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之子》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领会诗歌中“土地”的意蕴。能力目标:体味诗人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读诗歌,理解诗人对大地母亲的爱怜之情,以及诗人脚踏实地,扎根于生活土壤的精神。教学重点:领会诗歌中“土地”的意蕴。教学难点:体味诗人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教学方法:品读法、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诗人李广田来自农村,是个在山东境内黄河与大清河之间那块平原上成长起来的普通农家的儿子。他在自己的《〈画廊集〉题记》中曾说过:“我是一个乡下人,我爱乡间,并爱住在乡间的人们。就是现在,虽然在这座大城里住过几年了,我几乎还是像一个乡下人一样生活着,思想着,假如我所写的东西里尚未能摆脱那点乡下气,那也许就是当然的事体吧。”这表明了诗人对于农村、土地的爱。二、作者简介李广田(1906—1968)号洗岑,笔名黎地、曦晨等。山东邹平人。曾与北大学友卞之琳、何其芳合出诗集《汉园集》,被称为“汉园三诗人”之一。前期作品大多抒写内心感怀和乡土人生,追求恬淡静美的文风和浓厚的泥土气息。三、整体感知在上世纪30年代,李广田是与何其芳、卞之琳齐名的诗人。但因李广田的散文写得好,其影响掩盖了诗名。他在散文集《画廊集》的题记中说:“我是一个乡下人,我爱乡间,并爱住在乡间的人们。就是现在,虽然在这座大城市里住过几年了,我几乎还是一个乡下人一样生活着,思想着。”从这段话我们也能看出他的诗《地之子》的风格——乡土气息。《地之子》是李广田早期诗中的代表作,它以浑厚深远的意境,清新醇美的语言,集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土地的炽热感情,反映了他初期形成的现实主义人生观念。诗的情调质朴、蕴藉、深沉。用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显示出了作者与祖国土壤的血肉联系。这首诗,一扫作者过去诗中沉闷、忧惋的气氛,格调坚定明朗、俊朴豪放,从浓烈的泥土芳香中,显露出深厚的生命力量。它是作者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故土这一美好思想感情的凝聚和升华。表明了他不求空华、惟愿踏踏实实地去寻求人生意义的严肃生活态度。《地之子》所展示的这种脚踏实地、扎根于生活土壤的精神,标志着李广田当时的思想和创作开始踏上了一块坚实的基地,从而逐步走向广阔的世界。《地之子》所具有的思想内容不仅在当时是弥足珍贵的,时至今日,仍然有着陶冶情操、激励人们进取的积极意义。诗的第一节,首先表明他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对于“大地”,“有着作为人子的深情”。用沙壤比襁褓,用田禾、野草比保姆,确切地显示大地与诗人的母子情深。诗的第二节说他立足地面,昂首望天,决不为天上变幻的白云、彩虹和碧空所引诱,他的脚印永踏着土地,永嗅着人间的土地的气息。这是一首“作为人子的深情”的恋歌。以舒缓而庄重的笔调把对大地母亲的一往情深传达得炽烈而深沉。这里的土地,涵义已超出自身,成了祖国、母亲乃至人世间的指代。正是基于这种乡土自然人文景观,诗人才触摸到了乡土古朴而悲凉、美丽又忧伤的灵魂内核,以一扇扇诗的窗口透析了现代乡土以及“地之子”自身的精神脉动与生命情韵,并且在现代诗歌中,在歌唱乡土的绵延精神的音响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声音。当现代诗派诗人们纷纷迷醉于自我生存的精细文雅时,李广田却固执地扎根土地,以乡土之境折射农人心曲与现实风云,并踏实地靠近了乡土本质,这种探索在某种程度上抗衡并反拨了诗坛意识的倾斜。(1)朗读课文a、听读、跟读(正音正字、注意句读)b、自由读(揣摩诗人情感)c、展示读(声情并茂)d、集体读(声情并茂)注意:在朗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整体上:朗诵的语气应该是深沉的,语速应该是舒缓的,第二节,要体现出跌宕的感情变化:歌唱“天上”时,语气是抒情、赞美的;而转折之后,语气更加坚定、浓烈。)(2)梳理内容这是一首自由诗,全诗分两节。第一节直接倾吐诗人对于土地的深情。第二节由“地”而转向“天”。(3)问题探究1.诗中的“大地”如何理解?明确:这大地可以理解为诗人赖以成长生活的故乡家园,广袤富饶的土地;也可理解为养育自己的祖国母亲,具有深厚的文明积累的民族土壤;也可以理解为是生生不息的饱含了全部意义的人间2、“因为住在天国时/便失掉了天国”如何理解?明确:诗人像希腊神话中的巨人安泰一样从大地母亲的怀中吸取信念和力量,只要与大地母亲接触,他便力量无穷,所向无敌;而一旦被对手举到空中,他就失去了力量。诗人用反衬跌宕的艺术手法,进一步肯定诗人作为“地之子”对大地的热爱,将感情推到极点,以加强读者感受,深化诗作的内涵。四、写作手法:感情真挚,运用多种手法。直抒为主的情思言说方式(3)质朴的语言风格五、小结《地之子》是李广田早期诗中的代表作,它以浑厚深远的意境,清新醇美的语言,集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土地的炽热感情,反映了他初期形成的现实主义人生观念。《地之子》所展示的这种脚踏实地、扎根于生活土壤的精神,标志着李广田当时的思想和创作开始踏上了一块坚实的基地,从而逐步走向广阔的世界。《地之子》所具有的思想内容不仅在当时是弥足珍贵的,时至今日,仍然有着陶冶情操、激励人们进取的积极意义。拓展延伸赏析艾青的诗《我爱这土地》布置作业背诵该诗附:作品赏析(邓牛顿)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眷恋,是人类极其美好的情感,在太平洋彼岸,19世纪的美国诗人惠特曼曾经热烈颂扬“松树和橡树的土地”,“柠檬与无花果的土地”,“喷着清凉气息的妖娆的大地”,“闪着各种光彩的河川的大地”。在太平洋此岸,在20世纪的中国新诗坛上,郭沫若频频地呼唤着“地球,我的母亲”,显示着他的热烈;艾青反复的吟唱着“大堰河,我的保姆”,显示着他的深沉;而李广田,把自己称做“地之子”,则显示着他的质朴。虽然这几位诗人的性格各异,诗作的风格不同,可对于用乳汁喂养过他们的人民,用温馨抚爱过他们的土地,都有着同样诚挚的“作为人子的深情”。且让我们来读一读李广田的这首《地之子》吧。“我是生自土中,/来自田间的”。这个在山东境内黄河与大清河之间那块平原上成长起来的普通农家的儿子,亲切而骄矜地,满怀稚子之心地,“爱着这地面上的沙壤,湿软软的,/我的襁褓;/更爱着绿绒绒的田禾,野草,/保姆的怀抱”。诗人出自胸臆的抒情,就如同大地一样的平直,一样的质实,一样的本色。毋须矫情,毋须作态,更毋须凌空高蹈,“我愿安息在这土地上,/在这人类的田野里生长,/生长又死亡”。非常执著地证实着抒情主人公和大地有着同样的血脉,同样的品格,同样的情性。这是一首自由诗。全诗分两节。第一节直接倾吐诗人对于土地的深情。第二节由“地”而转向“天”。《地之子》的作者正是从“大地”与“天国”的这种比照中,进一步升华了对大地母亲的爱怜之情,增强了诗作的哲理性与感染力。这一节的前半部分歌唱美丽的“晴空”与第一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宠物保险市场分析-深度研究
- 2025至2031年中国线成形弹簧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泡水晶藠头酱菜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专用圆形连接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梯形量规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毛纺金属针布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手堤式滤油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地面插座功能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3PH集成气氛控制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超市租赁合同排他性节假日顾客反馈收集协议
- 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及进展
- 【大学课件】基于BGP协议的IP黑名单分发系统
- 2025年八省联考高考语文试题真题解读及答案详解课件
- 信息安全意识培训课件
- 2024年山东省泰安市初中学业水平生物试题含答案
- 美的MBS精益管理体系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解读课件
- 2024安全员知识考试题(全优)
- 2024年卫生资格(中初级)-中医外科学主治医师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全32册)08
-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