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伤与生育保险郭金周工伤保险主要内容一、工伤保险及其功能、形式、特点二、工伤社会保险的原则三、中国工伤社会保险制度四、完善我国工伤社会保险制度的对策一、工伤保险及其功能、形式、特点工伤保险定义和特征工伤,又称为产业伤害、职业伤害、工业伤害、工作伤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或者与职业活动有关的活动时所遭受的不良因素的伤害和职业病伤害。工伤保险又名职业伤害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和患职业性疾病的劳动人员及亲属提供医疗救治、生活保障、经济补偿、医疗和职业康复等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这里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1)工伤是指职工在生产岗位上,从事与生产劳动有关或由于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所引起的人身伤害事故和职业病。(2)工伤保险是社会保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通过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工伤职工或其家属提供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我国2003年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中规定,我国实行工伤保险的目的是: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
工伤保险的功能和作用(1) 工伤保险作为社会保险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是国家对劳动者履行的社会责任,也是劳动者应该享受的基本权利。工伤保险的实施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达的标志。(2) 实行工伤保险,保障了工伤职工医疗以及基本生活。伤残抚恤和遗属抚恤,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职工和家属的后顾之忧。工伤保险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职工的尊重,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还能增加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安全意识,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等。(3) 建立工伤保险有利于促进安全生产,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工伤保险与生产单位的改善劳动条件、防病防伤、安全教育、医疗康复、社会服务等工作紧密相连,对提高企业和职工的安全生产,防止或减少工伤、职业病,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4) 工伤保险保障了受伤害职工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妥善处理事故和恢复生产,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和谐。工伤保险制度的保障形式1.雇主责任制雇主责任保险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受伤害的工人或遗属直接向雇主要求索赔,由雇主向他们直接支付保险待遇。雇主责任制的主要特征:一是企业自保,社会不统筹调剂保险基金,没有共担风险的职能;二是一次性支付工伤待遇,一般为3年工资;三是基于雇主责任制原则,只有证明工伤的责任在雇主一方,雇主才能负责赔偿。“雇主责任制”保险模式有三大局限:第一,在雇主责任制下,只有证明发生工伤的责任是在雇主一方,伤员才能得到经济补偿。第二,在雇主责任制下因为企业保险基金不统筹,不共担风险,小企业力量单薄,或者是保险公司对事故多的单位拒绝承保,以致这类生产单位的工人得不到可靠的工伤保障。第三,在雇主责任制下,一般说,待遇比较低,不能提供充分的保障,而且多为一次性支付工伤待遇,使劳动者伤残后的生活长期得不到保证。2.工伤社会保险制工伤社会保险制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由政府成立专门机构管理,在政治和财力上有政府的支持,基金运用大数法则进行社会统筹,风险共担,有较大的经济力量赔偿工伤受害者的经济损失。工伤社会保险制度有四大主要特征:其一,在全国或地区筹集工伤保险基金,统筹调剂,共担风险;其二,工伤保险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待遇其三,赔偿费支付稳妥;其四,政府行为特征因此,工伤社会保险比雇主责任制更社会化,保障性更强,更能解决社会问题。二、工伤社会保险的原则
1.补偿不究过失原则此项原则又称“无过失补偿”原则。按此原则,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伤、残、死亡事故,无论事故的责任在雇主或劳动者本人,雇主和企业都应依法给受伤害者以医疗和经济补偿,使伤者尽快恢复健康和保障其生活,给死者以安葬,使遗属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实行“无责任补偿”,使劳动者在因工负伤时,无条件地得到经济补偿,不因责任问题而影响本人及其家属的正常经济生活。对因工受伤人员实行“无责任补偿”的原则是基于“职业风险”理论。补偿不究过失原则的公平性体现:工伤的形成不是源于雇主或者劳动者,二是职业本身,因此,雇主应该对其负责工伤责任对于劳动者和雇主是相互的,双向的。工伤保险的投保具有典型的强制性。2.差别费率原则差别费率原则是指在工伤保险基金提取中,按照生产单位ideas不同分别确定不同的基金提取率。所谓生产单位的不同是指生产单位所在行业的区别公平性体现在两点:行业提取费率的高低取决于其工伤事故风险发生率的大小行业提取率根据工伤事故风险发生率的变动及时调整3.完整补偿原则完整补偿原则是指对被伤害的劳动者给予的补偿额应该充分完整,达到劳动者因伤残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标准。直接经济损失,即只补偿劳动者第一职业的工资收入,对第二、第三职业的收入不予补偿。因为,第一职业收入是劳动力再生产最直接的来源,是维持生活所必不可少的,至于第二、第三职业属于兼职或业余收入,非劳动力生产的主要费用,且此类收入具有不稳定性和隐性,很难准确核定,也不普遍,故不在补偿范围之内。三、中国工伤社会保险制度1.中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调整和重建1951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包括工伤、死亡遗属等社会保险在内的全国性统一法规。1953年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若干修正的决定》,进一步扩大了社会保险的实施范围,提高了若干劳动保险的待遇标准。1957年9月党的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调整与完善社会保险制度。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伤保险和整个社会保险体系遭到严重的破坏,直至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保险制度的重建工作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随后颁发了一系列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因工负伤治疗与疗养期间的其他费用问题及工伤补助与抚恤问题,并增加了职业病种类。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1988年劳动部领导主持研究社会保险改革方案,形成了工伤保险改革框架。199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和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都提出要努力改革医疗保险与工伤保险制度,继续推行合作医疗保险,保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1996年,劳动部颁发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至此,改革在全国铺开。2003年4月28日国务院颁布了《工伤保险条例》,标志着工伤保险制度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其后,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又先后颁布了《工伤认定办法》、《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非法用工单位死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劳动能力鉴定有关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与《工伤保险条例》配套的法规文件。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正逐步完善。2.职业伤害的认定范围国际公约中关于职业伤害的范围(1)不论其原因,只要是在作业时间内,在作业地点或附近,或在作业场所外的任何地点因工作而发生的事故;(2)在工作前后一段合理的时间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诸如运输、清理、备料、安全储存、收拾工具和衣物等预备和收尾性工作时发生的事故;(3)在直通作业地点的路上发生事故--在直通雇员主要和第三停留处的路上发生的,在直通雇员通常用餐地点的路上发生的以及在直通雇员接收报酬的地点的路上发生的事故;(4)在工艺过程中或行业、职业中因接触已知的物质或暴露在已知的危险条件下而引起的疾病,应视为职业病。我国工伤保险的认定范围2003年4月16日,国务院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中,将在工作时间以及工作时间前后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或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或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患职业病的;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都纳入工伤保险的范围。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视同工伤。2002年5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2条规定,卫生部会同(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职业病目录》中,法定职业病由原来的99种增加到115种。3.工伤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统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统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参加工伤保险的具体步骤和实施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4.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目前国际上有两种评价体系。一种是劳动能力测试,按同年龄、同性别健康人群平均劳动能力作为对照标准,评价工伤职工伤残后所具有的劳动能力大小;另一种是致残程度测试,鉴定标准是按器官损伤、功能障碍、医疗依赖三个方面将工伤、职业病伤残程度分解为相应等级。在我国,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5.工伤保险待遇工伤保险待遇构成国外职业伤害保险制度中的待遇项目大致包括如下几项内容:(1)职业事故的短期津贴。包括医疗费用、暂时丧失能力的现金补偿津贴、康复的需要(在雇主责任制国家中较少建立此项计划)。(2)职业事故的长期津贴。对永久丧失能力的补偿,有定期支付的,也有一次性支付的,或两者结合的。(3)遗属补偿,即抚恤金。2003年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包括医疗康复待遇和伤残待遇以及死亡待遇三部分,工伤保险待遇更加合理了。工伤保险待遇水平在工伤保险制度中,工伤保险待遇水平是一个核心的问题,它关系到对工伤职工权益的保障程度,从而影响整个工伤保险制度的有效性。工伤保险待遇水平的设计应适应自身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暂时伤残待遇水平一般低于工伤前的工资水平。6.工伤争议工伤保险中的争议简称工伤争议。职工与用人单位因伤残等级鉴定发生争议,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的,可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职工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做出的伤残等级和护理依赖程度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但职工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处理工伤方面的劳动争议过程中委托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做的伤残鉴定不服的,不能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而应按劳动争议仲裁程序进行。此外,职工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生的工伤保险待遇给付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职工可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最后,当职工对仲裁裁决不服时,还可向人民法院起诉。7.工伤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与管理我国工伤保险基金筹集的总的原则就是“以支定收、收支平衡”。即根据当年决算实际支出工伤保险费用总额为依据来确定下一年度工伤保险基金的总额,并使二者始终保持大体上的平衡关系。“以支定收、收支平衡”也是其他社会保险基金筹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但是在工伤保险基金筹集中应当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储备金。风险储备金用于统筹地区重大事故的工伤待遇支付。工伤保险费率由于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风险的差异性,工伤保险实行差别费率办法。即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差别费率,形成工伤保险对工伤事故预防、促进安全生产的激励机制。(1)行业划分。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将行业划分为三个类别:一类为风险较小行业,二类为中等风险行业,三类为风险较大行业。三类行业分别实行三种不同的工伤保险缴费率。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根据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和主要经营生产业务等情况,分别确定各用人单位的行业风险类别。(2)费率确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伤保险费平均缴费率原则上要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1.0%左右。在这一总体水平下,各统筹地区三类行业的基准费率要分别控制在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0.5%左右、1.0%左右、2.0%左右。各统筹地区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财政、卫生、安全监管部门,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根据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职业病危害程度等情况提出分类行业基准费率的具体标准,报统筹地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基准费率的具体标准可定期调整。(3) 费率浮动。用人单位属一类行业的,按行业基准费率缴费,不实行费率浮动。用人单位属二、三类行业的,费率实行浮动。用人单位的初次缴费费率,按行业基准费率确定,以后由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职业病危害程度等因素,一至三年浮动一次。在行业基准费率的基础上,可上下各浮动两档:上浮第一档到本行业基准费率的120%,上浮第二档到本行业基准费率的150%,下浮第一档到本行业基准费率的80%,下浮第二档到本行业基准费率的50%。费率浮动的具体办法由各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财政、卫生、安全监管部门制定。四、完善我国工伤社会保险制度的对策1.健全工伤保险的法制体系2.建立科学的工伤保险费率机制3.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相互促进、协调4.提高工伤保险队伍的整体水平生育保险主要内容一、生育保险概述二、国外生育保险制度的比较三、我国生育保险制度一、生育保险概述1.生育保险的涵义生育保险是指为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女职工生育期间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保健,促进妇女平等就业,国家通过立法,对怀孕、分娩女职工给予生活保障和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政策。生育保险是指妇女劳动者因生育或者计划生育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社会给予必要的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对生育者给予收入补偿、医疗服务和生育休假等内容。它具有以下三层含义:(1)生育保险一般被用来帮助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应对因生育而导致的两个方面的经济风险:一是怀孕、生产、哺乳期间的医护费用;二是产假和哺育假期间的经济来源。(2)生育保险因人口政策的不同而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有的鼓励生育,有的控制生育,但都以保证劳动者不致因生育而不能保障基本生活需求为限。(3)生育保险是以社会保险为手段来达到保险目的的,但大多数是将妇女作为直接受益者。2.生育保险保障内容(1) 生育医疗服务是提供孕期、分娩和产后所需要的各种检查、咨询、助产、住院、护理、医药等一系列的医疗保健和治疗服务,以保障母婴平安健康。它主要包括早孕保健、产前检查、告危妊娠筛检、监护、管理、产时保健、新生儿保健、产褥期保健、计划生产手术服务、流产医疗服务、生育引起疾病的诊断和诊疗等。(2) 产假是指职业妇女在分娩或流产期间依法享有的假期。(3) 生育津贴,又称生育现金补助,是对职业妇女生育期间工资收入的损失依法给予的现金补助,目的是为生育妇女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生育津贴的计算方法有均一制和薪资比例制两种。3.建立生育保险的原则生育保险是社会保险的重要成分,它既要遵循社会保险的一般原则,又要体现生育保险的特殊性,其内容如下:(1)强制性原则。由于生育保险对国家社会的作用有其特殊性,因此生育保险的实施范围和待遇水平必须有国家法律、法规进行规定,并通过国家强制力加以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育保险制度的实施,避免逆向选择,真正做到生育保险的广覆盖。(2) 普遍性原则。生育保险要遵循保险的“大数法则”,参加保险的人数越多,建立的生育保险基金也越多,承担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大。(3) 共济性原则。生育保险在整个社会范围内通过企业单位缴纳生育保险费,建立生育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实行互助共济、调剂使用,均衡社会负担,为企业单位参与市场竞争创造公平的环境条件。(4) 权利与义务相等原则。生育津贴需要资金的支持,医疗服务需要购买。因此,参加单位和职工有参保的义务,也有享受待遇的权利。(5) 基本保障原则。生育保险的保障范围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一致,以保障生育期间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服务为原则,缴纳的保险费一般只能维持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费用的支出。(6) 公平和效率相结合原则。在生育保险中,公平性主要体现在待遇方面,而效率则体现在合理使用基金方面。4.生育保险的作用1.保障了妇女的权益2.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保证劳动力的再生产3.保证了社会生产力的顺利运行4.生育保险制度的实施,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二、国外生育保险制度的比较1.国外生育保险的特点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合并立法实施覆盖范围较广待遇比较优厚实物给付与相关服务多元化三、我国生育保险制度1.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历程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该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包括生育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1952年,政务院发布《关于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以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其中明确规定女工作人员生育费用纳入公费医疗项目。1953年,政务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进行了修正,劳动部同时规定了《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对生育待遇的有关问题作了详细的规定。1956年,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三次会议通过《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其中规定:“特别注意使女社员在产前产后得到适当休息,并在生育时酌量给予物质帮助。”1988年,各地对原有的生育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国务院颁布了第一部比较完整的、综合性的女职工劳动保护法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其内容广泛,规定详尽,统一了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生育保险制度。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其中规定女职工与男职工在社会保险方面享有同样的权利,女职工生育享有不少于90天的产假,在生育期间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1999年为了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在政策上衔接,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计生委等联合下发了《关于妥善解决城镇职工计划生育手术费用问题的通知》,明确了各类生育保险制度地区和参保单位职工计划生育手术费用的支付途径。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推行生育保险制度,建立健全与生育相关的其他保障制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为贫困妇女提供必要的生育救助。”这些年的改革实践是在不断反思旧体制的缺陷与不足,探索和寻求新体制的理想模式、运行机制、给付方式以及新旧体制衔接、过渡的可行性方案选择中进行的。我们清楚地看到,市场经济可以解决经济发展速度问题,但无法解决劳动者的风险保障问题。破产法的实行和失业机制的运用,毫无疑问使妇女就业难度与生育经济无保障呈增大趋势。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提高,赋予生育保险制度新的历史使命。2.我国生育保险的特点及主要待遇我国生育保险的特点在社会保险体系中,生育保险就其基金规模而言是一个“小”险,就支付期限而言是一项“短”险,但它所具有的扩大再生产性能,在社会保险体系中却具有唯一性。生育保险除上述唯一性外,还具有以下三大特点:(1)保险对象的特定性。(2)提供的医疗保健以预防保健为主,必要的短期医疗为辅。(3)以符合国家计划生育为享有保险待遇的资格条件。我国生育保险主要待遇我国生育保险的主要待遇包括产假、生育津贴和生育医疗服务三部分:(1)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