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心理学_第1页
一基础心理学_第2页
一基础心理学_第3页
一基础心理学_第4页
一基础心理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心理学蒋丰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心理学概述对象: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基础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分类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认知心理过程情感意志需要

个性倾向性

动机个性(人格)能力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一、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物质基础。无神经系统,就无心理无脊椎动物有简单的神经系统,有感觉脊椎动物有脊椎和大脑,有感觉和知觉灵长类动物有高度发展的的大脑,有了思维的萌芽人类有了思维和意识。所以,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心理对客观现实不是镜子式的反映,二是能动的反映。(带有主观性)心理是大脑和社会的合成,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标志: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成立时间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也标志着内容心理学学派的成立。二、学派之争1、构造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主体:分析意识的内容和组成部分2、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主要观点:心理学的任务应该是研究行为,而非意识。探明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即:S—R3、格式塔心理学(完型心理学)代表人物:维特海默、克勒、科夫卡主要观点: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所以心理学应该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4、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杜威主要观点:强调心理的功能(机能),反对研究心理的组成元素。5、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主要观点(1)意识、潜意识、前意识(2)人格的“三我”理论。本我、自我和超我。(3)心理防御机制(4)泛性论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1、人本主义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主要观点:心理学家应该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被称为既行为主义学派和精神分析学派之后的第三势力。2、认知心理学主要观点:把人看做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3、生理心理学主要观点: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第四单元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一、原则1、客观性原则科学的手段实事求是的态度霍桑试验2、辩证发展的原则心理现象都是发展变化的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二、研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者不干预活动的进行2、调查法如:问卷调查法、访谈法3、个案法4、实验法主试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探索自变量和因变量(被试的行为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一、神经元及其功能含义: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接受刺激:刺激——神经冲动功能传递信息整合信息感觉神经元分类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二、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神经纤维:许多神经元的轴突聚集在一起。外周神经系统: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自主神经(植物性神经):不受意志控制,自动运行。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抑制自主神经三、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含义:大量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脊髓灰质(里)脊髓白质(外)延脑(延髓)

脑干脑桥(桥脑)中脑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小脑: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大脑(端脑)脊髓间脑脑四、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

大脑灰质(大脑皮质、大脑皮层)

大脑物质——神经细胞体

大脑白质——神经纤维(轴突)五、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左半球:与言语(含内部语言)有关右半球:与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有关左右半球通过胼胝体交换信息。布洛卡区:左半球主管言语的区域。

垂体前叶:生长速度和持续时间(自己分

泌生长激素)垂体腺

垂体后叶:泌尿、血压(抗利尿激素)、

分娩(催产素)、乳汁(催乳素)

—丘脑分泌,储存在这里

肾上腺素

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类固醇使心跳加速,心肌收缩力加强,外周血管收缩,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促进机体代谢。睾丸—睾丸激素,刺激精子产生卵巢——雌激素和孕激素。性腺第三单元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一、巴甫洛夫的几个基本概念1、兴奋与抑制2、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反射是一种反应。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神经通路(通道):感受器——传入(感觉)神经——神经中枢——传出(运动)神经——效应器

反馈是将反射活动的结果返回。3、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无条件——不需要条件,与生俱来的条件——有条件的。即某种刺激(条件刺激)只有和无条件刺激重复同时出现,条件刺激才能具有无条件刺激的作用。4、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具体的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以词和语言为信号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射。二、巴甫洛夫发现的几个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1、条件反射的抑制外抑制:额外刺激终止了条件反射的过程超限抑制(保护性抑制):条件刺激的时间过长或强度过大。消退抑制: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的联系长时间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射被抑制。分化抑制:有众多刺激中,只对部分条件刺激强化,其他刺激不予强化,未被强化的刺激的反应逐渐消失。条件反射的泛化:与条件刺激类似的刺激也会因此条件反射。2、扩散和集中扩散:一个地方的神经细胞的兴奋会引起它周围其他神经细胞的兴奋。集中:在一些类似的刺激中只对条件刺激进行反应。(即学会了区分刺激,通常在条件反射形成的中后期。)3、相互诱导(相互)诱导:一种神经过程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正诱导:一个部位发生抑制引起周围发生兴奋。负诱导:一个部位的兴奋引起周围发生抑制。继发性诱导:一个部位的抑制引起接下来兴奋加强。3、动力定型多个条件刺激按固定顺序出现,会引起固定的反射活动顺序。即定型的刺激引起定型的反应。动力定型是习惯的生理基础。可以节约精力。第三节感觉和知觉第一单元感觉概述1、定义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2、种类: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第二单元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一、定义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绝对)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关系:反比。E=1/R适宜刺激:某种感觉器官感觉最敏锐的那种刺激二、感受性及感觉阈限的种类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阈限有上限与下限。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三、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1、韦伯定律K=△I/I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注意(1)不同的感觉通道,韦伯常数(分数)是不一样的。(2)只适用于中等的刺激强度。2、费希纳定律S=KlgR,感觉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注意:也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第三单元感觉现象一、感觉适应1、定义: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规律:持续的弱刺激,引起感受性提高;持续的强刺激,引起感受性降低。视锥细胞:感受强光。有色,红绿蓝三色。视杆细胞:感受弱光。没有颜色,只有黑白色。其中有视紫红质。为了保护视紫红质不被分解,可以戴上红色眼镜。二、感觉后象定义: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正后象:感觉后象与刺激物的性质相同。负后象:后象的性质与刺激物的性质相反后象的持续时间与刺激的强度成正比。三、感觉对比定义: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为:同时对比相继对比四、联觉定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典型例子:颜色能引起重量觉、冷暖觉、味觉等第四单元各种感觉一、视觉适宜刺激:380-780nm。视锥细胞:在中央窝附近,感受强光。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视杆细胞:在视网膜边缘,感受弱光。分辨物体轮廓和明暗。彩色:色调(波长)、明度(光波强度)和饱和度(灰色的比例)非彩色:明度颜色混合:分为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色光混合:不同的颜色(灯光)重叠在一起,混合得到的是在光谱上处于它们之间的颜色。颜料混合:混合中两种颜色都不相互吸收。色觉异常:色弱、色盲色弱:能分辨颜色,但其感受性差。对于在光谱上波长接近的颜色不能准确区分。色盲:相应的颜色被不同明度的灰代替。红绿色盲、黄蓝色盲和全色盲。色盲的人靠明度的差别来辨认颜色,自己察觉不到自己的缺陷。二、听觉范围:16—20000赫兹。其中1000—4000最敏感听觉能力和年龄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觉能力先提高再降低。老年人先丧失对高频的听觉,再扩展到低频。听觉适应(一种现象):声音的持续作用听觉疲劳(一种病态):声音强度太大或持续时间太长。如:纺织工人。听觉特性:音调(声波的频率),响度(声波的振幅),音色(声波的波形平整度)三、嗅觉和味觉嗅觉的适宜刺激: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感受器:嗅细胞(位于鼻腔上膜)。味觉的适宜刺激:溶于水的、有味道的物质。感受器:舌面、上颚上面的味蕾。基本的味觉:酸(舌边后部)、甜(舌尖)、苦(舌根)、咸(舌边前部)。(而不是辣)四、皮肤感觉触觉(皮肤未变形)压觉(皮肤变形)温觉、冷觉(外界温度和生理零度之间的误差)痛觉难以产生感觉适应。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五、平衡觉感受器:内耳中的前庭器官。前庭器官容易兴奋会引起恶心、呕吐等反应。六、运动觉(动觉)七、内脏感觉(机体觉)包含的内容何谓正常:没感觉内脏感觉有节律、传送的信息少、弱。发生异常或病变,才会产生明显的内脏感觉,此时内脏感觉有性质模糊和定位不准的特征。八、痛觉1、感受器遍布全身2、内脏的痛觉性质不清、定位不准,有放射性3、痛觉的积极防御意义第五单元知觉概述一、知觉的定义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是感觉的整合。带有主观性。二、基本特征1、整体性2、选择性3、恒常性4、理解性

1、知觉的完整性

指人知觉对象时,将其看作具有完整结构的统一整体。

2、知觉的选择性指人总是有选择地去知觉某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部分。

3、知觉的理解性指人们在知觉过程中根据以往获得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所知觉的对象。4、知觉的恒常性指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发生变化时,人对知觉对象的印象仍可保持相对不变第六单元知觉的种类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错觉。一、空间知觉1、大小知觉根据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大小和物体距离观察者的距离来决定。2、形状知觉3、方位知觉线索:以自身为参照;以双耳听觉差为参照。4、距离知觉(深度知觉)线索(1)对象的重叠、(2)透视作用、(3)明暗、(4)眼睛水晶体调节时的肌肉感觉、(5)双眼视轴辐合、(6)双眼视差。二、时间知觉线索:计时工具、自然界的周期变化、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周期。时间知觉的准确性:听觉估计最准,视觉最低,触觉居中。时间知觉误差:长时低估,短时高估。三、运动知觉含义: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前提:速度在一定范围内,太快太慢都不能知觉到。似动现象(动景现象):明明没有发生空间位移,却被知觉为运动。四、错觉含义: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特性:错觉具有明知故犯性。种类:形状错觉、形重错觉、视听错觉第四节记忆第一单元记忆及记忆过程一、定义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二、记忆的种类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三、记忆过程识记(信息的输入和编码过程)——保持(信息的储存过程)——再现或再认(信息的提取)。四、遗忘规律先快后慢。20406080100123456保持百分数天数58.244.235.833.727.825.4第二单元表象一、表象的定义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形象。即形象记忆。二、表象的特征和作用直观性概括性第三单元三个记忆系统一、瞬时记忆(感觉记忆)特点:1、以刺激物的形象为编码方式。本质就是感觉后象2、容量很大(相对于后面的短时记忆而言),时间很短。图像记忆短于1秒,声音记忆短于4秒。3、对瞬时记忆的信息加以注意,就会转入短时记忆。二、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在1分钟内的记忆。特点:1、容量有限:7±2个信息单位。2、编码方式:语言文字以听觉编码,非语言文字以形象编码。3、短时记忆也称为工作记忆,工作时需要长时记忆和瞬时记忆的配合。4、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进入长时记忆。三、长时记忆保持时间超过1分钟的记忆。特点:1、容量无限2、编码: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3、长时记忆只有提取进入短时记忆才会被意识到4、遗忘:衰退学说和干扰学说(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两头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忆效果好。包括:首因(首位)效应,近因(新近)效应。第五节思维、言语及想像第一单元思维概述一、思维的定义和特征思维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定义: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特征:间接性和概括性。这使思维超出感性认识的范围。第二单元思维的种类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动作思维——操作思维形象思维——以直观形象和表象为载体的思维过程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二、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辐合思维——求同思维(类似于演绎的过程)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三、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再造性——没有创造性创造性——有创造性第三单元概念掌握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一、概念的掌握概念: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概念既是思维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概念的内涵: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即范围。两者呈反比关系二、问题解决及对问题解决的研究1、定义:在问题空间中搜索,以便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问题空间:对问题解决情景的认识。包括: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途径。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迁移作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2)原型启发的作用。(3)(思维)定势。定势的优点与缺点。3、问题解决的策略算法策略——做法、优缺点启发式策略第四单元语言与言语一、语言与言语语言——一种思维和交际的工具言语——运用这种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二、言语活动的形式口头言语——语境书面言语——严谨、规范内部言语——与思维密切相关,简洁、不完整、快速。外部言语三、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区)——额下回——表达性失语症。言语听觉中枢(威尔尼克中枢)——颞上回——接受性失语症视觉性言语中枢——顶、枕叶交汇处的角回——失读症书写性言语中枢——额中回——失写症第五单元想像一、想像(一)无意想像没有预定的目的的想像(二)有意想像再造想像: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表模型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想像。创造想像: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幻想与空想。第六节意识与注意第一单元意识概述一、意识人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二、无意识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一)睡眠大脑的脑电波:a波、b波、△波睡眠的5个阶段一二三四五10分钟20分钟40分钟20分钟(5-10分)低频低幅△波深度睡眠做梦阶段继续降低,偶尔出现高频高幅波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二)梦1、梦的内容:(1)睡眠时的外界刺激(2)白天思维活动的延续日有所思,夜有所梦(3)睡眠时机体的状态(4)病变的预兆(5)潜意识的反应2、梦境的特点不连续性不协调性(荒诞)3、梦剥夺试验第二单元注意概述一、注意的定义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解决了外界刺激的大量信息和心理加工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注意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不是一种心理过程二、注意的种类(一)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二)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三)有意后注意既有目的,又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有意注意经过熟练、又有兴趣发展来的。第三单元注意的特征一、注意广度二、注意稳定性相反的品质:注意的分散三、注意转移主动的,与任务有关。注意的分散:被动的,与任务无关。四、注意分配条件:所从事的活动中只能有一项是不熟练的,其他要熟练到自动化程度。第七节需要与动机第一单元需要与动机概述一、需要定义: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或者缺乏状态。意义:需要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活动积极性的源泉。二、动机(一)含义: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需要诱因紧张——解除紧张——动机——行为情绪(二)动机的种类1、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2、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有意识动机:能意识到自己活动目的的动机。无意识动机:没有意识到或没有清楚地意识到的动机。定势是成人身上无意识动机的典型。定势: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3、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德西效应:奖励会产生使内在动机削弱的效应。第二单元需要层次理论代表人物:马斯洛第八节情绪、情感和意志第一单元情绪、情感概述一、定义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表情: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表情的分类: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表情既有先天成分,又有后天模仿成分。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情绪:感情反映的过程。易变情感:感情的内容,即感情的体验和感受。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三、情绪、情感的功能(一)适应功能情绪的趋利避害功能(二)动机功能可以对内驱力提供的信号产生放大和增强的作用(三)组织功能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协调和促进的作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瓦解和破坏的作用。(四)信号功能表情起到信号沟通的作用。第二单元情绪理论一、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我们不是因为高兴而笑,而是因为笑而高兴;我们也不是因为难过而哭,而是因为哭而难过。”强调情绪和机体变化的关系。二、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认为情绪的生理机制不在外周,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丘脑对激发情绪的刺激进行加工,产生的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皮层,引起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系统,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三、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引起情绪变化的因素:外界环境的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知。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最后一个因素。四、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情绪不仅可以起到内驱力信号的放大作用,而且本身就可以离开内驱力直接起到信号的作用。第三单元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及两极性1、动力性增力性——减力性积极情绪情感是增力性的消极情绪情感是减力性的2、激动度激动——平静3、强度强——弱4、紧张度紧张——轻松第四单元情绪、情感的种类一、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基本情绪:人和动物共有的,先天的。包含: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喜怒哀惧)复合情绪:由基本情绪组合而成的情绪。如:焦虑=紧张+恐惧二、情绪状态(一)心境特点: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引起心境的往往是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但是人们并不能意识到这个具体原因。(二)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激情的作用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积极意义——能发挥最大潜能,做出平常做不出来的事情。消极意义——使人的认识范围变得狭窄,分析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降低,容易失控。(三)应激应激: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应激源:能够引起应激反应的事物。应激反应:个体对应激事件所做出的反应。一般有:生理应激、心理应激、行为应激。应激的积极和消极作用。第五单元意志一、意志的定义含义:有意识的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的特点:1、有意识,主动;2、有明确的目的;3、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二、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一)准备阶段确立目的过程中的动机冲突1、双趋性动机冲突2、双避性动机冲突3、趋避性动机冲突4、双重趋避性动机冲突(二)执行决定阶段执行、评估行为结果、调整三、意志品质(一)意志的自觉性深刻认识行动的目的,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相反的品质:受暗示性、武断(二)意志的果断性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迅速、不失时机的采取决定的品质。相反的品质:优柔寡断、鲁莽草率(三)意志的坚韧性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永不退缩的品质。永不退缩不代表不改变行动的策略和方法。相反的品质:退缩和执拗(四)意志的自制性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情绪和行动的能力。有所为有所不为。第九节人格第一单元人格概述一、人格的定义人格是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二、人格的特性(一)独特性遗传环境相同环境下成长出来的人,人格就会有相近似的地方。如:家庭成员、双胞胎、夫妻相人格(二)整体性人格是一个各部分彼此交织的整体。就像一栋大厦(三)稳定性人格在形成的过程中保持一个相对稳定性。即从短期来看,是稳定的;从长期来看,是会发生变化的。(四)功能性人格对行为具有调节作用。应激刺激——人格的调节——心理的健康水平(五)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三、人格的结构

需要个性倾向性动机兴趣个性(人格)

…………能力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第二单元能力一、能力概述1、定义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能力一定是和某种具体的活动相结合的智力(一般能力):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力。(二)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知识: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可以通过后天的书本学习获得。技能:通过练习而获得和巩固下来的一套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必须通过后天的练习获得。能力:完成活动必备的心理条件。它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决定掌握知识技能的方向、速度、巩固程度和达到的水平。能力的获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短期内,能力是一个不可控因素。能力是遗传和后天训练的结果。(三)能力的分类1、能力、才能、天才才能:相关能力的集合,使得个体能完成一类活动。天才:具有某一领域的各种才能,并且做出了贡献的人。2、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智力):完成各种活动都必须具有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特殊能力: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或某种特殊领域的活动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能力。3、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认知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即智力。操作能力:支配肢体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有时也叫躯体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从事社会交往的能力。4、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模仿能力:模仿他人言谈举止的能力再造能力:按照现有的模式或程序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创造能力:不依照现成的模式或程序,独立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发现新的规律,创造新的方法的能力。二、能力结构理论(一)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能力是有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组成。GS1S2S3S4S5S6(二)赛斯顿的群因素理论任何智力活动都是由7个彼此独立的原始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这7个因素是:词的理解性、词的流畅性、计数、记忆、推理、空间知觉、知觉速度。评价:这7个因素不是完全独立的。(三)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理论智力的3个维度:操作方式、操作内容、操作产品三、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一)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有高低之分,全社会呈正态分布。智商有差异智力水平的高低不是决定成就大小的唯一因素。非智力因素(情商)也是很重要的,其次还有机遇。不主张随意的智力测验。(二)能力类型的差异(三)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四、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一)遗传的因素遗传决定了能力发展可能的范围或限度。遗传只是提供了“原材料”,对能力发展的影响不是很大(二)环境和教育的因素环境决定了在遗传决定的范围内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环境才是能力发展的雕刻刀环境包括:儿童正常发育的条件(营养、疾病、药物)、家庭、学校、社会。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100%的成功=80%的EQ+20%的IQ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取决于他的智商,有80%取决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