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话对联》课件新_第1页
《新春话对联》课件新_第2页
《新春话对联》课件新_第3页
《新春话对联》课件新_第4页
《新春话对联》课件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春话对联文辞真比丰年玉,气味还同幽壑兰导入:我们看到的这副对联,这是乾隆年间进士,被当时誉为知识分子的泰山北斗钱沣所写的,描述了对联的特点:文辞真比丰年玉,气味还同幽壑兰。对联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出现:年三十

贴春联,过生日贴寿联,结婚时贴的是喜联,商场、店铺贴的是行业联。但我们对对联了解多少?对联是怎样形成的?现在我们就一同走进奇妙的对联世界。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神荼(shēnshū)郁垒(yùlǜ)对联的起源

秦汉以前,民间每逢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古老风俗。驱鬼避邪《山海经》: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

此后,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说。于是,那时候,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报晓。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神荼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这两个神的名字有特别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郁垒要念“郁律”。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此后,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说。于是,那时候,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神荼一般位于左边门扇上,身着斑斓战甲,面容威严,姿态神武,手执金色战戢;而郁垒则位于右边门扇上,一袭黑色战袍,神情显得闲自适,两手并无神兵或利器,只是探出一掌,轻抚着坐立在他身旁巨大的金眼白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引《黄帝书》说,神荼和郁垒原本是黄帝手下的大将,常在度朔山章桃树下检阅百鬼,对于无理害人的恶鬼,就用草绳把它捆起给白虎吃。当黄帝得道成仙后,手下的两名大将听说也入主神界,日后百姓将他们视为捉鬼神差,将他们一同绘在门上,以保家宅平安!这就是两门神的典故。秦琼尉迟恭到了唐代,门神换成了秦琼和尉迟恭中国的习俗是家家户户在门上贴春联和门神。贴门神是为了防止鬼祟入门,但大家所贴的门神是唐朝大将秦琼和尉迟恭。为什么大家选这两个人当门神呢?隋末时期,李渊由太原起兵南下,讨伐隋室,李渊率领士兵与隋朝大将宋老生作战,最终斩杀了宋老生。而刘武周趁山西空虚,占领了李渊的山西老窝,公元619年,李世民奉命回击山西,后来来到霍邑,刘武周命令宋金刚死守霍邑,而宋金刚命令尉迟恭镇守白壁关,以防止李世民进攻。于是,李世民派秦琼与尉迟恭对战,两人难分高低,李世民想收服尉迟恭。但尉迟恭称,只有刘武周死了,自己才肯归顺大唐,李世民因不能很快杀掉刘武周,于是找了一个跟刘武周很像的人,取其首级送给尉迟恭,没想到尉迟恭竟然相信了,归顺了大唐。李世民住在霍邑衙门时,总梦到两个无头人缠着他,两人很像宋老生和长相酷似刘武周的人。徐茂公献计说:“因主公屈杀了长得像刘武周那个人,可以派尉迟恭夜守衙门。”果然见效,那个似刘武周的冤魂不再来骚扰李世民。但还有一个宋老生仍然来骚扰,于是徐茂公又说:“隋朝大将宋老生为人忠诚,生前十分佩服秦琼,让秦琼夜守衙门,或许可以摆脱。”于是,李世民又派秦琼夜守衙门,果然宋老生也不再来骚扰他。这件事传到民间,后来人们就开始在门上贴尉迟恭和秦叔宝的画像,以防鬼怪作祟。所以,秦琼和尉迟恭便成了门神。

到五代时,桃木板上的神像就演变为书写文字的对联。第一副对联:这幅对联因为是第一副对联而流传至今吗?

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一年除夕把两句诗“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题写在寝门桃符板上。故称“题桃符”;因是春节所题,又叫“春联”。新年享受先代遗留的恩泽,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从字面看,此联只不过是迎春祈福之辞,没有什么新意。严格说来,此联在平仄上也不甚合律,尽管人们都认为它是迄今所见记载最早的联语。它如此出名,并非由于它被誉为我国最早的对联,即首创春联,更不是因为它艺术水平高,而是宋朝人认为它是谶语,预示了宋将灭蜀。有一说此事是“一语成谶”的由来。

公元964年春节,后蜀主孟昶作此联,公元965年,宋太祖赵匡胤派兵占领、统一了后蜀,将孟昶等掳走,同时委任了一个名叫吕余庆的人去做成都(原后蜀都城)的地方长官。另外,宋太祖于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已将每年的农历二月十六日自己的生日定名为“长春节”,即所谓“圣节”;孟昶降宋之时,正是宋太祖诞辰之日。——难道孟昶亡国投降赵匡胤前一年就预见到吕余庆将做成都地方长官,方写春联“纳余庆”?

难道孟昶预见到自己会被赵匡胤灭国而痛哭,方写春联“号长春”?——这种情况与对联语是一种巧合,还是预先知道呢?冥冥之中是一语成谶了吗?留下无限遐思,今已不可考证。

如果说楹联的形成在公元10世纪的五代,那么它的发展则在公元10世纪到公元13世纪的唐宋代,而它的普及和兴盛却在公元14世纪到公元19世纪的明、清两代。楹联成为点缀生活环境的艺术作品。宋代在宋代已为文人学士们所广泛接受和喜爱,并且形成一种题联的风气。一些文人通过题联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感情,有的则装饰于自己的厅堂,以显示自己的高雅和风范。有的则题写在书院、寺庙、园林,以烘托建筑物的气氛。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朱熹都是很喜欢题联的。至今民间流传的苏轼巧对的故事相当多。《朱子全集》所载朱熹题写的对联也不少,如“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很能反映朱熹的哲学见解。元代楹联已悬于殿堂酒楼。据载,元世祖忽必烈召赵孟頫(fu)北上京师,过扬州明月楼的时候,主人请他题联,他挥笔云:“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明代到了明代,明代对联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簪去楼杂记》记载:朱元璋建都京城之后,曾下令“凡公卿士庶门第,须加春联一副”,他本人也带头写了一副对联送与徐达----“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由于领导的带头普及,对联进入寻常百姓家。清代清代是楹联创作的全盛时期。南怀瑾先生早已将“清对联”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更有学者认为,“清代的主流文体是楹联”。可以认为,孙髯翁的昆明大观楼长联和梁章钜的《楹联丛话》(公元1840年)是清代楹联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楹联已经成为可以与诗词曲赋相媲美争妍的独立文体。从此,文人学士以楹联赠答,用对联作文字游戏,考验对方的智力,成为一时的风尚。这时,楹联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形式上看,出现了许多长联,一联多达数百字,有的甚至达千余字;从内容上看,它可以表示志趣,表示喜庆,也可以表示哀悼,表示讽刺,但在民间广泛流行的还是表达喜庆的春联,因为它已经成为春节习俗的组成部分了现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深入人心,楹联也以新的面貌开始复兴。1984年成立中国楹联学会,1985年创办《对联·民间对联故事》,1987年创办《中国楹联报》,地方楹联组织的发展如雨后春笋。从此形成了群众性的对联创作和理论研究新风尚。?对联对联常识:?对联对联常识:1.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

2.分上下两联,有的还有横批;

3.字数不定,对仗工整(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4.平仄协调,仄起平收;

5.竖行书写,从上到下,不加标点;

6.张贴时,上联在右(进门的右边),下联在左。最简单的考虑,仄起平收,也就是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例如:新岁新春新气象好山好水好风光岁月峥嵘须奋斗年华潇洒莫蹉跎才成志立

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直写竖贴,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按时间和场合分:①春联②行业联③喜联④寿联⑤挽联对联的种类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考试的考题:选出正确的答案,说明理由。上联:孙行者下联:胡适之祖冲之韩退之词性相同

结构相当2004年高考题上联: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2004年高考题上联: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下联:牛健康羊健康牛羊健康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

出平安入平安出入平安内容相关,衔接紧密。北京卷上联:冬尽梅花点点下联:春回爆竹声声对仗十分工整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顾宪成表达了勤奋好学,和以国事为己任。题于东林书院依庸堂的对联:

三父子是苏洵、苏轼、苏辙,四大家是柳宗元、韩愈、欧阳修、苏轼

眉山三苏祠

秦桧王氏常年跪于岳飞墓前以示对恶人的惩罚。

辨音联:秦皇岛市姜女庙对联

这是利用汉字多音多义、通假的特点,不同读音、不同断句表达的含义不同。

顶针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

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

将前一个分句的句脚字,作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使相邻的两个分句首尾相连。叠字联:叠字联:对穿肠: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唐伯虎:雨雨风风花花叶叶年年暮暮朝朝叠字联:拆字联:对穿肠: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唐伯虎:雨雨风风花花叶叶年年暮暮朝朝叠字联:拆字联:对穿肠: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唐伯虎:雨雨风风花花叶叶年年暮暮朝朝对穿肠: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唐伯虎:八目尚賞,赏花赏月赏秋香拆得巧妙,对得工整有趣,有爱江山又爱美人之意。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杨慎,安用修,号升庵,生于明代弘治元年。相传他五、六岁时在桂湖附近一个堰塘里游泳,县令路过,他居然不起来回避。县令命人把他的衣服挂在一个古树上,并告诉杨慎:“本县令出副对子,如果你能对得出,饶你不敬之罪!”县令刚念完上联:千年古树为衣架。杨慎即对出:万里长江做澡盆。县令叹服,赞杨慎为神童。

临江仙.docx

一日,寇准与友同游,乘兴出对曰:水底月为天上月。从无以相对。杨大年刚好赶到,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众皆喝彩。苏东坡与黄庭坚在松树底下走棋。一阵风吹来,松果掉进棋盘。苏东坡得句曰: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黄庭坚对道: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猜物

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根从地底无人问冠盖山巅有鹤飞霜寒白地萧萧叶骨掣黄花落落风关河以许山为背沙海何妨蹄作舟美如何,丑如何,一生空洞,只剩他人脸色;

红也罢,紫也罢,遍体辉煌,皆非自己光芒。韵出高山流水调追白雪阳春现出须眉都活泼看来毫发不参差春夏秋冬一岁川流不息东西南北四方宾至如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