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抗体反应试题_第1页
抗原抗体反应试题_第2页
抗原抗体反应试题_第3页
抗原抗体反应试题_第4页
抗原抗体反应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2016第二章抗原抗体反应一、A11、抗原抗体反应的环境影响因素包括A、电解质、温度和酸碱度B、抗原抗体浓度、反应体积和温度C、抗原分子量和抗体效价D、温度、电解质和反应体积E、酸碱度、温度和抗原抗体浓度2、抗原抗体反应最适PH为A、6.2〜7.4B、7.2〜7.4C、6.2〜8.4D、7.2〜8.4E、6.0〜9.03、对抗原抗体反应叙述正确的是A、抗原抗体结合特异性指抗原表位与抗体铰链区结合B、抗原越多肉眼可见免疫复合物越多C、抗体越多肉眼可见免疫复合物越多D、抗原抗体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解离E、抗原抗体结合是一种共价结合4、关于抗原抗体反应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原抗体只有在适当比例时才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团块B、抗原抗体反应依赖于两种的特异性结合C、抗原抗体反应具有可逆性D、抗原过量称为前带E、抗原抗体比例合适反应充分,称为等价带5、抗原抗体反应中,何种条件形成肉眼可见的免疫复合物A、抗原显著多于抗体B、抗体显著多于抗原C、抗原略多余抗体D、抗体略多于抗原E、抗原抗体比例适当6、抗原特异性主要取决于抗原分子的A、物理性状B、结构的复杂性C、分子量大小D、表面的特殊化学结构E、异物性7、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不包括A、特异性B、可逆性C、可见性D、比例性E、阶段性8、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抗原抗体结合牢固不易受环境影响B、解离后的抗体结构活性改变C、解离后抗体不能再与抗原结合D、抗体与抗原结合后仍可与其他抗原结合E、解离后抗体的活性和特异性不变9、不属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是A、放射免疫技术B、免疫电泳技术C、酶联免疫技术D、免疫比浊技术E、淋巴细胞转化试验10、体外抗原抗体反应,最适合的条件是A、0.65%NaCl、PH2〜6、35℃B、0.85%NaCl、PH6〜8、37℃C、0.85%NaCl、PH2〜6、35℃D、0.85%NaCl、PH2〜6、37℃E、0.65%NaCl、PH6〜8、37℃11、抗原抗体反应中,抗体的合适浓度是A、固定的B、规定的C、与抗原相对而言口、随便设定的E、人为规定的12、抗原抗体反应最适宜的温度(℃)是A、25℃B、30℃C、33℃D、37℃E、40℃13、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抗原的理化性质和分子量B、抗体的浓度、特异性和亲和力C、抗原决定簇的种类和数目D、电解质和酸碱度E、湿度14、在抗原抗体反应中,通常被用作抗原抗体稀释液的溶液是A、0.70%NaCl溶液B、0.60%NaCl溶液C、0.75%NaCl溶液D、0.85%NaCl溶液E、0.95%NaCl溶液15、有关交叉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为非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命B、由于不同抗原分子上存在公共抗原表位所致C、对免疫学诊断结果判断无影响D、利用交叉反应进行诊断典型例子是肥大试验E、抗原分子大小相似可导致交叉反应16、人类ABO血型抗原属于A、异种抗原B、异嗜性抗原C、同种异性抗原口、自身抗原E、半抗原17、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A、抗原的化学组成B、抗原结构的复杂性C、抗原表位的数量D、抗原决定簇的性质及空间构型E、抗原分子量的大小18、抗原抗体结合过程中,下面哪种力所起作用最小A、静电引力B、范德华引力C、氢键结合力D、疏水作用力E、共价键19、必须与蛋白质载体结合才具有免疫原性的是A、超抗原B、变应原C、半抗原D、完全抗原E、耐受原20、人体血清中的抗原、抗体等分子不会发生自然沉淀,主要原因是A、带有大量的氨基和羧基残基形成水化层B、周围电荷的相吸作用C、亲水肢体转化为疏水胶体D、抗原抗体比例合适E、静电引力21、供氢体上的氢原子与受氢体上氢原子间的引力是A、静电引力B、范德华引力C、氢键结合力D、疏水作用力E、分子间结合力22、抗原抗体反应中为促进沉淀物或凝集物的形成,常用下列何种作为抗原抗体的稀释液A、0.85%NaClB、0.95%NaClC、0.75%NaClD、0.70%NaClE、0.80%NaCl23、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时,若抗原或抗体极度过剩则无沉淀形成,称为A、后带B、前带C、带现象D、等价带E、拖尾24、免疫学技术中的亲和层析是利用的抗原抗体反应的哪种特点A、特异性B、比例性C、可逆性D、结合性E、不可逆性25、抗原抗体反应的pH值一般为A、5.0〜6.0B、6.0〜9.0C、6.0〜7.0D、6.0〜8.0E、5.0〜7.026、抗原与抗体结合的哪种特性,是其应用于临床诊断的基础A、特异性B、可逆性C、比例性D、阶段性E、交叉反应性27、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以下提法哪一点是错误的A、特异性B、最适比例C、反应分阶段D、反应都不可逆E、最适反应温度为37℃28、完全抗原的特钲是A、有反应原性,无免疫原性B、有免疫原性,无反应原性C、无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D、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E、必须与载体结合才具有免疫原性29、沉淀反应中抗体过量的现象称为A、后带B、前带C、带现象D、等价带E、拖尾30、下列哪种不属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A、特异性B、敏感性C、比例性D、可逆性E、存在交叉反应31、可以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来检测相对应的抗体或抗原,是由于抗原抗体反应的A、特异性B、比例性C、可逆性D、亲和性E、带现象二、B1、A.沉淀反应B.凝集反应C.补体参与的反应D.中和反应E.溶血反应<1>、琼脂凝胶扩散试验的反应类型ABCDE<2>、抗球蛋白试验的反应类型ABCDE答案部分一、A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环境因素包括电解质、温度和酸碱度。【该题针对“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917279】【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抗原抗体反应必须在合适的pH环境中进行,蛋白质具有两性电离性质,因此每种蛋白质都有固定的等电点。抗原抗体反应一般在pH6〜9之间进行,有补体参与的反应pH为7.2〜7.4,pH过高或过低都将影响抗原与抗体反应。【该题针对“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917278】【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可逆性指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解离,恢复抗原抗体的游离状态。抗原抗体结合是分子表面的结合,犹如酶与底物的结合,是一种非共价键结合,结合虽稳定但可逆;抗原抗体的结合是一种动态平衡过程,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解离取决于抗体对相应抗原的亲和力及反应条件(如离子强度、pH等)。免疫学技术中的亲和层析法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纯化抗原或抗体。【该题针对“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917277】【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时,生成结合物的量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只有当抗原抗体分子比例合适时抗原抗体充分结合,沉淀物形成快而多,称为抗原抗体反应的等价带;若抗原或抗体极度过剩则无沉淀形成,称为带现象,抗体过量时,称为前带,抗原过量时,称为后带。【该题针对“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917276】【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时,生成结合物的量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只有当抗原抗体分子比例合适时抗原抗体充分结合,沉淀物形成快而多,称为抗原抗体反应的等价带;若抗原或抗体极度过剩则无沉淀形成,称为带现象,抗体过量时,称为前带,抗原过量时,称为后带。【该题针对“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917275】【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是指抗原表位与抗体超变区结合的特异性。是两者在化学结构和空间构型上呈互补关系所决定的。抗原与抗体的结合高度的特异性,是应用于临床诊断的基础,但多数天然抗原具有不止一种抗原决定簇,与另一物质可能有共同抗原,对检验结果产生交叉反应,但这种交叉反应仍是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对临床诊断可能产生干扰,不过有时也将这种交叉反应用于临床诊断,如外斐试验。【该题针对“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917274】【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包括:特异性、可逆性、比例性、阶段性。【该题针对“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917273】【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抗原抗体反应具有可逆性,抗原抗体结合后还可以解离,解离后抗体的活性和特异性不变。【该题针对“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917272】【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使用丝裂原物质刺激淋巴细胞转化,与抗原抗体反应关系不大。【该题针对“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类型”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91727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体外抗原抗体反应最合适的条件是电解质强度为等渗(0.85%NaCl);PH为中性;温度适中(37℃)。【该题针对“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917270】【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抗原抗体反应具有比例性,即比例合适反应效果最好,故抗体的合适浓度是与抗原相对而言的。【该题针对“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917269】【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抗原抗体反应最适温度为37℃。【该题针对“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316】【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有抗原、抗体本身的因素,也有反应环境的因素。如抗原的理化性质、分子量、抗原决定簇的种类及数目均可影响反应结果;不同来源的抗体,反应性各有差异,抗体的浓度、特异性和亲和力都影响抗原抗体反应,为提高反应的可靠性,应选择高异性、高亲和力的抗体来参与反应;另外,反应环境的电解质、酸碱度、温度也影响反应。【该题针对“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315】【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电解质: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后,虽由亲水胶体变为疏水胶体,若溶液中无电解质参加,仍不出现可见反应。为了促成沉淀物或凝集物的形成,常用0.85%NaCl或各种缓冲液作为抗原及抗体的稀释液。【该题针对“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314】【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由共同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分子可以和不同生物间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结合,此为交叉反应。【该题针对“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类型”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313】【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同种异性抗原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来源的抗原物质,人类ABO血型即属于此类抗原。【该题针对“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类型”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31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表位结构的性质、数目与位置可影响抗原的特异性,此外,多糖残基乃至单糖的微细差别也可导致抗原特异性的不同。【该题针对“抗原抗体反应原理”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308】【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抗原抗体结合为非共价键结合,主要作用力包括:①静电引力:又称库伦引力。两个电荷距离越近,静电引力越大;②范德华引力:这种引力的能量小于静电引力;③氢键结合力:其结合力较强于范德华引力;④疏水作用:它是这些结合力中最强的,因而对维系抗原抗体结合作用最大。【该题针对“抗原抗体反应原理”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307】【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某些物质在独立存在时只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必须与载体结合才具有免疫原性称为半抗原。【该题针对“抗原抗体反应原理”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306】【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抗体是球蛋白,大多数抗原亦为蛋白质,它们溶解在水中皆为胶体溶液,不会发生自然沉淀。亲水胶体形成机制是因蛋白质含有大量的氨基和羧基残基,这些残基在溶液中带有电荷,由于静电作用,在蛋白质分子周围出现了带相反电荷的电子云。如果溶液pH偏高,蛋白质分子带负电荷,周围出现极化的水分子,形成水化层,而当抗原抗体的结合,使表面电荷减少或消失。电子云也消失,水化层变薄,蛋白质由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此时,如再加入电解质,如NaCl,则进一步使疏水胶体物相互靠拢,形成可见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该题针对“抗原抗体反应原理”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305】【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氢键结合力是供氢体上的氢原子与受氢体上氢原子间的引力。其结合力较强于范德华引力。【该题针对“抗原抗体反应原理”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304】【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抗原抗体反应时需要一定的离子强度。如果溶液中没有电解质,抗原抗体结合后不会出现可见反应,为了促进沉淀物或凝集物的形成,常用0.85%NaCl或各种缓冲液作为抗原抗体的稀释液。【该题针对“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303】【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抗原抗体反应存在多价优势,如IgG为2价,亲和力为单价的103倍,IgM为5〜10价,亲和力为单价的107倍。【该题针对“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302】【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抗原抗体反应是可逆的,免疫学中的亲和层析正是利用该特性将抗原或抗体分离纯化。【该题针对“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30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环境因素有电解质、酸碱度、温度等,反应一般在pH6〜9进行。【该题针对“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300】【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抗原与抗体结合高度的特异性,是应用于-临床诊断的基础。但多数天然抗原具有不止一种抗原决定簇,与另一物质可能有共同抗原,对检验结果产生交叉反应,但这交叉反应仍是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对临床诊断可能产生干扰,不过有时也将这种交叉反应用于临床诊断,如外斐试验。【该题针对“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299】【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可逆性指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解离,恢复抗原抗体的游离状态。抗原抗体结合是分子表面的结合,犹如酶与底物的结合,是一种非共价键结合,结合虽稳定但可逆;抗原抗体的结合是一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