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量与弹簧结合_第1页
动量与弹簧结合_第2页
动量与弹簧结合_第3页
动量与弹簧结合_第4页
动量与弹簧结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量定理与弹簧相结合1.如图所示,小车AB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端固定一个轻弹簧,B端粘有油泥,AB总质量为M,质量为m的木块C放在小车上,用细绳连接于小车的A端并使弹簧压缩,开始时AB和C都静止,当突然烧断细绳,C被释放,使C离开弹簧向B端冲去,并跟B端油泥粘在一起,忽略一切摩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伸长过程中C向右运动,同时AB也向右运动B.C与B碰前,C与AB的速率之比为m:MC与油泥粘在一起后,AB立即停止运动C与油泥粘在一起后,AB继续向右运动2.例4如图所示,A、B两物体质量之比m:m3:2,原来静止在平板小车C上,A、B间有一根被压缩的弹簧,地面光滑,当弹簧突然释放后,则( )A.若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B组成的系统的动量守恒B.若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B、C组成的系统的动量守恒C.若A、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A、B组成的系统的动量守恒D.若A、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A、B、C组成的系统的动量守恒.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比mA:mB.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比mA:mB=3:2,它们原来静止在平板车C上,A、B间有一根被压缩了的弹簧,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动摩擦因数相同,地面光滑.当弹簧突然释放后,则有①A、B系统动量守恒 ②A、B、C系统动量守恒③小车向左运动 ④小车向右运动以上判断正确的是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在足够大的光滑水平面上放有两物块A和B,已知mJmB,A物块连接一个轻弹簧并处WVWVXA//////w///////////////////////5w///////于静止状态,B物体以初速度y0向着A物块运动.在B物块与弹簧作用过程中,两物块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弹簧恢复原长时,B物块的速度为零.弹簧恢复原长时,B物块的速度不为零,且方向向右C.在弹簧压缩过程中,B物块动能先减小后增大D.在与弹簧相互作用的整个过程中,B物块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5.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在长木块M的左端,右端与小物块m连接,且m与M及M与地面间接触面均光滑,开始时,m和M均处于静止状态,现同时对m、M施加等大反向的水平恒力F1和F2.两物体开始运动后的整个过程中,对m、M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整个过程中弹簧形变量不超过其弹性限度,M足够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F1、F2等大反向,故两力对系统所做功的代数和为零B.由于F1、F2都对m、M做正功,故系统动能不断增大C.当弹簧弹力大小与F1、F2大小相等时,系统动能最大 鸟,四竺竺叵上十典D.从开始运动到弹簧伸长至最长的过程中,由于F1、F2都对m、M做正功,故系统机械能不断增大.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木板B的左端固定一轻弹簧,弹簧右端与物块A相连。已知A、B质量相等,二者处于静止状态,且所有接触面均光滑。现设法使物块A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木板B向右运动,在此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且物块A始终在木板B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块A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B.物块A的速度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C.木板B的速度最大时弹簧最长D.木板B的速度最大时物块A的速度为零.如图1所示,甲木块的质量为mj以速度v沿光滑水平地面向前运动,正前方有一静止的、质量为m"q乙木块,乙上连有一轻质弹簧.甲木块与弹簧接触后()A.甲木块的动量守恒.乙木块的动量守恒 同31Vmzc.甲、乙两木块所组成的系统的动量守恒 ■■D.甲、乙两木块所组成系统的动能守恒8.如图甲所示,一轻弹簧的两端与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物块A、B相连接,并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使A瞬时获得水平向右的速度3m/s,以此刻为计时起点,两物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从图象信息可得()A.在「\时刻两物块达到共同速度1m/s,且弹簧都是处于压缩状态B.从{到(时刻弹簧由压缩状态恢复到原长C.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mi:m2=1:2D.在12时刻A与B的动能之比为Eki:E22=1:8

9.质量分别为m1、m"q两个物体置于水平粗糙的地面上,它们与地面间的动摩擦网数分别为M「叩2,且p1:M2=m1:m2,m1与m/间有一压缩弹簧,当烧断细线后,m1、m2向相反方向弹出,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弹出后m1与m2的速率之比为m2:m1B.弹出后m1与m2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时间相同C.弹出后m1与m2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路程相同D.以上结论均不正确.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的左边固定有轻质弹簧,与A质量相等的物体B以速度v向A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碰撞,A、B始终沿同一直线运动,则A、B组成的系统动能损失最大的时刻是()A.A开始运动时 B.A的速度等于v时C.B的速度等于零时 D.A和B的速度相等时.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A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轻弹簧固定在它上面,与A质量相同的物块B,以速度V0向A撞击,当系统动能最小时,物块B损失的动能为.FVWW-工V77/77777777777777777.如图所示,光滑轨道上,小车A、B用轻弹簧连接,将弹簧压缩后用细绳系在A、B上.然后使A、B以速度V0沿轨道向右运动,运动中细绳突然断开,当弹簧第一次恢复到自然长度时,A的速度刚好为0,已知A、B的质量分别为mA、mB,且mA<mB求:(1)被压缩的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Ep.(2)试定量分析、讨论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小车B有无速度为0的时刻?⑴碰后瞬间,A、⑴碰后瞬间,A、B共同速度的大小;⑵若A、B压缩弹簧后恰能返回到0点并停止,求弹簧的最大压缩量.13.如图,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滑块B相连,B静止在水平面上的0点,此时弹簧处于原长.另一质量与B相同的滑块A从P点以初速度v0向B滑行,当A滑过距离l时,与B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A、B粘在一起运动.设滑块A和B均可视为质点,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由重力加速度为g.试求:.如图所示,两块相同平板P1、P2置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均为m.P2的右端固定一轻质弹簧,左端A与弹簧的自由端B相距L.物体P置于P1的最右端,质量为2m且可看作质点.P1与P以共同速度v0向右运动,与静止的P2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P1与P2粘连在一起.P压缩弹簧后被弹回并停在A点(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P与P2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求(1)P1、P2刚碰完时的共同速度v1和P的最终速度v2;(2)此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和相应的弹性势能Ep..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长木板,长木板的上表面也是水平光滑的,右端用细绳拴在墙上,左端上部固定一轻质弹簧。质量为m的铁球在木板的上表面上向左匀速运动。铁球与弹簧刚接触时绳子绷紧,小球的速度仍与初速度相同,弹簧被压缩后,铁球的速度逐渐减小,当速度减小到初速度的一半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此时细绳恰好被拉断(不考虑这一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此后木板开始向左运动。⑴铁球开始运动时的初速度是多少?⑵若木板的质量为m',木板开始运动后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是多少?⑶为使木板获得的动能最大,木板的质量应为多大?.用轻质弹簧相连的质量均为2kg的A、B两物块都以v=6m/s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运动,弹簧处于原长,质量为4kg的物块C静止于前方,如图所示,B与C碰撞后二者粘在一起运动,求:(1)当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物块A的速度多大?(2)弹性势能的最大值是多少?I- C.用轻质弹簧相连的质量均为2kg的A、B两物块都以v=6m/s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运动,弹簧处于原长,质量为4kg的物块C静止于前方,如图所示,B与C碰撞后二者粘在一起运动,求:(1)当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物块A的速度多大?(2)弹性势能的最大值是多少?.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以下实验:A.先测出滑块A、B的质量M、m及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查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B.用细线将滑块A、B连接,使A、B间的弹簧压缩,滑块B紧靠在桌边.C.剪断细线,测出滑块B做平抛运动落地时到重垂线的水平位移I和滑块A沿桌面滑行距离x2.(1)为验证动量守恒,写出还须测量的物理量及表示它的字母:.(2)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V77777Z777777777777777TZ答案1.C2.BCD3.D4.D5.CD6.D7.C8.CD9.C10.D11.3mv2TOC\o"1-5"\h\z8 012. (1)mA(%+%)v22m 0B(2)小车B没有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