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自然灾害_第1页
第2节自然灾害_第2页
第2节自然灾害_第3页
第2节自然灾害_第4页
第2节自然灾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干旱亚马孙河严重的干旱洪水流过防洪堤洪水台风麦莎登陆沿海不平凡的2008年1、年初的南方的冻雨雪灾2、5月份汶川大地震3、7月份的云贵地区的泥石流灾害4、岁末的寒潮、暴雪面对肆虐的灾害,我们可能恐惧过,我们可能叹息过:“在强大的灾害面前我们是多么渺小呀!”但是在灾害面前,我们真的就无能为力吗?灾害面前,不需要眼泪!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课标要求:

“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提出防治的措施。”

主要内容1、什么是自然灾害?2、洪水和洪灾的关系3、洪灾的形成原因及危害4、防洪减灾的措施5、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一.感知自然灾害

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灾害生命和财产

台风干旱滑坡生存与发展二.自然灾害的含义2.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水、干旱、冷冻害、浓雾、沙尘暴等1.含义(概念)基本属性社会属性:对人类构成危害自然属性:自然界发生的地质灾害有: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等1、年初的南方的冻雨雪灾2、5月份汶川大地震5、7月份的云贵地区的泥石流灾害6、岁末的寒潮、暴雪3、胶济铁路列车相撞4、藏独势力暴力事件7、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这些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溢流冲垮农田工厂人畜瘟疫农田工厂人畜瘟疫供水交通商业活动生活秩序三.洪灾1.什么是洪灾?2.洪灾会造成哪些危害?

洪水洪灾直接危害、间接危害(2)危害直接损失

间接损失

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淹没农田、村镇和工厂人畜伤亡引起疫病的暴发造成水、电、交通、能源等供应中断城乡商业活动的停止和生活秩序的紊乱洪水人类强降水冰凌堵塞河道泥石流排水速度围湖造田

占据河道

洪水致灾的两个基本条件洪水的形成对人类造成损害三、洪灾的形成原因洪水的形成原因自然原因强降水、大量冰雪快速融化、冰凌堵塞河道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流域的汇水速度河道的排水速度地面坡度土壤含水率植被覆盖率河谷顺直程度河谷通畅程度纵向坡度洪水对人类造成损害(1)洪水发生在人类活动区域就会引发洪灾(2)灾区人口越密集,致灾可能性越大(3)经济越发达,损失可能越严重洪水危害大小的因素:

洪水大小灾区人口、经济状况下列不是洪水形成原因的是()A.冰雪融化B.冰凌阻塞河道C.人为因素导致垮坝D.臭氧层空洞D读一读有史以来,人类就在自然灾害的威胁下生活。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惨重的损失,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

灾害防御,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减灾就意味着发展,在资源日趋紧张、环境日趋恶化的今天,以减灾求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4.洪灾的防治措施—监测、预报

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蓄洪泄洪分洪意识、林、体制、系统、投入项目内容监测、预报利用气象卫星对洪水进行监测预报防御,减轻洪灾代来的损失防治措施工程措施

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

,降低洪水水位非工程措施加大灾害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

防灾意识;严格控制

滥砍乱伐,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建立统一的

减灾防灾管理体制

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设置防洪保险,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加强灾前水利建设投入与减灾科研投入。思维点击.我国频发洪灾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减轻灾害发生所造成的损失?

答案

我国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又深受来自太平洋上的台风影响,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洪水地区分布广,再加上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频繁,如植被破坏、围湖造田、河道中建筑物的修建及分洪区占用等问题都很严重,使我国的洪灾频繁发生。面对濒发的洪水灾害,我们要加强对洪水的监测和预报工作,采取工程措施(如兴建水库、退耕还湖、修筑堤坝、疏浚河道等)和非工程措施(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禁止滥砍乱伐、建立减灾防灾管理体系、设置防洪保险基金和加强洪区土地管理等),以减轻洪灾所造成的损失。原因:1、自然原因:降水集中程度高(夏秋季节);季风气候不稳定降水年际变化大;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围湖造田),造成河道、湖泊淤积

措施: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标本兼治五、我国洪水灾害严重的原因四、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寒潮、台风、干旱、暴雨洪涝、滑坡、泥石流等。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台风热带、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起来的热带气旋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干旱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以西北(常年);华北(春旱);长江中下游(伏旱)寒潮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属冷锋过境。冬半年;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为主地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知识生成4】阅读P88图4-2-4,了解其他自然灾害?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严重泥石流发生的条件◆流域内有大量易于搬运的破碎固体物质◆数量大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汇聚的水◆有坡度较大的沟谷一试身手30分题25分题20分题15分题10分题5分题判断题:凡是给人类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失的就是自然灾害吗?选择题1.关于西北地区人口、耕地与土地荒漠化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导致耕地面积缩小和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B.人口增长导致耕地面积扩大和荒漠化土地面积缩小C.耕地面积扩大导致人口增长和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D.人口增长使耕地面积扩大从而导致荒漠化范围扩大D近年来,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加剧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

一是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二是围湖造田,分洪功能减弱防治长江的洪涝灾害可采取哪些措施?

一、蓄洪:固堤三峡工程二、分洪:退田还湖三、泄洪:取直河道四、中上游水土保护林

1.降水集中

2.季风不稳定性

3.植被破坏严重围湖造田水土流失加剧

4.缺乏蓄洪、泄洪场所

5.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我国洪灾多发的主要原因选择题:从下表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双选)()20世纪以来70年代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指标70年代80年代90年代93-02年灾害数量/次1110198727422935死亡人数/万人196807953.1受影响人数/万人7.414.519.625受灾损失/亿美元1310204062906550A、灾害的强度减小了B、人类抵御灾害的能力增强了C、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D、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了BC

分层训练对点练习考查点一洪水和洪灾1.该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洪水发生的原理。最能说明暴雨引发洪水的实验是()A.快速将水倒在水泥地上,水四处漫流B.快速将水倒在海绵垫子上,水很快被吸收C.分别将水倒在草地上和水泥地上进行比较,前者水流速度慢于后者D.慢慢将水倒在海绵垫子上,一段时间后水四处漫流

解析城市路面、院落等大都采取了硬化措施,导致降水后极容易形成径流,故A选项正确。A2.关于洪水和洪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没有暴雨和大暴雨就不会造成洪灾 B.无论什么地区,只要发生洪水就会形成洪灾 C.洪水发生的区域人口越密集,致灾的可能性越小 D.经济越发达,洪水造成的损失就可能越严重

解析洪水和洪灾是有区别的。如果洪水发生在无人区,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也就不会形成洪灾。洪水只有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区域并且带来灾害时,才能称为洪灾。洪水发生的区域人口越密集,致灾的可能性就越大;经济越发达,损失就可能越严重。D4.为减轻上题所述灾害的损失,以下措施中收效较快的是() A.营造海防林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建设水利工程D.建设河流污水治理工程

解析建设水利工程拦蓄洪水是收效较快的措施。C5.读“我国洪涝和干旱灾害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受洪涝灾害影响最广的地区是_______平原和________平原,此外______流域、______盆地及东北平原也常遭受洪涝灾害。 (2)受风暴潮灾害影响最大的地区有东南沿海的________省、________省、________省及江苏省南部和上海市。

(3)干旱频次大于30的地区是________平原、______平原及________流域。(4)我国水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________气候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的进退变化。(5)为了减轻旱涝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你认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我国气象灾害中洪涝和干旱的分布、成因及防治措施,说明了我国气象灾害的复杂性、多样性及地域性。要求学生具备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人文特征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答案

(1)黄淮海长江中下游珠江四川(2)广东福建浙江(3)华北长江中下游珠江(4)东部季风夏季风(5)①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②加强工程措施,重视大江大河的治理,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③强化非工程措施,对洪泛区和干旱多发地区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等。

课时作业1.下列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有() ①玉树大地震②2009年初特大干旱③俄、美卫星相撞④央视新址火灾⑤2009年3月纳米比亚、安哥拉暴雨洪水灾害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⑤D.②④⑤

解析

俄、美卫星相撞,央视新址火灾都不具备自然属性。C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3~4题。3.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①地形崎岖②全年降水丰富 ③地表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夏季滑坡、泥石流灾害非常频繁,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此地地形崎岖、岩石破碎、地表松散物质较多,为滑坡、泥石流提供了物质基础。滑坡、泥石流灾害频繁,并不能说明这里全年降水丰富,因为冰雪融水也能为滑坡、泥石流提供水源。C4.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②修建水利工程③修建护坡工程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解析防御滑坡、泥石流可大力植树造林、修建护坡工程等。D5.下面人类活动会诱发或加剧洪灾的有() ①建筑物占据河道②流域内植被破坏③大规模围湖造田④上游山区大量陡坡开荒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人类的不合理活动会加剧洪灾,主要表现为建筑物占据河道、破坏植被、陡坡开垦农田和大规模围湖造田等。D6.洪灾的防治措施中属于工程措施的是() A.兴建水库 B.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 C.设置防洪保险D.做好对洪水的监测和预报

解析

防洪减灾措施主要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类,A项兴建水库为工程措施,其余三项均为非工程措施。A7.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 (2)分析②、③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 (3)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解析(1)从图中信息可得②区旱灾最严重。(2)②区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③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受我国锋面雨带推移规律影响,②区易发生春旱,③区易发生伏旱。(3)①区为东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春旱导致天干物燥,极易发生森林火灾。答案(1)②区。依据: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C)均最高。(2)②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③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3)森林火灾。抗击雪灾【活动探究1】了解我国洪灾国情。1、我国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和1954年相比,水量要小,水位要低,却多次决口、隐患跌出,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2、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多次决口、隐患跌出,为什么没有像1954年那样死亡3.3万人之多?人为原因:上中游植被破坏、中下游围湖造田气象预报及时、抗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多方支援等【活动探究2】阅读课本P88图4-2-4,分析扬州主要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