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4辨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相关图像_第1页
考点4辨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相关图像_第2页
考点4辨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相关图像_第3页
考点4辨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相关图像_第4页
考点4辨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相关图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细胞的分子组成和基本结构考点4辨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相关图像体验真题诊断疑漏题组一跨膜运输12345678解析1.(2016·全国乙,2)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C12345678解析:离子泵通过消耗ATP进行离子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主动运输一般为逆浓度梯度的运输,B错误;主动运输的速率受ATP供应和具有活性的载体数量的限制,一氧化碳中毒会导致氧供应不足,进而导致细胞呼吸速率下降,ATP供应减少,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降低,C正确;蛋白质变性剂会降低具有活性的载体的数量,使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降低,D错误。123456782.(地方卷重组)判断下列有关跨膜运输的叙述:(1)如图所示物质P和Q跨膜出细胞,则物质P和Q出细胞未必都消耗能量(2015·上海,6D)(

)(2)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其方式分别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2012·安徽,2A)(

)√√12345678(3)在如下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中管腔中氨基酸→上皮细胞、管腔中Na+→上皮细胞和上皮细胞中氨基酸→组织液的方式分别为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和被动运输(2014·安徽,2D)(

)√题组二膜泡运输123456783.(2015·全国Ⅱ,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

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B4.(地方卷重组)判断下列相关叙述:(1)胞吐过程一定会产生分泌泡与细胞膜的融合(2014·浙江,1D)(

)(2)蛋白质类激素经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依赖膜的流动性且不消耗能量 (2014·山东,1BD)(

)√×5.(2014·新课标全国Ⅱ,4)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解析12345678题组三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相关拓展D12345678解析A项,通过图示可以看出,a组和b组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的值都小于1,表明细胞吸水导致细条变长;由于a组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的值小于b组的值,说明a组吸水较多,b组吸水较少,所以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低。B项,分析柱状图可知,f组细胞失水,而b组细胞吸水,因此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大于b组。C项,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ATP。D项,根据柱状图可知,在浓度为0.4mol·L-1的蔗糖溶液中的c组细胞吸水,而在浓度为0.5mol·L-1的蔗糖溶液中的d组细胞失水,所以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6.(2011·重庆,5)如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他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3h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B.6h后,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

,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

提高.C.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D.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12345678B12345678解析本题突破点就在于对一个词“开始”的理解。6h后,甲组幼苗鲜重增加,说明此时植株根系进行渗透吸水,所以植株根系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KNO3溶液浓度。幼苗鲜重从减少到增加的过程中,植株根系从渗透失水转变为渗透吸水,根系细胞液浓度从小于外界KNO3溶液浓度转变为大于外界KNO3溶液浓度,这一转变是根系细胞通过对K+和

的吸收来实现的,这个吸收过程从实验一开始就在进行,而不是实验进行6h后才“开始”。题组四物质出入细胞有关简答题重组123456787.(2011·海南,27)原尿中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的浓度与血浆中的基本相同。原尿经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选择性重吸收和分泌作用后形成尿液。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组织液。下图为肾小管壁及相关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____(高于、低于、等于)组织液中的。(2)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需要_______________的参与。高于主动运输载体和能量(ATP)12345678回答问题:(3)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分的原理是________,原尿中葡萄糖未能被完全重吸收从而导致尿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渗透作用原尿中葡萄糖未能被完全重吸收导致尿液的浓度增加,从而导致尿量增多8.(2015·山东,26节选)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以蔗糖的形式运输至种子。种子细胞内的蔗糖浓度比细胞外高,说明种子细胞吸收蔗糖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主动运输回归核心考向特训依纲联想1.有关物质运输的7点核心提醒核心梳理(1)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中水分子的移动是双向的,总结果是单向的。在植物细胞失水达到平衡状态时,细胞液浓度和外界溶液浓度相等;而吸水达到平衡状态时,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壁的作用使植物细胞不能无限扩张)(2)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条件:①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②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存在浓度差。(3)质壁分离的外因是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内因是由于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同。(4)由物质移动方向确定运输方式:若物质由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则一定是主动运输;若由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则一般为被动运输,但也可能是主动运输。(5)抓住关键点,区分“跨膜运输”与“胞吞和胞吐”①跨膜运输是由物质直接穿过细胞膜完成,动力来自物质浓度差或ATP供能,其与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其不但说明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功能,也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②胞吞和胞吐是借助膜的融合完成,其动力来自ATP供能,与膜的流动性有关,其能说明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功能,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6)理解原理,掌握影响因素:氧气浓度是通过影响细胞有氧呼吸速率来影响物质运输中的能量供应,但氧气浓度为零时,无氧呼吸也能为其提供能量;温度可影响膜的流动性和有关酶的活性来影响物质的运输速率。(7)物质进出细胞核并非都通过核孔,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小分子进出细胞核也是通过跨膜运输,都具有选择性。2.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探究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2)探究是自由扩散还是协助扩散3.质壁分离实验的拓展(1)判断成熟植物细胞是否有生物活性(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3)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11考向一借助生物膜的亚显微结构考查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判断1.根据能量来源的不同,主动运输分为下图所示的a、b、c三种类型(图中▲、■、○代表跨膜运输的离子或小分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Q侧是细胞质基质B.转运Y的能量可能是来自转运X时释放的能量C.进行b类型主动运输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线粒体D.进行c类型主动运输的生物有可能是某些细菌考向特训解析C解析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即P表示外表面,Q表示内表面,所以细胞质基质存在于Q侧,A正确;Y离子与X离子通过同一个载体运输,可知Y离子转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X离子转运时释放的能量,B正确;进行b类型主动运输所需要的能量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错误;由图可知,c类型运输消耗的能量来自光能,可能是某些细菌,D正确。思维延伸如图表示人体细胞膜结构,判断下列相关叙述:(1)b过程无法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但能判断出b过程所运输的物质膜外浓度高于膜内 (

)(2)若此为神经元细胞膜,则在兴奋状态时,Na+可通过c过程进入细胞内 (

)×√(3)若是突触前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中Ⅰ侧,其中分布的液体为组织液 (

)(4)若该图表示人体红细胞膜,则葡萄糖进入该细胞的方式为a (

)(5)若该图表示肌细胞膜,则b和d过程运输的气体可分别是O2和CO2(

)(6)若该图表示下丘脑细胞膜,则抗利尿激素分泌时共穿过0层磷脂分子(

)√×√√考向二借助模式图解辨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2.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可来自ATP或离子电化学梯度等,小肠上皮细胞跨膜运输葡萄糖的过程如图所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B.图中同向转运蛋白可同时转运Na+和葡萄糖,所以该载体蛋白不具

有特异性C.人体的体温发生变化时,不会影响Na+进出小肠上皮细胞D.小肠上皮细胞Na+排出的方式和神经细胞K+外流的方式不同.D解析A项中,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为低浓度至高浓度,是主动运输,但出小肠上皮细胞为协助扩散,A错误。B项中,图中同向转运蛋白可同时转运Na+和葡萄糖,Na+的转运为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提供能量,B错误。C项中,人体的体温发生变化时,影响细胞膜上的分子运动,影响钠离子进出细胞的速率,C错误。D项中,小肠上皮细胞Na+排出的方式为主动运输,神经细胞K+外流的方式为被动运输,D正确。思维延伸(1)细胞膜上的Na+-K+泵通过消耗ATP来维持Na+和K+在细胞膜两侧的浓度差 (

)(2)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动力来自Na+的浓度差 (

)(3)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所需能量直接来自于ATP (

)(4)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相伴随 (

)√√×√3.科学家将番茄和水稻幼苗分别放在完全营养液中培养,在二者的吸水率几乎相同的情况下,实验前后的培养液中离子浓度之比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两种植物对同一离子的吸收方式差异导致吸收速度的不同B.番茄幼苗可吸收培养液中的Mg2+,而水稻幼苗不吸收C.实验结束时,培养水稻的培养液中Ca2+的数量减少.D.两种植物吸收离子的选择性只由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决定解析考向三以坐标图的形式考查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辨析C解析两种植物对同一离子的吸收方式都是主动运输,A错误;番茄幼苗吸收培养液中的Mg2+较多,而水稻幼苗吸收培养液中的Mg2+较少,B错误;实验结束时,培养水稻的培养液中Ca2+的数量减少,浓度增加,C正确;两种植物选择性吸收离子是由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决定的,D错误。4.肝细胞和细菌都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吸收葡萄糖,其中细菌协助葡萄糖运输的载体蛋白为GLUT1,肝细胞协助葡萄糖运输的载体蛋白为GLUT2,其运输的速率和葡萄糖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A.GLUT1对葡萄糖的亲和力比GLUT2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大B.B点与A点相比,制约葡萄糖转运速率的因素是GLUT1数量C.两种载体蛋白都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D.载体蛋白的存在能显著提高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速率解析C解析GLUT1对葡萄糖的转运速率比GLUT2对葡萄糖的转运速率快,因此,GLUT1对葡萄糖的亲和力比GLUT2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大,A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经载体GLUT1协助进入细菌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因此B点与A点相比,制约葡萄糖转运速率的因素是GLUT1数量,B正确;在细菌细胞内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错误;比较三条曲线,磷脂双分子层运输葡萄糖的速率较其他两个都慢,说明载体蛋白的存在能显著提高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速率,D正确。5.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膜上存在着两种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蛋白SGLT1(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和GLUT2(协助扩散的载体蛋白),研究人员根据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的运输速率实验绘制如图所示曲线。请完成如下思考与填充:①据图可知,小肠绒毛细胞对葡萄糖的两种运输方式____(能或否)同时进行,葡萄糖浓度极低时只通过_________吸收,在较高浓度下,驱动该转运过程的动力主要来自于_____________(填葡萄糖浓度差或ATP的分解)。能主动运输葡萄糖浓度差SGLT1(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GLUT2(协助扩散的载体蛋白)②已知骨骼肌细胞含有GLUT­4(另一种协助扩散的载体蛋白),当受到_______(激素)刺激时,细胞膜上的GLUT­4数量将_____,从而调节骨骼肌摄取葡萄糖的速率。胰岛素增加考向四以文字表述的形式考查物质运输的辨析解析5.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分子有机物需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B.水分子的跨膜运输速率与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的差值无关C.葡萄糖分子在顺浓度梯度下可以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D.大多数离子在逆浓度梯度下进入细胞内不需要消耗能量C解析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胞吞才能进入细胞内,需要能量,但不需要载体,A错误;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B错误;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消耗能量,但协助扩散需要载体,C正确;大多数离子在逆浓度梯度下进入细胞内为主动运输方式,需要载体和能量,D错误。思维延伸判断下列有关物质运输的叙述:(1)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既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又直接涉及细胞间信息交流 (

)(2)血浆中的氧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需穿过两层磷脂双分子层(

)(3)在氧浓度为0时,轮藻细胞可逆浓度梯度吸收K+

(

)(4)氧气只有进入细胞的线粒体才能被利用 (

)(5)抑制神经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会影响兴奋的产生和传导 (

)(6)在各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中都涉及膜成分的更新 (

)××√×√×考向五引入新情景辨析物质出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