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0族标准质量成本管理课程_第1页
ISO9000族标准质量成本管理课程_第2页
ISO9000族标准质量成本管理课程_第3页
ISO9000族标准质量成本管理课程_第4页
ISO9000族标准质量成本管理课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SO9000族标准

质量成本管理(QCM)课程杨启善内容提要第一章概述第二章质量成本(QC)的基本知识第三章质量成本管理(QCM)第四章质量成本的预测和计划第五章质量成本科目设置与核算第六章质量成本综合分析和报告第七章质量成本控制与考核第八章质量经济分析第一章:概述一、ISO9000族标准对质量成本管理(QCM)的要求二、质量成本管理对企业有什么好处三、成本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四、QCM发展概况一、ISO9000族标准对质量成本管理(QCM)的要求1.ISO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1)0.2过程方法:b)从增值角度考虑过程(2)5.1.1引言业绩包括“财务测量”(3)5.6.2评审输入:质量活动的经济效果(4)5.6.3评审输出:预防和减少损失的计划(5)6.8财务资源(6)财务测量:预防和鉴定成本:不合格成本;故障成本;LCC(7)8.5.3损失的预防一、ISO9000族标准对质量成本管理(QCM)的要求2.QS-9000汽车供方质量体系要求(1)4.1.4业务计划包括财务策划及成本;(2)持续改进总则:成本要素或价格;(3)设计输出包括成本/性能/风险的权衡分析;3.GJB9001A-2001QMS要求(1)5.6.2h)评审输入:包括与质量有关的财务报告;(2)8.4e)数据分析:有关QMS的财务活动信息;二、质量成本管理对企业有什么好处1.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2.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3.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经济手段;4.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三、成本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1.成本信息是生产耗费的价值补偿尺;2.成本信息是制定产品价格的一项重要因素;3.成本信息是企业竞争的手段;4.成本信息是考核企业经营成果,评价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5.成本信息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四、QCM发展概况质量管理发展的4个阶段与QCM的演变;1.质量检验时期2.统计质量管理时期3.全面质量管理时期(1)美国费根堡姆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QC(qualitycost)概念;(2)美国朱兰把QCM比作“矿中黄金”;4.标准化质量管理时期(1)许多国家已把QCM纳入军用质量标准中;(2)日本专家认为企业QCM的最终目的是取得最佳经济效益,而不是追求QC最低;(3)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行QCM,取得不少成果;四、QCM发展概况5.我国QCM存在的主要问题(1)企业领导注重形式和满足上级要求,没有很好的注重实效;(2)急于改革现行会计核算体系,虎头蛇尾半途而废;(3)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不健全,有关数据收集不上来,影响QCM的有效性;(4)只满足于下达指标和考核指标,未能同其他QM工作结合起来。四、QCM发展概况6.QC的涵义(1)QC是针对产品制造过程的符合性质量而言的,不包括重新设计费用。(2)QC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这些成本都是同出现不合格品密切相关。(3)QC只包括与不合格品的产生最直接、最敏感、最密切的费用,只是与质量有关的部分费用。(4)QC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不单纯为了得到计算结果,而是为了评定和改进。第二章质量成本(QC)的基础知识一、术语及定义二、QC的概念1.对QC的理解2.QC分类3.QC特性曲线一、术语及定义1.成本的含义(1)为达到某种目的所需付出的代价,也就是利益的放弃或价值的牺牲,它能用货币进行衡量。(2)西方经济学家的看法。(3)政治经济学上的看法。(4)我国将成本分为管理成本和财务成本。(5)产品成本是成本会计的核心概念。(6)应将质量成本纳入成本管理。一、术语及定义2.质量成本: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成本,以及未达到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损失。3.质量损失:在过程和活动中,由于没有发挥资源的潜力而造成的损失。4.质量成本的组成:一、术语及定义4.质量成本的组成:QC运行QC外部质量保证成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二、QC的概念1.QC分类及说明(1)按其作用分类a.控制成本(投资性成本):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管理和鉴定所花费的费用。包括预防、鉴定、外部QA成本。b.控制失效成本(结果性成本):由于控制不力,产生不合格品造成的损失。包括内部和外部损失成本。二、QC的概念(2)按其存在形式分类a.显见QC:指实际发生的质量费用,即根据国家现行成本核算制度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的质量费用,以及由专用基金开支的质量费用。可根据原始记录、报表、数据由会计成本系统进行核算。b.隐含QC:指由于质量问题使实际收益减少的部分,非实际支出的费用。如产品降级、降价、停工损失等。不能列入现有的成本核算范围。二、QC的概念2.QC特性曲线表示QC和产品合格质量水平关系的曲线图称为QC特性曲线,如图2-1所示:C1:表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与合格品率的关系。C2:表示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与合格品率的关系。C3:表示C1,C2两曲线的合成,M点为最佳QC点。二、QC的概念I区C1C3C2II区III区单位QC合格质量水平二、QC概念3.对QC特性曲线的分析将图2-1曲线C3的M点局部放大,如图2-2所示。(1)I区称为质量改进区(2)II区称为最佳区域(3)III区称为完美区C2图2-2质量成本局部曲线放大图I区II区III区区M第三章质量成本管理(QCM)一、概述二、实施质量成本管理原则三、对组织结构的要求四、QCM实施要求和程序五、QCM的原则六、开展QCM应注意的问题七、国外QCM的实例一、概述1.QCM就是对QC进行预测、计划、核算、分析、控制和考核的一系列活动。2.QCM的目的是为了在质量、成本和经济效益之间取得最佳效果。3.QCM是通过归口管理部门、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4.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未进行QCM,因而存在质量差、消耗高、效益低的问题。二、实施质量成本管理原则1.以寻求适宜的QCM为手段,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为目的。2.在QCM过程中,做到数据可靠、核算准确、分析透彻、考核真实。3.建立QCM体系,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质量职能。三、对组织结构的要求1.必须建立QCM体系,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2.领导层全面负责,并负责分管的日常工作。3.财务部负责归口管理、编制管理文件、年度计划,收集数据,汇总统计、核算。4.质管部组织、监督、考核质量成本计划,综合分析并定期向领导报告。5.质检部负责提供内部故障信息,提出改进措施。6.销售部负责提供外部损失信息,提出改进措施。7.其他相关部门负责提供本部门的质量成本数据。四、QCM实施要求和程序1.QCM的实施要求(1)最高领导主持下分工负责。(2)制定QCM办法,包括项目设置、机构及职责、预测和计划、分析与报告、控制与考核以及表式等。(3)根据QC目标,由归口管理部门制定QC计划。(4)各部门收集有关费用数据,并进行核算和分析。(5)定期进行考核和奖惩。(6)编制质量成本报告,确定改进目标和措施。四、QCM实施要求和程序2.QCM流程图最高管理者决策QCM需求确定建立(或明确)QCM体系总工(或管代、质量副总)质量成本科目设置总工(或管代)主持,质量部组织质量成本是QMS的一部分。明确厂长/总经理、总工、总会计师和总经济师的职责。明确质量部、财务部、计划部和其他相关部门,质量统计人员的职责。编制质量成本程序文件及相关文件。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外部损失工资及福利基金质量奖励费质量评审费质量活动费质量培训费工资及福利基金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折旧费质检部门办公费检验试验费质量事故处理费停工损失降级损失返修费报废损失诉讼费保修费折价损失退货损失索赔费四、QCM实施要求和程序2.QCM流程图(续)质量成本预测与计划总会计师主持,质量部组织选择主导产品确定比较基期和比较基数建立QCM指标体系(目标指标、结构指标和相关指标)预测和编制质量成本指标计划,展开落实。质量成本控制建立控制管理系统,实际归口分级,明确职责、权、利,进行事先、事中和事后控制。将质量成本指标分解,落实到班组。,制定措施,并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3.有灵敏的监控反馈系统,把质量成本控制与产品实现过程,不合格品控制联系起来。预防和鉴定成本由(质量部)归口,按费用类别划分、分解和控制。内部损失由生产部归口管理,按费用内容分解到班组进行控制,并按规定进行反馈。外部损失由销售部归口,有关信息反馈到质量部处理。质量成本则由计划部(或其他部门)归口,财务部核算汇总。质量成本统计核算总会计师主持,质量部组织建立核算网点,明确传递程序和方式,进行责任归口管理。各级质量统计人员经培训,确保及时提供准确、真实、完整的数据。建立信息渠道,设计原始记录,核算方式,以确保信息传递。四、QCM实施要求和程序2.QCM流程图(续)综合分析与报告质量成本考核与评价总经济师主持,质量部组织由归口部门对质量成本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其范围包括质量成本指标体系,监督检查系统和奖惩。)对QCM效果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并将与质量有关的财务报告提供管理评审。归口部门对质量成本的构成及趋势、报告期、质量成本计划指标完成情况及其与基期对比分析,并运用有关指标,多角度反映QCM的经济性和规律性。确定产生质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对QMS作出评价,指出下期质量成本工作的重点和目标。编制质量成本报告,为领导制定质量政策,有关部门改进质量提供依据。总工主持,质量部组织过程监视、分析、评价实施纠正,改进或预防措施管代主持,有关部门参加四、QCM实施要求和程序3.QCM的实施过程(1)实施过程可划分为宣传、改进和控制三个阶段。(2)宣传阶段任务:组织业务培训;进行试点;提出质量改进计划。(3)宣传阶段特点:以统计核算为主,会计核算为辅。(4)改进阶段任务:实施质量改进计划,编制质量成本计划。(5)改进阶段特点:以会计核算为主,统计核算为辅。(6)控制阶段任务:按计划对质量成本进行监控,按科目核算。(7)控制阶段特点:开展核算、分析和考核,实现质量成本控制。五、QCM的要点1.作为QCM的基础工作建立数据收集管理办法,培训统计人员,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正确性。2.对质量成本进行分析和控制这是QCM的重点,不断促其优化。3.对质量成本进行考核识别和确定经济合理的质量成本指标,为预测、计划和员工考核提供依据,实现QCM的良性循环。六、开展QCM应注意的问题1.应具备的条件:建立组织机构,健全信息系统,完善管理制度。2.设置质量成本科目和建立质量成本指标体系。3.建立以质量师、财务人员为主的QCM小组。4.处理好质量成本与总成本和产品质量水平的关系。5.开展QCM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6.先试点,后推广。七、国外QCM的实例1.美国某农机公司1988年的销售额为8.02亿美元,质量成本达1.09亿美元,占销售额的13.6%,1990年开始实施QCM,1999年质量成本下降为0.77亿,占销售额的3.9%,并识别出适宜的质量水平应为95%。经济效益十分明显。2.美国通用动力公司1999年开始进行QCM,两年后其质量成本已下降到控制线以下,实现利润额均超过目标值,2001年目标值为3542000美元,实际达到5923000美元。第四章质量成本的预测和计划一、概述二、质量成本指标体系三、质量成本预测四、质量成本计划一、概述1.每一计划期结束后,应对下一计划期质量成本进行预测,以便编制质量成本计划。2.确定比较基期和比较基数。比较基期应具有代表性,且保持稳定。比较基数应反映企业管理水平,考虑同行业水平。3.比较基数的分类:工时、成本、销售额、产量等4类基数。二、质量成本指标体系1.质量成本指标设置的原则和目的原则有三条:(1)与现行的企业经济考核指标相协调;(2)与质量成本计划、核算相协调;(3)体现质量经济性。目的也有三条:(1)指导、协调、监督质量成本计划的实施情况;(2)检查、核算QCM的经济效果;(3)用以评价质量成本目标和结构的先进性、合理性。二、质量成本指标体系2.质量成本指标体系的分类和内容质量成本指标可分为“目标指标”、“结构指标”和“相关指标”三类。其定义和内容如下:(1)质量成本目标指标:指在一定基期内,质量成本总额及其构成的增减值(或增减率)。二、质量成本指标体系设基期为T,报告期为t,质量成本总额为CQZ,预防成本Cy,鉴定成本为CJ,内部损失成本为CNS外部损失成本为CWS,外部质量保证成本CWA,则:a.CQZ减少值=CQZT*CQZtb.Cy减少值=CyT*CytC.CJ减少值=CJT*

CJtd.

CNS减少值=CNST*CNSte.

CWS减少值=CWST*CWStf.

CWA减少值=CWAT*CWAt二、质量成本指标体系2.(2)质量成本结构指标:指质量成本的各科目与质量成本总额的比值(率)。a.Cy比值(%)=(Cy/CQZ)*100b.CJ比值(%)=(CJ/CQZ)*100c.CNS比值(%)=(CNS/CQZ)*100d.CWS比值(%)=(CWS/CQZ)*100e.CWA比值(%)=(CWA/CQZ)*100二、质量成本指标体系2.(3)质量成本相关指标:指质量成本与其有关经济指标的比值关系。如:a.商品产值质量成本率(%)=(CQZ/商品产值总额)*100b.销售收入质量成本率(%)=(CQZ/销售收入总额)*100c.总成本质量成本率(%)=(CQZ/CZ)*100二、质量成本指标体系d.利润质量成本率(%)=(CQZ/产品销售利润总额)*100e.利润内外部损失率(%)=(CNS+CWS)/产品销售利润总额*100f.质量损失率(%)=CNS+CWS)/工业总产值*100g.产品成本内部质量损失率(%)=(CNS/Cz)*100h.单位产品质量成本(元/单位产品)=CQZ/产品产量三、质量成本预测1.目的(1)识别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质量成本的方向和途径;(2)为制定增产节约计划,特别是质量成本计划提供依据。2.分类(1)长期预测--如3年、5年、10年的预测;(2)中期预测--如1~3年的预测;(3)短期预测--如0.5~1年的预测。三、质量成本预测3.预测的依据(1)企业的历史;(2)企业的方针、目标;(3)竞争对手的资料;(4)产品的质量要求及技术文件;(5)顾客的要求。4.预测程序(1)调查和收集数据、资料和信息;(2)对数据、资料和信息进行处理;(3)制定质量改进措施计划。三、质量成本预测5.预测方法(1)根据质量成本科目或细目逐项进行;(2)经验判断法:由总归口管理部门组织有经验的相关人员逐项进行推测、预计。常用于长期预测;(3)计算分析法:根据历史资料,对未来的变化程度进行估算、分析、预测。常用于短期预测;(4)比例测算法:必要时以经验系数修正。四、质量成本计划1.概述质量成本计划是企业的成本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企业进行质量成本控制、分析、检查和考核提供依据。2.对计划的要求(1)明确达到的质量成本目标;(2)规定完成计划的措施;(3)明确检查与考核要求;(4)与企业其他计划相协调。四、质量成本计划3.制定计划的依据:预测结果4.计划的分类(1)按时间分为长期和短期;(2)按范围分为全厂和部门;5.计划的内容(1)主导产品的单位质量成本计划;(2)销售产品质量成本计划;(3)质量成本构成比例计划等。四、质量成本计划6.一些参考数据(1)不同行业质量成本变化范围工业类别质量成本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简单和低公差的工业0.5-2.0传统的机械工业1.0-5.0精密工业2.0-10.0复杂的电子工业、航空业5.0-25.0四、质量成本计划(2)各类成本构成占质量成本的比例范围质量成本构成占质量成本总额的百分比内部故障损失成本25-40外部故障损失成本25-40鉴定成本10-50预防成本1-5四、质量成本计划7.编制质量成本计划的步骤(1)收集数据、资料和信息,进行预测;(2)确定质量成本总额及降低目标;(3)编制质量成本计划;(4)将目标和措施按科目、部门展开并落实。四、质量成本计划8.1质量成本计划的编制要求(1)质量成本计划要与生产成本的核算、管理、分析和考核相协调;(2)大、中型企业通常实行二级成本核算;(3)小型企业一般实行一级核算;(4)经汇总、审核、批准后组织实施。四、质量成本计划8.2质量成本计划编制方法(1)质量成本计算法计划期单位产品质量成本计划由下述四项相加:a.CY计划额=上期CY实际发生额×(1+计划增长或降低率)b.CJ计划额=上期CJ实际发生额×(1+计划增长或降低率)c.CNS计划额=上期CNS×(1-计划降低率)d.CWS计划额=上期CWS×(1-计划降低率)(2)以开展质量控制、技术改进、技术革新和增产节约作为调整计划的依据。适用于单品种产品的企业。四、质量成本计划9.质量成本计划建议用表格式(1)主导产品单位质量成本计划表式(见表5-3)(2)按产品分别计算的质量成本计划表式(见表5-4)(3)按质量成本项目计算的产品质量成本计划表式(见表5-5)(4)质量费用预算用表式(见表5-6)(5)质量成本构成比例计划表(见表5-7)第五章质量成本科目设置与核算一、概述二、国内、国外质量成本科目设置概况三、质量成本科目设置原则四、质量成本科目的设置五、质量成本核算第五章质量成本科目设置与核算一、概述二、(A)国外质量成本科目的设置(详见表6-1)1.美国菲根堡姆设置预防、鉴定、内、外部损失等4个科目,共23个细目;2.美国伦德瓦尔也分为上述4个科目,共22个细目;3.瑞典桑德霍姆也设置4个科目,共24个细目;4.法国戈格设置预防、检验、亏损3个科目14个细目;5.日本市川龙三氏设置预防、鉴定、损失3个科目13个细目。第五章质量成本科目设置与核算二、(B)我国质量成本科目的设置(详见表6-2)1.均设置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四个科目;2.有色冶金业包括8+6+7+4=25个细目;3.电缆企业包括8+7+7+4=26个细目;4.机械企业包括6+7+7+5=25个细目;5.航空仪表企业包括9+6+5+5=25个细目;6.军工企业包括9+5+7+6=27个细目。第五章质量成本科目设置与核算三、质量成本科目设置原则1.符合国家现行的成本核算制度;2.按质量成本的定义范围设置科目。GB/T13339-91定义“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水平上所需的费用”;3.科目的设置要与我国“企业财务通则”、“工业企业财务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一致;4.要与质量成本的责任部门相结合;5.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第五章质量成本科目设置与核算四、质量成本科目的设置1.GB/T13339-91把质量成本分成三个级别科目,一级科目为质量成本,二级科目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必要时增设外部质量保证成本。2.预防成本是指用于预防不合格与故障所支付的费用。包括下述三级细目:(1)质量培训费;(2)质量管理活动费;(3)质量改进措施费;(4)质量评审费;(5)质量奖励费;(6)工资及福利基金。第五章质量成本科目设置与核算四、3.鉴定成本是指评定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支付的费用。包括下述三级细目:(1)检验试验费;(2)质检部门办公费;(3)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折旧费;(4)工资及福利基金。4.内部损失成本是指产品交货前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损失的费用。包括下述三级细目:(1)报废损失;(2)返修费;(3)降级损失费;(4)停工损失费;(5)质量事故处理费。第五章质量成本科目设置与核算四、5.外部损失成本是指产品交货后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导致索赔、退货、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等所损失的费用。包括下述三级细目:(1)索赔费;(2)退货损失;(3)折价损失;(4)保修费;(5)诉讼费。6.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是指为提供顾客要求的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包括下述三级细目:(1)质量保证措施费;(2)质量证实试验费;(3)评定费。第五章质量成本科目设置与核算四、7.设置质量成本科目应注意的问题(1)每项科目(细目)要有定义和费用范围,以便统计、核算;(2)要明确区分质量成本和其他成本的范围,以免混淆、重复;(3)细目不要太细,否则不利于核算和分析;(4)应根据费用的性质和目的设置细目;(5)细目不要重复;(6)差旅费一般不作为细目列出。第五章质量成本科目设置与核算五、质量成本核算1.任务(1)获取有关质量活动的费用数据,识别薄弱环节,实施有效管理;(2)为质量成本预测、编制质量成本计划以及分析和考核提供准确、完整、适用的数据;(3)寻求经济合理、顾客满意的产品质量水平,改善质量成本结构。第五章质量成本科目设置与核算五、2.质量成本核算要求(1)核算应按各级科目进行,使核算与质量管理相结合;(2)质量成本核算应与产品成本核算周期相协调;(3)核算时应区分下述费用界限:应计入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界限;生产成本与质量成本费用的界限;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不同产品的费用界限以及在制品和完工产品的界限。识别显见和隐含质量成本的界限。(4)加强核算的组织领导工作;(5)应防止推算、估计,也要防止过于追求精确,以满足管理需要为前提。第五章质量成本科目设置与核算五、3.质量费用的开支范围(1)开展质量管理和改进而消耗的费用;(2)与质量活动有关人员的工资总额及福利基金(占工资总额14%);(3)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折旧费、维护校准费等;(4)与质量管理有关的办公费、差旅费、劳保费等;(5)因质量问题造成的内部和外部损失费;(6)质量体系咨询、审核,产品质量抽查、认证、测试费用;(7)QC小组活动费、培训费等其他费用。第五章质量成本科目设置与核算五、4.质量成本核算方法(1)会计核算法:通过记账、算帐、报账等手段,连续而系统地反映和监督企业经济活动全过程。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凭证、登记帐薄、成本计算、财产清查以及编制报表等。(2)统计核算法:收集和整理在经济活动中能够反映经济现象特征和规律性的数据资料。运用系统统计指标、统计图表,采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分组法和平均法等。(3)业务核算法:进行单个业务的抽样核算,没有专门方法。第五章质量成本科目设置与核算五、5.核算方法的比较和应用(1)会计核算法和统计核算法的异同,3个不同,3个一致;理论基础、适用范围、凭证格式不同。收集渠道、成本科目、核算程序一致;(2)可将三种方法协调使用,形成核算体系;(3)属于现行会计核算内容的通过会计方法核算。未列入成本费用开支范围的,可通过统计方法核算;(4)核算初期,宜采用统计方法,条件成熟后,再过渡到会计核算法。第五章质量成本科目设置与核算五、6.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渠道(1)从现有各种质量原始凭证中直接获得;废品通知单和废品损失计算汇总表废品损失=材料损失+人工损失其中:材料损失=(单位产品的材料成本-废品残值)×废品数量人工损失=废品的工时定额×小时工资率×废品数量返工通知单和返工损失计算表返工损失=补发的材料费+返工工时×小时工资率+返工文件编制费领料单和物资费用计算汇总表第五章质量成本科目设置与核算五、6.(2)从现有的各种会计原始凭证和会计账户中直接获得工资支付明细表和工资费用汇总表;折旧费用;其他原始凭证,如差旅报销、维修结算、鉴定、检测、校准。(3)从统计原始资料或凭证中分析获得产品降级、降价损失表;停工损失。第五章质量成本科目设置与核算五、7.质量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1)质量成本的统计调查设置成本统计核算点:一个或多个;按科目和细目设计质量费用调查表和统计表,见表6-14~6-18;各核算点根据原始凭证填写上述调查表。(2)质量成本统计整理和报表编制,参照表6-19进行。包括分配质量费用、计算产品质量成本和编报表;直接计入;按分配额计入。第五章质量成本科目设置与核算五、8.会计核算为主、统计核算为辅的核算方法(1)就是将质量成本纳入现行产品成本费用项目,但需设计专门的科目,以便分类归集,反映质量成本的内容;(2)新会计制度的制造成本法统一规定“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费用”、“制造费用”四个科目。而经营活动费用不能计入制造成本,只能计入“当期损益”,在销售收益中冲减;(3)可在制造成本中增设“质量费用”科目,下设三个二级科目;(4)再在“当期损益”中增设“质量费用”科目,下设四个二级科目;(5)在每个二级科目下设若干细目,并设置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第六章质量成本综合分析和报告一、概述二、质量成本综合分析1.质量成本综合分析内容2.质量成本综合分析方法三、质量成本报告1.质量成本报告的作用2.质量成本报告的内容3.质量成本报告的分类4.质量成本报告的形式第六章质量成本综合分析和报告一、概述质量成本分析的任务,一是确定产生质量损失的主要原因,二是运用有关指标,从多个角度反映质量成本管理的经济性和规律性。二、质量成本综合分析1.分析内容(1)质量成本构成及趋势;(2)报告期计划指标执行情况,以及与基期和前期的对比;(3)典型事件。第六章质量成本综合分析和报告二、2.分析方法(1)排列图分析法层层深入,追踪分析,找出主要质量问题;一般程序如图7-1所示;排列图示例见表7-4和7-5(2)指标分析法目标指标分析:评价是否达到计划目标;(见表7-2)结构比例分析:分析结构比例是否合理;相关比例分析。(3)趋势分析法在较长时期内,对各种数据的变化情况进行跟踪、分析、比较,以便进行调整、优化。(4)灵敏度分析法(见85页4)第六章质量成本综合分析和报告二、3.对综合分析结果的要求(1)指出报告期内影响质量成本的关键区域和主要因素;(2)对质量管理体系作出评价;(3)提出下期质量成本工作的重点和目标。4.典型事件分析(1)用列表法进行月度分析;(2)质量成本与产值等指标的比例分析,见表7-3;(3)质量成本要素分析,见表7-4;(4)内部损失区域分析,见表7-5和图7-4(5)对问题的处理情况。第六章质量成本综合分析和报告二、5.质量成本综合分析注意事项(1)两个重点:一是围绕质量指标体系进行分析;二是找出产生质量损失的主要原因;(2)两种方法:定性分析可以加强QCM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定量分析能够计算出定量的经济效果;(3)三类指标:占基数比例指标;结构比例指标;质量效益指标;(4)基数比例指标反映质量成本占各基数的比例关系;结构比例指标反映质量成本内各主要项目占质量总成本的比例;质量效益指标反映可控成本增加使结果成本降低的情况。第六章质量成本综合分析和报告二、5.(5)基数比例指标:CQ率=CQZ/CZ×100%销售CQ率=CQZ/销售额×100%产值CQ率=CQZ/总产值×100%销售CWS率=CWS/销售总额×100%(6)结构比例指标CY占CQZ的比例=CY/CQZ×100%其他比例指标类推。第六章质量成本综合分析和报告二、6.质量成本综合分析示例(见表7-6)(1)CQZ过高;(2)质量损失成本占CQZ的85%,主要矛盾;(3)CWS占(cns+cws)的83%,优先降低CWS;(4)CY仅占CQZ的1%,应适当增加;(5)质量投资效益分析质量投资就是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之和,假定K1和K2为上期和本期投资额,C1和C2分别为上期和本期损失额。增加投资额为ΔK=K2-K1,损失减少额为ΔC=-(C2-C1)。当ΔK<ΔC,投资有效。第六章质量成本综合分析和报告三、质量成本报告1.质量成本报告的作用(1)评价质量管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2)识别需要控制的主要领域;(3)确定质量目标和质量成本目标。2.质量成本报告的内容(1)质量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与基期的对比分析;(2)质量成本构成科目以及构成变化的分析;(3)质量成本的效益分析;(4)典型事件的分析;(5)改进措施建议。第六章质量成本综合分析和报告三、3.质量成本报告的分类(1)按报送的时间分为定期报告、不定期报告;(2)按报送对象分为:公司级、部门级;(3)按报告形式分为:报表式、图表式、陈述式。4.质量成本报告形式(1)报表式--以表格形式管理、分析数据,能简单、明确了解全貌;(2)图表式--以折线图、排列图或其他图表整理、分析数据、能直观地看出变化趋势;(3)陈述式--以文字叙述,能全面反映情况,但不直观。必要时可用三种形式的组合。第七章质量成本控制与考核一、质量成本控制1.控制步骤;2.建立控制管理系统;3.控制方法;4.控制计划。二、质量成本考核1.考核指标体系;2.监督检查系统;3.质量奖惩。三、质量成本管理效果评价第七章质量成本控制与考核一、质量成本控制1.控制的定义: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使质量成本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的管理活动。2.控制步骤(1)确定质量成本目标和制定控制计划;(2)对质量成本形成过程加以监控;(3)事后处理,分析识别造成偏离目标值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3.建立控制系统(1)建立质量成本责任制;(2)确定归口管理部门和控制范围;(3)明确归口管理部门的职责。第七章质量成本控制与考核一、4.质量成本的控制方法(1)限额控制:如废品率限额,原、辅材料定额,工具消耗定额等;(2)控制图控制:分析并解决质量的异常波动;(3)质量改进:通过过程控制收集信息,确定并实施改进项目,评价改进效果。5.质量成本控制计划(1)根据质量成本目标制定计划,包括日程、资源等;(2)将目标层层分解,实施归口、分级管理。第七章质量成本控制与考核二、质量成本考核1.质量成本考核指标体系(1)车间、班组的考核指标:一次交验合格率、质量损失率、单位产品质量成本等;(2)质检部门:鉴定成本、错、漏检率及其损失等;(3)质管部门:预防成本、工作失误损失;(4)采购部门:采购品的合格率、库存物资的损失率;(5)销售部门:外部损失率、服务及时率等;(6)其他部门:工作失误的损失、质量报表的及时性、正确性等。2.监督检查系统3.质量奖惩第七章质量成本控制与考核三、QCM效果评价1.定性评价(1)QCM已形成体系,有管理制度;(2)分析报告言之有据、有理,能为决策提供依据;(3)质量成本结构比例适当;(4)QC逐步优化,效益逐步提高;(5)QC的核算、控制和信息反馈已形成规范和网络;(6)员工的质量意识增强。第七章质量成本控制与考核三、2.定量评价(1)经济指标的择基比例评价分别用X1~X4表示百元商品产值、百元销售、百元总成本、百元利润的质量成本差值;用X5~X7分别表示百元利润、百元销售收入、百元商品产值的内、外部损失成本差值。(2)用增加销售量评价(3)灵敏度评价(4)优质优价评价第七章质量成本控制与考核三、3.QCM的管理评审(1)ISO9004:2000和GJB9001A~2001要求管理评审的内容,包括质量活动的经济效果;(2)管理评审应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主持,定期进行;(3)质量成本分析报告由归口管理部门提供,并负责落实纠正和预防措施。4.QCM的审核(1)审核的定义见GB/T19000:200;(2)审核由有资格的审核员组成的审核组进行,审核组中应有懂财务的专家;(3)审核可分为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审核;(4)事先编制好检查清单,事后编制审核报告。第八章质量经济分析(QEA)一、QEA的原则、方法和步骤二、设计过程的QEA三、制造过程的QEA四、使用过程的QEA五、QC的构成比例一、QEA的原则、方法和步骤1.产品QEA的原则(1)把企业效益与顾客利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2)必须明确目标,一般以利润最大或成本最低作为质量优化的目标。(3)必须明确比较对象。(4)必须明确比较条件。指市场需求、生产能力、资金供应等企业内、外部的约束条件。(5)必须明确比较范围,包括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一、QEA的原则、方法和步骤2.产品QEA的一般方法(1)最小费用函数关系法C=AQ+B/Q+K式中:C为总费用,Q为质量指标值,A、B为系数,K为常数。为求得费用C最小值,对其求导数,今令其为0,dC/dQ=A-B/Q²

=0,从而:Q=√B/A适合于费用与质量指标成比例的情况。一、QEA的原则、方法和步骤(2)表格求解法适合于费用与质量指标不成比例的情况。可列表示出各种质量水平下的各种费用,然后汇总计算比较。特点是直观。从表3-1看出第4种质量水平最佳,其总费用最低。(3)数学规划法参见各种管理方面的书籍一、QEA的原则、方法和步骤3.产品QEA的步骤(1)确定采用的分析指标:包括质量指标和经济指标(2)明确质量改进的方向(3)提出改进方案(4)进行方案比选:确定最佳改进方案(5)控制成本和利润;确定目标,按PDCA循环实施(6)组织实施:将选定的方案落实到各有关部门二、设计过程的QEA1.新产品开发的QEA分析的理论模式如图3-1所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