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1.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偶题朱熹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②。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③来。(注):①幅巾: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②崔嵬: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③底处:何处。A.“幅巾”是古代文人一种儒雅的装束,诗中借此交代诗人的身份与闲适、高雅的生活情趣。B.“终日”一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厌倦读书生活,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急迫心理。C.第三、四句诗是说常人只见到云腾致雨的现象,却不知云从何处来,因而悟出凡事都要追根溯源的道理。D.这首诗抒写诗人生活中的偶然所见,虽然着笔不多,却耐人寻味,能够引导人们积极思考。2.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重别薛华①王勃明月沉珠浦②,秋风濯锦川③。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旅泊④成千里,栖遑⑤共百年。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然。(注释)①这首诗为咸享元年(670)王勃在蜀中与薛华再次分别时所作。其时,诗人因戏为《斗鸡檄》文触怒唐高宗,不得重用。薛华是王勃的同乡和密友。②浦:江岸。③濯(zhuó)锦川:锦川,即锦江,岷江分支之一,在今四川成都平原。传说蜀人织锦濯其中则锦色鲜艳,濯于他水,则锦色暗淡,故称。④旅泊:飘泊。⑤栖遑(huáng):奔波不定,神情不安。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的是诗人在长安送朋友去蜀州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即将赴任的友人的鼓励和劝勉。B.《重别薛华》写于诗人落魄失意之际,面对挚友,诗人郁积在心头的愤懑凄苦,倾泻无余,更显出两人的分别之难。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颔联突出了此次送别的感伤之情;《重别薛华》的尾联亦写出分别之际,唯有泪水相伴的悲凉和哀愁。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洗悲酸之态,意象壮阔,开朗豁达;《重别薛华》写景浩荡开阔,抒情真实自然,借景传情,景中见情。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趾高气扬的形象,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B.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C.乘客因为自己坐过站向公交车司机泼开水,导致车辆失控,差点儿坠入河中。这个乘客的做法简直不言而喻。D.在著名作家李杰所写的《文化的信仰》一书中,很多观点颇有建树,为学习传统文化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章回体小说,《杨修之死》塑造了一个嫉才妒能的曹操形象。B.《范进中举》节选自清代吴敬梓写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C.《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鲁迅的《且介亭杂文》,是一篇规范的立论文。D.傅雷,我国著名翻译家,他以书信形式劝慰、激励儿子不惧孤独,勇攀艺术高峰。5.默写:①_____,阴阳割昏晓。②《登幽州台歌》中“_____,_____”体现作者独立于天地之间,孤独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③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情抒景,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④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摹当地风俗画卷,赞美古老乡土文化的一联是:_____,_____。⑤《己亥杂诗》写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_____,_____。6.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⑴古今中外有太多的文字在描绘人与人之间的“遇见”,请从下面“遇见”中任选一项,概括他们相遇的情景及其对前者(简•爱/海伦•凯勒/祥子)的人生意义。A.简•爱与罗切斯特B.海伦•凯勒与安妮•莎莉文C.祥子与小马儿祖父⑵有人说早期的中国古典小说人物有类型化倾向,部分人物又各有特点。请从以下关键词中选择一个,结合《水浒传》中人物证明这个观点的正确性。A.智慧B.忠义C.粗鲁⑶下面是孙行者向铁扇公主借扇子时的话语,请结合这些话语分析孙悟空的沟通艺术。——“嫂嫂,老孙在此奉揖。”——“尊府牛魔王,当初曾与老孙结义,乃七兄弟之亲。今闻公主是牛大哥令正,安得不以嫂嫂称之!”——“嫂嫂原来不察理,错怪了老孙。他如今现在菩萨处做善财童子,实受了菩萨正果,你倒不谢老孙保命之恩,返怪老孙,是何道理!”——“嫂嫂要见令郎,有何难处?你且把扇子借我,扇息了火,送我过去,我就到南海菩萨处请他来见你,就送扇子还你,有何不可!那时节,你看他可曾损伤一毫。如有些须之伤,你也怪得有理;如比旧时标致,还当谢我。”——“嫂嫂切莫多言。老孙伸着光头,任尊意砍上多少,但没气力便罢。是必借扇子用用。”——“嫂嫂,那里去?快借我使使!”——“既不肯借,吃你老叔一棒!”二、阅读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魏徵论隋炀帝戊子,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一处)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3.结合选文内容,分析魏征意在告诉唐太宗怎样的道理。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袁宪,字德章。幼聪敏,好学,有雅量。年十四,被召为国子《正言》生,谒祭酒到溉,溉目而送之,爱其神彩。居数日,君正遣门下客岑文豪与宪候周弘正,会弘正将登讲坐,弟子毕集,乃延宪入室,授以麈尾,令宪树义。时谢岐、何妥在坐,弘正谓妥曰:“恣卿所问,勿以童稚相期。”时学众满堂,观者重沓,而宪神色自若,辩论有馀①。弘正请起数难,终不能屈,因告文豪曰:“卿还咨袁吴郡②,此郎已堪见代为博士矣。”时生徒对策,多行贿赂,文豪请具体束脩③,君正曰:“我岂能用钱为儿买第④耶?”学司衔⑤之。及宪试,争起剧难,宪随问抗答,剖析如流,到溉顾宪曰:“袁君正其有后矣。”三年,迁御史中丞,领羽林监。时豫章王叔英不奉法度,逼取人马,宪依事劾奏,叔英由是坐免黜,自是朝野皆严惮焉。宪详练朝章,尤明听断⑥,至有狱情未尽而有司具法者,即伺闲暇,常为上言之,其所申理者甚众。尝陪宴承香阁,宾退之后,高宗留宪与卫尉樊俊徙席山亭,谈宴终日。高宗目宪而谓俊曰:“袁家故为有人。”其见重如此。宪以久居清显,累表自求解任。高宗曰:“诸人在职,屡有谤书。卿处事已多,可谓清白,别相甄录,且勿致辞。(注)①馀:同“余”。②袁吴郡:即袁君正,袁宪的父亲。③束脩:旧时常用作馈赠的一般性礼物。④第:及第,指古代科举考试应试中选。⑤衔:衔恨。⑥听断:听讼断狱,判决诉讼。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时豫章王叔英不奉法度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①会弘正将登讲坐______②乃延宪入室______③及宪试______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叔英由是坐免黜,自是朝野皆严惮焉。4.请结合事例具体分析袁宪是怎样的一个人?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其妻患之属予作文以记之B.虽家无斗储虽有千里之能C.欢笑而谓之曰潭西南而望D.遂为通儒不足为外人道也2.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3.你认为王欢最终成为一位博学大儒的条件有哪些?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老木匠桑伯徐惠林⑴在陶子树家的东厢房里,桑伯正使劲刨着榆木床腿。沿着锋利的刨刀,木片胶卷般打起卷儿,木屑如虫豸飞舞,沉香弥漫开来。桑伯眯起眼,不时躬身察看新拉下的墨绳痕迹。⑵“这榆木是好料,少说有20年了。”桑伯接过陶子树递来的香烟,用袖口擦了把满胡茬的汗珠子。⑶“从山里女婿那里拉来的。桑伯,我就信你的手艺。”⑷“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一双紧握刨子四十载的老手,青筋凸起,仍是那样有劲。⑸陶家的木工活,还是儿子桑果给联系来的。桑果这独苗是他40岁时才得的,看看床底下被废弃的各类木玩具,就可知道他是多么疼爱儿子了。娘死得早,桑果能体谅父亲对木工活的感情,甚至能背出父亲当年拜师求艺的苦经,可就是不肯“接班”。大前年高考落了榜,不肯再念书,在水城撑起了一家家具店。经营的家具可不是桑伯的“作品”,都是些新潮样式的。为此,桑伯的心闷闷的。那天桑果告知父亲,陶家二儿子要结婚,他爸主张做套厚实、经久耐用的家具。桑伯第二天一早就挑起了木匠担。快一个月没活了,那斧头快锈了,刨子早就犯了痒。⑹煦阳从窗外投射进来,桑伯一口气刨好了四条大床木腿,写字台的台面也被刨得锃亮锃亮。⑺午饭的菜很丰盛,桑伯破例喝了些酒,越喝脸越红,越喝言语越少。陶子树却越喝话越多——⑻“我说桑伯,这年月真有些不对劲了,就说我这理发的活,村里也只剩下几个老伙计肯请我伺候。现在那些补锅匠连个影儿都见不着了,我家那口大锅都漏半个月了。听说洪村的箍桶匠张土根上月把担子扔进了苕溪里,到水城去摆水果摊了……”⑼桑伯不言语,只是听着。他吃了半碗饭,又马上操起了家伙,借着酒力,刨子、斧头运转飞快。⑽少顷,开始给木床雕花。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此刻要雕那朵老梅了,桑伯几乎憋住了呼吸,眼眸深处闪动着一种异样温和、慈爱的柔情。雕完,抽刀时,刀口划进了手指,一串滚圆的血珠落下,梅花被染得鲜红。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了眼眶。⑾忙完了陶家的活,桑伯回到家里,当晚就病了。一连几天胸闷、喘气,茶饭不思。桑果从水城赶了回来,隔壁村未过门的儿媳水妹也赶来照料。两人陪父亲到水城医院诊治,体检结果:一切正常。⑿第二天一早,桑果、水妹陪桑伯回家。桑果嘀咕着:“爸这阵子太累了。”⒀“让爸别干木工活了,又不缺钱花。”水妹低声说。桑果连忙摇头:“当心爸在后面听见。”⒁“可能是陶子树那二小子给气的。他嫌爸做得太老套,前天又进城买了套组合式的。”桑果靠近水妹的耳朵说。⒂今年的春天似乎提前到来,村口的榆树已满枝新芽。生活仍像那门前的溪水,时缓时急地淌着。桑伯毅然做出了决定,要把那套营生的家伙扔进火灶,被儿子苦苦请求才作罢。⒃午后的阳光很有点暖意,桑伯细眯着眼睛,稳稳地坐在新楼的后院里,他的头发白了很多。那只贴紧老人的新靠椅,散发出一种宁静幽香的气息。这只檀木靠椅,是他病愈后,用他藏了十多年的木料,打制的唯一留给自己的作品。1.分析下列句子反映的人物心理。“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了眼眶。2.桑果不肯“接班”,又苦苦请求父亲不要把木匠的工具扔进火灶,为什么?3.品味下面语句,分析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4.文章塑造桑伯这一人物有什么意义?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11.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题。读书的“体”与“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以往,“读书人”的称谓专属于少数人;如今,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读书已成为大众普遍拥有的权利。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生产的积累,读书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然而,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读书有用抑或是无用?这些围绕“读书”而产生的问题似乎都悬而未决。关于读书,可以从“体”与“用”这两个方面来理解。大致上说,“体”指的是事物的本性、本根、本体,而“用”则是指“体”外化而生成的功用功能。从“用”的层面看,开卷有益,学以致用。这里的“有益”和“致用”都意在表明读书确实包含着实用的功利诉求。从这个角度考量,读书利国利民、利人利己。通过读书,人们可以获得生存技能以创造财富改善生活;通过读书,人们可以到达更高的社会阶位而改变命运。然而,对实用功利的追求只是读书的一个方面,过分地强调读书的实用功能,往往会遮蔽读书的根本要义。“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这种劝学篇,主要用读书的好处和用处来激励人们学习,会养育狭隘的读书观念。从“体”的层面看读书,也就是探究读书这件事情的根本意义是什么。当我们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时,就意味着读书是一种专属于人的活动,读书与做人几乎就是同一件事情。读书的根本要义是“人性养成”,“人文化成”。从这种意义出发来理解读书才可能达到读书的至境。一般来说,受功利之“用”驱使的读书可归为“要读书”一类,而怀有“体”之情怀的读书则可称之为“好读书”。“要读书”乃是“五经勤向窗前读”,与之相反,“好读书”偏偏是“闲来无事好读书”。以前读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里面说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常觉得不着边际。因为既然是读书,便应该正襟危坐,皓首穷经,衡量得失,怎么能“不求甚解”呢?读书而不好好学习,兴之所至,随性自然,算是什么好学上进?后来,渐有所悟,是因为明白了孔子的感叹:十年有五而志于学,五十而知天命。这是孔子对于知识与人生宿命的感叹,“知天命”后也就熄灭了“志于学”的功利之心,最终达到“从心所欲”、领悟人生的境界了。归根到底,“要读书”致力于实用知识,“好读书”致力于人生体悟。后者往往可以不执着于书本身,前者却陷于斤斤计较。带着患得患失的心去读书,有时候就会执着于一念而忘记了风来水面与月到中天。雅文深境,幽思明悟,在一方局促的生命空间里,俯仰于天地大化之间,不正是读书的根本意义之所在吗?1.下列对读书的“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读书的“用”是指读书能满足人的实用功诉求。B.人与一般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所有的人都追求读书之“用”。C.追求读书的“用”,在阅读时往往会执着一念,衡量得失。D.过分强调读书的“用”会让读书的观念变得狭隘。2.下列对读书的“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读书的“体”指的是获得超越实用功利的人生体悟。B.从“体”的层面看,作者对“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是认可的。C.不断追寻读书的“体”,就可能逐步达到“从心所欲”的境界。D.“好读书”就是从“体”的层面专心读书,只关注书本身的内容。3.下列对读书的“体”与“用”的联系和区别,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读书的“体”与“用”从不同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读书”这一问题。B.读书的“用”就是读书的“体”外化而生成的实用功能。C.读书的“体”与“用”的差别就是读书有用与无用的差别。D.对读书的“体”与“用”的不同追求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追求。三、应用12.中国人历来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个人福祉与家庭、族群、国家的兴衰密不可分。为了生存与发展,人们难免要离开家乡求学创业,其中有一些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长时间与家人分离,他们会如何保持与家乡亲人的联系呢?为此,学校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以“思乡情切”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你们小组以古诗词为对象进行研究,发现古诗词中有诸多表现与亲人联系的方式,如白居易《望月有感》“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就通过望月吟诗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牵挂。还有“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等等。请依据以上诗句或者自己的积累,说说古代出门在外的人们往往通过哪些方式来与亲人联系。(请简要写出3个)今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建国70周年华诞;今年10月18日,武汉市将承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今年,你们村庄收入大幅增加,社区的环境也越来越美。大家小家喜事连连,这引起网友热议:网名为“我爱小家”的网友说:国家变好,城市变好,社区也变好,这些建设再美好,与我个人有什么关系呢?他们又不能给我发一个大红包。网名为“我爱国家”的网友不同意他的这两个观点,说了一段话,获得了大家的点赞。“我爱国家”说了些什么呢?请你代他写这段话,不少于200字。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13.作文人生有梦想才有未来,人要敢想敢做,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让我们用想象来撑起人生的大厦吧。请以“想”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写作提示:①文中应融合叙述、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一、积累1、B【解析】
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ACD三项正确。B项错误。“幅巾终日面崔嵬”的意思是:高耸的山峰终日云遮雾绕像戴着头巾。这是表面意思,深层意思是人要终日学习时间オ不会浪费。并不是“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急迫心理”。2、C【解析】
C“突出了此次送别的感伤之情”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恰当。“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3、B【解析】
试题分析:A.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大、得意忘形的样子。褒贬误用。B.油然而生:自然地、发自内心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C.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适用对象错误,不能用来形容“做法”。D.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不能用来说他人,谦敬误用。据此,答案为B。4、C【解析】
C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驳论文。用驳论证的方法直接批驳,又用正面立论的方法间接批驳,从而彻底驳倒对方的谬论。5、①造化钟神秀②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③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⑤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古文以及现代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要注意“抖擞”等字词的书写。6、⑴示例一选A,简•爱遇见罗切斯特,才邂逅了美丽的爱情,而他们不平等的身份地位和罗切斯特家庭中疯子前妻的存在也更好地制造了激烈的情节冲突,更全面地体现了简・爱的勇敢追爱,坚持尊严的人物形象。示例二:选B,成了聋盲儿童的海伦由于不能与外界交流变得狂躁不安,直到遇见了她的家庭老师——莎莉文,一双大手温柔地牵起了一双肮脏的小手,从此,海伦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凭借自己的顽强意志,完成学业,成为一位受人景仰的女性。示例三选C,祥子在小茶馆遇到又冷又饿几近晕倒的小马儿祖父,他买了羊肉馅包子给了他们。这一次偶遇让祥子第一次意识到即使自己拼命拉车,到老也是会无法维持生计,于是祥子决定与虎妞结婚,想借此改变自己的人生。⑵示例:《水浒传》中,鲁达、史进、李逵、武松都可算是粗鲁的,这就是类型化的倾向,但是鲁达是性情急躁,史进是年少轻狂,李逵是朴厚鲁莽,武松是豪气难羁,这又是其各自特点。⑶孙行者先是攀亲套近乎,接着交换条件,以借扇子换取看儿子;然后以退为进,甘愿受罚;最后被逼无奈主动出击。【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首先要根据你对名著的日常积累,从题干所给的三个名著中选出一对你最熟悉、印象最深、对你影响最大、最有话说的人物。概括他们相遇的情景及其对前者(简•爱/海伦•凯勒/祥子)的人生意义。如选C,祥子在送曹先生去看电影时,在小茶馆里遇到了饿晕倒在地的老马和他的孙儿小马。老马是一个有自己车的车夫,他的悲惨遭遇给祥子最大的希望蒙上了一层阴影。他隐约地感到即使自己买上车仍然没有好日子过。(2)题干要求结合《水浒传》中人物证明中国古典小说人物有类型化倾向,部分人物又各有特点的观点。如鲁达、武松都可算是粗鲁的,这就是类型化的倾向。但又各自特点。鲁智深是粗中有细的代表。先看他的名字,鲁智深,就是有大智慧的意思。鲁智深救助金家父女时,不是先打郑屠逞一时之快,而是先将他们父女俩安顿好,让他们先逃走,并且担心他们跑得不够远,“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而武松性情刚强,豪气难羁。疾恶如仇,崇尚的是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情节可分析武松斗杀西门庆,醉打将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等。(3)分析孙悟空的沟通艺术。“嫂嫂,老孙在此奉揖”“尊府牛魔王,当初曾与老孙结义,乃七兄弟之亲。今闻公主是牛大哥令正,安得不以嫂嫂称之”是先攀亲套近乎。“嫂嫂要见令郎,有何难处?你且把扇子借我,扇息了火,送我过去,我就到南海菩萨处请他来见你,就送扇子还你,有何不可!那时节,你看他可曾损伤一毫。如有些须之伤,你也怪得有理;如比旧时标致,还当谢我”是在交换条件,以借扇子换取看儿子。“嫂嫂切莫多言。老孙伸着光头,任尊意砍上多少,但没气力便罢。是必借扇子用用”是以退为进,甘愿受罚。“既不肯借,吃你老叔一棒!”是被逼无奈主动出击。二、阅读7、1.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2.所以(这样才能使)有智慧的人贡献他的才能,勇敢的人竭尽他的全力。3.示例:魏征提到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以至覆亡的事例,意在告诉唐太宗,君主不能骄傲自大、固执己见、要言行一致,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译为:百姓的君主即使都是贤哲圣明,但也应当虚心接受别人的劝谏。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两个意思划开。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谋”:谋略,才能。“竭”:动词,竭尽,全部用尽。“其”:代词,他的。3.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魏征意在告诉唐太宗:君主不能骄傲自大、固执己见、要言行一致,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要分析好“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等句。【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译文:太宗贞观二年三月,皇上(唐太宗)对陪立两旁的大臣说:“我读了《隋炀帝集》这部书,发现文章的辞藻深奥渊博,也知道是肯定尧、舜而否定桀、纣的,但是做起事来为什么又相反了呢?”大臣魏征答道:“百姓的君主即使都是贤哲圣明,但也应当虚心接受别人的劝谏,这样才能使有智慧的人贡献他的才能,勇敢的人竭尽他的全力。隋炀帝这个人,仗着自己超人的才智,骄傲自大固执己见,刚愎自用,所以尽管他嘴里说的是尧舜之美德,干的却是桀纣之所为。他没有自知之明,因此遭到覆亡的下场。”皇上听了,深有感触地说道:“前人的教训离我们不算远啊,应当引为借鉴。”8、1.时/豫章王叔英/不奉法度2.①恰逢,适逢②邀请③等到3.叔英因此获罪被罢免,从此朝廷内外都十分畏惧袁宪。4.①袁宪应对多方问难,神色从容,论辩自如和面对考官的百般刁难,他应对如流表现了他的好学、聪敏、有雅量。②袁宪不畏权贵,弹劾叔英,能准确判决诉讼来表现他的为人正直,清白廉洁。【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时/豫章王叔英/不奉法度。译为:当时豫章王叔英不遵守法度。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划开。2.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会”:恰逢,适逢,正赶上。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由是”:因此。“坐”:犯……罪。“黜”:罢免。“惮”:畏惧,害怕。4.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从“及宪试,争起剧难,宪随问抗答,剖析如流,到溉顾宪曰:‘袁君正其有后矣’”等句分析,可概括出袁宪的好学、聪敏、有雅量。【点睛】译文:袁宪,字德章。幼年就聪明机敏,喜好学习,有宽宏的度量。十四岁时,被召入国学为《正言》弟子,他拜见祭酒到溉,到溉以赞许的目光看着他送他出来,欣赏他的神采。过了几天,袁君正派门客岑文豪跟袁宪一道去问候周弘正,恰逢周弘正要登座讲学,弟子们全都到齐了,周弘正就邀请袁宪进入讲堂,给他一柄麈尾,让他立论。当时谢岐、何妥在座,周弘正对何妥说:“任凭你们提问发难,不要把他看作小孩子。”当时学者满堂,旁观者很多,而袁宪面色平静神态如常,论辩应对自如。周弘正也起来多次诘难,始终不能难倒他,于是告知文豪说:“你回去和袁吴郡商议一下,这小家伙现在就可以充任博士了。”那时参加策试的人,大部分都贿赂考官,岑文豪也提出替袁宪准备礼物,袁君正说:“我怎么能用钱为儿子买及第呢?”主管学校的官员对此怀恨在心。当袁宪策试时,他们争着用特大难题刁难袁宪,袁宪却随问随答,解剖分析对答如流,到溉看着袁宪说:“袁君正有个好儿子啊。”(太建)三年,升任御史中丞,兼羽林监。当时豫章王叔英不遵守法度,强行索取人马,袁宪依据事实弹劾禀奏,叔英因此获罪被罢免,从此朝廷内外都十分畏惧袁宪。袁宪熟悉朝廷的法规制度,尤其能准确判决诉讼,如有案情还没有彻底弄清而有关官员却行文了结的案件,就常常瞅准闲暇时机对皇上陈说,由于他的申说而重新办理的案件很多。他曾经在承香阁侍陪御宴,宾客散退之后,高宗留下袁宪和卫尉樊俊把筵席移到山亭里,君臣谈话宴饮一整天。高宗看着袁宪对樊俊说:“袁家仍然是有英才。”袁宪就是这样地被看重。袁宪认为自己担任清闲而显要的职位太久,多次上表请求解职。高宗说:“许多官员在职,屡次被人书面检举。而你处理了很多事务,可以说清白廉洁,另外考察选用别的人,就不要再说了。”9、1.D2.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3.安贫乐道,坚守志向,学习专一。【解析】1.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虚词的能力。文言虚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内容,要特别注意重点虚词的用法。作答本题时,首先要把握“之”“虽”“而”“为”四个虚词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语境来分析。A.之:代词/代词B.虽:虽然/虽然C.而:表示修饰关系/表示修饰关系D.为:成为/向,对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本句可借助虚词“常”和“虽”字,分别是“经常”和“虽然”的意思,应在句首,“意怡如也”是一个主谓句,主语是“意”,意为内心,故应在“常”“虽”和“意”前断开。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题意,结合关键句子回答。“安贫乐道”写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专精耽学”写他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守志弥固”写他更加坚守他的志向。因此“遂为通儒”。参考译文: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谋求家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贮存,内心还是安适愉快。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却更加坚守他的志向,最终成为一位博学的人。10、1.(1)桑伯对自己木工手艺的自信和对新式组合家具的鄙视。(2)桑伯对自己从事了大半辈子的手艺的热爱和不舍,对传统手艺日渐没落而自己又无能为力的失落和痛心。2.因为桑果对木工手艺兴趣不大,认识到传统手艺不受市场欢迎,所以不肯“接班”;但是他理解和尊重父亲对木工手艺的感情,明白父亲烧工具只是一时的情绪发泄,所以他苦苦请求。3.使用叠词和整齐的句式,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表现桑伯高超的雕花技艺;使用对比和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桑伯雕花动作的娴熟和游刃有余;“渗”字形象地表现了桑伯雕花时专注投入的状态。4.示例:文章通过塑造桑伯这一人物,引导人们关注当今社会传统手艺人的生存状态,思考传统手艺的命运与价值,进而反思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问题。【解析】1.这道题考查的是人物心理题,在做题的时候需要把握人物背景和性格分析人物心情。①句文章中的朵伯对木匠事业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固守着木匠手艺四十年,但是现实生活中自己的手艺却无人问津,惨遭冷落。所以当有人夸他手艺好的时候,他内心其实是非常自信的,同时又是对那些只讲究外在的现代家具的一种嫌弃。②句前文中提到桑伯一个月没有活了,斧头快生锈了,以及陶子树提到理发匠,箍桶匠的生意惨淡,都是传统手工艺的一种没落,老张在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只能沉默不语,眼泪溢出眼眶,可以看出他内心非常的失落和痛苦。而面对快雕刻好的梅花,他内心有一种异样的温暖,慈爱的柔情,以及手被划伤,他忘了疼痛,陷入痴迷的状态都可以看出他内心对木匠事业的热爱和不舍。2.本题是理解题,侧重于对人物心理把握的考查。桑果是一个矛盾的形象,一方面作为现代人,他身上有适应社会发展的一面,追求新事物,寻找更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出路,这一点也是他不愿意历程木匠事业的原因。另一方面,他作为桑伯的儿子,他能够体会到父亲对木工的感情,知道老一代人对传统工艺的感情。所以他阻拦父亲烧工具。3.考查句子的赏析。赏析题,首先需要这句话运用的手法,从“深深浅浅”“左左右右”看出运用了叠词,“时而……时而……”则表现出句式的整齐,富有节奏感;另外这句话还使用了对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桑伯不同的手法进行对比,将雕刀比作泥楸,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桑伯的游刃有余;最后还可以从汗水的“渗”表现出桑伯的投入。4.这道题看似人物形象分析题,实际上又是对文章思想内涵的深层把握,从桑伯身上我们可以看出现在越来越缺少的工匠精神,同时也是传统手艺人的形象展现,因此要从深层次考虑,从传统手艺人的价值入手,进而能够分析到传统文化的发展则更好。11、1.B2.D3.C【解析】1.B.结合文中的表述来看,读书分为两个层面,一个为“用”,一个为深层的“体”,并非所有的人都追求读书之“用”。B项表述错误;故选B。2.D.结合文中对读书“体”的分析,以及所举的陶渊明的例子,孔子名言的理解,我们会发现,“好读书”是从“体”的层面来读书,但它不只是关注书本身的内容,更多的是“致力于人生体悟”“不执着于书本身”。D项表述错误;故选D。3.C.结合文中相关的句子:“从‘用’的层面看”“表明读书确实包含着实用的功利诉求”;“从‘体’的层面看读书,也就是探究读书这件事情的根本意义是什么。”“从这种意义出发来理解读书才可能达到读书的至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投标廉洁承诺
- 设备维修协议文本
- 实验室医疗设备采购协议
- 高效软件代理服务合同
- 水果订购协议书范例
- 清新呼吸诺言
- 商业理财协议范本
- 重拾信心学校饮酒事件保证书
- 彩钢工程承包合同的管理
- 安徽省建设厅招标文件须知
- 农机交通安全课件视频
- 注射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
- 2024年度-常规心电图操作培训课件
- (高清版)DZT 0208-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金属砂矿类
- 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方案
- 成人防溺水安全教育
- T-CACM 1420-2022 中成药安慰剂模拟效果评价规范
-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作文指导:深化理性思考》课件
- 感恩心态在组织变革中的作用
- 药用辅料大全课件
- Unit+2+Natural+disasters+Welcome+to+the+unit+ Reading+课件 【高效课堂精研】 高中英语译林版(2020)必修第三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