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1章第3节_第1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1章第3节_第2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1章第3节_第3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1章第3节_第4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1章第3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人口迁移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重点)3.理解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产生的影响。(重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阅读教材P16~P17思考题,完成下列问题。1.影响人口变动的因素: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2.人口迁移的概念: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3.人口迁移的分类类型概念迁移范围主要方式国际迁移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超越国界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国内迁移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超越行政区边界库区移民、招生、分配等4.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正误判断:(1)小王高中毕业后每年外出务工属于国内人口迁移。()(2)小张高中毕业后选择到美国留学属于国际人口迁移。()【提示】(1)×小王每年外出务工属于人口流动。(2)√教材整理2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阅读教材P17第2段~P21,完成下列问题。1.人口迁移的作用力:推力(或排斥力)与拉力(或吸引力)。2.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不协调的人地关系。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①影响: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②表现eq\b\lc\{\rc\(\a\vs4\al\co1(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的地域差异,环境恶化与自然灾害等))(2)经济因素原因地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目的寻找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获取更高的经济收入表现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较高;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迁出率较高拉力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区域的大规模开发等结果改变了人口迁移的流量和流向,影响人口空间分布限制因素交通运输业的发展(3)政治因素原因经济政策、人口政策、战争结果限制人口迁移或鼓励人口迁移特点较强的组织性(4)社会文化因素①文化教育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②家庭和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③宗教信仰和种族、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也导致人口迁移。正误判断:(1)三峡移民属于环境移民。()(2)二战后,美国接受大批来自其他国家的科技人才和著名学者属于政治因素移民。()(3)人口迁入对迁入地来说都是有利影响。()【提示】(1)×三峡移民属于经济建设因素。(2)×二战后美国接受来自其他国家的科技人才和著名学者属于文化教育因素。(3)×人口迁入对迁入地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疑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疑问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合作探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户口对人口迁移的约束力越来越弱。在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81%。探讨1:材料中提到的数据,反映的是人口流动还是人口迁移?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有何区别?【提示】人口流动。人口迁移是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性变更的人口移动形式;人口流动是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而不变更户籍的外出活动。探讨2:人口迁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划分为哪几种类型?【提示】①按照迁移空间范围来分:国际迁移(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等)和国内迁移(省际迁移、县际迁移等);②按照迁移方向来分:农村到农村、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农村、城市到城市等。[核心点击]1.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区别人口移动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位置变动,其主要有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两种基本形式。其差别如下表所示:类型人口迁移人口流动概念人口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住所不变更的空间移动区别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居住地改变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的外出活动主要原因自然环境变迁、灾荒、战乱、宗教迫害、政策、政治、经济差别等短期的工作与学习、商务活动、旅游、探亲等举例“闯关东”、“下南洋”、北宋末年人口南迁、定居海外获取“绿卡”外出探亲、出国考察、长假出游、“民工潮”2.人口迁移的判断方法人口迁移一般有三个判断标准,即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体验评价]1.读“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划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A是中国,B是美国,则A1→B1为______迁移。(2)若A是江苏,B是上海,则A1→B1为________迁移或________迁移。(3)若C为农村,A为城市,则C1→A2为__________迁移,这也是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4)图中箭头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以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划关系图为背景,考查人口迁移的判断及类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行政区的界线。A、B、C为三个不同的行政区,它们之间的人口移动为人口迁移;在同一行政区域内的人口移动仅是人口流动。跨越国界的人口迁移为国际人口迁移,未跨越国界的为国内人口迁移,包括省际人口迁移、县际人口迁移等。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答案】(1)国际人口(2)国内人口省际人口(3)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4)A1→A2C1→C2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合作探讨]电视剧《闯关东》揭示了我国历史上一次非常独特、规模宏大的人口迁移现象,主要描述了朱开山一家从山东到东北迁移的情景。探讨1:朱开山一家迁往东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东北有广袤肥沃的土地,自然资源丰富,有利于谋生。探讨2:大批“闯关东”人到达东北后,对东北可能产生哪些积极影响?【提示】提高了“闯关东”人的收入,为开发东北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东北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核心点击]1.不同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影响举例自然生态环境自然环境要素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历史上曾经是主要因素美国人迁往南方“阳光地带”环境资源差异逐水草、淡水、土地而居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引起迁移自然灾害普遍经济因素地区经济差异主要因素。人们为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而迁移普遍社会经济发展普遍城市化推进普遍大型建设项目三峡移民区域规模开发我国西部大开发引起的移民政治因素政策经济政策常常能引起大规模的移民流我国80年代建立经济特区引起“孔雀东南飞”人口政策我国历史上的移民戍边战争政治的延续伊拉克战争爆发时大量人口迁移社会文化文化教育重要因素。是特定时期、特定地区和特定人群迁移的主要因素二战后,美国接受大批来自其他国家的科技人才和著名学者家庭婚姻男婚女嫁宗教信仰印巴分治,穆斯林迁往巴基斯坦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入地、迁出地产生的影响,可用下表进行分析:有利影响不利影响迁入地①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②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③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方面产生巨大压力迁出地①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③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体验评价]2.下表是我国某地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1)~(2)题。【导学号:64490011】年龄段(岁)0~1415~2930~4445~59≥60男性人口(万人)女性人口(万人)(1)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地迁入人口的特征有()A.女性人口多于男性人口B.人口迁移主要受气候因素影响C.以青壮年人口为主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2)迁入人口对该城市的影响有()A.缓解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B.制约了该市经济的发展C.减轻了交通负担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解析】第(1)题,对比各年龄组男女性人口数量可知,迁入的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以15~59岁的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其主要原因是为了追求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由于大量年轻人口的迁入,改变了该市原有的人口年龄构成,导致该市人口年轻化。第(2)题,大量人口的迁入缓解了城市劳动力不足的局面,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也给城市的交通、管理、就业、基础设施的利用、社会治安等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答案】(1)C(2)D[课堂·小结]对点训练1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1~2题。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A.②③ B.②④C.③④ D.④⑤2.表示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目前主要人口迁移的有()A.①② B.③⑤C.②④ D.②⑤【解析】第1题,读图,注意图例,P、Q表示两个国家,③④跨越国界线,由P国迁入Q国,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第2题,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目前主要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由农村迁入城市,读图可知为①②。【答案】对点训练2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下表为联合国预测的2023~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主要迁出国数量(万人/年)主要迁入国数量(万人/年)中国美国墨西哥德国印度加拿大印度尼西亚英国菲律宾澳大利亚3.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A.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B.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D.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4.移民外迁的最主要目的是寻求()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高的经济收入C.更多的休闲时间 D.更优的自然环境【解析】从统计表中的国家和数据可知人口的主要迁出国都是发展中国家,而人口的主要迁入国都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外迁的主要目的是寻求更高的经济收入。【答案】我还有这些不足:(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课下提升方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业分层测评(三)(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下表为“某年份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表”。据此完成1~2题。【导学号:64490012】流出省(市)贵州四川湖南江西河南安徽其他占总量比重(%)流入省(市)福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其他占总量比重(%)1.表中显示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是()A.城市到农村 B.城市到城市C.中西部到沿海 D.农村到农村2.表中人口跨省空间流动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C.资源条件 D.自然灾害【解析】第1题,对比表中人口流出和人口流入省市可以判断出,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是从中西部到沿海。第2题,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收入和更好的福利待遇,大量人口由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迁向经济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答案】读下面两则人口资料,回答3~4题。姓名:刘小妹性别:女出生年月:1979年9月籍贯:湖南就业状况:江苏黎明针织厂姓名:史密斯性别:男出生年月:1948年2月原住地:美国纽约现住地:美国休斯敦(退休后移至)就业状况:退休3.影响刘小妹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经济 B.政治文化C.交通运输 D.自然环境4.影响史密斯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资源开发 B.劳务输出C.气候优越 D.水源丰沛【解析】第3题,从资料中可以看出,刘小妹籍贯是湖南,而工作的地方却在远离家乡的江苏黎明针织厂,可见迁移的主要因素是外出打工,属社会经济因素。第4题,史密斯原住地在美国东北的纽约,经济发达但气候寒冷,退休后移至美国南部的休斯敦,该地气候温和,适宜居住。所以影响史密斯迁移的主要因素是气候优越。【答案】萧湘的爸爸在北京工作,妈妈是合肥市某中学老师。小学时每年暑假,萧湘都随妈妈去北京度假;2023年,由于工作需要,妈妈调到北京市某中学任教,萧湘随妈妈去北京上中学,2023年萧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萧湘是环保志愿者,寒假准备随学校环保组织去西北考察。据此完成5~6题。5.萧湘的经历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①小学时夏天去北京度假②到北京上中学③到上海上大学④去西北考察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6.萧湘的爸爸去北京工作的原因不可能是()A.北京有更多的就业机会B.北京的城市问题少C.改善个人及家庭的生活D.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解析】第5题,度假和考察由于时间短,且住所不变更,不属于人口迁移。第6题,北京属于特大城市,城市问题多。其吸引人口迁入的原因是可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改善个人和家庭生活。【答案】下图为上海市某区2023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图。读图完成7~8题。7.外来常住人口与全部登记人口数量差异最大的年龄段是()A.15~19岁 B.20~24岁C.40~44岁 D.45~49岁8.外来常住人口占全部登记人口比例高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C.家庭因素 D.教育因素【解析】第7题,结合图示柱状图可知外来常住人口与全部登记人口数量差异最大的年龄段是45~49岁,相差约30000人。第8题,上海市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外来人口多,其原因是外来务工人员为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而流入。【答案】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导学号:64490013】(1)图中表示的人口迁移是________国家历史上和________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从人口迁移方向看,该人口迁移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口迁移。(2)图中所示的人口迁移,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看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种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面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表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移缓解了当地的________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村________资源,对更好地保护农村的________有积极作用。【解析】由图可知,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导致城市人口增多,这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主要是为了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改善个人及家庭生活。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可结合基础知识分析作答。【答案】(1)发达发展中由农村到城市(2)寻求更多的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获得更好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及家庭生活经济因素(3)推动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给城市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污染严重、住房困难等(4)人地土地生态环境[能力提升]10.下图为我国近年来流动人口增长曲线图,下列因素中与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迅速增加关系密切的是()A.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B.城市产业提升,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减少C.户籍制度改革,为人口流动松绑D.人口增长迅速,就业压力增大【解析】1985年以后我国的人口流动因为户籍制度的放松,为人口流动松绑,使得流动人口迅速增加,而1985年以前因为户籍制度的限制,人口流动量较少。【答案】C人的一生往往要经历多次的搬迁移居活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一般有不同的迁移需求。美国人口学家A·罗杰斯等对迁移率与年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年龄—迁移率理论模型。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1~12题。【导学号:64490014】典型的年龄—迁移率曲线理论模型图11.X1年龄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因素 B.经济因素C.政治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12.关于目前各年龄段的人口迁移,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在X3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比美国明显B.美国X3年龄段人口的迁移方向主要是从东北迁往南部和西部C.我国X2年龄段人口的迁移方向主要是从南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