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一罪及数罪_第1页
第十二章一罪及数罪_第2页
第十二章一罪及数罪_第3页
第十二章一罪及数罪_第4页
第十二章一罪及数罪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一罪与数罪的区分一、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意义罪数,是指犯罪的单复或者个数,在刑法理论上指一罪与数罪。罪数形态,是指表现为一罪或者数罪的各种类型化的犯罪形态。意义:1.定罪;2.量刑;3.刑事诉讼。二、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一)理论纷争1.客观主义标准说;行为标准说;法益标准说(结果标准说)。2.主观主义标准说;犯意标准说;目的标准说。3.折衷主义标准说;4.构成要件标准说;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有责性(二)合理标准1.犯罪构成标准说以犯罪构成的个数为标准,即刑法分则条文对各种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具体的犯罪构成。2.科学性第一,贯彻了罪刑法定原则;第二,贯彻了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第三,贯彻了犯罪构成理论。罪数形态的知识结构可以用下图表示:

一行为一罪:单纯的一罪(无数罪特征,刑法分则条文的样本)一罪﹛实质的一罪:继续犯、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数行为一罪:法定的一罪(数行为法定为一罪)集合犯、结合犯处断的一罪(数行为处断为一罪)连续犯、牵连犯、吸收犯罪数形态﹛同种数罪—原则上不并罚,但在刑法第70—71条等情形下也并罚数罪﹛异种数罪—并罚的典型第二节一罪的类型一、实质的一罪实质的一罪:形式上具有数罪特征,但是在实质上是一罪。(一)想象竞合犯1.概念想象竞合犯,又称观念的竞合、想象的数罪,是指实施了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不同罪名的犯罪形态。如开一枪,打死了甲,打伤了乙。2.特征(1)行为人只实施了一个犯罪行为。(前提条件)对主观要件要具体案件具体分析。(2)一行为同时触犯数个罪名。形式上或者外观上;数个不同的罪名。例如,行为人杀死被害人一家三口。?→异种类的想象竞合犯3.本质→实质上是一罪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即一个危害行为只能在一个构成要件中评价或者在刑法上只能评价一次。如行为人甲以故意致人死亡的暴力手段,当场劫取他人财物的,因为该故意致人死亡的暴力手段在抢劫罪的构成要件中已经作为抢劫的手段被评价了,就不能在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中再评价一次,也就是说甲的行为只是具备一个犯罪构成要件,只能作为一罪论,即抢劫罪。4.想象竞合犯的处断原则通说:从一重处断原则即按数罪名中法定刑较重的犯罪定罪处罚,不实行数罪并罚。刑法典329条肯定这一原则,但是刑法有特别规定的应按照特别规定论处。法定刑如何比较?(二)结果加重犯1.概念又称加重结果犯,是指行为人的一个犯罪行为在已经充足一个基本犯罪的全部要件的基础上,又发生了法定的更为严重的结果,因而加重其刑(罚)的犯罪形态。如刑法第260条虐待罪2.构造(1)实施了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基本犯罪可以是结果犯,也可以是行为犯。如非法拘禁罪。即只要行为符合刑法规定的基本犯罪构成要件——即具备结果加重犯的前提条件。基本犯的行为通常出于故意,但不排除出于过失。如《德国刑法典》第309条规定的失火致人死亡罪等。(2)产生了基本犯罪构成以外的重结果。发生重结果,且重结果与基本犯罪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如甲殴打乙,乙住院因建筑事故病房倒塌而死亡。主观要件通常为过失,但不排除故意。如抢劫致人重伤、死亡,可能出于过失,也可能出于故意。此外,刑法规定了比基本犯罪较重的刑罚。分析刑法第292条第2款?结果加重犯的构造:基本犯罪+加重结果=基本犯罪的结果加重犯。3.结果加重犯与想象竞合犯的区别4.结果加重犯的处断原则按照刑法的规定,在较重的法定刑幅度内量刑,而不实行数罪并罚。(三)继续犯1.概念法律根据→刑法第八十九条:“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也称持续犯,是指(作用于同一对象的)犯罪行为与不法状态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继续状态的犯罪。如非法拘禁罪、窝藏罪以及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等。2.特征(1)一个犯罪行为。如行为人第一天将被害人拘禁于甲地,第二天转移至乙地,第三天再转移至丙地。(通常)由作为构成,如非法拘禁罪;也有由不作为构成,如遗弃罪。(2)犯罪行为的继续。接续犯:行为人在同一机会以性质相同的数个举动接连不断的完成一个犯罪行为的犯罪形态。(3)犯罪行为与不法状态的同时继续。状态犯:犯罪既遂后,其实行行为所造成的不法状态处于持续之中的犯罪形态。如盗窃后的不法状态。(4)持续一定的时间。时间的判断?(5)持续的侵害同一对象。3.继续犯与状态犯的区别事后不可罚行为4.继续犯的处断原则按照刑法规定,一罪论处,不实行数罪并罚。继续时间——量刑情节。二、法定的一罪(一)结合犯1.概念结合犯,是指两个以上原本独立而罪名不同的犯罪行为,根据刑法的规定结合而成的一种新的犯罪。如日本刑法中的强盗强奸罪。2.特征第一,原罪特征。独立,罪名不同第二,新罪特征。新罪,可以是甲罪+乙罪=甲乙罪;也可以是甲罪+乙罪=丙罪。第三,合成特征。刑法的明文规定3.结合犯与结果加重犯的区别4.结合犯的处断原则根据刑法规定;不实行数罪并罚。注意:我国刑法没有结合犯的典型。(二)集合犯1.概念集合犯是指行为人以多次实施同一危害行为的意图,反复多次实施同一种危害行为,刑法规定还是作为一罪论处的罪数形态。原来有惯犯的规定2.特征(1)行为人应具有多次实施同一种危害行为的主观意图。(主观特征)→故意犯罪(2)行为人的危害行为应当具有犯罪性和反复性。(客观特征)(3)刑法将行为人多次实施的同一危害行为规定为一罪。(法定特征)3.集合犯与连续犯、继续犯的区别4.集合犯的种类(1)常习犯;(2)常业犯;(3)营业犯。5.集合犯的处断原则刑法规定,法定的一罪而不实行数罪并罚。三、处断的一罪(一)连续犯1.概念法律根据→刑法第八十九条:“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连续犯,是指基于同一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性质相同的独立的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形态。2.连续犯的特征(1)数行为具有独立性和连续性。(行为特征)(2)数行为基于同一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主观要件)(3)数行为触犯同一罪名。同一罪名的判断标准?3.连续犯与继续犯的区别4.连续犯的处断原则按照一罪处断,不实行数罪并罚。从重处罚或者加重处罚。如232条故意杀人罪、263条抢劫罪(多次抢劫)(二)牵连犯1.概念牵连犯,是指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其方法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如以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的方法(方法行为)骗取公私财物(目的行为),分别触犯了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和诈骗罪。再如,出于盗窃的故意盗窃他人提包,得手后打开提包,里面有一支手枪、十发子弹,遂将手枪、子弹藏于家中。盗窃他人提包是原因行为,藏匿手枪、子弹是结果行为。2.内部构造本罪与他罪。本罪行为:目的行为或原因行为他罪行为:方法(手段)行为或结果行为3.特征第一,行为的复数性;第二,数行为的异质性;第三,数行为的牵连性。4.牵连犯的处断原则刑法总则没有规定,但不实行数罪并罚,(通说)从一重处罚。→从一重从重处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刑法分则有特殊规定从其规定。如,从一重处罚;从一重从重处罚,独立的法定刑,数罪并罚(第198条)。(三)吸收犯1.概念吸收犯,是指数个犯罪行为因一个被另一个所吸收,因而失去独立意义,仅按吸收之罪处断的犯罪形态。如非法制造枪支、弹药,事后藏于家中。前一行为构成非法制造枪支、弹药罪,后一行为构成私藏枪支、弹药罪。前一犯罪行为吸收后一犯罪行为,仅成立非法制造枪支、弹药罪,私藏枪支、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