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各个知识点_第1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各个知识点_第2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各个知识点_第3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各个知识点_第4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各个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数学下册

各个单元知识点江南中心小学覃清林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早晨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东与(西)相对,(南

)与北相对。指南针红色指针指向北面,白色指针指向(南)。二、地图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三、晚上,面向北极星,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四、夏天树叶茂密的一面是(南),稀疏的一面是北;如果树木被砍掉,树的年轮稀疏的一面是(南),稠密的一面(北)。五、我们认识的方向有:

西

东南

东北

西南

西北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一、口算除法方法:(1)用表内除法计算:先用被除数0前面的除以一位数,算出的结果后,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如果被除数末尾去掉0后,前面的数不能整除,就加一个0,用前两位除以一位数。(2)想乘法,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能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二、除法估算方法(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估算:想一位乘几最接近惑等于被除数的前两位,所乘的数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3)拆数估算法。三、一位数除多位数的计算方法(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就试除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要写在那一位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2)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哪一位上面写0,商中间和末尾的0都不能漏写。四、除法的验算(1)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方法:商×除数=被除数(2)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五、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在除法算式中0不能作(除数)。第三单元统计一、条形统计图:根据版面安排可以制作横向条形统计图,也可以制作(纵向)条形统计图。二、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商,通常用来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三、求平均数的方法:(1)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2)移多补少法。第四单元年、月、日一、年、月、日(1)一年有(12

)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月是大月,有(31

)天,(四、六、九、十一)月是小月,有(30)天。(2)平年的2月有(28

)天,闰年的2月有(29

)天,今年2月有(28

)天,所以今年是(平)年。(3)平年全年有(365

)天,合(52

)个星期零(1

)天;闰年全年有(366

)天,合(52

)个星期零(2

)天。(4)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平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5)1月1日是(元旦),3月8日(妇女节)3月12日是(植树节),5月1日是(劳动节)5月4日是(青年节)6月1日是(儿童节),8月1日是(建军)9月10日是(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二、24时计时法(1)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周,共(24

)小时。邮电、广播为、交通部门计时,都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24时)计时法。(2)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表示上的区别

用普通计时法表示时刻时,一定要在时刻前面加上表示时间的限制词。24时计时法用不同的数字表示,不用加限制词。(3)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转化方法

从凌晨0:00到中午12:00,普通计时法和24计时法相同;中午12:00以后,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整点时刻相差12小时,普通计时法的时刻加上12就是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的时刻减12就是普通计时法。(4)经过时间的计算用终止时刻减去起始时刻。计算时若时间单位不统一,则统一换算成24时计时法进行计算;若遇到分钟数不够减,则可以在小时数里借1小时当作60分钟帮助计算。(5)求开始时刻和终止时刻求开始时刻,用终止时间减经过时间:求终止时刻,用开始时刻加上经过时间。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一、口算乘法:先把两个因数的“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可以把两个数都看成(整十)数去估算,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数看成(整十)数去估算。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方法

(1)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数加起来。(2)进位的笔算方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相同,第二因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与哪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计算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数。然后把两次相乘的积相加。第六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一、面积的认识: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二、认识面积单位:(1)测量或计算面积时要用(面积)单位,常用的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2)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3)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三、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1)意义不同:也就是应用不同,面积单位用来测量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长度单位用来测量和计算物体(线段)长短。

(2)常用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周长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

+

)×2

正方形周长=(边长)×4五、求长方形的长或宽长=(面积)÷(宽)

宽=(面积)÷(长)正方形的边长=面积÷边长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六、求正方形的边长由正方形的面积可以求出正方形的边长,看看哪两个相同的数相乘的积是面积的数值,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几。七、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常用的相邻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100

),常用的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2)1平方米=(100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

)平方厘米八、面积单位间换算的方法高级单位(大单位)的名数化成低级单位(小单位)的名数,用高级单位的数字乘进率;低级单位的名数化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用低级单位的数字除以进率。九、公顷、平方千米的认识(1)测量较大的土地面积时通常用(公顷)、(平方千米)做单位。(2)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00

)平方米,合(1

)公顷。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

)平方千米。(3)1公顷=(10000

)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

)平方米=(100)公顷。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组成和读法:(1)小数中间的小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的左边的数字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叫做小数部分。(2)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然后读小数点,最后读小数部分。小数的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整数部分如果是0,就读作零,小数部分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小数的意义小数实际上是十分之、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小数的比较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是大;整数部分相同,就从小数后第一开始比较小数部分,小数部分第一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小数每一位数相同,就比较第二位上的数。小数的笔算方法计算小数加法,把加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加数的小数点对齐。小数减法的笔算方法计算小数减法,先把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对齐,再管按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被减数(或者减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整数部分一个单位也不剩,就要在个位上写(0)占位。第八单元解决问题一、解决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要根据已知条件找间接量,确定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连乘应用题求的是总数,可先求出每份的数量,再乘总份数就是求出总数;也可以先求出总份数,再乘每份的数量,就得出总数。二、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连乘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