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课件(陈铭)_第1页
《古诗二首》课件(陈铭)_第2页
《古诗二首》课件(陈铭)_第3页
《古诗二首》课件(陈铭)_第4页
《古诗二首》课件(陈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邗江中学陈铭古诗二首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感伤离别,情调伤感!你能说出几句古代送别诗?《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别诗举例: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清清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由于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容易,所以在诗中,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但古人写的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字里行间体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古代送别诗的主题知人论世“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年十四举幽素科,授朝散郎,时诸王好斗鸡,他为沛王写了向英王鸡挑战的檄(xí)文,触怒唐高宗。后任虢(guó)州参军,犯死罪,遇赦革职。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有《王子安集》二十卷。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亦有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除本文外,《滕王阁序》亦脍炙人口。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一起倡导文学革新,其中王勃成就最大。王勃简介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之:到,往。城阙:城墙和宫阙,这里指唐朝的京城长安。辅:这里是拱卫的意思。三秦:指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秦亡后,项羽三分秦故地关中,以封秦朝三个降将,因此关中又称“三秦”。风烟望五津:遥望蜀州,只见风烟迷茫。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宦游:出外做官。海内:四海之内。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为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近邻。无为:不要。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沾巾:泪水沾湿手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三秦之地拱卫着长安城,遥望岷江的五津,隔着无尽风烟。你我之间有难忘的离愁别绪,因为彼此都是漂泊流离在外做官的人。四海之内若有知心存在,再远的天涯也仿佛近邻。不要在我们挥手作别的路口,像小儿女那样情难自禁哭湿佩巾。【意译】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风烟望五津”即“望风烟五津”,用“五津”代蜀川,前加“风烟”二字的妙处是什么?

“风烟”突出了杜少府任所的卑湿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此联属地名对)品味赏析2、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宦游人”指的是什么人?为什么不点明离别的心情?“宦游人”指的是出外做官的人。直接劝勉友人,我们都是外出做官的人,此别为别中之别,不必伤感。因王勃是个要强的青年,不愿意把伤感流露出来,所以使用了“跳脱”。品味赏析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请简要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所蕴藏的情感。能否写出与此相关的诗句?情感:(1)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2)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3)体现了诗人高远的志趣、旷达的胸怀。相关诗句: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张九龄)4、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在分别时,以幽默的口吻劝慰对方不要作小女儿情态泪湿沾巾,应坚强些,情谊深长,表现出诗人高远的志趣,旷达爽朗的胸怀。5、这首诗有何独特之处?赠别诗大多是根据各自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描写人物的悲苦缠绵之态,情调很伤感。但王勃之诗一反其道,另辟蹊径,不作悲酸语,全无世俗态,字里行间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评析】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意境旷达,哀而不伤,蕴豪迈于悲凉,别离中寄寓乐观豁达的感情。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总结】《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B当堂巩固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C当堂巩固3、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分析不正确项是()A.首联中“辅”气势宏大;“望”以实写虚,因为从长安实际上是望不见“五津”的,是作者的想像。B.颔联是劝慰朋友的话,意思是说既然离乡“宦游”,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C.尾联中的“儿女”指的是男子和女子:我们在分别时不必像他们那样哭哭啼啼。A4、对本诗最后两句的理解正确的是()A.我们无需在分手的路口,再为儿女们操心,伤心落泪。B.我们尽管无所作为,但分手时也用不着像别人那样伤心落泪。C.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平常送别的青年男女那样伤心落泪。D.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我们的儿女那样伤心落泪。C5、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对待离别态度很积极。龚自珍(1792~1841)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处在封建社会快要崩溃的时代,洞悉清廷的腐朽昏庸,警惕外国列强的侵略野心,因而渴望改革,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然而人微言轻,不被重视,48岁那年,被迫辞官离京,飘然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清道光十九年(1839)是已亥年,他在旅途中陆续写了315首绝句,是他一生回忆录,汇成《己亥杂诗》。诗中表达了他对国事的感慨以及生平经历的哀乐。龚自珍简介已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吟鞭:诗人马鞭。东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此当是自比。花:比喻国家,一说喻新一代(人才)。已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译文】满怀离愁面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1、诗中哪句抒写了诗人辞官离京时忧虑、怨恨及失落的心境?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2、为什么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诗歌赏析3、诗中哪句表现了诗人虽辞官,但仍旧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诗人以书面自比,表达出怎样的感情作者拿落红自况,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诗歌赏析5、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离别时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忧伤和愉快。如何理解?诗人想舍的是当朝者的黑暗与腐朽,不舍的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诗歌赏析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试着谈谈你的理解。诗人以新奇的比喻,以“落花”自比,以“花”比喻新一代人才,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后人常用此句表达前辈对后辈的爱护。【总结】满载离愁,远归故里自比落红,仍可护花虽辞官归乡,仍心系报国。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的追求和崇高的献身精神。【诗歌小结】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古代诗人描写落花一种是怨啼鸟,怪东风,叹年华,面对落花嘘唏感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林黛玉另一种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其中不少昂扬向上的精神。“花落春仍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考题链接】(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

,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

。(2)请你说说对三、四句诗的理解。诗人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卸甲归田的惆怅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3)从三、四句诗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例一:无论身处何种逆境,都要不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