曰:“天道无常,惟德是辅,惟不嗜杀者能一之耳。”太祖伟其言,授佥营田司事。
(节选《明史·列传》第十六)注:①从子:侄儿;②诖误:贻误,连累;③石抹宜孙:人名;④宝忽丁:人名。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溢从子存仁被执
执:抓住。B.集里民为义兵
集:收集。C.以义兵属其子存道
属:同“嘱”,托付。D.因引兵平松阳、丽水诸寇
引:带领。9.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贼素闻其名,欲降之 B.溢以乡兵赴援,却贼C.宜孙然其言 D.檄止兵,留溢幕下10.与“为贼所围”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B.徒见欺于秦C.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D.竖子不足与谋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吾兄止一子,宁我代。(3分)译文:
(2)我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纷纷,何时定乎?(3分)译文:
参考答案:8.B(集:组织。)9.C(意动用法,其它三项可以理解为使动用法。)10.B(A项为判断句式;B项为被动句式;C项为选择问句;D项为省略句式。)11.(1)我的兄长只有这一个儿子,宁愿由我来代替他。(止、宁、句意各1分)(2)我为了统一天下而使四位先生受了委屈,现在全国乱纷纷的,什么时候才能统一呀?(屈、定、句意各1分)【参考译文】章溢,字三益,是(浙江)龙泉人。黄州强盗侵犯龙泉,章溢的侄子章存仁被抓去了,章溢挺身而出,对贼兵说:“我的兄长只有这个儿子,宁愿由我来代替他。”贼人平素就听到章溢的大名,想招他投降,把他捆在柱子上,章溢不屈服。到夜深,他哄骗看守人员,脱险而归,把乡民组织成“义勇兵”,打败了贼兵。不久,府官带兵来了,想把与贼兵有牵连的人斩尽杀绝。章溢连忙跑去劝说府官石抹宜孙:“贫苦百姓是迫于又冻又饿,才跟着贼人跑,杀他们干什么?”府官认为章溢的意见很对,传令军队停止行动,并留章溢于幕下。章溢又随府官平定庆元和浦城两地的贼兵。府官委任章溢做龙泉主簿,他推辞回到府官幕下。宜孙守卫台州的时候,被贼兵包围。章溢带着乡兵救援,打败了贼兵。不久,贼兵又攻陷了龙泉,县检察官宝忽丁逃跑了,章溢与他的将领王毅带兵打跑了贼兵。宝忽丁回到县衙,自觉惭愧无面见人,杀了王毅去投靠贼人。章溢当时还在宜孙幕府,听到这个消息,便赶回龙泉,同胡孙一起捉住并杀了首恶分子,并带兵平定了松阳、丽水几路贼兵。论功劳,章溢多次被授予官职,做到浙东都元帅府佥事。章溢说:“我所带的兵将都是本乡本土的子弟,他们多在战乱中惨死,我独自占取功勋名位,不忍心啊!”他推辞不接受,把“义勇兵”托给他的儿子章存道,自己隐退到匡山。明朝的军队攻下了处州,章溢避乱入福建。朱元璋聘请章溢,章溢同刘基、叶琛、宋濂一同到应天府。明太祖慰劳他们说:“我为了统一天下而使四位先生受了委屈,现在全国乱纷纷的,什么时候才能统一呀?”章溢回答说:“天道运行没有固定的规矩,天只辅佐有道德的人,只有不滥杀无辜的人才能统一天下啊!”太祖认为章溢说的是高见,委任他佥营田司事官职。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列各句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人类68%的疾病的原因是由空气污染引起的,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是感冒的主要根源。B.再次投入巨资的英超劲旅曼城队能否在2010到2011年度的英超联赛中夺得英超冠军,曼联、切尔西、阿森纳等传统豪门的球迷大多不相信。C.大学自主招生制度是对现有高考制度的一个有益补充,也为一些有创新潜质与学科特长的考生创设一个绿色通道,让他们通过自主招生的方式进入心仪的大学。D.“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一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参考答案:CA、句式杂糅,B、前后照应不周照成表意不明,D、语序不当,将“自从”放句首,让第一个分句充当状语。8.下边的语句分属甲和乙两处,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将这些句子分成两组并排出顺序,只填序号。(4分)唐代的贾岛一向以苦吟文明于世。贾岛的苦吟是在炼意、炼句、炼字等方面都下了一番功夫的,而这些又都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性分不开。首先我们看到贾岛非常用力于炼意,因而他的作品具有引人入胜的意境。
甲
。有了好的意境,然后还必须保证这种意境能够在字句上充分表达出来。
乙
,就好像完全出于自然,一气呵成的样子。①贾岛的每句诗和每个字都经过反复的锤炼 ⑤叫人读了兴趣索然 ②却又使读者一点也看不出修改的痕迹 ⑥但是写成之后③如果写一首诗而意境不佳,则味同嚼蜡 ⑦用心推敲修改④那就不如无诗属于甲处的语句依次为_________,属于乙处的语句依次为_________。参考答案:甲处③⑤④(2分)乙处①⑦⑥②(2分)
略9.根据所给材料,按要求作答。(5分)(一)炊烟里,缠绕着游子的乡情。炊烟所炙染出的情感多彩醇厚,所蕴酿出的气息牵肠挂肚,让游子魂牵梦
①
(yíng)。我一直在想,所谓“在外游子,纵然化作一缕轻烟,也要魂归故里”,这华夏儿女独具的故土情结,作为一种
②
(形容十分贵重)的乡情文化,世世代代又有几人给出了权威的诠释呢?(二)炊烟中,氤氲着诗情画意。炊烟和诗歌有相近的本性,文人“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才情,有时也需借助炊烟的带挈
③
。④A古树枝头系挂着的几缕或浓或淡、时动时静的炊烟,B夕阳西下的微风,C远望如梳了长发辫的村姑在学舞,D又像宫殿垂挂的烟霞帐。这是一幅那么美妙古拙的风情画,一种多么令人陶醉的景象!(1)请在①处根据拼音,填写上正确的汉字。(1分)(2)请在②处根据提示,填写一个四字成语。(1分)(3)文段一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修改。(1分)(4)请在③处为加点字“挈”标注正确的读音。(1分)(5)文句④处有语病,请写出序号并加以改正。(1分)参考答案:(1)萦;(2)弥足珍贵;(3)“蕴”改为“酝”;(4)qiè;(5)B,在夕阳西下的微风中。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市防汛指挥部指出,今年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有关部门要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城市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把防汛部署落到实处。B.27日晚,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就尹相杰吸毒案发表评论,文章称许多艺人甘愿自毁前程的原因归根究底就是有钱有名太任性所致。C.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通过演讲、座谈、回信等方式与青少年频频互动,对当代中国青少年寄予了殷切期望。D.许多网民担心类似“狗头金”的事件重演,他们不仅希望能对现行的法律进行修改,甚至从现行法律上进行质疑。参考答案:C【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语病辨析与修改,考查的是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规范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依照语言规范意识辨识判断语病的能力。在做此类题时,应注意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思考分析,以获得准确判断。六、写作(60分,共1题)11.根据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中心是令人向往的地方,处于中心往往易得诸多便利、机会和认同。当然,有人在中心迷失,最终被边缘化;也有人在边缘地带不沉沦,最终成为新的中心。参考答案:范文:稳于中心,需自我不断提升和完善中心是令人向往的地方,中心,是便利、机会、认同等的代名词,每个人都渴望成为中心,因为在卡耐基先生的著作《人性的弱点》中曾提到过,人有八种需求,其中一种便是显要感,处于中心地带的人往往倍受别人瞩目,因此人们都向往中心地带。处于中心地带有好的一面,它可以让你的显要感得到满足,而处于中心地带的人他会需要别人的认可,为了不使自己边缘化,从而不断提升自己,趋向于完善的自我。稳于中心需自谦。在日常生活里,不乏有一些容易骄傲自满的人,他们多数是已处于中心或正向中心靠近的“精英人士”。但他们在收获机会和认可的同时却忘记了自谦,因此迷失自我,最终退出中心地带,一蹶不振。而懂得自谦的人,常常收敛自己的锋芒,即使处于中心仍虚心求教,因此稳扎稳打,常立于不败之地。稳于中心需自省。处于中心的确是一件好事,无论在工作还是学习上,处于中心都会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但是处于中心并不意味着我们已达到完美,可以停滞不前了,我们还应该努力让自身素质不断提高。这时候,就需要自省来帮忙。处于中心的同时,我们应时常反省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寻找一下自己还有什么是未达到的,努力争取达到,使自己更上一层楼,稳于中心。稳于中心需自静。“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处于中心正如身居高层,四周平静、空旷。在一个如此平静的环境中,我们也需要使自己的心灵保持沉静。因为沉静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办事效率,沉静使我们心思澄明,沉静使我们进步,远离边缘的喧嚣。稳于中心需自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自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品质。一个自强的人会对自己有高要求。他不易满足,只求做到最好;一个自强的人会有远大的理想,鞭策他永不停歇,勇往直前;一个自强的人会寻求美好、平和、沉静……因此成为一个自强的人,自然能稳于中心,做一个常胜将军!稳于中心是每个已达到中心的人心目中的追求,而自谦、自省、自静、自强则是它的“必需品”,拥有它们,才能做到自我不断地提升与完善。相信,稳于中心,不畏浮云!只缘身在最高层……【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本次作文是一段说理性材料,材料所提供的的是关于“中心和边缘”的解说。学生应该根据材料理解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第三版)》 课件 项目八 无线局域网的组建
- 二零二五年度矿山工程资料员劳动合同3篇
- 第二单元第2课时 100以内数的大小教学课件-一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青岛版·2024秋)
-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教学课件-【知识精研】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 《时尚北京》杂志2024年第9期
- 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的进展课件
- 《数据图模板》课件
- 《记王忠肃公翱事》课件
- (高清版)DB37∕T 3006-2017 金针菇菌渣蔬菜(茄果类·番茄)集约化育苗技术规程
- 《百变所以美丽》课件
- 企业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
- 图形创意(高职艺术设计类)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PM2.5)自动监测手工比对核查技术规范
- Jane-Eyre简爱英文课件
- (小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钟表》课件
- 2022年营口市大学生专考专招考试真题及答案
- 医院信息科考核内容标准细则
- 12j912-2常用设备用房
- 《统计学》完整袁卫-贾俊平课件
- DTⅡ型固定式带式输送机设计选型手册
- GB/T 7701.2-2008煤质颗粒活性炭净化水用煤质颗粒活性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