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湘郡未来实验学校2022年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长沙市湘郡未来实验学校2022年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长沙市湘郡未来实验学校2022年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长沙市湘郡未来实验学校2022年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长沙市湘郡未来实验学校2022年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长沙市湘郡未来实验学校2022年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海

龟张抗抗D有一个可爱的3岁女儿,对女儿一向有求必应。他的工作单位离家近两小时路程,为了减少往返。他总在周未才回家。每次回家,女儿在晚上临睡前必要让他讲个故事。一年过去了。什么大灰狼小白兔,他肚子瘪瘪塌塌早已被搜刮干净。女儿却不肯善罢甘休,抱着他的膝不肯上床,连妻也哄她不好。他满心焦虑。虽是周末,晚上他还得赶写一篇文章,研究所的头儿亲自点名让他在一个学术会议上发言,他将有机会在同行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与才华。爸爸讲故事呀,女儿纠缠不休。讲什么呢?他真没有时间。发言关系到对他实际水平和个人价值的确认,听说很快就要评职称了。他突然记起当天报纸上看到的一则趣闻。当时无意瞟了几眼。现在倒可以用来对女儿随意应付一番。从前,在一个海岛上……他开始尽量耐心委婉对女儿娓娓道来。那儿的人家家户户养着一种大海龟。海龟像一张小桌子那么大,有很硬的壳和很粗的爪子。那个海岛上没有汽车没有自行车也没有小毛驴,一个人要到岛上另一个人家去串门,就骑着海龟去。海龟最爱吃大香蕉,它的主人就坐在海龟背上,用一根细杆子拴上一根绳,香蕉就悬在海龟脑袋上,离它只有几步远,海龟想吃香蕉,就开始往前爬,可它一爬,那背上的人手里的香蕉也往前走了。它怎么也够不着,于是它就拼命往前爬,它爬香蕉也爬,就这样它背上的人就顺利到达了目的地……女儿不知什么时候已睡着了。腮上挂着浅浅的酒窝。他连续昼夜伏笔奋战。发言很成功,获得大家的好评,文章将被收入当年的年会专集。有人私下议论。说他虽是助研,实际上相当于副研究员的水平。转眼又到星期六了,他去幼儿园接女儿回家时。才想起这一星期忙得昏头昏脑,竟然忘了给女儿准备故事。出乎他意料。女儿临睡前忽然对他说:爸爸,今天你还讲那个大海龟好不好!他松了一口气,却纳闷女儿何以对这大海龟如此感兴趣。……就这样,骑着海龟的人顺利到达了目的地。他敷衍了事地讲完了故事。他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同女儿亲近的情绪。他心里实际上还在惦着自己的职称。如果这次能评上副研,他一家三口就有希望分到一套两居室的住房,工资也可增长几十块钱,这可是个不小的数目。昨天上头又给了他新的任务,他必须在一个月内,译出一部有关w理论的200页的著作,三个月内编出一部新的辞典,六个月内与人合写一部有关w理论的评述……他不知道他如何才能做完这些事。那骑海龟的人到了地方以后,到底怎么样了呢?女儿竟然破例没有睡着,眨着黑葡萄似的眼睛看看问。他说,骑海龟的人到地方了以后,就把海龟整个儿翻过来。翻过来它就不能逃跑了,只能乖乖地等它的主人去办完事。再把它翻过来骑它回家。女儿似还要问什么。他不耐烦地拍拍她的后脑勺,把她交给了妻。为了不受干扰地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完成以上任务,真正奠定他在学术界的地位,他索性把铺盖搬到了研究所,黑夜白天泡在图书馆资料室里,不这样做就对不住自己,也对不住领导对他的信任。一个几百人的研究所,老的老,小的小,真正能顶用的还是他这样的中青年骨干。但无论怎么辛苦,他觉得前面总还有个盼头……半年后他第一次疲惫不堪地回家,心里如释重负。女儿见到他,目光转向妈妈,那句话没问出来:这个人是谁呀?临睡前,破天荒第一回并不缠他讲故事,大眼睛骨碌碌转了几回,终于问:我想起来了,上次你讲的大海龟,后来到底有没有给它吃香蕉呢?他一愣,含糊回答可能是给了。女儿却不满意,又问他到底给了几个,他说一大堆,女儿又问是不是每次都给。他茫然……暑期一上班得知职称名额已定,他因年限不够,没有希望晋升;工资不动,住房当然暂时也不能动……他感到浑身骨骼疏松……不知怎么他想起了那只海龟,他如果告诉女儿。人并没有把香蕉给海龟吃,对女儿来说未免太残酷了,他不忍心。1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小说选材看似一般,其实独特,结构安排也有新意,可谓匠心独运。B.小说中,作者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女儿”的纯真正是体现了这一点。C.作者反映现实生活的手法是冷静的超然的,叙述平实,不带作者的感情,这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D.小说中“海龟”的命运与主人公D的命运有相同的地方,读来令人叹息,引发读者的思考。E.小说中的D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他总在周末才回家,给女儿讲故事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根本没有同女儿亲近的情绪。女儿似还要问什么,他却不耐烦,他心里实际上只在惦着自己的职称。12.小说中D未能晋升,“不知怎么他想起了那只海龟”,D和海龟有哪些共同的地方?(6分)答:

13.小说以形象的手法反映出什么主题?D为什么不把海龟真实的结果告诉女儿?(6分)答:

14.这篇小说以“海龟”为题,既写了D给女儿讲故事,又写了D评职称的进展情况,有人认为这样写叙述的内容很乱,但有人认为这样安排很好。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8分)答:

参考答案:11.(5分)B、E(B.小说并未体现作者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的意思。E.未能把握D的主要性格特征。对1个2分,全对给5分)12.(6分)①共同的经历:海龟一次次为了香蕉把人驮过海;D一次次为了职称不断地苦干。②共同的命运:海龟始终得不到应该得到的香蕉;D也没有评上应该评上的职称。③共同的性格:实干苦干,任劳任怨。(以上3点1点2分)13.(6分)小说通过塑造与海龟有一样特点的D的形象,反映出当代社会竞争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3分)D不把海龟真实的结果告诉女儿,是他不想让不公平的现实伤害女儿心中美好的情感。(3分)14.(8分)示例1:小说明线写D给女儿讲海龟的故事,暗线写D评职称的进展情况,这样双线安排很好。明暗线交替进行,虚实结合使小说内容更丰富,不单调;D和海龟又有共同的地方,交替进行叙述描写,能互相映衬,更好地塑造与海龟有一样特点的D的形象;能含蓄地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主题。示例2:这样叙述内容混乱,一会写D给女儿讲海龟的故事,一会写D评职称的进展情况。使小说的内容混乱而松散,线索不明晰,小说不停的变换叙述使人物的刻画不集中,主题不能在完整的情节和人物的刻画中清晰地表现出来。(观点要明确,论述完整即可满分)2.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5~27题。世界出版大国的阅读尴尬中国每年出版图书30万种,已是当之无愧的出版大国。但平均到每个人,购书量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1990年,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为5.2册,2009年为5.6册。20年只增加了不到1/2本。包括中小学教材在内,农村人均图书消费在20元左右,城市大概是其2倍。尤其是一般图书的消费,城市所占的比重达到90%。与此相对,农村图书市场持续萎缩。据统计,2001年城乡图书零售比为74∶26,2009年为82∶18。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6千元,让他们在生活之余拿出几百元来买书是不现实的。图书营销渠道也不健全,县以下的书店大都不卖书了,农民为了买一本书跑上几十里路很常见。据调查,对于目前的图书价格,有51%的读者认为“比较贵”,仅有31.8%的读者认为图书价格合适。因此,有人认为,书价太高是阻碍我国人均购书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但也有人不这么看。这30年我们的收入增长了50倍,但图书价格只上涨了20倍至30倍。1980年我们看一场电影是0.15元,现在一般是50元,上涨了300多倍。和国外图书相比,我们的书价只有人家同类图书的1/3或1/5。偏低的书价自然难以激励人们写书著述。原创的优秀图书太少了。计划经济时代极低的图书定价和大量的免费宣传性图书使人们养成了不愿为阅读付费的习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也抢走了很大一部分传统纸质图书的读者。有人建议,国家可分别对“上游创作,中游发行,下游零售”,均给予相关税收政策的倾斜。此外,政府、媒体、家庭、学校应该利用一切机会宣传阅读,提高人们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观念改变了,图书消费自然就会上去。25.从第一段看,我国的“阅读尴尬”表现在哪些地方?(4分)

26.试概述关于书价的反方观点及其理由。(5分)

27.依据本文,为增加农村的图书消费,你有什么合理建议?(6分)参考答案:25.人均图书消费量低(1分),且20年几乎未增长(1分),图书消费城乡极不均衡(2分)。26.中国图书价格并不高。(2分)与我们的收入增长相比,与其他的文化消费相比,与外国图书价格相比,中国书价并不高。(3分,每点1分)27.发展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建立健全农村的图书营销渠道;加大宣传,更新农民的读书观念。(每点2分)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孤独的庄稼赵

新①赵庄稼大门前的荒地上长了一棵庄稼。赵庄稼已经六十二岁,种了一辈子庄稼,从未见过这样好的一棵庄稼。饭前饭后,工余闲暇,端上一袋旱烟,老汉常常站在那棵庄稼跟前,观赏它粗壮挺拔的身姿,抚摸它舒展修长的枝叶,直看得如痴如醉。②老汉现在是沟里村的清洁工,每天拿把扫帚在街道上打扫卫生,然后按月去村委会领钱,然后用两千四百块钱的工资,买米买面,买油买菜,买这买那。111]③日子过得很享受,但是过得不踏实,很纠结。他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是,沟里村的庄稼人一窝蜂地都去打工,怎么不种庄稼了呢?眼见大片大片的土地撂荒了,怎么没人心疼呢?家家户户买着吃,要是有那么一天天底下的米面卖完了,人们该吃什么呢?他去问村委会主任。年轻的村主任哈哈大笑。村主任说,姑父,你这就叫杞人忧天哪!人们出去打工,那是因为打工比种地挣钱;人们方方面面买着吃,那是因为手里有钱;而只要你手有钱,你永远有饭吃!他说:照你这么说,钱就是饭,钱就是粮食?村主任说:你真是,这还用怀疑吗?他不服:那,要是万一光有钱没有粮食呢?村主任说:姑父,你别死凿铆,别想入非非啦,好好打扫卫生吧。他胡乱地点了点头,心情却越发沉重起来。④只有见了那棵庄稼,老汉的心情才会感到舒畅,感到明朗,感到踏实。老汉拍手掌,提高嗓门夸奖那棵庄稼:好家伙,你腰杆子真硬,你旱也不怕,涝也不怕,风也不怕,雨也不怕!正兀自念叨时,发现它的叶子上爬了一只虫子。那虫子又细又长,弓了腰快速蠕动,像爬在他脊背,像爬在他的心上,他伸手把它拿住,用力一搓,那虫儿便成了一滩绿色的汁水。⑤说话到了白露节令,那棵庄稼上的娃娃已经长得比棒槌还大。一团红缨秀出来,丝丝缕缕,飘飘洒洒。老汉把那娃娃摸了摸、按了按、捏了捏,上面的颗粒密密实实,娇娇嫩嫩,饱满圆润,又鼓又大!老汉闻到了它的芳香:那芳香如酒,扑鼻而来,令他陶醉。老汉看见了它的成熟:那成熟金光闪闪,像一道霞光,扮亮了秋天。⑥傍晚的时候,村主任忙忙活活地来到赵庄稼家里,递上去一支香烟。老汉正在吃饭,顾不上接那支香烟。村主任说:姑父,就你一个人吃饭?老汉说:你姑姑撇下我走了,孩子们都在外头打工,可不是就我一个人吃饭!村主任说:姑父,我问你一个问题,你门前的那棵玉米,是你的吗?老汉放下饭碗:这还用问吗?它长在我的地里,当然就是我的。村主任又给老汉递烟,老汉忙着刷碗,又没接。村主任说:姑父,你把那棵棒子送给我吧,我儿子吵着闹着要吃煮玉米。老汉的心猛地一抖:那可不行。你到别处找去吧……村主任笑了:咱们村只有你这一棵玉米,只有你这一穗嫩棒子,我到哪儿找啊?老汉说:不行就是不行!那穗棒子我要留下作种子,不能随便糟蹋了它!村主任说:姑父啊,你已经不种地了,还要种子干啥?老汉说:种,我现在就开始准备种,你别忘了我叫赵庄稼!老汉又说,想吃煮玉米还不好说,你有钱有车,你到城里买去啊。⑦当天晚上,月光明媚,夜色如画。在缠绵的秋风里,赵庄稼披了一件厚衣服,坐在一张板凳上,聚精会神地守护那棵孤独的庄稼。有只萤火虫儿飘过来,欢欣地绕着那棵庄稼转,而它好像睡着了,顶着满天露水,抱着硕大的娃娃。老汉想,再有十几天,我就可以收获,把这穗种子藏到我家。收获了这穗种子我就向村委会辞职,我还种我的庄稼。111]⑧老汉竟迷迷糊糊睡着了,睡梦中漫山遍野都是好庄稼。老汉是自己笑醒的。笑醒了,天亮了,那庄稼上没了那个娃娃。⑨晌午的时候,村主任又忙忙活活地来到赵庄稼家里。他说,姑父,我今天还真到县城去买嫩棒子,可惜白跑了,没有卖的啊;老人家,求求你……⑩老汉说:你别求我啦,我的娃娃早丢啦。(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5年13期,有删改)12.请简要概括赵庄稼的形象特征。(4分)13.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14..小说第⑧段写赵庄稼梦到“漫山遍野都是好庄稼”,对内容的表达有何作用?(4分)15.小说标题是“孤独的庄稼”,请探究“孤独”的意蕴。(6分)参考答案:12.(4分)①物质生活宽裕但内心纠结;②孤独寂寞;③热爱土地;④心忧现实。(每点1分)13.(6分)①使用比喻、叠词、视觉触觉嗅觉结合、动作(细节)描写,②多角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庄稼的形状、颜色和香味,突出了老汉对庄稼的喜爱与兴奋、呵护与期盼之情。(每点3分)14.(4分)①梦境表现赵庄稼对撂荒后农村重又种满庄稼的期盼;②现实与梦境的反差,引发赵庄稼对农村撂荒现象的忧虑。(每点2分)15.(6分)①庄稼由多到少是孤独的;②失去了庄稼的土地是孤独的;③不被理解的赵庄稼是孤独的;④被逐渐遗弃的传统农耕文明是孤独的。(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12试题分析:此题为人物形象概括题。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小说人物形象可以环境,故事情节方面考虑。此题立足全文,因此要再次通读全文,考生不可仅阅读的初次印象作答。第二节“是沟里村的清洁工”“两千四百块钱的工资,”表明他经济宽裕。第三节“日子过得很享受,但是过得不踏实,很纠结。他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是,沟里村的庄稼人一窝蜂地都去打工,怎么不种庄稼了呢?”,表明他内心纠结。第一节和第三节“种了一辈子庄稼“眼见大片大片的土地撂荒了,怎么没人心疼呢”,表明他热爱土地。第三节“家家户户买着吃,要是有那么一天天底下的米面卖完了,人们该吃什么呢?”“年轻的村主任哈哈大笑。村主任说,姑父,你这就叫杞人忧天哪!”表明他心忧现实。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3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赏析画线句子,也等于考查现代文的表达技巧。因为赏析画线的句子,首先要多角度分析其使用的表达技巧,所写的内容,表达的作用。表达技巧可以从修辞、写景的顺序、感官、表现手法和语言等角度来作答。一团红缨秀出来,丝丝缕缕,飘飘洒洒。老汉把那娃娃摸了摸、按了按、捏了捏,上面的颗粒密密实实,娇娇嫩嫩,饱满圆润,又鼓又大!老汉闻到了它的芳香:那芳香如酒,扑鼻而来,令他陶醉,该画线处为写景句,把玉米比作“娃娃”,用“娇娇嫩嫩,饱满圆润”来形容玉,使用了比喻手法;“丝丝缕缕,飘飘洒洒”,“密密实实,娇娇嫩嫩”,运用了叠词;既写其形色“一团红缨”又写其味“香”,还有“摸”“按”“捏”等触觉;还有动作描写。分别写其形色味。如此细写庄稼,自是表现了老汉对庄稼的喜爱和期盼之情。答案整理,分点作答。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4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小说情节在内容方面的作用。分析此类试题要放在原文语境去考虑,因为每个情节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情节是人物行为的表现,自然也能表现人物。前文讲老汉爱土地,对村民进城打工使得土地摞荒感到不解和忧心,后来门口长颗玉米,他视若珍宝,精心呵护,打算将那个玉米棒子留作种子,将来种。于是夜里梦到“漫山遍野都是好庄稼”,梦的内容表现老汉对土地荒芜后能重新种上庄稼的期盼,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联系现实,梦境恰恰能反映他内心的焦灼。分点整理即可得到答案。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5试题分析:此题为理解题目的含义。“孤独的庄稼”,结合全文多角度理解,要采用发散性思维,文章围绕“孤独的庄稼”写了哪些内容,梳理文本总结,有写庄稼本身的孤独;有写本应种上庄稼的土地被摞荒了,是孤独的;写了老汉是孤独的,因为他对土地的担忧不被众人理解。最后上升到文章的主旨高度,农民种地生存这种生活方式已经离农民越来越远了,意味传统农耕文明也是孤独的。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参考答案:4、答案:D.俨然:整齐

5、答案:C.6、答案:B.(A.王茂的父亲担任列将,凭借功勋官至巴西、梓潼二郡太守。C.“高祖于是渐渐疏远了王茂”文中无据。D.“说明皇上不信任自己了”错。)7、(1)译文:喜欢读兵书,大略通晓兵书中的大义,性格深沉稳重,不胡乱结交朋友。(“略究”“沈稳”各1分,句意2分)(2)译文:九江郡刚刚遭遇兵祸,老百姓渴望回乡务农,王茂简省劳役致力于农业生产,老百姓很安定。(“罹”“反”“务农省役”各1分,句意2分)5.2013四川卷,第三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金履祥字吉父,婺之兰溪人。幼而敏睿,父兄稍授之书,即能记诵。比长,益自策励。及壮,知向濂洛之学,事同郡王柏,从登何基之门。基则学于黄榦,而榦亲承朱熹之传这也。自是讲贯益密,造诣益遂。时宋之国事已不可为,履祥遂绝意进取。然负其经济之略,亦未忍遽忘斯世也。会襄樊之师日急,宋人坐视而不敢救,履祥因进牵制捣虚之策,请以重兵由海道直越燕、蓟,则襄樊之师,将不攻而自解。且备叙海舶所经,凡州郡县邑,下至巨洋别岛,难易远近,历历可据以行。宋终莫能用。及后朱瑄、张清献海运之利,而所由海道,视履祥先所上书,咫尺无异者,然后人服其精确。德祐初,以迪功郎、史馆编校起之,辞弗就。宋将改物,所在盗起,履祥屏居金华山中。平居独处,终日俨然;至与物接,则盎然和怿。训迪后学,谆切无倦,而尤笃于分义。有故人子坐事,母子分配为隶,不相知者十年,履祥倾赀营购,卒赎以完;其子后贵,履祥终不自言,相见劳问辛苦而已。履祥尝谓司马文正公光作《资治通鉴》,秘书丞刘恕为《外纪》,以记前事,不本于经,而信百家之说,是非谬于圣人,不足以传信。乃以《尚书》为主,下及《诗》《礼》《春秋》,旁采旧史诸子,表年系事,断自唐尧以下,接于《通鉴》之前,勒为一书,名曰《通鉴前编》。凡所引书,辄加训释,以裁正其义,多儒先所未发。初,履祥既见王柏,首问为学之方,柏告以必先立志,且举先儒之言:居敬以持其志,立志以定其本,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乎事物之内,此为学之大方也。及见何基,基谓之曰:“会之屡言贤者之贤,理欲之分,便当自今始。”会之,盖柏字也。当时议者以为基之清介纯实似尹和静,柏之高明刚正似谢上蔡,履祥则亲得之二氏,而并充于己者也。履祥居仁山之下,学者因称为仁山先生。大德中卒。元统初,里人吴师道为国子博士,移书学官,祠履祥于乡学。至正中,赐谥文安。(节选自《元史·金履祥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向濂洛之学向:崇尚B.造诣益遂遂:精深C.履祥倾赀营购赀:钱财D.勒为一书勒:镌刻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然负其经济之略

余嘉其能行古道B.历历可据以行

使工以药淬之C.且举先儒之言

且贰于楚也D.履祥则亲得之二氏

徒慕君之高义也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平居独处,终日俨然;至与物接,则盎然和怿。(4分)(2)凡所引书,辄加训释,以裁正其义,多儒先所未发。(4分)11.第Ⅰ卷文言文中,传主金履祥是怎样为学与为人的?请简要概括。(5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4分)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论语·尧曰》)

参考答案:8.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文言实词最好根据上下文,代入原文解读。D.应为“编撰”。此句写金履祥编撰《通鉴前编》的情况,因此“镌刻”的解释不当。9.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四个对照句分别出自高中教材《师说》《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师》《廉颇蔺相如列传》。可用代入法判定每组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C且:连词,并且。A.其:代词,这些/代词,他。B.以:介词,凭借/介词,用,拿。D.之:代词,这些,指何基、王柏的品性/助词,的。10.(1)(他)平时单独居处,整天严肃庄重;至于待人接物,和人交往,则(热情)洋溢和乐喜悦。(4分)(2)凡是引用的书籍,总是加上注解,用来裁定订正他们的意义,有许多先儒所没有阐发的(内容)。(4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翻译一定要直译为主,要有得分点意识,即抓住句子中的通假字、活用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知识点。得分点:(1)俨然:严肃庄重的样子;物接:待人接物,和人交往;和怿:和乐喜悦。(2)训释:注释,解释;裁正:裁定、订正;发:阐发。11.敏而好学,诲人不倦;严谨治学,敢于创新;忧国而献良策;助人而不居功;立志为本,知行合一。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题目要求从“为学”与“为人”两个层面回答。第①④段集中写金履祥“为学”,关键字词有“敏睿”“益自策励”“讲贯益密,造诣益邃”“谆切无倦”“不足以传信”“多儒先所未发”等。他的“为人”集中在第③⑤段,关键字词有“尤笃于分义”“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乎事物之内”等。12.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解析:断句的前提是读懂大意。标志词“乎”是句末语气词,后面要断开;“利之”“劳之”后面要断开;三个“无……”构成排比,要断开。“可……而……之又……”反复了两次,属于对举,可根据上下文意思断开。原文标点: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原文翻译:让百姓们去做对他们有利的事,这不就是对百姓有利而不掏自己的腰包嘛!选择可以让百姓劳作的时间和事情让百姓去做。这又有谁会怨恨呢?自己要追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又还有什么可贪的呢?君子对人,无论多少,势力大小,都不怠慢他们,这不就是庄重而不傲慢吗?君子衣冠整齐,目不斜视,使人见了就让人生敬畏之心,这不也是威严而不凶猛吗?参考译文:金履祥,字吉父,婺之兰溪人。小时候聪敏睿智,父亲和兄长稍微教授给他的属,即可就能记诵了。等到(他)长大了,更加自我鞭策、激励。等到(他)壮年的时候,知道崇尚周敦颐、程颐程颢的学说,向同郡的王柏学习,并跟随他拜访何基。何基向黄斡学习,黄斡亲自承袭朱熹的学说。从此,讲学贯通,(他的)造诣也更加精深。这时。大宋王朝的国事已经不可能有所作为了。金履祥就下定决心去获取成功。然而(他)具有那些经天纬地的才略,也不曾忍心就忘掉这一(指南宋)朝代。恰逢襄樊的军队日益急迫(地进攻),宋人坐着看却不敢救援。金履祥于是进献了牵制(敌人)捣毁(敌人)虚弱(后方)的策略,请求用重兵由海路直趋燕、蓟两州,那么,襄樊的军队,将不用攻击就能自行解围。并且(金履祥)详备地叙述了海船所经过之处,所有的州郡县邑,乃至大海、各处的船坞,难易和远近,历历在目,可凭借(它)来施行。(可惜)宋朝终究没能用(他的主张)。等到后来朱瑄、张清进献海运的便利(条件),而(他们)所经由的海路,查看金履祥先前所上进的书策,微小的差异都没有,这样以后的人佩服他的精确。德佑初年,(金履祥)凭借迪功郎、史馆编校的身份被起用,(他)辞官不就任。宋朝即将改换朝廷,(金履祥)所在之处强盗群起,他独处隐退于金华山中。(他)平时单独居处,整天严肃庄重;至于待人接物,和人交往,则(热情)洋溢和乐喜悦。(他)训诂、启迪后学,情真意切,没有疲倦。而(他)尤其专注于情分。有老朋友的儿子因事获罪,母子都被分配为奴隶,不相了解的情况有十年,金履祥倾尽家财,最终赎买而完了(事);他的儿子后来富贵了,金履祥始终没有自己说出来,相见时也仅仅是慰问辛苦而已。金履祥曾认为司马光作《资治通鉴》,秘书丞刘恕认为是《外纪》,用来记录前朝事情,不是源自于经学,而相信百家的学说,正确和错误的(观点)不同于圣人,不足以用来传承信用。于是(他)以《尚书》为主,向下推及《诗》《礼》《春秋》,从旁采纳旧史及诸子学说,用“表年”来记事,从唐尧开始,连接到《通鉴》之前,编撰成一书,名叫《通鉴前编》。凡是引用的书籍,总是加上注解,用来裁定订正他们的意义,有许多先儒所没有阐发的(内容)。当初,金履祥已经见到了王柏,首先问为学的方法,王柏告诉(他)必须先立志,并且列举了先儒的话:恭恭敬敬地坚持自己的志向,立志用来确定自己(做人的)根本,志向确立于事物的外表,恭敬地施行于事物的内在,这就是学习的最大的道理。等到见了何基,何基对他说:“会之多次说贤人的‘贤’,理欲的分别,就应当从今天开始。”会之,就是王柏的字。当时议论的人认为何基的清正、耿介、纯正、实在,像尹和静,王柏的高尚、明智、刚正像谢上蔡,金履祥却亲自从两人那儿得到了这些,并且一起用来充实于自己。金履祥居住在仁山的下面,学者因此称他为仁山先生。(他)在大德年间死去。元统一初年,同乡人吴师道为国子监博士,把(金履祥的)书搬到学官(所在之处),在乡学修建金履祥的祠堂。到了正中,赐谥号文安。

略6.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并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10分)

加试题1.用斜线(/)给下列划线句子断句,(6分)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耳近人祖南宋而祧北宋以南宋之词可学北宋不可学也学南宋者,不祖白石,则祖梦窗,以白石、梦窗可学,幼安不可学也,学幼安者,率祖其粗犷、滑稽,以其粗犷、滑稽处可学,佳处不可学也。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气象论亦有“横素波、干青云”之概,宁后世龌龊小生所可拟耶?

(选自王国维《人间词话》)2.文中的“白石”和“幼安”各指谁?(2分)答:

。3.王国维为何说北宋词不可学?(2分)答:

。参考答案:1.(6分)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耳/近人祖南宋而祧北宋/以南宋之词可学/北宋不可学也。(1处1分)2.(2分)姜夔和辛弃疾3.(2分)因为北宋词的情韵、格调、境界,并非普通人轻易模仿可得。(每句1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字”是我们工作及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那么,①

?关于汉字的起源,一直是我国学者研究的对象,②

,直到最近几十年,我国考古学家才先后发布了一系列“安阳殷墟甲骨文”及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资料显示,我国最早的汉字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晚期及人类社会早期在陶器上面刻画或彩绘出的符号,同时,还有少量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这些符号,距今已经有8000多年历史。由此可见,③

。参考答案:①汉字是什么时候起源的呢②但一直没能确定汉字的起源时间③我国的汉字文化历史悠久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本段文字介绍的是汉字的来源发展。一句由问号的提示以及后文关于汉字起源的解说,可知这里是在询问汉字的起源的时间在哪里?二句由前后文提示可以判断出虽然一直在研究,但还是没有明确的关于汉字起源的结果。三句,总结句,由前文8000多年历史的提示,可以总结出汉字有悠久的历史。8.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比尔.盖茨首次支持在中国建立公益教育机构,他表示:“通过发起成立深圳国际公益学院,

。”A.我们希望共同消除不平等现象,为那些愿意贡献聪明才智和丰富资源的人提供支持,创造一个让所有人都能过上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的世界。B.我们所有人都能过上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共同消除不平等现象,为那些愿意贡献聪明才智和丰富资源的人提供支持。C.我们希望为那些愿意贡献聪明才智和丰富资源的人提供支持,共同消除不平等现象,创造一个让所有人都能过上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的世界。D.我们希望为那些愿意贡献聪明才智和丰富资源的人提供支持,创造一个让所有人都能过上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的世界,共同消除不平等现象。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注意“提供支持”“消除不平等现象”和“创造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的世界”之间的逻辑关系。【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填写衔接句的题目,注意先后之间的逻辑关系。9.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哪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不超过15个字。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极小。参考答案:海区特点,地质构造,历史记载。【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哪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不超过15个字”,然后找到结论的句子,再根据结论句所在的位置,确定设题的区域,最后分析概括。从材料来看,结论性的句子是最后一句,即“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极小”,那么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应该在上文,而上文一共三句话,第一句话“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是交代我国海区的特点,第二句“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是交代地质的构造,第三句“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是根据历史的记载,综合这三方面即可得出材料中的结论。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近些年,大谈教改,倒是出了高考新主张——课改高考,部分省市______①______,“皈依”全国模式。但在整体趋势下,个体依旧变化不大,因为“变化”往往是与“利害”挂钩的,_____②_______,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又需要耗费多少人物力?______③______。于是,“不敢为天下先”成为教改的饭后谈资,谁第一个动手与我无关,我们权当看客!参考答案:①打破“自主模式”

②个体依旧变化不大

③这是一个现成的问题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把握话题中心,品析上下句之间的语义关系。本段主要围绕课改高考的话题,从模式到目前存在问题以及现实中的结果。第一处主要讲模式,与“皈依全国模式”相对应,应为“打破自主模式”。第二处从目前存在的问题来看,课改高考的变化是与利益挂钩的。从后句“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又需要耗费多少人物力”可知,变化不大。第三处由后面阐述的现实中的结果来看,课改高考的变化存在一些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指前文所述的“时间、人物力”。所以第三处应为明确这是前面提到的一个现成的问题。

六、写作(60分,共1题)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

③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李白)

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张载)

⑤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鲁迅)

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关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有句古话:“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句话向我们诠释了一个道理:只有经受住各种考验才会取得自身的不断进步。纵观古今中外,我们所知道的那些成功人物,那些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作出过贡献的人,没有一个不是从残酷的考验中走过来的。太史公在《史记。报任安书》中记载:“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