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断句题_第1页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_第2页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_第3页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_第4页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后汉书》中10则历史故事1.大树将军(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至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范晔《后汉书·冯异列传》)2.杨震拒贿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汉书·杨震列传》)3.王充求学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范晔《后汉书·王充传》)4.诫兄子严敦书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范晔《后汉书·马援传》)5.薏苡明珠初(马)援在交阯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时人以为南土珍怪权贵皆望之援时方有宠故莫以闻及卒后有上书谮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马武与于陵侯侯昱等皆以章言其状帝益怒(范晔《后汉书·马援传》)6.冯绲辩奸冯绲父焕为幽州刺史疾忌奸恶数致其罪怨者乃诈作玺书谴责焕赐以欧刀又下辽东都尉庞奋使行刑奋即收焕焕欲自杀绲疑诏文有异止焕曰大人在州志欲去恶实无他故必是凶人妄诈规肆奸毒愿以事白上甘罪无晚焕从其言上书自讼果诈者所为追奋抵罪绲由是知名7.李恂不受馈李恂字叔英安定临泾人也……拜兖州刺史以清约率下常席羊皮服布被迁张掖太守有威重名时大将军窦宪将兵屯武威天下州郡远近莫不修礼遗恂奉公不阿为宪所奏免后复征拜谒者使持节领西域副校尉西域殷富多珍宝诸国侍子及督使贾胡数遗恂奴婢宛马金银香罽之属一无所受

(范晔《后汉书·李恂传》)8.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范晔《后汉书·班超列传》)9.梁上君子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后汉书·陈寔传》)10.乐羊子妻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后汉书·列女传》)参考答案:1.大树将军原文:(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至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范晔《后汉书·冯异列传》)译文:冯异为人处事谦虚退让,从不自夸(伐)。出行与别的将军相遇,就把马车驶开避让。(他带领的)军队前进停止都有标志性的旗帜,在各部队中号称最有纪律。每到一个地方停下宿营,将军们坐在一起讨论功劳时,冯异经常独自退避(屏)到树下休息,军队中称他为“大树将军”。等到攻占邯郸,要重新安排各将领任务,每人都有被分配隶属,士兵们都说愿意跟随(属)大树将军。光武帝因为这个而赞扬(多)他。2.杨震拒贿原文: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汉书·杨震列传》)译文:杨震第四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杨震赴任(之)途中,途中经过昌邑,他过去(故)在荆州时推荐的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县令,前来拜见他,到了夜间,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黄金来送给(遗)杨震。杨震说:“(作为老朋友),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送金这件事在夜间,是没有人知道的。”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拿着金子回去了。3.王充求学原文: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范晔《后汉书·王充传》)译文:东汉思想家王充字仲任,是会稽上虞县人。他的祖辈(先)从魏郡元城迁居到这里来。王充幼年丧父(孤),乡里的人都称赞他很孝顺。后来王充到了京城,在太学里学习,拜扶风人班彪为师。他喜欢广泛阅读,而且不拘泥他人的观点。他家里贫困,无书可读,经常到洛阳的书铺,阅读别人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辄)能背诵记住,终于(遂)通晓了各家各派的学说(言)。4.诫兄子严敦书原文: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范晔《后汉书·马援传》)译文:龙伯高为人敦厚谨慎,说的话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指责的,谦逊节俭,廉洁奉公,很有威信。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曹)向他学习(效)。杜季良豪爽侠义,爱讲义气,能与别人同忧共乐,各种人他都结交。他父亲去世时,附近几郡的人全都来了。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自饬(敕)的人。正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鸭子。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就可能堕落成行为不端的人。正如画老虎不像,反而像只狗啊。5.薏苡明珠原文:初,(马)援在交阯,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时人以为南土珍怪,权贵皆望之。援时方有宠,故莫以闻。及卒后,有上书谮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马武与于陵侯侯昱等皆以章言其状,帝益怒。(范晔《后汉书·马援传》)译文:当初马援在交阯的时候,常吃薏苡仁,因(用)薏米久服能使人身轻气爽,净心养性,又能预防瘴气。南方的薏苡仁特别大,马援想作为种子,在部队返回京城时,装运了一大车。当时人们认为(以为)这是南方的奇珍异宝,权贵们都观望着。马援当时受皇帝宠信,所以没人敢报告朝廷。等到马援死后,就有人上书诬陷马援,说马援以前从南方运载回来的都是珍珠彩犀一类珍宝。马武和于陵侯侯昱等人也都上奏章报告了解的情况(状),皇帝更加恼怒了。6.冯绲辩奸原文:冯绲父焕为幽州刺史,疾忌奸恶,数致其罪。怨者乃诈作玺书谴责焕,赐以欧刀。又下辽东都尉庞奋使行刑。奋即收焕,焕欲自杀。绲疑诏文有异,止焕曰:“大人在州,志欲去恶,实无他故,必是凶人妄诈,规肆奸毒,愿以事白上,甘罪无晚。”

焕从其言,上书自讼,果诈者所为,追奋抵罪。绲由是知名。(范晔《后汉书·冯绲传》)译文:冯绲的父亲冯焕任幽州刺史时,非常痛恨奸邪凶恶的人,对他们的定罪行(数)总是穷追深究。仇恨冯焕的人于是就假造一封皇帝的诏书来谴责冯焕,赐刀让他自杀。他们又下诏让辽东都尉庞奋监督行刑。庞奋随即马上关押(收)冯焕,冯焕想自杀。冯绲怀疑这诏书有假,劝阻冯焕说:“大人任幽州刺史时,下决心要除尽恶人,确实没有其他原因,这一定是奸人作假,暗中(“规”通“窥”)使坏陷害你,希望您把这事报告(白)皇帝,你再认罪也不迟啊。”冯焕听从了他的话,上书皇帝自己辩冤,经查果然是歼佞干的,追究责任,将庞奋抵罪。冯绲从此(由是)成名。7.李恂不受馈原文:李恂字叔英,安定临泾人也。……拜兖州刺史,以清约率下,常席羊皮,服布被。迁张掖太守,有威重名。时大将军窦宪将兵屯武威,天下州郡远近莫不修礼遗,恂奉公不阿,为宪所奏免。后复征拜谒者,使持节领西域副校尉。西域殷富,多珍宝,诸国侍子及督使贾胡数遗恂奴婢、宛马、金银、香罽之属,一无所受。

(范晔《后汉书·李恂传》)译文:李恂,字叔英,是安定临泾人。……在李恂任(拜)兖州刺史的时候,以清廉俭朴为下属作出了表率,席上垫的是羊皮,盖的是麻布被子。后来李恂转任(迁)张掖太守,又有威严沉毅的名声。当时大将军窦宪统率的军队驻扎在武威,全国各地的官吏不论远近没有不敬献(遗)礼品表示敬意的,只有李恂廉洁奉公不趋炎附势,遭窦宪谗言罢了官。后来,李恂又被征召做了皇帝的近侍(谒者),奉派持节出任西域副校尉。西域很富庶,出产很多的奇珍异宝。(李恂到达西域后)各小国的君主、官吏和商人们多次(数)赠送给李恂以奴婢、大宛良马、金银、香料、毛毯之类(属)的东西,可是他一样也没有接受。8.班超投笔从戎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拘小节。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他能言善辩,广泛阅览了许多历史典籍。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固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受官府雇佣抄写书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他曾经停止(辍)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效仿傅介子和张骞那样出使外国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怎么能够老是干抄抄写写的事情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9.梁上君子原文: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后汉书·陈寔传》)译文: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争执时,就求他判决公正,他详细告诉百姓道理的对错,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短)。”当时年成(岁)不好,百姓贫穷,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阴)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把子孙都召集起来,严肃地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己努力。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只是长期习惯于那样干,最终(遂)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听了,非常惊慌,从房梁上跳了下来,跪拜在地,向陈寔叩头(稽颡)认罪。陈寔慢慢开导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赶紧改掉坏毛病,重新做个好人。你这种行为当是被贫困所迫。”吩咐取二匹绢送给小偷。从此(自是)全县再也没有发生盗窃。10.乐羊子妻原文: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后汉书·列女传》)译文:河南乐羊子的妻子,不知道原来是谁家的女儿。乐羊曾经在走路时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回家把它交给了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的人不接受嗟来之食,何况是捡拾别人丢的东西,贪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呢!”羊子听后十分惭愧,就把金子丢弃(捐)到野外,然后远出拜师求学去了。一年后乐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坐着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久了,很是想家,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织物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布机上织成。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直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要放弃(捐)成功,迟延(稽)荒废时光。你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懿)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割断这织物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重新回去修完学业。《战国策》中10个故事1.不死之药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之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王乃不杀(刘向《战国策·楚策》)2.米珠薪桂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刘向《战国策·楚策三》)3.三人市虎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庞恭从邯郸反竟不见(刘向《战国策·魏策二》)4.南辕北辙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刘向《战国策·魏策四》)5.千金市骨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刘向《战国策·燕策》)6.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刘向《战国策·齐策二》)7.狐假虎威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刘向《战国策·楚策一》)8.鹬蚌相争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刘向《战国策·燕策》)9.惊弓之鸟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鸟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刘向《战国策·楚策四》)10.赵威后问齐使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战国策·齐策》)参考答案:

1.不死之药原文: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之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王乃不杀。(刘向《战国策·楚策》)译文:有一个人向楚王献长生不老的药,传送人拿着药进了宫中。有个宫中卫士(中射之士:指皇帝的近身侍卫)看见后问他:“这东西可以吃吗?”他答说:“是可以吃的。”卫士于是(因)抢过来吃了下去。楚王为此非常生气,就派人杀去这个卫士。这个卫士托人向楚王解释(说:shuì,劝说,说服)说:“我问传送人,他告诉我说是可以吃的,我才(故:因此)拿过药来吃下去,这(是)事我没有罪,有罪的是传送人。况且客人献的是长生不死的药,我吃了药,大王就杀我,这岂不成了死药。大王杀死一个没有罪的臣子,就证明有人在欺骗大王,不如放了(释)我吧!”楚王就(乃)放了他。

2.米珠薪桂

原文: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刘向《战国策·楚策三》)

译文:苏秦到了(之)楚国后,等了很多天才(乃)见到楚王。面谈一结束(卒),(苏秦)便告辞要离开。楚王说:“我听说先生大名,就像听说古代贤人一样,现在您竟(乃)不远千里来谒见我,竟然(曾)不肯留下来。(我)想听听您要走的缘故。”苏秦回答说:“楚国的粮食比宝玉还贵,木柴比桂枝还贵,通报的侍卫(谒者:掌管进见的近臣)像鬼魅般难得一见,大王像天帝般难以见面。现在想要我把玉作为粮,把桂枝作为柴木,经过(因:经由、通过)鬼魅才能见到天帝。”楚王说:“请先生在(就:到……去)宾馆休息,我听从了。”

3.三人市虎

原文: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庞恭从邯郸反,竟不见。(刘向《战国策·魏策二》)

译文:庞恭和魏国的太子到赵国都城邯郸去做人质(质)。庞恭对魏王说:“如果现在有一个人说市上出现一只老虎,大王相信这话吗?”魏王说:“我不信。”庞恭说:“如果有二个人说市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可相信吗?”魏王说:“那我要有点怀疑了。”庞恭说:“如果有三个人说市上出现了一只老虎。您相信不相信?”魏王说:“那我当然会相信了。”庞恭接着道:“市上明明没有老虎,可是三个人说市上有老虎,就变成有老虎了。现在我到赵国去,邯郸(赵国国都)离大梁(魏国国都)要比这儿离市远得多。我去后,诽谤我的人也一定不止三个,请大王不要轻信,希望大王明察才好!”庞恭从邯郸回来(反:通“返”),终于(竟)得不到魏王的接见。4.南辕北辙原文: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刘向《战国策·魏策四》)译文:魏王想要攻打赵国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从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舒展(申通“伸”)衣服皱褶,顾不得洗头上的尘土,就急忙去谒见魏王,说:“我在大路(大行)上遇到一个赶着车向北走的人,他告诉我说:‘我要去楚国。’我问他:‘你要去楚国,为什么(奚为)要向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您的马虽然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我的路费(用)很充足。’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御:驾驶车马)本领很高。’他不知道方向错了,这几个条件越好,离楚国的距离就会越远啊!现在大王动不动就想称霸诸侯,办什么事都想取得天下的信任,依仗自己国家强大,军队精锐,而去攻打邯郸,想扩展地盘抬高声威,岂不知您这样的行动越多(数:屡次,多次),距离统一天下称王(王)的目标就越远,这正像要去楚国却向北走的行为一样啊!”5.千金市骨原文: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刘向《战国策·燕策》)译文:古代有位国君,想用千金购买千里马,过了很多年仍找不到。一位近侍之臣(涓人)对国君说:“请让我去找(求)它吧!”国君派遣他出去寻找了三个月,果然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可是)那匹马已经死了。他花费五百金买了那匹死马的头颅,回来(反:通“返”)报告国君。国君非常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你白费(捐:丢掉,白白扔掉)五百金买这死马的尸骨回来有什么用?”侍臣回答道:“一匹死马您都愿意用五百金买(市)下,况且是活的马呢?天下人都一定会认为(以)大王是用重价买千里马的。很快就会有人献马!”从那时(于是)起,不出一年(期年:一整年),果然得到了好几匹千里马。6.画蛇添足原文: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刘向《战国策·齐策二》)译文:楚国有个搞祭祀(祠)活动的人,祭祀完了以后,拿出一壶酒赏给门客们喝。门客们互相商量(相谓)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不够,一个人喝又有剩余。我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于是大家一同开始画蛇。)其中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引)酒壶正要(且)喝,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给它画上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把酒壶抢过去说:“蛇本来(固)是没有脚的,你(子)怎么能给它画脚呢!”(说完)他便(遂)喝了这壶酒。为蛇画脚的人,最终没有喝到(亡:失掉)这壶酒。7.狐假虎威原文: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刘向《战国策·楚策一》)译文:楚宣王问朝中大臣们说:“我听说中原地区的诸侯国都很怕战国时楚国大将昭奚恤,果真是这样吗?”大臣们无人能回答。只有江一回答说:“老虎寻找各种兽类当食物来吃,有一次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说:‘你(子)不敢吃我啊!天帝派我来当百兽之王(长:为……之长,做首领),现在如果你吃掉我,那就违背(逆)天帝的命令。假使你认为(以)我的话不可信,那么,请你让我在前面给你引路,你跟在我后面,看野兽们见到我,有哪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认为狐狸说得对(然),因此(故)就(遂)跟着它一道走,野兽见了它们都吓得逃跑(走)了。老虎并不知道野兽们是害怕它自己才逃跑的,还以为它们是害怕狐狸呢。”现在大王您的地盘方圆(方)五千里,拥兵百万,全部由昭奚恤掌管(属);所以中原地区的诸侯国不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畏惧大王您强大的武力,这正像百兽害怕老虎一样啊!8.鹬蚌相争原文: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刘向《战国策·燕策》)译文:赵国将要(且)攻打燕国,苏代替燕国对赵惠文王说:“刚才我来时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方)从出来晒太阳(曝),一只鹬鸟啄食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两壳夹住了鹬鸟的嘴。鹬鸟说:‘今天不下雨(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鸟说:‘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就会饿死你。’双方谁也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禽:通“擒”)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弊:困乏,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您认真(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于是(乃)赵国停止出兵攻打燕国。9.惊弓之鸟原文: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刘向《战国策·楚策四》)译文:更羸陪同魏王在高台(京台)下,看见远处有一只大雁飞来。他对魏王说:“我不用箭,只要虚拉(引)弓弦,就能让那只飞鸟跌落下来。”,魏王说:“既然这样,那么(然则)你的射箭技术竟能高超到这等地步?”更羸自信地说:“能。”不一会儿(有间),那只大雁飞到了头顶上空。更羸拉弓扣弦,只见大雁便一头栽落下来。魏王惊奇的大叫道:“既然这样,那么你的射箭技术竟能高超到这等地步?”更羸说:“(不是我的箭术高超,)而是因为这只大雁身有隐伤(孽:受灾)。”魏王很奇怪,又问:“(大雁远在天边),你怎么会知道它有隐伤呢?”更羸说:“这只大雁飞得很慢,而且鸣声悲凉。飞得慢是因为它体内有疮伤,鸣声悲是因为它长久失群。这只孤雁原来(故)疮伤未愈,惊魂不定,所以一听见尖利的弓弦响声便惊逃高飞(引:展翅伸长),引起旧伤迸裂,才跌落下来的。”10.赵威后问齐使原文: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战国策·齐策》)译文:齐国国王派遣使臣去问候赵威后,书信还没有启封(发),威后就问使者说:“贵国今年的年成(岁)也还好吗?老百姓也还好吗?齐王也还身体健康吗?”使臣不高兴(说:通“悦”),说:“下臣奉齐王的使命,出使到您这里来,现在您不问候齐王,反而先问年成和百姓,岂不是把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了吗?(哪里有先问候低贱的后问候尊贵的人的道理呢?)”威后说:“你说的不对(然)。假如(苟)没有了好年成,哪里有百姓(的安居乐业)?假如没有了百姓,国君还能存在吗?因而有所问,能不问根本而问末节吗?”《韩非子》中10则故事1.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韩非子·难一》2.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韩非子·说难》3.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韩非子·五蠹》4.曾子杀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遂烹彘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5.画鬼最易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6.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韩非子·说林上》7.杨布击狗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矣子亦犹是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韩非子·说林下》8.鲁相嗜鱼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既无受鱼而不免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9.买椟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0.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中10则故事1.自相矛盾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韩非子·难一》译文:楚国有个卖(鬻,yù)矛和盾的人,夸(誉)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硬,任何武器也刺不破它。”然后,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穿不透。”有人(或)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那个人便答不(弗)上话来了。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2.智子疑邻原文: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韩非子·说难》译文:宋国有个富人,一场大雨(下雨,名词作动词,yù)把他家的墙淋倒了。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好,一定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他家人认为(智,形容词活用为意动)儿子很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3.守株待兔原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韩非子·五蠹》译文:宋国有个农民在耕地,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只跑(走)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他于是(因)放下(释)手中的农具守候在树桩子旁边,希望(冀)能再得到一只(撞树而死的)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身)反被宋国人耻笑。而今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4.曾子杀彘原文: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遂烹彘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译文:曾子的妻子要到(之)集市去,她的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曾子的妻子)说:“你(“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回家呆着,等我回(“反”通“返”)家后杀一头猪(彘,zhì)给你吃。”曾子的妻子到(适)集市后回来了,曾子就要抓住一头猪把它杀了。他妻子制止他说:“刚才只不过(特)是与小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小孩子是不懂事的(“知”同“智”,此指判断能力),是要靠父母而逐步学习的,并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学会欺骗啊!母亲欺骗儿子,做儿子的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这不是把孩子教育好该用的办法(所以……:用来……的办法)。”于是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5.画鬼最易原文: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译文:有人为齐王作画,齐王问他:“什么最难画?”他说:“狗、马最难画。”齐王又问他:“什么最容易画?”他说:“鬼怪最容易画。狗、马是人们熟悉的,从早到晚都出现在你面前,不可仅仅画得相似而已,所以难画;鬼怪是没有一定形态的,不会出现(罄)在人们面前,所以容易画。”6.鲁人徙越原文: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