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吸声和室内声场-hans_第1页
第7章吸声和室内声场-hans_第2页
第7章吸声和室内声场-hans_第3页
第7章吸声和室内声场-hans_第4页
第7章吸声和室内声场-hans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章吸声和室内声场学习目的与要求:⑴识记:吸声系数、多孔性吸声材料、吸声结构、微穿孔析吸声结构⑵领会:吸声材料的种类,吸声原理、吸声结构的吸声原理、室内吸声降噪的原理⑶简单应用:吸声特性和影响因素⑷综合应用:吸声降噪量的设计吸声降噪是控制室内噪声常用的技术措施。通过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来降低噪声的技术称为吸声技术。一般情况下,吸声控制能使室内噪声降低约3~5dBA,使噪声严重的车间降噪6~10dBA。

第7章吸声和室内声场吸声机理吸声:声波通过媒质或入射到媒质分界面上时声能的减少过程。主要是粘滞性和内摩擦的作用。

媒质质点的振动速度各处不同→速度梯度→使相邻质点间产生相互作用的粘滞力或内摩擦力→对质点运动起阻碍作用。声能→热能其次是热传导效应

媒质质点疏密程度各不相同→各处媒质温度也不相同→温度梯度→相邻质点间产生了热量传递。声能→热能吸声材料一室内吸声降噪三

吸声结构二第7章吸声和室内声场

吸声材料的基本类型吸声材料多孔性吸声材料共振吸声结构纤维状颗粒状泡沫状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薄膜共振吸声结构薄板共振吸声结构吸声材料一吸声材料一(一)吸声系数(二)吸声量(二)多孔吸声材料吸声材料:能吸收消耗一定声能的材料。吸声系数:材料吸收的声能()与入射到材料上的总声能()之比,即

(一)吸声系数【讨论】:表示材料吸声能力的大小,值在0~1之间,值愈大,材料的吸声性能愈好;=0,声波完全反射,材料不吸声;=1,声能全部被吸收。

吸声系数的影响因素

材料的结构使用条件声波频率吸声系数影响因素25341材料的性质声波入射角度【声波频率】同种吸声材料对不同频率的声波具有不同的吸声系数。平均吸声系数:工程中通常采用125Hz、250Hz、500Hz、1000Hz、2000Hz、4000Hz六个频率的吸声系数的算术平均值表示某种材料的平均吸声系数。通常,吸声材料在0.2以上,理想吸声材料在0.5以上。【入射吸声系数】工程设计中常用的吸声系数有

混响室法吸声系数(无规入射吸声系数)

驻波管法吸声系数(垂直入射吸声系数)

应用:测量材料的垂直入射吸声系数,按表,将换算为无规入射吸声系数。0.10.20.30.40.50.60.70.80.90.250.400.500.600.750.850.900.981表与的换算关系混响室:声学实验室混响室法吸声系数(无规入射吸声系数)

:在混响室中,使不同频率的声波以相等几率从各个角度入射到材料表面,测得的吸声系数。测试较复杂,对仪器设备要求高,且数值往往偏差较大,但比较接近实际情况。在吸声减噪设计中采用。驻波管法简便、精确,但与一般实际声场不符。用于测试材料的声学性质和鉴定。设计消声器。

驻波管法吸声系数(垂直入射吸声系数)驻波管法吸声系数测试仪驻波管法n:驻波比,pmax为声压的最大值,pmin为声压的最小值吸声材料一(一)吸声系数(二)吸声量(二)多孔吸声材料

定义:吸声系数与吸声面积的乘积

式中——吸声量,m2;

——某频率声波的吸声系数;

——吸声面积,m2。(二)吸声量(等效吸声面积)【注】工程上通常采用吸声量评价吸声材料的实际吸声效果。总吸声量:若组成室内各壁面的材料不同,则壁面在某频率下的总吸声量为

式中——第i种材料组成的壁面的吸声量,m2;

——第i种材料组成的壁面的面积,m2;

——第i种材料在某频率下的吸声系数。(二)吸声量(等效吸声面积)练习某车间尺寸为7m6m3m,天花板和地板及墙在1000Hz时的吸声系数分别为0.06、0.07和0.07,求总吸声量和平均吸声系数。吸声材料一(一)吸声系数(二)吸声量(三)多孔吸声材料多孔吸声材料多孔吸声材料是应用最广泛的吸声材料。最初的多孔吸声材料以麻、棉、棕丝、毛发、甘蔗渣等天然动植物纤维为主;目前则以玻璃棉、矿渣棉等无机纤维为主。吸声材料可以是松散的,也可以加工成棉絮状或粘结成毡状或板状。

(二)多孔吸声材料KTV软包阻燃吸声材料多孔槽型木质吸声材料木丝板吸声材料木质穿孔吸声板丝质吸声材料混凝土复合吸声型声屏障轻质复合吸声型声屏障吸声门吸声体主要种类常用材料实例使用情况纤维材料有机纤维材料动物纤维:毛毡价格昂贵,使用较少。植物纤维:麻绒、海草、椰子丝防火、防潮性能差,原料来源广,便宜。无机纤维材料玻璃纤维:中粗棉、超细棉、玻璃棉毡吸声性能好,保温隔热,耐潮,但松散纤维易污染环境或难以加工成制品。矿渣棉:散棉、矿棉毡吸声性能好,不燃、耐腐蚀,易断成碎末,污染环境施工扎手。纤维材料制品软质木纤维板、矿棉吸声砖、岩棉吸声板、玻璃吸声板、木丝板、甘蔗板等装配式加工,多用于室内吸声。颗粒材料砌块矿渣吸声砖、膨胀珍珠岩吸声砖、陶土吸声砖多用于砌筑界面较大的消声装置。板材珍珠岩吸声装饰板质轻、不燃、保温、隔热。泡沫材料泡沫塑料聚氨酯泡沫塑料、尿醛泡沫塑料吸声性能不稳定,吸声系数使用前需实测其他吸声型泡沫玻璃强度高、防水、不燃、耐腐蚀加气混凝土微孔不贯通,使用少常用吸声材料的使用情况吸声材料构造特性材料的孔隙率要高,一般在70%以上,多数达到90%左右;孔隙应该尽可能细小,且均匀分布;微孔应该是相互贯通,而不是封闭的;微孔要向外敞开,使声波易于进入微孔内部。1吸声原理

声波入射到多孔吸声材料的表面时,部分声波反射,部分声波透入材料内部微孔内,激发孔内空气与筋络发生振动,空气与筋络之间的摩擦阻力使声能不断转化为热能而消耗;空气与筋络之间的热交换也消耗部分声能,从而达到吸声的目的。

2.吸声特性及影响因素

特性:高频声吸收效果好,低频声吸收效果差。原因:低频声波激发微孔内空气与筋络的相对运动少,摩擦损小,因而声能损失少,而高频声容易使振动加快,从而消耗声能较多。所以多孔吸收材料常用于高中频噪声的吸收。

吸声性能的影响因素

厚度吸声性能影响因素25341孔隙率与密度空腔

使用环境护面层1

厚度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图2-15不同厚度的超细玻璃棉的吸声系数理论证明,若吸声材料层背后为刚性壁面,最佳吸声频率出现在材料的厚度等于该频率声波波长的1/4处。使用中,考虑经济及制作的方便,对于中、高频噪声,一般可采用2~5cm厚的成形吸声板;对低频吸声要求较高时,则采用厚度为5~10cm的吸声板。同种材料,厚度增加一倍,吸声最佳频率向低频方向近似移动一个倍频程

由实验测试可知:厚度越大,低频时吸声系数越大;>2000Hz,吸声系数与材料厚度无关;增加厚度,可提高低频声的吸收效果,对高频声效果不大。孔隙率:材料内部的孔洞体积占材料总体积的百分比。一般多孔吸声材料的孔隙率>70%;孔隙率增大,密度减小,反之密度增大;孔隙尺寸越大,孔隙越通畅,流阻越小。2孔隙率与密度

在稳定气流状态下,吸声材料中的压力梯度与气流线速度之比。过高空气穿透力降低过低因摩擦力、粘滞力引起的声能损耗降低吸声性能下降【讨论】密度太大或太小都会影响材料的吸声性能。若厚度不变,增大多孔吸声材料密度,可提高低中频的吸声系数,但比增大厚度所引起的变化小,且高频吸收会有所下降。

一种多孔吸声材料对应存在一个最佳吸声性能的密度范围。空腔:材料层与刚性壁之间一定距离的空气层;吸声系数随腔深D(空气层)增加而增加;空腔结构节省材料,比单纯增加材料厚度更经济。3空腔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图背后空气层厚度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多孔材料的吸声系数随空气层厚度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到一定厚度后,效果不再继续明显增加。当腔深D近似等于入射声波的1/4波长或其奇数倍时,吸声系数最大。当腔深为1/2波长或其整倍数时,吸声系数最小。一般推荐取腔深为5~10cm。天花板上的腔深可视实际需要及空间大小选取较大的距离。3空腔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实际使用中,为便于固定和美观,往往要对疏松材质的多孔材料作护面处理。护面层的要求:良好的透气性;微穿孔护面板穿孔率应大于20%,否则会影响高频吸声效果;透气性较好的纺织品对吸声特性几乎没有影响。对成型多孔材料板表面粉饰时,应采用水质涂料喷涂,不宜用油漆涂刷,以防止涂料封闭孔隙。4护面层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温度湿度气流

5

使用环境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温度引起声速、波长及空气粘滞性变化,影响材料吸声性能。温度升高,吸声性能向高频方向移动;温度降低则向低频方向移动。

通风管道和消声器内气流易吹散多孔材料,吸声效果下降;飞散的材料会堵塞管道,损坏风机叶片;应根据气流速度大小选择一层或多层不同的护面层。空气湿度引起多孔材料含水率变化。湿度增大,孔隙吸水量增加,堵塞细孔,吸声系数下降,先从高频开始。湿度较大环境应选用耐潮吸声材料。

外墙保温吸声层

保温吸声层

阻燃吸声板

羊毛阻燃吸声板

注意特殊的使用条件,如腐蚀、高温或火焰等情况对多孔材料的影响。第七章噪声控制技术——吸声吸声材料一室内吸声降噪三

吸声结构二吸声处理中常采用吸声结构。

吸声结构二(一)薄板共振吸声结构

(二)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三)微穿孔板吸声结构

吸声结构机理:共振吸声原理常用的吸声结构图薄板共振吸声结构示意图(一)薄板共振吸声结构

空气层龙骨龙骨3—阻尼材料4—薄板1-刚性壁面机理:声波入射引起薄板振动,薄板振动克服自身阻尼和板-框架间的摩擦力,使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耗损。当入射声波的频率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发生共振,薄板弯曲变形最大,振动最剧烈,声能消耗最多。结构入射声波薄金属板、胶合板、硬质纤维板、石膏板等薄板共振吸声结构的共振频率式中——板的面密度,kg/m2,,其中m为板密度,kg/m3,t为板厚,m;

——板后空气层厚度,㎝。【讨论】

增大或增加,共振频率下降。通常取薄板厚度3~6mm,空气层厚度3~10mm,共振频率多在80~300Hz之间,故一般用于低频吸声;吸声频率范围窄,吸声系数不高,约为0.2~0.5。空气层龙骨龙骨3—阻尼材料4—薄板1-刚性壁面改善薄板共振吸声性能的措施:在薄板结构边缘(板-龙骨交接处)填置能增加结构阻尼的软材料,如泡沫塑料条、软橡皮、海绵条、毛毡等,增大吸声系数。在空腔中,沿框架四周放置多孔吸声材料,如矿棉、玻璃棉等。采用组合不同单元或不同腔深的薄板结构,或直接采用木丝板、草纸板等可吸收中、高频声的板材,拓宽吸声频带。吸声处理中常采用吸声结构。吸声结构机理:亥姆霍兹共振吸声原理。常用的吸声结构

吸声结构二(一)薄板共振吸声结构

(二)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三)微穿孔板吸声结构

分类:按薄板穿孔数分为单腔共振吸声结构多孔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材料:轻质薄合金板、胶合板、塑料板、石膏板等。

穿孔吸声板

(二)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特征:穿孔薄板与刚性壁面间留一定深度的空腔所组成的吸声结构。又称“亥姆霍兹”共振吸声器或单孔共振吸声器入射声波≈结构:1.单腔共振吸声结构封闭空腔壁上开一个小孔与外部空气相通;腔体中空气具有弹性,相当于弹簧;孔颈中空气柱具有一定质量,相当于质量块。图单腔共振吸声结构示意图

原理:入射声波激发孔颈中空气柱往复运动,与颈壁摩擦,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耗损,达到吸声目的。当入射声波的频率与共振器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发生共振,空气柱运动加剧,振幅和振速达最大,阻尼也最大,消耗声能最多,吸声性能最好。

单腔共振体的共振频率式中——声波速度,m/s;——小孔截面积,m2;

——空腔体积,m3;——小孔有效颈长,m,若小孔为圆形则有式中——颈的实际长度(即板厚度),m;

——颈口的直径,m。空腔内壁贴多孔材料时,有【讨论】单腔共振吸声结构使用很少,是其它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的基础。改变孔颈尺寸或空腔体积,可得不同共振频率的共振器,而与小孔和空腔的形状无关。简称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结构:薄板上按一定排列钻很多小孔或狭缝,将穿孔板固定在框架上,框架安装在刚性壁上,板后留有一定厚度的空气层。实际是由多个单腔(孔)共振器并联而成。图多孔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小孔或狭缝空气层刚性壁框架2.多孔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多孔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的共振频率式中:P——穿孔率,即板上穿孔面积与板的总面积的百分比;D——板(膜)与刚性壁之间空气膜的厚度,m;t——板厚,m;d——为孔径,m。穿孔率正方形排列:

三角形排列:

平行狭缝:

以上各式中,为孔间距,为孔径。【讨论】穿孔面积越大,吸声的频率越高;空腔越深或板越厚,吸声的频率越低。工程设计中,穿孔率控制为1%~10%,最高不超过20%,否则穿孔板就只起护面作用,吸声性能变差。一般板厚2~13mm,孔径为2~10mm,孔间距为10~100mm,板后空气层厚度为6~100mm时,则共振频率为100~400Hz,吸声系数为0.2~0.5。当产生共振时,吸声系数可达0.7以上。练习7-2:在3mm厚的金属板上钻直径为5mm的孔,板后空腔深20cm,今欲吸收频率为200Hz的噪声,试求三角形排列的孔中心距。7-3:穿孔板厚4mm,孔径8mm,穿孔按正方形排列,孔距20mm,穿孔板后留有10cm厚的空气层,试求穿孔率和共振频率。吸声带宽:设在共振频率处的最大吸声系数为,则在左右能保持吸声系数为/2的频带宽度。穿孔板吸声结构的吸声带宽较窄,通常仅几十Hz到200、300Hz。吸声系数>0.5的频带宽度可按式估算

式中

——共振频率,Hz;

——共振频率对应的波长,cm;

——空腔深度,m。

【讨论】多孔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的吸声带宽和腔深有很大关系,而腔深又影响共振频率的大小,故需合理选择腔深。

改善多孔穿孔板板共振吸声性能的措施:为增大吸声系数与提高吸声带宽,可采取的办法:①组合几种不同尺寸的共振吸声结构,分别吸收一小段频带,使总的吸声频带变宽;②在穿孔板后面的空腔中填放一层多孔吸声材料,材料距板的距离视空腔深度而定;③穿孔板孔径取偏小值,以提高孔内阻尼;④采用不同穿孔率、不同腔深的多层穿孔板结构,以改善频谱特性;⑤在穿孔板后蒙一薄层玻璃丝布等透声纺织品,以增加大孔颈摩擦。在板后加吸声材料时,吸收峰值变宽,不但提高吸声系数,而且使共振频率稍向低频移动,移动量一般在一个倍频程内。吸声处理中常采用吸声结构。吸声结构机理:赫姆霍兹共振吸声原理。介绍常用的吸声结构

吸声结构二(一)薄板共振吸声结构

(二)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三)微穿孔板吸声结构

结构特征:厚度小于1mm的金属薄板上穿孔,孔径小于1mm、穿孔率1%~5%,安装方法同薄板共振吸声结构,后部留有一定厚度的空气层,起到共振薄板的作用。空气层内不填任何吸声材料。常用的是单层或双层微穿孔板。

(三)微穿孔板吸声结构

薄板常用铝板或钢板制作,因板特别薄、孔特别小,为与一般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相区别,故称作微穿孔板吸声结构。

单层、双层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示意图

20世纪60年代我国著名声学专家马大猷教授研制的。优点:克服了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吸声频带较窄的缺点。吸声系数大;吸声频带宽;成本低、构造简单;设计理论成熟。耐高温、耐腐蚀,不怕潮湿和冲击,甚至可承受短暂的火焰,适用环境广泛,包括一般高速气流管道中。缺点:孔径太小,易堵塞,宜用于清洁场所。

特点小结吸声结构:薄板共振吸声结构、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单腔共振吸声结构、多孔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吸声材料:吸声系数、吸声量、多孔吸声材料(吸声原理、吸声特性及影响因素)第七章噪声控制技术——吸声吸声材料一室内吸声降噪三

吸声结构二室内吸声降噪三(一)室内声场

(二)室内声压级

(三)吸声降噪量计算

主要在室内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上饰以某种吸声性能好的材料,或悬挂适当的空间吸声体,就可以吸收房间内的一部分反射声波,减弱室内总的噪声。

室内吸声处理室内声场按声场性质分为:直达声场:由声源直接到达听者,是自由声场;混响声场:经过壁面一次或多次反射。扩散声场:声能密度处处相等,声波在任一受声点上各个传播方向作无规分布的声场。是一种理想声场,为简化讨论,以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都建立在室内扩散声场的基础上。(一)室内声场

1.室内声场的衰减2.混响时间1.室内声场的衰减平均自由程单位时间内,室内声波经相邻两次反射间的路程的平均值

式中——平均自由程,m;

——房间容积,m3;

——室内总表面积,m2声音在空气中的声速为c,则声波每秒平均反射次数n=c/d,即

平均吸声系数

设室内各反射面面积分别为S1、S2、…Sn,吸声系数为α1、α2、…αn

,则室内表面的平均吸声系数为

图室内声场的衰减增长稳态衰减(混响过程)a-吸声差b-吸声中等c-吸声好

室内声场经1~2s即接近稳态(左侧曲线)若声源停止,声音消失需要一个过程:首先直达声消失,混响声逐渐减弱,直到完全消失(右侧曲线)。

假设只考虑室内壁面与空气的吸收,则经t秒后,室内声能密度为

式中——初始声能密度,(w·s)/m3

——吸声系数

——房间容积,m3;

——室内总表面积,m2

——空气衰减系数,m-1;,

为声波在空气中每传播100m衰减的分贝数。定义:室内声场达到稳态后,声源立即停止发声,室内声能密度衰减到原来的百万分之一,即声压级衰减60dB所需要的时间,记作,单位秒(s)计算公式——赛宾(W.C.Sabine)公式意义:表示由于室内混响现象,室内声场的声能在声源停止发声后衰减的快慢。

2.混响时间房间一定,∵吸声量,∴愈大,愈小。通过调整各频率的平均吸声系数,获得各主要频率的“最佳”,使室内音质达到良好。【讨论】室内吸声降噪三(一)室内声场

(二)室内声压级

(三)吸声降噪量计算

(二)室内声压级

1.直达声场在室内,当声源的声功率恒定时,单位时间内在某接收点处获得的直达声能是恒定的。一个各向发射均匀的点声源,声强I=W/4πr2,声能密度与声强的关系为所以对于指向性因数为的声源,在距声源中心

r米处的直达声声能密度为

(二)室内声压级

2.混响声场声源辐射的声能经第一次吸收后,剩者为混响声,单位时间内声源向室内提供的混响声能为。因声功率恒定,故混响声能也恒定。壁面吸声仅吸收混响声,设室内声场达稳态时,平均混响声能密度为,声波每碰撞壁面一次,吸收的混响声能则为,每秒钟内碰撞次n,吸收的则为。因室内声场达稳态时,每秒钟由声源提供的混响声能等于被吸收的混响声能,所以即令

平均声能密度

——房间常数,m2。室内吸声状况愈好,值愈大。

(二)室内声压级

3.室内总声场室内某点的声压级为

指向性因数取决于声源的指向性和在室内的位置

Q=1,点声源放置在房间中心;

Q=2,声源放在地面或墙面中间;

Q=4,声源放在两墙面或墙面与地面的交线上;

Q=8,在三面墙的交点上。(二)室内声压级

3.室内总声场室内某点的声压级为

括号内第一项来自直达声。表达了直达声场对该点声压级的影响,r愈大,该项值愈小,即距声源愈远,直达声愈小;第二项来自混响声。当r较小,即接受点离声源很近时,,室内声场以直达声为主,混响声可忽略;反之,则以混响声为主,直达声忽略不计,此时声压与r无关。当时,直达声与混响声声能密度相等,r称为临界半径(Q=1时的临界半径又称为混响半径),记为。【讨论】(二)室内声压级

3.室内总声场临界半径为

临界半径与房间常数和声源指向性因数有关。房间内吸声状况愈好,声源指向性愈强,临界半径则愈大,在声源周围较大范围内可近似地视为自由声场;反之房间内大部分范围可视为混响声场。【讨论】室内吸声降噪三(一)室内声场

(二)室内声压级

(三)吸声降噪量计算

总原则:应先对声源进行隔声、消声等处理,当噪声源不宜采用隔声措施,或采用了隔声手段后仍不能达到噪声的标准时,可采用吸声处理来作为辅助手段。基本原则:1.单独的风机房、泵房、控制室等房间面积较小,所需降噪量较高时,可对天花板、墙面同时作吸声处理;2.车间面积较大时.宜采用空间吸声体,平顶吸声处理;3.声源集中在局部区域时,宜采用局部吸声处理,并同时设置隔声屏障;1吸声设计原则(三)吸声降噪量计算

4.噪声源比较多而且较分散的生产车间宜作吸声处理;

5.对于中、高频噪声,可采用20-50mm厚的常规成型吸声板,当吸声要求较高时可采用50~80mm厚的超细玻璃棉等多孔吸声材料,并加适当的护面层;6.对于宽频带噪声,可在多孔材料后留50-100mm的空气层,或采用80-150mm厚的吸声层;对于低频带噪声,可采用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其板厚通常可取2-5mm,孔径可取3-6mm,穿孔率小于5%;1吸声设计原则7.对于湿度较高的环境,或有清洁要求的吸声设计,可采用薄膜覆面的多孔材料或单、双层微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穿孔板的板厚及孔径均不大于lmm,穿孔率可取0.5%-3%,空腔深度可取50一200mm。8.进行吸声处理时,应满足防火、防潮、防腐、防尘等工艺与安全卫生要求,兼顾通风、采光、照明及装修要求,也要注意埋设件的布置。1吸声设计原则根据声源特性估算受声点的各频带声压级确定各吸声面的吸声系数了解环境特点,选定噪声控制标准计算各频带所需吸声量计算室内应有的吸声系数确定受声点允许的噪声级和各频带声压级选择合适的吸声材料2吸声设计程序3吸声降噪量表

声源的指向性因素声源位置指向性因素室内几何中心1室内地面或某墙面中心2室内某一边线中心4室内八个角处之一83吸声降噪量3吸声降噪量房间吸声处理前接受点的声压级:房间吸声处理后该接受点的声压级:吸声处理前后该点噪声降低量△Lp为:3吸声降噪量(1)如果在一个大的房间,离声源较近时,噪声以直达声为主,则:(2)如果在一个大的房间,离声源足够远时,噪声以反射声为主,则:设吸声降噪前后室内平均吸声系数分别为和;吸声量分别为和;混响时间分别为和,则吸声降噪效果为

或(三)吸声降噪量计算

混响时间可测,计算吸声降噪量,免除了计算吸声系数的麻烦和不准确

(2-142)

越大,噪声级降低越多;但大到一定程度,不再变化,因此应取适当值【例】尺寸为14m×10m×3m,体积为420m3,面积为424m2的控制室内有一台空调,安装在10m×3m墙壁的中心部位,试通过设计计算使距噪声源7m处符合NR-50曲线。①记录控制室尺寸、体积、总表面积、噪声源的种类和位置等;②记录噪声的倍频程声压级测量值;③记录NR-50的各个倍频程声压级;④计算需要降噪量;⑤处理前混响时间的测量值,并计算出处理前平均吸声系数;⑥计算出处理后平均吸声系数;⑦参考各种材料的吸声系数,然后选材确定控制室各部分的装修。

【例】尺寸为14m×10m×3m,体积为420m3,面积为424m2的控制室内有一台空调,安装在10m×3m墙壁的中心部位,试通过设计计算使距噪声源7m处符合NR-50曲线。次序项目倍频程中心频率/Hz说明125250500100020004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