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1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科书包括4个单元,14个活动主题和一个研究课题,主要综合了《课程规范》中“我在生长”、“我与学校”、“我的家乡”、“我是中国人”、“走近世界”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保守模式,注重促进同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比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法来构建教材体系,本册教材主要出现以下特点:教育性、综合性、参与性、直观性。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教师工作的社会意义,小同学在学校工作中的责任与义务,我国的自然概况,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我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以和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探究。
2、使同学感受学习生活的快乐,热爱学习,尊重老师的劳动,增强作为学校小主人的责任感。
3、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的了解,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区的生活习惯。
4、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自觉抵制各种迷信活动。
5、引导同学采用实际调查、动手操作、查阅资料、分析比较、讨论交流等多种探究方式,培养同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战略。
1、对话教学战略。
2、活动化教学战略。
3、体验性教学战略。
四、课时布置。
第一单元5课时
第二单元8课时
第三单元12课时
第四单元9课时
研究课题3课时
预计37课时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2
一、复习目的:
为确保思品教学质量,迎接小升初教学质量分析,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拟定本学科复习计划。
二、复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复习习远古文明,了解古代灿烂的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及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2、教育学生珍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树立良好的思想以及建立健全个人意志品质,有团队精神和大局意识。
3、明白一些基本的社会准则和做人的基本原则。
4、积极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是本学期的重点,积极指导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为教学难点。
三、提高复习教学质量措施
a)图文结合,进一步掌握理解课文内容;
b)联系工作实际以及周边发生的实际事例,进行思想教育;
c)多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观察了解社会。
四、复习安排
利用十三节课进行单元复习
a)用三节课时间复习《我是小小主人翁》部分。理论联系实际,从正面教育入手;学法上要坚持讨论提高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正确归结考试中出现的能力题。
b)用四节课时间复习《历史告诉我们》这一单元,记住中华远古文明灿烂的文化以及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和欧洲工业革命进展情况,记住一些重要的发明。
c)用六节课时间复习中国近代史,重点记忆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由来和内容,以及列强对中国近代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字眼片战争以来出现的重要历史人物和实际,了解中国人民近代史上反帝反封建的经过,复习难点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史事件。
最后另用四节课时间进行综合复习,主要进行毕业模拟考试,查漏补缺。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3
一、学情分析
本班本学期共有学生10人,其中男生4人,女生6人。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二、教材分析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5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三、潜能生辅导计划
1、上课时对学困生多加注意,有针对性地提问,找到他们学习上的难点,予以解决。
2、根据学生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双方一起努力,提高学生品德意识。
四、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让心灵比天空更博大(8课时)
第二单元:我们都有发言权(8课时)
第三单元:乡村新发现(6课时)
第四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6课时)
第五单元:我们都是炎黄子孙(8课时)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4
一、上学期学生成绩情况:
本年级共有学生22,男生8人,女生14人。多数学生思想积极、热爱生活。部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差.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比较差,有些学生作业拖拉,字写得比较差。上课时,不爱动脑、动笔,需要不断督促。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任务、要求及重点:
教学任务、要求及重点:
本册教材共有六个单元:第一单元好大一个家;有四节教材:祖国多大、首都北京、香港和澳门、宝岛台湾;第二单元壮丽的的山河:有二节教材:我们的母亲河、祖国名山知多少;第三单元,有四节教材:走上黄土高坡、登上世界屋脊、走进东北黑土地、享受热带风光;第四单元各族人民一家亲,有三节教材:大家庭里的成员、多彩的民族风光、各族人民大团结;第五单元自然灾害与救助;有两节教材:自然灾害的威力;自然之中的救护;第六单元珍爱自己的生命;有四节教材:生命只有一次;拒绝不良习惯;远离毒品;快乐生活。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主题构建教科书体系;重视德育的实效性,使儿童在多元的价值中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重视从生活中体验意义,加强合作、分享与合作;注重方法引导,追求学习方法的多元化;体现地域特色,强调个性化;把教科书做成能与儿童进行对话的文本,营造教科书的儿童文化,使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得幸福而有意义。
三、教学措施:
(1)我们要关注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活动让学生有发现──探究的学习与体验──感悟的学习,当然,传授──给予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还是需要,甚至必要的。
(2)要克服“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的倾向,又要克服“该讲而不敢讲”的倾向。
(3)课堂教学内容不仅仅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而是回归学生的生活。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与学生探讨的是生活中的一个范例、一个点,学生思考的是他们自己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体验、一个面
(4)在课堂上,学生要调动他们全部的生活经验,投入他们的情感、表明他们的态度……这样的课堂是向学生生活开放的课堂。这样的开放是有价值的开放而不是漫无边际的开放。这样的开放是能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开放而不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开放
(5)我们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过真生活,学生只有在他们能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正在过的生活基础上,才能过更有意义的生活。只有真生活才会有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让学生体验“准生活”,甚至尝试“真生活”,但我们不需要“假生活”。
(6)要深入地关照学生正在过的现实生活和有意义的未来生活,而不要停留在“口头上的生活”层面,我们不寻求课堂教学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而是在生活体验中激起学生真正的思考。
四、教学进度:
周次月日课次课题教时备注
预备周3月1日至3月2日开学工作:
1、整顿班级;
2、发放课本及作业本;
3、召开家长会;
4、评选优秀生颁奖。
第一周3月5日至3月9日一好大一个家1、祖国有多大3
第二周3月12日至3月16日2首都北京2
第三周3月19日至3月23日3、香港和澳门4、宝岛台湾22
第四周3月26日至3月30日二壮丽的山河1、我们的母亲河2
第五周4月2日至4月6日2、祖国名山知多少2
第六周4月9日至4月13日三1、走上黄土高坡2
教学进度续一:周次月日课次课题教时备注
第七周4月16日至4月20日2、登上世界屋脊2
第八周4月23日至4月27日3、走进东北黑土地2
第九周4月30日至5月4日4、享受热带风光2
第十周5月7日至5月11日四各族人民一家亲1、大家庭里的成员2
第十一周5月14日至5月18日2、多彩的民族风情2
第十二周5月21日至5月25日3、各族人民大团结2
第十三周5月28日至6月1日五自然灾害与救助1、自然灾害的威力2
教学进度续二:周次月日课次课题教时备注
第十四周6月_日至6月8日2、灾害之中的威力2
第十五周6月11日至6月15日六珍爱自己的生命1、生命只有一次2、拒绝不良习惯11
第十六周6月18日至6月22日3、远离毒品2
第十七周6月25日至6月29日4、快乐生活2
第十八周7月2日至7月6日复习期末考试
第十九周7月9日至7月13日放暑假
第二十周7月16日至7月20日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5
一、指导思想
1、本学期道德与法治教研工作将坚持“立德树人”,贯彻“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持续改进教学行为。
2、结合学校育人目标,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结合本学科特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二、主要工作
1、基于课程标准,规范教学管理。认真执行学校课程计划,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道法课程教学工作,努力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2、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和课堂教学,开展德育教育和劳育教育,坚持“五育并举”。深入课堂、潜心研究是教研立足学科的根本,促进教学与评价的融合,明确以评促教,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发展。
3、20__年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市教委教研室领导下,以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课程为切入点,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以统编教材实施为契机,学习道德与法治基本教学要求,备课规范化,期末整理成档形成校本化备课。
4、继续推进开展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与学习方式变革试验项目的研究,积极探索课程评价,以学科项目推进为抓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扩大骨干教师队伍。
三、具体措施
(一)基于课程标准,规范教学管理
道德与法治学科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课程性质,从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探索课程的新天地。
根据区教研室和学校要求,进一步规范教研组活动,优化教研制度,除时间、数量上保证外,应注重活动质量和实效。积极创设教研氛围,开展说课、研课、新课程知识竞赛等活动,也可以采取主题研讨等形式加强学习,在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联系生活,以评促教,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儿童生活的综合性决定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和本学科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仪式教育、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教育效益化。
教学评价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德智体美劳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评价方式方法。明确以评促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以统编教材为契机,转变教学方式
随着道德与法治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本学期,一至五年级全面使用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将校本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带进课堂。执教广大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学期,教研组将组织教师学习道德与法治教学基本要求,加强统编备课规范化,期末整理成档形成校本化备课。
(四)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1.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
积极开展相应的校本培训,对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特点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增强对学科教学的研究,在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师资的配备上努力实现相对集中、相对稳定、相对专业化,便于稳定任课教师队伍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多为青年教师多创设亮相、展示的机会,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6
一、指导思想
1.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2.依据经开区工作布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任务与目标
1.端正思想,加强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的质量。
2.各位教师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现行的教材为依据,完成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来规范学生。能联系周围,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4.配合学校教导处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教研组的工作。
5.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培训。做好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业务学习,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
1.加强对学习内容的规划,精心安排系列学习内容。
2.精心组织各种学习培训活动。针对课程建设中的核心问题,组织开展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心得、体会、问题、困惑提供平台,促进教学素养的共同提高。
(二)加强课程管理,推动课程的健康发展。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常州市学科教学建议,引导教师严格落实和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并通过加强课程管理,杜绝违规行为。
2.加强教研组建设。稳定兼职教师队伍,提高兼职教师业务水平。定期开展集体备课、相互听课、教学研讨等活动,努力提高学科组建设能力。要针对道德与法治教材修订的实际,科学设计学科过程性研修方案,采取多种方式引导教师加深对课程标准和教材有关内容的理解,提升教师开发教材及课程资源的能力。
(三)加强教学研究,提升课程的实施水平。
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研究。
加强新教材的教学研究,进一步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同时探索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德育活动等方面的统整,进一步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进一步体现本课程的生活性、主体性、实践性和养成性。进一步加强法治教育项目研究,探索法治教育的本土化、特色化、校本化发展,加强对法治教育的过程性管理,加大法治教育推进力度。
四、活动安排
九月份
1.拟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2.参加新教材培训、法制教育培训;
3.公开课申报
十月份
1.组织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进行讨论。
2.年会论文评比;
十一月份
1.法制教育优秀案例评比
2.学生小论文评比;
十二月份
宪法教育活动暨法治教育颁奖
一月份
本学期工作总结。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7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一个班,学生们经过三个半学年的品德课学习,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能关心他人,主动参与各项活动,对生活充满热情。一个寒假的时间,让孩子们增长了一些社会见闻,同样也有利于品德课的学习。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第二单元“我看家乡新变化”,第三单元“好大一个家”,第四单元“共同生活的世界”。
四年级下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下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以家乡的老街和老屋、家乡的地名、风味饮食作为基本事实,把爱护家乡文化遗产教育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蕴含其中。第四单元以世界之窗,节日大观,多彩服饰的发展作为基本事实,将从小关心国家大事,合理看电视等好习惯的培养蕴含在其中。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教学目标:
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四下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生产与生活的关系,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中工农业生产的基本过程,工农业生产之间的密切联系,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行业的不断变迁;通过探究交通与生活的关系知道社会交通方式的多种多样,交通的变迁、交通与人们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密切联系,交通发展引发出的新问题;通过探究通信与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现代通信的种类、古代人们的通信方式、通过大众传媒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等方面的社会常识。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事实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考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四年级下册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四年级下册教材在处理各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工农业生产常识、交通、通信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将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4.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四年级下册教材仍注意了对学生活动的引导,教材根据内容需要设计了许多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对社会的认识和体验。在本册教材中,设计了“我是小导游”“考察家乡街名和地名”“学做家乡风味小吃”“家乡新貌图片展”“家乡文化节”“我是小小设计师”“我是小灵通”等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教材也注意了留白的运用。如教材第4页的留白是让学生自己画出家乡地图的轮廓;教材37页的留白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总结产品更新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43页的留白是让学生给行业分类;51页的留白是让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的特点等。
四、教学措施:
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8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一、教材特点:
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五上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教育性。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例如第四单元《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也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从而达到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策略
因为教材已不是显性的道德说教,而是采用隐性的、渗透的方式实施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觉去进行体验。教学中可采用对话性、活动化、体验性、开放性和价值渗透性的教学策略。
1、对话教学策略。教学中,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掀起对话波澜。对话能否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反馈信息是否及时、得当且具有较高质量。反馈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注重激励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对师生互动有所推进,并添加进新的意义。要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提高对话的质量。教师的反馈越精彩,就越能对学生起引领作用。
2、活动化教学策略。教学时,不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机械地去学习、掌握有关科学知识、生活技能、道德观点和社会常识,而是要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引导他们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亲历活动。这里所说的“活动”,包括外化显形的具体操作型活动和内涵隐形的心智型活动。“全员参与”,就是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不让一个学生被排斥或游离于活动之外;“全程参与”,是指学生的参与不能是一阵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题活动的衔接和滚动中自始至终地去参与;“全身心”,是指学生不仅要用身体去经历,而且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让学生用耳朵听听、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脑子想想,以强化对外部世界的感受。
3、体验性教学策略。在传统教材中,编者对教与学所追索的意义都进行了预设。这种预设的意义或结论,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变更性。要求学生无一例外地去认同、去掌握,由此导致教学步入硬性灌输和“齐步走”、“一锅煮”的误区。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具有开放性,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去感受、体验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我(即发展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关系,从而建构和生成课程的意义。
4、开放性教学策略。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不是不可变更的静态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素材,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本地区、本校以及家庭和学生本人的资源,提供了范例和空间。教师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领教学,就要从传统的传授教材的角色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和创造者。教师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使教学呈现出动态的、富有弹性的流程。
三、教学进度表
(略)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9
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
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高年段学习的教材,本册教材在体现《品德与社会》中、高年级教材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学习内容更加深刻,学习视野更加开阔。
(二)教材内容的综合程度更高,注意引导学生综合学习。
(三)强调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线来统领历史和地理内容的学习。
(四)重视史地内容的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
(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材选择认识社会的几对基本概念,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选择有关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主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内容方面体现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强调从学生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以及学生的生活疑惑和感受入手拓展学习主题。穿梭出“体验式”“研讨式”“探究式”的学习特点,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强调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运用儿童的语言,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充分发挥图画、照片等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和启发性。
教学目标: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能够初步识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
3、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一些基本的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教学策略:
因为教材已不是显性的道德说教,而是采用隐性的、渗透的方式实施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觉去进行体验。教学中可采用对话性、活动化、体验性、开放性和价值渗透性的教学策略。
1、对话教学策略。
教学中,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
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结
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掀起对话波澜。对话能否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反馈信息是否及时、得当且具有较高质量。反馈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注重激励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对师生互动有所推进,并添加进新的意义。要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提高对话的质量。教师的反馈越精彩,就越能对学生起引领作用。
2、活动化教学策略。
教学时,不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机械地去学习、掌握有关科学知识、生活技能、道德观点和社会常识,而是要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引导他们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亲历活动。这里所说的“活动”,包括外化显形的具体操作型活动和内涵隐形的心智型活动。“全员参与”,就是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不让一个学生被排斥或游离于活动之外;“全程参与”,是指学生的参与不能是一阵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题活动的衔接和滚动中自始至终地去参与;“全身心”,是指学生不仅要用身体去经历,而且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让学生用耳朵听听、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脑子想想,以强化对外部世界的感受。
3、体验性教学策略。在传统教材中,编者对教与学所追索的意义都进行了预设。这种预设的意义或结论,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变更性。要求学生无一例外地去认同、去掌握,由此导致教学步入硬性灌输和“齐步走”、“一锅煮”的误区。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具有开放性,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去感受、体验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我(即发展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关系,从而建构和生成课程的意义。
4、开放性教学策略。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不是不可变更的静态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素材,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本地区、本校以及家庭和学生本人的资源,提供了范例和空间。教师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领教学,就要从传统的传授教材的角色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和创造者。教师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使教学呈现出动态的、富有弹性的流程。
教学进度
一到三单元每个小节一个课时,四五单元每个小节两个课时。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10
一,学情分析:
本班本学期共有学生64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33人.学生思维活跃,集体观念强,活动积极性非常高,有爱心,敢于表现自我,个性好强,但不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不善于反省自己,爱模仿电视明星,常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出现错误.
二,指导思想:
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依据儿童特定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保检测信息共享协议
- 房屋买卖定金合同意向金
- 会计税务申报服务合同
- 招标文件备案全教程
- 车辆服务合同的签订程序
- 职业装制作合同样式
- 政府采购合同的培训课程
- 居家护工护理合同
- 企业年度采购合同案例
- 砖瓦残骸购销协议
- 内容营销策划管理合同
- 2024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
- 国际物流运输管理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上海海事大学
- 银行转账截图生成器制作你想要的转账截图
- 食管早癌的内镜诊断
- 幼儿园进餐案例及分析总结
- 2024年中考英语第一次模拟考试(南京卷)
-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南昌二十八中教育集团八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 辅助生殖科辅助生殖技术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范
- 吉兰巴雷综合症的护理
- 中国画创作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湖北科技学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