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趋化因子受体CCR7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分析,免疫学论文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能够对外来病原体产生保卫性免疫应答,而对本身及环境中无害的抗原保持免疫耐受。近来研究表示清楚,趋化因子受体CCR7〔CC-chemokinereceptor7〕通过介入胸腺构造和功能的构建,介导免疫细胞归巢至淋巴器官〔如初始及调节性T细胞通过高内皮微静脉归巢至引流淋逢迎、稳态及炎异常感觉和状态态下树突状细胞通过引流淋巴管进入淋逢迎〕及在淋巴器官内的准确定位,在免疫反响及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1CCR7及其配体CCL19、CCL21CCR7属于趋化因子受体超家族中的一员,与其他趋化因子受体一样,是具有7个富含疏水氨基酸的螺旋跨膜区构造,通过异源三聚体G蛋白及其下游分子调节信号传导。CCR7表示出在半成熟和成熟DCs、初始B细胞、T细胞、Treg细胞、特定发育阶段的胸腺细胞、中枢记忆性T细胞、,以及其他非免疫细胞〔如各种各样的肿瘤细胞〕.CCR7的配体为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ec-ondarylymphoidchemokine,SLC〕,即CCL21和EB病毒诱导分子-1趋化因子〔Epstein-Barrvirus-inducedmolecule-1ligandchemokine,ELC〕,即CCL19.CCL19、CCL21均为CC类趋化因子,CCL21通常组成性地高度表示出在周围淋巴器官胸腺依靠区高内皮微静脉〔highendothelialvenule,HEV〕周围,在淋巴管内皮及T细胞富集区基质细胞也有不同程度表示出。CCL19主要由淋逢迎副皮质区基质细胞产生,华而不实已迁至该区的成熟DCs本身可以分泌CCL19,又成为淋逢迎内ELC的重要来源。相比CCL19,CCL21对T细胞[1]和DCs[2]的趋化性更强。对于同时存在CCL19、CCL21的微环境,CCL19与CCR7结合后能够有效促使CCR7磷酸化和内化,使受体对CCL21失敏,而CCL21则无此作用,表示清楚CCL19对CCR7的作用时限比CCL21短[1].2CCR7调节免疫细胞的迁移2.1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DCs作为哨兵细胞存在于皮肤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的黏膜层中。在感染和炎症的刺激下,血循环中的未成熟DCs及其前体进入炎症部位,通过受体介导的胞吞、吞噬和吞饮等作用摄取环境中的抗原物质,并逐步发育成熟,抗原摄取、加工和呈递能力发生显著变化,MHCⅡ类分子、CD80、CD86、CD83等共刺激分子及CCR7表示出上调。随后负载抗原的DCs在CCR7的介导下通过输入淋巴管进入淋逢迎,并迁移至T细胞富集区与T细胞相遇并呈递抗原,激活初始T细胞进而发动免疫应答。对plt/plt、CCR7-/-和CCR19-/-模型小鼠研究发现,CCR7和CCL21对于稳态及炎异常感觉和状态态下DCs归巢至淋逢迎中起着关键作用,而CCL19则可有可无[3-4].CCR7-/-小鼠和野生型小鼠的皮肤和黏膜层中DCs数量无差异不同,表示清楚CCR7在招募DCs前体进入皮肤和黏膜层中没有作用。然而,朗格汉斯细胞和真皮DCs不能归巢至引流淋逢迎、体液免疫诱导延迟、不能诱导迟发型过敏反响[5].将CCR7-/-小鼠骨髓源性DCs皮下注射或气管内滴注至野生型小鼠,不能迁移至引流淋逢迎[6],表示清楚DCs本身需要表示出CCR7以归巢至淋逢迎,而非由于其他类型免疫细胞缺乏CCR7间接影响DCs的归巢。除此之外,持续不断归巢至淋逢迎的DCs还可通过提供淋巴毒素[7]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4]促进高内皮微静脉的构成、成熟和外周血T细胞归巢至淋逢迎,维持淋逢迎内T细胞再循环稳态。然而CCR7并非决定DCs趋化特性的唯一因素。CCR7趋化特性的发挥还遭到DCs对CCR7配体的反响性调节,包括白三烯、前列腺素E2、DAP12、CD38等炎症因子对于保持CCR7对其配体的敏感性均是必需的[8-9].这些信号分子可能通过影响CCR7与其配体结合后信号级联瀑布的发生发挥调节作用。2.2淋巴细胞包括初始T细胞、Treg细胞及中枢记忆性T细胞在内的大部分T细胞通过高内皮微静脉进入引流淋逢迎均需要CCR7的介导。在CCR7-/-小鼠中,淋逢迎和派氏集合淋逢迎中T细胞数量极度减少[5].将CCR7-/-小鼠的T细胞过继转移至野生型小鼠中,其不能归巢至引流淋逢迎和脾脏白髓。而B细胞固然可以由CCR7介导经过高内皮微静脉进入淋逢迎,且过继转移至野生型小鼠的CCR7-/-B细胞归巢至淋逢迎能力受损,但是其淋逢迎归巢能力并不完全依靠CCR7,CCR7-/-小鼠淋逢迎B细胞数量正常[10].CCR7不仅仅是淋逢迎归巢受体,也介入初始T细胞、中枢记忆性CD8+T细胞在血液和淋巴组织之间的再循环[11].除此之外,CCR7介入效应T细胞从外周组织迁出,并经输入淋巴管进入引流淋逢迎,进而建立免疫记忆能力的经过,而CCR7-/-小鼠的效应T细胞则持续局限于外周组织的炎症部位[12-13].3CCR7介导免疫细胞在淋逢迎内定向移动和准确定位稳态或炎异常感觉和状态态下,组织中的DCs在CCR7的介导下归巢并结合至淋巴管内皮上的CCL21[14],此后随着淋巴流到达淋逢迎被膜下窦,接着再次在CCR7的介导下由被膜下窦迁移到副皮质区[15].初始T细胞进入淋逢迎后以随意行走的方式在淋逢迎副皮质区网状基质细胞上移动。当CCR7信号刺激加强时,T细胞在淋逢迎T细胞区的迁移速度提高,迁移范围增大,因而与上述迁移到副皮质区的DCs相遇并互相作用的时机增加[15].CCR7和CXCR5一起决定免疫细胞在次级淋巴器官功能微环境中的定位。初始淋巴细胞进入淋逢迎后,CCR7介导细胞迁移至T细胞区,而CXCR5介导细胞迁移至B淋巴滤泡[16].滤泡B细胞被激活后,下调CXCR5的表示出而上调CCR7的表示出[17],使得滤泡B细胞短暂迁移至T细胞区,进而获得CD4+辅助性T细胞〔TH〕的帮助。在随后的免疫反响中,产生一小群低表示出CCR7的CD4+CXCR5+TH细胞,这些细胞可迁移至B淋巴滤泡为抗体的产生和免疫球蛋白类型的转换提供帮助[18].4CCR7在免疫反响和周围耐受中的作用4.1对病原体和同种异体抗原的反响由于CCR7及其配体对免疫细胞多方面的作用,以及对淋逢迎副皮质区组织构造的重要性,CCR7-/-小鼠在给予单个形式抗原后观察到微弱和延迟的适应性免疫反响[5].进一步研究观察到,在给予CCR7-/-小鼠水疱性口膜炎病毒〔vesicularstomatitisvirus,VSV〕时,抗原水平较高时能产生正常的体液免疫反响,而抗原水平低时,其体液免疫反响功能损害。表示清楚这种不依靠于DCs的CCR7介导的B细胞和TH细胞的互相作用在低抗原水平常发挥重要作用[19].除此之外,破伤风类毒素反复全身给药时,CCR7-/-小鼠能够产生全面完好的细胞免疫反响。以上表示清楚,在抗原水平较高时,CCR7对于诱导免疫反响的重要性下降。CCR7及其配体作为同种异体移植免疫治疗靶点备受关注。持续应用高浓度可溶性或稳态CCL19及CCL21,可通过CCR7影响细胞发育周期,进而引发小鼠和人CD4+、CD8+T细胞增殖障碍,减弱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响[20].全身应用CCL19-IgG可延缓心、肾移植物排挤的发生,阻止T细胞及DC共定位于次级淋巴器官中,且大大影响Ag诱导的T细胞增殖[21].通过慢病毒转染间充质干细胞进而上调CCR7的表示出水平,可促进其移植后更有效地归巢至淋逢迎发挥免疫调节作用,进而降低经致死剂量照射小鼠骨髓移植后GVHD的发生率,延长存活时间[22].类似的,CCL21体外预处理的Treg细胞可上调CCR7的表示出,其归巢至淋逢迎的能力增加,进而与抗原提呈细胞共定位于淋逢迎副皮质区发挥免疫调节作用,诱导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免疫耐受[23].由于CCR7介导多种免疫细胞的迁移和功能,其对移植排挤反响影响的研究结果也不尽一样。在CCR7-/-小鼠同种异体心脏或皮片移植模型中,移植物T细胞浸润减少[24]、TH1细胞反响性降低[21],进而移植物存活时间稍微延长。然而,由于CCR7的缺陷,致耐受性抗原提呈细胞如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归巢至淋逢迎[25]和Treg细胞迁移至移植物受限[26],均对移植物存活产生不利影响。在用抗CD40L单克隆抗体阻断共刺激途径联合供者特异性脾细胞输注诱导同种异体移植耐受的实验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错配的野生型小鼠之间能成功诱导心脏移植物耐受,而以CCR7-/-小鼠为受体时,由于Treg细胞和类浆细胞样DCs归巢至淋逢迎受限,其耐受诱导失败。选择性输入受体来源的CCR7+/+Treg或类浆细胞样DCs则能显著延长此诱导方案下移植物存活时间[25].4.2对环境中抗原的耐受在稳态下,外周DCs〔CD11+MHCⅡhighDC〕不断摄取本身和外来无害抗原并缓慢地持续不断地迁往引流淋逢迎,进而诱导对本身和环境中无害抗原产生免疫耐受[27].DCs的这种自发迁移机制仍不清楚,然而这种所谓的半成熟或致耐受性DCs通过引流淋巴管进入淋逢迎完全依靠于CCR7[27].在无菌条件下饲养的野生型小鼠,约2%~4%淋逢迎细胞外表表示出CD11+MHCⅡhigh的DCs标志,而CCR7-/-小鼠则缺乏这群细胞[27].由于负载抗原的DCs不能从肠黏膜固有层迁移至肠系膜淋逢迎,CCR7-/-小鼠不能用卵白蛋白〔OVA〕诱导口服免疫耐受[28].直接吸入或经气管内滴入OVA,CCR7-/-小鼠淋逢迎中同样存在DCs负载从肺脏来源的可溶性抗原,但不能将之呈递给CD4+和CD8+T细胞。因而,野生型小鼠能够诱导全身耐受,而CCR7-/-小鼠则不能[6].在暴露OVA气溶胶之前,CCR7-/-小鼠气管内过继转移野生型骨髓来源DCs可避免免疫耐受诱导的失败[6].存在于黏膜层的DCs在稳态下不断摄取本身及外来无害性抗原并CCR7依靠地呈递给引流淋逢迎中的T细胞,进而诱导免疫耐受。5CCR7对Treg细胞发育和功能的作用FOXP3+CD4+CD25+Treg细胞对本身及外来抗原的免疫抑制是外周耐受的有效机制之一。Treg细胞能在CCR7-/-小鼠的胸腺中发育,并且数量与野生型小鼠无差异不同[29].CCR7-/-小鼠的Treg细胞在体外抑制T细胞增殖的能力与野生型小鼠相当[29].然而,Treg细胞在体内迁移至淋逢迎及在淋逢迎T细胞区定位的能力受损,CCR7-/-小鼠的淋逢迎中Treg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导致CCR7-/-Treg细胞体内的免疫抑制作用严重损害,其带来的结果比CCR7-/-初始T细胞淋逢迎归巢障碍更严重[29].与野生型相比,CCR7-/-小鼠及plt/plt小鼠均表现出延迟而愈加剧烈的接触致敏反响[29-30].Treg细胞在淋逢迎内发挥免疫抑制效应的机制仍存在争议,可能是多种不同机制共同介入的结果。血循环中天然存在的Treg细胞均表示出CCR7,在其介导下Treg细胞通过高内皮微静脉进入淋逢迎并迁移至T细胞区进而发挥免疫抑制效应:①与同样由CCR7介导的摄取抗原并通过引流淋巴管进入淋逢迎的DCs发生接触,接受DCs提呈的抗原后增殖[29].②抑制同样辨别DCs提呈的抗原而引起的Th细胞的增殖。同时,Treg细胞还可通过干扰Th细胞的归巢及诱导其凋亡而减少Th细胞的数量[29].产生免疫应答后,淋逢迎中的CCR7配体表示出下调[31],其支持所有CCR7+/+T细胞归巢和生存的能力缺乏。因而,Treg细胞和Th细胞在淋逢迎中可能存在互相竞争T细胞归巢和存活的信号,而CCR7配体则可提供这种信号[32].③抑制效应性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以上Treg细胞发挥免疫抑制效应的所有机制,不管是与DCs或T细胞互相作用,均发生在淋逢迎T细胞区,因而不可避免的依靠于CCR7介导的Treg细胞、DCs、Th细胞的归巢。6CCR7对胸腺构造和功能的影响CCR7介入胸腺对骨髓造血祖细胞的招募[33]及特定发育阶段的胸腺细胞的迁移,CCR7-/-小鼠和plt/plt小鼠由于胸腺细胞的迁移受损,其胸腺形态和构造紊乱、胸腺细胞数量减少及T细胞发育不良、TH1/TH2平衡毁坏[34]、阴性选择受损[35]伴随中枢耐受的缺失及导致本身免疫性疾病[35].总之,CCR7及其配体CCL19、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镇江一中等中学2025年高三最后一卷化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年板材类项目发展计划
- 云南省部分名校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年血氧饱和度分析仪项目合作计划书
-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前端综合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陵水黎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数学三下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项目管理与造价》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青岛农业大学《乡村幼儿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护理人文关怀措施
-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俄语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旅游度假区管理规约模板
-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
- 德阳事业单位笔试试题2024
- 妈妈咪呀 mamma mia二部合唱简谱
- 罗秀米粉加工技术规程
- 王慧文清华大学互联网产品管理课
- 2024年养老院免责协议书(特殊条款版)
- 光伏项目施工管理手册
- 脑出血钻孔引流手术后护理
- 物业工程部作业指导书样本
- 氢能产业园规划设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