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康复法学考试重点_第1页
传统康复法学考试重点_第2页
传统康复法学考试重点_第3页
传统康复法学考试重点_第4页
传统康复法学考试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一 章 概 述传统康复方法学受伤病影响的身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一系列传统治疗方法。理论基础论上则体现为正气为主、杂合而治、治未病。功能观治未病: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采取某些预病情的发展和转变,促使疾朝痊愈方向转化一套由医生编成的医疗体操专着。元代忽思慧编撰的《饮膳正要》是我国古代最完备的饮食康复专着。可视为我国古代第一部采用医疗体育对一些疾病进行康复治疗的专着。《外台秘要》可以视为中国古代有关康复技术的专书。治疗是所遵循的法则。(康复不同于治病(临床医疗)及养生(卫生保健)。传统康复方法的特色和优势复相结合;(3)内治与外治相结合;(4)自然康复与自疗康复相结合;(5)低成本、广覆盖、技术实用。传统康复方法与现代康复方法的联系与区别传统 现代基础理论 传统文化和中医理论康复方法 针灸、推拿、中医等康复对象 基本一致。残疾、老年慢性康复目的 相同,回归社会

现代科学医学、教育、职业、社会大部分以支持性、补偿性为主第二章评定1.传复方书名成 年代作者穴名数备注统康法的原则:以功腧穴针时期一灸图经》《针灸大成》明代杨洲继腧穴针时期一灸图经》《针灸大成》明代杨洲继359后对针灸学的第三次总结《针灸逢源》清代李川学361强调辨证取穴、针药并重《黄帝内经》战 国时期黄帝160左右个为针灸学的发展奠定基础,针灸学的第一次总结《针灸魏 晋皇 甫349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着甲乙经》时期谧针灸学的第二次总结《铜人北宋王惟354设计了两具铜人针灸模型经络的生理、病理特点来分析临床症候的方法。分经治疗:根据经络的生理病理特点在相应的经脉进行治疗。第三章经络腧穴

导向;全面进行治疗;复方协同。经论据病部位其所络脏方法。辨证:各条经络:是经和络的总称,它内连脏腑,外络肢节,网络周身。经,又称经脉,有路径意,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转输出入的特殊部位。腧穴的作用:反映病证,协助诊断;接受刺激,防治疾病指寸定位法:1.(12.13.横指同身寸(一夫法),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3腧穴定位的方法,又称“骨度分寸定位法”十二筋皮、十二皮部、十五络脉、孙络、浮络三阴从足走腹。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脏,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形成脏腑阴阳表里配对关系。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络肾)——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手厥阴心包经(属心包,络三焦)——手少阳三焦经(属三焦,络心包)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腧穴的主治规律:(1)分部主治:腧穴都能治疗所在部位及邻近器官的病证。这是分经主治:既不属于分部主治规律又不属于分特殊穴和特定穴的区别为特定穴。既不属于分部主治规律又不属于分经主治规律的一类独特治疗作用的腧穴五腧穴: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称为井、荥、输、经、合的五个腧穴合称“五输穴”。原穴: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腧穴,是脏腑原气留止的部位,称为“原穴”,合称“十二原穴”。“原”即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络穴:络脉有经脉分出之处各有一穴,十二经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一络穴,加上躯干前的任脉络穴,躯干后的督脉络穴合躯干侧的脾之大络,合称“十五络穴”。络穴不仅能治疗本经病症,也能治疗气相表里两经的病证郄穴八会穴: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第四章推拿疗法推拿的治疗作用;调整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推拿的治疗原则:治病求本;扶正祛邪;三因制宜;治未病;调整阴阳。推拿异常情况:软组织损伤;骨与关节损伤;神经系统损伤;休克;内脏损伤。推拿疗法的运用会加剧脊髓的损伤。(2)由结核菌、化脓菌所引起的运动器官病症不宜进行推拿治疗。如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此时,推拿的运用可使感染扩散。(3)各种骨折及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病症患者。推拿会导致骨质破坏。(4)严重的心、肺、脑病症患者不宜进行推拿治疗。(5)体质虚弱,身体承受不起手法的患者,不宜使用?推拿手法。(6)部分肿瘤患者不宜在发病部位进行推拿治疗。(7)各种急性传染病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出血期,不应使用推拿,以免贻误病情。(8)有出血倾(9)(10)妊3精神病患者或情绪过于激动不能配合医生操作的患者。饱、疲劳、精神紧张者,应慎用手法或暂缓治疗。推拿治疗的注意事项:(1)(2)治疗时要全神贯注。(3)手法力量要轻重适宜。(4)患者体位要安置得当。(5)医生要随时调整自己的姿势。(6)医生必盖被治疗的肢体或局部。推拿手法(1)松动类手法:抖、摇、揉、擦、搓、拿、滚、拔伸法(2拍、捏、拨、推法;(3)镇静类手法:摩、理、按、点、抹法。正骨八法为摸、接、端、提、按、摩、推、拿。推拿分为温、清、补、泻、通、和、汗、散八种基本治法。内治法概括为“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第五章针灸疗法毫针的选择和检查伤痕;针柄:金属丝缠绕要牢固不松脱,针柄长短、粗细适中,便于捏持施术。(1)检查针尖(2)检查针身(3)检查针柄(4)检查针根?套管进针法;(4)速刺法:插入、弹入。行针手法捻转法;辅助手法有循、刮、弹、摇、震颤、飞。留针法延长刺激作用,还可以达到候气与调气的目的,主要有静留针法和动留针法。得气:是指毫针进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的腧穴部位产生针刺的感应,这种针刺的感应称为得气。?得气意义:是针刺产生治疗作用的关键,是判断患者经气盛衰、取穴准确及疾病预后、针治效应的依据,是针刺过程中进一步实施手法的基础。6.头皮针法原则7.电针的波形波或断续波,坐骨神经痛用疏密波、断续波,面瘫用疏密波?注意事项、使用前检查性能是否完好2、调节电流时不可突然增强345灸法: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在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分类: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拔罐方法:留罐法、走罐法、闪罐法、刺血拔罐法、留针拔罐法。针灸处方原则: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病求本、三因制宜。选穴原则:近部选穴、远部选穴、辨证选穴、局部选穴、随症选穴。配穴方法:按经脉配穴法(本经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穴法(上下配穴法、前后、左右)。针灸疗法临床主要用于四个方面:针灸治疗、针灸保健、针刺麻醉、经络腧穴诊断。治神法集中等,使针下得气甚而气至病所,提高临床疗效的发法?进针时,医者要全神贯注,目无旁骛,属意病者,审视事休息,安定神态,勿大怒、大喜、大悲、大忧,以免神气耗散。第八章临床疾病治疗1.颈肩部疼痛:推拿疗法常用手法:一指禅推法、滚法、点揉操作方法:①在枕部、颈部、肩部以一指禅推法、滚法、点揉、拿法缓解局部肌肉痉挛;②点揉风池、翳风、扶突、缺盆、肩井、天宗、1min;③膀胱经及背部督脉自上而下做推法,肩部沿手太阳小肠经和少阳三焦经做擦法,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从注意事项针灸疗法:颈痛:风池、大椎、天柱、后溪、肩井、肩贞、风府、天宗、颈部夹脊为主穴。病取穴:落枕加落枕穴,将风池、颈夹脊穴改为阿是穴。肩痛:肩髃、肩前、肩贞、阿是穴为主穴。腰背部疼痛主穴取穴:腰肌劳损、扭伤,首选水沟、腰痛穴;腰椎间盘突出加夹脊穴。上肢疼痛主穴辨病取穴:肱骨外上髁阳谷、外关、大陵。治则:通经活络止痛,温经散寒,清热消肿,兼活血祛风。下肢疼痛:主穴:脊背:大椎、身柱、腰阳关、夹脊;①髋部:环跳、居髎、承扶、风市;②膝部:血海、梁丘、膝眼、阳陵泉;③小腿部:足三里、丰隆、条口、承ft、悬钟;④踝部:丘墟、解溪、商丘、昆仑、太溪;⑤足部:行间、太冲、内庭、涌泉。治则:通经活络止痛,温经散寒,清热消肿,兼活血祛风。头痛:①前额部:头维、印堂、合谷、内庭;②后枕部:天柱、脑户、后溪、昆仑;③颞部:风池、太阳、外关、足临泣;④巅顶部:百会、四神聪、太冲、至阴。5.全身性运动功能障碍(如脑卒中后偏瘫):急性期主穴配穴吞咽障碍加风池、翳风、完骨;语言不利加廉泉,金津、玉液放血。恢复期:以督脉和下肢三阳经腧穴为主,辅以手足厥阴经。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主穴:以督脉和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外关;下肢:髀关、伏兔、丰隆、风市。??头面部中枢运动功能障碍(如面瘫):推拿疗法:点按法、一指禅推法、揉法、摩法。针灸疗法主穴: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辨证加减操作:面部腧言语障碍针灸治疗:体针主穴:廉泉、哑门、风池、风府。吞咽障碍的针灸治疗?体针主穴耳针取穴皮质下、食管、贲门。认知功能障碍取穴:皮质下、交感、心门、脾门、肾门排尿功能障碍:三阴交、阴陵泉、膀胱俞、太溪、太冲、中极、八髎穴为主穴。排便障碍主穴辨证取穴气海、中脘、三阴交用于血虚者。心功障碍主穴:内关、心俞、厥阴俞、大陵、膻中、气海、中脘,或点刺大椎、辨证取穴感冒加大椎、三阴交。肌肉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神门、内关、心俞呼吸系统:肺俞、太渊、足三里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肾俞、膀胱俞、中极内分泌:脾俞、肾俞、足三里中枢神经系统:内关、太冲、三阴交肌肉骨骼病损所致功能障碍的针灸取穴治则: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针刺为主(陈伤者可灸),泻法。行痹兼活血祛风,痛痹兼温经散寒,着痹兼除湿化浊,热痹兼清热消肿;行痹、痛痹、着痹针灸并用,泻法;热痹只针不灸,泻法。处方颈部肩部:肩髃、肘部腕部阳谷、外关、大陵、腕骨;脊背:大椎、身柱、腰阳关、夹脊;腰部:肾俞、腰阳关、股部髀部:环跳、秩边、居髎、承膝部踝部:解溪、昆仑、申脉、照海、丘墟。简答1、1体位定位1、22消毒针刺手进针,直刺~寸2、请寸毫针针刺自身的足三里穴?体位定位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刺13请寸毫针针刺自身的三阴交穴?体位定位3消毒针刺:1~寸4、请寸毫针针刺自身的阳陵泉穴?体位:坐位或卧位(仰俯侧皆可)定位:在小腿消毒针刺1~寸。5、1?体位:坐位或卧位(仰俯侧皆可)定位:在足消毒针刺:单手进针,直刺~寸。6、1?体位:坐位或卧位(仰俯侧皆可)定位:在足消毒消毒。针刺:单手进针,直刺0.5~寸7、请寸毫针针刺自身的曲池穴?体位:坐位或卧位(仰俯侧皆可)定位:在肘横纹消毒毒。针刺1~寸8、请模拟夹持进针法,并说明此法用于何处穴位??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在腧穴表面,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指两指同时用力,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9、请模拟提捏进针法,并说明此法用于何处穴位??用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此法用于皮肉薄部位的进针,如印堂等10、请模拟舒张进针法,并说明此法用于何处穴位??用左手食、拇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弛部位的腧穴。11、请模拟指切进针法,并说明此法用于何处穴位??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旁,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12请持针模拟提插补法操作,同时以语言旁白(说明)??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穴的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13请持针模拟提插泻法操作,同时以语言旁白(说明)??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穴的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14请持针模拟捻转补泻的补法操作,同时以语言旁白(说明)?食指向后,左转为主。15请持针模拟捻转补泻的泻法操作,同时以语言旁白(说明)?食指向前,右转为主。16请模拟操作艾炷灸的直接灸(包括艾炷的制作)??用艾绒捏成上尖底平的圆锥形11在皮肤穴位上施灸,按其对皮肤刺激程度的不同,又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两种。17、请模拟操作艾炷灸的隔姜灸(包括艾炷、姜片的制作)?是用姜片做隔垫物而施2-3cm,厚约的薄片,在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5~10l~218请模拟操作艾炷灸的隔盐灸(包括艾炷的制作)??是用食盐作隔垫物而施灸的一5~919、请持针针刺操作,后使用温针灸,同时以语言旁白(说明)?1-2达到治疗目的。20、请模拟操作艾条灸的温和、雀啄、回旋灸??(1)温和灸将艾条燃着的一端靠近穴位熏灼,距皮肤2~35~10至皮肤稍有红晕。(2)回旋灸又称熨热灸。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的部位平行往复回旋移动,使皮肤有温热感,距皮肤2~320~30(3)雀啄灸将点燃的艾条于3521、请模拟操作火罐的闪火法?95%酒精棉球,在火罐内1-3节约棉球,注意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22请模拟操作火罐的架火法或投火法??2-3立刻吸住,可产生较强的吸力。投火法是将酒精棉球或纸片点燃后,投入罐内,然后速将火罐罩在施术部位。此法适于侧面横拔,否则会因燃物下落而烧伤皮肤。23、请模拟操作火罐的闪罐?止。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虚证病例。24、请模拟操作拔罐的坐罐与起罐?10-15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后,覆盖敷料,以防感染。25、请持三棱针,模拟操作点刺放血,并以语言旁白说明??检查针具无误后,选好点刺之穴位血络,局部用酒精行常规消毒;术后右手持针,左手固定待刺部位,将针尖对准选好之血络,迅速刺入约~?立即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