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罪数形态_第1页
第十二章罪数形态_第2页
第十二章罪数形态_第3页
第十二章罪数形态_第4页
第十二章罪数形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罪数形态犯罪论第一编刑法总论第十一章罪数形态一、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意义二、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行为说犯意说法益说构成要件说因果关系说第一编刑法总论犯罪论之罪数形态首先,正确区分一罪与数罪有助于准确定罪。其次,正确区分一罪与数罪是正确适用刑罚的前提。再次,正确区分一罪与数罪关系到我国刑法中某些制度的正确适用。目的说目录第一节罪数形态概述第一编刑法总论犯罪论之罪数形态一、实质的一罪实质的一罪是对那些从外观上看具有一定的数罪特征,但本质上为一罪的犯罪形态的总称。它与典型的一罪相区别,又与数罪有着根本不同。实质的一罪继续犯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目录第二节一罪的类型(一)继续犯第一编刑法总论犯罪论之罪数形态2.特征(1)必须是一个犯罪行为。(2)必须是持续地侵害相同的犯罪对象和同一客体。(3)必须犯罪行为与不法状态同时处于继续状态。(4)必须犯罪行为与不法状态持续一定时间。1.概念也称持续犯,是指作用于同一对象的一个犯罪行为从着手实行至实行终了,其犯罪行为及其所引起的不法状态在一定时间内同时处于继续状态的犯罪。一般认为,非法拘禁罪是典型的继续犯,此外,窝藏罪、窝藏赃物罪、遗弃罪等也是继续犯。目录(二)想象竞合犯第一编刑法总论犯罪论之罪数形态继续犯虽然行为具有持续性,但由于只有一个行为,因而本质上是一罪而非数罪。法律对属于继续犯这种犯罪形态的犯罪规定有相应的法定刑,处理时只要依照法律即可,继续时间的长短在裁量刑罚时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3.处理1.概念行为人实施一个犯罪行为而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形态。例如开一枪,打死一人,打伤一人。目录2.概念区别——如何区别想象竞合与法规竞合

法条竞合犯中犯罪行为触犯的数个法条所规定的构成要件及要素之间存在必然的重合或交叉关系,并且这种关系直接根据法律的规定就可以认识到。想象竞合犯触犯的数个法条之间不是必然存在这种关系,仅仅只是因为行为人实施的具体犯罪事实而使数个法条对行为均具符合性。3.处理

对想象竞合犯,理论通说主张应采取“从一重处断”原则,即从所触犯的数罪中,就其中最重的罪名处断(合理吗?)第一编刑法总论犯罪论之罪数形态目录4、想象竞合犯的特征(1)行为人只实施了一个行为。(2)一个行为必须触犯数个罪名,即一个行为在形式上同时符合刑法规定的数个犯罪构成。3、行为所触犯的数个罪名均无法全面评价该行为,即行为所触犯的各犯罪构成之间应无重合之关系。这是想象竞合犯区别于法条竞合犯的根本特征。法条竞合的情况比如说:窃取国家所有的、具有历史价值的档案的。1.窃取国有档案与盗窃罪法条之间在手段即“盗窃”行为上存在重合,属于因为对象不同而形成的法条竞合;2.适用其中的一个法条即窃取国有档案罪可以完整评价该犯罪行为。从手段(窃取)、对象(档案)、还是客体(文物管理)、犯罪故意的方面衡量,非常完整的包容了该窃取国有档案的行为。所以是法条竞合犯。案例一甲意图杀乙而放火,既烧死乙,又烧毁大量公私财物。对此一行为以放火罪即可完全评价,系放火罪与故意杀人罪的法条竞合犯,其原因在于,两罪主体相同;放火罪的故意内容在于危害公共安全,包括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内容仅在于造成他人的死亡,因而放火罪的故意内容包括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内容;放火罪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包括人员的生命安全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而故意杀人罪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放火罪的客体包括故意杀人罪的客体;放火罪的行为方式在于放火致他人伤亡或公私财产的重大损失,而故意杀人罪的行为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各种足以致人死亡的犯罪方式均可,放火烧死他人只是其中一种,所以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方式包括放火罪的犯罪方式,因而二罪构成具有交叉重合的关系。本案中,犯罪人放火既烧死了他人,也烧毁了大量的公私财物,已经超出了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而偏向于构成较复杂的法条――放火罪一方。因而犯罪人的行为用放火罪即可完全概括,而排斥故意杀人罪的适用。案例二行为人甲出于贪财的目的,偷割使用中的通讯电缆,欲作废铜处理,触犯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两罪中的其他要件均存在重合关系,但盗窃罪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故意内容是破坏正在使用中的电信设施,故两罪在主观方面无法重合,因此,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均无法单独、全面的评价该行为,必须用数个罪名对行为人的危害行为进行多重评价,只用一个罪名评价必然陷入以偏概全的错误之中,因而本案中行为人的行为是想象竞合犯。想象竞合犯的构成需要三个要件即行为人实施了一个危害行为,该行为触犯了数个罪名,且数个罪名中的任意一个都无法全面评价该行为。这也是想象竞合犯区别于实质一罪、实质数罪及法条竞合犯,作为独立的犯罪形态所具有的根本特征。(2002年试卷二第31题)甲欲开枪杀乙,射击的结果却是导致乙重伤,同时导致乙身边的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A.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即可B.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未遂和一个过失致人死亡罪C.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一个过失致人重伤罪D.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一个故意杀人未遂,实行并罚答案及解析:本案属于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中的打击错误,同时存在想象竞合的情形。按照法定符合说,甲成立对乙的故意杀人罪未遂与对丙的故意杀人罪既遂的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处罚,即按照一个故意杀人罪既遂处罚即可。按照具体符合说,成立对乙的故意杀人未遂与对丙的过失致人死亡的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处罚。司法考试命题坚持法定符合说的观点,只认定一个故意杀人罪(既遂)即可。所以A选项正确,BCD三选项错误。(三)结果加重犯第一编刑法总论犯罪论之罪数形态2.条件(1)行为人实施了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这是结果加重犯成立的前提。(2)产生了基本犯罪构成以外的重结果。(3)刑法规定了比基本犯罪更重的法定刑。(罪刑法定原则)1.概念

是指实施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由于发生了基本构成要件以外的重结果,刑法对其规定加重法定刑的犯罪形态。3.处理由于结果加重犯有独立的法定刑,所以在刑罚运用上较为简单,只要在法定刑幅度内处刑即可。目录二、法定的一罪第一编刑法总论犯罪论之罪数形态

法定的一罪是对那些本来是数罪,但法律上规定为一罪的犯罪形态的概称。从犯罪构成的个数来讲,本来符合数个犯罪构成,但法律却把它规定为一罪,因而不再需要实行并罚。法定的一罪结合犯集合犯目录(一)结合犯第一编刑法总论犯罪论之罪数形态1.概念

是指两个以上独立而性质不同的犯罪,根据刑法的明文规定,结合成另一个独立的新罪的犯罪形态。2.特征(1)结合犯所结合的数罪,原为刑法上具有独立构成要件且性质各异的数罪。也就是说,原罪首先必须有法律的明文规定。(2)结合犯是将数个原本独立的犯罪,结合成为另一个独立的新罪,用公式表示就是:甲罪+乙罪=丙罪。(3)数个独立的犯罪结合成一种新的犯罪是由刑法明文规定的。

例如,日本刑法中将“犯强盗罪,而又强奸妇女者”,规定为独立的强盗强奸罪,即为结合犯的典型。目录3.与结果加重犯的区别第一编刑法总论犯罪论之罪数形态(1)结合犯是数个独立的犯罪行为由于法律的规定而成为一个新罪,而结果加重犯只是基本犯罪行为发生加重结果,不是数罪的结合。(2)结合犯是数个故意犯罪的结合,而结果加重犯的基本罪是故意罪,加重结果却是出于过失。一般认为,结合犯可以有未遂等形态,而结果加重犯的加重结果是其成立的要件,不存在未遂情况,未发生加重结果,只构成基本罪。另外,结合犯的数罪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而结果加重犯的基本犯罪行为与加重结果间须有因果关系。4.处理通观我国刑法,事实上没有典型的结合犯。对于结合犯,只需按照刑法规定以新罪一罪论处。目录(二)集合犯第一编刑法总论犯罪论之罪数形态1.概念:集合犯是指行为人以反复实施同种犯罪行为为目的,虽然实施了数个同种犯罪行为,但刑法规定以一罪论处的犯罪形态。如非法行医罪等。之所以在罪数形态中对集合犯加以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实施同种的数个犯罪行为的罪数问题。2.特征(1)行为人以反复实施同种犯罪行为为目的。主观上具有反复多次实施某种特定犯罪行为的故意。(2)行为人在较长的时间里反复多次实施了数个同种的犯罪行为。这是构成集合犯的客观条件。(3)集合犯必须是刑法明文规定以一罪论处的犯罪形态。正因为刑法已将同种行为的反复加以考虑并预先规定为一罪,所以如非法行医罪,即使行为人实施数个非法行医行为,也只构成一罪。目录3.类型第一编刑法总论犯罪论之罪数形态区别:对常业犯来说,实施一次某种行为,不构成犯罪,必须反复实施同种行为,才构成犯罪。而对营业犯来说,实施一次某种行为,可能构成犯罪,反复实施同种行为,仍然构成该种犯罪一罪。即以一定的行为为常业的犯罪。如以赌博为业构成的赌博罪。指通常以营利为目的,意图反复实施一定的行为为业的犯罪。如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1)常业犯(2)营业犯目录4.处理对于集合犯,无论行为人实施了多少次同种的犯罪行为,在处罚上都只能依照刑法分则的明文规定以一罪论处,不能实行数罪并罚。三、处断的一罪第一编刑法总论犯罪论之罪数形态

处断的一罪是指那些本来是数罪,但作为一罪处断的犯罪形态。从本来是数罪这一点看,它与实质的一罪泾渭分明;从处断上作为一罪这一点说,它又同法定的一罪划清了界限。处断的一罪连续犯牵连犯吸收犯目录(一)连续犯第一编刑法总论犯罪论之罪数形态2.特征(1)从行为特征上看,连续犯的数行为具有独立性和连续性。(2)从主观特征上看,连续犯的数行为必须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3)从法律特征上看,连续犯实施的数犯罪行为必须触犯同一罪名。例如甲蓄意杀死乙的全家,在下午潜入乙家,杀死乙的妻女,然后晚上等乙归来,又将乙杀死,这就构成了故意杀人罪的连续犯。1.概念

是指基于同一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数个独立的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形态。目录3.处理

根据我国审判实践经验和刑法的有关规定,对连续犯应当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对于一般的连续犯,应按照一个罪名从重处罚,如故意杀人罪的连续犯,只能在该罪的基本构成的量刑档次内从重处罚;如果刑法将危害严重的常见连续犯,作为情节加重犯予以规定,就应该依照该加重构成的量刑档次处罚。如根据刑法第263条,对于多次抢劫的,就应当依照加重抢劫构成的量刑档次处罚。第一编刑法总论犯罪论之罪数形态目录(二)牵连犯第一编刑法总论犯罪论之罪数形态1.概念即指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而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它包括两种情形:一是方法行为与目的行为的牵连,二是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的牵连.2.特征(1)必须基于一个最终犯罪目的。(2)必须具有两个以上的行为,这是构成牵连犯的前提条件。(3)牵连犯的数行为之间必须具有牵连关系。(4)牵连犯的数个行为必须触犯不同的罪名。

例如为了诈骗而伪造公文,目的行为构成诈骗罪,方法行为构成伪造公文罪,成立牵连犯。

例如盗窃枪支后将它藏起来,原因行为构成盗窃枪支罪,结果行为触犯非法持有枪支罪,成立牵连犯。目录3.处理第一编刑法总论犯罪论之罪数形态

对牵连犯应如何处罚,我国刑法总则没有规定。已往为大多数学者所赞同并在司法实践中得到普遍遵行的是从一重处断原则。但新刑法又在分则的若干条款中,对某些牵连犯的处罚作了特别规定。有的采用从一重罪从重处罚原则,有的采用数罪并罚原则。对于这些处断方式已由刑法分则作了必然选择的牵连犯情况,当然应当严格适用法条的有关规定,而在法律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则暂时还应以“从一重处断”为基本原则,这样才能减少适用上的纷争。(三)吸收犯第一编刑法总论犯罪论之罪数形态2.特征(1)吸收犯必须具有数个犯罪行为,这是成立吸收犯的前提和基础。(2)吸收犯的数个行为之间必须具有吸收关系。1.概念即指行为人实施的数个犯罪行为,其中一个犯罪行为吸收其他犯罪行为,对行为人仅以吸收行为定罪量刑,而对被吸收行为置之不论的犯罪形态。如入室盗窃。目录3.概念区别——吸收犯与结合犯第一编刑法总论犯罪论之罪数形态

结合犯虽然原罪也是数个行为,但这数个行为已经通过法律的明文规定而结合为一罪,其结合关系由法律明示,而吸收犯中吸收关系的确立,并不需要法律的明文规定,在认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