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地理创新题_第1页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地理创新题_第2页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地理创新题_第3页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地理创新题_第4页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地理创新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地理创新题一、选择题石漠化是植被、土壤覆盖的碳酸盐岩地区转变为岩石裸露的喀斯特景观的过程,是中国南方亚热带喀斯特地区严峻的生态问题。下图示意广西西北部某县域不同强度石漠化发生率1.该地石漠化强度分布的一般特征是()随坡度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31.该地石漠化强度分布的一般特征是() 港在—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A.潜在石漠化发生率与坡度关系不大B.极强度石漠化在坡度等级为一级的地区发生率相对较高C.坡度越小,石漠化发生率越高D.任意坡度石漠化的发生率均为极强度>强度>中度>轻度2.坡度等级六级以上的地区各种强度(除了潜在)石漠化发生率均呈下降趋势,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A.土层厚度 B.降水强度C.人类干预 D.岩石类型.当地防治石漠化的措施,最有效的是()A.降低坡度,修筑梯田 B.北土南运,改良土壤C.封闭矿区,禁止开采 D.营造林区,保持水土解析:1.B2,C3.D第1题,极强度石漠化在坡度等级为一级的地区发生率相对较高,B对。第2题,坡度等级六级以上的地区,耕作难度大,人类干预少,各种强度(除了潜在)石漠化发生率呈下降趋势,C对。第3题,广西西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应注意营造林地,增加植被覆盖,保持水土,D对。大范围修筑梯田,会降低植被覆盖率,易引发水土流失,A错;北土南运,改良土壤,耗资巨大,难以实现,B错;对矿区应要求合理开采,注意生态恢复,不应完全封闭矿区,C错。(2020・陕西模拟)从沟壑源头起至沟尾,每隔一定距离种植一道树网,每道树网至少有1栏树网。该树网的种植方法是在沟壑底部直立种植2棵以上树苗,在沟壑两壁各横向种植1棵以上树苗,如图甲;或在沟壑底部离直立树苗一定距离对应种植2棵以上树苗,此树苗与地面成一定角度,并与直立树苗相交,如图乙。据此完成4〜6题。甲 乙.该措施实施的主要目的是()A.人造景观,发展乡村旅游B.植树造林,获取木材效益C扩大耕地面积,增产粮食D.恢复沟壑植被,拦截泥沙.下列地形区中,最适宜大规模普及树网的是()A.东南丘陵 B.青藏高原C.撒哈拉地区 D.东西伯利亚山地.在陡坡、雨量大的大型沟壑建设树网时,应使()A.各道树网间距较小、图甲模式B.各道树网间距较大、图甲模式C.各道树网间距较小、图乙模式D.各道树网间距较大、图乙模式解析:4.D5.A6.C第4题,按照此法种植树木,当洪水顺着沟壑流动时,泥沙被树网层层拦截,进入河流的泥土大大减少,久而久之,树木成材沟壑填平,会获取经济和生态效益。因此该措施实施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沟壑植被,拦截泥沙,D正确。第5题,该植树造林的方法能最大限度的防治水土流失,因此最适宜大规模普及树网的地形区应是植被破坏、地形崎岖、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东南丘陵地势起伏较大,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冲刷力强,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适宜普及树网,A正确;青藏高原冰川覆盖、雪山连绵,撒哈拉地区是干旱的热带沙漠地区,水土流失都不严重,B、C错误;东西伯利亚山地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不严重,D错误。第6题,坡度越陡的地区降水后流速越快,从而需要修建更多的树网,即缩小间距,B、D错误;图乙模式是在沟壑底部离直立树苗一定距离对应种植2棵以上树苗,此树苗与地面成一定角度,并与直立树苗相交,更能减弱水土流失,大型沟壑在沟底需要种植更多的植被,故选择图乙模式,A错误;故选C。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反映人类活动破坏湿地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212月A.甲和丙7.图中反映人类活动破坏湿地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212月A.甲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D.乙和丙.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B.环境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加速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D.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解析:7.B8.D第7题,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功能。人类把湿地破坏后,气候的大陆性会有所增强,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都会增大;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也会增大。第8题,三江平原原来是“北大荒”,后来被开垦成为“北大仓”,在粮食增产的同时也导致湿地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二、非选择题.(2020喧昌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贝壳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喜温热湿润气候,是中性喜光树种,幼树较耐荫,根深,长成参天大树需要两百多年。大屏障岛(见下图)历史上曾是贝壳杉的天堂,原是无人荒岛,后来毛利人登陆大屏障岛,毛利人对贝壳杉怀有特殊的敬意。当欧洲殖民者踏上大屏障岛之后,大肆砍伐贝壳杉,将贝壳杉通过漂流的方式从森林运到沿海港口,用贝壳杉建造房屋、修造船舶并将大量原木出口海外。殖民者还用贝壳杉木修筑了一座贝壳杉大坝。贝壳10km4441se10km4441se首都…河流-贝壳杉大坝杉天然林遭到严重破坏。20世纪后半期,当地政府重视贝壳杉林的生态恢复。⑴简述历史上大屏障岛与新西兰大部分地区相比,成为贝壳杉的天堂的条件。(2)推测殖民者修筑贝壳杉大坝的原因。⑶分析大量砍伐贝壳杉给当地生态带来的威胁。(4)在贝壳杉林恢复工程中,有人认为可以混交引入其他树种,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读材料可知,贝壳杉喜温热湿润气候,是中性喜光树种,观察大屏障岛图发现其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受海洋影响,冬季气温高于)℃;冬季全球气压带整体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光照充足;且材料中提到大屏障岛原是无人荒岛,后来毛利人登陆大屏障岛,毛利人对贝壳杉怀有特殊的敬意,说明开发历史短,受人类影响小。第(2)题,由材料可知,当欧洲殖民者踏上大屏障岛之后,大肆砍伐贝壳杉,将贝壳杉通过漂流的方式从森林运到沿海港口,用贝壳杉建造房屋、修造船舶并将大量原木出口海外。读图可知大屏障岛面积较小,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部分河段有险滩、急流,原木难以漂浮通过;修筑大坝蓄水便于控制水位、稳定流速,有利于将原木顺利漂流到沿海地区。第(3)题,材料中提到,贝壳杉长成参天大树需要两百多年,说明贝壳杉生长缓慢,一经破坏难以恢复,大量砍伐会造成森林资源枯竭;植被覆盖率降低,森林保持水土能力下降,容易诱发水土流失;森林植被减少,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减少,导致野生动物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第(4)题,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回答同意或不同意均可,注意观点要与理由一致。答案:(1)纬度较低,气候温和,冬季气温高于0℃;受西风带控制时间较短,影响较弱,夏季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光照条件较好;开发历史较晚,且毛利人对贝壳杉的敬意使得历史上贝壳杉受人为干扰较小。(2)大屏障岛面积较小,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部分河段有险滩、急流,原木难以漂浮通过;修筑大坝便于控制水位、稳定流速,有利于将原木顺利漂流到沿海地区。贝壳杉林茂密,就地取材。(3)贝壳杉生长缓慢,一经破坏难以恢复,造成森林资源枯竭;缺少林冠拦截和枯枝落叶涵蓄,地表径流加强,诱发水土流失;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减少,导致野生动物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4)同意:混合林抵御病虫害能力更强,有利于增强群落的稳定性;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小气候,减轻水土流失;为野生动物营造多样化生境,提高生物多样性。不同意:引入其他树种可能导致外来物种入侵,驱逐贝壳杉的生长空间;其他树种在种间竞争中也可能处于劣势,成活率低,长势差;人工干预消耗人力物力,增加经济成本。.(2019.湖南衡阳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图为我国黄河流域局部简图。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表面覆盖着由古代黄河形成的深厚冲积物。早在3000年前,库布齐地区森林葱郁、水草肥美、牛羊遍地,到了明清时期,竟演变成为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它每年向黄河岸边推进数十米、向黄河输入泥沙1.6亿吨。但经过人民30多年的不懈努力,库布齐已修复、绿化沙漠6253km2,创造5000多亿元生态财富,让当地10万农牧民脱困。作为全球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库布齐创造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106° 108° 1100 112图例…长城田沙漠材料二库布齐地区利用光照资源丰富的优势,探索出一种治沙新模式一一建设光伏产业园区,并实行立体化产业(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模式,实现了光伏产业与荒漠化治理的有效结合,综合效益十分显著。(1)分析库布齐地区演变成“死亡之海”的主要原因。(2)分析库布齐沙漠推进过程中给黄河带来的不利影响。(3)指出当地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对防治荒漠化的好处。解析:第(1)题,可从自然与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注意“深厚冲积物”体现了物质条件;“3000年前,库布齐地区森林葱郁”,现今寸草不生,体现了植被破坏。第(2)题,“每年向黄河岸边推进数十米、向黄河输入泥沙1.6亿吨”,体现了增加河水含沙量、淤塞河床,堵塞河道;同时向黄河岸边推进也会造成区域荒漠化面积扩大,从而减少注入黄河的水量。第(3)题,注意结合“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从减小风力、减少水分蒸发,以及提供能源、增加收入角度分析即可。答案:(1)该地气候干旱(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蒸发强烈;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邻近冬季风的源地,风力强劲;人口迅速增加,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过度放牧、毁林开荒等),使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导致荒漠化迅速蔓延。(2)大量流沙进入黄河,使黄河含沙量剧增,水质变差;淤塞河床,导致洪涝灾害更加频繁;流沙阻塞河道,可能会导致河流改道;荒漠化面积扩大,植被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且气候变得更加干旱,补给黄河的水量减少。(3)太阳能电池板有利于削减风力,阻挡风沙;遮挡阳光,减少蒸发,改善土壤中的水分条件,促进植被生长;为当地提供新能源,有利于保护当地的植被;发展养殖业,提高农牧民收入,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曼则塘湿地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黄河上游河曲地区,整个保护区总面积约为3600km2,划分为三大功能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区内地势开阔,坡度较缓,15条溪流汇入黄河,有许多淡水湖,当地牧民以放牧为主,超载率达到了58.1%。为了增大草场面积,提高草地产草能力,从1972年至2003年,这一带通过开沟排水等措施共改良沼泽地8000多公顷。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减少,保护区及周边地区沙化严重。保护区还受到鼠害、挖药、打猎等破坏。如图为曼则塘湿地位置示意图。(1)分析曼则塘沼泽湿地的形成原因。(2)曼则塘湿地退化现象十分明显,试分析原因。(3)简述曼则塘湿地减少后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解析: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曼则塘湿地位于青藏高原,气温低,蒸发弱,且有冻土阻隔水分下渗等;再结合材料中“区内地势开阔,坡度较缓,15条溪流汇入黄河”可分析出保护区内排水不畅,有多条河流汇集等,这些条件均有利于沼泽湿地的形成。第(2)题,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分析。结合材料可知,自然原因主要是气候变暖、草场鼠害;人为原因主要是开沟排水、过度放牧、挖药等。第⑶题,结合湿地的功能和地理环境要素回答。湿地有产出功能、调节功能、降解功能、旅游功能等;地理环境要素主要包括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湿地减少导致降水量减少,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变大;降解污染物的能力降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