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会展中心结构施工技术_第1页
某会展中心结构施工技术_第2页
某会展中心结构施工技术_第3页
某会展中心结构施工技术_第4页
某会展中心结构施工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心结构施工技术[摘要]****中心总建筑面积为25万m2,建筑高度为60m,施工技术复杂,施工中应用了土钉墙和预应力锚杆深基坑支护、高强预拌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一次浇筑、超长结构裂渗控制、6.35m高大梁支撑技术、粗钢筋的机械连接、钢结构施工技术、预应力施工技术、张拉膜结构、新型防水材料、点驳式幕墙等新技术,保证了工程质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关键词]深基坑支护高强混凝土钢结构预应力高支模张拉膜裂缝控制1工程概况****中心位于****市****号块地,总用地面积220,565m2,地下一层,地上五层,建筑面积255,615m2,建筑总高度60m,总投资28亿元。会展中心以展览会议为主,兼顾与展览会议有关的展示、演示、表演、集会等功能,为一座具有国际标准的超大型展览建筑,展览厅总容量为具备6000个国际标准展位,建筑面积为112,744m2。会议部分总容纳人数为6400座,建筑面积为21,803m2,****中心地上建筑物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在东西纵向展开、在南北横向跨越基地全长、作为展览中心的拱形建筑体;另一个是“悬浮”于展览中心之上、纵向展开、作为会议中心的建筑体。会议中心长度约为展览中心的2/3,由展览中心东西两侧山墙起等距向内缩短。在地下-5.2米层设有地下停车库,供参观者及会展中心员工使用,在-7.5/-9.7米层,沿纵轴总长,在建筑物中部的E轴及F轴间,和在A轴及K轴上箱型辅助用房的地下安排了各种设备用房。垂直交通:整栋建筑中共设有电梯49部(包括消防电梯16部),其中室内43部,室外6部。共设有自动扶梯82部,其中室内62部,室外20部。结构概况:本工程总长540m,总宽282m。沿横向,柱距30m,其两侧为各跨度126m的展览区。沿纵向,柱距为30m;中心部分的柱、楼(电)梯间和各楼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30m跨的主、次梁以及标高45.0m的悬挑梁均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A、K轴结构单元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所有地下室和隧道分别采用钢筋混凝土筏型基础和桩筏基础,柱及墙下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局部采用深层搅拌桩。防火墙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其他隔墙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或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会议展览中心结构形式为框架一剪力墙结构。该工程为乙类建筑,地震作用按设防烈度七度计算,抗震结构措施按八度。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混凝土最大强度等级C50,混凝土用量为30万m3;钢筋最大直径为Φ40,钢筋用量7.5万吨;钢板最大厚度60。展厅及会议中心屋面均采用钢结构,展区部分:大厅的曲线型屋顶结构位于建筑物中央部分(轴线E和F间)的两侧,钢梁从展区边缘跨126m到中心框架,双钢梁间隔30m。整个建筑物被设置在轴线4、8、12和16轴线上的伸缩缝上分成单独结构;会议中心屋顶:屋面结构延续了展厅的结构概念,双铰刚架由双箱形钢梁(1.0m×2.0m)组成,跨度为60m,置于巨大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悬臂梁端,檩条(箱形钢梁,间距3m或6m)支设于刚架之上,支撑屋面结构。2施工特点2.1工程规模大该工程是****市又一个标志性建筑,是****市特大重点工程项目之一。2.2结构复杂地下室底板最大厚度为5950,最大长度为210m,最大剪力墙厚度为1m,剪力墙最大高度为10.1m;在E-F轴之间,由于底板高差达3.1m,在长545m的范围内要单面支模;在B2区F轴以北3.55米与C2区相接处,设有一条400宽的变形缝,两侧均为500厚剪力墙,其中,B2区一侧的基础底板顶标高为-10米,C2区一侧的基础底板顶标高为-15.5米,这给基础底板的土方工程、防水施工、混凝土施工、剪力墙模板的支拆带来较大的困难;层高大,E-F轴间主体,除首层为7.5m外,其余均为15m;梁截面较大,30m跨大梁首层、二层、三层均为2*1*2.75m的双梁,+45m标高结构由横向双梁(b×h=2×1.0×6.35m)及纵向的双梁(b×h=2×1.0×4.35m)构成,这些横向双梁从中心开始到两侧外挑的15.545m部分,高度依次递减(6.35~5.368m~2.826m),形成鱼腹式梁;除首层的双梁局部为预应力结构外,其余双梁均为预应力结构;A、K轴及E、F轴的大柱部位均有较大的预埋件,粗大钢筋、预埋件、预应力波纹管在此交叉,施工困难。2.3钢结构设计复杂钢结构铰支座预埋件的精度要求高,用钢量大,用钢量达到3.12万吨。2.4工期紧土建主体从2002年11月1日开工,B1、B3区要求在2003年5月16日提供结构吊装,整个土建要求在8月8日完成封顶,比原定工期提前2个月。2.5新技术应用多建设部公布的十项新技术在该工程上均有应用,是建设部列入新技术推广应用的示范工程。2.6测量控制难度大,精确度要求高钢结构支座的安装要求精度控制在3mm以内,以确保126m跨钢结构大梁的吊装。2.7高空悬挑结构的施工难度大+45m结构的鱼腹式大梁的外挑结构,自重大,高度高,给模板支设及支撑带来困难。2.8交叉作业多在柱节点部位,存在预应力、钢结构支座及钢筋工程、模板工程的施工,难度较大。2.9地下室外墙回填土要求高该工程地下室回填土的密实度要求大于93%,在B2区两侧,由于+45m外挑结构的支撑全部落在回填土层上,其最大压缩量不得大于20。2.10质量要求高在合同中就规定该工程必保工程质量鲁班奖。3综合施工技术3.1施工组织和工期控制根据总体进度安排及结构的特点,将土建主体分为三个工区,每个工区再按后浇带及变形缝划分为若干个小项目部,每个小项目部按各自的情况组织各自的劳动力和周转材料,小项部内部组织流水施工,小项目部与小项目部之间以及工区与工区之间组织平行流水施工。地下室施工期间平均每天浇筑混凝土3100m3(混凝土一天最大的浇筑量达到1.1万m3),绑扎钢筋265T;该工程地下室工期为45天,主体结构A、C区工期为30天,B1、B3区为45天,B2区为80天;钢结构吊装工期为150天。整个会展中心共浇筑混凝土18万m3,绑扎钢筋7.5万吨,钢管周材3.8万吨,模板14万张,木方9000m3,土建施工人员达7000人。3.2机械设备的选用根据主体施工的实际需要,施工现场共布置了16台塔吊,14台混凝土输送泵;钢结构吊装施工,共布置M250-250T履带吊二台,7150-150T履带吊二台,两台M900行走式塔吊。3.3施工测量控制本工程施工测量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高精度控制后分测的工作程序,即首先建立控制网,测设建筑物的主轴线,后依主轴线进行建筑物的细部放线。(1)为保证工程的整体性和局部施工精度要求,满足钢结构吊装的精度要求,主轴线的控制误差不大于1/10000,且不大于5mm,钢结构支座的安装误差不大于3mm。主控轴线测设用全站仪,一般轴线测设用经纬仪和铅垂仪。①、为保证轴线精确,设立地下室、A、B、C区四个闭合轴线控制网,其中地下室和A、B、C区的轴线控制网必须互联互通,以便形成整体控制网。②、检查并调整,各定位轴线点的闭合误差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对于钢结构支座的预埋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随时跟踪监测。③、按照施工场地的高程控制要求,根据监理指定的已知标高水准点,引测到场地内,并按规范要求埋设三个基本水准点,布设成闭合水准路线。(2)为了给各层放线和垂直度控制提供依据,采用内控法,将主轴线向上传递,测设各层平面控制网,为保证传递精度,采用如下措施:①、浇筑首层梁板混凝土前,必须在各竖向投测控制点处预埋150×150×10带锚脚的铁板,待固定后,在铁板上刻出醒目的“十”字,在该点附近设栏,以便架设经纬仪。每层应准确留置激光垂直通道。②、测量时,经纬仪竖向投测每90度,回转投测一次,四点取中值;竖向投测直接由底层控制轴线引测到施工层,以避免累计误差;投测的控制网闭合检验合格后,才能放线。③、地下室施工完成后,对一层楼面轴线进行复核,并固定轴线控制点。3.4土钉墙及预应力锚杆深基坑支护地下室埋深A区-11.05m,B区-14.0m,C区-15.5m,边坡上部为人工回填土(约4m),其下全部为砾质粘土,局部在A、B、C区东侧的中下层为砂层。因场地原因不具备放坡条件,对有砂层的强透水层采用ø550水泥搅拌桩相互交接形成止水帷幕,单根有效桩长8.5~11.5m,为保证帷幕桩的稳定,所有桩底穿过强透水层(砂层)进入隔水层1m。基坑支护采用挂钢丝网喷射混凝土土钉墙支护,土钉为ø22~32钢筋,长15~20m,在基坑开挖深度达7m左右,沿基坑标高-3.5m、-5.4m、-7.8m、-9.1m设四道预应力锚杆补强,锚杆长18~20m,预应力筋采用2ø15.24mm钢绞线,两次压力灌浆,保证了基坑边坡的稳定、安全。共支护深基坑边坡面积25万平方米。本工程的基础底板为桩筏基础,地基要考虑其承载力(18T/m2)。在C3区,由于土质与地勘报告严重不符,为保证工期及施工质量,决定对其采用水泥砂浆旋喷桩加固,旋喷桩的直径为150,间距为300,深度以达到持力层为准,加固结束后经质检站进行堆截试压及小应变检测达到设计标准;在A3区,由于施工止水帷幕桩时没有考虑到该处地下室底板下有地铁穿过而将底板加厚了1.5m,造成桩入地基的深度不够,在开挖该处地基土方时出现了边坡裂缝,为确保安全,对于宽度仅11m、深12.5m的基坑采用水平方向加设二道水平型钢梁对撑的办法进行加固,型钢梁采用二根I28的工字钢焊接而成,钢梁的水平间距为3500,第一道钢梁位于坡顶以下650处,第二道钢梁位于第一道钢梁下6m;对于施工现场少量部位由于各种原因的局部超挖,采用C10混凝土内掺25%毛石来进行加强。3.5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该工程地下室底板以及二层~四层的混凝土大梁均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尤其是地下室底板结构复杂,混凝土体量巨大,有其特殊性。该工程地下室底板为符式梁板结构,厚度为1000、2000、3000、局部为5300、5950剪力墙厚度为500、850、1000。每一分部的长度均为120米。底板及承台混凝土一次现浇最大混凝土量约7200m3,混凝土为C30P8。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采用三掺技术,粉煤灰掺量14%,五山“N型”泵送剂掺量1%,另外在混凝土中掺7%的美国杜拉纤维,坍落度为16~18cm,混凝土初凝时间为7h。每一分部对厚度在1~3米的底板进行斜面分层一次到顶的浇筑方法,对于5.95米厚底板采用整体分层的浇筑方法。浇筑时配置8~10台混凝土输送泵,沿长边分层浇筑,前后保持约为3m距离,滚动式推进,避免施工冷缝的出现。底板混凝土的水化热计算和裂渗控制尤为重要。浇筑混凝土时采用“银羊”牌低热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所有水泥存放时间不少于1个月,采用每立米掺加40Kg冰替代同重量的水搅拌混凝土,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大于22.50C,在混凝土的输送管道上覆盖麻袋并洒水湿润,构造上对于5.95厚底板的中部增加2层Ф16@200的钢筋网以及二层1#镀锌钢管@1000的冷却循环水管,3米的增加一道钢筋网以及一层1#镀锌钢管@1000的冷却循环水管,以增加混凝土的抗裂能力,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为准确测定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规律,控制内表温差,采用JDC-2建筑电子测温仪,沿混凝土上表面、混凝土中心、混凝土下底三处设3个测温点为一组,共设180组,每1h记录一次温度数据,共记录数据3万个,并绘制成温度变化和内表温差曲线。根据测温记录,在混凝土浇筑后3~5d,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达76.80c,最高温升达36.50c,平均温差为24.50C,最大温差为270C,这种测温准确、自动、连续。测温持续两周。在混凝土终凝后及时覆盖好一层塑料薄膜和二层麻袋,进行保温养护,并浇水湿润。3.6地下室长墙的裂渗控制由于本工程地下室外墙长度为540m,外墙的约束较大,容易出现墙体裂缝,为保证工程质量,经专家讨论,采用了以下施工措施,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1)、增加外墙后浇带的数量,减少变形缝的数量。根据王铁梦的«变形变化引起结构裂缝»一文中知道,裂缝的出现一般在墙的中部,增加后浇带的数量可很有效地减少裂缝的开展;减少变形缝的数量是因为变形缝一旦日后渗水,其修补相当困难。(2)、改变外墙的配筋。地下室外墙原配筋水平、竖向均为Φ20@200,且水平钢筋在竖向筋的内侧,经设计同意,改为水平钢筋放在外侧,配筋改为Φ12@120。(3)、改变混凝土的配合比。降低水泥用量,水泥用量由原设计的340Kg/m3(重要结构耐久性设计规定中的最小水泥用量)调整为310Kg/m3,使用的水泥采用低热硅酸盐水泥,且水泥的存放时间不少于1个月;调低混凝土的水灰比,坍落度由原来的16~18,调整为12~14;并对厚度大于800的墙体,在混凝土中掺加40Kg冰替代同重量的水;在混凝土中掺加杜拉纤维0.7Kg/m3,减少混凝土的干缩裂缝。(4)、限制混凝土的浇筑高度。混凝土的浇筑高度不大于6m,以减少沉缩裂缝的出现。(5)、加强混凝土的振捣。避开雨天浇筑混凝土,增加混凝土振动棒的数量,杜绝施工冷缝的出现。(6)、延长拆模时间。外墙拆模时间延长至7天,以减少混凝土的内外温差。(7)、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外墙混凝土的养护采用循环自喷淋养护,养护时间不少14天。(8)、减少混凝土暴露的时间。在混凝土养护结束且模板拆除后,立即着手外墙防水施工,并及时回填。3.7高支模的施工本工程B2区+45m结构由横向双梁(b/d=2×1./6.35~5.368m)及纵向双梁(b/d=2×1./4.35)构成,横向双梁向外悬挑15.545m,高度递减(5.368~2.826m);+15m及+30m标高结构是由立柱之间及立柱与核心筒之间纵横预应力双梁(b/d=2×1./2.75m)构成。楼层通常在中间有一个12m宽的洞口,洞口边有800×2500的边梁。整个平面尺寸为420×33m,由8轴、12轴的二条横向变形缝将结构分为三个部分。本工程高支模有以下特点:跨度大:柱网间距纵横向均为30m,主次梁的净跨均为26m;梁的截面大:最大截面尺寸为2×6.35;悬挑长度大:+45m楼层横向框架梁,向南北方向各挑出15.545m;层高大:1-2层的层高为7.5m,3-4层的层高为15m,悬挑的部位高度达45m;梁的截面形状复杂:+45m层的鱼腹式大梁,截面成弧线变化;自重荷载大:1-3层主框架梁自重的线荷载为13.75T/m,全梁自重357.5T,4层(+45m)鱼腹梁自重的线荷载平均31.75T/m,其中悬挑部位的自重线荷载平均为10T/m,鱼腹式大梁自重共计为855.5T;洞口多:楼层平面变化较多,而且楼层中设有较大的洞口;预应力:在大梁预应力没有张拉时,大梁难以承受相应部位的自重荷载;后浇带数量多:将许多原来的简支梁、连续梁变为悬臂梁或断梁。(1)、所有排架支撑体系采用满堂钢管脚手排架,对于1000×2750大梁,钢管支撑纵向间距为500,横向间距为250,排架支撑的步高为1800。对于高度超过2.75m的+45m标高的大梁,分二次浇筑混凝土,第一次混凝土的浇筑高度为2.75m。(2)B区E-F轴的跨内在纵横框架梁的中部1/E、2/E轴处各设置2~3根钢性支柱,其目的:保证整个架体的侧向稳定;减少原设计大梁的跨度,提高承载能力;有利于利用叠合梁的原理,将顶层大梁分两次浇筑;可在施工顶层+45m大梁时将首层及二层排架拆除,增加钢管的周转。钢性支柱由54根钢管搭建而成,钢管顶部用支撑托,以减少钢管的偏心距;钢性支柱的纵横拉接(步高)均为1m,支撑双梁的双钢性支柱之间也要纵横拉接。钢性支柱在顺着大梁方向为9排,逆着大梁方向为6排,钢管之间的距离为250。(3)、对于所有高度超过2.75m大梁的后浇带两侧,各增加一个300×600的混凝土构造柱,内配6Φ20的钢筋,以确保后期排架支撑拆除时防止误拆后浇带两侧大梁的支撑。(4)、从7.5m标高起,在跨内逐层设置了自动扶梯,预留洞口为11.8m×23.8m,到45M标高时被井格式梁板所覆盖,采用在30M标高的洞口上架设横向钢结构桁架梁,在桁架梁上铺设纵向工字钢梁,在工字钢梁上支立45M标高的模板支撑系统:①、30米楼面洞口上桁架梁体系的布置:在洞口内横向布置四条钢结构桁架梁,并对准45M层的4根横向混凝土梁,在洞口的东西两端,靠近横向框架梁边,各布置一根落地式钢管组合桁架,以共同支承纵向工字钢梁。工字钢梁最大间距不超过450,在纵向混凝土大梁下布置4根工字钢梁,间距不大于250。②、45M标高的800×2500的大梁下,横向各布置一根钢结构桁架梁,其跨度16.4m,共四根。洞口边靠近框架梁处各布置一根落地式钢管组合桁架,沿纵向在桁架梁上铺设工字钢,普通板下间距450,遇500×2000梁时间距250。长度26m,共27根,跨度最大为6M。③、30米、15米标高下900×2500大梁加固:因桁架梁的支座反力较大,达到近147T,洞口的桁架梁必须搁置在洞口南北两侧的900大梁上,故需要对900大梁进行加固,900高大梁上有四个比较大的集中荷载,因此在桁架梁搁置位置的下方另加四个9×9根立杆间距为250的钢管组合柱,横杆步距1000,原钢管排架不拆除。对应传递至15m、7.5m层。30m标高洞口处支撑示意图详见附图一(4)、+45m标高外挑梁支撑系统:在挑梁下采用两根格构式型钢钢柱(钢柱采用塔吊标准节制作,附墙采型钢杆件),在4m×4m的空腹柱上设置牛腿,上面用钢桁架作为托架,共同组成挑梁下的支撑系统,在井式梁板下采用钢管排架作为支撑系统,顶部由活动支托调节标高,钢管接长采用对接扣件,尽力减少钢管的偏心距。为确保整个支撑体系的稳定,钢管排架与格构式钢管柱必须进行可靠牢固的拉接。在15米、30米标高处用钢丝绳进行反拉卸荷,并保证钢管排架的水平横杆与梁、柱顶紧、顶牢,确保反拉卸荷有效,在排架设计满足承载力的前提下,在L4梁(500×2500)的中部每跨各增加一个钢管排架组合柱。+45m外挑结构高支模支撑示意详见附图二。(5)、地基及部分地下室顶板加固:部分格构式型钢柱直接落在地下室外墙的回填土层上,为了减少沉降量,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对于该部位的回填土改为石粉渣代替,且必须分层夯实,分层厚度不大于300,每层均进行密实度试验,密实度大于93%;对于型钢柱直接落在地下室顶板上的,要对地下室顶板采用钢管组合柱进行加固,钢管柱由9×9根立杆间距为250、横杆步距1000的钢管构成。3.8节点处理(1)大柱节点施工该工程在结构上充分运用超大跨度的钢结构桁架来实现建筑大空间的要求。分别在A、C区的柱头上预埋钢结构支座。钢结构支座由60厚的钢板和ø32的带矩形锚板的预应力锚栓组成,单个埋件的最大重量约为1.5T,埋件表面与水平面成10度。①、预埋件的安装A、K轴大柱在施工至-1.9m时开始埋设预埋件固定支架,然后将大柱混凝土浇筑至-0.65m标高(钢结构支座预应力锚栓的底端下100),以保证固定支架的稳固性,再开始安装支座。由于大柱的主筋以及箍筋均要穿过支座,同时由于大柱顶端为异形,所以对穿支座的主筋必须进行精确定位以及精确下料,并保证二次接头的标高准确。所有钢筋初步就位后,预埋件再进行一次精确的轴线复核,然后钢筋再进行机械连接,完成后再浇筑大柱混凝土。②、混凝土的浇筑由于支座预埋件为箱形,预埋件下的混凝土难以保证其密实,施工中采用在预埋件下预埋二个二次灌浆管道,对该部位进行二次灌浆。二次灌浆采用高强度、免振自密的防缩砂浆CPV,其3天的强度可达到C30,28天强度可达到C60。在浇筑防缩砂浆前,用胶带纸将预应力锚杆端部螺纹包扎好,以防止螺纹在浇筑过程中受到损坏。在浇筑过程中,应加强预埋件轴线位置的过程监控,派专人负责测量浇灌过程中预埋件的轴线。(2)B2区E—F轴200宽变形缝施工会展中心B2区地下室底板横向由8轴、12轴的200宽变形缝和纵向的二条后浇带将整个底板分为三个施工段、九个分部。由于变形缝宽度只有200,同时,底板混凝土的厚度较大,一般为3000,最大厚度达到5950,给该处模板的支拆带来较大的困难。施工变形缝时,先施工一侧底板混凝土,模板按常规支设,在模板上开槽,预埋好橡胶止水带,将止水带的翼边用扎丝绑扎在拉结筋上,拉结筋可点焊于主筋上,使止水带充分展开并保证位置正确。施工变形缝另一侧时要考虑变形缝中模板的可拆性,采用钢板分段支模,支模前先插一排φ16@1000圆钢:先支设橡胶止水带下方的模板,将橡胶止水带安装到位后,再支设上部分的模板,然后插入φ16圆钢,最后在地下室底板内侧用钢管支架进行支撑,并按轴线进行加固、校正到位。混凝土成形后,先拔出φ16圆钢,再吊出模板。模板采用钢模,由5mm钢板制成,背枋采用直径50mm方通,每400mm一根,横向设置,方通与钢模焊死。φ16圆钢每1m一根,圆钢顶部弯成圆圈状,便于用手动葫芦拔出。变形缝处模板施工示意图如下:地下室底板200宽变形逢模板安装示意图地下室200宽变形缝先浇筑的一侧,其混凝土成型质量直接影响到变形缝另一侧混凝土的成型质量,在支设先浇筑一侧底板模板时,一定要控制其轴线,加强支撑,防止模板出现胀模。其余如地下室长540m高度为3.1m的单面支模、+30m标高的大牛腿预埋件部位的施工、E、F轴跨内洞口边反梁模板的支设、+45m标高鱼腹式大梁的模板支设、隧道与地铁接口处的施工、长22.5m塔吊附墙杆件的设计与施工等详见专题论文。3.9新型防水材料的施工本工程外围护结构的混凝土全部采用自防水C30P8,迎水面附加防水层,采用PVC卷材防水层,其中底板用1.2mm厚聚氯乙烯PVC防水卷材,外侧墙采用1.5厚聚氨脂防水涂膜及1.5厚“贴必定”自粘式卷材,挖孔桩头采用建筑嵌缝膏并涂刷二道“向上牌”聚合物水泥砂浆;变形缝防水:采用中置式和外贴式PVC止水带;后浇带防水:采用中埋3厚止水钢板及外贴式PVC止水带;箱形辅助用房屋面:采用高分子防水涂料和刚性方水层。本工程共采用PVC卷材3万m2,贴必定自粘式卷材7.1万m2,聚氨脂涂膜7.5万m2,3.10粗直钢筋的连接技术本工程粗钢筋截面为Φ22~Φ40,所有的粗直径钢筋在平面和竖向均采用等强直螺纹套管进行连接,部分接头采用冷挤压套筒连接,本工程共使用等强直螺纹接头64万个,这些接头的应用加快了工程施工进度,保证了接头的可靠性,所有钢筋接头经见证抽检,全部符合规范要求。3.11钢结构施工本工程展厅钢箱梁的尺寸较大,长126m,单箱梁重120T,钢结构的吊装采用分段单箱梁吊装,这样可以减小一次吊装重量,减少现场拼装场地,减少地下室的加固费用。单箱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及吊车的吊装能力,除展厅入口外的排架箱梁分为二段外,其余均分为7段,在每一段箱梁两端增设胎架。250T*m履带吊主要用于展厅箱梁的吊装,80T*m汽车吊主要负责展厅箱檩条、拉杆、钢柱等的吊装。整体吊装顺序: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B1、B3屋面标高只有30m,而B2区屋面标高为60m),决定从南向北、从1轴及19轴线向中间推进。分段单箱梁的吊装顺序:根据箱梁结构,从支腿一端依次向滑动支座一端进行吊装,立柱或拉杆吊装交叉进行,整条双箱梁吊装、调整就位后统一施焊,对于张拉弦梁,焊接完成后再进行张拉。入口处的双箱梁为安装定位方便采取从E和F轴往两侧方向的顺序安装。胎架的设置:南北区展厅各设置6套胎架,根据展厅箱梁的分段情况,每套胎架有5个不同高度的架体,胎架利用塔吊标准节制作,对高度不符模数的现场制作。吊点的设置:由于箱梁是分段吊装,存在分段分片箱梁之间的组对焊接,相邻段之间存在箱梁翼缘对接企口,箱梁安装完成后的中心线是一弧线,如采用传统的两点吊装法,钢箱梁难以顺利就位,现场采用一点半吊装法,即一点主吊,另处一点副吊,通过副吊点上的倒链在箱梁吊离地面500mm时进行调整,使钢梁的倾斜度基本上和安装位置时的倾斜度吻合。展厅箱梁的释放:为了确保钢箱梁的安全性及均匀性,按钢结构独立单元整体释放,减少释放时不同轴线的钢箱梁间的相对位移,为保证钢箱梁的铅垂线方向及沿轴线方向的位移能满足设计要求,把展厅钢箱梁按分区释放,北侧为6个区,南侧为8个区,同区内的箱梁同步释放。钢梁分区释放前,水平支撑不能完全固定,并允许檩条在轴线的铅垂线面内作微小的相对转动和水平移动。垂直支撑在释放前不安装,等释放完成后再安装。释放顺序:为保证钢箱梁释放时能够按设计意图滑动,释放时按从E、F轴向A、K轴的顺序进行,每个支撑点分四次均匀释放。钢结构的焊接:由于钢结构用钢量大,钢板较薄(腹板最厚为24,最小为12),易造成箱梁几何尺寸得不到保证,焊接前先进行缝内清理,焊前加热时,要对分段焊的长度、焊肉厚度、顺序、先入后入方向、流程等进行详细的标识,所有焊缝均进行无损检测。3.12预应力施工本工程B2区+45m结构由横向预应力双梁(b/d=2×1./6.35~5.368)及纵向预应力双梁(b/d=2×1./4.35),横向双梁向外悬挑15.5m;+15m及+30m结构是由立柱之间及立柱与核心筒之间纵横预应力双梁(b/d=2×1./2.75)构成。结构沿纵向4、8、12、16共设置4条伸缩缝,将结构分为5个独立的单元,本工程预应力有以下特点:柱网尺寸大,构件跨度达30m;构件截面尺寸大;预应力采用有粘结体系,配筋量大,梁柱节点预应力为双向布置,节点构造复杂;在每个独立单元,最大长度达到120m,对避免结构早期开裂和预应力有效建立不利;纵向预应力梁在每一单元内被核心筒分成2~3段,预应力在核心筒后浇带处张拉锚固。(1)模板及支撑的安装与拆除梁侧模在预应力筋安装且波纹管绑扎到位后再安装,以保证预应力定位支架筋准确。结构周边边梁及柱外侧模板,在预应力张拉端垫板和垫板后局部承压钢筋全部施工完成后方能封堵,该处模板必须封堵严实,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张拉端垫板后局部漏浆,造成张拉过程中承压垫板的局部凹陷。预应力梁底模及支撑,在预应力筋张拉结束后拆除,并应与预应力孔道灌浆时间错开。(2)梁面预留张拉槽本工程伸缩缝设置间距大,每块独立结构纵向长度最长达120m。对纵向次梁,为保证结构预应力的有效建立,采用了预应力筋结构平面内搭接张拉的施工工艺以及在梁表面群锚变角张拉工艺,减小预应力筋张拉长度。当梁顶面钢筋间距小于张拉槽宽度,则在混凝土浇筑前需切断张拉槽位置处钢筋,保证张拉槽预留,并在张拉槽梁侧搭接切断的非预应力钢筋。对于同一梁段需前后设置两处张拉槽的地方,前后槽间距不能小于1m,以保证承压垫板后混凝土的承压强度。另外,张拉槽设置时避开加密箍筋位置,同时在留槽时切断的箍筋处预插加强筋,并在张拉灌浆后弯折合拢焊接。(3)伸缩缝处悬挑梁端的处理结构在4、8、12、16轴设有4条伸缩缝,为保证该处预应力垫板安装及张拉操作的顺利进行,采用伸缩缝两边悬臂梁端部1m范围内混凝土后浇,悬臂梁的纵筋除每边的两根正常弯折外,其余纵筋在该处截断,待预应力张拉并灌浆完成后,采用机械接头连接,并绑扎箍筋,最后浇筑混凝土。(4)混凝土浇筑及养护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注意振动器不得冲击波纹管,以免造成破裂漏浆或移位。张拉端及梁柱结点等关键部位,因钢筋密集,浇捣困难,用小直径振动棒振捣密实,柱无粘结筋节点处的混凝土浇筑是施工的重点,该处由于钢筋密集,既要求混凝土必须浇筑密实,又要保护波纹管不致因振动棒的冲击而破坏。预应力框架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在张拉前混凝土应有切实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在所有梁混凝土中掺加杜拉纤维,以减少框架梁混凝土在张拉前出现收缩裂缝。(5)框架梁预应力筋张拉框架梁混凝土强度达75%设计强度后,进行预应力筋张拉,预应力的张拉采用YCW250型千斤顶及高压油泵进行成束张拉。张拉控制应力为0.75fPtK,本工程预应力筋有两端张拉,也有一端张拉,预应力筋采用两端张拉时,两套设备在两端同时张拉。在张拉前进行张拉摩擦损失测试以确定预应力超张拉百分比。(6)框架梁柱节点处理由于搭接张拉,搭接节点处预应力波纹管多达四排(最多达五排),加上非预应力梁柱钢筋和预埋管线,节点构造极为复杂。施工时协调预应力和非预应力施工工序上的关系,非预应力腰筋、吊筋、二排钢筋及预埋管线等在可能情况下,应尽量满足预应力波纹管的安装要求。框架柱节点处应先穿预应力波纹管及钢绞线,并放置预应力固定端锚具,然后在绑扎柱箍筋。3.13轻质墙体材料本工程所有隔墙均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或轻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