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人文地理学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dddbd1a8cb0e90327805df99f361286/ddddbd1a8cb0e90327805df99f3612861.gif)
![第9章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人文地理学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dddbd1a8cb0e90327805df99f361286/ddddbd1a8cb0e90327805df99f3612862.gif)
![第9章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人文地理学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dddbd1a8cb0e90327805df99f361286/ddddbd1a8cb0e90327805df99f3612863.gif)
![第9章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人文地理学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dddbd1a8cb0e90327805df99f361286/ddddbd1a8cb0e90327805df99f3612864.gif)
![第9章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人文地理学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dddbd1a8cb0e90327805df99f361286/ddddbd1a8cb0e90327805df99f361286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文地理学2011.3.4第9章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4课时)一、课题与课时:宗教与宗教地理学二、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宗教的产生与世界主要宗教、宗教的传播与分布、宗教礼仪、习俗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宗教景观等知识,以认识和理解世界和中国的各种宗教问题与宗教现象。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包括世界的主要宗教、导致世界宗教分布的主要因素、宗教与国家政治、民族的关系及宗教礼仪、习俗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教学难点是宗教景观的辨认。四、知识要点:(1)民族宗教(2)世界三大宗教(3)导致宗教分布的因素(4)宗教风俗、禁忌与地理环境(5)宗教景观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法、多媒体课件六、课的类型:理论综合课七、教学内容与过程第9章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第1节宗教的产生与世界主要宗教一、宗教的定义以及在文化中的作用宗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其最大的特点是相信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一个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这个力量主宰着自然和社会。
宗教既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不仅构建了独特的艺术形式,而且又通过哲学、文学将宗教思想融会到人们的意识中。
产生于史前社会后期,是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无法控制自然力量,幻想以祈祷、祭献或巫术来影响主宰自然界的神灵,形成最初形式的宗教仪式。
阶级出现后,给人们带来了比自然灾害更加深重的痛苦,又不理解社会根源,便产生了祸福命运由神操纵的观念,加上剥削阶级支持宗教,由于各种社会形态和政权形式的出现、交错和更迭,便陆续出现了各种不同内容、形式的宗教。二宗教的起源与原始宗教二宗教的起源与原始宗教
(一)宗教起源: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最初是作为原始人群的自发信仰产生的,相信超自然力量的存在。(二)宗教发展:随着社会和历史的发展,宗教也不断演变:1.由自然崇拜——精灵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神灵崇拜;由多神崇拜——统驽众神的至上神崇拜——一神崇拜由部落宗教——民族宗教——世界性宗教2.在宗教的发展过程中,陆续出现了由信教者组织成的宗教组织、专职教务人员、教阶体制,还形成了各自的教义信条、神学理论、清规戒律、祭祀制度等,而且日趋复杂。原始宗教有两个特征1原始宗教的存在并没有特定的时段,具有这一类型特征的宗教可以出现在数千年以前,也可以存在于今天世界上的某些部落中。2原始宗教无需探讨“摇篮”或源地问题,一般认为各地原始宗教信仰和宗教崇拜大多都是自生的,基本不存在一种信仰最初在一群人中产生,然后通过思想输出传播到其他人群中这样的现象。
拉枯族祭太阳三、宗教分类与民族宗教当原始部落向部落联盟、国家形式发展时,部落联盟首领的地位越来越高,成为人们仰之而不能及的权力代表,随之部落中出现了主神、次神的区别,诸神的神威都转移到某一主神身上,使之成为至高无上的神明,这时的宗教也从原始宗教形式转向古代宗教。根据不同体系有多种分类。民族宗教为民族成员共同信奉的宗教。随着其传播和扩散,可发展为世界宗教。宗教的分类1.依宗教起源和演化阶段划分:原始宗教,古代宗教,历史宗教,近现代宗教2.以流传范围可划分:民族宗教,国家宗教,世界宗教3.以崇拜神灵的数量和变化可划分:一神教,二神教,多神教民族宗教1、犹太教:创始人摩西,产生在巴勒斯坦地区,信奉《圣经》(旧约),以部落神雅赫威(Yahven)为惟一的神。《圣经》包括《律法书》、《先知书》和《圣录》三部分,节日众多,以逾越节、住棚节和五旬节为三大节日。民族宗教2、印度教:由吠陀教——婆罗门教——印度教。是印度最重要的宗教,是民族宗教中人数最多的宗教。印度教有三大主神:婆罗贺摩(梵天,创造之神)、毗瑟孥(遍入天,保护之神)、湿婆(大自在天,毁灭之神)。3、道教:李耳(老子),起源于东汉末年,追求长生不老。起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以中国古代社会的鬼神崇拜为基础;以神仙可求论诱使人们用方术修持追求长生不死,登仙享乐为主体内容;以道家、阴阳五行家、儒家学说为神学理论,带有浓厚万物有灵论和泛神论性质的宗教。4、儒教:崇拜孔子,《四书》、《五经》现在的三孔指孔府、孔庙和孔林。民族宗教5、神道教:吸收儒教与佛教某些理论教义逐步形成。是由日本民族原始宗教发展而来的,最初以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为主要内容。佛教和儒教学说传入日本后,吸收儒教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佛教的某些教义,逐步形成完整的体系。四、世界三大宗教世界三大宗教指以欧洲为核心的基督教,以西亚、北非为中心的伊斯兰教和以亚洲为中心的佛教。(一)佛教佛教起源于印度。留存在印度的佛教演变为印度教。大乘佛教进入了中国、蒙古、朝鲜半岛和日本,在西藏和蒙古演变为喇嘛教。小乘佛教则流传到了东南亚地区,主要是中南半岛。(一)佛教1、公元前4~5世纪,古迦比罗卫国王子悉达多乔答摩创立了佛教
2、基本教义:人生“无常”、“无我”、“苦”摆脱痛苦之路只有依经.律.论三藏,修持戒.定慧三学,彻底放弃自己世俗欲望和认识,超出生死轮回范围,达到修行的最高境界——涅磐
3、发展的四个阶段:公元前6世纪中叶~公元前4世纪中叶:初创时期公元前4世纪中叶;产生分歧而进入部派佛教时期公元前1世纪大乘教盛行,分为中观学派、瑜迦行派,7世纪以后一部分教派结合——密教
13世纪初佛教在印度本土基本消失(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洛阳龙门卢舍那佛(一)佛教
4、佛教的传播从公元前的3世纪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开始,中间经贵霜王朝迦腻色迦王,不断向印度境外传播。分支学派*大乘佛教(北传佛教):中.朝.日.越等国,经典主要为汉文系统,分支喇嘛教(藏传佛教):西藏.内蒙古.蒙古.俄西伯.和亚洲地区,经典为藏文系统*小乘佛教(南传佛教):斯里兰卡.缅.泰.老挝及云南西双版纳,经典属巴利文学
(一)佛教5、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约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内地魏晋南北朝:发展时期(南方偏重义理的辨析;北方注重禅的维持)隋唐时期:繁荣高峰期,分为天台宗,华严宗,三论宗,律宗,唯识宗,禅密宗,净土宗宋以后:由盛至衰,三教和一发展阶段*藏传佛教(喇嘛教)的发展:公元7世纪传入西藏——10世纪普遍传播——15世纪黄教兴起(前教达摩;后教班禅)
(二)基督教犹太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也是基督教的前身。后者信奉的圣经就是由犹太教所创立的。但是今天信奉犹太教的人口已不足以使它成为世界性宗教。基督教从公元初年就开始了分化,这是宗教传播和人口地域差异相结合的必然。现在的基督教(人口)的分布格局是:以南欧及其南美洲移民为主体的天主教,其宗教的核心地是梵蒂冈;以东欧为主体的东正教,历史上的中心是君士坦丁堡,即现在的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以及分布在西欧、北欧和北美洲、大洋洲的各个新教的流派。(二)基督教1、公元1世纪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奉耶酥基督为救世主
2、基本教义:上帝创造并主宰世界,认为人类从始祖起就犯有原罪,并在罪中受苦,只有信仰上帝及其儿子耶酥基督才能获救圣经:《旧约全书》、《新约全书》3、发展(1)公元4世纪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2)4世纪末,东西罗马帝国正式分立,形成两大宗教中心,即:东正教(正教):希腊化,拜占庭天主教(公教):拉丁化罗马(3)1054年基督教东西教会正式分裂(4)16世纪西部教会内部宗教改革,分化出新教派,称为“新教”
4、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盛唐时期传入中国,称为“大秦景教”,明清传教活动最后的晚餐教派基督教诞生不久就分为两派: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派,属希腊语系;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派,属拉丁语系。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教派逐渐成为教皇制,1054年东正教(正教)与天主教(公教)分裂,16世纪宗教改革分出新教.天主教:以罗马为中心,崇拜圣父、圣子、圣灵,也崇拜圣母玛丽娅,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教皇—红衣主教—区主教—都主教—神父—信徒。教皇由枢机团选举产生任职终身,是使徒之长,是彼得的继承人。是基督世间的代表,是教会最高管理者,“在伦理和信仰上永无谬误”教皇在梵蒂冈自成一国。神职人员(神父、修女)不准结婚;苦修制度。教会代表基督,沟通神人,有赦罪权。分布: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匈牙利、波兰、美国、拉丁美洲。中国有爱国天主教会东正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自认正统,使用与天主教不同历法,主教以下神职人员可以结婚。崇拜圣母玛丽娅,注重人的善行,不十分强调赎罪,东罗马帝国国教,16世纪俄罗斯脱离君士坦丁堡,自称第五牧首区,定为俄罗斯国教,18世纪后东欧国家也相继独立。。
分布:希腊、塞浦路斯、俄罗斯、东欧(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原南斯拉夫、塞尔维亚等。)新教从天主教分裂出来的路德宗、加尔文宗、安立甘宗的总称。起源于马丁·路德(1483-1546)的宗教改革。新教否认罗马教皇的地位,认为信徒与上帝之间无需神父中介,不承认“特许状”和“赎罪符”,反对“圣餐变体论”,不崇拜圣母玛丽亚、反对生物迷信,赎罪取决于信仰,主张用本国语言读圣经,不主张苦修,神职人员可以结婚,适应各国行政、宗教独立的潮流。分布:德国、瑞士、北欧、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三)伊斯兰教分布广泛,分布集中的地区有西亚、北非和东南亚。土尔其(奥斯曼帝国)历史上对欧洲的征服把伊斯兰教传播到了西班牙南部、巴尔干半岛。我国的回教即是经过演变了的伊斯兰教。(三)伊斯兰教1、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于阿拉伯半岛创立公元632年穆罕默德有麦加迁至麦地那,建立政教和一的宗教组织8世纪出成为跨亚.欧.非三大洲的世界宗教2、基本教义:除安拉外,再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并信死后复活与末日审判,信一切由安拉前定经典《古兰经》3、分裂为两大教派逊尼派:注重实用性和世俗知识,较保守什叶派:强调理想主义和超自然的力量,激进,冲动。4、在中国的传播:7世纪前后传入陆路:由中亚——西域——中原海路:波斯湾——马六甲海峡——广州.泉州.扬州麦加大清真寺夜景第2节宗教的传播与分布一、导致宗教传播的因素与主要宗教的传播(一)移民:当某种宗教信仰的人从一地迁向另一地,必然将他们的信仰带到新的地方,使宗教得以传播。(二)传播:分为交流和转教、有组织的传教两种形式。
1.交流与转教:宗教与文化.婚姻.传统者的威望2.有组织的传教基督教:变度组织化的传教方式佛教:僧侣的个人努力伊斯兰教:阿拉伯商人与学者的作用基督教传播世界上主要宗教发源地及传播路线图(三)领土竞争:当宗教势力与政治势力合为一体时,往往会以领土扩张的形式,将宗教信仰带到新的领地。1、和平共处:如中国,儒.佛.道三教的融合2、竞争:东方人信仰不稳定,可导致信仰转换及信仰调和伊斯兰教.基督教具有很大的稳定性3排斥:宗教见相互关系的最普遍的关系宗教战争;如十字军东征宗教迫害:如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中,天主教与新教的较量(四)宗教在空间的相互影响:几种宗教相互交织分布在一个地区,通过和平共处、竞争、和排斥的方式产生影响而传播。二、宗教与国家政治、民族的关系
政治组织和政治势力是影响文化现象空间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政治势力的扩张与衰退往往决定着文化地理界限的进退,在各类文化现象之中,宗教对于政治的依附程度更高,受政治影响造成的空间变化特征也更明显,有几种类型:
1神权政治2政府与宗教3民族与宗教1.神权政治:宗教是政府统治和施加政治力量的工具,如伊斯兰教早期。宗教信仰至高无上,神权凌驾再一切世俗权利之上。2.政府与宗教:佛教与政治之间的联系最弱3.民族与宗教:宗教往往影响着一个民族在归属上的合与分,进而改变政治地理格局局,如爱尔兰与北爱尔兰的归属问题宗教与政治和经济印度政治地图的变化,是受宗教影响的,印度原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为了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搞了蒙巴顿方案,按宗教信仰不同,把印度分为几块:以印度教徒为主的印度国、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巴基斯坦国。还有一些国家由于宗教之间的矛盾而面临着分裂的危险。等等。宗教影响着人口的增长分布和迁移模式,如天主教反对现代人的控制生育的方法。又如藏族的低出生率。影响着区域经济活动,如由于宗教的传统需要而是某些作物和牲畜随着宗教而发展起来。又如宗教对旅游经济的影响,使宗教圣地成为不可忽视的旅游资源。许多城市由于宗教的原因而形成和发展起来。使这些城市的功能和其他类型的城市截然不同三、宗教组织
是执行对地方宗教事务的管理、教友之间的感情、宗教意识的参与等的一种宗教机构。宗教不同,其组织的表现形式不一样宗教组织是宗教存在的必要前提,它往往成为传教、布道的重要推动力,因此宗教组织本身虽然并不能造成宗教景观,但是却是宗教地理发展过程中重要媒介。在各类宗教中天主教的宗教组织可称是最严密的。而同样是世界性宗教的佛教却是基本上没有明显的教区。伊斯兰教更没有传教的教士,信仰的传播多数在征服区内实现,或通过商贸活动。三.宗教组织
1、作用:执行对地方宗教事物的管理.教友之间感情上的联系.宗教仪式的参与.传教.布的重要推动力。是宗教地理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媒介。2、不同宗教的组织表现不一样天主教:教会——解释教义.执行教规.管理信徒与传教的机构。组织最严密。神职人员分为三级:教皇主教—枢机主教(红衣主教)、总主教、大主教、主教、神父东正教:依附于其所在国家,没有统一的管理中心,没有统一的教会领袖三级教阶制(牧首,主教,神父)四、主要宗教的分布区到目前为止,基督教遍及欧洲、美洲、亚洲北部大部分、南非、澳洲等地,是世界上信奉者最多的宗教。基督教中罗马天主教信奉者又最多,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以及美洲,其中信奉者以西南亚与东南亚最多。佛教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第3节宗教仪礼、习俗与地理环境一、宗教风俗、禁忌与地理环境地域性的环境差异对宗教信仰以及宗教风俗有很大的影响,地理环境对宗教信仰的影响在原始宗教与民间崇拜中尤其突出,通常在处于部族阶段的人们中,宗教几乎完全表现为一种生态仪式,成为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媒介。如在低纬湿热地区,绝大多数定居或半定居从事农业的民族,在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中有细致的仪式,通过各种象征性的仪式表达人们对农业的需求,对丰收的祈望。宗教是一种信仰,有许多的习俗和教义不少和地理环境有关。伊斯兰教:主要经典是古兰经,有不吃不洁之物,不吃自死的禽兽牲畜血液等条文,是与当地的气候有关的。西亚气候炎热食物容易腐烂,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禁食猪肉,是穆斯林共同遵守的戒律,因为猪以富含淀粉的食物为食,身上缺乏散热汗腺,不合适于炎热的环境,是一般人难以吃到的,犹太教最早规定了禁食猪肉,伊斯兰教产生是也就顺理成章了。而且,猪本身的形态、生活习性给人一种丑陋肮脏之感,也符合本教的规定。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禁食牛肉,与南亚地区气候条件和人口激增有关。公元前2000年,印度人是吃牛肉的,后来人口多了,连续干旱使大量人畜死亡,灾后恢复和维持正常农业生产,保持一定量的役畜是必要的,于是佛教和耆那教先提出禁食牛肉,印度教为争取教徒也在教义中增加这一条文。二、宗教与文化由宗教而产生的文化是多方面的,除在视觉、听觉上可以感到的文化类型外,观念与特定崇拜物也会造成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宗教区呈现出来的文化景观不同,使每一个宗教文化区都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西亚地区的阿拉伯城乡,华丽宏伟的清真寺触目皆是,身穿阿拉伯特色服装的穆斯林穿行于寺院内外,寺内的讲经省和祈祷声,形成了一种浓郁的伊斯兰教文化景观。宗教胜地是宗教文化的重要代表。宗教与文化总体来看,世界文化区主要划分为东、西方文化两个区域。1.东方文化以佛教和伊斯兰教为基础。在我国更多地表现为以儒教和道教教义为世界观;伊斯兰文化是扩张的、强制性的,政教合一是伊斯兰文化的一个特点。在科学上追求的是哲理和思辩,在美学上追求的是意境。2.西方文化以基督教为基础。表现出扩张的特征。随着西方在近代经济上的兴起,西方文化成为工业文明乃至信息文明的代表。三、宗教仪式、节日与地理环境
宗教仪式是规范化、程式化、制度化和戒律化的宗教行为,是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宗教礼仪、宗教节日等。在一些宗教中,各类礼仪、特别是节日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有重要的关系。
宗教节日,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如犹太教的新年定在秋天,因为此时正是地中海地区以南的夏季干旱结束之后,随着秋雨的来临开始了新的农业活动,新年标志着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到来。1、基督教礼仪分崇拜礼仪和圣事礼仪,最普通的崇拜礼仪是每星期天的主日崇拜,大规模的是“复活节”和“圣诞节”;圣事礼仪简称“圣事”、“圣礼”。天主教和东正教有七件圣事:(1)洗礼成为基督教信徒的庄严仪式;(2)圣餐《圣经·新约》说:耶稣在最后的晚餐时,拿起饼和葡萄酒祝祷后分给门徒说:“这是我的身体和血,是为众人免罪而流出的”。天主教和东正教认为领“圣餐”就是领受耶稣的圣体和圣血,也就分享了救世主的生命;(3)坚振礼教徒经过洗礼后,到一定时期举行坚定信念的礼仪;(4)告解包括表示忏悔、告罪、补赎三部分;(5)授圣职礼:为神职人员晋升举行的仪式;(6)婚配礼:教徒在教堂按教会规定的仪式,在神父主持下进行的结婚仪式;(7)终傅:教徒生命垂危时,由神父用经过“祝圣”含有香液的橄榄油,敷擦身体一些器官,并朗诵祈祷经文,帮助其忍受临终痛苦,赦免罪过,安心见上帝。圣诞节(12月25日,东正教1月6日或7日);复活节:耶稣钉死于十字架3日后复活,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3月21日至4月25日之间)降灵节:复活后40天升天,50天降临人世开始传道,复活节后的50天万圣节:10月31日,西方鬼节感恩节:(北美洲基督教传统节日,而非普世基督教节日)11月的第四个礼拜四(美国),或10月的第三个礼拜六(加拿大)。2、佛教两大节日是农历四月初八的“佛诞日”、七月十五的“座恣日”,这两天都叫做“佛欢喜日”;中国佛教徒每日有“五堂功课”、“两遍殿”。3、伊斯兰教主要有开斋节、宰牲节、圣纪节和麦加朝觐。伊斯兰教的日常活动有“五功”:念、礼、斋、课、朝。
4、犹太教
安息日、赎罪日、犹太教新年、逾越节。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一)地理环境对宗教的影响(二)宗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地理环境影响宗教起源2、地理环境影响宗教源地3、地理环境影响宗教习俗、禁忌4、地理环境影响宗教分布1、宗教影响生态环境2、宗教影响政治地图的变化3、宗教影响文化景观4、宗教影响人口增长、分布及迁移模式5、宗教影响区域经济活动6、宗教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功能第4节宗教景观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形成与文化内涵与地理环境有着直接关系,反过来宗教一旦形成,又会营造出独特的人文景观,这些景观与宗教信仰以及宗教氛围具有同一性,成为大地上最具特色、最具魅力、最具影响的文化表征。主要的宗教景观有基督教堂、伊斯兰清真寺、佛教寺庙等。
一、宗教塑造的文化景观
二、宗教对地理的间接影响
三、宗教景观的地域差异
宗教景观
1.特点:在智慧圈层中,宗教圈最具特色,其中宗教建筑能够最鲜明地反映政治、历史、艺术文化特点,是历史上最持续地保留下来的艺术宝库。2.形成分析:首先,宗教是反映超自然、超人的神,是富人、穷人,各个民族都遵从和敬畏的对象。它的建筑不会因王权更替而毁坏,保留时间相对较长(文革的破坏是超常的);其次,过去,尤其是中世纪,宗教在社会上的影响巨大,当时的人们把美好的东西都献给了神。所以作为文化重要表现的建筑必然集中当时一切美好的东西;再次,宗教建筑是一种物质文化,它形象地反映文化,为了表现神的崇高、伟大的力量,辉煌、雄伟、豪华的寺庙成了宗教最好的表现物。
3.宗教建筑景观:在宗教景观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神的偶像所在地,又是教徒们进行崇拜活动的场所,是从事“高尚”宗教职业活动的传教士生活的地方。A.基督教堂:罗马主教认为,教堂是神的住所,所以极力表现其华丽,以取得神的欢娱,同时又给教徒以庄严、肃穆的感觉,以增强其崇教的心理反映。在中世纪,教堂是一城市的象征,放在城市的重要位置。a.巴西利卡式一个东西向长方形大厅,中间有两排柱子分隔。中间较宽,为中厅;两侧为侧廊。门在西、东端有一半圆形拱顶,下为圣坛,圣坛西为祭坛,是传教士主持仪式的场所,教徒祈祷时就面向东方,因为耶稣受难地耶路撒冷是在欧洲的东面。b.哥特式:特点是直、高、尖,尖尖高耸的塔直插云霄,教堂内,长长的中厅,高高的屋顶,狭长的窗户,透过彩色玻璃的七彩图给人予神秘之感。圣坛上的偶像在七彩光下显得光彩四射,更烘托出宗教气氛。c.美国新教:新教认为,教堂是神与教徒相会之地,并不是神得住所,所以教堂小而朴素、实用。在美国,特别是在乡村,小教堂与田园风光形成相互协调得景观。B.伊斯兰清真寺
a.功能:习俗上作为教徒集体礼拜之用,是圣所。由于麦加位于阿拉伯地区南部,所以清真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艺术品交易中介服务协议
- 旅游规划与设计服务合同
- 隧道机械租赁合同
- 项目团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书
- 7《一匹出色的马》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 Unit 1 Family Lesson3(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第6单元 20陀螺(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统编版)
- 西宁高铁u型渠施工方案
- 济宁钢质入户门施工方案
- 北京拼接式蓄水池施工方案
- 院感考核表(门-诊)
- 建筑工程综合评估法Ⅱ评标办法
- 钠离子电池工艺与材料
-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阅读理解50篇附答案解析
- 《陶瓷造型工艺》课程标准
- 火电厂各指标指标解析(最新版)
- 病毒性脑炎患者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 TPU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参考范文
- 第二编 债权总论
- 试用期考核合格证明表
- 常见八种疾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