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高考文言文汇编(原文、注释、译文、题解)_第1页
13年高考文言文汇编(原文、注释、译文、题解)_第2页
13年高考文言文汇编(原文、注释、译文、题解)_第3页
13年高考文言文汇编(原文、注释、译文、题解)_第4页
13年高考文言文汇编(原文、注释、译文、题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高考文言文真题(注释、译文、题解)2013年江苏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

黄初中,以父任(职位)召随军。

始为白衣(平民;未曾获得功名的人)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一致称颂),莫不注意。

后随军在许昌,声称(名望)日隆。

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告诫,嘱咐)使断客。

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学校,习儒之所)中。

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及;到达)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李丰,字安国,原先的卫尉李义的儿子,黄初年间,因为父亲任职的缘故召来随军。起初还没有做官时,年龄十七八岁,在邺下名声行为清正,有识别人物的观察力,海内一致称颂,没有人不注意他。后来跟随军队到了许昌,声望一天天高起来。他的父亲不愿意看到他这个样子,于是命令他关闭大门,命令他跟客人断绝交往。起初,明帝作太子,李丰也热衷文学。等到明帝即位,得到吴国投降的人,问道:“江东一带听说中原一带的名士都有谁啊?”投降的人说:“听说有个人叫李安国。”当时李丰做黄门侍郎,明帝问左右“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明帝说:“李丰的名声都广泛传播到了吴越之地么?”后来升迁为骑都尉,给事中。明帝归天后,李丰做了永宁太仆,因为名声超过实际才能,才能并不大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

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法规,制度),疾满百日当解禄(停止俸禄)。

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不久)复卧,如是数岁。

初,丰子韬以选尚(仰攀婚姻)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担任;先后担任各种官职)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

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正始年间,升为侍中尚书仆射。李丰在台省,常常假称自己有病,当时台省的规定,生病请假满一百天应当解职。李丰生病不满几十日,就暂且上班,不久在请假,像这样很多年。当初,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李丰的弟弟李翼和李伟,做官数年间,都做到郡守,李丰曾经在总人面前明显告诫两位弟弟。等到司马宣王长久生病,李伟作为郡守,因为酗酒荒于政务,祸乱新平。扶风两个郡而李丰并不召回问罪,众人认为是依仗自己得到皇帝的宠幸。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指用情的亲疏厚薄),故于时有谤(公开地议论或批评某人的短处)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

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报告),丰怖,遽气索(昏厥),足委地不能起。曹爽专政时,李丰虚与委蛇与两个人之间,没有亲疏之别,所以当时有诋毁李丰的歌谣:“曹爽的势力如热水,太傅父子冷如凉水,李丰兄弟如同怪兽游光。”这其中的意思时李丰虽然对外显示清净,而内心贪图省事,跟游光相似。等到宣王下令诛杀曹爽,停车在宫门前,把事情告诉李丰,李丰很害怕,马上昏厥,脚站在地上抬不起来。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咨)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

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

丰为中书二岁,帝比(连续,频频)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

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

其事秘。

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依赖)俸廪而已。

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

及死后,有司籍(登记)其家,家无馀积。等到嘉平四年宣王归天后,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有人推荐李丰。李丰知道这虽然不是很明智的选择。然而自以为跟皇帝联亲,想着可以依附皇帝,因而接受没有推辞。于是大将军上奏任用了他。李丰担任中书令二年,皇帝常常单独召见他跟他交谈,不了解自己说什么。景王知道他非议自己,请他谈,他不说实话,就杀了他。这个事情做得很隐秘。

李丰做官前后经历了两个皇帝,不为自己的家庭生计考虑,只是仰靠俸禄生活。李韬虽然娶了公主,李丰常常约束命令他不能侵占朝廷财物,有时得到朝廷赏赐的钱财布匹,就拿来施舍给亲戚族人;皇帝赏赐的宫女,给的很多仆人,李丰都把他们给了外甥们。等到死后,朝廷登记他家财物,家里没有多余的积蓄。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其父不愿其然

然:这样

B.

及即尊位

及:等到

C.

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制:节制

D.

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

诫:警告【答案】C【解析】制:名词,规章、制度。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依据上下文的语境来推导,“疾满百日当解禄”,请病假满一百天应当解除俸禄,这是一项规章、制度,因此应该解释为“规章、制度”6.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3分)

①在邺下名为清白

②外示清净,而内图事

③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

④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

⑤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

⑥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⑥【答案】D【解析】第①句李丰还未为官(白衣:平民百姓);第②句是言李丰在曹爽专擅朝政时的做官态度,并不是讲其“不贪财”。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

B.

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

C.

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的讥讽。

D.

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露实情,结果被杀。【答案】A【解析】解答此题要遵循“找得准,比得狠”的原则,就是从原文中找出每个选项的对应的内容,然后将每个选项置于原文进行比对,比对中很容易发现问题所在:根据第一段明帝问吴降人闻名中国的江东名士是谁,吴降人说是李安国,再加上明帝左右的人都知道李丰就是李安国,说明“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是错误的。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⑴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3分)⑵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4分)⑶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3分)【答案】⑴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⑵李丰的儿子李韬因为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⑶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13年广东卷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有夙儒(老成博学的读书人)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送给,给予

)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赞许)其能让。会李沆、宋湜、寇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就转太常博士。太宗闻其强干,召还。张永德为并、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诏案(审查,追究)其罪。咏封还诏书,且言:“陛下方委(任,派,把事交给人办

)永德边任,若以一部校故,推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太宗不从。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前事为言,太宗改容劳(用言语或实物慰问

)之。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濮州推举进士,众议首先推荐张咏。当地有个叫张覃的老儒生还没考中进士,张咏就与寇准写信给本州守将,推荐张覃做首选,众人都赞许张咏能够谦让。正逢李沆、宋浞、寇准接连推荐他的才干,(朝廷)授任他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张咏)上奏建议罢除归、峡二州的水递役夫。就地转为太常博士。宋太宗听说他的精明强干,召他回朝。张永德任并、代都部署,有个小校官犯了法,被他鞭打致死。皇帝下诏审理他的罪行。张咏将诏书封缄退还,并且说:“陛下正委以张永德边关重任,若因为一个小校官的缘故,使主帅受辱,臣恐怕将会有下级轻视上级之心。”太宗没有听从。不久,果然有士兵联合控告军校的事发生,张咏引用前次的事情来议论,太宗为此动容并抚慰他。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作乱,叛乱

),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谓按兵不动

)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依然,还,照旧

)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战胜,攻下

)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出任益州知州,当时李顺作乱,继恩、上官正统兵攻讨,却停留不前进。张咏用话激励上官正,勉励他亲自出击,并盛情地陈设帷帐为他饯行。上官正因此决意出兵深入,终于大获全胜。当叛军攻城略地之际,民众有很多人被胁迫跟随叛军的,张咏下达公文向他们晓喻朝廷的恩德和信义,使他们各自回到乡里。初,蜀士知向学(立志求学;好学

),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劝(勉励

)。当初,蜀地士人知道读书向学,但不喜欢做官。张咏考察州里的张及、李畋、张逵等人都有学问品行,受到乡里的称赞;于是敦促勉励他们参加科举考试,这三个人果然考取了进士。士子们从此懂得了努力上进。咸平二年,夏,咏以(以……身份)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卖)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惩罚)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名词作状语,像蜜蜂一样)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等到)秋成,当仍(沿袭)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宋真宗)咸平二年夏天,张咏以工部侍郎出任杭州知州。正值当年歉收,百姓有很多人私自贩卖盐来自给。(官府)捕获了几百个犯法的人,张咏全都减轻刑罚然后遣散他们。部下属官请求说:“不严加制裁,恐怕无法禁止此事。”张咏说:“钱塘一带十万家民众,饥饿的人有八九万,(这些人)如果不靠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将来一旦像蜂群一样聚焦起来成为强盗(或:一旦蜂拥而起做强盗),那么就会成为很大的祸害。等秋天收获了,当会依旧按旧法办事。”(咸平)五年,宋真宗因为张咏以前在蜀地政绩优异,又任命他担任益州知州。适逢朝廷派遣谢涛巡视西蜀,皇上因此令他转告张咏说:“有爱卿在蜀地,我没有西顾之忧了。”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隐居)不仕。咏既显(显贵),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谒见),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称名)之!”张咏与青州人傅霖小时候是同学。傅霖隐居不做官。张咏显贵之后,三十年也没找到(他)。到这时他来谒见,守门人来报告说傅霖求见,张咏责骂他说:“傅先生是天下(很有名)的贤士,我尚且没机会跟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样的人,竟敢直呼其名!”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夙儒张覃者未第

第:科举考中

B、推辱主帅

推:追究

C、不痛绳之

绳:捆绑

D、复命知益州

知:掌管参考答案:C约束制裁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议以咏首荐

若以一部校故

B、咏引前事为言

为乡里所称

C、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

咏悉宽其罚而遣之

D、饥者八九

求霖者三十年参考答案:C。A把;因为。 B,的,宾语前置词;被C,顺承 D……的人;停顿或判断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B、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C、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D、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参考答案:A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张永德被惩办后不久,太宗就意识到张咏的意见是对的。

B、当李顺叛乱的时候,张咏敦促上官正出兵讨伐,并为之隆重饯行。

C、在歉收时,张咏主张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分,并建议从此后都减轻刑罚。

D、真宗对张咏在四川的表现很满意,通过谢涛传达了对张咏的赞赏。参考答案:C

“从此后都减轻刑罚。”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4分)

②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3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张咏“惜才”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参考答案:①这些人如果不能用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将来一旦像蜂群一样聚集起来成为盗寇,那么就会成为很大的祸患。②傅先生是天下很有才德的人,我尚且没有机会和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样的人,怎么敢直呼他的名。参考答案: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官;咏以言激上官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

13年湖北廉希宪,字善甫,畏兀(今作“维吾尔”)氏。公以辛卯五月二十五日生于燕,适其父孝懿公廉访使命下,孝懿喜曰:“是儿必大吾门,吾闻古者以官受氏,天将以廉氏吾宗乎!吾其从之。”举族承命。廉希宪,字善甫,维吾尔人。大人在辛卯年五月二十五日生于燕,恰好他父亲孝懿公被任为廉访使的任命下达,孝懿开心地说:“这孩子必定光大我家门第,我听说古人以官名作为姓氏,老天将以‘廉’来作为我们这个家族的姓吗!我还是顺从老天的旨意吧。”全族人都听从了孝懿公的话。公身材魁伟,举止异常。年十九,侍孝懿北觐,入侍世祖,上亦因其多智,有威容,论议宏深,恩顾殊绝。大人身材魁梧高大,举止与常人不一样。十九岁时,陪伴父亲孝懿公北往觐见皇上,进入宫内侍奉元世祖,皇上也因为他多智谋,相貌威严,议论宏大深刻,对他的恩宠眷顾也很特殊。诸贵臣校射上前,一贵臣顾公,取三矢,似欲授公,公曰:“尔岂亿(通“臆”。臆测,预料

)我为不能耶?顾(只是,只不过)吾弓差软。”诸贵假(借)以劲弓,三发连中,诸贵惊服,曰:“真文武全材,有用书生。”大官们在皇上面前比赛射箭,一个大官看着大人,拿出三支箭,好像要把箭递给他,大人说:“你难道以为我不能射吗?只是我的弓稍微软了点。”大官们把一把硬弓借给他,三发连中,大官们惊叹心服,说:“真是文武全才,有用的书生。”国初,拜为平章政事。秉(持)政日,中书右丞刘整以初附为都元帅,骑从甚都,诣门求见。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公之弟蓟国公希贡犹布衣,为通报。公方读书,略不答。蓟公出,整复浼入言之。因令彻去坐椅,自据中坐,令整入。整展拜起,侧立,不予之一言。整求退,谓曰:“此是我私宅,汝欲有所言,明日当诣政事堂。”及出,愧赧无人色。建国之初,大人被任命为平章政事。上任当天,中书右丞刘整因为刚投降,任都元帅,带的人马很多,登门求见大人。大人的兄弟一共十人,后来都官至一品。大人的弟弟蓟国公希贡那时还是平民百姓,就为刘整通报。大人正在读书,不睬他,不作回答。希贡出去,刘整恳求希贡再进去说一声。大人就下令撤走座椅,自己坐在大厅中间,叫刘整进来。刘整跪拜后起身,站在一旁,大人不对他说一句话。刘整告退,大人说:“这里是我的私宅,你想说什么,应当明天到政事堂去。”刘整等到出去后,羞愧得没有了正常的脸色。顷之,宋士之在羁旅者,寒饿狼狈,冠衣褴褛,袖诗求见,公之兄弟皆揶揄之。蓟公复为入言,急令铺设坐椅,且戒内人备酒馔。出至大门外,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诸儒但言困苦,乞归。公明日遂言于世皇,皆遂(顺从)其请。不久,滞留在京城的宋朝儒生,饥寒交迫,十分狼狈,衣衫褴褛,他们带着自己写的诗求见大人,大人的兄弟都嘲弄他们。希贡又为他们进去禀报,大人急忙下令铺设座椅,而且告诫妻子备好酒菜。自己亲自走出大门外,恭恭敬敬地请他们进来,与他们面对面坐下,端出酒菜,对他们的礼节十分恭敬,又记录了他们的起居情况。这些儒生只说生活困苦,请求回家。大人第二天就对元世祖说明了情况,世祖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是夜,诸兄弟问曰:“今日刘元帅者,主上之所倚任,反菲薄之;江南穷秀才,却礼遇如此其至。我等不能无疑。”公曰:“我是国家大臣,言动颦笑,系天下重轻。整虽贵,卖国叛臣也,故折辱之,令其知君臣义重。若寒士数十,皆诵法孔子者也,在宋,朝不坐,燕(宴)不与,何故而拘执于此?况今国家起朔漠,斯文不绝如线。我更不尊礼,则儒术且将扫地矣。”公之作兴斯文若此,是大有功于名教者也。这天夜里,各位兄弟问大人:“今天刘元帅,皇上所倚靠重用的,反而瞧不起他;江南的穷秀才,却如此以礼相待到了极点。我们不能没有疑惑。”大人说:“我是国家大臣,说话行动,皱一下眉头,笑一下,都关系着天下,对天下有重大影响。刘整虽然地位很高,但他是卖国叛臣,所以我羞辱他,挫一挫他的骄气,叫他知道君臣之义的分量。像那些几十个贫寒之士,都是熟读、效法孔子的人,在宋朝时,朝堂上没有他们的位子,也不参加宴会,是什么原因滞留在这里?况且我朝从北方沙漠起兵,读书人后继者稀少。我再不敬重厚待他们,那么儒家学说的名誉地位就将完全消失了。”大人就是这样器重读书人,这对于对百姓实行教化是大有功劳的。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将以廉氏吾宗乎

氏:作为姓氏B.诸贵假以劲弓

假:借给C.整复浼入言之

浼:派遣D.明日当诣政事堂

诣:前往【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文中的含义。答案:B。浼,恳托,请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学过这个词;央浼。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廉希宪举止不同寻常的一组是(3分)①三发连中,诸贵惊服

②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③公方读书,略不答

④因令彻去坐椅⑤及出,愧赧无人色

⑥且戒内人备酒馔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案:B。②讲廉希宪兄弟,⑤写的是刘整。其余都是廉希宪本人的举止。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廉希宪出生之时,其父孝懿公刚好被任命为廉访使。孝懿公非常高兴,认为廉希宪将来一定会很有出息。B.廉希宪十九岁时,随父亲北上侍奉元世祖。元世祖见廉希宪才貌出众,见识不凡,给予了他格外的恩宠。C.廉希宪任平章政事之时,对登门拜访的中书右丞刘整极为冷淡,因为他认为刘整是不知君臣之义的叛臣。D.滞留在北方的秀才们饥寒交迫,廉希宪不仅解除他们的困苦,还把他们举荐给元世祖,让他们得到重用。D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⑴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3分)⑵整展拜起,侧立,不予之一言。(2分)⑶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4分)⑴(3分)你难道猜想我不会射箭吗?只是我的箭弓稍微软了点。⑵(2分)刘整行拜礼后起身,在旁边站立,廉希宪不跟他讲一句话。⑶(4分)(廉希宪)恭敬地(把秀才们)迎入家里,陪他们坐着,摆出酒食,对待他们的礼节非常恭敬,并且记下他们住的地方。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丁太夫人忧,希宪公率族亲行古丧礼,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辄呕血扶乃能起既葬结庐墓所诸相以居忧无例欲极力起公,相与诣庐,闻公号痛,竟不忍言。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辄呕血/扶乃能起/既葬/结庐墓所/诸相以居忧无例/欲极力起公。13年江西某岁春二月,予从事京师锦衣。周君出所谓村落图示予,观其色,若甚爱者。请曰:“君必为我记之。”申请再三,遂置巾笥(有巾帛覆盖的箱子)以归。某年的早春二月,我任职京师锦衣卫。周先生拿出一幅村落图给我看,看他的脸色,好像很喜欢这幅画,他请求我:“您一定要为我为这幅画写一篇记。”周先生再三请求,我于是把画放在用巾帛覆盖的箱子里后,回家了。归之岁向尽矣,尚未知是图之委曲(事情的经过;底细)也。有毕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工丹青,造予,予以此图质(见面的礼物)之,曰:“子之知画,犹吾之知书,敢问妇女而跨牛,何也?”曰:“此农家所嫁女也,不能具肩舆,以牛代行也。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跨牛质矣。”“乃复有一苍头持盖以护之,何也?”曰:“昏礼宜昏。于昏矣,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亦重之也。一妪逼牛耳以行,一翁于牛后徐徐随之,父母送其女者也。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凡容色皆若郗嘘洒泣者,伤离别也。牛之前四人以鼓吹,从事迎而导之者也。回家后,到了年底,还不知道这幅画画的是什么。有一位姓毕的人,世世代代住在江北,十分熟悉农村的情况。他精于绘画,来拜访我,我拿这幅画询问他,说:“您了解画,就像我了解书,请问画中妇女骑着牛,什么意思?”他回答:“这是农家嫁女,无法准备轿子,用牛来代步。一个仆人牵着牛行走,是尊重出嫁的女子,不让她自己驾牛。所骑的牛是嫁妆。”“还有一个仆人打着伞护着女子,什么意思?”他回答说:“婚礼应该在天刚黑时举行。在天黑的时候,农家拿不出灯烛钱,所以送亲迎亲都在白天,用伞来遮蔽太阳,也是重视天黑举行婚礼的习俗。一位妇人牵着牛耳朵走,一位中年男子在牛身后慢慢地跟着,这是父母送他们的女儿出嫁。一位老翁拄着拐杖站着,一位老妇人倚门眺望。一个儿童年龄稍微大一点,牵着一个年龄比他小的,指指点点的说话。他们的脸色都是好像唏嘘流泪,这是在为离别而悲伤啊。牛前面四个人在吹喇叭,担任的是迎接引导新娘的差事。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也。尾其驴以掖筝琶者,村妓之二仆也。又其股坐于小车之旁者,车人也。一皆邂逅而回眄者也。去其林少许,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一妇人自篱而出,臂一儿,又一儿牵其裳以行。亩间有二农夫,既锄且止,是皆见其事而谈笑者也。”路旁有两头驴,一前一后地走着,骑驴的是农村的歌妓,跟在驴后腋下夹着筝和琵琶的,是歌妓的两个仆人。还有侧着大腿坐在小车一侧的,是拉车人。这些人全都是邂逅出嫁队伍而回头看热闹的。离开树林不远,将又经过一座树林,两个儿童蹦蹦跳跳地去报信。一个妇人从篱笆里出来,手臂里抱着一个小孩,又有一个小孩牵着她的衣裳走路。田间有两个农夫,手把锄头停止了锄地,这都是看到有人出嫁而说说笑笑的人。”“去既远,又有林郁然。竹篱茆茨,亦仿佛如女家。门之外有男子,衣冠而须,罄折而立,谁也?”曰:“此其婿也。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立而俟者,将导妇入门也。二妇人咨诹(zīzōu:访问商酌;谋划

)向前,妯娌辈也。将劳其女子之父母,且迎之也。二人挈榼(kē:古代盛酒的器具

),一人持壶,迎劳之需也,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二童子参差以从,其大者指而语之,若曰新人近矣。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也。”“走远之后,又有树林葱郁。竹篱茅屋,仿佛是到了女方家。门外有一个男子,衣帽端正,长着胡须,谦恭地站着,这是什么人呢?”回答说:“这是女子的夫婿。古代男子三十娶妻,近代只有有的农家还是这样,所以夫婿已是壮年,有了胡须。他站着门口等着,将引导新娘进门。两位妇人边商量边向前走,是妯娌一辈的人。她们将慰劳那女子的父母,又迎接新娘。还有两个人拿着酒杯,一人拿着酒壶,是迎接、慰劳时需要用的器具。一个女仆跟在后面,准备随时听从差遣。两个童子一前一后跟在后面,那大一点的指着前面说话,好像在说新人近了。一个老妇人站在门口,她是观察情况以便安排礼仪先后的。”予闻之,戏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bū:拖欠)之文债可乎?”生笑曰:“此所谓一茎草化丈六金身者也,何不可之有?”时天寒,语从游者呵笔书之。我听了之后,开玩笑地说:“先生真的是农村人啊,知道农家的情况是真的,我没有饱读诗文,就以先生的话作为这幅画的记,以偿还我拖欠已久的文债,可以吗?”姓毕的人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茎草化丈六金身’,有什么不可以的?”当时天很冷,我叫跟在身边的人用口中的热气呵化冰冻的墨汁写下了他的话。【原试题注】锦衣:锦衣卫官员。肩舆:轿子。妓:歌舞女艺人。茆茨:茅草层。罄折:谦恭的样子。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予从事京师锦衣

从事:任职。R.工丹青

工:主管。C.予以此图质之

质:询问。D.昏礼宜昏

昏:结婚。[解析]参考答案:B(加点的词的正确解释:擅长)

11.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描写村落嫁娶场面中“送亲”及“迎亲"的一组是A.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

又其股坐于小车之旁者,车人也

B.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

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C.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

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也

D.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

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也[解析]参考答案:C(分别描写村落嫁娶场面中“送亲”及“迎亲"的)A.都是描写村落嫁娶场面中“迎亲"的。B.都是描写村落嫁娶场面中“迎亲"的。D.都是描写村落嫁娶场面中“迎亲"的。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B.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C.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D.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参考答案:B[参考译文]你真是一个熟悉村落的人啊,懂得村落情形的真实含义。而我并没有真正地懂得文字,我就用你所说的作为村落图记来回答周君,我长时间拖欠下的文字债终于可以还清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4分)

参考答案:有(一位)姓华的先生,世代居住在江北,是十分熟悉乡村的人。

[赋分点:“家”,居住(定居、住在),1分;“谙”,熟悉(了解、清楚、懂得),1分;大意2分。]

(2)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4分)

参考答案:农家苦于灯烛的花费,送亲迎亲(都)在白天,(就)用伞盖来遮蔽日光。

[赋分点:“费”,花费(费用、花销、耗费、费用),1分;“以”,在,1分;大意2分。](3)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4分)

参考答案:古时候三十岁娶亲,近世只有农家有的(还是)这样,所以(新郎)已是壮年,长了胡须。

[赋分点:“或”,有的(有时、偶尔),1分;“须”,长胡须(有胡须),1分;大意2分。]13年浙江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予尝论今之守令,有道而闻四方者不过数人。此数人者,非特任守令也。过此数人,有千里者相接而无一贤守,有百里者相环而无一贤令。至天子大臣尝患其然,则任奉法之吏,严刺察之科,以绳治之。诸郡守县令以罪不任职,或黜或罢者相继于外。于是下诏书,择廷臣,使各举所知以任守令。是天子大臣爱国与民而重守令之意,可谓无不至矣。太守和县令对百姓来说,离他们最近而又十分重要,这个道理是很容易知道的。我曾经评论当今的太守和县令,有才有德而名闻四方的不过是屈指可数的几个人。而这几个人,还不是只担任太守和县令的职务。除了这几个人,有地接千里但没有一个贤明太守的情况,也有地接百里但没有一个贤明县令的情况。这种情况到了引起皇上和大臣们担心的程度,就任命奉公守法的官员,加强对地方官员监督审查的法令,用法令来管理他们。各地太守县令因为犯了不能胜任职务的罪,或被降职或被罢免的现象接连不断的出现。于是皇上下了诏书,选择朝廷大臣,让他们各自推荐所了解的人去担任太守县令。这样看来,皇上和大臣爱国爱民,重视太守县令人选的心意,可以说没有什么不想到的了。而诏虽下,举者卒不闻。惟令或以旧制举,不皆循岁月而授。每举者有姓名,得而视之,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卒亦未见焉。举者既然矣,则以余之所见闻,阴计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而天固不生才于今哉!使天子大臣患天下之弊,则数更法以御之。法日以愈密,而弊日以愈多。岂今之去古也远,治天下卒无术哉!然而诏书虽然下达,最终还是没听说有谁被举荐。皇上还下令有时按照旧的制度来选拔太守县令,不全都按照任期来授予官职。经常有被选拔的人,发现后观察他,考察他的才干品行能不能胜任所选拔的职务,最终也没有见到合适的人选。选拔的情况已经这样了,那么凭我的所见所闻,心中盘算有谁可以推荐,最终也没有发现合适的人。我还怕自己愚笨、地位不高,听说和见到的人少,不足以知道天下的人才,就求教于贤能的有名位的、见多识广的人,问他们有谁可以推荐,最终还是没能发现这样的人才。难道是天下的人才本来就可以被埋没吗,还是老天本来就不降生人才于当今呢!让皇上和大臣担心天下没有贤明太守县令的弊病,就多次修改法令来管理他们。法令一天天增多,而弊病也一天天增多。难道是今天距离古代遥远,最终没有办法管理天下吗?盖古人之有庠有序,有师友之游,有有司之论,而赏罚之始于乡,属于天下,为教之详至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则皆得行其教;有可教之质,则皆可为材且良,故古之贤也多。贤之多,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咸宜焉,独千里、百里之长哉?其为道岂不约且明,其为致天下之材岂不多哉?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欲推而教于乡于天下,则无路焉。人愚也,则愚矣!可教而贤者,卒谁教之哉?故今之贤也少。贤之少,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常不足其人焉,独守令哉?是以其求之无不至,其法日以愈密,而不足以为治者,其原皆此之出也已。噫!奚重而不更也。古人有学校教育,有师生朋友之间的来往,有官员来评定,赏罚从最底层的乡开始,连接到整个天下,教育的完备到了这样的程度。士人有圣人的学问,就都能推行他们的教育;有可教之才,就都可以成为好的人才,所以古代的贤能之人就多。贤能之人多了,那么从公卿大夫到管理牛羊粮仓的低级官员都有了合适的人选,哪会只是有千里长、百里长这样的人选?他们的学习怎么不简约明了,他们招致的天下人才怎么不多呢?他们哪里会有像今天这样的弊病:辛辛苦苦地寻找人才却找不到,法令制定得密不透风却弊端百出?今天,学校、师友、赏罚的法律与古代不一样,士人有圣人的学问,想在乡里在天下推广、教育,却没有路。人愚笨吗,是愚笨的!那些可以教育成为贤能之才的人,最终谁去教育呢?所以如今贤能之人少。贤能之人少,那么从公卿大夫到管理牛羊粮仓的官员人选常常无法满足,哪里只是缺少太守县令的人选呢?所以寻找太守县令的人选的方法没有什么不想到,管理太守县令的法令日趋严密,却不足以用来管理他们的,其原因都出在这里。啊,为什么这样重要的事不予以改变呢。姑苏人丁君琰佐南城,南城之政平。予知其令,令曰:丁君之佐我。又知其邑人,邑人无不乐道之者。予既患今之士,而常慕古之人,每观良吏一传,则反覆爱之。如丁君之信于其邑,予于旁近邑之所未见,故爱之特深。今为令于淮阴,上之人知其材而举用之也。于令也,得人矣。使丁君一推是心以往,信于此,有不信于彼哉!求余文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