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和噬菌体遗传_第1页
细菌和噬菌体遗传_第2页
细菌和噬菌体遗传_第3页
细菌和噬菌体遗传_第4页
细菌和噬菌体遗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P128

第一节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基础第二节细菌的遗传分析*第三节噬菌体的遗传分析第一节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基础P145一、细菌二、噬菌体三、细菌和病毒是遗传研究的好材料T4一、细菌特点:单细胞,单倍体,环状裸露双链DNA(基因带或主染色体),生长速度快。无性繁殖(无丝分裂),易培养,易突变。110923颜志杰一、细菌野生型:能利用某种营养物质的类型(Met+)。营养缺陷型:由于在营养代谢上有缺陷而不能利用某种营养物质的类型,称营养缺陷型。(Met-)。敏感型:对某种药物缺乏耐受能力的类型。链霉素敏感(Strs)。抗性型:对某种药物有耐受能力的类型(Strr)。菌落:单个微生物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质粒:1~n个独立于“染色体”存在,并能独立自我复制和决定某些性状的环状DNA。一、细菌二、噬菌体噬菌体:指侵染细菌、放线菌以及真菌的病毒。包括温和、烈性两种,单一核酸分子(DNA或RNA)称为基因带或染色体。病毒分三类: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病毒病毒三、细菌和病毒是遗传研究的好材料1、繁殖快,世代短细菌20min一代,病毒1h可繁殖百个。2、便于基因作用的研究显隐性都表现,可设计各种营养缺陷型,来对应基因的功能。3、便于研究基因突变首先是单倍体易于表现(隐性和显性都表现)。虽然突变率<10-5,至少需上百个培养皿,但只要培养基上加所希望突变的抗性物质,就有望短期鉴定出来。三、细菌和病毒是遗传研究的好材料4、便于研究基因的精细结构遗传物质简单,只含裸露DNA或RNA。5、易管理和化学分析一个试管可装很多;易于获得大的数量用于分析。6、可用作研究高等生物的简单模型高等生物复杂,可用细菌来代替某种研究。第二节细菌的遗传分析*一、细菌的质粒二、细菌的杂交三、细菌的基因定位四、性导一、细菌的质粒(一)质粒的种类(二)质粒的性质(三)大肠杆菌质粒一、细菌的质粒质粒:细菌中除主染色体之外,能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单位。可随细胞分裂分配到子细胞中。(一)质粒的种类1、根据质粒在细菌间能否传递分二类:(1)感染性质粒:能从一个细菌体内转移到另一个细菌体内。(2)非感染性质粒:不能从一个细菌体内转移到另一个细菌体内。2、根据质粒存在的状态分(1)自主复制型质粒:独立于主染色体之外。F因子(2)结合态质粒:能插入(整合)到主染色体上,并成为主染色体的一部分。当环境改变时,结合态质粒还能脱离主染色体形成自主复制型质粒。F因子3、根据质粒的功能分(1)致育质粒:决定细菌的交配状态。F因子(2)抗性质粒:决定细菌的抗药性,抗某些金属等属性。大肠杆菌中的R因子。(3)分解性质粒等。(一)质粒的种类(二)质粒的性质1、复制作用:质粒为分子量较小的环状双链DNA分子,能够自我复制。2、与染色体的结合作用:质粒可以独立存在于细胞质中,也可以整合到主染色体上,成为染色体的一部分,这样的质粒特称为附加体。3、质粒的不配合性:通常含有相同基因的质粒不能稳定地存在于一个细菌中。4、消失作用:质粒在寄主细胞内,有时会自行消失。吖黄素处理可使F+变成F-。5、质粒移动性:在同种个体间移动(F因子),也可以在种间转移(R因子)。6、每个质粒的结构中都含有与自主复制有关的区域。可转移的质粒具有与转移有关的基因。(三)大肠杆菌质粒E.coli质粒有F因子、R因子和col因子等。1、F因子(性因子、F质粒):F因子属于致育质粒,为附加体。可使细菌产生管状的性纤毛(性伞毛),决定细菌的交配状态。具F因子的细菌相当于雄性(供体),用F+表示,不具有F因子的大肠杆菌相当于雌性(受体),用F-表示。F因子的结构:原点(O):转移的起点

可育基因:(性伞毛基因群)

复制区:DNA复制酶基因

重组区:(插入序列;插入区),IS有极性!2、R因子:是一种抗性质粒,几乎存在于所有细菌中,多数R因子不整合,而保持自主复制。这类质粒对许多抗生素有抗性,可以在基因工程中用作基因载体的标记,以便筛选。3、col因子:(大肠杆菌素原因子)与产生大肠杆菌素有关,杀死其它肠道细菌。

F因子(F-factor)

复重制IS3

组区IS3区可育基因

IS2

OriT(原点)

二、细菌的杂交(一)典型的细菌杂交实验★1946大肠杆菌K12的两个不同菌株杂交

Lederberg和Tatum★1950年戴维斯U型管实验★1953年海斯链霉素处理菌株的杂交实验(二)F+、Hfr菌株与F-菌株的杂交二、细菌的杂交(一)典型的细菌杂交实验证明:细菌也能进行杂交,进行遗传物质交换。1、1946

Lederberg和Tatum选用大肠杆菌K12的两个不同菌株杂交:A菌株:met-bio-thr+leu+thi+,蛋氨酸和生物素缺陷型B菌株:met+bio+thr-leu-thi-,苏氨酸和亮氨酸硫胺素缺陷型混合培养A和B菌株涂布在基本培养基上原养型(met+bio+thr+leu+thi)菌落。说明A和B能够互补,但是不能确定:是A和B菌株杂交了呢?还是A与B之间泄露了物质相互吸收?二、细菌的杂交AA+BB

A品系:met-bio-thi+leu+thr+(thi:硫胺素B1)B品系:met+bio+thi-leu-thr-met+bio

thi+leu+

thr+基本培养基(一)典型的细菌杂交实验

2、1950年戴维斯(Davis)设计了一种U型管实验,证实了A和B菌株之间确实是发生了杂交。先在U管底部放入滤片,该滤片可阻止细菌通过,但不影响大分子(DNA)流过。左管加入A菌株,右管加入B菌株。待两臂细胞在完全培养基中停止生长后,将它们分别涂布在基本培养上,结果都没有出现原养型,说明直接接触是必要条件。

但是不能说明遗传物质的交换是否是相互的呢?U型管实验(一)典型的细菌杂交实验3、1953年海斯(W.Hayes)做了一个杂交实验:链霉素处理的菌株不分裂(不杀死)。★实验1:A菌株(链霉素处理)×B菌株(可分裂)

基本培养基

↓出现菌落(B形成的菌落)★实验2:B菌株(链霉素处理)×A菌株

基本培养基

↓未出现菌落(A未形成菌落)说明遗传物质的交换不是相互的,而是单方向(二)F+、Hfr菌株与F-菌株的杂交1、F+×F-→1小时后→95%F-→F+主染色体进入的频率小于1/100万。接合管的形成:菌株靠近→细胞膜融合→两细胞间形成接合管F因子转移:F因子从原点断裂,以原点为先导,边复制边转移(因此叫滚环复制),复制后的F因子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细胞分开,使F-变成F+。(1)F+细菌通过纤毛与F-细菌接触并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接合管。(2)F+细菌出现缺口,双链之一被切断,从断端转移F因子的一条链到F-细菌中。(3)F因子的一条链一进入F-细菌中,就在F-细菌中复制新的F因子。(4)复制完成后,F-细菌变成F+,同时原有F+细胞也完成F因子另一条链的复制,所以转移是F+的拷贝。接合管的形成F+×F-→1小时后→95%F-→F+2、Hfr×F-Hfr细菌(高频重组菌株):细菌含有F因子,并且F因子通过交换整合到主染色体上,这样的细菌叫Hfr细菌。Hfr的主染色体进入F-中的频率高,比F+×F-高1000倍。F+、F-和Hfr菌株◆Hfr×F-杂交过程:形成接合管,Hfr的染色体定向转移,转移的顺序:原点—配对区—大肠杆菌基因—配对区—育性基因。F因子的主要部份在最后进入受体。最终F-细菌没有变成F+细菌,只是形成部分二倍体。◆部分二倍体:一个完整的基因组和一个不完整的基因组所构成的二倍体。其中受体的基因组叫内基因子,供体的基因组叫外基因子。◆外基因子转移到受体以后,只有内基因子发生双交换形成环状分子(稳定的重组子)。2、Hfr×F-Hfr菌株与F-菌株的杂交三、细菌的基因定位(一)F因子的插入与Hfr染色体的极性F因子与细菌主染色体交换整合时,F因子IS与主染色体的IS配对,由于主染色体的IS有多个,这样F因子的IS与主染色体的哪个IS配对时就导致该处主染色体上的基因首先进入F-,即由于F因子的插入,使主染色体具有了极性(即基因转移的方向发生变化)。

F因子的IS的极性,不仅决定F因子插入的位置,还决定主染色体转移的方向。大肠杆菌的染色体是环形的,但在Hfr×F-中,转移基因的顺序(进入F-的顺序)是不一样的。F因子的插入与Hfr染色体的极性(二)中断杂交作图

中断杂交技术:根据供体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顺序和时间绘制连锁图的技术。1957年沃尔曼(wollman)和雅各布(Jacob)想了解Hfr×F-交配中,什么时候把基因转移给F-细菌,设计了著名的中断杂交试验:

三、细菌的基因定位涂布a+a-b-

b-a-a+b-影印法含链霉素完全培养基(二)中断杂交作图例如:苏氨酸亮氨酸叠氮化钠噬菌体乳糖半乳糖链霉素Hfr:thr+leu+azirtonrlac+gal+strsF-:thr-leu-azistonslac-gal-strr(二)中断杂交作图结果如下:aziT1lac+gal8min----9min+---11min++--18min+++-25min++++原点9111825

F

看P151表7-3图7-24大肠杆菌5个Hfr菌株的环状染色体图三、细菌的基因定位(三)重组作图(适于基因距离接近2min)指根据基因之间重组率进行基因定位的作图方法。如果两个基因越近,在重组体中同时出现的机会就越多,距离越远,在重组体中同时出现的机会就越少,那么就可以根据重组体中某一性状单独出现的频率作为两个基因的交换率或图距,进行基因定位,比较精确。例如:两个紧密连锁的基因lac和ade,且lac在前,ade在后,根据中断杂交实验知道的。(三)重组作图Hfrlac+ade+strS×F-lac-ade-strr

↓混合60分钟

↓发生??情况Hfr、F-、重组子(三)重组作图※lac+ade+同时进入受体后,要与受体基因组发生双交换,才能形成稳定有活性的重组子。这时lac+ade+之间是否分开,可以检测到。※如果选出ade+同时也选出lac+,说明lac-ade间没有发生过交换;如果选出ade+同时也有lac-,说明lac-ade间发生了交换。lac+ade+lac-ade-lac+ade+lac-ade-lac+ade+lac-ade-(三)重组作图Hfrlac+ade+strS×F-lac-ade-strr

↓混合60分钟

↓含G、str、不含ade的基本培养基lac+ade-strr类型死,忽略不计Hfr死F-死含ade+strr的F-重组子(活)EMB培养基(含伊红、美蓝)含lac+能利用乳糖不含lac+不能利用乳糖

↓菌落紫红色菌落粉红色

lac+ade+

strr

lac-

ade+

strr(相当于lac+和ade+之间未交换)(相当于lac+和ade+之间发生交换)(三)重组作图※重组率==粉红菌落数/(粉红菌落+紫红色菌落)×100%=20%※中断杂交实验已经证明,两个lac-ade位点之间的距离约为1min,用重组作图法算出的重组值是20%。可见1个时间单位(1分钟)大约相当于20%的重组值。根据中断杂交实验和基因重组作图法以及其他基因定位实验结果,已绘制出大肠杆菌环状染色体遗传学图。P152页图7-26四、性导※性导:F-细菌通过获得F′因子而改变遗传性状的过程。※F′因子(F′质粒):当F因子从主染色体切除出来时,如果不是以原来的位置切除,而是将供体菌(Hfr)的主染色体上的个别基因切除,成为F因子的一部分,这种质粒称F′因子。F′菌株:含有F′因子的菌株。F′因子可通过细菌的有性接合转移进入F-受体菌中,进入F-受体菌后,F′因子可能是游离的,也可能以结合态插入F-受体细菌的主染色体中,使受体细菌构成部分二倍体。实现了通过F′因子对遗传物质的转移的意图。※例如:lac+乳糖发酵基因的转移lac+乳糖发酵基因的转移F′因子性导过程lac+F′菌株F-lac-lac+lac-lac+lac-F′因子部分二倍体F′×F-与F+×F-的不同点:(1)供体的部分染色体基因随F′一起转入受体细胞。(2)供体染色体基因存在于F′因子上,形成一种部分二倍体。性导——F′×F-杂交初生F′菌株次生F′菌株性导过程lac+F′菌株F-lac-lac+lac-lac+lac-

Hfr、F+、F-、F′的关系

F+

F-

Hfr

F+

Hfr

F′F′因子部分二倍体第三节噬菌体的遗传分析一、噬菌体的类型及特点二、噬菌体的突变型三、烈性噬菌体与基因定位四、温和性噬菌体与溶源性周期和溶菌周期五、转导*一、噬菌体的类型及特点

噬菌体分成两类:烈性噬菌体和温和性噬菌体。(一)烈性噬菌体:侵入细菌细胞后,使寄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如大肠杆菌的T噬菌体T1→T7。子代噬菌体感染邻近的细胞,这样不断地侵染,最后形成一个圆形的透明区—噬菌斑。一个噬菌斑通常含有107——108个噬菌体。一个噬菌斑是由一个噬菌体引起的,所以,一个噬菌斑中的噬菌体在遗传上是均一的,相当于一个克隆。烈性噬菌体生活周期吸附于大肠杆菌菌体上的噬菌体烈性噬菌体生活周期一、噬菌体的类型及特点(二)温和性噬菌体: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并不使细菌很快裂解,而是存活或潜伏较长的时期。如噬菌体和P1噬菌体,它们侵入后不使细菌裂解,而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使细菌裂解。如有紫外线照射或温度刺激,就可使原来温和性噬菌体改变成烈性噬菌体,使细菌裂解。噬菌体:侵入后DNA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P1噬菌体:DNA独立存在于细胞质中。共同点:在细菌中DNA不大量复制,也不大量转录和翻译,保持一个相对固定的数量。温和性噬菌体溶源性生活周期二、噬菌体的突变型噬菌体有很多性状可以产生各种突变型,常用于遗传研究的有以下几类。(一)快速溶菌突变型(r)由于基因突变能快速复制,并裂解细菌的噬菌体类型。r+—野生型,r—突变型。r+—小噬菌斑,r—大噬菌斑且边缘清晰。(二)宿主范围突变型(h)指由于基因突变能感染两个品系细菌的突变型噬菌体。

二、噬菌体的突变型(二)宿主范围突变型(h)h能感染野生型细菌和突变型细菌。野生型噬菌体用h+表示,只能侵染野生型菌株。例如:T2噬菌体野生型(h+)—感染B突变型(h)—感染B,和B/2。若将B和B/2同时混合培养在平板上,用h+和h的T2噬菌体感染,h—噬菌斑透明的,h+—噬菌班半透明的。三、烈性噬菌体与基因定位双重感染(混合感染、复感染):是指用两种噬菌体同时感染某一菌株。例如:噬菌体Ⅰ:hr+即能感染B和B/2菌株产生噬菌斑小而边缘模糊,即透明、小噬菌斑。

噬菌体Ⅱ:h+r能感染B株,产生约大两倍的边缘清楚的噬菌斑,即为半透明、大的噬菌斑。用hr+和h+r两种噬菌体同时感染B株,进行双重感染。在双重感染(相当hr+×h+r)的过程中,hr+和h+r相互作用(即基因可以发生交换),所以在其子代中可以得到hr和h+r+的重组体和hr+及h+r4种噬菌体。双重感染三、烈性噬菌体与基因定位h+r+半小hr+透小hr透大h+r半大三、烈性噬菌体与基因定位P137重组值的测定:对双重感染杂交子代噬菌体基因型的测定,方法是把子代释放出来的噬菌体接种在同时长有B及B/2株培养上,记录噬菌斑的形态。记录亲型(h+r:半透明,大;hr+:透明,小)和重组型(hr:透明,大;h+r+:半透明,小)的噬菌斑的数值。杂交组合每种基因型的%重组值h+rhr+

h+r+

hr(1)h+ra×hr+(2)h+rb×hr+(3)h+rc×hr+34.032.039.042.056.059.012.05.90.712.06.40.924/100=24%12.3/100.3=12.3%1.6/99.6=1.6%重组值的测定重组值=重组噬菌斑数/总噬菌斑数×100%=h+r++hr/h+r+hr++h+r++hr×100%=12+12/34+42+12+12×100%=24%h—r之间的图距是24厘摩。

不同快速溶菌突变型在表型上不同,记作ra、rb、rc等,用不同快速溶菌突变型(rxh+)与宿主范围突变型(r+h)杂交,所得的四种噬菌斑数及算得的重组值(rx代表不同的r基因)见上表。根据重组值绘出ra、rb、rc与h三个连锁图。P200-201。四、温和性噬菌体与溶源性周期

和溶菌周期(一)溶源性细菌和原噬菌体溶源性细菌:细菌体内已含有噬菌体,但噬菌体并不裂解细菌的菌株,又称溶源菌。这种现象称为溶源性。原噬菌体:溶源性细菌所携带的无感染能力的噬菌体。有2种存在方式:一种是游离状态,增殖与染色体不同步。另一种是整合状态,通过交换整合到染色体上,增殖与染色体同步,整合位置视种类而定。(二)溶源周期和溶菌周期温和性菌体感染细菌后,或者进入溶源周期形成溶源菌,溶源菌的特性一代一代传下去。但在紫外线照射诱导或偶尔自发(10-2-10-5)而裂解细菌即进入溶菌周期。另外,溶源性细菌内的整合状态的原噬菌体,可以通过原位交换退回到独立遗传的状态,可能单独生活一段时间,也可能丢失,使溶源菌又变为非溶源菌。注意:附加体与原噬菌体的区别?(三)合子诱导(书上没有)带有原噬菌体的Hfr菌株与敏感性的F-菌株杂交后,由于噬菌体在受体菌中随即复制,诱导受体菌裂解,这种现象称合子诱导。正交(合子诱导):Hfr()×F-(对敏感)

↓未发现重组子(由于Hfr噬菌体进入F-后,随即复制使F-裂解)反交:Hfr×F-()

↓Hfr基因转移到F-细胞中

↓产生重组子(在F-()细胞中含有Hfr基因)五、转导*以噬菌体作为媒介,把一个细菌(供体)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另一细菌(受体)中进行基因重组的过程叫转导。转导分为两类:局限性转导和普遍性转导。(一)普遍性转导(随机转导;普遍转导)噬菌体能传递供体细菌任何基因的转导。没有特异性的转导。(一)普遍性转导利用部分二倍体,还可以测定细菌基因之间的连锁关系。

共转导(并发转导):两个紧密连锁的基因往往可以一起被转导,这种结合转导现象叫共转导。

例如大肠杆菌P1噬菌体,可进行下列转导:

P1

供体thr+leu+azir

受体thr-leu-azis

在受体菌中选择一个或几个供体的标记基因,然后检定(用选择性培养基)非选择性标记基因的有无。(一)普遍性转导(一)普遍性转导排列顺序Thr——leu——azi序号选择标记培养基成分非选择标记基因之间距离1Leu+含azi、无thr50%azir

2%thr+

Leu+与azir近2thr+

含azi、无Leu3%Leu+0%azir

thr+与azir远3thr+Leu+

含azi、无thrLeu0%azir

thr+Leu+近影印无Leu涂布影印影印含azi1选择标记Leu+2选择标记thr+

含azi无thrLe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