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经济法导论-高职高专基础课件_第1页
第1章-经济法导论-高职高专基础课件_第2页
第1章-经济法导论-高职高专基础课件_第3页
第1章-经济法导论-高职高专基础课件_第4页
第1章-经济法导论-高职高专基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法基础第一章经济法导论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经济法概述第二节与经济法相关的基础知识第三节经济纠纷解决第一节经济法概述本节主要内容:一、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二、经济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

第一节经济法概述经济法的词源:摩莱里,《自然法典》。具有现代意义的经济法概念,则是20世纪初由德国法学家提出的。经济法概念:狭义,广义

一、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前资本主义时期经济法前资本主义时期法律的最重要特征是诸法合体,以刑为主。法律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诸法合体中包含着一些经济法因素。如,《罗马法》。我国古代的法律一、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二)资本主义时期经济法1、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经济法出现了以平等对价、契约自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为立法原则,主要表现为民法和商法。2、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经济法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因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而形成了正式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经济法。诸如反垄断法、国有企业或公共企业法、金融和贸易监管法等,均为典型的经济法。(三)社会主义时期经济法二、经济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

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干预经济和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的特征:经济性、社会性、政策性、综合性二、经济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1、市场主体管理关系2、市场经济管理关系3、宏观经济调控关系4、社会保障关系经济法的体系1、市场主体法2、市场规制法3、宏观调控法4、社会保障法二、经济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经济法的基本原则1、经济权责一致原则2、适度干预与适度自由原则3、可持续发展原则经济法的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规章、国际条约或协定、其他辅助渊源第二节经济法律关系本节主要内容:一、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二、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三、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终止四、经济法律关系的保护一、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

法律关系是指由法律规范调整的,有关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经济法律关系是指由经济法律规范调整的,有关经济法主体之间的经济权利义务关系。二、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一)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1、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参与经济法律关系,依法享有经济权利、承担经济义务、独立承担经济法律责任的当事人。享有经济权利的当事人叫权利主体,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叫义务主体。二、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2、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1)国家机关。(2)法人。(3)非法人组织。(4)公民、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5)经济组织的内部机构。二、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二)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1、经济权利经济权利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依法享有的自己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要求对方当事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资格。二、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2、经济义务经济义务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义务主体在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范围内为一定行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责任。二、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1、物2、经济行为3、智力成果四、经济法律关系的保护经济法对经济法律关系的保护,表现为对违法行为人依法追究经济法律责任,即经济法主体违反经济法律规范或未履行经济义务时,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与经济法相关的基础知识本节主要内容:

一、民事主体

二、民事权利三、法律行为

四、代理五、诉讼时效一、法人制度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其他社会组织和国家(1)自然人: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案例

读小学的赵勇在市教委组织的儿童绘画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市教委下属的一家美术杂志社闻讯后即来信表示,他们将出一期儿童作品专刊,希望赵勇能寄来几幅作品供他们挑选.赵勇的父亲赵量收信后给杂志社寄去了三幅作品,但之后一直没有回音.第二年6月,赵量在该杂志社的期刊上发现有赵勇的两幅作品但没有给赵勇署名,便立即找到杂志社,质问为何不通知他作品已被选用,而且既不支付稿酬也不署名.然而该杂志社称,赵勇年仅8岁,还是未成年人,还不能享有著作权,因此没必要署名;杂志社发表赵勇的作品是教委对其成绩的肯定,没有必要支付稿酬.案例问题:1.根据我国法律,赵勇是否有署名的权利和获得报酬的权利(民事权利能力)2.杂志社发表赵勇作品的行为是否为教委对赵勇成绩的肯定(法人民事权利能力和法人民事行为能力)案例分析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第10条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因此,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能力.著作权是一项民事权利,它包括作者署名权和获得报酬权.赵勇完全享有著作权,也当然享有署名权和获得报酬权.2.该杂志社虽然为教委下属,但它是教委下属的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不是教委的工作部门.《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因而杂志社在没有得到教委授权的情况下,其行为仅代表自己的意志,不能代表教委,它必须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杂志社与赵勇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主体间的民事关系,适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原则,杂志社选用赵勇的作品,就应该依照我国《著作权法》为赵勇署名并支付报酬.案例

张某去年只有17岁,在本镇的啤酒厂做临时工,每月有600元的收入.为了上班方便,张某在镇里租了一间房.7月份,张某未经其父母同意,欲花500元钱从李某处买一台旧彩电,此事遭到了其父母的强烈反对,但李某还是买了下来.同年10月,张某因患精神分裂症丧失了民事行为能力.随后,其父找到李某,认为他们之间的买卖无效,要求李某返还钱款,拿走彩电.案例问题:1.此买卖是否有效2.分析本案中买卖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案例分析1.此买卖合同完全有效.因为合同成立时张某已满16周岁,并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其主要生活来源,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ll条的规定:"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以张某已经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法律行为,无须征得其父母同意.张某患上精神病丧失行为能力是在合同成立之后,这不影响他在此前所做出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2.本案中买卖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1)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张某和李某.(2)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双方买卖的标的——彩电.(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张某有向李某交付购买彩电的价款500元的义务,及取得彩电的权利;李某有收取张某500元价款的权利和向张某交付彩电的义务.(2)法人制度【问题讨论】:什么是法人,法人是不是也属于法律上的“人”?什么是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与法人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法律“人”-自然人: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一、法人制度法定代表人(法人代表)

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法定代表人可以由厂长、经理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经理担任。法定代表人职权法定代表人在企业内部负责组织和领导生产经营活动;对外代表企业,全权处理一切民事活动。法人对法定代表人的正常活动承担民事责任。关系:法定性,无需授权委托。(案例分析)一、法人的概念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是相对于自然人而言的重要民事主体。自然人是自然形成的民事主体,法人是由法律创设的民事主体,具有法律拟制的人格。也可以说法人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

一、法人的概念我国法人的分类社团法人、财团法人、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法人特征:问题讨论:试区别公司、企业、法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法人的概念1、公司是法人的一种,是企业法人的典型形式。2、企业是进行营利性活动的经济组织,也是法人的一种典型形式。非法人企业公司则是企业的一种,企业除公司外,还包括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3、法人,除企业法人外,还包括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等。

二、法人的设立条件

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独立的财产有二层含义:(1)法人的财产独立于其他法人和自然人的财产,彼此不相混同。(2)法人的财产独立于法人成员或其创始人的财产。因此,法人的创立人或其他成员对法人的债务只负有限责任。财产独立,有限责任,这是法人的最核心之处。法人有限责任:举例二、法人的设立条件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以其法定的必要的财产或经费为限定。独立的民事责任与独立的意志和独立的财产密切联系。法人独立承担财产责任,一方面表明了法人财产的独立性,另一方面表明了法人成员和创立人的有限责任。三、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体现在

法人必须对法定负责人的行为负责;法人对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负责;法人应负的非法活动责任;法人权利能力与自然人权利能力的区别(1)自然人的权利能力一般是普遍一致的;法人因受法律和自己章程的限制,法人因经营、业务范围的不同而权利能力不同。(2)法人的特殊权利能力。企业法人应当在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其权利能力受法律的限制。(3)专属于自然人的某些权利能力的内容,如继承权、抚养请求权等,法人不可能享有;专属于某些法人的权利能力的内容,如银行法人开展信贷业务的权利,自然人不能享有。四、法人的变更和终止1、法人组织的变更法人的合并:新设合并;吸收合并法人的分立:新设式分立;派生式分立企业法人分立、合并,它的权利和义务由变更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2、法人的终止企业法人由于下列原因之一终止:依法被撤销;解散;依法宣告破产;其他原因。

清算程序,注销登记,法人消灭。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法定代表人签字的效力问题问题1:只有法定代表人签字,无公司盖章,合同是否有效?问题2:只有公司盖章,无法定代表人签字,合同是否有效?有效。合同法第32条:“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可见,法定代表人签字与公司盖章不需要同时具备,有其一即可。法定代表人代表法人行使职权,以法人名义对外作出的行为应由法人承担责任,而盖具公章并非合同生效的必备条件。在签订合同过程中,经过要约、承诺,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即已成立。法定代表人作为当事人的法定代表,当然有权在合同上签名以示对合同的确认。在此,强调的是双方合意,而不是形式上的盖章。二、民事权利物权物权的变动: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以外的原因三、财产所有权制度问题提问:你目前拥有哪些财产,对这些财产享有哪些权利?一、财产所有权的概念与内容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财产所有权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法律形态,是一种法律关系。三、财产所有权制度(二)财产所有权法律关系1、财产所有权法律关系主体财产所有权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为所有权人,权利主体是特定的;财产所有权法律关系的义务主体为所有权人以外的任何人,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三、财产所有权制度2、财产所有权法律关系的内容:财产所有人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能。

占有占有是指对财产的实际控制。行使物的占有权能是行使物的使用权能的前提条件。-占有:所有人占有,非所有人占有;-非所有人占有:合法占有,非法占有;-非法占有:善意占有,恶意占有。三、财产所有权制度使用收益处分处分是指对财产的处置,是财产所有权内容的核心。事实上的处分:财产在自然状态中被消耗,也是所有人对财产的消费。法律上的处分:依照所有人的意志,通过法律行为对财产进行处置,如出卖、赠与等。三、财产所有权制度3、财产所有权法律关系的客体财产所有权法律关系的客体为特定的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三、财产所有权制度(三)财产所有权的取得和消灭1、财产所有权的取得根据所有权的取得是否以原所有人的所有权与意志为根据,所有权的取得可分为两种形式:原始取得(最初取得),继受取得(传来取得)。原始取得原始取得:根据法律的规定,取得新物、无主物的所有权,或者不以原所有人的权利和意志为根据而直接取得原物的所有权。三、财产所有权制度原始取得的方法:(1)生产;(2)孳息天然孳息:自然物依自然之规律产生出来的新物。如母畜产出幼畜,树上结的果实。法定孳息:根据法律的规定,通过就原物实施一定法律行为而取得的由原物派生出来的孳息,如租金,利息,股息,红利等。三、财产所有权制度原始取得的方法:(3)无主动产之先占取得先占原则:无主动产由最先占有者取得所有权。先占只限于无主动产,但除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归国家所有的无主动产外。如: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无人认领的遗失物,无人继承的财产。三、财产所有权制度(4)善意取得善意取得:指无权转让所有权的人把财产转让于第三人,第三人善意、有偿取得该财产,则第三人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善意+有偿第三人善意取得财产所有权,财产所有权人无权向第三人请求返还原物,只能请求无权转让人赔偿损失。注意点:盗窃物、遗失物不适用于善意取得。三、财产所有权制度继受取得继受取得:根据法律规定或原所有人的意思,通过一定的法律行为,实现所有权的转移,从他人以继受方式取得的所有权。继受取得不同于原始取得,它是以原所有人的所有权和原所有人转让所有权的意志为根据的。继受取得所有权的方法:买卖,互易(以物易物,互相继受对方财产所有权),赠与,继承或遗赠等。三、财产所有权制度民法通则第72条: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起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1)一般情况下,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起转移。(2)法律对所有权转移的时间有特别规定的,按照法律的规定。包括两种情形:一是不动产所有权转移时间,房屋等不动产所有权从办理过户登记时转移;二是遗产所有权的转移时间,继承法第2条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3)对动产所有权的转移时间,当事人有特别约定的,从其约定。体现了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自治原则。三、财产所有权制度2、财产所有权的消灭所有权消灭的原因:(1)所有权的转让。(2)所有权客体的消灭。绝对消灭。(3)所有权抛弃。(4)所有权主体的消灭。(5)所有权因强制手段而消灭。三、财产所有权制度(四)共有共有是指两个以上的单位或个人对同一不动产或动产享有所有权。1、按份共有按份共有是指按份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动产按照其份额享有所有权。2、共同共有共同共有是指各共有人根据共同关系,不分份额地共同享有对共有财产的权利。三、财产所有权制度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专有部分所有权、共有权、管理权用益物权债权债权:债是特定当事人之间请求为一定给付的民事法律关系,在债的法律关系中,一方享有请求对方为一定给付的权利,即债权,该方当事人称为债权人;另一方负有向对方为一定给付的义务,即债务,该方称为债务人。当债和物权或物权关系相提并论时,也称债权或债权关系。债的要素包括:债的主体、债的内容、债的客体。债的主体:参与债的关系的当事人;债的内容:债权和债务;债的客体:给付债权债的发生原因:合同、侵权行为、不当得利、无因管理、单方允诺、缔约上的过失、其他原因。法律行为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法律行为的分类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无效的民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法律行为法律行为特征:(1)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权利、义务为目的的行为;(2)以意思表示为要素;(3)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行为;法律行为法律行为的分类(1)单方的法律行为和多方的法律行为;(2)有偿的法律行为和无偿的法律行为;(3)要式的法律行为和不要式的法律行为;(4)主法律行为和从法律行为;法律行为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实质有效要件+形式有效要件实质有效要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形式有效要件: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为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无效的民事行为:《民法通则》第58条

案例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二、代理制度提问:什么是代理?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过代理关系,试举例。

(一)代理的概念

1、代理的概念代理:代理人根据被代理人、法院等有权机关的授权指定或法律赋予的代理权,为被代理人的利益独立与第三人为法律行为,所产生的法律效果由被代理人承担的法律制度。二、代理制度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提问:代理法律关系里有哪几方当事人?二、代理制度代理法律关系的当事人:代他人为法律行为的人,称为代理人或受托人;为其所代并承受法律效果的人,称为本人,也称被代理人,授权人或委托人;与代理人实施法律行为的人,称为第三人或相对人。代理人被代理人第三人二、代理制度2、代理特征(1)代理行为必须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2)代理行为必须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3)代理人必须在代理权限内独立进行意思表示;(4)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直接归于被代理人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直接归于被代理人。

3、代理适用范围提问:是不是所有的法律关系都适用代理?

二、代理制度下列行为不适用代理:(1)违法行为代理人知道被委托代理的事项违法仍然进行代理活动的,或者被代理人知道代理人的代理行为违法不表示反对的,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负连带责任。

(2)法律要求本人亲自实施的行为,这类行为的意思表示具有严格的人身性质。如:结婚、离婚,收养,遗嘱、遗赠、遗赠扶养协议等。(3)依其性质不得适用代理的行为,即具有严格人事性质的债务。如:受约演出,讲课等。(4)按照双方当事人约定,应当由本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二、代理制度(二)有权代理1、委托代理:基于被代理人的委托授权而发生的代理,又称为意定代理。委托代理人按照被代理人的委托行使代理权。2、法定代理: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发生的代理。法定代理主要适用于被代理人为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如监护人是被监护人的法定代理人。法定代理人依照法律的规定行使代理权。3、指定代理:基于法院或有关机关的指定行为发生的代理。指定代理人按照人民法院或者指定单位的指定行使代理权。二、代理制度代理权滥用禁止(1)代理他人与自己进行民事活动;(2)代理双方当事人进行同一民事行为;(3)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代理人的利益;

二、代理制度(三)无权代理无权代理:代理人不具有代理权而实施的代理行为。1、无权代理类型(1)根本未经授权的代理;(2)超越代理权的代理;(3)代理权已终止后的代理。

二、代理制度2、无权代理的法律效果(1)通过被代理人的事后追认或者本人知道他人以自己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做否认的,无权代理可转化为有权代理,发生法律效力。(2)无权代理人所为代理行为,善意相对人有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在此情况下,被代理人应该承担代理的法律后果。——表见代理

(3)第三人知道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已终止还与行为人实施民事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由第三人和行为人负连带责任。案例甲商场业务员乙到丙公司采购空调,见丙公司生产的浴室防水暖风机小巧实用,尤其在北方没有来暖气之前,以及停止供暖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对普通家庭非常实用,遂自行决定购买一批该公司生产的暖风机。货运到后,甲商场即对外销售该暖风机。后因该市提前供应暖气,暖风机的销量大减。甲商场这时想到乙是自作主张购买暖风机,商场有权拒绝支付货款。丙公司因收不回货款而诉至法院。问:本案中甲商场应否支付货款?为什么?案例分析乙自行决定购买丙公司生产的暖风机属于超越代理权限而为代理行为的情形,是狭义无权代理行为,所以乙与丙公司签订的购销合同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但是,甲商场接收了该货物并实际对外销售该暖风机,甲商场以实际行为表明其对该效力未定合同进行了追认,追认后该合同即为有效合同,甲商场应当履行合同支付货款。案例李某原为海生公司的业务员,2000年被公司解聘。2001年10月,李某利用其自己配制的钥匙盗取公司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两份。同月,李某使用该空白合同书以海生公司的名义与三环公司订立买卖合同。合同约定,海生公司向三环公司购买价值200万元的棉纱一批,货到付款。该合同订立后,三环公司积极组织货源,并发函给海生公司询问有关交货事宜。海生公司随答复称其不知道该合同,并要求三环公司不要向其发货。三环公司接到海生公司的答复后,认为其与海生公司的合同有效,并按合同的约定交货。但海生公司拒绝接受。三环公司随诉至法院,要求海生公司履行合同,支付货款。问:本案中甲商场应否支付货款?为什么?案例分析本案中,李某被海生公司解聘一年后,利用盗取的空白合同以海生公司的名义与三环公司订立买卖合同,属于欺诈行为。合同订立后,三环公司发函海生公司,海生公司不知道此合同,并要求三环公司不要发货,海生公司主观上是善意的且无过失,三环公司无视海生公司的答复,继续执行无效的合同,其损失应由李某承担。诉讼时效诉讼时效的概念: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而失去诉讼保护的制度。规定诉讼时效的主要作用:诉讼时效期间:普通诉讼时效期间、特别诉讼时效期间、最长诉讼时效期间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中断、延长

案例贾某因做生意急需用钱,向当地农村信用社借款100万元,双方签订的借款合同约定还款日期为2004年5月8日。时隔2年,由于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失误,没有在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限内向债务人贾某发出催款单主张债权,至2007年5月8日,农村信用社才向贾某发出了催款通知单,贾某没有多想,就在催款单上签了字并盖章。但贾某由于经营不善,致使无法按催款单上约定的日期还款,于是被农村信用社告上法庭,在法庭上,贾某以债权已过诉讼时效,丧失胜诉权为由进行抗辩。问: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债权人能否继续主张债权的情形。案例分析一般而言,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以后,债务人若以诉讼时效已过,债权人丧失胜诉权为由进行抗辩,应该获得法院的支持。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以后,实体权利本身并不因此而消灭,起诉权也不消灭,而是债务人享有抗辩权。但在本案中,贾某具有在催款通知单上签字盖章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借款人在催款通知单上签字或者盖章的法律效力问题的批复》,贾某在催款单上签字盖章的行为,应当视为对原债务的重新确认,该债权债务关系应受法律保护。因此,贾某的主张是不能够获得法院支持的。第四节经济仲裁与诉讼本节主要内容:

一、经济仲裁

二、诉讼

第四节经济仲裁与诉讼问题讨论:发生了法律纠纷,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什么是仲裁?仲裁与诉讼的区别有哪些?(协议仲裁,一裁终局,仲裁机构的设立,仲裁员的选择)一、经济仲裁(一)经济仲裁的概念仲裁:也称公断,是指双方当事人在对某一事件或问题发生争议时,提请第三者对争议进行审理,居中调解作出裁决的活动。经济仲裁是仲裁的一种。是指双方当事人的经济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由仲裁机构居中调解作出裁决的活动。一、经济仲裁仲裁法律特征:它是一种民间自治行为;它是当事人的自愿行为;它是解决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手段;它由仲裁机构依仲裁协议进行。一、经济仲裁申请仲裁的范围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不能申请仲裁事项:(1)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有关身份关系的)(2)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一、经济仲裁(三)经济仲裁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1、协议(自愿)仲裁原则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仲裁委员会应当由当事人协议选定。仲裁不实行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一、经济仲裁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仲裁应当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3、独立仲裁原则仲裁依法独立进行,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一、经济仲裁4、一裁终局制度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就该纠纷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一、经济仲裁5、财产保全制度一方当事人因另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其他原因,可能使裁决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的,可以申请财产保全。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提交人民法院。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一、经济仲裁6、委托代理制度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律师和其他代理人进行仲裁活动,委托律师和其他代理人进行仲裁活动的,应当向仲裁委员会递交授权委托书。一、经济仲裁7、仲裁回避制度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

(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3)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4)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一、经济仲裁8、仲裁不公开进行制度仲裁不公开进行,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机密的除外。9、先行调解制度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当事人自愿调解的,仲裁庭应当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作出裁决。一、经济仲裁10、仲裁时效制度法律对仲裁时效有规定的,适用该规定;法律对仲裁时效没有规定的,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一、经济仲裁(四)仲裁机构仲裁机构是仲裁委员会。它可以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设立仲裁委员会,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司法行政部门登记。仲裁委员会是常设性的经济仲裁机构,它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仲裁委员会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一、经济仲裁(五)仲裁协议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仲裁协议应当具有下列内容:

(1)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2)仲裁事项;(3)选定的仲裁委员会。一、经济仲裁无效仲裁协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协议无效:(1)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3)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

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一、经济仲裁(六)仲裁程序1、申请和受理申请。仲裁纠纷发生后,任何一方当事人均有权在法律规定的时效内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①有仲裁协议;②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③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向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协议、仲裁申请书及副本。一、经济仲裁2、仲裁庭的组成仲裁庭可以由三名仲裁员或者一名仲裁员组成。3、开庭4、和解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5、调解仲裁庭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当事人自愿调解的,仲裁庭应当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作出裁决。6、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一、经济仲裁(七)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1)没有仲裁协议的;(2)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3)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4)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5)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6)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一、经济仲裁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行。

一、经济仲裁第二百一十七条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行:(一)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二)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机构无权仲裁的;(三)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四)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五)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六)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二、诉讼(一)诉讼的概念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对经济纠纷进行审理作出裁决的活动。审理经济纠纷所适用的法律,在实体法方面是我国的国内法,也可以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适用外国法律和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在程序法方面,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诉讼和和解、调解、仲裁相比较,具有最终性、强制性和规范性的特点。二、诉讼(二)诉讼的基本原则和制度1、同等和对等原则2、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原则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对民事案件独立进行审判,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3、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二、诉讼4、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5、调解原则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6、合议、回避、公开审判、两审终审制度二、诉讼7、各民族公民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民事诉讼的权利制度8、辩论制度9、当事人有权依法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制度二、诉讼(三)诉讼时效1、诉讼时效的概念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照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的法律制度。二、诉讼2、诉讼时效期间(1)普通诉讼时效期间。《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2)特殊诉讼时效。如《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下列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①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②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③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④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4年。二、诉讼3、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二、诉讼4、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1)诉讼时效的中止。诉讼时效的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的最后六个月内,因发生一定事由,使权利人不能行使权利,因而暂停计算诉讼时效期间,待中止事由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二、诉讼(2)诉讼时效的中断。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使已经经过的诉讼时效期间归于无效,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诉讼时效的中断的法定事由: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二、诉讼(四)诉讼管辖诉讼管辖是指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二、诉讼1、级别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一般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1)重大涉外案件;(2)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3)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如专利案件)

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二、诉讼2、地域管辖

2-1被告住所地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二、诉讼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法人的住所地是指法人的主要营业地或者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二、诉讼2-2原告住所地下列民事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1)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2)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3)对被劳动教养的人提起的诉讼;(4)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二、诉讼2-3合同纠纷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