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2023)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 学案_第1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2023)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 学案_第2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2023)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 学案_第3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2023)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 学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岳阳楼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理解诗意,感悟情感,;把握表达技巧。理解诗意,感悟情感,把握表达技巧。学习过程【导读·理解必备知识】1.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时期伟大的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2.相关背景这首诗是大历三年(768)冬,诗人自公安(今属湖北)到达岳阳(今属湖南)后写的。岳阳楼,即湖南岳阳城西门楼,是我国三大名楼之一(其余两个是黄鹤楼、滕王阁)。杜甫曾两次登岳阳楼,这首诗所记当是第一次。当时诗人杜甫57岁,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诗人由江陵、公安路漂泊,来到岳州,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不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蕴涵着浩然胸怀的名篇。【导思·掌握关键能力】1.字音识记(1)东南坼()(2)戎马()(3)凭轩()2.词语释义(1)吴楚东南坼(2)乾坤日夜浮(3)戎马关山北(4)凭轩涕泗流3.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一句中,你能感受到作者登楼时怎样的心情?4.诗的颔联历来为人传诵,试分析诗句中“坼”“浮”的表达效果。5.“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最后一联诗人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导练·巩固课堂所学】1.下列对《登岳阳楼》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B.领联是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C.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但从整体看来,与全诗联系不紧。D.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在空间上可与“关山北”合拍。“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3题。泊岳阳楼下杜甫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两句,一平视、一仰视,写出了作者初到岳阳时的感官印象,即水泽浩瀚山城高耸。B.在本诗中,杜甫十分重视炼字,比如领联中的“翻”“酒”就是炼字的典范。C.诗人在尾联化用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