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篇增长与分配第二篇增长与分配第四章经济增长第五章公平、分配与贫困第一节现代经济增长模型第二节经济增长的历史分析第三节中国经济增长及其动力因素第四章经济增长第一节现代经济增长模型第二节经济增长的历史分析第三节中国经济增长及其动力因素第四章经济增长第一节现代经济增长模型一、哈罗德—多马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各自在1940年代独立建立的,但两人模型都是以凯恩斯理论为基础的,得出的结论差不多,因此合并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它开创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先河。哈罗德—多马模型试图说明的是稳态经济增长所应具备的条件。假定如下:一个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用GDP来表示。两种生产要素,劳动与资本,并且,资本与劳动、资本与产量的配合比率是固定的。不存在技术进步。模型中有三个变量:储蓄率、资本—产出比和有保证的增长率(1)储蓄率s。s=S/Y,其中S是储蓄量,Y是国民收入。(2)资本—产出比v。v=K/Y,其中K为资本存量,Y仍为国民收入。由于假定了资本—产出比不变,因此其中,I表示净投资。V既表示平均资本-产出比,也表示增量资本—产出比。(3)有保证的增长率(warrantedgrowthrate)。是指在s和v既定的条件下,为使计划投资=储蓄,从而实现稳态增长所要求的产出增长率。第一节现代经济增长模型按照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计划投资=储蓄”是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不难证明,要满足这一条件,以上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应满足下列方程式: (4-1)式(4-1)即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方程式,其中σ=1/v,表示投资效率如果v相对稳定,根据基本方程(4-1),增长率与储蓄率成比例。为了实现某一目标增长率,只要达到该增长率所需要的储蓄率就可以了。反过来,如果估算出可能达到的储蓄率,该方程式可以告诉人们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可能是多少。第一节现代经济增长模型第一节现代经济增长模型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20世纪50年代,索洛对哈罗德—多马模型做出了修正,其增长理论被称为新古典增长模型或索洛模型,有时也与另一位学者斯旺的贡献一起被称为索洛—斯旺模型。(一)总量生产函数假定总产量Y是由两种要素——资本和劳动生产出来的,总量生产函数可以写成Y=F(K,L)(4-2)其中,K是资本,L是劳动。式(4-2)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收益不变的特点,这意味着该生产函数可以写成
y=f(k) (4-3)其中,第一节现代经济增长模型(二)资本积累人均投资量是人均产出量的一部分,即sy。将y用生产函数代换,人均投资量i可以表示为人均资本存量的函数:
i=s·f(k)(4-4)k越大,f(k)和i也就越大。为了将折旧引入模型,我们假定每年资本存量都有δ部分损耗,δ即折旧率。因此,每年折旧的数量是δk。投资和折旧对资本存量的影响可以表述为如下方程:资本存量的变动=投资-折旧
k=i-δk
(4-5)
k=s·f(k)-δk
(4-6)因为投资=储蓄,资本存量的变动也可以写成第一节现代经济增长模型图4-1画出了在资本存量k的不同水平上,投资和折旧的数量。资本存量越大,产量和投资也越大,但同时折旧量也越大。图4-1表明,存在一个唯一的资本存量水平,在这一存量水平上投资与折旧量相等。如果经济中资本存量处于该水平,资本存量将不发生变化,因为使之改变的两种力量——投资和折旧恰好平衡。也就是说,在这一资本存量水平上,k=0。这一资本存量水平被称为资本的稳态水平,以k*表示。稳态代表了经济的长期均衡,不论经济的初始水平如何,它终究要走向稳态。第一节现代经济增长模型假定经济从稳态开始,储蓄率为s1,资本存量为k1*,储蓄率从s1提高到s2,使sf(k)曲线向上移动。在初始储蓄率为s1和初始资本存量为k1*时,投资量恰好补偿折旧数量;储蓄上升后,投资增加,超过折旧,因此,资本存量将逐渐上升,直到经济进入新的稳态k2*为止。此时,资本存量和产出量水平都比原来的稳态水平要高。第一节现代经济增长模型储蓄率变化的影响如果储蓄率高,经济将有较多的资本存量和较高的产量水平;如果储蓄率低,经济将有较少的资本存量和较低的产量水平。较高的储蓄将导致较快的增长,但这一点只在短期内才成立。
储蓄率的提高使增长率提高,直到经济进入新的稳态。如果经
济保持高储蓄率,它也会保持较大的资本存量和较高的产量水
平,但它不会永远保持高增长率。第一节现代经济增长模型(三)人口增长假定人口和劳动力以一固定增长率n增长。劳动者人数的增长导致人均资本量减少。增量资本可以表示为k=i-δk-nk方程右端的三项分别表示新增投资、折旧和人口增长对人均资本存量的影响。新增投资使k增加,折旧和人口增长使k减少,用s·f(k)代换i,得k=sf(k)-(δ+n)k(δ+n)k是使人均资本存量保持不变所必需的投资量。在稳态中k=0,i*=(δ+n)k*第一节现代经济增长模型图4-3人口增长的影响在有人口增长的稳态中,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不发生变化,由于劳动者人数按速率n增长,总资本量和总产量也按速率n增长。图4-3表明人口增长率从n1下降到n2时,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平从k1*增加到k2*。这表明人口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阻碍因素。第一节现代经济增长模型(四)技术进步假定技术进步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为了纳入技术进步因素,我们将生产函数改写成Y=F(K,AL)其中A即为劳动生产率。AL是以效率单位计算的劳动量(简称为有效劳动)。这一新生产函数表示Y决定于资本K的数量和有效劳动量AL。假设技术进步导致劳动效率以某种固定速度增长,这一类技术进步被称为劳动扩大型(laboraugmenting)技术进步,设劳动效率增长的速度为λ。于是有效劳动的增长率是n+λ。第一节现代经济增长模型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将技术进步表示成劳动扩大型,令=K/AL,表示单位有效劳动的资本量,=Y/AL,表示单位有效劳动的产量,则有=f()
技术进步的引入并没有在实质上改变关于稳态的分析,存在着的某一水平*,在这一水平上,单位有效劳动的资本量和单位有效劳动的产量是常数,经济将进入长期均衡。表4-1有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的稳态增长率表4-1列出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技术进步能导致劳均产量的持续增长。储蓄率的提高只能使经济在过渡期间增长,一旦经济进入稳态,劳均产量的增长率便只决定于技术进步的速度。第一节现代经济增长模型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索洛模型得到的结论是:劳均产量的长期增长率决定于劳动倍增型技术进步的速度,但这里假定技术进步是外生给定的。据此可以推论,如果各国经济都采用相同的技术,各国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将趋于一致。这种趋同在发达国家存在,但在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出现。这一现象激发了经济学家对增长理论的重新探讨。第一节现代经济增长模型三、新经济增长模型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新增长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罗默和卢卡斯,此外还有格罗斯曼(GeneGrossman)和赫尔普曼(ElhananHelpman)、阿吉翁(PhilippeAghion)和霍伊特(PeterHowitt)等人。新增长模型的共同特征是经济增长不是外生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由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决定的。这种特征决定了我们不能采用新古典外生增长模型中的要素报酬递减这一假设,而必须通过假设要素报酬不变或递增来解释长期的内生性增长。(一)干中学和知识外溢1962年阿罗提出了“干中学”模型,强调把从事生产的人获得“知识”的过程内生于模型,这一模型中的学习过程包括两种效应:干中学与知识外溢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罗默是新增长理论的创始人。他在其1986年的经典论文《收益递增与经济增长》中,运用阿罗模型的主要精神,通过引入知识并假定知识创造是投资的副产品来消除报酬递减的趋势,进而解释内生增长。第一节现代经济增长模型(二)人力资本诺贝尔奖获得者卢卡斯与罗默一起被认为新增长理论的创始人。他在1988年《论经济发展的机制》一文中,尝试利用人力资本来解释长期增长。他主要讨论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可以容纳专业化人力资本的制度。人力资本的积累一方面对生产率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另一方面还有提高劳动和物质资本生产率的外部效应,从而保证了要素收益递增。第一节现代经济增长模型还有一种方法是通过研究与开发(R&D)来把技术进步内生化。R&D可以分为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第一节现代经济增长模型研究与开发工艺创新技术进步表现为产品种类的增加产品创新利用现有种类产品质量的提高来建立关于技术进步的模型在两种类型中,都要求对R&D知识产品进行保护,使其在一定时期内具有某种程度的排他性(三)研究与开发(R&D)(四)“创造性毁灭”“创造性毁灭”(creativedestruction)是新熊彼特主义经济增长理论的标识。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吉翁和霍伊特。熊彼特认为,经济进步是经由一系列的“创造性毁灭”过程而实现的。经济进步的驱动力是在产品、工艺或其他方面具有创新观念的企业家。阿吉翁和霍伊特将熊彼特的这一思想数学化,将技术进步视为企业家创新和创造性毁灭过程的结果。第一节现代经济增长模型新增长理论研究的问题是一些国家为什么比另一些国家富有,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为什么比另一些国家快,这就把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问题研究融为一体了新增长理论大都使用了广义的增长概念,如卢卡斯、罗默、巴罗等人都用增长一词泛指发展过程新增长理论的经验研究在样本选取上也大都涵盖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类经济体四、增长理论与发展理论的融合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是以发达国家作为研究对象的,而发展经济学主要以不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但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新增长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种划分。第一节现代经济增长模型第一节现代经济增长模型第二节经济增长的历史分析第三节中国经济增长及其动力因素第四章经济增长一、库兹涅茨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一)现代经济增长的定义释义国民生产总值的持续增加是经济增长的表现形式,而提供丰富的商品和劳务的能力是经济成熟的标志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和源泉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及其带来的经济增长潜力的实现,有赖于制度、观念和意识形态的相应调整库兹涅茨: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该国为本国居民提供种类日益丰富的经济产品的能力的不断提升,这种不断提升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及其所需要的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相应调整的基础之上的。第二节经济增长的历史分析(二)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第一,人均产出和人口增长率都很高,且人均产出增长率更高第二,生产率高且增长迅速第三,经济结构快速变革第四,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快速变革第五,国际经济扩张迅速第六,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的有限扩散第二节经济增长的历史分析二、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传统社会阶段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大众高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123456美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发展经济学家罗斯托在1960年出版了《经济增长阶段》一书,把人类社会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后来在另一本书中又加了第6个阶段。第二节经济增长的历史分析“起飞”是罗斯托阶段论的中心概念,是社会历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转变第二节经济增长的历史分析高投资生产性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从5%或5%以下上升到10%以上主导部门有一个或多个重要的主导部门,一般就是制造业部门高速增长支持增长的制度存在或迅速出现一个政治、社会和制度结构,这种结构利用现代部门扩张的冲力和起飞的潜在外部效应,使增长具有持续性起飞的三个条件三、格申克龙的后发优势论及其发展俄裔美国经济史学家亚历山大·格申克龙于1962年出版了《经济落后的历史透视》,在总结德国、意大利等国经济追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后发优势理论。核心假说:经济上的相对落后有助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爆发性的经济增长。第二节经济增长的历史分析格申克龙把后发优势概括为六个命题:一个国家的经济越落后,其工业化的起步就越缺乏连续性,而呈现出一种由制造业的高速成长所导致的突然的大冲刺过程一个国家的经济越落后,其工业化进程中对大工厂和大企业的强调就越明显一个国家的经济越落后,就越强调生产资料而非消费资料的生产一个国家的经济越落后,对人们消费水平的压制就越大一个国家的经济越落后,带有强制性的制度因素在其工业化所需资本的动员和筹措过程中的作用就越大一个国家的经济越落后,其农业就越不可能起积极的作用,去为日益增长的工业提供扩大的工业品市场,因为这种市场是以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上升为基础的第二节经济增长的历史分析1966年:列维从现代化的角度出发,将格申克龙的后发优势论具体化1989年:阿布拉莫维茨提出了“追赶假说”1993年:伯利兹等提出了基于后发优势的技术发展“蛙跳”模型1991年:《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提到,“现代化趋势是后来居上格申克龙后发优势理论的发展第二节经济增长的历史分析四、中等收入陷阱概念的提出与理论阐释(一)“中等收入陷阱”概念的提出“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trap)概念是在世界银行经济学家撰写并于2007年出版的题为《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是对拉丁美洲和东亚一些中等收入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主要是指中高收入)阶段之后经济长期停留和徘徊在中高收入阶段这种现象的一个描述,但并没有系统的理论论证。第二节经济增长的历史分析(二)关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制度转型滞后论收入分配不均论社会福利超前论比较优势丧失论第二节经济增长的历史分析第一节现代经济增长模型第二节经济增长的历史分析第三节中国经济增长及其动力因素第四章经济增长第三节中国经济增长及其动力因素一、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 表4-2中国与日本、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较国家/地区增长期(年)GDP增长率(%)增长期(年)GDP增长率(%)增长期(年)GDP增长率(%)中国1953—19786.471979—20009.82001—20159.62日本——1955—19739.221974—20002.81新加坡1960—19655.741966—19849.861985—20007.18韩国1953—19623.841963—19918.481992—20005.76中国香港1966—19682.611969—19888.691989—20004.14中国台湾1951—19627.921963—19879.481988—20006.59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出两大特征:整体增长快;增长波动大。表4-2比较了中国(大陆)经济和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增长速度。从表中可见,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后的高速增长与被世界银行称为“东亚奇迹”的五个经济体在高速增长时期的增速相当,但中国高速增长持续时间更长,而且人口更多,堪称“中国奇迹”。二、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一)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因素的实证分析中国学者舒元、李京文、郭庆旺、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虽然有较大差异,但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即中国的高增长主要是投资驱动的,全要素生产率对增长的贡献有限。但动态地看,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由缓慢逐步加快,但现在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技术研发合同:我方为委托方乙方为研发方
- 2024年度股权激励合同的保密条款
- 2024年度电力线路铁塔焊接工程合同2篇
- 注塑部安全培训
- 金太阳课件演讲
- 2024年度研发合作合同:新型材料研发合作与知识产权共享协议
- 《了解产品》课件
- 2024年度科技产品宣传传单发行合同
- 2024年度建筑设计委托与咨询合同
- 2024年度短驳运输车队租赁合同
- 2024 ESC慢性冠脉综合征指南解读(全)
- 2024二十届三中全会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高清版)JTG 5142-2019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 物流运输项目 投标方案(适用烟草、煤炭、化肥、橡胶等运输项目)(技术方案)
- 大学生生涯发展展示 (二版)
- 电力企业合规培训课件
- 领导干部任前谈话记录表
- GB/T 10058-2009电梯技术条件
- 送货单EXCEL模板
-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的建设策略
- 工时确认单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