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矿物质_第1页
第六节矿物质_第2页
第六节矿物质_第3页
第六节矿物质_第4页
第六节矿物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重点:钙、铁、碘、锌、硒的生理功能、吸收代谢以及缺乏或过多时对机体的危害第六节

矿物质1.矿物质:除碳、氢、氧和氮主要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外,其余的存在人体内的元素统称为矿物质(或无机盐或灰分)。2.常量元素:体内的元素其含量大于体重0.01%者为常量元素。3.微量元素:体内的元素其含量小于体重0.01%者为微量元素。基本概念:

已经发现有20种左右的元素是构成人体组织、维持生理功能、生化代谢所必需。其中常量元素有7种,如钙、磷、钠、钾、氯、镁与硫。微量元素有10种,即铜、钴、铬、铁、氟、碘、锰、钼、硒和锌;硅、镍、硼、钒为可能必需元素。

矿物质与其它营养素不同,不能在体内生成,且除非被排出体外,不可能在体内消失。因此必须通过膳食补充。在体内,矿物质的特点:①分布极不均匀;②其含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但元素间比例变动不大;③元素之间尚存在拮抗与协同作用;④元素特别是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具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根据矿物质在食物中的分布及其吸收、人体需要特点,在我国人群中比较容易缺乏的有钙、铁、锌。在特殊地理环境或其它特殊条件下,也可能有碘、硒及其他元素的缺乏问题。成年时体内钙含量达850~1200克,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一种无机元素。体内的钙99%集中在骨骼和牙齿中,1%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

一、钙

钙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幼儿的骨骼1~2年更新一次,以后其更新速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慢,成年人10~12年更新一次,40~50岁以后,骨吸收大于骨生成,骨组织的钙量不断减少,每年下降0.7%。钙还有维持神经与肌肉活动、促进体内某些酶的活性以及参与血凝过程、激素分泌、维持体液酸碱平衡等作用。(一)生理功能

钙缺乏时主要表现为骨骼的病变。儿童时期生长发育旺盛,对钙的需要量较多,如果长期摄入不足,并常伴随蛋白质和维生素D的缺乏,可以引起生长迟缓,新骨结构异常,骨钙化不良,骨骼变形,发生佝偻病。

摄入充足的钙可以保证儿童少年骨骼和牙齿的正常发育,但是随着钙强化食品和钙补充剂的增加,钙摄入过量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二)缺乏和过量:1、增加患肾结石的危险性2、奶碱综合症:大量给予碳酸氢钠、碳酸钙和奶治疗消化性溃疡之后而出现的临床副作用,首次报道在1915年。典型症状:高钙血、碱中毒和肾功能障碍。3、钙和其它物质的相互干扰作用钙的摄入量多,会干扰铁、锌、镁和磷的利用率。摄入过量的钙可以增加肾结石的危险性,可以影响其它元素的生物利用率。奶和奶制品是钙的最好食物来源,其含钙量高,并且吸收率也高。海产品,小虾皮、海带、发菜、硬果类,豆类、绿色蔬菜也是钙的主要食物来源。硬水中也含有相当量的钙。食物种类重量(克)食物种类重量(克)虾皮81克奶粉118克雪里蕻348克黄豆(生)419克豆腐488克油菜741克牛奶769克能提供500毫克钙的食物举例(三)食物来源:1.吸收钙在小肠通过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吸收,一般钙吸收率为20%~60%不等。钙吸收受膳食中草酸盐、植酸盐、膳食纤维的影响,脂肪消化不良,可使未被吸收的脂酸与钙形成皂钙,而影响钙的吸收。膳食中如维生素D、乳糖、蛋白质有促进钙吸收的作用。此外,钙的吸收还与机体状况有关。(四)吸收与代谢2.排泄钙在体内代谢后主要经肠道排出,钙从尿中排除量约为摄入量的20%左右。高温作业和哺乳期可通过汗和乳汁排除。3.储留钙在体内的储留受膳食供给水平及人体对钙需要程度等所左右。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钙的AI值为0岁~300mg,0.5岁-400mg,4岁-800mg,11岁-1000mg,18岁-800mg,50岁-1000mg,孕妇1000mg,乳母1200mg。(五)参考摄入量

磷在成人体内含量为650克,85%~90%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是含量第六多的元素,占体重的1%,多数都集中在骨骼和牙齿(85.7%)

二、磷磷是构成骨骼、牙齿及软组织的重要成分,也是许多维持生命物质如核酸、酶、磷蛋白等的重要成分。(一)生理作用1、构成骨骼和牙齿-主要成分是羟基磷灰石2、是重要的生命物质的组成成分-遗传物质(DNARNA)、磷脂、磷蛋白、环腺苷酸(cAMP)、环鸟苷酸(cGMP)和多种酶的组成成分3、参与代谢过程:以磷酸化合物的形式参与代谢磷酸肌酸-能量储存库

ATP-能量货币4、参与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磷酸缓冲体系食物中含磷非常丰富,一般不会有营养性磷缺乏。特殊情况:1、仅喂母乳的早产儿,由于母乳磷含量低,出现磷缺乏,出现佝偻病样骨骼2、静脉营养未补充磷者或酒精中毒患者(二)缺乏:(三)过量危害与毒性

一般情况下,不易发生由膳食摄入过量磷的问题。曾有报告因摄入过量磷酸盐的食品添加剂而引起磷过量,但很少描述其影响作用。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医用口服、灌肠或静脉注射大量磷酸盐后,可引起血清无机磷浓度升高达1.67mmol(50mg)/L,形成高磷血症,高磷血症最明显的危害是非骨组织的钙化。

1.磷的吸收:磷的吸收部位在小肠,其中以十二指肠及空肠部位吸收最快,在回肠吸收较差

2.磷的主要排泄途径:肾脏-可溶性磷酸盐形式,占70%粪便-未经肠道吸磷从排出,占30%

汗液-少量(四)吸收与代谢

罕见营养性缺磷的问题发生,故而对磷营养状况的研究很少,科学依据有限。磷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

磷平衡测定:不是一个理想的评价指标,因为人对磷的调节能力比较强,在低磷摄入时,仍能达到磷的零平衡

血清无机磷水平:合理的指标。成人血清无机磷正常值为1.15mmol/L。(五)营养状况评价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DRIs中制订成人磷适宜摄入量(AI)为700mg/d(包括老年人、孕妇和乳母)。婴儿磷的需要量:1~6个月:AI=150mg/d6~12个月:AI=300mg/d1~3岁:450mg/d;4~6岁:500mg/d;7岁~:700mg/d

青春发育期:1000mg/d

钙:磷=1~1.5:1较好100ml血中钙的浓度×磷的浓度=35~40,如果低于30,则有可能发生骨质钙化停滞,可能发生软骨病。(六)、需要量与膳食参考摄入量

(七)食物来源磷在食物中分布很广,无论动物性食物或植物性食物,在其细胞中,都含有丰富的磷,动物的乳汁中也含有磷,磷是与蛋白质并存的,瘦肉、蛋、奶、动物的肝、肾含量都很高,海带、紫菜、芝麻酱、花生、干豆类、坚果粗粮含磷也较丰富。但粮谷中的磷为植酸磷,不经过加工处理,吸收利用率低。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总量为4~5克。体内铁60%~75%存在于血红蛋白中,3%在肌红蛋白,1%为含铁酶类。以上铁存在形式又称之为功能性铁。其余25%为贮存铁。三、铁铁是血液的重要成分,参与血红蛋白的组成,把氧气运送到身体的各个角落,再将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铁为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细胞色素A以及某些呼吸酶的成分,分布在人体的组织中。(一)生理作用当体内缺铁时,铁损耗可分三个阶段,即铁减少期、红细胞生成缺铁期和缺铁性贫血期。铁缺乏对人体的影响:工作效率降低、学习能力下降、冷漠呆板;儿童表现为易烦躁,抗感染能力下降。(二)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

植物性食物中铁吸收率较动物性食物(除蛋类)为低。铁在食物中主要以三价铁(非血色素铁)形式存在,少数食物中为还原铁(血色素铁)形式。非血色素铁在体内吸收过程受膳食因素的影响,如粮谷和蔬菜中的植酸盐、草酸盐以及存在于茶叶及咖啡中多酚类物质等均可影响铁的吸收。此外,无机锌与无机铁之间有较强的竞争作用,互有干扰吸收作用。但维生素C、某些单糖、有机酸以及动物肉类有促进非血色素铁吸收的作用。核黄素对铁的吸收、转运与储存均有良好影响。(三)吸收与代谢婴幼儿由于生长较快,需要量相对较高,需从食物中获得铁的比例大于成人;妇女月经期铁损失较多;孕期铁需要量增加,为此摄入量应适当增加。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铁的AI值成年男子15mg,成年女子20mg孕妇、乳母25mg。铁良好来源为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畜禽肉类、鱼类。(四)参考摄入量与食物来源动物血、肝脏、大豆、黑木耳、芝麻酱中含铁丰富。瘦肉、蛋黄、干果类中是铁的良好来源。(六)食物来源人体含锌2~2.5克,主要存在于肌肉、骨骼、皮肤。(一)生理作用

锌的生理作用表现在多方面:①是酶的组成成分或酶的激活剂。人体约80多种酶的活性与锌有关,如碳酸酐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羧肽酶、RNA聚合酶、DNA聚合酶等。②促进生长发育与组织再生。锌与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等过程都有关。③促进食欲。锌参与构成唾液蛋白而对味觉与食欲发生作用。④促进维生素A代谢和生理作用。⑤参与免疫功能。四、锌

锌缺乏表现为:生长迟缓、食欲不振、味觉迟钝甚至丧失、皮肤创伤不易愈合、易感染、性成熟延迟等。(见P4)

锌过量常可引起铜的继发性缺乏,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二)缺乏与过量

锌在小肠吸收后,与血桨白蛋白或运铁蛋白结合、分布于各器官组织。(三)吸收与代谢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锌的RNI值为成年男子15mg,成年女子11.5mg,50岁-11.5mg,孕妇16.5mg乳母21.5mg。锌的食物来源广泛,但动植物性食物的锌含量与吸收率有很大差别。牡蛎含锌量最高(每100g含锌高达100mg以上)。(四)参考摄入量与食物来源(五)食物来源

动植物性食物中都含有锌,不同食物中锌含量差别很大,吸收利用率也不相同。贝壳类海产品、红色肉类、动物内脏等是锌的良好来源,干果类、谷类胚芽和麦麸也富含锌。人体内含碘约20~50克。甲状腺组织含碘最多约占体内总碘量的20%左右。(一)生理作用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它在机体内没有独立的作用,其生理功能是通过甲状腺激素完成的。甲状腺激素有调节机体能量代谢、促进体格(包括身高、体重、骨骼、肌肉和性发育)发育,从妊娠开始到出生后2岁,脑发育必需依赖于甲状腺激素的存在。在这个时期碘缺乏会导致脑发育不同程度的落后,并且在2岁以后再补充碘或甲状腺激素也不能逆转。五碘

碘缺乏可引起甲状腺肿大。因碘缺乏多由于环境、食物缺碘造成,常为地区性,是为地方性甲状腺肿。孕妇严重缺碘,可殃及胎儿发育,是新生儿生长损伤,产生呆小病。采用碘化食盐(也有采用碘化油)方法,可以预防碘缺乏。儿童期和青春期的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青春期甲状腺功能减退,亚临床性克丁病,智力发育障碍、体格发育障碍,单纯聋哑。(二)碘缺乏碘摄入过量可造成高碘甲状腺肿。常见于发生摄入含碘高的饮水、食物,以及在治疗甲状腺肿等疾病中使用过量的碘制剂等情况。这只要限制高碘食物,即可防治。(三)碘过量食物中碘离子极易被吸收,进入胃肠道后1小时内大部被吸收,3小时完全吸收。吸收后的碘,迅速转运至血液,与血液中蛋白质结合,并遍布各组织中。(四)吸收与代谢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RNI值为成人150μg,孕妇、乳母200μg。含碘较高的食物有海产品,如海带、紫菜、淡菜、海参等。(五)参考摄入量与食物来源硒在人体总量14~20mg,广泛分布于组织和器官中。(一)生理作用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