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词语解释: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译文:早春的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如同一位婀娜美人,垂下来的万缕垂丝好像是绿色的裙带。不知这绿叶是谁剪裁出来,原来是二月的春风细细剪裁。
请简要分析诗中“柳”这一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柳树的色泽嫩绿,风姿优美。诗人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内心深处对春天的无限热爱、赞美之情,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翻译
东风轻拂着海棠,花透出美妙的光华,迷茫的夜雾中弥漫着花香,朦胧的月光转过回廊。夜很深了,因为担心海棠会像人一样而睡去,所以赶忙点燃蜡烛,照耀着海棠。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两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1.通过从色泽、嗅觉方面描写了海棠光彩正艳、香气正浓,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2.后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海棠花比作人,表达了作者对海棠花的喜爱之情。练习1、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译文:天平山白云泉边是那样清幽静谥,天上的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山上的泉水淙淙潺流,从容自得。我问泉水,你既然在这里如此闲适,何要奔冲山下去,给原本纷扰多事的人间推波助澜?(1)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答: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手法),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分析),言浅意深,理趣盎然(作用)。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①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注】①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陂:池塘,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
译文:围绕着杏花的是满塘的春水,岸上的花,水中的花影,都是那么地鲜艳动人。即使被无情的东风吹落,飘飘似雪,也应飞入清澈的水中,胜过那路旁的花,落了,还被车马碾作灰尘。(1)你认为“一陂春水绕花身”中的“绕”
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好,“绕”是“环绕”的意思,一池碧绿的春水环绕着杏树,预示着勃发的生机。“绕”字既写陂水曲折蜿蜒之流势,又写水花之相依相亲。使春水富有动感,充满生机,表现了春水爱花惜花的情致。
(2)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安石移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之中”。这种悲壮之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在诗中诗人用“作雪”和“成尘”作喻,形成对比,再以“纵被”和“绝胜”强调了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泾溪①(唐罗隐)
泾溪石险人惊惧,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①径溪是指今甘肃天水市东南的永川河。
译文:泾溪石头排列分布险峻,人走在上面的时候很小心谨慎,一年到头也没听说有人落水。而在水流不急不险没有乱石的地方,却经常听说里面有人落水。
这首诗寓含着一种什么哲理?谈谈你的看法。
答:许多事故往往出于人人自以为安全而失去警惕的时候。(人们总是在看到明显危险时很是小心,多了一份谨慎,而在看着安全的环境是就放松了警惕,行事不再小心,反而大意失荆州了)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①倚--仗恃,依靠。狂--猖狂。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②解把--解得,懂得。飞花--柳絮。
③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1]
翻译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
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答案: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答: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诗歌也可通,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用“天地”好。“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浩然之态。“秋后”与“清霜”重复。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借物咏怀。对比。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猪
耳大偏能容闲事,嘴长何妨无乱词。
平生高栏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