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尾市陈潮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汕尾市陈潮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汕尾市陈潮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汕尾市陈潮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汕尾市陈潮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汕尾市陈潮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紧密结合题干中的“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就可知,在布匹生产加工环节中,松江以纺织成品为主,而芜湖以浆染环节为主,体现了产品生产过程中区域间的分工与合作,故答案A最符合材料之意;对于B项来说,区域间的市场需求应指的是对商品的不同需求,而材料表述的是棉布产品生产加工的不同地区的不同环节,用各地区对商品的不同需求来解释商品的生产环节的不同地区,显然是“文不对题”;同理C项的解释不符合材料所表达的主要事实;而D项在材料中根本没有体现;考点:中国古代史·明清·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手工业生产)2.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恩格斯的说法应该是强调新学说对旧学说的继承与发展,人文主义借助了古代的思想文化成果,C项在于说明古希腊文化为近代人文主义提供了思想来源,而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必然产物故符合要求。故答案为C项。A项在于说明经济对思想的决定关系,但启蒙思想没有借助古典文化,排除;B项说法错误;D项在于说明新的学说是法国启蒙思想的组成部分,与材料不符。排除BD项。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名师点睛】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古希腊智者学派的观点是起源,智者学派的观点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对人文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发现了人和人的伟大,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创造力,是近代西方人文主义兴起的标志。宗教改革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进一步发展和传播了人文主义。启蒙运动使其得到成熟阶段。启蒙运动不再承认外界的一切权威,主张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是对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发扬。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上来。3.18世纪下半叶,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其原因不包括A.进行海盗掠夺B.进行商业战争C.完成工业革命D.从事黑奴贸易

参考答案:C略4.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20世纪初期国际社会最重大的事件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巴黎公社的诞生

D.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参考答案:D5.“素帆百万飞如箭,乘风顷刻敌前现。碧水静无波,疏星夜转多。弹飞如急雨,难阻雄师路。天险说长江,功成夜未央。”这首词描写的应该是A.渡江战役B.辽沈战役C.平津战役D.淮海战役参考答案:A根据材料中“素帆百万”“说长江”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材料中描写是渡江战役,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点睛:材料“素帆百万”“说长江”等信息是解题的关键。6.明朝嘉靖万历时,内阁权压六卿……对于军国大事无所不掌,刑名钱谷无所不问,内阁无疑是操有宰相之权。可见,当时的内阁()A.已成法定机构

B.开始统领六部

C.握有军政大权

D.严重威胁皇权参考答案:C“军国大事无所不掌”说明内阁掌握军政大权,故本题选C项;内阁不是法定机构,故A项错误;内阁不能统领六部,故B项错误;内阁没有决策权,不对皇权形成威胁,故D项错误。7.《十二铜表法》,是原先各项习惯法的汇编,因传说其刻在12块铜表上而得名,是罗马最早的成文法。它主要是为了解决A.奴隶与奴隶主的矛盾B.奴隶与自由民的矛盾C.平民与贵族的矛盾D.外邦人与罗马人的矛盾参考答案:C8.罗斯福新政期间组建民间资源保护队。它的建立①为众多失业青年提供了就业机会

②是“以工代赈”的重要举措

③导致大批森林遭受砍伐,破坏了生态资源

④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参考答案:A略9.“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这说明周朝政治的本质特点之一是(

)A.神权政治

B.分权政治

C.族权政治

D.官僚政治参考答案:C10.中国政府第一次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是在()A.《告台湾同胞书》中B.《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中C.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中D.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参考答案:考点:FH: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考查《告台湾同胞书》.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解答:注意题干限定信息“第一次”,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政府第一次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是在《告台湾同胞书》中,故A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故选A.11.右图这幅画描绘夸张,超越现实。它最有可能出现在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爬着梯子摘棉花”参考答案:A12.下面是两张拍摄于清末和21世纪的中国家庭聚餐照,它们反映了中国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团圆饭”情结。这种情结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宗法制B.分封制C.世袭制D.禅让制参考答案:A“它反映了中国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团圆饭’情结”,“团圆”是有血缘关系的家人才能体会的情感,这一现象源自于宗法制,故A正确;分封制是划分政治权力,跟家庭团圆没有关系,B错误;世袭制指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的一种社会制度,跟家庭团聚没有关系,排除C;“团圆”是有血缘关系的家人才能体会的情感,禅让制是原始民主的一种形式,跟家庭团聚没有关系,故D错误。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它反映了中国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团圆饭’情结”,结合所学宗法制的特点分析解答。13.中国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是

A.长跑马褂

B.西装

C.列宁装

D.“干部装”参考答案:B略14.从1553年葡萄牙人在澳门建立贸易据点开始到鸦片战争前,将近三百年,“西方势力席卷南亚和东南亚,却始终未能越过中国的南大门一步”。出现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B.中国海禁闭关政策成效显著C.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D.手工工场时代的资本主义尚不具备征服全世界的能力参考答案:考点:殖民扩张的后果和历史影响.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早期殖民扩张,考查学生根据题意调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答案:根据题意结合已学知识可知,“西方势力席卷南亚和东南亚,却始终未能越过中国的南大门一步”,主要原因是那时期的资本主义发展还处在手工工场阶段,发展还不充分,尚不具备征服全世界的能力.ABC都不是主要原因.故选D.15.有人认为,宰相制度最好的时代是唐朝。这主要是因为A.任命一人当宰相,避免纷争B.三省分权,相互牵制C.内阁辅佐皇帝参与国家大事D.设立军机处掌管军国大事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唐朝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各省的长官为宰相,相互之间牵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16.关于清朝的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A.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B.军机处工作效率高C.军机处是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D.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参考答案:C17.萨苏在《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中引用了一个故事:日军兵斋藤在战斗间歇,到一条小河边用汽油桶洗苹果,不小心汽油桶被水冲到对岸正在洗澡的中国兵身边。双方都大吃一惊,因为双方都没带枪,都没办法射击。中国兵取苹果吃了一口,向后面的树林退去。日本兵神差鬼使地用日语问:“好吃吗?”没想到这个中国兵居然用日语回话道:“谢谢!”萨苏引用该故事旨在说明A.中日两国士兵渴望和平B.中日士兵超越了仇恨C.战争的残酷与苦难D.残酷战争下人性依存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目中的信息“日本兵神差鬼使地用日语问:‘好吃吗?’没想到这个中国兵居然用日语回话道:‘谢谢!’”体现了残酷战争下的人性,故本题应选D项;题目中未涉及中日两国士兵对和平的渴望和超越了仇恨,故排除A、B两项;题目中未涉及战争的残酷与苦难,故排除C项。18.法国总统(第三共和国时期)与美国总统的不同在于(

)A、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B、对议会负责

C、提名组成内阁政府

D、国家元首参考答案:B近代美法政体。美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的体制,立法、司法和行政权相互制衡,总统对选民负责,不对国会负责,法国则是总统对议会负责,是议会制共和制。19.连线(1)汉

A晋商(2)唐

B纸币(3)宋

C曲辕犁(4)明

D青瓷参考答案:DCBA依据所学可知,晋商是明朝时期;纸币出现于北宋时期;曲辕犁是唐朝时期;青瓷是汉代出现。20.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的征服活动在当时(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殖民地产生的最明显结果是“失去整个……旧世界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这说明西方的征服活动A.造成了殖民地社会人才断层B.给当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C.瓦解了殖民地封建剥削关系D.无法为殖民地创造发展契机参考答案:B【详解】“失去整个……旧世界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说明西方的征服活动破坏了殖民地旧秩序、旧制度,却没有改造成一个新社会,境况更差,使殖民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故B正确;材料没有从人才方面阐释殖民扩张对于殖民地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产生一个新世界”说明没有对殖民地原有社会关系进行破坏,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无法为殖民地创造新生的契机”,故D项错误。21.19世纪末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材料中的“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分别是指()A.英国和中国B.世界各地的城市和农村C.欧美等工业化国家和广大亚非拉国家D.欧洲国家和美洲国家参考答案:C依据题干材料,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可知,“世界城市”指的是工业化国家,而“世界农村”指的是为工业化国家提供原料和市场的殖民地国家,这些国家大多在亚非拉居住,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22.“如今的计委(国家计划委员会)大院(位于北京城西三里河)已有几分落寞,冬天感觉更是如此,在灰色的天空和枯萎的树枝映衬下,苏式老楼越发显得破败,很多窗户已没了玻璃,用塑料编织袋勉强堵上。”计委大院的落寞,是由于()A.中苏关系恶化B.计划经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C.中美关系正常化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参考答案:D23.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不包括(

)A.辽沈战役

B.渡江战役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参考答案:B24.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

B.秦

C.汉

D.唐参考答案:B25.汉武帝时,盐铁大商东郭咸阳、孔仅和洛阳商贾之子桑弘羊等,在盐铁专卖期间,逐渐步入官场,主持专卖事宜。这表明当时A.商人地位有所提高B.抑商政策时断时续C.国家垄断经济命脉D.察举制度切实可行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商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盐铁大商逐渐步入官场,即表明当时商人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汉武帝时时抑商政策是一直推行的而不是时断时续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商人地位有所提高而不是国家垄断经济命脉,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根本不涉及到察举制度,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人地位26.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创造了条件的是

①土地改革的完成②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发展③合理调整了资本主义工商业④国民经济形势的基本好转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参考答案:A27.《两霸争雄》一书中说:“两极格局解体不是大战的产物,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世界主要力量之间将长期较量、斗争、妥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建立新格局的过程必然是新旧势力反复较量的过程。”这表明A.美国已失去超级大国地位

B.新格局的形成其有长期性C.欧洲与日本联合对抗美国

D.俄罗斯在较量中优势尽失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建立新格局的过程必然是新旧势力反复较量的过程”,可以判断B项符合题意。28.“虽然其主体还是精英知识分子,但其运行的方式是自下而上的,它的根本意义在于其他下层民众借助学生运动走上社会运动的舞台,这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破天荒的意义。”材料描述的运动:A.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参考答案:B根据“虽然其主体还是精英知识分子”“它的根本意义在于其他下层民众借助学生运动走上社会运动的舞台”,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首先从北京学生运动开始,以后,工人、商人纷纷响应,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正确;辛亥革命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洋务运动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ACD与“学生运动”无关,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虽然其主体还是精英知识分子”“它的根本意义在于其他下层民众借助学生运动走上社会运动的舞台”,结合所学五四运动的特点和影响分析解答。29.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

)A.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B.工艺技术的需要C.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

D.电力的广泛应用参考答案:C略30.被尊为“美国宪法之父”的麦迪逊说:“如果人人都是天使,那么政府根本就没有必要……在构筑人管理人的政府时,最困难的是:你先得让政府有能力控制百姓;接下来,你还得让他能控制住自己。”其政治理念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主要体现是A.总统掌握军事权B.国会权力至上C.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D.人民主权高于一切参考答案:C【详解】材料中的“控制”等字眼体现的是权力的制衡问题,其政治理念体现为行政、立法、司法分立,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总统的权利,故A项排除;议会至上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不是美国1787宪法的基本原则,故B项排除;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是1787年宪法中分权制衡的原则,而不是人民主权的原则,故D项排除。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二

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请回答:(1)材料一是我国古代什么经济的写照?这种经济产生于何时?它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什么联系?(6分)(2)材料二表明清朝推行的经济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在什么时候是哪个人首倡的?这一政策在清朝时有何影响?(8分)参考答案:答案:(1)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2分;春秋战国时期2分;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成为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根源2分。(2)重农抑商政策2分;战国时期1分、商鞅1分;不仅妨碍了工商业的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且强化了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导致中国近代社会的落后。4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材料二:“董仲舒曰:“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仟陌,贫者亡立锥之地。……”

——《汉书·食货志》回答:①材料一反映的是那一种土地制度?②材料二反映秦代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③材料中“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现象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举例说明为抑制这一现象统治者曾采取过什么措施,结果如何。参考答案:答案:1.①井田制

②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铁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关系变化。③土地兼并;如隋唐时期曾采用过均田制,结果失败,被大地主所破坏。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材料二、材料三、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