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25878-2010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检测 PCR法》是一项国家标准,规定了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进行检测的方法。该标准适用于中国海域内养殖或捕捞的对虾样本中IHHNV的检测。
根据标准内容,首先明确了术语和定义,包括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核酸提取等关键概念。接着,详细描述了实验所需的材料与试剂,如引物序列的选择、dNTPs混合液、Taq DNA聚合酶以及阳性对照品等。对于仪器设备也有具体要求,比如热循环仪需满足特定条件才能保证实验准确性。
在样品处理方面,标准给出了从活体或冷冻保存的对虾中采集组织样本的方法,并且介绍了如何通过酚氯仿抽提法或其他商业化的DNA提取试剂盒来获取高质量的基因组DNA。此外,还强调了操作过程中防止污染的重要性,建议设立专用实验室区域并采取严格的防污染措施。
关于PCR扩增步骤,文件提供了推荐的反应体系组成、循环参数设置等信息,以确保能够有效扩增目标片段。同时指出,在每次实验时都应包含阴性和阳性对照,以便于结果判读。
最后,标准列出了判断结果的标准:只有当出现预期大小的目的条带且无非特异性扩增产物时,才可判定为阳性;反之则为阴性。如果结果不确定或者存在疑问,则需要重复实验加以确认。
该文件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套科学合理的IHHNV检测流程,从而帮助更好地控制和预防这种疾病在对虾中的传播。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1-01-10 颁布
- 2011-06-01 实施
![GB/T 25878-2010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检测PCR法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5ab3711dcd38066bf8f978159f5b4f9/b5ab3711dcd38066bf8f978159f5b4f91.gif)
![GB/T 25878-2010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检测PCR法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5ab3711dcd38066bf8f978159f5b4f9/b5ab3711dcd38066bf8f978159f5b4f92.gif)
![GB/T 25878-2010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检测PCR法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5ab3711dcd38066bf8f978159f5b4f9/b5ab3711dcd38066bf8f978159f5b4f93.gif)
文档简介
ICS6502030
B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5878—2010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IHHNV检测PCR法
()
PolmerasechainreactionPCRmethodforinfectioushodermaland
y()yp
haematooieticnecrosisvirusIHHNV
p()
2011-01-10发布2011-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5878—2010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和附录为资料性附录
AB。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
本标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倢杨冰朱泽闻宋晓玲孙喜模赵红萍刘莉
:、、、、、、。
Ⅰ
GB/T25878—2010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IHHNV检测PCR法
()
警告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标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
:,。
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的
(IHHNV)(PCR)
原理所需试剂和材料仪器和设备操作步骤和结果判定
、、、。
本标准适用于对虾环境生物饵料生物和其他各种非生物样品中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
的定性检测不适于对病毒量或感染活性的估测以及宿主感染程度的评估
(IHHNV)。。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诊断规程第部分压片显微镜检查法
SC/T7202.1—20071: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诊断规程第部分检测法
SC/T7202.2—20072:PCR
3原理
31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及其流行特征
.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infectioushypodermalandhaematopoieticnecrosisvirus,
粒子大小为是无囊膜二十面体在氯化铯中的浮力密度为含线
IHHNV)20nm~22nm,,1.40g/mL,
状单链长度为衣壳由个分子质量分别为的多肽组成
DNA,4.1kb,474kD、47kD、39kD、37.5kD。
可感染世界各地的养殖对虾其感染细角滨对虾Litopenaeusstylirostris会引起急性传
IHHNV,()
染病和高死亡率稚虾受到的危害最严重感染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
(90%),。IHHNV()
会引起慢性矮小残缺综合症主要影响是患病对虾生长缓慢畸形受感染存活对虾终生带毒
“”(RDS),,,,
通过垂直和水平传播
。
32技术原理
.
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以的一段个碱基
IHHNV(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IHHNV389(b)
长度的特异性序列作为模板以与模板两端序列互补的一对特异性寡核苷酸序列作为引物在四
DNA,,
种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存在下利用依赖的聚合酶的合成作用经过数十次变性退火和延
,DNADNA,、
伸的反应循环使模板上介于两个引物之间的片段得到特异性地级数扩增再通过电泳等手段检
,DNA,
测到被特异性扩增的片段从而揭示微量的存在
,IHHNVDNA。
4试剂和材料
41所需试剂除引物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以外按照中第章的规定
.、,SC/T7202.2—20075。
42引物保存
.100ng/μLF:5′-CGG-AAC-ACA-ACC-CGA-CTT-TA-3′,-20℃。
43引物保存
.100ng/μ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手机防尘塞套装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2030年地质卫星遥感技术应用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坚果巧克力覆盖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2030年增味剂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手持式理发器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二零二五版碰碰车游戏设备木皮质量检测购销合同4篇
- 2025年南充从业资格证货运模拟考试下载
- 2025年磁粉探伤机项目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综合报告
- 2025年1月国家开放大学行管专科《政治学原理》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荷泽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模拟
- 教科版六下科学全册课时练(含答案)
- 烟花爆竹考试真题模拟汇编(共758题)
- 四年级数学上册口算天天练4
-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平行检测表部分
- 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计划表
- HY/T 266-2018外压中空纤维超滤膜表面亲水性的测试接触角法
- GB/T 4857.3-2008包装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第3部分:静载荷堆码试验方法
- 2023年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CB/T 465-1995法兰铸铁闸阀
- 【食品生产加工技术】板栗酱的加工制作
- 情报学与情报分析基础知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