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地球之巅》课件01_第1页
《登上地球之巅》课件01_第2页
《登上地球之巅》课件01_第3页
《登上地球之巅》课件01_第4页
《登上地球之巅》课件0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郭超人登上地球之巅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砭骨、履践、崔巍、”等词语。2.丰富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3.了解人类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能力目标

1.练习快速默读法,并简洁概括课文主要信息,提高阅读能力。2.理解文章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3.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德育目标

学习登山队员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集体协作精神,激励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教学目标中国的梦想

中国人一直以来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登上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谁能说说你印象中的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在喜马拉雅山脉之中,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0座,8000米以上的有11座,“喜马拉雅”在藏语中就是“冰雪之乡”的意思。这里终年冰雪覆盖,一座座冰峰如倚天的宝剑,一条条冰川像蜿蜒的银蛇。其中最为高耸的则是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它高达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界海拔8848.13米的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主峰,也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在藏族神话中被认为是五位仙女中的第三女神。她是万山之尊、地球之巅。

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

珠峰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空气稀薄,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积雪,四溅飞舞,弥漫天际。由于珠峰的地理环境独特,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珠穆朗玛峰简介珠穆朗玛峰风光壮观的珠穆朗玛峰北侧从万米高空俯瞰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风光珠峰中绒布冰川的景色

1953年希拉里和丹增首次成功登上珠峰1960年中国登山队征服珠峰

活动简介1960年3月19日,中国登山队在海拔5120米的珠峰下一块宽阔的谷地上建起大本营。参加这次活动的共有214名队员和工作人员,为尽早征服珠峰,他们做了大量周密的准备工作。为确保登顶成功,登山队把夺取珠峰的战斗分成四个“战役”,分别制定到达6400米、7600米和8300米的攀登高度,再返回大本营,最后从8300米处突击顶峰。3月27日傍晚完成了第一个“战役”。28日,另一批登山队员出发,打响第二个“战役”。4月11日,上升到7300米高度。29日,登山队开始了第三次征服高度的战斗。5月3日晚上,登上了8600米的高度,并安全返回大本营。5月24日上午,四名精选的队员从8500米的高度开始了对珠峰的冲刺。于25日凌晨成功登顶,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坡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登山三阶段1960年3月19日,中国登山队在海拔5120米的珠峰下一块宽阔的谷地上停下来。这就是登山队的大本营。参加这次登山活动的共有214名队员和工作人员,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登上珠峰,为国争光。写作背景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这篇课文就节选自这篇通讯。作者简介郭超人(1934~2000),高级记者,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先后任新华社西藏分社、陕西分社、四川分社记者、副社长,新华社秘书长、副社长。1992年11月起任新华社社长。50年代曾采写大量新闻报道揭露西藏农奴制的黑暗,60年代随中国登山队完成攀登珠峰和希夏邦马峰的报道,70年代采写的《驯水记》歌颂了中国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业绩。已出版的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等。缭绕

砭骨

履践

崔巍滞留窒息匍匐养精蓄锐阴霾余暇

耸立biānliáoràolǚjiàncuīwēizhìzhìpúfúxùruìmái

xiásǒng字词认读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履践:

崔巍:

阴霾:

侵袭:迫不及待:

寄托:

哀思:践踏。形容山高大雄伟。本文指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侵入和袭击。

急迫得不能再等待。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情上。悲哀思念的感情。齐心协力:思想认识一致共同努力。词语积累养精蓄锐:养足精神,积蓄力量。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凄厉:(声音)凄凉而尖锐。窒息: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其他气体过多或者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匍匐:爬行。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整体感知本文以时间为序,记叙了四位勇士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经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至第8自然段),四名勇士登上第二台阶。第二部分(第9至第15自然段),刘连满因为过度疲劳停止攀登,他冒着死亡的危险,将氧气留给队友。第三部分(第16至第23自然段),三名勇士在氧气用完的情况下登上了峰巅。.学生快速默读,准确把握文段中的主要信息(如有提示和概括性作用的关键词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思考:(1)在突击顶峰的过程中,登山队员们先后遇到了哪些特别的困难?靠什么来战胜?(2)课文详写了哪些典型事例表现队员们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的?(3)用简洁的语句复述登山队员突击顶峰的经过。登顶过程中,登山队员在体力衰弱的情形下,承受着寒冷、黑夜和缺氧对生命的严峻考验,完成了从北路攀登珠峰的壮举。如“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登攀”“黑夜,即将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第二道难关”“到达8830米左右的地方,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等提示语。问题点拨(1)登珠峰的英雄遇到哪些困难?靠什么来战胜?遇到的困难1、山路陡峭2、天气严寒3、身体虚弱4、高山反应5、缺乏氧气6、黑夜登山靠坚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团结合作、敢于牺牲的精神来克服

作者重点写了征服“第二台阶”和刘连满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

(2)(3)经过充分的准备,5月24日上午9时,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向珠峰最后380米高度冲击。两个多小时后,著名的“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严寒,花了五个多小时,用搭人梯的方式,爬上了不到7米高的“第二台阶”。这时,队员们又不得不面对黑夜的挑战。他们借着雪夜的反光,艰难向前行进。他们现在又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刘连满反应最强烈,为了争取时间,大家决定他留下休息,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突击登顶。刘连满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决定把自己所剩不多的氧气留给同志,并留下短信。与此同时,三位登山队员匍匐在地上,借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艰难前进。到8830米,氧气全部用完,三人开始了危险的无氧攀登。必胜的信念支持着他们在凌晨成功登顶。

小结:三位队员最后的胜利是靠:

是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是集体主义精神的胜利。

靠坚强的意志、团结合作和牺牲精神。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为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如:“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散。”(第1段)“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第17段)“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第18段)等等。课文中有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如重点写了征服“第二台阶”。这一“台阶”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越的,1924年英国赫赫有名的登山家马洛里和欧文就是在这一带失踪的。中国登山队员逾越“第二台阶”表现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表现了他们团队协作的精神。作者叙述事件有详有略,选择最典型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请举例说明。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还重点写了刘连满同志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由这一个人的行为,可以窥见全体登山队员的优秀品质,也可以推断这样的队伍将是必胜的。这样写有助于突出人物的崇高的精神品质。c、重点记叙部分则应加以生动的描写,还可以加入议论抒情。b、有重点地记叙,其余情节则可略或一笔带过;懂得记叙复杂的事件应:a、选择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2、从课文的详写中懂得写作上哪些技巧?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括号中的词语比较,说说有什么不同。为了尽可能减轻背上负担,他们一两一两(一件一件)的计算,抛弃了一切暂时不用的物品,只携带氧气筒,防寒睡袋,铅笔,日记本,电影摄影机和一面五星红旗……刘连满因为过度疲劳,体力已经非常衰弱,每走一两步就会不自觉地摔倒,但他缓慢地站起来,仍然一偏一倒(一步一移)地坚持往前走着。“一两一两”是从重量方面写,“一件一件”是从数量方面写。“一偏一倒”写走路不稳,“一步一移”写坚持前进。阅读第15-17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刘连满感到死神向他逼近,他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判断?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刘连满留下一封短信的用意是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1.在严重缺氧的情况下昏睡,身体又过度虚弱,随时会死亡。2.怕战友回来时不知道给他们留下了氧气;表现了他舍己为人,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3.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生动地表现出登山额的艰难?3.通过“贡布”没几分钟就累得直不起腰和屈银华“走了两三步又滑回原地”的描写来表现。文章集中写了王连满哪些事例?甘当人梯;放弃登顶;留下氧气。你觉得王连满是怎样一个人?一个默默奉献、顾全大局、勇于牺牲、意志顽强的人。文章为什么单用了两个段落来突出写他一个人?王连满的身上,集中了登山队群体的优秀品质,单写他,是通过对他的典型描写,来表现以他为代表的登山队群体的精神风貌。小结:1、本文记叙了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世纪。赞扬了他们强烈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中心思想)2、作者采用详略得当方法处理材料和选取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3、本文文体为:通讯。通讯是详实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文章,具有时效性。屈银华王富洲贡布认识三位登顶的英雄屈银华王富洲贡布攀越冰裂缝

在峰顶展示一面飘扬的五星红旗人类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历史

1841年:印度总监督官乔治·埃弗里斯特爵士记录下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

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登山者埃德蒙·希拉里作为英国登山队队员与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一起沿东南山脊路线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登顶成功的世界第一人。

1956年:以阿伯特·艾格勒为首的瑞士登山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登上珠穆朗玛峰。

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运动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人首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韩国登山运动员严弘吉从1988年登顶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起,经过12年的奋斗,于2000年登完了卓奥友峰、希夏邦马峰、乔戈里峰、马卡鲁峰、洛子峰、布洛阿特峰、道

拉吉利峰、南迦帕尔巴特峰等所有世界8000米以上的14座高峰,成为世界上第八位、也是亚洲第一位完成这一伟大壮举的登山家。2003年5月21日,中韩联合登山队

的中方队员在珠峰顶上举起国旗拓展延伸

假如你成功地登上珠穆朗玛峰,站在珠穆朗玛峰项上,你会有哪些话要说的呢?课堂小结

“无限风光在险峰”,正是因为有了英雄们的挑战地球之巅的壮举,珠峰,一个令万千人顶礼膜拜的圣地,一个令旅游者心驰神往的盛境,才向世人展示了她的神秘与伟岸。重温往事,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人类征服自然的脚步走得更稳健、更远。资料补充

50年间,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地登山者踏上登顶珠峰的漫漫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