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言1、三级防止:即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来改善人群的健康状况,减少疾病的发生率;通过早诊断、早治疗来促进病人的痊愈,减少病死率;通过规范化的治疗和康复措施来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病人的残疾率。2、2023年10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公布了“健康管理师”这一新的职业。3、健康管理师通过对慢性病患者进行管理后,达成如下结果:(1)四降——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降体重;(2)三减——减少用药量、减少医疗费支出、减少住院频率;(3)二改变——改变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4)一学会——学会一套自我管理和平常保健的方法。4、健康管理师对亚健康人群进行管理后,达成如下结果:避免危险因素升级而发展成疾病,改善健康状况,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未健康提前买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章健康管理第一节健康管理概述1、健康管理:是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预测、防止和维护的全过程。2、健康管理的目的:是由健康管理师运用医学基础、医学临床、营养保健、中医养生、心里保健、康复医学、环境医学、运动医学以及安全用药等多方面的知识,在进行健康信息管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特点,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征询与指导,使人群或个体在健康方面达成最佳状况,最终达成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3、健康管理的实质:是防止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实现三级防止:一级防止,是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手段来改善健康状况,减少疾病的发生率;二级防止,是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病人的病死率;三级防止,是通过规范化的治疗和康复措施,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减少病人残疾率。4、20世纪60、70年代美国保险业最先提出健康管理的概念。5、由于不良生活方式所导致的疾病统称为生活方式疾病,它重要涉及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病以及与之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6、健康管理的内容:(1)一方面是,收集健康信息,即收集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及生活方式相关的信息,发现健康问题,为评价和干预管理提供基础数据。(2)另一方面是,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即对个人或群体的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做出预测,以达成健康警示的作用,并为干预管理和干预效果的评价提供依据。(3)最后是,健康促进干预管理,即通过个人或群体健康改善的行动计划,对不同危险因素实行个性化的健康指导,这是最实质性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整个健康管理过程的核心。通过上述过程达成改善监看个状况他,防止慢性非传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命质量,减少医疗费用的目的。7、健康管理的环节:(1)第一步,健康状况的信息采集,即寻找、发现健康危险因素的过程。为被管理者监理健康档案,进行危险因素的分析和评价,及早发现健康危险因素,为制定健康促进计划提供基础资料。①采集途径:涉及平常生活调查、正常体检<健康体检>、因病检查等②采集的信息:涉及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基本情况;体检后身体各系统的功能状况、实验室检查后的血糖、血脂等一些重要指标;家族史、膳食习惯、生活方式(如吸烟、睡眠、体力活动、锻炼、精神及社会因素等)(2)第二步,健康状况的评价和预测,即结识健康危险因素的过程。拟定处在何种健康状况,并系统分析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其发展变化趋势,为促使其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做好前期工作。(3)第三步,健康促进、行为干预、征询指导,即解决健康危险因素的过程。根据评估、预测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健康计划,并督促实行,指导被管理者采用对的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来减少发病危险。这是整个健康管理过程的核心。8、健康管理师:是指从事对个人或人群健康和疾病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维护和健康促进的专业人员。9、健康管理师的工作内容:采集和管理个人或群体的健康信息;评估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和疾病危险性;进行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征询与指导;制定个人或群体的健康促进计划;对个人或群体进行健康维护等。第二节健康与亚健康10、健康的定义:(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11、1999年WHO健康标准:即“五快三良好”:食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的快;走得快;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事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12、1976年,美国学者,布鲁姆,提出影响个体和群体健康状态的公式(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Hs=f(E)+AcHs+B+LsHs:健康状态,f(E):环境,AcHs:卫生保健设施的易获得性,B:生物学因素,Ls:代表生活方式(1)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①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是指因自身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给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涉及:衣食住行,爱好嗜好,业余活动,风俗习惯与信仰等各方面的方式或行为,并由此产生的对待现实生活的心里活动与状态。②健康相关行为:指的是人类个体和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分为:健康行为和危险行为。健康行为(促进健康的行为)危险行为(危害健康的行为)定义指朝向健康生活被健康结果所强化的行为,客观上有益于个体与群体的健康。指的是偏离个人、别人乃至社会的健康盼望,客观上不利于健康的一组行为。分类①基本健康行为:指平常生活中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基本行为。如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积极锻炼、积极休息与适量睡眠等①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是习认为常的,对监看更有害的行为习惯。如吸烟、酗酒、吸毒、性乱、不良饮食习惯。②预警行为:指防止事故发生和事故发生以后对的处置的行为。如使用安全带,溺水、车祸、火宅等意外事故发生后的自救和他救等②致病行为模式:导致特异性疾病发生的行为模式:·A型: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的行为模式,表现为雄心勃勃、争强好胜、敌对意识强,受挫易怒等·C型:与肿瘤发生有关的行为模式,表现为情绪过度压抑和自我克制、爱生闷气③保健行为:指对的、合理的运用卫生保健服务,以维护自身身心健康的行为。如定期体检、防止接种、发现患病及时就诊、征询、遵从医嘱、配合治疗、积极康复等③不良疾病行为:指从感知到自身有病到疾病康复全过程所变现出来的一系列行为。常见的表现有:疑病、恐惊、讳疾忌医、不及时就诊、不遵从医嘱、迷信、乃至自暴自弃等④避开环境危害:离开污染环境,采用措施减轻环境污染,积极应对引起心理紧张生活事件等④违反社会法律、道德的危害行为:吸毒、性乱等危害健康的行为属于此类⑤戒除不良嗜好:吸烟、酗酒、滥用药物等(2)环境因素:有内部环境(机体的生理环境)和外部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分。①自然环境:涉及阳光、空气、谁、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中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的特点:效应慢周期长;范围大影响人数多后果严重;常为多种污染物的污染;污染易但治疗难)②社会环境:又称文化-社会环境,涉及社会制度、社会经济、社会文化、人口(增长)、法律、教育、民族、职业等。(3)生物学因素①生物性治病因素:指以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病毒六大类)和寄生虫(原虫、蠕虫,及传播疾病的蚊、蝇、蟑螂等)为主的病原体及有害动植物。②心理因素:③遗传因素:(4)卫生保健服务因素(卫生保健设施的易获得性):卫生保健服务: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及其所属的专业人员,为了达成防止疾病、促进健康,应用卫生资源和医疗卫生防疫手段,有回话、有目的地向个体、群体和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活动及过程。①卫生方针与政策:1997年1月,中国中央、公务员《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了“以农村为重点,防止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和教育,动员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任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②卫生保健服务设施:分为初级、二级、三级3个级别。③卫生保健服务运用:指卫生资源为人民群众防止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客观实际需要量而使用的限度及其合理性。13、亚健康: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有病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但已有潜在发病倾向的信息,处在一种机体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的低质与心理失衡状态。14、亚健康状态构成的四大要素:①排除疾病因素的疲劳和虚弱状态;②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或疾病前状态;③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上的欠完美状态;④与年龄不相称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衰退状态。·亚健康不同于亚临床:亚临床是有主观检查证据而没有明显临床表现。·亚健康不等于慢性疲劳综合征(CFS):CFS具有国际统一标准,仅有30%可以恢复健康状态。目前亚健康没有判断标准。16、亚健康分类(类型):①躯体亚健康:重要变现为不明因素或排除疾病因素的体力疲劳、虚弱、周身不适、性功能下降和月经紊乱等②心里亚健康:重要表现为不明因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急、自卑以及神经质、孤独等③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环境难易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不适应社会。④道德方面的亚健康:重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损人害己的偏差。17、亚健康发生的重要因素:(1)过度紧张和压力:长时期的紧张和压力对健康有四害:①引发急慢性应激,直接损害心血管系统和常伟系统;②引发脑应激疲劳和认知功能下降;③破坏生物钟,影响睡眠质量;④免疫功能下降,导致恶性肿瘤和感染机会增长。(2)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如高盐、高脂和高热量饮食,大量吸烟和饮酒及久坐不运动,是导致亚健康的最常见因素(3)环境污染的不良影响:如水源和空气污染、噪声、微波、电磁波,及其他化学、物理因素污染(4)不良精神、心理因素刺激:这是生理亚健康和躯体亚健康的重要因子之一18、亚健康的重要危害:①亚健康是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疾病前状态,大多数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均是从亚健康人群转入的。②亚健康状态明显影响工作效能和生活、学习质量,甚至危及特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如高空作业人员③心理亚健康极易导致精神心理疾患,甚至导致自杀和家庭伤害。④多数亚健康状态与生物钟紊乱构成因果关系,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加重身心疲劳。⑤严重亚健康科明显影响健康寿命,甚至搞成英年早逝、早病和早残。19、亚健康的防止措施:①均衡营养;②保证睡眠;③让心宽松;④晒太阳提神;⑤了解生理周期;⑥劳逸结合,张弛有度;⑦午后打盹;⑧每周远离喧嚣的都市一次;20、防止亚健康的“十字方针”:①平心:平衡心理、安静心态、平稳情绪②减压:适时缓解过度紧张和压力③顺钟:顺应好生物钟,调整好休息和睡眠④增免:通过有氧代谢运动等增强自身免疫力⑤改良: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从源头上堵住亚健康状态发生。第二章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第一节细胞1、细胞:是人体和其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细胞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涉及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定义结构功能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基本结构形式,称为单位膜或生物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磷脂为主另一方面是胆固醇等)为基架,其中镶嵌不同功能的蛋白质(四类:①与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有关的蛋白质,如载体、通道和离子泵等;②与“辨认”和“接受”细胞环境中特异的化学性刺激有关的蛋白质,统称为受体;③属于酶类的蛋白质;④与细胞免疫功能有关的膜蛋白质)1、物质转运功能:(1)单纯扩散:小分子的脂溶性物质(及O2、CO2等气体),由膜的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移动;(2)易化扩散:不溶于脂质或很难溶于脂质的某些物质,顺浓度差扩散的过程。分2种类型:①以所谓“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葡糖糖、氨基酸;②以所谓的“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单纯扩散与易化扩散的共同特点:物质分子或离子都是顺浓度差和顺电位差移动;物质转运所需能量来自溶液浓度差所包含的势能,不需要细胞此外供能。都属于被动转运)(3)积极转运:指细胞膜将物质分子或离子(Na+、K+、Ca2+、H+、I-、CL-等离子和葡萄糖、氨基酸等分子)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转运的过程。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2、受体供能:细胞质涉及细胞器(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中心体等)和基质细胞核人体除红细胞外都有细胞核,一个细胞一般只有一个核重要组分是核仁和染色体。核仁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场合。染色质或染色体:基本化学成分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组蛋白。染色质和染色体事实上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增殖周期的间期和分裂期的不同形态表现。DNA分子: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功能:①贮藏、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②控制细胞合成各种蛋白质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性1、新陈代谢:机体与周边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互换和能量转化,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叫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性。名称定义涉及两个方面合成代谢(同化作用)指机体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用以合成为自身物质的过程。合成代谢随着着能量的吸取(或储备)分解代谢(异化作用)指机体氧化分解摄取的营养物质或分解自身结构,同时释放能量以供生命活动和合成物质的需要,并把分解的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涉及物质代谢能量代谢2、①兴奋性:机体的组织细胞感受刺激发生反映的能力,称为兴奋性。②刺激:能引起机体或其组织细胞发生反映的环境变化,称为刺激。③反映:刺激引起机体货期组织细胞的代谢改变或其活动变化,称为反映。(分为2种:①由相对静止变为活动状态,或者活动由弱变强,称为兴奋;②由活动变为相对静止状态,或活动由强变弱,称为克制。)第三节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1、生理功能的调节:在不同的生理情况下或内外界环境的发生改变时,体内医一些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使机体能适应各种生理情况和环境变化的需要,以维持内环境稳态。这种过程称为……神经调节感应器接受刺激—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做出反射。特点:迅速、局限、短暂。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体液调节(激素的调节作用)机体的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组织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被运送到全身各处,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生理功能,称为体液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自身调节指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映。自身调节的范围较小,也不十分灵敏。功能活动的反馈效应器应答反映的信息反过来对调节活动的控制机制所产生的反作用,称为反馈。机体大部分的调节系统以负反馈的方式进行调节。第四节血液1、血液是一种流动的结缔组织,循环与心脑血管系统内。2、体液:人体内具有大量液体,涉及水分和其中溶解的物质,在成人,约占体重的60%,总称体液。①体液的2/3在细胞内,称为细胞內液(40%)。其余1/3的体液称为细胞外液(20%)。存在于血管内的血浆(5%)、②淋巴管内的淋巴液、细胞间隙和组织间隙的组织液(15%)都属于细胞外液。③体液各部分之间是彼此隔开的,但它们之间有互相联系。组织液的流动范围非常局限,必须靠血液及时运送,才干避免这些物质堆积对细胞导致损害。④构成细胞直接生存环境的细胞外液称之为机体的内环境。(内环境稳态或稳定)3、血液的组成:①正常血液为红色粘稠液体,其比重在1.050-1.060。由液体成分血浆(50-55%)和有形成分血细胞(45-50%,其中红细胞占44%)两部分组成。成年男性血细胞比容40-50%,女性37-48%②试管内放入抗凝剂离心析出上层的淡黄色透明液体为血浆(是血细胞的细胞外液,其中水分占90-92%,溶质约10%)。③不放抗凝剂血凝块收缩析出淡黄色澄明液体为血清。血液组成化学成分生理功能血浆血浆蛋白是血浆中各种蛋白质的总称。重要有清(白)蛋白、球蛋白、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质)清蛋白/球蛋白比值(A/G)=1.5~2.5:1血浆蛋白的功能:①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清蛋白含量最多,胶体渗透压下降导致全身水肿);②免疫作用(球蛋白涉及a、β、γ等,γ(丙种)球蛋白具有多种抗体能与抗原结合从而杀灭致病因素);③运送作用④凝血作用非蛋白氮血中蛋白质意外的含氮物质总称非蛋白氮NPN,重要是尿素,氨基酸和多肽以外的物质多为代谢的产物(废物)。测定血中NPN有助于了解体内蛋白质代谢情况和肾的功能不含氮有机物和无机盐血糖血浆中所含的糖类重要是葡萄糖,简称血糖。正常人血糖含量比较稳定,在80-120mg%血脂血浆中所含的脂肪类物质,统称血脂。涉及三酰甘油(甘油三酯)、脂肪酸、磷脂(约70%位卵磷脂,其余为神经磷脂和脑磷脂)和胆固醇及其酯。血脂的作用:①脂肪(三酰甘油)和脂肪酸的生理作用是储存及氧化功能;②磷脂、糖脂、胆固醇及其酯是生物膜的重要组分;③脂肪酸、胆固醇可以代谢转化为其他物质,如前列腺素,胆汁酸类固醇激素等。血脂含量不如血糖恒定,波动范围较大。无机物血浆中的无机物,绝大部分以离子状态存在。阳离子中以Na+浓度最高,患有K+、Ca2+、Mg2+等,阴离子中以CL-最多。血浆中患有铁、锌、碘等微量元素。Ca2+参与很多重要生理功能维持神经的兴奋性;NaCL对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和保持机体血容量起着重要作用。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脂的来源:来源于食物;是由肝、脂肪细胞及其他组织合成后释放入血。●脂类不溶于水,在水中呈乳浊状。血脂在血浆中的转运形式是以脂蛋白即血浆脂蛋白形式进行的。离心分离后分类:乳糜颗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四种。载脂蛋白重要有A、B、C、D和E等五类。●血浆脂蛋白的组成及分类:重要有蛋白质、三酰甘油(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组成。各类脂蛋白都具有这四种成分。●血浆脂蛋白的功能:①乳糜颗粒CM:是运送外源性三酰甘油及胆固醇酯的重要形式。②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是转运内源性三酰甘油的重要形式。三酰甘油水平与冠心病呈正相关,升高会随着有HDL水平减少,有道动脉粥样硬化。③低密度脂蛋白LDL:是将肝内合成的胆固醇转运到肝外组织。LDL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长有关。LDL-胆固醇水平与血总胆固醇浓度密切相关,总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的危险性呈正相关。④高密度脂蛋白HDL:是将肝外组织的胆固醇转运到肝内进行代谢。HDL水平与冠心病呈负相关。●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血脂高于正常人上限为高脂血症。(成人:三酰甘油>2.26mmol/l(200mg/dl),胆固醇>6.21mmol/l(240mg/dl);儿童胆固醇>4.14mmol/l(160mg/dl)为标准)高脂血症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概念:中档及大动脉血管内膜和中层形成脂肪斑块。涉及有脂质(重要是胆固醇及其酯)和符合糖类的沉积,进一步损伤变为钙化的和坏死的碎屑;这些损伤通常被纤维组织和平滑肌细胞覆盖,伸向血管腔内,导致管腔狭窄,阻碍血流。血管壁中层也有病变。动脉内膜集聚的脂质呈黄色粥样。这种损伤如溃变,将致出血和血栓的形成,可以完全堵塞血管(栓塞sè)。●饱和脂肪酸是膳食中使血清胆固醇升高的重要脂肪酸。(ω-6)N-6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是减少胆固醇的重要脂肪酸。鱼油和海洋动物油减少胆固醇。●血浆的理化特性:(1)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的大小。正常人的血浆在标准状态下渗透压约为313mosml/l①晶体渗透压:小分子的晶体物质(重要是NaCL,另一方面是NaHCO3和葡萄糖)形成的渗透压。·毛细血管壁:允许晶体物质自由通透,因此血浆晶体渗透压改变时,对血管内外水的分布没有影响。·细胞膜:不允许小分子晶体物质自由通透,对离子通透具有选择性。晶体渗透压变化时会影响细胞内外水的平衡②胶体渗透压:血浆中大分子物质(重要是清蛋白,另一方面是球蛋白)形成的渗透压。·毛细血管壁:胶体物质一般不能通过。·当血浆胶体渗透压显著下降时,液体从毛细血管内移向毛细血管外,导致组织间液量增长,称为水肿。外源性补充清蛋白可以治疗水肿。·以人体血浆的正常渗透压为标准,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如0.9%NaC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等为人体或哺乳动物的等渗溶液。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称为高渗溶液,相反为低渗溶液。(2)酸碱度(PH):正常人的血浆的PH值为7.35-7.45。血液有一定的粘滞性,全血的粘滞性是水的4-5倍,在1.6-2.4之间,重要取决于血细胞数量、血浆蛋白和脂类的浓度。血液组成化学成分生理功能血浆血浆蛋白非蛋白氮不含氮有机物和无机盐血糖血脂无机物血细胞红细胞120天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年男450-500万/mm3,女380-460万/mm3)体积很小,直径7-8μm,呈双凹圆盘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细胞器。内有丰富的血红蛋白Hb(男120-160g/L,女110-150g/L)生理功能:运送O2和CO2,调节酸碱平衡的作用。如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出来(称为溶血),即丧失上述功能白细胞<10天无色呈球形,有细胞核,直径7-20μm,正常人白细胞计数在4000-10000/mm3,范围内,平均为7000/mm3血小板7-14天又称血栓细胞,直径2-4μm,呈圆盘状。无细胞核,具有多种细胞器:线粒体、致密体(储存5-羟色胺)类溶酶体和各种分泌小泡。健康成人血小板数为10-30万/mm3【(100-300)x109/L】①参与生理性止血②血小板的营养和支持作用———————————————●红细胞●——————————●红细胞数目可随环境条件和年龄而有拜改变。高原居民和新生儿科达6500万/mm3以上。真性脓细胞增多症红细胞数在(7-10)x1012/L,伴有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多。①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数高达600-800万/mm3或以上时称为红细胞增多症,可使血液粘滞度增长,史微血管已于阻塞,循环阻力加大,心脏承担加重。如空气中氧含量减少或机体运氧功能障碍,导致组织缺氧,史造血功能加强,也可由于造血器官过多增生或癌发而导致。②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均称为贫血。发生的因素有:·生成原料缺少:最常见的为缺少Fe2+时,为缺铁性贫血;另一方面是缺少维生素B12、叶酸等促使红细胞分化和成熟的物质,为恶性贫血。·造血器官功能障碍:某些化学药物,X、γ射线的辐射作用,破坏了造血器官的功能,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细胞破坏增长:某些病原虫或药物等因素使红细胞破坏增长而导致贫血。·衰老或破坏的红细胞可由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清除。衰老红细胞被吞噬后,血红蛋白分解成珠蛋白和血红素,均可被摄取回收再运用。·正常人血液中血细胞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红细胞平均寿命约120天(日更新率约1%)。红细胞生成的必须原料是铁和蛋白质珠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是红细胞成熟必需的辅助因子。叶酸与DNA合成直接相关,维生素B12促进叶酸的运用。·血细胞是在造血器官内产生并发育成熟后释放入血的。成人的造血器官重要是红骨髓(局限在长骨的骨骺hou端及不规则骨和扁骨的骨松质内)。组织缺氧是促进红细胞生成的有效刺激。●网织红细胞是一种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正常人外周血中红细胞计数约占红细胞总数0.8-2.0%。这一数值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网织红细胞增多表达骨髓红细胞生成旺盛,常见于溶血性喷血或放化疗滞后等。·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治疗过程中,网织红细胞升高说明治疗有效,骨髓造血功能良好;反之,提醒骨髓造血工恩可以障碍。·骨髓移植后第21天,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大于15x109/L表白无移植并发症;如低于15x109/L伴有中兴粒细胞和血小板数更多,也许为失败。●血红蛋白由珠蛋白和亚铁红素结合而成,血液呈现红色就是由于其中具有亚铁红素的缘故。●红细胞的生理特性:①渗透脆性(简称脆性):指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能力。②悬浮稳定性:即红细胞能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与抗凝剂混匀至于血沉管中,红细胞逐渐下沉,在单位时间内红细胞沉降的距离,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血沉的快慢表达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大小。正常男性第1小时血沉值0-15mm,女0-20mm。活动性结核病、风湿热、患恶性肿瘤等血沉均可加快。血沉加快重要是由于血浆中各种蛋白质的比例改变,而与总蛋白浓度无关。———————————————●白细胞●——————————白细胞分为两大类5种细胞:(白细胞寿命一般不超过10天)白细胞分为分为计数功能粒细胞细胞质内患有特殊着色颗粒。按着色性质不同分为中性粒细胞50-70%重要吞噬化脓性细菌和小的细胞碎片,能消化所摄取的病原体或其他异物。吞噬作用很强嗜酸性粒细胞1-4%在患有过敏感应及寄生虫病时其数量明显增长,如感染裂体吸虫病是,嗜酸性粒细胞可达90%。它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能力较强嗜碱性粒细胞0-1%参与集体的过敏反映。这类细胞的颗粒内具有组胺、肝素和过敏性慢反映物质等无粒细胞单核细胞3-8%由骨髓生成,在血液中仅生活3-4天,即进入肝、脾、肺和淋巴等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吞噬和消化能力增强。重要吞噬非化脓性细菌和大的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巨噬细胞还参与特异免疫功能的抗原提呈作用,具有辨认和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等。淋巴细胞分为:20-40%也称免疫细胞,在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淋巴细胞细胞免疫:重要由T淋巴细胞是实现,占淋巴细胞的80-90%。T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变成致敏淋巴细胞后,其免疫作用有:①直接接触并袭击具有特异抗原性的异物,如肿瘤细胞。异体植入细胞②分泌多种淋巴因子,破坏具有病原体的细胞或克制病毒繁殖③B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起协同作用,互相加强,来杀灭病原微生物B淋巴细胞体液免疫:重要通过B拎包细胞起协同作用。当刺细胞收到抗原刺激变成具有免疫活性的“记忆”性浆细胞后,产生并分泌多种抗体,即免疫球蛋白,以针对不同的抗原。抗体通过与相应抗原发生免疫反映,抗体能中和、沉淀、凝集和溶解抗原,以消除其对抗体的有害作用。●白细胞数超过10000/mm3称为白细胞增多;少于4000/mm3称为白细胞减少,均属于病理范围。白血病时,白细胞数目异常增多,但不是正常细胞,可达几万,甚至数十万。●白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一种中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润湿和产生抗体等方式来防御和消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的功能:①吞噬作用: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的吞噬作用很强,它们吞噬侵入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和一些坏死的组织碎片。嗜酸性粒细胞吞噬能力较弱。②特异性免疫功能:淋巴细胞也称免疫细胞(上表)·嗜碱性和嗜酸性粒细胞的功能:①细胞免疫;②体液免疫●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就是淋巴细胞针对某一种特异性抗原,产生与之相相应的抗体或进行局部性细胞反映,以杀灭特异性抗原。(淋巴细胞的生存期长短不等,从几小时直到几年)———————————————●血小板●———●在生理情况下,如饭后和运动后血小板数量增长,疾病时可减少;血小板减少到10万/mm3以下时,机体易发生出血倾向,若血小板减少到5万/mm3以下时,机体某些组织容易发生内出血。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等疾病时,容易发生内出血。●血小板的功能:①参与生理性止血:小学馆损伤后血液流出,数分钟后出血自行挺值得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出血时间正常值为1-3分钟,凝血时间为2-8分钟。②血小板的营养和支持作用:血小板有维护毛细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当体内血小板数目锐减时,该功能难以完毕,红细胞容易逸出,可发生自发性出血现象,出现紫癜。血小板是由骨髓中巨核系定向祖细胞发育而来。血小板平均寿命4-14天。——————————●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血液离体后不久凝固成块(凝胶状态)。血液凝固过程的最终结果就是使溶胶状态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凝胶状态的纤维蛋白,网住血细胞,形成血块。●凝血因子:将体内直接参与血细胞凝集(血凝)的物质称为凝血因子。正常情况下,大多数凝血因子在血浆中并无活性,激活后才呈现活性。按发现的时间顺序,从因子Ⅰ到Ⅷ。因子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ⅪⅫ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组织因子Ca2+前加速球蛋白是Ⅴ的激活物,已取消稳定因子抗血友病球蛋白血浆凝血致活素成分血浆凝血致活素前质纤维蛋白稳定因子●血液凝固过程分3个环节:①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分为内源性凝血系统和外源性凝血系统。②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在Ca2+与凝血酶原激活物的作用下,时期转变为凝血酶③纤维蛋白生成阶段:(钙在血液凝固的每一环节都是必需的,去除血浆中的Ca2+是防止血液凝固的常用方法,储存血液在血中加入柠檬酸钠就是这个道理)(肝素是临床上常用的抗凝药物,其参与集体的免疫功能)●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涉及纤维蛋白溶解酶(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与克制物3个组成部分。·血液凝固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原的分子,被分解液化的过程,叫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纤溶是机体重要的抗凝血过程。·纤溶酶原激活物:有3类:①血浆激活物:由小血管的内皮细胞合成释放②组织激活物:以子宫、甲状腺、肺等组织细胞中含量高。当组织受损时释放入血,促使纤溶酶原变为纤溶酶。如某些器官手术后常发生渗血情况,月经血不凝固,都是与这些组织内具有丰富的组织激活物有关。③尿激活物:尿液中具有纤溶酶原激活物,称尿激酶。是肾脏及泌尿道上皮细胞释放的。合成的尿激酶用来治疗脑血栓形成和心肌梗死。蛇毒也具有溶解血栓的作用。●假如血型不匹配而进行输血,红细胞会出现“凝集”现象,随即破裂;凝集块可堵塞血管导致严重后果。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红细胞的血型(即凝集原种类或有无来分型)。凝集原(抗原,有A和B两种)存在于红细胞表面;凝集素(抗体,抗A<α抗体>和抗B<β抗体>两类)存在于血浆(血清)中。在医学上,意义最大的是ABO血型系统,另一方面是Rh血型。·红细胞膜具有A凝集原的称为A型,具有B凝集原的称为B型,具有AB两种凝集原的称为AB型,既无A也无B凝集原的称为O型。·血清中具有两类凝集素(抗体,抗A<α抗体>和抗B<β抗体>两类)。在同一个体血清中不也许具有对抗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的抗体。A型血中只有抗B;B型血中只有抗A;AB型血中无抗A和抗B;O型血中既有抗A又有抗B。·在ABO血型的基础上可以重叠有Rh血型,有的是Rh阳性,有的是Rh阴性。Rh血型与ABO血型系统重要的不同点是:其抗体不是天然抗体,是由于后天机体接触了Rh抗原后才在体内产生的。·输血的原则:从理论上讲,O型血的血细胞不含A、B凝集原,被认为是万能供血者;而AB血型则是万能受血者。第五节循环系统●循环:是指各种体液(如血液、淋巴液、脑脊液等)不断地流动和互相互换的过程。●循环系统重要涉及:血液循环、组织液循环、淋巴循环等。循环系统是进行血液循环的动力和管道系统,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组成。循环系统涉及涉及心血管系统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动脉:将心脏泵出的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器官,是离心的管道毛细血管:是进行物质互换和气体互换的场合静脉:把全身各器官的血液带回心脏,是回心的通道淋巴系统涉及淋巴管和淋巴器官。是血液循环的支流,协助静脉运回体液入循环系统,属循环系统的辅助部分●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血管系统内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根据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循环途径和功能不同,分为体循环(大循环)与肺循环(小循环)两部分。过程功能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积极脉及其各级分支流向全额和你报喜血管网,然后汇入小静脉、大静脉,汇集成上、下腔静脉,会后回流到右心房。把O2和营养物质运送到身体各部组织,同时又把各部组织在新陈代谢中产生的CO2和代谢产物运送到肺和排泄器官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肺循环有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及其各级分支,再经肺泡壁毛细血管网,最后经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血液中的CO2经肺泡排除体外,而吸入肺内的O2则经肺泡进入血液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血液循环的功能:是不断地将O2、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并将各器官、组织所产生的CO2和其他代谢产物带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1、心脏的基本结构:有心肌组成的中空器官。呈圆锥形,似拳头大小。心脏分为心尖部和心底部。近心底处有一环形的冠状沟,将心房与心室分开。心脏共有四个腔:即右心房与右心室,左心房与左心室。每侧心房和心室口(房室口,有房室瓣<右房室瓣有3个瓣叶称三尖瓣,左房室瓣有2个瓣叶称二尖瓣>)想通。(左:静脉;右:动脉)一、心脏生理:(一)心肌的生理特性:具有兴奋性、自律性(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兴奋性心肌收缩以后必然要舒张,然后才干再一次收缩,保证了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自动节律性在脱离神经支配的条件下,心肌细胞可以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传导性所有心肌都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收缩性心肌细胞内储存的钙少,收缩对细胞外液的钙离子依赖性较大。钙浓度升高心肌收缩力增强·自动节律性:在脱离神经支配的条件下,心肌细胞可以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心肌的自动节律性来自特殊传导系统内的自律细胞。其中,窦房结细胞自律性最高,另一方面为房室交界,心室末梢浦肯野纤维自律性最低。·窦房结是主导整个心脏正常活动的不问,故称之为正常起搏点。有窦房结所控制的心脏活动节律称为窦性心律。·左右心室的收缩是同步的。假如心肌纤维不能产生同步收缩而各自收缩与舒张则形成纤维性颤动(纤颤),按其发生部位不同,分为心房纤颤和心室纤颤(使心室立即丧失泵血功能)·收缩性:心肌细胞在动作电位的触发下收缩反映的特性称为收缩性。●离子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多种理化因素都可以影响心肌的生理特性,如温度升高心率加快、温度下降心率减慢。PH减少心肌收缩力减弱,甚至停跳;但是,以K+、Ca2+、Na+对心肌的影响最重要。K+浓度过高当血液中K+浓度过高时(高于7-9mmol/L),心肌的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都下降,表现为收缩力减弱,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严重时心博可停止(停止与舒张期)。因此,病人需要补钾时要特别注意速度和量。血Ca2+浓度升高血钙浓度升高时,心肌收缩力加强。浓度过高,心博停止与收缩状态。血中Ca2+浓度下降则心肌收缩力减弱。(二)心脏的泵血功能:1、心动周期与心率:●心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涉及:心房收缩、心房舒张,心室收缩、心室舒张4个过程。正常心脏的活动就是一个个心动周期的完毕。左右心房的活动几乎是同步的,两侧心室的活动也几乎是同步的。在一个心动周期内,心房心室共同舒张的时间约为0.4秒,此时心室内压力最低,有助于静脉回流。·成年人心率75次/分钟时,心动周期历时大约0.8秒。●每分钟的心跳次数(频率)叫心率。在安静状态下,正常成人的心率60-100次/分,平均约75次/分。发热时,一般提问增长1℃,心率每分钟增长12-20次。2、心脏的射(泵)血过程:·静脉回流的血液经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摄入动脉,在心脏中始终按单方向流动。·在心脏的射血过程中,心室舒缩活动所引起的心室内压力的变化是促进血液流动的动力,而瓣膜的开放和关闭则决定着血流的方向。在一般情况下,血液进入心室重要不是靠心房收缩所产生的挤压作用,而是靠心室舒张时心室内压下降所形成的“抽吸”作用。心房收缩期心房收缩之前,整个心脏处在舒张状态,半月瓣(动脉瓣)关闭,房室瓣是处在开放的,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使心室充盈。当心房收缩时,心房容积减小,内压升高,再将其中的血液挤入心室,使心室充盈血量进一步增长。心室收缩期在心房舒张期的同时,心室立即开始收缩,心室容积缩小,心室内压超过积极脉压时,则血液推开半月瓣而摄入积极脉,此期称为射血期。心室舒张期心室收缩后开始舒张,心室内压下降,积极脉内血液向心室方向反流,推动半月瓣关闭。心室继续舒张,容积扩大,当心室内压下降到低于心房内压时,心房中血液推开房室瓣,快速流入心室,心室容积迅速增长,称为充盈期。房室瓣:涉及二尖瓣(位于左心室和左心房之间)、三尖瓣(位于右心室和右心房之间)。半月瓣:涉及肺动脉瓣(位于右心室出口)、积极脉瓣(位于左心室出口)。●心脏的射血过程中,心室的活动处在主导地位,故心室活动失常,如心室纤颤(心室肌不能进行正常的同步收缩)则可立即使血液流动停止;·心房纤颤时,虽然心房不能正常收缩,心室充盈也许稍有减少,单一般尚不致严重影响心脏射血功能。·当瓣膜发生病变(关闭不全或狭窄)时,则可出现血液倒流和射血减少现象,继而影响循环功能,组织器官血液的供应局限性。2、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心脏的作用就是射出血液以适应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只有心脏射血功能正常,才干保证正常生命活动。因此,测量和评估心脏泵血功能,对判断健康状况和诊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心脏的输出量:心脏收缩射出的血液量是衡量心脏功能的基本指标。·每博量:在一个心动周期中,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叫每搏输出量,又称每博量。正常成人安静时为60-80ml/心动周期(0.8秒)·心排血量:每分钟射出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排血量。两侧心室的输出量基本相等。●心力储备和射血分数:在正常情况下,心排血量与集体新陈代谢水平相适应。成人在安静时的心排血量一般为5-6L/分钟,女性比男性低约10%。在生理情况下,心排血量差异较大,中档速度的不行约可增长5%,情绪激动可增长50-100%。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时,心排血量可以增长很多。在强体力劳动时,心排血量可达安静时的5-7倍。·心力储备:心脏能适应机体需要而提高心排血量的能力,称为心力储备。心脏病变时心力储备减少。经常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心力储备。·射血分数:每博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数叫射血分数。射血分数=每博量(ml)÷心室舒张末期容积(ml)×100%·正常成年人,在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约为145ml,收缩末期容积约75ml,每博量为70ml。健康成年人射血分数为55%-65%。它可反映心脏的功能。3、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①每博量:控制和影响心排血量的重要因素为每博量和心率。心肌收缩力愈强,速度愈快,压力上升愈快,射出的血量就愈多,反之则减少。每博量增多,则血压升高;反之,则血压下降。对每博量的调节重要有:初长度改变引起的异长自身调节和心肌收缩性能改变引起的等长自身调节两种方式。②心率及对心排血量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呢,心率增长可使心排血量增多。但假如心率每分钟超过170-180次,则反而引起心排血量减少,这是心舒期缩短,回心血量减少所致。反之当心率过慢(每分钟少于40次),心排血量也减少,这是由于心舒期过长,心室充盈已接近限度,再延长心舒时间也不能相应增长每博量,故心排血量减少。4、心音:在心脏的射血过程中,心肌收缩和瓣膜关闭等机械振动产生的声音,称为心音。每一个心动周期可听到2个心音。①第一心音:音调较低而连续时间较长,由心室肌收缩和房室瓣关闭时振动所产生;作为心室收缩开始的标志。②第二心音:音调较高而连续时间短,是心室舒张时,积极脉和肺动脉的半月瓣关闭时的振动所引起。是心室舒张开始的标志。5、体表心电图:●心电图的引导方法:即导线连接方法,称为导联。常用的导联有3种:双极导联:为最早应用的导联,涉及Ⅰ导联、Ⅱ导联、Ⅲ导联3个导联。单极胸导联:涉及V1、V2、V3、V4、V5、V6共6个单极胸导联。加压单极肢体导联:涉及aVL、aVR、aVF三种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导联位置 心电图●心电图的各波及意义:·典型的心电图(一般以标准Ⅱ导联记录的心电图为代表)有P、Q、R、S、T五个波组成·横小格表达时间:如走纸速度为25mm/s,则横向每一小格相称于0.04秒。纵向每一小格表达电压1mV。①P波:反映左右两心房兴奋时除极产生的电变化。P波时间一般不超过0.11秒,波幅不超过0.25mV,P波振幅增高是心房(特别是右心房)肥大的表现。P波时限增长是心房(特别是左心房)肥大或心房内传导阻滞的表现。②QRS波群:代表左右两心室除极过程的电位变化。典型的QRS波群涉及:3个紧密相连的电位波动:第一个是向下的Q波,以后是高而尖峭向上的R波,最后是一个向下的S波。QRS波群历时0.06-0.1秒,也即代表心室肌兴奋扩步所需的时间。如测得QRS波群各波的幅度超过正常范围,多是心室肥厚的表现。如QRS时限延长,则反映心室内传导阻滞。③T波:代表左右两心室复极过程中的电位变化一般T波与QRS波群的主波统一方向。T波幅度为0.1-0.8mV。在R波为主(较高)的导联中,T波不应低于R波的1/10。T波历时0.05-0.25秒。如T波低于R波的1/10,波形平坦,双向或倒置,常为心肌缺血、炎症、电解质失调或药物引起的心肌损伤的表现。·心电图中,各波之间的时程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①PR间期(或PQ间期):指从P波起点到QRS波起点之间的时程。代表兴奋从心房传至心室所需要的时间,一般为0.12-0.20秒。PR间期延长是房室传导阻滞或心房传导阻滞的表现。②QT间期:从QRS波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程,代表心室开始兴奋除极到完全复极到静息状态的时间。其时程与心率有关系。争产人心率为75次/分钟时,QT间期小于0.4秒。QT期间延长常见于慢性心肌缺血和电解质紊乱。③ST段:指从QRS波群终了到T波起点之间的线段,正常时,它与基线平齐,如ST段偏离一定范围,则表达心肌具有损伤、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病变。二、血管生理血流量与血管两端的压力差成正比,与血管对血流阻力成反比。(血流量Q=血管两端的压力差△P/血管阻力R)(一)血压与血流●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血管壁的测压,也就是血液作用于单位血管壁上的压力即压强,以毫米汞柱(mmHg)或帕(Pa)为单位。一般讲,血压指的是动脉血压。●血压分为:动脉压、静脉压、毛细血管压。积极脉中血压最高。右心房作为体循环的终点,血压最低,接近于零。●在心动周期中,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升高,心缩期内动脉血压最高值称为收缩压(高压);收缩压反映的是心肌的收缩力量。·心室舒张期时血压下降,心舒期内动脉血压最低值称为舒张压(低压);·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压。●血压对正常血液循环的意义:①如动脉血压过低(低血压),则动静脉之间压力差减小,血流速度减慢,组织器官的血流量将减少,特别是位置比心脏高的脑组织,得不到足够血液供应,可以出现晕厥等。②血压过高(高血压)则增长心脏和血管的负荷,心脏必须加强收缩才干完毕射血任务,严重时可导致心室功能衰竭;血压过高还可导致脑血管破裂,甚或危及生命。因此,动脉血压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生命活动才干正常进行。●动脉血压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①一方面,在心血管系统内必须有足够的血液充盈,才干产生血压,这是形成血压的前提。②在此基础上,正常血压的形成取决于心脏射血、外周阻力和大动脉弹性<弹性储器作用>)。·心脏射血,是血压形成的动力。·动脉血压的形成是心室射血的动力和外周阻力两者互相作用的结果。●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①每博量:每博量增多,则血压升高;反之,则血压下降。②外周阻力:重要指小动脉和微动脉处所形成的阻力。如其他因素不变,外周阻力增长,动脉血压升高,以舒张压(低压)变化明显。舒张压的高低,重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临床上原发性高血压,经常是由于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口径缩小)所引起。很多降压药物就是通过接触小动脉痉挛,使小动脉口径扩大以减少外周阻力而使血压下降。③大动脉管壁的弹性:老年或动脉粥样硬化时,动脉管壁中的弹性纤维发生变性,弹性减低,管壁变硬,科扩张性减少,弹性储器作用减弱。因此,老年人动脉血压与青年人比较收缩压(高压)较高,舒张压(低压)较低,脉压增大。④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循环血量要和血管系统容量相适应,才干使血管足够地充盈,产生一定的压力。但在失血时或毛细血管大量开放(血管容积增大,比如感染中毒情况下)的情况下,能导致血压下降。⑤心率: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增长,血压升高,以舒张压(低压)为主。(二)静脉血压与血流:静脉除作为血液回流入心的通道外,还具有调节循环血流量的功能。由于静脉系统容量很大,且易被扩张,又能收缩,因此静脉也称作容量血管,起着血液储存库的作用。●静脉血压:静脉内血压比较低,小静脉的血压15-20mmHg。把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内的压力称为中心静脉压,正常人中心静脉压为0.5-0.8kpa。它可以反映整个机体静脉血回流情况。当心脏射血功能减弱,如心力衰竭时,右心房压力可高达1.7kpa。静脉压测定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静脉血流:促进静脉回流的主线因素使静脉起点(小静脉)与止点(腔静脉)之间的压力差。因此,凡能改变压力差的因素都会影响静脉回流。①心肌收缩力:收缩力愈强,舒张时心室内压力愈低,吸引心房及大静脉内血液回心室愈快。如喊着右心室衰竭时,射血显著减少,心舒期右心房压力增高,静脉系统淤血。患者出现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等症状。若患者左心室衰竭时,左心房压力增高,则引起肺静脉压力升高,导致肺淤血和肺水肿。②体位对静脉回流的影响:人体直立时,由于全身各血管中血液的重力关系,大量血液将滞留于心脏以下的血管中。由于静脉管壁薄,易于扩张,因此大量血液滞留于静脉中,减少回心血量。因此,由平卧(或蹲位)忽然直立时,由于大量血液滞留于静脉中,回心血量减少,心排血量也随之减少,动脉压骤下降,可出现眼前发黑(视网膜缺血)、头晕、晕倒(脑缺血)等症状。③呼吸运动对静脉回流的影响:吸气时,使胸膜腔负压加大,大静脉和心房更加扩张,压力也进一步下降,因此有助于静脉中的血液回流到心脏。(三)微循环: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微循环的基本功能:向每一个细胞供应血液,以实现血液与组织的物质互换。●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流通路有3条:①直捷通路:②动静脉短路:③迂回通路(又称为营养通路):通路过程状态生理意义直捷通路血液从微动脉通过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而进入微静脉经常处在开放状态,血流速度较快能使血液迅速通过微循环进入静脉回流,在物质互换上意义不大动静脉短路由微动脉经动-静脉吻合支直接流入微静脉,在皮肤分布多一般动-静脉短路不开放。血流更为迅速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没有物质互换功能(体温升高动-静脉开放皮肤血流增长有助于散热;反之,动静脉关闭,血流减少,有助于保存热量)迂回通路由微动脉进过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网进入微静脉通透性大,血流缓慢是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互换的场合(四)组织液循环●除血浆外,其余4/5的细胞外液存在于血管外组织细胞间隙和各腔室内(如脑脊液和眼球內液等)。组织液的成分除蛋白质较少外,其他基本与血浆相似。●组织液与血液之间通过微循环的毛细血管壁进行物质互换。因此,组织液是细胞核血液之间的物质互换的桥梁。组织液是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滤出而形成并再经重吸取回流入血液,促进滤过和回流的两种力量的对比决定液体移动的方向。●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取决于:毛细血①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4种压力互相作用的结果。①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是促进血浆成分透过毛细血管形成组织液的力量。②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是组织液回流的力量。此外,①和②两种力量之差称为有效滤过压)。公式:有效滤过压=促进组织液生成力量-促进组织液回流的力量=(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成分由毛细血管动脉端滤出而生成组织液,约90%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入血液,约10%组织液流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经淋巴循环而入体循环。●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与水肿: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保持着动态平衡。任何因素使组织液生成过多或组织液回流减少,都将破坏组织液的动态平衡,导致组织细胞间隙中过多的液体滞留,称为水肿(有局部水肿和全身水肿)①毛细血管血压升高或通透性增长都可引起组织液生成增多形成水肿。例如机体某部位发生炎症时,其局部小动脉扩张,使毛细血管血压升高,同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局部组织液生成增多,炎症部位出现肿胀,是一种局部水肿。又如某一静脉或某一大静脉回流受阻(如肝硬化),毛细血管压力也相应增高。组织液生成增多,回流减少,也可形成局部水肿或全身水肿。②淋巴循环是组织液回流的途径之一。淋巴回流障碍,如丝虫病或肿瘤压迫,局部淋巴管由于病变而阻塞,淋巴循环受阻,组织液集聚,出现局部水肿。③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例如某些肾脏疾患,因大量蛋白质由尿中排出,而导致组织液生成增多,出现全身性水肿。三、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调节:①自主神经对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心脏的神经支配:支配心脏的传出神经为交感神经系统的心交感神经(可使心率加快,兴奋传导加快)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迷走神经(使自动节律性减少,心率减慢)。·血管的神经支配:①缩血管神经:都属于交感神经,又称为交感缩血管神经。几乎支配全身所有的小学馆平滑肌。交感神经兴奋时,血管平滑肌收缩,外周阻力加大,血压升高。②舒血管神经:②心血管中枢:指与心血管反射有关的社经验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比较集中的部位。·延髓心血管中枢:延髓是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所在地。产生所谓的紧张性作用。·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其中下丘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整合部位③心血管反射:生理意义在于使机体能适应环境的变化,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压力感受性反射:压力感受器兴奋限度与动脉壁的扩张限度成正比。降压反射(减压反射)保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化学感受性反射:平时不起明显调节作用,只有在缺氧、窒息、动脉压过低和酸中毒等情况下,才发挥其作用·其他心血管反射:心肺感受器●体液调节:是指血液和组织液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对心血管的调节作用。①全身性体液调节:·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血液中的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重要来自肾上腺髓质。对心血管的作用各有特点:肾上腺素与心肌β1受体结合,使学排血量增长。可使皮肤、肾脏、胃肠道等器官的血管平滑肌收缩,而使骨骼肌血管舒张。对动脉血压的作用不如去甲肾上腺素显著去甲肾上腺素重要与血管平滑肌上α受体相结合,可使全身各器官的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动脉血压上升明显,临床上多用作升压药·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Ⅱ是一种活性很强的升血压物质,血管紧张素Ⅲ也具有缩血管作用,其促进合成和释放醛固酮的作用较强。升压效应可以通过4个途径:1、使全身微动脉和静脉平滑肌收缩,微动脉收缩可使外周阻力增长;静脉收缩可使回心血量增长。2、促使醛固酮释放,增长肾小管对Na+和水的重吸取,血量增多。也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高血压病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3、使缩血管中枢活动加强,外周血管收缩,阻力增长。4、直接促进肾小管对Na+和水的重吸取作用。某些肾脏疾病由于肾长期缺血,使此系统互动连续加强,科导致肾性高血压病。·升压素:一般人为升压素在生理情况下的血压调节中不占重要地位。近来认为急性失血后,血压显著减少时,升压素的分泌对血压的回升具有重要意义。②局部性体液调节:组织细胞活动时,释放的某些物质,对微血管具有扩张作用。具有扩张局部血管的物质重要有激肽、组胺,前列腺素以及组织的代谢产物等。四、心脏的血液供应与冠心病●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做功很大,能量消耗也很大;心肌几乎完全依靠有氧代谢提供能量,因此耗氧量极大,需要有充足血液供应。正常情况下,进入冠状循环的血液占心排血量的8-9%,冠脉血流量约为225ml/min。在运动时冠状循环血流量可增长5-7倍,以适应心脏活动的需要。●饱食和扩张胃反射性引起的冠脉舒张发生变化,反而使重度狭窄的冠张动脉收缩;所以,饱食可诱发心肌梗死。饭后和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冠心病患者晚间不宜进食过多,以免心迷走神经兴奋,导致心肌缺血,出现严重后果。第六节呼吸系统●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互换过程为呼吸。●呼吸过程通过3个环节完毕:①肺呼吸又称外呼吸,是指外界空气与肺泡气之间(肺通气),以及肺泡气与肺毛细血液之间的气体互换(肺换气)。②气体在血液内的运送,通过血液循环报把O2及时地运送到组织细胞;又把组织细胞产生的CO2运送到肺以排除体外。③细胞呼吸又称为内呼吸,除血液或内环境与细胞之间的气体互换过程外,还涉及细胞内的生物氧化过程。一、呼吸系统的基本结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肺是外呼吸气体互换的场合,习惯上称为呼吸器官。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由鼻咽喉器官及其分支所组成。临床通常把鼻咽喉乘坐上呼吸道,把气管、支气管及其在肺内的分支称作下呼吸道。·肺的导管部:支气管涉及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无气体互换功能,仅为气体出入的管道。每一细支气管及其分支和肺泡组织形成一个肺小叶。(乙酰胆碱、组胺、肾上腺素特别是丙肾上腺素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为临床戒除支气管痉挛常用药物)·肺的呼吸部:有肺泡构成,肺泡是气体互换的地方。呼吸性细支气管也有气体互换功能。成人肺泡有3-4亿个,总面积可达100m2.肺泡壁重要有Ⅰ型和Ⅱ型构成,其中Ⅰ型占大多数,它完毕气体互换功能。肺泡壁上的Ⅱ型细胞又称分泌细胞,它分泌表面活性物质(脂蛋白)具有减小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使肺泡趋向缩小,阻碍肺通气(减小吸气阻力)。二、肺通气:1、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互换过程。气体出入肺是由于非内外存在着气体的压差。肺自身不饿可以积极地扩张和缩小,它的张缩靠胸廓运动。①呼吸运动:呼吸肌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扩大和缩小,称为呼吸运动。它是肺通气的动力。·在呼气末或吸气末,肺内压=大气压(肺内压力和大气压相等)·人工呼吸的基本原理:用手节律性的压迫胸廓,导致胸廓的被动扩大和回缩而维持肺通气。也常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②胸膜腔内压及其与肺通气的关系:●在呼吸时,胸膜腔的容积并无增减,而只是胸膜腔内的压力发生改变。胸膜腔低于大气压(低于大气压的压力称为负压)。●胸膜腔内负压是出生后发展起来的,有两种:一是肺内压,此时肺内压等于大气压,这种压力使肺扩张;二是肺由于被动扩张而产生的弹性回缩力,其方向与前者正好相反。(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泡回缩力)●。在安静呼吸时,不管吸气期或呼气期,胸膜腔内压均低于大气压呈负压。●胸膜腔内负压的生理意义:①维持肺的扩张状态,保证正常肺通气;②促进静脉回流。在气胸时,即胸膜腔与外界空气相通(胸壁贯穿性创伤或肺泡破裂)时,导致胸膜腔负压消失,不仅影响呼吸功能,也影响循环功能。2、肺通气的阻力:涉及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弹性阻力涉及肺和胸廓弹性阻力。占总阻力的70%左右表面张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非弹性阻力指呼吸过程中气管对气流的阻力(气道阻力)和惯性阻力支气管哮喘病人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呼气比吸气更为困难3、肺容量和肺通气量:●肺容积:用肺量计计量进出肺的气量。潮气量安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正常成人400-600ml,均500ml补吸气量安静吸气末,再尽力吸入的气体量。也称吸气储备量正常成人1500-2023ml深吸气量=潮气量+补吸气量。从安静呼气末做最大吸气时所能吸入的气体量。是衡量最大通气潜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正常成人1900-2600ml补呼气量安静呼气末,再用权利呼出的气体量。也称呼气储备量正常成人900-1200ml余气量和功能余气量安静呼气末肺内剩余的气量,叫功能余气量成人2023-2500ml用全力呼气后,肺内所留的气体量,称为余气量正常人1000-1500ml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深吸气量+补呼气量指先尽力吸气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正常成年男子约3500ml,女子约2500ml·时间肺活量:一次深吸气后,以最快的速度呼出气体,同时分别记录第1、2、3、秒末呼出的气量。正常人第1、2、3秒应分别呼出其肺活量的83%、96%、99%。在哮喘等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往往5-6s或更长时间才干呼出所有的肺活量。●肺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每分钟进肺或出肺的气体量,称每分通气量。=潮气量x呼吸频率成年人安静呼吸时的每分通气量为6-8L,剧烈运动或强体力劳动时可达70L,男性最大可达100L肺泡通气量每次吸入的气体只有到达肺泡才干进行互换,称肺泡通气量=(潮气量-解剖无效腔容量)x呼吸频率·每次吸入的气体,总有一分部留下鼻咽喉器官支气管等呼吸道内,这部分呼吸道无气体互换功能,故称为解剖无效腔。一般成人解剖无效腔的容积约150ml。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效率高。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互换的肺泡腔,称为肺泡无效腔。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称为生理无效腔。气体互换和运送·空气中的O2由肺泡进入血液,CO2则从血液进入肺泡。经互换后的,O2随动脉血流运动身体各部组织,在组织与血液之间再一次进行互换,O2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CO2则经细胞间液进入血液,随静脉血液运到肺部,再进行气体互换。(一)气体互换:·气体互换的动力:是气体分压差。气体总是从分压高处向分压低处扩散。(分压:指混合气体中各组成气体具有的压力)·气体互换的方式:以扩散的方式进行·气体互换的过程:肺泡气直接与肺毛细血管血液进行气体互换。O2由肺泡向血液扩散,CO2则由肺毛细血管血液向肺泡扩散。这样,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气体互换:涉及肺换气和组织换气①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互换,叫肺换气②组织换气:血液与组织之间的气体互换叫组织换气●影响气体互换的因素:①气体扩散的速度:气体分子的扩散速度与其溶解度成正比。②呼吸膜的通透性、厚度以及面积都会影响气体互换的效率:呼吸膜厚度增长,气体互换效率减少。如在肺气肿时,由于肺泡融合,气体扩散的呼吸膜总面积减少,也使气体互换减少。③通气/血流(V/Q)比值:即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心排血量)的比值。通气量与血流量匹配合适,气体互换效率高。①假如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意味着功能性无效腔增长,肺循环功能障碍;②通气/血流比值减小,意味着出现功能性动静脉短路,肺通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值=V/Q=每分钟肺泡通气量/每分钟肺血流量(心排血量)(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送气体运送是通过血液循环完毕的。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送形式有两种:即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血液中的O2和CO2绝大部分都是以化学结合形式运送的。但气体必须先物理溶解然后才干有化学结合的发生。●氧的化学结合:在动脉血中,血氧含量每100ml血液中17-19ml。O2重要与血红蛋白(Hb)结合,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在氧分压低时,又与氧解离,释放出O2,称为还原血红蛋白,由此实现运送氧的功能。·血氧含量: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O2量,称为血样含量。·血样饱和度:血样含量所占血样容量的辈分比,称为血样饱和度。·血红蛋白中Fe2+如氧化成Fe3+,称高铁血红蛋白,则丧失携带O2的能力。··空气中的或血液中氧分压应不低于60mmHg,血氧饱和度应保持在90%以上。有轻度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只要·血氧分压保持在60mmHg,都不会有缺氧。·CO中毒致死的因素:血红蛋白与CO的亲和力比氧的大210倍,在空气中CO浓度增高时,血红蛋白与CO结合,因而丧失运送O2的能力,导致机体O2,可危及生命。此时,应让患者立即离开CO环境,并给予充足的O2,使O2代替CO位置,改善缺氧状态,抢救生命。●二氧化碳的化学结合:①结合成碳酸氢盐进行运送,以此种方式运送CO2的量约占总运送量的88%②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形式进行运送四、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在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称为呼吸中枢,它们分布在但闹皮质、间脑、脑桥、延髓、脊髓等部位。①延髓呼吸中枢:延髓存在着产生节律性呼吸的基本中枢,但正常节律尚有赖于延髓以上中枢参与。②脑桥对呼吸的调整作用:脑桥有呼吸调整中枢,具有调整延髓基本呼吸中枢节律活动的作用,使吸气转向呼气,保持均匀的呼吸节律。●呼吸的反射性调节:①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缩小所引起的反射性的呼吸变化,称为肺牵张反射,又称为黑-伯反射。和脑桥的调整中枢共同调节呼吸的频率和深度。②化学感受性反射:·动脉血液中CO2分压及氢离子浓度对呼吸的影响:动脉血液中必须保持一定的CO2分压,呼吸中枢才干保持正常的兴奋性。人如在过度通气后,可发生呼吸暂停。·缺(低)O2对呼吸的影响:吸入气中的O2分压稍微减少时,对呼吸没有明显的影响。第七节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的重要功能:消化从外界摄取的食物和吸取各种营养物质,供机体新陈代谢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消化: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结构简朴、可被吸取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吸取:事物的成分或其被消化的产物透过消化管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称为吸取。●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①消化管:涉及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直肠、消化管(除口腔外)各段的机构基本相同。由内向外一般可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4层。粘膜层粘膜衬于腔面,具有保护、吸取和分泌功能。粘膜下层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等,有助于吸取。消化管平滑肌的排列一般分为:内环行、外纵行两层。②消化腺:涉及口腔大涎xián腺、肝、胰及消化管壁内的小腺体如胃腺、肠腺等,属外分泌腺,它们的分泌物排入消化官腔内,对事物进行化学性消化。一、消化道的运动胃的运动:胃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具有暂时储存食物和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的功能。正常胃呈鱼钩状,胃的重要解剖结构有胃小弯、胃大弯、贲bēn门、幽门等。幽门处的环形肌特别发达,形成幽门括约肌。胃可分为:贲门部、胃底部、幽门部、胃体部。1、胃的运动形式及生理意义:①紧张性收缩:胃壁平滑肌经常保持这一定限度的收缩状态,称紧张性收缩。意义在于维持胃内一定的压力和胃的形状、位置。当胃内充满食物时,紧张性收缩加强,所产生的压力有助于胃液渗入食物和促进食糜向十二指肠移行。②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食物时,反射性引起胃底和胃体部肌肉紧张,可以使胃的容积由空腹时的50ml增长到1000ml,以利食物的储存,称为容受性舒张。③蠕动:食物进入胃后约5分钟,胃即开始蠕动,蠕动波从胃体的中部开始,逐渐推向幽门。蠕动开始时不明显,越近幽门,收缩越强,速度越快。反复蠕动可使胃液与食物充足混合,利于消化,并推送胃内容物(1-2ml)分批通过幽门如十二指肠。2、胃的排空及其控制:●胃的排空:指胃的内容物(食糜)经幽门被排放到十二指肠的过程。一般在食物入胃后5分钟就开始有部分排入十二指肠。流体食物排空快,颗粒小的食物排空快。糖类较蛋白质的排空快,蛋白质又比脂肪类排空快。一次用餐的食物由胃完全排空一般需4-6小时。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产物对胃的运动有较强的克制作用,如完全食脂类食物,可以使胃的排空速度大大减慢,饱感连续很长时间。●胃的排空重要取决于:胃和十二指肠之间的压力差。胃的运动是产生胃内压的根源,因而也是胃排空的原动力。3、呕吐:指胃和肠内容物被强力从口腔逆向驱出的动作。·呕吐是复杂的反射活动。呕吐中枢位于延髓外侧网状结构的背外侧缘,脑水肿、脑积水和脑瘤等引起颅内压增高,可直接刺激该中枢而引起呕吐。·呕吐是一种正常生理功能,可将胃内有害物排出,具有保护意义的防御反射。但长期剧烈的呕吐,不仅影响正常进食和消化活动,并且使大量消化液丢失,导致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循环血量减少,血压下降。(二)小肠的运动:小肠是消化管最长的一段,上自胃的幽门,下肢盲肠;成人小肠全长5-7m,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3部分。①分节运动: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它是一种以环形肌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为主的运动,重要发生在食糜所在的一段肠管上。●小肠分节运动的意义:在于使食糜与消化液充足混合,并增长食糜与肠壁的接触,为消化和吸取发明有利条件,此外,分节运动还能挤压肠壁,促进血液和淋巴的回流,有助于吸取。②小肠的紧张性收缩和蠕动:小肠的蠕动通常重叠在节律性分节运动上,两者经常并存。●蠕动的意义:在于使分节运动作用后的食糜向前推动,到达一个新肠段,在开始分节运动。小肠蠕动的速度很慢,约1-2cm/s。·小肠尚有一种传播速度不久,传播距离较远的蠕动,称为蠕动冲。可把食糜从小肠始端一直推送到小肠末端,优势还可至大肠。(三)大肠的运动和排便:大肠是消化管的末端,涉及盲肠、升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大肠内没有重要的消化活动。经细菌分解作用后的食物残渣、脱落的肠上皮细胞和大量的细菌一起形成粪便。●大肠重要功能是:吸取水分和盐类,以及储存食物残渣。●结肠运动的形式:①结肠具有类似小肠的分节运动和蠕动,但其频率较慢,这与大肠的重要是吸取水分和暂时储存粪便的功能相适应。②集团运动:是一种进行不久且移行很远的强烈蠕动。每日约发生3-4次。通常发生于饭后。集团运动常自横结肠开始,可将一部分大肠内容物一直推送到结肠下端,甚至直肠,引起便意。●排便反射:是一种反射活动。当排便中枢损伤后会出现大便储留或失禁。·产生便秘的最普通因素:排便反射经常被克制,直肠对粪便的压力刺激会失去正常的敏感性。粪便在大肠中停留过久,水分过多被吸取而变得干硬不易排出。因此,为了避免便秘,应多饮水,定期排便。多吃含纤维素多的蔬菜水果也可促进排便。·当直肠粘膜由于炎症而敏感性增高时,肠内只有少量粪便、粘液就可以引起便意和排便反射,在排便后总有未尽的感觉,临床上称这种现象为“里急后重”,常见于痢疾和肠炎时。二、化学性消化食物在口腔内受涎液的作用重要发生物理性变化,基本没有化学性消化作用发生。胃和小肠的化学性消化作用是消化的关键环节。(一)胃液:纯净的胃液是一种无色透明的酸性液体,PH值为0.9-1.5.正常人每日胃液分泌量为1.5-2.5L。胃液是胃腺各种细胞分泌的混合物。幽门部胃腺由黏液细胞组成黏液细胞能分泌碱性黏液胃体和胃体部又称泌酸腺区,面积占全胃的2/3或4/5。由3种细胞组成:主细胞又称胃酶细胞,能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又称盐酸细胞,重要分泌盐酸,还能产生“内因子”颈黏液细胞能分泌黏液●胃液中所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钢结构工程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合同3篇
- 展会媒体合作合同(2篇)
- 2025年度环保项目财务代理与审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与运营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新能源发电场电工劳务及环保设施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等学府外国专家讲学合同参考文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出租屋租赁合同范本:租赁押金无息退还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机械加工行业信息安全保护合同2篇
- 2025年度标识标牌照明系统升级改造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机票预订代理及境外旅游套餐合同5篇
- 退款协议书范本(通用版)docx
- 电厂C级检修工艺流程
- 函授本科《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 高考高中英语单词词根词缀大全
-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3年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复习试卷【含答案】
- 药用辅料聚乙二醇400特性、用法用量
- 《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研究(论文)11000字》
- GB/T 22085.1-2008电子束及激光焊接接头缺欠质量分级指南第1部分:钢
- 全过程人民民主学习心得体会
- 2023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附图1岑溪市行政区划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