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中世纪的欧洲》教学及说课课件_第1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世纪的欧洲》教学及说课课件_第2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世纪的欧洲》教学及说课课件_第3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世纪的欧洲》教学及说课课件_第4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世纪的欧洲》教学及说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解释什么是“中世纪”?这个概念直到启蒙运动时才使用,指的是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古代,又有一个光芒四射的现代。但在两者之间却有一个没有光明,一切都停滞落后的时代,这个时代延续了一千年之久。他们把这个时期叫做“中”世纪,也就是处在“光芒”和“光辉”中间的一段,又被称“黑暗的中世纪”。——钱乘旦《西方那块土》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朱迪斯·M·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395年476年6世纪9世纪14-15世纪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灭亡,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继续发展《查士丁尼法典》基辅罗斯建立文艺复兴古代史中古时期(中世纪史)近代史395年476年6世纪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灭亡,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继续发展《查士丁尼法典》基辅罗斯建立文艺复兴中古时期(中世纪史))时空观念传统视角下的中世纪:1.森严的等级制度;2.腐败的教会垄断;3.暴力的军事征服;4.落后的生产模式;5.黑暗的生活方式;6.肆虐的天灾瘟疫;6.疯狂的宗教迫害……中世纪的欧洲,确实有诸多让后人觉得黑暗与蒙昧的地方。但同时,中世纪欧洲不仅仅只有“黑暗”、“蒙昧”这些关键词。其黑暗迷糊中也有自己的光亮点,其蒙昧无知中也有它自己的觉醒。他们在昏庸无道中也有创造和累积了近代欧洲文明的诸多因素,如民主制度、法律制度、知识积累、大学创立、宗教信仰、城市扩张、草坪文化、建筑雕刻、图画艺术、行会商业、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哥特式建筑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西欧东欧文明多元——中古时期的欧洲一、西欧的黑暗与曙光5世纪,日耳曼民族大迁移,灭亡西罗马帝国,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产生了?西欧封建社会封君封臣制庄园农奴制度(一)中世纪的黑暗材料:德意志君主已夺取罗马帝国的权力,但缺乏维持官僚机构、法院和军队所需的资金。当时唯一可供选择的办法就是将地产作为服务的报酬。但是,接受者们即封臣们倾向于将地产当作私人领地来管理。——《全球通史》给予土地和保护给予土地和保护提供农耕土地效忠和提供军队效忠和服兵役服劳役和耕种农奴小封建主大封建主帝王农奴小封建主大封建主帝王1、政治:封君封臣制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带来了什么影响?国王或皇帝成为名义上最高统治者,与各级封建主联合起来,成为西欧统治阶级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自行使权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层层分封,依次互为主从“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欧洲谚语产生:封君封臣制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概况: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美】约翰·巴克勒等著,霍文利等译《西方社会史》上卷封君封臣仅限于互相宣誓的两个个体之间,双方以契约约束了彼此的关系:一方面,封臣不尽义务不得享受权利;另一方面,王侯超权索取,封臣也可以反抗。课堂探究同异目的内容特点结果维护统治有条件地分封土地,行使权利,承担义务等级森严,层层分封前期加强地方统治,后期造成地方割据维持手段不同西周: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来维系,天下共主西欧:以土地为纽带,靠效忠来维系,不可越级统治想一想,西欧的封君封臣制与西周的分封制有什么异同?2、经济:庄园与农奴制度领主城堡自由农份地农奴份地领主自营地

教堂公共草地

马厩

谷仓从这幅庄园图中,能够获取哪些信息?

庄园法庭自给自足,封闭性强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受到农奴主的压迫土地类型经营管理者(居民构成)权利及义务领主自营地农民份地自由农份地农奴份地领主自由农农奴⑴提供农民土地;⑵直接经营领主自营地;⑶主持庄园法庭,审理庄园案件,维护庄园秩序(1)交纳地租,服劳役;(2)法律上自由

(1)耕种领主自营地,收入归领主;(2)法律上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3)自备工具为领主服劳役根据教材第16页,完成下列表格与古代奴隶制相比,西欧农奴制有什么变化?它(庄园)承袭了罗马的大地产,但和罗马大地产不同的是,庄园由农奴……而不是奴隶耕种。在现代意义上,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首先,他们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被迫定期给领主干活而毫无报酬,他们还得忍受数不清的侮辱性的赋税,服从领主法庭的判决。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比奴隶要好得多。这样,当农业改良发生的时候,农奴自己可以指望从中至少稍许获益。更重要的是,虽然理论上领主有权随意摊派赋税,实际上义务趋向于保持固定。尽管许多农奴的命运肯定相当艰难,但他们很少完全听凭他们的领主随意支配打发。

——[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Q: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奴隶与农奴的异同,说明中古时期西欧生产关系的变化?区别:①奴隶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生产者。没有独立人格,没有任何自由和权利,被奴隶主当作“会说话的工具”和私有财产;可任意买卖、屠杀。②农奴是封建农奴制下的农业生产者,比奴隶有更多的人身自由;占有少量劳动工具,有一定耕地(份地)的使用权,占有部分劳动产品。同:在法律上都是非自由人,都受到压迫奴隶制经济转变为封建制经济,生产关系进步3、思想:神权统治教阶制度在教父主持下接受洗礼出生由教父主持婚礼结婚涂香油,以求灵魂升天死亡材料:英诺森三世在位期间,罗马教皇的权势达到了顶点。他建立了教阶制度……“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皇帝要从教皇那里得到政权。”……以教皇为首的教会本身还是最大的封建主。它除了占有西欧全部土地的三分之一以外,无论何人,都还得向教会缴纳其收入的十分之一,称为“什一税”。谁触犯教规,教会就要革除他的教籍,他在社会上就没有容身之地。——刘景华《人类六千年》第348页据材料,分析基督教在中世纪西欧的地位和表现政治上,是当时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经济上,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通过什一税的征收获取巨额财富;思想上,控制着他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发展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西欧的黑暗与曙光(二)中世纪的曙光1077年,教皇格列高利和德皇亨利四世争权夺利,教皇在德国和其他国家掀起反亨利浪潮。同时,德国一些贵族宣称,如亨利不得教皇宽恕,将不承认他君主地位。德皇被迫妥协,去向教皇请罪。教皇故意不予理睬,去了远离罗马的卡诺莎行宫。德皇在卡诺莎行宫前站了三天三夜,受尽精神侮辱后,教皇才恩赐给德皇一个赦罪的吻。卡诺莎之辱1529年,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以教皇不同意他与王后离婚为由开始与罗马教廷走向决裂。1533年,亨利八世宣布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贡金;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在地上之惟一最高首脑”,从此,英国完全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成为一个新教国家。《至尊法案》两个事件的对比中,你有什么发现?世俗王权强化15世纪晚期,英格兰逐渐形成强大王权(有限王权)。15世纪晚期,法兰西国王逐渐完成统一,王权加强。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中世纪的曙光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比较有效的利用;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阅读书本第17页,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城市的市民以什么为生?2、市民的诉求与封建领主的统治是否一致?3、市民是如何获得自治权的?(二)中世纪的曙光1、城市居民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2、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其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影响3、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自治权15

材料三: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以后,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反对领主的斗争,迫切需要能读会写、具有各方面知识的人才。原有的僧院学校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一些城市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公会,以及市政当局,打破教会几百年来对教育的垄断,自发地创办了世俗学校……材料一:乡村意味着“隔绝和分散”,而城市“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受和需求的集中”……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摘编自《世界中古史》材料二: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摘编自《世界中古史》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古时期西欧城市生产的意义?文化:打破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促使大学兴起;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经济:促进工商业发展,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形成,冲击封建主的力量;政治: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国家统一。(二)中世纪的曙光二、东欧的兴衰与崛起(一)拜占庭的兴衰(1)建立: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因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古希腊殖民城邦拜占庭旧址,又称拜占庭帝国。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2)发展: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1.拜占庭(2)《罗马民法大全》的构成◎查士丁尼大帝《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罗马民法大全︾二、东欧的兴衰与崛起(一)拜占庭的兴衰意义:剔除了法律中那些矛盾和过时的内容,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3)走向衰亡由于游牧部族冲击和内部矛盾,帝国陷入混乱6世纪中期之后丧失了从叙利亚到北非的大片土地,仅保有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区7世纪中后期9世纪之后一度复兴,但再也未能恢复鼎盛时期的疆域14世纪30年代开始奥斯曼土耳其兴起后,逐步蚕食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地区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1453年二、东欧的兴衰与崛起(一)拜占庭的兴衰9世纪13世纪中期16世纪初17世纪末1547莫斯科公国在反击蒙古统治过程中逐渐兴起,而后建立起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基辅罗斯俄罗斯发端于此,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伊凡四世伊凡四世加冕沙皇,推行一系列措施,继续扩张汗国臣属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地跨欧亚已经将疆界推进到太平洋,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二、东欧的兴衰与崛起2.俄罗斯二、东欧的兴衰与崛起2.俄罗斯伊凡四世统治时期实行特辖领地制,把全国领土分为特辖区和普通区(特辖区包括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中部和南部的富庶地区,以及军事战略要地;由国君直辖。)特辖区土地分封给小贵族,他们组成特辖军团,成为国君与大贵族斗争的得力工具。经过伊凡四世的改革,大贵族势力遭到沉重打击。伊凡四世也因其严厉的手段,被成为“伊凡雷帝”

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讲话互鉴共融:多元文明的交流与和合共生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标分析教学重难点教法板书设计目录壹·课标分析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欧洲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贰·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的第3课,上承罗马帝国的衰落与分裂史实,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也正标志着世界历史进入中古时期;下启中古时期的亚非美洲的文明与发展,拜占庭帝国也正因为西亚的奥斯曼帝国的兴起而消失于历史长河。既有贯穿欧洲上古、中古时代文明发展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古时代欧、亚、非、美各区域文明交流的横向联系。60%39%88%叁·学情分析(1)知识和能力基础: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学生通过高一的学习,逐渐掌握了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对继续学习世界历史应该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同时,学生也逐渐了解历史学习的特点,思维较为活跃,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现实型"转变,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历史。

(2)学习兴趣:黑暗的中世纪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存在,为了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本课可以通过使用图片、视频以及史料,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以及史料实证,分析其内在的历史意义,以便于学生理解,从而加强学习热情。肆·教学目标唯物史观:参照课本,识记封君与封臣的契约关系、特定仪式、政治意义;庄园的性质与规模、人口与土地构成、庄园法庭的地位与作用基本史实。感知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所体现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掌握中古时期的概念,理解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结合时空坐标和历史地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通过历史文献、历史图片、历史实物等实证材料,分析西欧中古时期的特征,以及西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