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保障学第二章_第1页
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保障学第二章_第2页
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保障学第二章_第3页
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保障学第二章_第4页
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保障学第二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是信息经济学的两大核心问题,但是这两个问题在社会保障的各个项目中也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保障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这两个问题,要么是逆向选择问题;要么就是道德风险问题。一、从风险到风险客观上,不确定性和风险是时刻存在的;不确定性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经济学中关于风险管理的概念,指经济主体对于未来的经济状况(尤其是收益和损失)的分布范围和状态不能确知。主观上,人们又厌恶风险。或者说人们都是风险的规避者。人们迫切需要消除风险、规避风险的机制。而保险就是缓解风险的一种机制。风险溢价(Riskpremium),是一个人在面对不同风险的高低、且清楚高风险高报酬、低风险低报酬的情况下,个人对风险的承受度影响其是否要冒风险获得较高的报酬,或是只接受已经确定的收入,放弃冒风险可能得到的较高报酬。确定的收入与较高的报酬之间的差,即为风险溢价。“风险溢价”的两个不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风险溢价”一词有两个不同的含义:一是事后的(ex-post)或者已实现的风险溢价,这是实际的、通过历史数据观察得到的市场收益率(以指数收益率代替)与无风险利率(通常以政府债券收益率代替)之间的差值;二是事前的(ex-ante)或者预期的风险溢价,这是一个前瞻性的溢价,即预期未来的。二、逆向选择(一)“旧车市场”与逆向选择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例如,在产品市场上,特别是在旧货市场上,由于卖方比买方拥有更多的关于商品质量的信息,买方由于无法识别商品质量的优劣,只愿根据商品的平均质量付价,这就使优质品价格被低估而退出市场交易,结果只有劣质品成交,进而导致交易的停止。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打假”问题,关键是解决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舍此可能越打越假。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和常规不一致的现象。本来按常规,降低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提高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有时候,降低商品的价格,消费者也不会做出增加购买的选择,提高价格,生产者也不会增加供给的现象。所以,叫“逆向选择”。1.阿克洛夫的“旧车市场”乔治·阿克劳夫(GeorgeAkerlof)在1970年发表了名为《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的论文,被公认为是信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开创性文献。在美国俚语中,“柠檬”俗称“次品”,这篇研究次品市场的论文因为浅显先后被三、四杂志退稿。然而,乔治·阿克劳夫(GeorgeAkerlof)在这篇论文中提出的逆向选择理论揭示了看似简单实际上又非常深刻的经济学道理。逆向选择问题来自买者和卖者有关车的质量信息不对称。在旧车市场,卖者知道车的真实质量,而买者不知道。这样卖者就会以次充好,买者也不傻,尽管他们不能了解旧车的真实质量,只知道车的平均质量,愿平均质量出中等价格,这样一来,那些高于中等价的上等旧车就可能会退出市场。接下来的演绎是,由于上等车退出市场,买者会继续降低估价,次上等车会退出市场;演绎的最后结果是:市场上成了破烂车的展览馆,极端的情况一辆车都不成交。现实的情况是,社会成交量小于实际均衡量。这个过程称为逆向选择。旧车市场上,买者和卖者有关汽车质量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卖者知道所售汽车的真实质量;但一般情况下,潜在的买者要想确切地辨认出旧车市场上汽车质量的好坏是困难的,他最多只能通过外观、介绍及简单的现场试验等来获取有关汽车质量的信息,而从这些信息中很难准确判断出车的质量,因为车的真实质量只有通过长时间的使用才能看出,但这在旧车市场上又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说,旧车市场上的买者在购买汽车之前,并不知道哪辆汽车是高质量的,哪辆汽车是低质量的,他只知道旧车市场上汽车的平均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典型的买者只愿意根据平均质量支付价格,但这样一来,质量高于平均水平的卖者就会将他们的汽车撤出旧车市场,市场上只留下质量低的卖者。结果是,旧车市场上汽车的平均质量降低,买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进一步下降,更多的较高质量的汽车退出市场,……。在均衡的情况下,只有低质量的汽车成交,极端情况下甚至没有交易。

在旧车市场上,高质量汽车被低质量汽车排挤到市场之外,市场上留下的只有低质量汽车。也就是说,高质量的汽车在竞争中失败,市场选择了低质量的汽车。这违背了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的选择法则。平常人们说选择,都是选择好的,而这里选择的却是差的,所以把这种现象叫做逆向选择。

上述旧车市场中的买者与卖者之间实际上是委托—代理关系,而且信息(汽车质量信息)不对称发生在交易之前。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出现逆向选择问题。一般地,在建立委托—代理关系之前,代理人事先已经掌握某些委托人不了解的信息;代理人利用这些信息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合同,而委托人由于信息劣势在签定合同时处于不利的选择位置;“高质量”的代理人被“低质量”的代理人排挤出局,与委托人签定合同的往往是“低质量”的代理人。这就是逆向选择。

2.其他领域的逆向选择

(1)“劣币驱逐良币”英国商人、金融家托马斯格雷沙姆(1519--1579)是伦敦证券交易所创办人,他被称作“证券之父”。格雷沙姆提出的最著名的理论就是“格雷沙姆法则”,也就是“劣币逐良币”法则(badmoneydrivesoutgood),说的是“劣币”会把“良币”挤出流通的经济法则。例如,一个国家开始发行的是面值是1元的银币,过了两年又发行同样面值的铜币,这两种同样面值的货币同时流通。这时,你会把手头的银币花出去吗?如果你是个思维正常的人,肯定不会。你设法把铜币找给别人,把拿到手的银币存起来。为什么这样?因为银子比铜贵呀,把银币收藏起来等日后可以卖高于面值的价钱。很快,银币就退出了流通,市面上流通的都是铜币。

当事人的信息不对称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存在的基础。因为如果交易双方对货币的成色或者真伪都十分了解,劣币持有者就很难将手中的劣币用出去,或者,即使能够用出去也只能按照劣币的“实际”而非“法定”价值与对方进行交易。在社会保险领域。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项目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逆向选择,这也是管理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2)保险市场上的逆向选择保险市场上也存在逆向选择,如果不存在信息不对称,那么,保险机构就可以准确判断每个人的风险大小,然后根据每个人的风险状况收取相应的费用。实际上,每个人面临的风险大小是一种私人信息,保险机构往往无法完全获得这些信息;即使保险机构可以搜集信息,但是搜集信息的成本又会制约保险机构搜集信息的行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保险机构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是根据人群的平均风险征收保险费用;二是提供不同的保单,并融入激励内容以此来吸引人们进行自我选择,让他们对号入座,从而区分参保人员的类型(高风险人群与低风险人群)。对于第一种做法,根据人群的平均风险征收保险费用,其结果犹如旧车市场一样。低风险人群会一轮一轮退出市场,参保人员主要是那些高风险的人群,这就是逆向选择的结果。对于第二种做法,通过人们的自我选择来暴露他们的真实信息,虽然有助于揭示高风险人群和低风险人群,但是市场依然是低效的,因为对于低风险人群而言,他们不能购买整个保险。即第二种做法降低了低风险人群的消费可能性,减少了他们的消费空间。(二)逆向选择的成因与规避途径逆向选择的出现与信息不对称有关,但并不是只要存在信息不对称,就是产生逆向选择问题,还需其他条件。

1.逆向选择的成因信息不对称产品的质量不均一交易双方是否可以自由选择进行交易这三个条件共同起作用引发逆向选择,其中最关键的条件是信息不对称。2.逆向选择的规避途径

(1)强制参与

(2)依附载体

(3)“一揽子计划”

(4)信号发送

(5)信号甄别三、道德风险道德风险并不等同于道德败坏。道德风险是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一)委托—代理关系法律意义上指委托人将其权利让渡给代理人,代理人进行决策和选择;经济学意义上指只要一方把自己的权利让渡给另一方,就形成委托-代理人关系,可以没有法律手续。现实生活中,很多领域都广泛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如医疗市场、医疗保险市场、教育领域、企业以及农业生产中都存在委托—代理关系。

(二)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委托—代理关系的特点之一就是信息不对称,委托人将权利让渡给代理人,让代理人替其处理一定的事情,然而,关于代理人的行为信息,委托人并不知道。换言之,委托—代理关系行为后,代理人的行为是否符合委托人的利益,委托人并不是很清楚,双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虽然委托人可以监督代理人的行为,但是会产生监督成本,有时监督成本过高,足以抵消监督所带来的收益。由于委托人较少知道代理人的行为信息,那么代理人可能会利用这一信息优势,在追求自身的利益的过程中作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这就是道德风险。

信息不对称广泛存在,由此引发的到的问题也是普遍存在的。监督往往并不能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针对体力劳动者的现场监督尚难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于脑力劳动者的监督就更加困难。比如,在医疗卫生领域,医生提供医疗服务的行为就是一种脑力劳动,医生的道德风险很难被患者察觉。比如在社会议论纷纷的陕西富平县妇幼保健院张淑霞的卖婴事件。截至目前,富平当地已有10对在县妇幼保健院生产的夫妇报警,称自己有着与来国峰、董姗姗夫妇类似的新生儿产后“被处理”遭遇,而经手医生都是张淑霞,都是她以“孩子患有严重疾病”、“有梅毒”、“先天性心脏病”、“治好了也是残疾”等借口劝说亲属放弃婴儿“处理”掉。据了解,目前这些报案的群众大多来自该县薛镇,这里是张淑霞的娘家。许多人的父亲或母亲都是张淑霞初中或高中的同学,有的还是亲戚,与张很熟悉,也很信任张,他们都是找她接生的,却没有料到她竟是个披着白大褂的人贩子。今年5月份,抱走了初中同桌杨焕敏“双胞胎”孙女。

(三)理解道德风险的几个要点在委托—代理框架下,道德风险是指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代理人利用其信息优势,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1.道德风险是一个经济学概念,非伦理学概念。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是理性人假设,也就是理性人在约束条件下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代理人也一样,在约束条件下,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2.道德风险涉及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委托人将自己的权利让渡给代理人,是为了代理人能够据此增进委托人的利益。完美的代理人行为与委托人的利益一致。然而,代理人

也有自己的利益,如果两者的利益不一致,那么代理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就必然会损害到委托人的利益,从而诱发道德风险。因此,道德风险涉及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产生的条件之一就是两者的利益不一致。3.产生道德风险的基本条件是信息不对称。如果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对称,那么委托人就可以清楚的判断代理人的行为是否与自己的利益相一致,一旦发现不一致,委托人就可以采取相应性的行动,那么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将会大大的降低。在委托人不之情的情况下,代理人就有可能利用掌握的信息优势,产生道德风险。4.道德风险是一种损人利己的行为。道德风险是代理人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是一种损人利己的行为。对于代理人来讲,损人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利己才是最终的目的。(四)社会保障中的道德风险

1.失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失业可以看作是一种系统风险,与经济周期有关,从这方面讲,失业风险发生的概率是外生行为。但是,人们可以影响进入和离开失业的概率。从社会角度来讲,当失业津贴的水平高于社会最底层的独立工作者的收入时,就会有一部分人员甘愿失业也不愿意参加工作;从个人角度而言,当失业津贴的水平高于再次工作时取得的工资时,人们也会甘愿失业而不是寻找参加工作,从而引发失业陷阱,延长人们失业的持续时间。

2.工伤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工伤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其主体是雇主而非雇员(员工)。雇主引发道德风险也许并不是一种有意的行为,对于雇主而言,员工也是企业的一种资源,工伤事故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效率。然而,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部分企业在参加工伤保险之后疏于做好安全生产的措施,例如减少对员工安全生产培训的投入,从而增加了工伤事故的发生的概率。

3.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

由于利益的驱动,医生给患者开大处方、小病大医的情况司空见惯。一方面,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医生和病人在医疗过程中处于不同的信息层面上。病人对医疗诊断和治疗,与医生相比显然知之甚少,而医疗是人命关天的大事,病人不可能冒生命危险对医生的诊断治疗方案提出质疑。

从表面上看病人可以自由选择医生、医院以及医疗处理方案。而事实上,病人在就诊时往往只能任医生摆布。另一方面,医生既是患者的顾问又是医疗服务提供者,这种双重角色是一个矛盾。医生不可能完全从患者利益出发提供治疗方案,医生在决定提供哪种治疗方案上存在经济利益。当病人缺乏医疗知识时,医生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利用其特殊身份,创造医疗服务的额外需求。

4.社会救助中的道德风险社会救助的方式现金给付和实物给付,一般而言,现金给付的效率更高,但是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实物给付在社会救助中更为普遍,有利于限制救助对象的道德风险,从而提高救助的效率。(五)道德风险的成因和规避路径

1.道德风险的成因道德风险在委托—代理关系中非常常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委托—代理关系一旦形成就必然会产生道德风险。(1)客观上,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代理人的行为是否符合委托人的利益,代理人自己最清楚,如果信息是对称的,委托人也很清楚代理人的行为,那么,一旦代理人作出不利于委托人的行为,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委托人将会终止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代理人的道德风险也将不能实现。正是因为双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代理人的行为才得以隐藏,诱发的道德风险也成为一种可能。

道德风险增加了社会保障制度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背后的意义在于信息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交易成本。因此,制度问题最终可以归结为信息问题。从这方面而言,制度的作用之一就是解决信息问题,从而抑制道德风险。

2.主观上,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不一致。道德风险的产生是因为代理人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损害了委托人的利益,这就意味着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并不是完全一致的。鉴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不一致而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在解决道德风险的措施中,途径之一就是通过机制设计,使得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一致。利益一致后,代理人也是理性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也自觉维护了委托人的利益。(3)存在外生随机变量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只存在信息不对称以及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不一致,道德风险也是难以产生的。比如,虽然代理人的行为不可测,但是代理人的绩效可以观测到,委托人就可以根据观测到的绩效来推断出代理人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道德风险是广泛存在的呢?原因在于外生随机变量的存在。由于存在外生随机变量,委托人并不能根据代理人的绩效来推断代理人的行为,随机变量成为了道德风险的防空洞,或者说外生的随机变量给道德风险提供了一个借口。随机变量不同于其他的因素。在建模的过程中,不可能包含所有的影响因素,往往是把模型中的主要因素抽象出来,其他因素则不予考虑。外生随机变量则是模型中予以考虑的因素,而且是一个重要因素。

2.规避道德风险的路径

规避道德风险的主要路径有:监管、自律和风险内化。监管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成是政府干预保险市场的一种手段,而自律是一种市场行为,风险内化则是让拥有信息优势的人承担风险。(1)监管。反映的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也就是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监管的有效性来源于两个基本假设。从动机上看,监管者没有私利,代表公众利益;其次,监管者能力很强,或者去信息对称、完全。这样一来,监管者既有动力,也有能力做好监管。但是,假设在理论上有争议,在实践中也有问题。

2.自律。代表了一种市场机制—市场声誉机制,道德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在主观上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不一致。如果代理人主动约束自身行为,这个时候,即使依然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外生随机变量,道德风险发生的几率是很小的。自律实质上是一种投资行为,从而形成个人的声誉,只有当声誉有价值时,代理人才愿意自律。较之道德风险,自律的成本—收益更有效,声誉或者可以理解为减少当期的消费的可能性,以增加未来的收益。一般而言,规范脑力劳动者的行为偏重自律,规范体力劳动者的行为则侧重于监管。

3.风险内化。是让那些可能诱发道德风险,或者对事件结果有主要影响的一方承担全部或部分风险。声誉机制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风险内化的机制,在声誉机制完善的市场,参与人的行为直接影响到个人声誉,讲诚信可以增加未来的收益不讲诚信而诱发道德风险,即使可以增加现期的收益,也会造成未来收益的减少。虽然,通过风险内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道德风险,但是克服道德风险的主要手段依然是监管和自律。四、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区分道德风险是事后发生的,即签约以后而逆向选择是事前发生的,即签约以前。五、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市场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机制。政府通过国家的权威,一般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而市场则是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一般而言,市场可以市场机制有效地配置资源,完全竞争市场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状态。但是,因为市场具有自发性、滞后性等缺点,使得市场配置也会出现低效率。(一)市场失灵及其原因市场失灵—指的是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因素有:

1.垄断。垄断产生垄断价格,导致低效率,损失经济福利,而且,为获得与维持垄断地位,垄断企业将进行非法的“寻租”活动,导致经济福利进一步减小。

2.外部性。公共物品是相对于私人物品而言的,市场上的绝大部分物品都是私人物品。私人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而公共物品则是非竞争性(由于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另一个人的消费)和非排他性(不能通过收费将不交费人群排除在外)。

为了纠正外部性引起的资源配置不当,政府必须采取适宜的政策工具进行管制。可能采用的政策工具有税收和津贴、产权的确认和可转让、主体整合。

3.公共物品以及信息的不完全。信息的不完全,不仅指因信息传播途径受阻和人的人士能力限制引起的信息不完全,还包括市场经济本身不能够生产出足够的信息并有效地配置它们。信息不对称是指一主体拥有比其他主体更多或更有价值的信息。

遏制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首先是要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避免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方式方法与途径,二是及时总结与发布信息,完善信息传播渠道,增大信息透明度,三是建立信息共享制度。(二)政府干预的理由与手段政府干预市场的理由:首先,政府干预有利于维护市场的公平。市场本身一般以效率为目标,追求资源的最优配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