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叙事图像顺序与文字书写方向
邵宏LampwithibexdesignEngravedstonec.15,000–13,000BCELaMoutheCave,Dordogne,France人类发明了并不存在的轮廓线,文字书写的基本元素也就出现。人类最早的文字是苏美尔人(Sumerian)在约公元前3500年发展出来的楔形文字(Cuneiformwriting)。人类最早的文字是苏美尔人(Sumerian)在约公元前3500年发展出来的楔形文字(Cuneiformwriting)。起初是刻在陶筹(tokens)上随后出现只有陶筹印迹而无实际陶筹的泥版,并开始用芦苇笔把陶筹画在泥版上,于是文字书写开始。
初期,楔形文字的书写方向是自上而下伴随楔形文字的产生,则出现了人类最早的叙事图像《雕刻的花瓶》Carvedvase,c.3500-3000BC这件器物上的图像叙事自上而下分成四段:顶部饰带描绘的是一个男人向母亲女神(Inanna)奉献一篮礼物的情形;第二段饰带描绘的是手托礼物的男人队列;第三段饰带描绘公羊和母羊队列;第四段则是棕榈树和麦穗图案。整个雕刻叙述新年节庆的情景。四段装饰带的划分具有从上到下的等级空间意义,即神-人-动物-植物的等级概念,各物种的等级差别还体现在各自尺寸的大小上;此外,四段还象征着一年分为四季。在构图上,每段饰带的图像叙述自成一个无始无终的圆,而下段却又成为上段饰带图像的地平面,并据此构成了四段图像场(imagefield)。由此而知,这种叙事的构图方式,是人类在人为规定的边框里试图表现空间的最初尝试《雕刻的花瓶》(Carvedvase,ca.3500-3000BC)
大约到了公元前2000多年的时候,楔形文字的书写方向便改为自左至右。对于这种书写方向变化在叙事图像领域的反应,我们可以从当时阿卡德(Akkadian)的《纳拉姆辛王石碑》上见到。纳拉姆辛王石碑》(SteleofKingNaramsin,c.2300-2200BC)
阿卡德人接受苏美尔文化并采用楔形文字记录自己的语言。石碑描述的是萨尔贡(Sargon)的孙子纳拉姆辛的一次胜战。画面顶部的人物就是纳拉姆辛,他的尺寸是其他人物的两倍,这是典型的等级概念图式。他和他的战士们作从左向右的登山状,这种叙事顺序与当时自左至右的书写方式是完全一致的。苏美尔人《雕刻的花瓶》上的饰带分隔线,在阿卡德人的石碑上变成了写实的山坡,由此使整个石碑成为一个完整的叙事画面,右边相对的敌人则成了画面的平衡元素。也正是这种平衡的画面处理,表明当时的艺术家已经能够依据本能的秩序感(senseoforder)来追求完整的图像场效果,而秩序感便是使空间形态的图像叙事与时间形态的文字叙事区别开来的最重要手段。
纳拉姆辛王石碑》(SteleofKingNaramsin,c.2300-2200BC)几乎与楔形文字同时(约公元前3000年)产生、却与之体系完全不同的是埃及的象形文字
(Hieroglyphicwriting)。严格意义上的象形文字(Hieroglyphicwriting)。只指古埃及碑铭文字及稍后墓室壁画上的图说;而它的草体之用于宗教文献者被称为僧侣体(Hieraticwriting);其书写载体为纸莎草纸(papyrus);它的草体用于世俗文献者则被称作通俗体(Demoticwriting),它除了像僧侣体那样以纸莎草纸为载体之外,有时还用于碑刻或其他基底材料
僧侣体和通俗体的书写方向是从右至左的固定形式。早期的僧侣体还有过多列直行从右至左的一段时期,像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一样;不过,它们后来就固定为从右到左的横书形式。但是,比之上述两种书体,专用于碑铭和叙事图像的象形字,它的书写方式就要复杂得多。一般情况下,象形文字的书写方向都是自右至左;但也许是它的具象特征和功能使然,当被设计成与图像共同叙事的时候,它们也会自左至右书写,有时甚至依据建筑设计的要求紧接横行之后竖行。也就是说,在与图像构成互释关系时,象形文字的书写方向服从于建筑物所提供的图像场的设计要求,即严格遵循几何形式的规整。在这种情形下,文字便成了由建筑框架构成的图像场中的装饰元素。要确定它的阅读方向,则依据文字中的人物或动物象形字的面对方向,若面对右边则从右向左开始释读,反之亦然。克努姆赫特普墓室壁画,发现于Beni
Hasan,约公元前1985-前1795年克努姆赫特(Chnumhotep)墓室壁画(c.1985-1795BC),便是文字与图像的设计服从建筑形制要求的典型。恰恰是这种依据建筑形制设计图像,而图像的叙事顺序又决定画面象形字书写方向的规范,亦即建筑形制决定图像构成的方式,最终导致西方架上绘画的独特展示方式——画框的出现;当然,这是文艺复兴盛期之后的事件。
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克里特岛(Crete)为中心的爱琴海地区发展出一种至今还未解读出的文字,叫做“线性文字甲”(LinearA)。对于这一后来传播到希腊本土的文字,我们只知道它取代了更早期通用的表意或部分源于埃及的象形文字体系。还有一点则是:它的书写方式是从左至右,不同于埃及象形文字。据学者们推断,线性文字甲记录的是米诺斯语(Minoan)或原始克里特语。LinearA到了约公元前1450年,该地区又发展出“线性文字乙”(LinearB)。用线性文字乙书写的希腊语通常叫做迈锡尼希腊语,它的书写方式与它的前辈一样也是从左到右。有些学者认为线性文字乙由线性文字甲发展而来,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两种文字是平行发展的;尽管两种文字有三分之二的书写符号相似,但似乎记录的是不同的语言。LinearB也是在这个时期和这个地区,我们发现了世界艺术史上迄今所见最早的叙事性图画。
也是在这个时期和这个地区,我们发现了世界艺术史上迄今所见最早的叙事性图画。
《船队图》the“Flotilla”fresco,见现时美国流行的美术史教材、MarilynStokstad
编写的ArtHistory,2nd.Edition,2002)。得益于希腊考古学家Spyridon
Marinatos始于1967年且至今仍在进行的一系列考古发现,我们见到提拉(Thera)火山岛(今称桑托林岛[Santorini],距克里特岛北部约100公里)上西南角处的阿克罗蒂里城(Akrotiri)某位商人寓所室内饰带(Frieze)上的“船队”湿壁画(the“Flotilla”fresco)。但是,按照“叙事图像与文字书写方向一致”的惯例,该图似乎印成反像。追溯书中该图的来源,源头是DonaldPreziosi和LouiseA.Hitchcock合著的《爱琴艺术和建筑》(AegeanArtandArchitecture,1999),结果是作为断代研究代表作的后者也将此图印反。
船队图the“Flotilla”fresco
,出自Akrotiri,约公元前1550年,湿壁画,43.3×390cm绘于约公元前1550年的《船队图》,高43.3公分,长3.9米。由于该图长度的原因,所有著录该图的书籍均只提供局部画面,只有网站上提供全图。然而,要叙述图像叙事与文字书写方向,亦即图像及其上下文的关系,完整的图片及相关信息至关重要。事实上,该图描绘的是一行船队自左边的港岛出发驶向位于画幅右边的海港城市;背景中有山、建筑物,以及一些人物和动物组成的叙事情节。有一点可以肯定,整个画面的叙述顺序与线性文字甲和乙的书写方向是一致的。船队图the“Flotilla”fresco
,出自Akrotiri,约公元前1550年,湿壁画,43.3×390cm当时的画家还不会像后世文艺复兴时期的同行那样处理前景、中景与背景之间的空间关系。不过,从图像学的角度来看,理解此图还需要我们知晓当时的文字状况及以文字为载体的叙事状态。约公元前1450年的火山爆发使得《船队图》所描述的文化被湮没;而始于约前1200年多利安人(Dorian)对该地区的统治又使线性文字乙逐渐成为了历史文字。1952年,英国建筑师MichaelVentris将线性文字乙解读出来。无论它与线性文字甲的关系如何,由于它们通行的区域基本一致,那么将已被解读的线性文字乙所记录的文献作为《船队图》的文本依据似无不妥。文特里斯的工作让我们读到作为美术史文献的两篇线性文字乙的英译文本。文中丰富的词汇和所记录的事件向我们表明,当时的文字发展状态足以讲述如《船队图》所描绘的复杂情形。但是,就现存大量刻有线性文字乙的泥版来看,该文字除了计数和记事之外并不具有复杂的文学性叙事能力。在西方世界里,这种情形一致持续到公元前8世纪下半叶赫西奥德(Hesiod)和荷马(Homer)史诗的出现。
约公元前1050年出现腓尼基(Phoenician)字母腓尼基字母的书写同埃及象形文字一样,也是从右到左(Phoenician)字母又与埃及象形文字的结合:成就了西方文字的源头——希腊字母:希腊(Greek)字母是约公元前1000年在希腊发展起来的文字体系,是现代欧洲一切字母的直接或间接的祖先。早期希腊字母与它的祖先闪米特(Semitic)字母一样从右到左书写,此后逐渐采取犁耕体(boustrophedon)写法,即起头从右到左,转行时换成从左到右,如此反复如犁耕田地,今天打印机的工作原理与此类似:从公元前7世纪始,由于赫西奥德(Hesiod)的《神谱》(Theogony)和《工作与时日》(WorksandDays),以及荷马(Homer)的《伊利亚特》(Iliad)和《奥德赛》(Odyssey)用希腊文叙述,希腊的艺术家们开始从装饰转向图像叙事。古风时期(theArchaicPeriod)早期,希腊瓶绘中似有模仿犁耕体的书写方式来叙事的尝试,这就是著名的《弗朗斯瓦陶瓶》(theFrançoisvase)。theFrançoisvase制陶人Ergotimos,画家Kleitias,约公元前570年,黑像式,高66cm整个瓶面从上至下分为九个装饰带:整个瓶面从上至下分为九个装饰带:一、描述众人乘船抵岸、跳舞(另一面描述英雄墨勒阿革罗斯[Meleager]猎杀卡吕冬的野猪[theCalydonianboar]);整个瓶面从上至下分为九个装饰带:一、描述众人乘船抵岸、跳舞(另一面描述英雄墨勒阿革罗斯[Meleager]猎杀卡吕冬的野猪[theCalydonianboar]);二、马人(centaurs)与拉皮泰族人(Lapiths)争战(另一面为纪念在特洛伊战争中丧身的英雄帕特罗克洛斯[Patroclus]的葬礼);整个瓶面从上至下分为九个装饰带:一、描述众人乘船抵岸、跳舞(另一面描述英雄墨勒阿革罗斯[Meleager]猎杀卡吕冬的野猪[theCalydonianboar]);二、马人(centaurs)与拉皮泰族人(Lapiths)争战(另一面为纪念在特洛伊战争中丧身的英雄帕特罗克洛斯[Patroclus]的葬礼);三、描述佩琉斯(Peleus)与海洋女神忒提斯(Thetis)的婚筵(这个场面贯穿两面);整个瓶面从上至下分为九个装饰带:一、描述众人乘船抵岸、跳舞(另一面描述英雄墨勒阿革罗斯[Meleager]猎杀卡吕冬的野猪[theCalydonianboar]);二、马人(centaurs)与拉皮泰族人(Lapiths)争战(另一面为纪念在特洛伊战争中丧身的英雄帕特罗克洛斯[Patroclus]的葬礼);三、描述佩琉斯(Peleus)与海洋女神忒提斯(Thetis)的婚筵(这个场面贯穿两面);四、坐在奥林波斯山(Olympus)上的宙斯(Zeus)和赫拉(Hera)等待醉酒的火神赫费斯托斯(Hephaistos)骑驴回家(另一面是英雄阿客琉斯[Achilles]袭击特洛伊王子特罗伊洛斯[Troilus]);整个瓶面从上至下分为九个装饰带:一、描述众人乘船抵岸、跳舞(另一面描述英雄墨勒阿革罗斯[Meleager]猎杀卡吕冬的野猪[theCalydonianboar]);二、马人(centaurs)与拉皮泰族人(Lapiths)争战(另一面为纪念在特洛伊战争中丧身的英雄帕特罗克洛斯[Patroclus]的葬礼);三、描述佩琉斯(Peleus)与海洋女神忒提斯(Thetis)的婚筵(这个场面贯穿两面);四、坐在奥林波斯山(Olympus)上的宙斯(Zeus)和赫拉(Hera)等待醉酒的火神赫费斯托斯(Hephaistos)骑驴回家(另一面是英雄阿客琉斯[Achilles]袭击特洛伊王子特罗伊洛斯[Troilus]);五、动物形象,贯穿两面整个瓶面从上至下分为九个装饰带:一、描述众人乘船抵岸、跳舞(另一面描述英雄墨勒阿革罗斯[Meleager]猎杀卡吕冬的野猪[theCalydonianboar]);二、马人(centaurs)与拉皮泰族人(Lapiths)争战(另一面为纪念在特洛伊战争中丧身的英雄帕特罗克洛斯[Patroclus]的葬礼);三、描述佩琉斯(Peleus)与海洋女神忒提斯(Thetis)的婚筵(这个场面贯穿两面);四、坐在奥林波斯山(Olympus)上的宙斯(Zeus)和赫拉(Hera)等待醉酒的火神赫费斯托斯(Hephaistos)骑驴回家(另一面是英雄阿客琉斯[Achilles]袭击特洛伊王子特罗伊洛斯[Troilus]);五、动物形象,贯穿两面六、拉长的三角形图案,贯穿两面整个瓶面从上至下分为九个装饰带:一、描述众人乘船抵岸、跳舞(另一面描述英雄墨勒阿革罗斯[Meleager]猎杀卡吕冬的野猪[theCalydonianboar]);二、马人(centaurs)与拉皮泰族人(Lapiths)争战(另一面为纪念在特洛伊战争中丧身的英雄帕特罗克洛斯[Patroclus]的葬礼);三、描述佩琉斯(Peleus)与海洋女神忒提斯(Thetis)的婚筵(这个场面贯穿两面);四、坐在奥林波斯山(Olympus)上的宙斯(Zeus)和赫拉(Hera)等待醉酒的火神赫费斯托斯(Hephaistos)骑驴回家(另一面是英雄阿客琉斯[Achilles]袭击特洛伊王子特罗伊洛斯[Troilus]);五、动物形象,贯穿两面六、拉长的三角形图案,贯穿两面七、环状装饰纹样,贯穿两面整个瓶面从上至下分为九个装饰带:一、描述众人乘船抵岸、跳舞(另一面描述英雄墨勒阿革罗斯[Meleager]猎杀卡吕冬的野猪[theCalydonianboar]);二、马人(centaurs)与拉皮泰族人(Lapiths)争战(另一面为纪念在特洛伊战争中丧身的英雄帕特罗克洛斯[Patroclus]的葬礼);三、描述佩琉斯(Peleus)与海洋女神忒提斯(Thetis)的婚筵(这个场面贯穿两面);四、坐在奥林波斯山(Olympus)上的宙斯(Zeus)和赫拉(Hera)等待醉酒的火神赫费斯托斯(Hephaistos)骑驴回家(另一面是英雄阿客琉斯[Achilles]袭击特洛伊王子特罗伊洛斯[Troilus]);五、动物形象,贯穿两面六、拉长的三角形图案,贯穿两面七、环状装饰纹样,贯穿两面八、武士大战长颈鹤,贯穿两面,这也是荷马时代的故事整个瓶面从上至下分为九个装饰带:一、描述众人乘船抵岸、跳舞(另一面描述英雄墨勒阿革罗斯[Meleager]猎杀卡吕冬的野猪[theCalydonianboar]);二、马人(centaurs)与拉皮泰族人(Lapiths)争战(另一面为纪念在特洛伊战争中丧身的英雄帕特罗克洛斯[Patroclus]的葬礼);三、描述佩琉斯(Peleus)与海洋女神忒提斯(Thetis)的婚筵(这个场面贯穿两面);四、坐在奥林波斯山(Olympus)上的宙斯(Zeus)和赫拉(Hera)等待醉酒的火神赫费斯托斯(Hephaistos)骑驴回家(另一面是英雄阿客琉斯[Achilles]袭击特洛伊王子特罗伊洛斯[Troilus]);五、动物形象,贯穿两面六、拉长的三角形图案,贯穿两面七、环状装饰纹样,贯穿两面八、武士大战长颈鹤,贯穿两面,这也是荷马时代的故事九、环状装饰纹样,贯穿两面几乎所有的人物动态都是自左向右,唯有火神赫费斯托斯的动态向左。这种处理不仅呼应了文学意义上的“返回”,更有视觉意义上“返回”的强调。由此可见,犁耕体在书写方向上的改变除了利于书写,还促使艺术家将文字叙事的时间形态向图像叙事的空间形态转换。基本依据自左而右阅读故事,只有第四段装饰带需补充从右而左阅读。theFrançoisvase制陶人Ergotimos,画家Kleitias,约公元前570年,黑像式,高66cm到了约公元前500年以后,希腊字母便固定为从左到右书写。公元前6世纪,由埃特鲁斯坎(Etruscan)字母发展出拉丁(Latin)字母。EtruscanLatin拉丁字母的早期书写方式,与早期希腊字母和埃特鲁斯坎字母一样从右到左,有时也用犁耕体写法;在公元前1世纪之后,拉丁字母的写法也固定为自左至右。拉丁字母的早期书写方式,与早期希腊字母和埃特鲁斯坎字母一样从右到左,有时也用犁耕体写法;在公元前1世纪之后,拉丁字母的写法也固定为自左至右。至此,字母文字的书写方式,已经规范为从左至右;只有希伯来文和阿拉伯文两种拼音文字例外,至今都是从右到左书写。一旦了解了这种变化,我们就可以正确读解西方叙事图像中著名的《图拉真纪功柱》Trajan’sColumn,Rome,c.114AD一旦了解了这种变化,我们就可以正确读解西方叙事图像中著名的《图拉真纪功柱》Trajan’sColumn,Rome,c.114AD
该作品记录罗马皇帝图拉真(Trajan,公元98-117年在位)在达吉亚(Dacia)作战和获胜的场面;整个作品刻有2500多个人物,由风景、建筑物和重复的图拉真形象连接成统一的画面;从左到右、自下而上旋转阅读。图拉真纪功柱,罗马,公元113-16年,大理石,柱身高29.77m以及西方连环画的始祖、73米长的《贝叶花毯》(BayeuxTapestry,c.1066-82贝叶花毯(第47-48帧),约1066-1082年,亚麻布与羊毛,高50.8cm以及西方连环画的始祖、73米长的《贝叶花毯》(BayeuxTapestry,c.1066-82贝叶花毯(第47-48帧),约1066-1082年,亚麻布与羊毛,高50.8cm它的拉丁文题辞和人物向右的手势都提示着人们自左而右地阅读这部图像记录的历史文献。记录诺曼底公爵威廉(William)1066年征服英格兰的战事。现存50帧场景共有600多个人物,主要用人物手指方向的方式连接成统一的画面。
73米长的《贝叶花毯》,实际上是挂在墙上的刺绣品,记录诺曼底公爵威廉(William)1066年征服英格兰的战事。现存50帧场景共有600多个人物,主要用人物手指方向的方式连接成统一的画面。从左向右阅读。贝叶花毯(第47-48帧),约1066-1082年,亚麻布与羊毛,高50.8cm。一直以来的观点认为,现存最古老的中国文字是殷商甲骨文,大致出现于约公元前14世纪中期至前11世纪中期。一直以来的观点认为,现存最古老的中国文字是殷商甲骨文,大致出现于约公元前14世纪中期至前11世纪中期。新华网浙江频道7月9日电(记者冯源)在世界的古老文字中,唯有汉字沿用至今长盛不衰。浙江省的考古工作者最近公布了一个重大发现,早在约5千年前,长江下游的良渚先民就有了原始文字。虽然,它与之前别处发现的一些原始文字处于同一时期,尚不能断定为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但是,它与甲骨文乃至汉字的关系依然值得深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从图像的比较找出另一途径:良渚文化玉琮商代后母戊方鼎上的饕餮纹大致出现于约公元前14世纪中期至前11世纪中期的殷商甲骨文,与西方表音文字体系相对,汉字从发生至今都是一以贯之的表意文字体系。甲骨文约有4500个单字,足见其已然是一个完全式记录体系。大致出现于约公元前14世纪中期至前11世纪中期的殷商甲骨文,与西方表音文字体系相对,汉字从发生至今都是一以贯之的表意文字体系。甲骨文约有4500个单字,足见其已然是一个完全式记录体系。它的书写方式,也就是契刻的“行款”大致可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单列直书”,从上到下只刻一直行;第二种称“单列横书”,多数从右向左,少数从左向右,如《殷虚文字乙编》6385片;后世多沿用从右至左的书写方式,而从左向右的方式只见于干支表和货布文(汉末王莽铸币用字)、玺印文;第三种为“左行直书”,多列直书时其走势由右向左,这是后世通行的书写形式;第四种叫“右行直书”,多列直书时其走势由左向右,这种写法秦汉后便几乎绝迹。
《殷墟文字乙编》第6385拓片
阅读顺序(以中缝为界):1、右后甲从左至右横书“贞:有疾自,唯有它?”2、左后甲从右至左横书“贞:有疾自,不唯有它?”3、右前甲左行直书“甲寅卜,殶贞:翌乙卯易日?”4、左前甲右行直书“贞:翌乙卯不其易日?(衍“乙卯”二字)”此处犹见秩序感在龟甲所提供的图像场中所起的对称和平衡作用。由此而知,中国文字的书写方式要到了秦汉之后才确定为从右到左,与埃及僧侣体和通俗体,以及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的初期行款一样。只不过汉字书写以由右向左的直书方式为主,而将从右至左的横书留给了匾额、牌坊和门楼。不过,这种从右到左的书写方式却无意中规范了叙事图像的展示方式。由此而知,中国文字的书写方式要到了秦汉之后才确定为从右到左,与埃及僧侣体和通俗体,以及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的初期行款一样。只不过汉字书写以由右向左的直书方式为主,而将从右至左的横书留给了匾额、牌坊和门楼。不过,这种从右到左的书写方式却无意中规范了叙事图像的展示方式。现存最早的叙事图像是周代后期(公元前4-3世纪)的《彩绘漆奁》奁,周代晚期,公元前4-3世纪,漆绘,高约15.24cm,现藏湖南省博物馆。这件展开的图片描绘的车、马和人都是从右向左奔跑。尽管漆奁的形制给叙事规定了一个带状图像场,但若将其与《弗朗斯瓦陶瓶》作比较,便明白书写方式对图像叙事顺序的影响。奁,周代晚期,公元前4-3世纪,漆绘,高约15.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节后安全教育
- 土路基施工合同范本
- 环保教育班会
- Unit 6 A Lets talk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课件
- 纤璐美容行业分析
-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楷书临摹》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京津鲁琼版2025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五针对提升二文化常识须记牢学会联想是妙招-不联想不推断易出错教案
-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汽车营销与保险》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影视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通辽市保康一小2025年小升初总复习数学精练含解析
- 天星乡养羊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 GB/T 39489-2020全尾砂膏体充填技术规范
- 《民法》全册精讲课件
- 厂内机动车辆课件
- 四川方言词典(教你说一口地道的四川话)
- 企业标准编写模板
- 《新媒体运营》考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学校食堂餐厨具操作规程
- DB32T 3916-2020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程
- 自动控制原理全套课件
- 工程经济学武献华第5版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