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三节人口迁移 名师获奖_第1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三节人口迁移 名师获奖_第2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三节人口迁移 名师获奖_第3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三节人口迁移 名师获奖_第4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三节人口迁移 名师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5:中、外人口迁移江苏省如皋中学顾红年【学习目标】1.知道中国不同阶段人口迁移的特点、方向和原因。2.知道世界不同阶段人口迁移的特点、方向和原因。3.了解一些国家人口迁移原因和方向。【活动过程】活动一:读有关中国的人口迁移案例并结合中国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相关活动。案例一:近期,各卫视频道都在热播一部关于我们山西人的故事《走西口》“走西口”虽仅三个字,却活化为一个文化符号,衍生出一段传奇,缔造出一部名闻天下的移民史。

“走西口”的流民来自华北各地,而以山西人为主流。流民走过西口(河北张家口以西的长城沿线关隘),过了长城,就可以到达蒙古草原及河套一带谋求生计。在那个逝去的年代里,“走西口”成为华北流民西进求生的代名词。

从明末清初至今三百余年间,山西走西口者从未断绝:春去秋回打工谋生的“雁行客”,埋头行走于草原各地的旅蒙商,满怀希望挟艺奔忙的铁木工匠塾师艺人…

一旦条件允许,“竟将全家搬出口外”,成为内蒙的定居移民

,山西商人更是北越长城,贯穿蒙古戈壁大沙漠,再至恰克图,进而深入俄境西伯利亚,又达欧洲腹地彼得堡、莫斯科,开辟出继古代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清代兴起的又一条陆上国际商路。除了走西口还听说过的:“闯关东”“雁南飞”“孔雀东南飞”

“海归”“农民工”“高考移民”

“下南洋”等现象,案例二:1968年大串联旷课闹革命的几千万青年,让领导人也头痛起来。几次复课的命令下达,却无法收拢红卫兵们的心。经济实际停滞,大学不招生,工厂不招工,“老三届”共有400万人在城市里无所事事。年底,毛泽东一声令下,他们打起背包,“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1978年,全国共有20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发动,阶级斗争掀起新高潮,“贫农”戴上了最红的帽子,成为广大青少年识别敌我最可靠的标志。到生产队干活,向农民学习,自五十年代以来就有许多知识青年陆续走向了农村,文革开始后,抱有这种觉悟的年轻人就更多了。而宏观层面上,农业政策与人口政策的双重问题,也让“反城市化”成为不得已的选择。“知识青年到农村去!”,1968年,毛主席一声令下,数以百万计的城镇青年毅然而又难舍地告别了父母,告别了城市,奔向祖国的山区,奔向祖国的边疆,在那里挥洒青春的汗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对于几乎所有的知青来说,不管回忆是甜蜜还是苦涩,上山下乡都是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与此类似的还有建国初期的移民支边。上世纪50、60年代从沿海地区、特别是从沿海城市向西部地区的人口迁移,如企业内迁、支边等等。案例三:中国的改革最初是从农村开始,从1978年开始大约经过四五年时间,就解决了粮食的问题。紧接着就出现了第一次卖粮难的问题,农村调整产业结构有7000万公顷土地转产经济作物,这种调整刺激了农村加工业的发展,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第一次“民工潮”出现了。乡镇企业共接纳一亿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第一次“民工潮”以乡镇企业为就业的目的地,体现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特点。1988年,国家采取了紧缩政策,首当其冲影响的是乡镇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失去资金支持以后,90年代初期一度出现了不太景气的局面,接纳劳动力的能力大大降低。而此时恰逢南巡讲话后大力发展开发区,加之城市粮食供应制度的取消,1992年突然出现4000万农民工进城务工,第二次“民工潮”出现。第二次“民工潮”同第一次不同,这次的目的地是城市。由于户籍制度以及建立在户籍制度基础上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的结果,城市对农民工“经济吸纳,社会排斥”,农民工处于城市的“边缘”位置。

大量农民工的进入,大大降低了劳动成本。90年代中后期,伴随香港回归,港澳台制造业开始向广东大规模转移,廉价的劳动力、优质的基础设施和巨大的消费潜力也使中国沿海地区成为国际制造业转移的重点承接地,这些因素都促使了第三次“民工潮”的出现,而且,自此开始进城民工的数量持续稳定提高。1992年在城市的外来民工4600万,1994年增加到6000万。此后,流动农民工的数量每年以800万至1000万的速度增加,目前在城市的农民工的总数有亿。第三阶段的流动农民工群体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他们不再是暂居住城市,而是倾向于长期居住,居住的时间也在不断地延长,并且有举家迁移的倾向;“新生代农民工”几乎没有务农经历,对城市的认同超过了对农村的认同;农民工维权意识觉醒,开始诉诸法律和舆论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第三阶段的农民工所处社会环境也有了改观,人们开始认识到农民工对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到他们是现代化的“利益相关者”,而不是旁观者等。1.建国前的闯关东和走西口的原因是什么?2.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区别建国后我国两个阶段的人口迁移。3.湖北为什么成为人口的迁入区?4.从图中读出我国人口主要的迁出区和迁入区。活动二:读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图并结合相关案例,完成相关活动。中世纪以后,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开发,资本主义的兴起及交通工具的进步,世界人口迁移规模开始扩大,并使全球人口分布发生了重大变化。近代人口迁移以大规模、长距离跨越海洋迁移为主要形式。主要人口迁移流向有:欧洲人向新大陆和非洲南部迁移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欧洲人便开始向南北美洲迁移。首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为掠夺新大陆的金银财宝,占领了美洲的巴西和墨西哥等地,但因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的人口很少,移民数量不大。其后,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德国和法国人也相继移入北美。随后出现的是向澳大利亚移居,进入澳大利亚的第一支移民队伍是1788年抵达悉尼的800名英国囚犯。据统计,18世纪的后50年中,欧洲迁往其它各洲的移民将近100万,其中英国移民约占2/3。近代大规模移民是从19世纪开始,至20世纪上半叶。19世纪初移民规模较小,自40年代开始逐渐加大,20世纪初达到高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移民达到最高峰。这段时期,移民的主要流向仍然由欧洲至新大陆,主要迁入美国、加拿大、阿根廷、巴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据统计,从19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迁居新大陆的欧洲人有5030万。移民主要源自英国和爱尔兰,次为德国。

非洲人作为奴隶被贩运到南北美洲西方殖民者为解决开发新大陆过程中劳动力不足的矛盾,残酷地将非洲黑人作为奴隶从非洲运往美洲。1619年第一批非洲黑人被贩运至北美,此后贩卖黑奴一直延续到19世纪后半叶。在长达3个世纪的奴隶贸易活动中,从非洲运到美洲的奴隶总数达1500万人,至少有4000多万名黑奴在被贩运途中,因受残酷虐待、饥饿和传染病折磨致死。估计整个非洲因奴隶贸易而损失的人口达一亿以上。迁入美洲的黑人主要来自几内亚、安哥拉、莫桑比克等地,迁入美洲后,主要分布在西印度群岛、巴西和美国。

与此同时,在亚洲也曾掀起一股人口迁移的热潮,但规模小于欧洲和非洲。主要流向是:19世纪,中国广东、福建等地劳工移居东南亚各国(如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法属印度支那等)和美国西海岸;印度人向东南亚(缅甸、马来西亚等地)和东非、南非各国(如毛里求斯、南非、马达加斯加等)迁移;日本人向夏威夷群岛、美国、拉丁美洲等地迁移。

二次大战后,国际移民的浪潮又有所回升,移民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战争、领土变迁、宗教和民族问题等引起的政治性迁移变得复杂,规模更大;以外籍工人形式迁移的人口规模也越来越大,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外流现象极为严重。除中东以外,西欧和美国的客籍劳工规模较大。二次大战后,西欧客籍劳工人数猛增,最多时曾达1400万人,原西德、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瑞士等国均有分布,其中以原西德人数最多,最多时曾达1000万人。西欧客籍劳工主要来自南欧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前南斯拉夫、希腊,北非的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埃及,及亚洲的土耳其。美国客籍劳工累计也有千万人以上,主要来自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古巴、波多黎各等国。1.结合材料,分析比较二战前后世界人口迁移的区别。2.当代人口迁移具有什么新特点,原因是什么?活动三: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活动。德国:向南方,德国北部为波德平原,是重要的煤基地,开发时间长之后,价值降低,向南部发展,南部主要以电子科技类为主,比方说慕尼黑。俄罗斯:向东方,东部的煤炭石油资源丰富,森林资源也很丰富,西部地区开发时间长了,原料近枯竭,开发价值降低,向东部寻求能源开发。日本:向国土南北两端,日本本州太平洋沿岸工业密集,地价昂贵,而北海道、九州岛则相对人烟稀少,环境较好。1.总结出日本、德国、俄罗斯等人口迁移的原因和目的。2.查阅资料,分析江苏省人口省内迁移的方向和原因。【课堂反馈】一、单项选择题根据国家农调总队的抽样调查,中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农村地区。2023年中国外出务工的农民达亿。读下面两幅图,完成1~2题。<100万人<100万人100-200万人>350万万人200-250万人300-350万人250-300万人<50万人>1000万人300~250万人150~250万人50~150万人中国民工流出省份空间分布图中国民工流入省份空间分布图1.我国人口净迁入最多的省区是A.新疆、山东、北京B.四川、湖北、福建C.广东、浙江、上海D.上海、江苏、浙江2.我国目前的这种人口流动将A.严重阻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B.加重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C.加快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D.加速中部地区的资源开发读下表,完成3~4题。美国1965~1983年不同地区的净移民人口数量(单位:千人)地区1965~1970年1970~1975年1975~1980年1980~1983年东北地区-715-1342-1486-640中北部-673-1915-1173-1062南部+656+1829+1764+1194西部+696+708+893+5093.下列有关美国人口迁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70年代东北部地区迁出人口多于迁入人口B.70年代南部地区一直是人口净迁入地区C.80年代东北部地区人口迁出大于人口迁入D.80年代迁往“阳光地带”的人口数量明显减少4.导致美国地区间人口迁移的数量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区气候差异B.环境质量变化C.经济收入变化D.经济结构调整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23-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5~6题。迁出国数量(万人/年)迁入国数量(万人/年)中国美国墨西哥德国印度加拿大印度尼西亚英国菲律宾澳大利亚5.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A.从发展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6.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多的休闲时间C.更高的收入D.更优的自然环境二、判断题7.我国人口迁移方向一直是由内地到沿海。8.深圳主要是由国内移民组成的移民性城市。9.美国目前的国内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由东北部向西部和南部迁移。三、综合题10.近年来,我国国内跨省区人口流动量非常大,下表为我国流入人口大于流出人口省区的有关数据,未列入表格中的省区,均为流出人口大于流入人口。请回答下列问题表3我国部分省区省际人口、资金流动情况(2023年)地区人口数(万人)生产总值(亿元)人均GDP(元)人口流动(万人)净流入资金(亿元)流动总数净流入数北京1538400400天津104312193山西33551153辽宁4221600406上海1778581581江苏7475894486浙江48981206678福建3535638224山东92482566广东919426001560海南82811021云南44508780西藏277148宁夏5967210新疆2023235223全国1307561473500(1)写出上述省区中三个流出人口超过400万人的省区简称、、。(2)流入山西省的人口主要从事业。流入云南的人口主要从事、业。(选择字母填空,每空限填一项)A.外资工厂就业B.旅游服务业C.开荒种粮D.种植蔬菜E.边境贸易F.开采煤炭(3)流入新疆的人口主要在每年的8月底至10月底,流入的主要目的是从事。(4)我国大规模的跨省区人口流动主要原因是发展不平衡,这种人口流动(是、不)属于人口迁移,原因是。(5)简述我国大规模跨省区人口迁移对人口移出地区的影响。【巩固提高】一、单项选择题1.下图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四个省份的有关人口数据统计分析图。读图判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省份依次是()A.辽宁、江苏、湖北、贵州B.贵州、湖北、江苏、辽宁C.江苏、辽宁、贵州、湖北D.湖北、江苏、辽宁、贵州2.下图是环渤海经济圈四城市不同年份人口比重变化图。下列说法与图不相符的是()A.唐山人口比重逐渐减小B.北京人口吸引力增大C.北京和天津人口比重差距扩大D.天津和廊坊两市的人口比重持续下降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23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亿。下表是“2023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情况”和“2023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读表回答3~4题。占全国流动总人口的比重跨省人口流动地区构成流出流入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其余%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福建%其余%流动人口城乡结构乡村%%城市%%3.2023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A.从人口较稠密地区流向人口较稀少地区B.从城市地区流向乡村地区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4.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①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②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③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④人口流入地区的矿产资源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A.人口的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6.图中甲~丁不同年龄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丁二、判断题7.俄罗斯为了开发西伯利亚地区的资源向东移民。8.我国民工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9.中国目前民工潮规模减少的原因之一,是我国中西部承接了东部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三、综合题10.读“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的大量增加,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参考答案】课题5:中、外人口迁移活动一:1.土地2.时期原因方向特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国家政策沿海-内地城市-农村规模小,多为国家有组织迁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经济原因内地-沿海农村-城市规模大,大多为自发性迁移3.三峡工程建设4.人口主要迁入省区市: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福建等,迁出省区主要是四川、安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