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_第1页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_第2页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_第3页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_第4页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猜猜我是谁秦始皇宋太祖明太祖-朱元璋唐太宗1432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统治阶级内部政局动荡,对人民的统治残酷,横征暴敛,矛盾激化。公元1351年,在颖州爆发了农民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大起义,接着徐寿辉、郭子兴等人相继响应。短短一年时间,就有数十起暴动,数百万人参与……元朝末年,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元代红巾军起义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家境贫困,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到一座寺庙当和尚。元末爆发农民起义后,寺庙被战火烧毁,他就投奔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建立了明朝。朱元璋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有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凤阳花鼓》姓名:朱元璋

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性别:男民族:汉学历:无文凭职业:皇帝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生卒:1328-1398最喜欢的颜色:黄色社会关系:父亲:朱五四农民母亲:陈氏农民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主要经历:1328年——1344年放牛1344年——1347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1347年——1352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1352年——1368年造反(农民起义)1368年——1398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时间:1368年建立者:朱元璋

(明太祖)年号洪武都城:应天

(南京)一、明朝的建立你能列举历史上都城设在南京的政权吗?三国吴——建业东晋、南朝——建康《明史·太祖本纪》中这样记载:“资貌奇伟,奇骨冠顶”这两张画像都是朱元璋一人的画像吗?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反差?故宫博物院朱元璋像明孝陵朱元璋像思考:明太祖朱元璋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君权?材料一:“胡惟庸案”

宰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门生故吏遍于朝野,形成一个势力集团。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皇权极大加强。思考:丞相制度创于何时?朱元璋为什么杀胡惟庸?朱元璋为了分担自己繁忙的日常事务,又设置了什么机构?材料二: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皇帝中央左丞相——(中书省)——右丞相地方(行省)承宣布政使司—民政提刑按察使司—刑狱都指挥使司—军政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殿阁大学士明太祖改革行政机构六部三司锦衣卫材料三:宋濂请客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吃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的说:“你没有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思考:锦衣卫的职能?作用?锦衣卫是皇帝的侍卫亲军,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成为特务机构。影响:1.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察,加强君权,维护中央集权。2.使臣民终日诚惶诚恐,也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明太祖对科举制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命题范围:答题观点:文体: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必须分为八个部分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思考:谈谈对明朝科举"八股取士"的看法。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加强君权。1、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2、从考试的规定和内容看,禁锢人心,束缚思想、扼杀了创造力。这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八股取士的影响科举制到明朝时已趋于僵化这是在加强君主集权在思想文化方面的重要表现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分藩封王地方:改革行政机构中央: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政治上思想上:军事上:八股取士A、撤中书省、

B、废丞相权分六部.

C、设殿阁大学士,

后形成内阁制度废行省,设三司哪一项不利于明太祖君权的加强?分藩封王目的: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把自己的儿子分封到各地做藩王,拱卫京师。

明太祖分封了24个藩王。有每王辖军三护卫,有兵16000人。而燕王朱棣更拥兵十万,宁王朱权镇守大宁,“带甲八万,革车六千”,蒙古兀良哈三卫骑兵皆归其统辖。藩王势力的膨胀,构成对中央的极大威胁。靖难之役朱元璋死后,孙子建文帝即位,他听取大臣们的建议削藩,激发皇室内部矛盾。燕王朱棣先发制人,打着平定祸难的旗号,在北平起兵,1402年攻入南京,宫中起火,建文帝不知所踪。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以朱棣的胜利而告终。三、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PK1、“靖难之役”朱棣建文帝背景:经过:结果:燕王朱棣起兵反建文帝建文帝削藩燕王胜,朱棣称帝——明成祖胜明成祖朱棣,生于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死于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年号“永乐”。朱棣深知藩王权力过大的危害,

称帝后为加强君权继续执行削藩政策。2、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3).继续削藩。1).迁都北京(1421年)2).增设特务机构东厂政治——军事——朱棣(明成祖)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权高度强化的表现北京——皇权的中心为什么迁都北京呢?为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北京是燕王朱棣的兴王之地。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宦官势力膨胀的朝代。从明成祖时,就利用宦官来加强统治。东厂即有宦官掌管。在明朝中后期,宦官常常左右朝政。明宦官彩塑

厂卫一般是皇帝的亲兵。明太祖让他们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用剥皮、抽筋等酷刑,制造了大量冤错案。

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厂卫特务机构知识卡

锦衣卫、东厂和西厂是明代的直接听命于皇帝的特务机构。常合称为“厂卫”。锦衣卫原为皇帝亲军侍卫,明太祖特令其兼管刑狱,并给予巡查缉捕的权力,后明成祖于1420年在北京设立了东厂,用亲信宦官任东厂提督,专门刺探臣民“谋逆妖言、大奸大恶”的事,并可以直接报告皇帝,有监视锦衣卫之权。西厂设立于1477年(明宪宗时)。厂、卫彼此制约,便于皇帝全面控制。他们的影子无处不在,酒肆、青楼、私宅,遍布密探。街头巷尾的奇闻趣事,官吏玩牌、吟诗作画、请客送礼,乃至夫妻间争吵,晚上发生的事,一大早皇帝便了如指掌。如此高效率,恐怕连前苏联的“克格勃”,美国的“中情局”,也只能望尘莫及。厂卫特务机构

削藩

废丞相吏户礼兵刑工八股取士

按察司废行中书省布政局

都司皇帝群臣人民知识分子地方中央皇族小结:明朝君权的加强皇帝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设六部削藩八股取士厂卫特务机构地方中央皇族官民知识分子明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明朝建立强化君权1、改革行政机构(明太祖)地方废行省,设三司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设殿阁大学士内阁制度基本形成2、厂卫特务机构小结明太祖设锦衣卫明成祖设东厂明朝时期我国封建制度逐渐衰落3、八股取士5、迁都北京(明成祖)4、削藩课堂练习1、明朝的一位地方官要进京述职,参见朱元璋,他应该去的地方是()A、洛阳B、南京C、北京D、西安2、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的理由最有可能是()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BB3、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最突出的表现是()A、废除行中书省B、废除丞相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D、八股取士4、明十三陵之一明成祖的长陵位于北京西北郊,下列选项与明成祖无关的一项是()

A、废除行中书省B、发动“靖难之役”

C、迁都北京D、执行削藩政策CA5、中国的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A、元朝B、明朝C、清朝D宋朝6、明朝八股取士造成的危害有()①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②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③考中做官的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④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BA7、我国古代帝王迁都的原因有多种,下列各次迁都,目的在于加强军事防御力量的是:A商王盘庚迁殷B周平王迁都洛邑C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D明成祖迁都北京8、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中,与后来宦官专权有直接关系的是A、废除丞相B、设立厂卫特务机构C、八股取士D、地方设“三司”DB郑和下西洋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

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533年)目的、概况、条件、影响民族英雄交往冲突明朝的对外关系一、郑和下西洋郑和:云南人,回族,本姓马。他家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祖父和父亲都曾朝拜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这使郑和从小就知道一些外洋的情况。明军平定云南时他被掳,成为燕王朱棣的太监。

靖难之役中,他多次立功。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他被赐名郑和。1405年,受命第一次出使西洋。郑和(1371—1435)明代杰出的航海家。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地区。文莱1)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2)宣扬明朝的国威3)寻找失踪的建文帝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阅读教材和下面材料,思考:郑和为何要下西洋?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史·郑和传》刘家港占城今加里曼丹岛北部今马来西亚马六甲一带今印度科泽科德榜葛剌今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一带红海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今肯尼亚蒙巴萨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刘家港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时间次数规模人数到达范围2、郑和下西洋概况1405~1433年先后7次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每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每次出海2.7~2.8万人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刘家港出发,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

郑和最大的宝船哥伦布最大的旗舰约150╳60米约25╳6米>一个标准足球场<半个篮球场大号宝船长151.8米,宽61.6米坐船战船马船水船

郑和

哥伦布郑和下西洋特点时间1405--14331492—1504(晚59)时间早、次数多、历时长、规模大、航程远、到达国家多等。次数

7次

4次人数

27800人1000-1500人船数大号宝船63艘(共百余艘)

17艘船只大小大号宝船长151.8米,宽61.6米旗舰100吨,长24.5米,宽6米对照比较,郑和下西洋有哪些特点?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郑和是我国和世界上一位伟大的航海家。

郑和下西洋取得了巨大成功,上述材料说明成功的因素有哪些?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材料二: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转好,眼光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建立完整的朝贡体系。材料三: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罗盘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航海的勘探等,海外地理知识也日见丰富。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根本原因)2)明成祖鼓励对外交往3)造船技术的发达、指南针的运用4)郑和吃苦耐劳、勇于探索3、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明代罗盘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1)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早,规模大,到达地区广,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2)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郑和下西洋过程中为了显示明朝的国力强大,人民富足,奉行“厚往薄来”的原则,劳民伤财,给明朝经济带来沉重负担。郑和下西洋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吗?郑和船队,出发时携带:大量金银宝货、丝绸、瓷器;返回时带回:珠宝、香料、药材。

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

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533年)目的、概况、条件、影响民族英雄交往冲突明朝的对外关系二、戚继光抗倭思考:

倭寇指什么?

明朝中期为什么倭患严重?

倭患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戚继光:

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民族英雄,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后考中武举,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戚继光(1528—1588)抗倭形势图台州九捷想一想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4.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3.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1.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2.戚继光卓越的军事和指挥才能;戚继光抗倭成功的原因: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你认为他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淡泊名利,抵抗侵略,维护祖国领土主权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1.在中国古代史上还有哪只军队以纪律严明而著称?

岳家军2.对戚继光和岳飞两者的评价有何区别?戚继光是民族英雄,抗击的是外来侵略者。岳飞抗金是中华民族内部兄弟民族之间的纷争,是抗金英雄。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澳门被葡萄牙强占的过程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耻辱1553年,葡萄牙占领澳门,攫取了居住权。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本课小结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明中后期——国势衰落冲突交往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了。反映1.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A.蔡伦B.毕升C.郑和D.郑成功2.明朝时的西洋是指今天的()A.印度洋一带B.南海一带C.东南亚一带D.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及印度洋沿岸地区3.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A.郑成功收复台湾B.郑和下西洋C.镇南关大捷D.戚继光抗击倭寇CDB课堂练习4.1553年用欺骗手段攫取了在澳门居住权的殖民国家是()A.英国B.荷兰C.葡萄牙D.西班牙5.下列关于明朝时期的交往与冲突历史的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B.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C.历史上第一批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包括葡萄牙殖民者D.戚继光抗倭过程中最著名的战役是台州大捷CA猜猜我是谁秦始皇宋太祖明太祖-朱元璋唐太宗1432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统治阶级内部政局动荡,对人民的统治残酷,横征暴敛,矛盾激化。公元1351年,在颖州爆发了农民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大起义,接着徐寿辉、郭子兴等人相继响应。短短一年时间,就有数十起暴动,数百万人参与……元朝末年,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元代红巾军起义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家境贫困,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到一座寺庙当和尚。元末爆发农民起义后,寺庙被战火烧毁,他就投奔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建立了明朝。朱元璋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有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凤阳花鼓》姓名:朱元璋

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性别:男民族:汉学历:无文凭职业:皇帝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生卒:1328-1398最喜欢的颜色:黄色社会关系:父亲:朱五四农民母亲:陈氏农民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主要经历:1328年——1344年放牛1344年——1347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1347年——1352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1352年——1368年造反(农民起义)1368年——1398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时间:1368年建立者:朱元璋

(明太祖)年号洪武都城:应天

(南京)一、明朝的建立你能列举历史上都城设在南京的政权吗?三国吴——建业东晋、南朝——建康《明史·太祖本纪》中这样记载:“资貌奇伟,奇骨冠顶”这两张画像都是朱元璋一人的画像吗?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反差?故宫博物院朱元璋像明孝陵朱元璋像思考:明太祖朱元璋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君权?材料一:“胡惟庸案”

宰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门生故吏遍于朝野,形成一个势力集团。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皇权极大加强。思考:丞相制度创于何时?朱元璋为什么杀胡惟庸?朱元璋为了分担自己繁忙的日常事务,又设置了什么机构?材料二: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皇帝中央左丞相——(中书省)——右丞相地方(行省)承宣布政使司—民政提刑按察使司—刑狱都指挥使司—军政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殿阁大学士明太祖改革行政机构六部三司锦衣卫材料三:宋濂请客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吃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的说:“你没有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思考:锦衣卫的职能?作用?锦衣卫是皇帝的侍卫亲军,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成为特务机构。影响:1.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察,加强君权,维护中央集权。2.使臣民终日诚惶诚恐,也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明太祖对科举制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命题范围:答题观点:文体: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必须分为八个部分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思考:谈谈对明朝科举"八股取士"的看法。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加强君权。1、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2、从考试的规定和内容看,禁锢人心,束缚思想、扼杀了创造力。这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八股取士的影响科举制到明朝时已趋于僵化这是在加强君主集权在思想文化方面的重要表现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分藩封王地方:改革行政机构中央: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政治上思想上:军事上:八股取士废丞相、撤中书省、

设六部.

设殿阁大学士,

后形成内阁制度废行省,设三司哪一项不利于明太祖君权的加强?分藩封王目的: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把自己的儿子分封到各地做藩王,拱卫京师。

明太祖分封了24个藩王。有每王辖军三护卫,有兵16000人。而燕王朱棣更拥兵十万,宁王朱权镇守大宁,“带甲八万,革车六千”,蒙古兀良哈三卫骑兵皆归其统辖。藩王势力的膨胀,构成对中央的极大威胁。靖难之役朱元璋死后,孙子建文帝即位,他听取大臣们的建议削藩,激发皇室内部矛盾。燕王朱棣先发制人,打着平定祸难的旗号,在北平起兵,1402年攻入南京,宫中起火,建文帝不知所踪。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以朱棣的胜利而告终。三、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PK1、“靖难之役”朱棣建文帝背景:经过:结果:燕王朱棣起兵反建文帝建文帝削藩燕王胜,朱棣称帝——明成祖胜明成祖朱棣,生于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死于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年号“永乐”。朱棣深知藩王权力过大的危害,

称帝后为加强君权继续执行削藩政策。2、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3).继续削藩。1).迁都北京(1421年)2).增设特务机构东厂政治——军事——朱棣(明成祖)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权高度强化的表现北京——皇权的中心为什么迁都北京呢?为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北京是燕王朱棣的兴王之地。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宦官势力膨胀的朝代。从明成祖时,就利用宦官来加强统治。东厂即有宦官掌管。在明朝中后期,宦官常常左右朝政。明宦官彩塑

厂卫一般是皇帝的亲兵。明太祖让他们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用剥皮、抽筋等酷刑,制造了大量冤错案。

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厂卫特务机构知识卡

锦衣卫、东厂和西厂是明代的直接听命于皇帝的特务机构。常合称为“厂卫”。锦衣卫原为皇帝亲军侍卫,明太祖特令其兼管刑狱,并给予巡查缉捕的权力,后明成祖于1420年在北京设立了东厂,用亲信宦官任东厂提督,专门刺探臣民“谋逆妖言、大奸大恶”的事,并可以直接报告皇帝,有监视锦衣卫之权。西厂设立于1477年(明宪宗时)。厂、卫彼此制约,便于皇帝全面控制。他们的影子无处不在,酒肆、青楼、私宅,遍布密探。街头巷尾的奇闻趣事,官吏玩牌、吟诗作画、请客送礼,乃至夫妻间争吵,晚上发生的事,一大早皇帝便了如指掌。如此高效率,恐怕连前苏联的“克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