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15篇)_第1页
大班数学教案(15篇)_第2页
大班数学教案(15篇)_第3页
大班数学教案(15篇)_第4页
大班数学教案(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大班数学教案(15篇)大班数学教案1

大班数学活动:圈里有几个

活动目标:

1.学习计数两圈交叉状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2.探究按标记图要求在圈里摆放相应数量物体。

3.体验解决问题的胜利感和合作嬉戏的乐趣。

重点:学习计数两圈交叉状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难点:探究按标记图要求在圈里摆放相应数量物体

活动打算:

课件,体操圈若干,瓶宝宝8只,幼儿操作用的小兔、圆圈等。活动过程:

一、玩嬉戏“老鼠笼”,数数围住了几只小老鼠

二、玩套圈并看标记记录

1.出示瓶宝宝,引导幼儿数出瓶宝宝的数量,请幼儿玩套圈。

2.出示标记图,请幼儿说说标记图的含义。

3.请几名幼儿和老师同时套圈,设置两个圈同时套中一个瓶宝宝的情境,引发幼儿探讨:绿圈和红圈套中了同一个瓶宝宝,这个瓶宝宝该算谁套中的。

三、学习计数两圈交叉状况下圈中瓶宝宝的数量

1.课件上演示两圈套中同一个瓶宝宝的过程,带领幼儿分析交叉部分瓶宝宝的特征:既在红圈也在绿圈,计数两个圈内瓶宝宝数量时都要将它算进去。

老师边在课件上演示边讲解:红圈套中一个瓶宝宝,绿圈过来

了,和红圈怎么样了?(交叉在一起)现在瓶宝宝在什么地方?(中间)你们说的“中间”是不是这个地方?(带幼儿徒手画一画公共地方)这是红圈和绿圈公共的地方,小挚友们细致看看,公共地方的瓶宝宝在红圈里吗?(将绿色变浅)在绿圈里吗?(将红色变浅)这个瓶宝宝既在红圈里,也在绿圈里,我们数红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宝宝算进去,数绿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也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宝宝算进去,记住了吗?

2.操作课件,变更交叉部分瓶宝宝的数量,引导幼儿正确计数红、绿圈里各有几个瓶宝宝。并在课件上记录下来。

(借助白板的拖动、变色、移动等功能,让幼儿直观地看到两圈如何交叉形成一个公共部分,明确所要计数对象的范围,从而让幼儿真正理解公共部分物体的特征,这是本节活动的重、难点所在。)

四、操作活动:兔宝宝站圈

1.出示标记图一:红圈里站2只兔子,绿圈站两只2只兔子,分析标记图要求:怎样给3只兔宝宝站圈。

老师设疑:红圈里要站两只,绿圈里也要站两只,这可怎么站呀?老师帮助幼儿分析,给3只兔子站圈

2.出示标记图二:红圈3只绿圈2只,幼儿看标记操作,重点引导幼儿思索两圈交叉部分站几只兔宝宝。

3.出示标记图三:红圈1只绿圈3只,怎样站圈?

五、合作嬉戏:站圈乐

1.幼儿分组自由站圈,说说自己一组是怎样站的。(课件演示

不同结果)

小结:原来4个小挚友站两个圈有好多不同的站法。

2.分别标记图一(红圈里2人,绿圈里3人)、图二(红圈里2人,绿圈里4人)、图三(红圈里4人,绿圈里4人),幼儿看标记玩站圈嬉戏,体验胜利和合作的乐趣。

活动延长:

1.为每组幼儿供应一个可随意翻动、组合的标记牌,让幼儿自行翻牌玩站圈嬉戏。

2.激励幼儿尝试5人一组玩站圈嬉戏。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挑战不断,惊喜不断!从孩子们高涨的学习热忱和一张张自信的笑脸看得出他们喜爱这样的活动。这也让我对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等方面有了更多的思索。

1.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幼儿学习计数两圈交叉状况下圈内物体数量涉及“交集”这一概念,有人会问:“让幼儿接触交集是不是为时过早?”我的想法是,既然幼儿的生活、嬉戏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就不应当回避,应当将幼儿遇到的问题通过教学活动来解决,再让孩子将获得的有效阅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活数学”理念。

2.运用课件,化繁为简。本节活动中,我运用了课件,化解了教学重、难点。课件中的圈和兔子、瓶子可拖动、移动,可调整透亮度等功能,为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能让幼儿更直观地感知公共部分

物体的特征,明确计数范围。我可以依据孩子的学习状况变换物体数量、书写数字等,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形成了良好的师幼互动。

3.做中学,体验欢乐。实践证明,幼儿必需通过亲自的感知和实际操作才能真正理解和驾驭数概念。本节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玩套圈、帮助兔宝宝站圈、4人一组玩站圈嬉戏等情境,引导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自行建构阅历图式,为形成数概念创建条件。值得一提的是,幼儿4人一组完成站圈任务环节,还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协作学习的空间,幼儿必需在与同伴的不断合作、调整中才能完成任务。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增加了自信念,真正体现了通过数学学习发展多元智能。

大班数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习不同的排序方法,能发觉物体的排序规律。

2、在情境中感知数学的规律美,增加视察、分析、比较实力。

活动打算:

课件;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观看PPT,找寻“abab”“aabb”的规律。

1、进入活动室

(1)老师:今日老师想邀请你们到我家去做客,你们情愿吗?

(2)出示PPT(1)(一男一女站立)那你们看应按什么规律排队动身呢?”

(3)幼儿视察并进行讲解并描述,按规律排队动身(开火车)

2.幼儿入坐

出示PPT(2)“家”

(1)小挚友们,我家门口到了,请你们按这个规律来坐下来吧!”(出示PPT(3))(两男两女)(两个半圆座位)

(2)幼儿视察并进行讲解并描述,并按规律坐在椅子上。

(二)观看PPT(4—8),

1、你们想进去吗?可是进我家须要经过四扇门,这些门呀都须要通行证才可进去,你们想来尝试一下吗?

2、出示(PPT4第一扇门)(门上一把大锁,锁上画有颜色规律排序表,如红、黄、蓝、),你们看这把锁上都有些什么颜色?它们是怎么排队的?那接下去应当是怎么排呢?(请幼儿讲解并描述并示范操作)

3、出示(PPT5其次扇门)(门上一把大锁,锁上画有实物规律排序表,如花、树、草、云),你们看这把锁上都有些?它们是怎么排队的?那接下去应当是怎么排呢?(请幼儿讲解并描述并示范操作)

4、出示(PPT6、PPT7第三、第四扇门)(门上一把大锁,锁上画有实物规律排序表,但是难度要逐步提高,如形态的改变可用曲曲折折、“z”或“t”的,规律的改变等),它们是怎么排队的?那接下去应当是怎么排呢?(请幼儿讲解并描述并示范操作)

(三)制作通行证,再现物体的序列。[小精灵儿童网站]

1.小挚友们真会视察,发觉了藏在锁里的规律。真棒!可是,最终一扇大门,须要你们每个人制作的通行证才可进去,你们情愿来挑战吗?

2、幼儿制作一张规律排序的通行证。(每人一把锁型操作纸)

3、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4、幼儿作业评价

老师检察幼儿作业,制作正确的幼儿通行证贴在门上。

(四)孩子们真棒!都可到我家了,请进!和幼儿一起跳个舞!结束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3

分礼物数学:分礼物

目标:在二等分的活动中培育幼儿爱妈妈和长辈的情感。

初步尝试把图形或物体等分成两份,知道部分小于原来的那一份,原来的那一份大于部分。

打算: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背景图、几何图形纸4张、剪刀浆糊、巧克力糕、糖、巧克力、笔、抹布。

过程:小挚友很喜爱自己的妈妈,妈妈也有自己的妈妈,妈妈的妈妈叫什么?爸爸也有自己的妈妈,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辛辛苦苦把自己的孩子养大。

熊妈妈有两张圆形纸,两张圆形纸一样大。她拿一张给两只小熊,要小熊把圆形纸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一份给奶奶,一分给外婆。

小挚友猜一猜,两只小熊用什么方法分这张纸?幼儿讲解并描述

讲解:小熊把纸对折后打开,中间有一根折线,沿着折线剪成两分,再放在一起比一比,两份是不是一样大?再拿其中的一份和原来的一份比,分出来的一份比原来的小。

熊妈妈还有四张美丽的纸片,熊妈妈请小熊把每张纸片都分成一样大小的两分,一份送给奶奶,一份送给外婆。请幼儿示范剪好后粘贴在背景图上。小挚友想不想帮小熊一个忙。幼儿操作,老师指导,动作快的幼儿在形上加根线再等分。

熊妈妈又拿出小螃蟹的画,小螃蟹画了什么形?幼儿说一说。熊妈妈请小熊用看一看加一根线的方法,把图形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

熊妈妈有四粒糖,四粒糖怎么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

熊妈妈有八粒巧克力,八粒巧克力怎么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

熊妈妈有一块巧克力,一块巧克力怎么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

幼儿讲解并描述,老师根据其中的一种方法切糕。

熊妈妈把两块巧克力糕给小熊吃,两只小熊一起说,问小熊说什么?送给奶奶外婆吃。

大班数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嬉戏,初步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2、实力目标:能与同伴协商、分工,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3、情感目标: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初步感知面积守恒

活动打算:

场地布置:面积大小相同、形态不同底块场地。

物质打算:塑胶板人手一块,记录单、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起先部分

1、情境故事导入“喜羊羊智斗灰太狼”

2、你们愿不情愿帮助喜羊羊逃出狼堡呢?

二、基本部分

1、闯关嬉戏:这两个面积是否一样?怎么比的?

(1)第一关: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吗?你是怎么比的?

(2)其次关:先推断,再验证。

(3)第三关:幼儿先揣测,再操作。

把幼儿分成四组,用塑胶板学具自主地拼图。然后,请幼儿说说自己得出的结果?再请幼儿比较这些场地的面积大小。

(4)用同样的方法闯第四关。

2、接着讲解并描述情景故事:闯完这四关,喜洋洋特殊兴奋的来到大门,可是门口的小花园拦住了去路,原来这里还有一道关卡。这里有四块场地,它们的面积是不是一样大?

(1)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探讨如何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幼儿人手一块塑料板。(20人,分四组,每组12块)通过给不同的场地铺垫子,比较结果发觉四块场地面积的大小。

(2)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幼儿分组介绍操作过程和结果:你是和哪些小挚友合作的?怎样合作?分别给哪些场地铺垫子的?用了多少块垫子?

(3)引导幼儿比较自己或别人的操作结果,并探讨:你认为着四块场地一样大吗?为什么?

三、结束部分

小结:大家都用一样大小的垫子去铺场地,虽然场地的形态不一样,但每一块场地都是用了12块垫子,说明这四块场地一样大。

大班数学教案5

设计意图:

数学活动是一门比较枯燥和抽象的学科,为了能让孩子对所学的学问驾驭的更好,我们必需抓住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喜爱什么?在上一次观摩张老师的中班活动“躲猫猫”后,让我体会到在嬉戏的情景中让幼儿理解数概念的重要性,而这样的一节嬉戏活动,让孩子们学习的爱好更深厚,于是我依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大班《躲猫猫》的活动。把数活动融入到嬉戏中去,让幼儿在嬉戏中列出6的加法算式,并感受和体验数领域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数阅历,理解并列出6的加法算式。

2、遵守嬉戏规则,体验分组嬉戏的欢乐.

活动打算:红、绿、黄色房子各一个;记录纸;插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学玩躲猫猫嬉戏(价值取向:熟识嬉戏,引起幼儿玩躲猫猫嬉戏的爱好)

1、老师展示红、绿房子,幼儿猜猜看我们会玩什么嬉戏.

师:今日老师带来这两幢房子,可以玩“躲猫猫”的嬉戏.

2、玩法:请几位幼儿扮演小猫,其他幼儿扮演老猫,老猫闭着眼睛念儿歌,小猫静静躲到两幢房子

里去,老猫念完儿歌睁开眼睛,猜两幢房子里躲了几只小猫.猜对了就发出喵的声音,猜不对不发出

声音.

3、尝试嬉戏,熟识嬉戏的玩法.

过渡:嬉戏很好玩,接下来我们分组扮演老猫、小猫,轮番玩躲猫猫嬉戏.

二、分组嬉戏"躲猫猫"(价值取向:运用已有数阅历,理解并尝试列出6的加法算式,)

1、6只小猫躲猫猫(两幢房子,注:可以玩4~5次嬉戏,剩下的引导幼儿说出,节约时间)

(1)指导:幼儿自由分成两组,每组6人,给自己的小组起名字.

(2)玩法:一组当小猫躲,另一组是老猫来猜,两组轮番玩。猜对可以得到一朵奖花.

(3)规则:●猜对了小猫发出喵的声音,猜不对不发出声音。

●每队有三次猜的机会。

●用过的躲猫猫的方法不能再用。

提问:红房子里躲了几只小猫?绿房子里躲了几只小猫?一共有几只小猫?

提问:躲猫猫的方法,假如用算式列出,应当怎么列?

(4)老师记录。

提问:你们发觉躲猫猫的方法里藏着什么隐私?引导幼儿说出。

小结:红房子里躲猫猫的数量是由小到大,绿房子里躲猫猫的数量是由大到小,每种躲猫猫的方

法都可以用算式表示,而且交换两个数的位置,总数不变。

过渡:这个嬉戏特别更好玩,现在我们挑战一下自己,增加一幢房子躲猫猫,你们还会躲吗?

三、尝试用三幢房子玩嬉戏。(价值取向:尝试用三幢房子躲猫猫,列出6的连加。)

(1)指导:增加一幢房子,请6只小猫用三幢房子躲猫猫。

(2)玩法:一组当小猫躲,另一组是老猫来猜。

(3)老师记录。(1—2次)

四、活动延长

6只小猫用三幢房子躲猫猫的方法还有许多,老师给你们打算了记录纸,现在请你们去班里和好

大班数学教案6

【设计思路】:

在此以前幼儿已进行过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的活动,积累了一些运用感官比较物体量差异的阅历,因此在本活动中可以启发幼儿自己想出比较物体粗细、厚薄的各种方法,提高幼儿相识四周环境的实力。

幼儿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二个困难。第一是不能精确地将比较结果与相应的词匹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词与某些概念建立联系须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应当先让幼儿通过非正式的教化活动积累有关概念的感性阅历,然后在琥式的教化活动中指认和命名活动完成词与概念的匹配。

其次是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由于幼儿思维不行逆,他们不易理解相对概念。因此活动中要采纳变换比较对象和设问的'方式引起幼儿的思索,帮助幼儿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该内容是幼儿以后学习相邻数和进行排序活动的基础。假如幼儿真正理解了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那么他们的逆向思维和推理实力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

这一内容除了组织正式的教化活动,还应支配非正式的教化活动,如在数学角放置各种有关的材料,让幼儿通过分类活动积累有关的感性阅历。

【教学目标】:

1、学习比较两个以上物体的粗细、厚薄2、知道物体的粗细、厚薄是相对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2、难点:词与概念的匹配。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教学打算】:

教具:粗细不同的毛线、小棒、笔若干;厚薄不同的书、纸、布若干。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厚薄不同的纸、布。粗细不同的毛线、小棒笔。每个幼儿的物品不必完全相同,以便交换运用。彩色的篮子若干只。数学角内放粗细、厚薄不同的物品和分类盒。(分类盒上用形象的图画表示物体的粗细、厚薄。)教学过程:

1、通过分类活动使幼儿积累有关粗细、厚薄的感性阅历。

(1)在来园活动区域活动时让幼儿用数学角里的材料进行分类活动。老师可通过提问了解幼儿的分类水平,如:“为什么把这支笔放在这个盒子里?”等。

(2)该分类活动是个别进行的,老师应尽可能了解每个幼儿的操作状况。

2、通过指认活动帮助幼儿在词和有关概念之间建立联系。

(1)幼儿每人一份粗细、厚薄不同的物品。

(2)听指令取出相应的物品。如“找出一张厚的纸。”“把粗的毛线举起来。”指令可由老师发出,也可让幼儿发指令,以提高幼儿活动的爱好,并向命名过渡。

(3)要求幼儿说出完成指令的方法(即采纳什么方法比较出物体的粗细、厚薄的)。

3、通过命名活动使幼儿完成概念与词的匹配。

(1)让幼儿说出老师出示的物体的粗细、厚薄。

(2)让幼儿按指令介绍自己盒子里的物品的特征。如:“请说说你盒子两根小棒的不同”。

4、通过分类活动让幼儿体验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1)让幼儿依据语言标记分类。如:“请把粗的小棒放在红的篮子里。”

(2)向幼儿展示分类结果,让幼儿思索分得对不对。

5、通过探讨使幼儿理解物体的粗细、厚薄是相比较而言的。

(1)检查分类结果。如:“红篮子里的小棒是否都是粗的?”

(2)探讨:为什么大家都把自己盒子里粗的小棒放进去,现在却是有的粗有的细。

6、通过改变粗细、厚薄的操作活动让幼儿进一步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1)让幼儿按指令作改变粗细、厚薄的操作,如:“请你让盒子里的毛线变细”。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如可以用分解的方法使毛线变细,也可找出比它粗的毛线作比较。培育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大班数学教案7

中班数学综合活动《水果丰收》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7以内数量,巩固对7以内数字的相识。

2、将相应的数量与数字相匹配。

3、体验胜利后的乐趣,增加参加活动的自信念。

活动打算:

1、果园(果树上贴有若干背面有1—7的圆点的不同水果)。

2、贴有1—7数字的立体汽车。

3、花片若干篮。

活动过程:

一、复习1—7:

1、(出示小猴指偶)今日老师为小挚友请来了一位小客人,看,谁来了?小猴家里有一个果园,他在果园里种了许多果树。小猴想请我们小挚友一起到他的果园里去参观,你们想不想去?

2、对号入座:每个小挚友身上都有一个数字,看到了吗?这就是我们今日的门票,静静地告知你的好挚友,你的门票上是数字几。果园里的每个座位上也有数字,请小挚友轻轻地走进果园,找到和你身上一亲数字的位置坐下来。

3、看,果园里还有好几辆小货车呢,我们来帮它数数。这七辆小货车的颜色都不一样,小挚友来说说看,你最喜爱哪个颜色的车?车上还有个数字宝宝,你相识吗?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说。

二、摘水果:

1、秋天到了,小猴种的水果都成熟了,小挚友看一看,果树上有些什么水果?

2、呀,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得把它们收下来,可树上这么多水果,小猴可忙不过来,我们一起来帮助小猴把这些水果摘下来,好吗?请小挚友摘一个你最喜爱的水果。

3、小猴可细心啦,它在每个水果娃娃上面作了记号,你发觉了吗?数一数你摘的水果是几个圆点的?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三、送水果。

1、小挚友摘了这么多水果,我们把它们送到车上去吧!请小挚友细致看一看、数一数你的水果是几个圆点,应当乘几号车呢?

(幼儿探讨)

2、送水果:请小挚友把水果送到和圆点一样多的数字的汽车上。(老师巡查,辅导)

四、:摘水果、送水果接着进行一次。

1、呀!树上还有那么多的水果,我们把它们都摘下来运出去,好吗?这次小挚友可以摘一个水果,也可以摘两个水果

2、提问:你这次摘的是什么水果?上面有几个圆点?用数字几来表示?它应当到哪辆车上去呢?

3、请小挚友将水果送到相应的汽车上去,并说一句好听的话:几个圆点的什么水果我送你乘几号车。(请小挚友检查)

五、吃饼干:

1、小挚友们真能干,帮助小猴送了那么多水果,小猴要感谢你们呢!看,它给我们小挚友送来了好吃的饼干,五彩缤纷的饼干真美丽,你们想吃吗?

2、我们每次到和自己数字一样的饼干箱里数饼干,你想吃几块就数几块,数好后放在自己位置上。要求:数的时候要一块块仔细地点数,放的时候也要一块块地点数着放,可不能糊里糊涂的数错了。

六、活动延长:运水果。

1、吃饱了,我们也该把汽车上的水果运回去了,谁情愿来做1(2、3、4、5、6、7)号车上的司机?

2、我们也该乘车回家了,你想乘几号车,就和司机对暗号。可以用拍手、拍肩或是跺跺脚等,比如乘五号车的小挚友就拍五下手。小挚友赶快上车吧!(检查是否乘错车)

3、“嘀嘀嘀,汽车动身了“(幼儿开着汽车出活动室)

大班数学教案8

【学问引入】

尺子又称尺、间尺,是用来画线段(尤其是直的)、量度长度的工具。尺上通常有刻度以量度长度。有些尺更在中间留有特别形态如字母或圆形的洞,便利用者画图。

尺通常以塑胶或铁,不锈钢,有机玻璃制造,亦有以硬纸、木、竹,铝,皮革等制造的。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在他们的笔盒里有铅笔、橡皮、尺等文具,其中铅笔、橡皮是孩子们常常运用的文具,尺却运用的较少。尺有什么用?怎样使尺子?小学生为什么要用尺?是幼儿感爱好而又怀疑的问题。设计此活动目的在于扩展幼儿对尺的相识,激发幼儿自己去探究,寻求,解决疑问,从而发展幼儿的视察、思维实力,满意幼儿渴求学习的愿望。

【活动目标】

1、相识各种各样的尺,了解其用途,发觉其区分,发展幼儿的视察、思维实力。

2、初步学习直尺的运用方法,培育幼儿对测量活动的爱好,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实力,激发幼儿的学习爱好。

【活动打算】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尺,并了解尺的名称,特点及用途。(如:不同材料、不同长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卷尺等。)

2、幼儿每人直尺一把。(含三种长度:10厘米、20厘米、30厘米。)

3、操场上画一条宽为120厘米的“小河”。

【过程建议】

1、相识各种各样的尺。

(1)分组探讨沟通。请幼儿将自己收集到的尺在小组介绍。要求说出是谁帮助收集的,在什么地方收集的,叫什么尺,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2)集中沟通。请小组举荐,介绍比较好玩、特别的尺。

(3)引导幼儿归纳有些什么样的尺,各有什么用途。

2、找找尺的不同点。

(1)分组探讨。提问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这么多的尺都是不是一样的?有什么不同?

(2)集中探讨。个别幼儿发言,其他幼儿补充。

(3)引导幼儿归纳,从用途、材料、形态等不同方面进行小结。

3、找出尺的共同点。

(1)提问引发思索:尺有这么多不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2)引导幼儿归纳提升:它们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

4、测量活动。

(1)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请幼儿拿出自己的尺,尝试测量桌子的长度。(以各自的尺为单位测量。)

②请幼儿说说是怎样测量的。

③引导幼儿小结测量长度的方法:测量时尺与被测量物的起点要对齐,每量一尺要做上记号,接着量时尺的一端要与记号对齐,要记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计,也不能多计,最终的测量结果就是物体的长度。

(2)测量操场上“小河”的宽度(120厘米宽)。

①幼儿用自己的尺测量,老师将幼儿测量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可让幼儿反复测量,确认后再记录。)

②集中视察记录表,看看小河有多宽,让幼儿思索,提出问题。

③集中探讨:为什么小河的宽度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数字?

④引导幼儿小结:尺的长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结果也不同。

⑤分别请量出三种不同结果的幼儿说出自己的尺上刻度最大的数字(表示尺的长度),老师帮助测算出小河的宽度(120厘米)。

【延长提示】

1、在活动中投放各种直尺,供幼儿选用。

2、举办“各种各样的尺”博览会。

大班数学教案9

活动打算

电脑课件、饭盒、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嬉戏,感知搭配活动中的规律性和次序性。

学习看懂图意,,依据图示进行操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活动过程

一、"丁丁旅行"引出课题

提问1:孩子们,什么叫一套衣服?

提问2:我们一起来看看,丁丁的衣柜里有几件衣服和几条裤子?

二、幼儿操作图片,老师运用课件验证

(一)幼儿操作

1、供应给幼儿操作材料,请幼儿自由搭配,要求每套衣服不能重复。

2、请幼儿讲解并描述自己的搭配方法,老师用课件进行演示。

3、老师小结:我们一起来数数,一共有几种搭配的方法?

(二)比一比

要求是

1、要搭配4套衣服

2、每套衣服不能重复

3、比比谁最快搭配好

(三)沟通方法

三、巩固练习

提问:这些菜你们吃过吗?它们哪些是荤菜,哪些是素菜呢?

请你看看今日的菜谱,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1、幼儿每人一个饭盒,自由走动搭配荤菜和素菜。

2、老师利用课件验证。

四、活动结束

大班数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比较,辨别灯笼的特征,学习将灯笼与试题配对,理解加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2、在图片与试题配对嬉戏中,体验加法试题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打算:灯笼、算式题。

活动过程:

一、看灯笼说不同

1、国庆节的装饰

提问:前几天我们去了易买得超市,去找国庆节的喜庆装饰,看看我们都找到了什么?

小结:红色是我们中国喜庆的颜色,红红的灯笼、红红的辣椒、红红的绸带和红红的枫叶,让我们的节日更喧闹、更喜庆,在节日里挂上红色的东西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俗。

2、出示4串灯笼,视察灯笼的不同特征。

师:国庆节的时候,老师也挂上了一些灯笼。

提问:老师这里有很多灯笼,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这里的灯笼有的大小不一样,有的花纹不一样,有的形态不一样,真好看。

二、看灯笼找算式

1、依据灯笼的特征,理解加法算式的符号

出示加法算式:

提问1、这些是什么?这些加法算式都认得吗?我们一起念一念。

提问2、这些试题上有什么?

2、依据灯笼的特征,理解加法算式的意义

师:今日我们用加法试题和灯笼做嬉戏。

提问:这里的四串灯笼,你最喜爱哪一串?请你为你喜爱的这串灯笼找一道算式题挚友,并告知我们为什么?

三、看图片找算式

要求:看清图片,为它找一道算式题,说出你的理由。

1、幼儿操作

2、幼儿沟通

(1)先念题目,再说图片上的事情。

(2)集体验证:看看,图片和加法试题都找对了吗?有什么问题?

(3)找试题

小结:原来同一个图片可以用不同的试题表示,同一试题可以说不一样的事情,看你说的是哪件事情。

四、活动延长

这里的试题有的表示扇子,有的表示灯笼,还可以表示生活中的哪些东西,比如说妈妈先买了3个苹果,爸爸又买来了在2个苹果,一共买来了5个苹果……

大班数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阅历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学习用不同方法进行7元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育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精确性、灵敏性。

4.让孩子们能正确推断数量。

活动打算:

1、1元、2元、5元、10元、50元、101元面值的纸币与硬币2、若干。布置"银行"场景,里面1元、2元、5元面值的纸币若干。

3、幼儿用书第21、37页操作材料,记录单,铅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相识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老师出示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老师:这些钱币一样吗?

3、它们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样知道的?

4、中国钱币有一个共同名称叫什么?

5、老师:你还知道哪些国家的钱币名称?

二、激励幼儿大胆尝试、探究取7元钱的不同策略。

1、老师出示若干1元、2元、5元的纸币。

2、老师"你到银行会取7元钱吗?想一想,可以取几张什么面值的人民币?

3、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所取的7元钱。

4、老师引导幼儿探讨。

5、激励幼儿多角度的思索问题。

6、比较两次取7元钱的不同策略。

三、引导幼儿记录自己的取钱策略

1、请幼儿探究取7元钱的不同策略。

2、激励幼儿运用标记、符号、数字、图示等方法在记录单上记录自己每一次取钱的不同策略。

四、同伴之间相互沟通各自记录的结果。

五、幼儿分组操作

1、取钱

2、算式接龙

3、翻花片

4、撕贴格子

六、活动评价

1、老师展示幼儿多种不同的取7元钱的策略

2、师幼小结: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可以取出7元钱?

教学反思

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选题,钱币虽然不是幼儿每天要接触的东西,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生疏,设计这样的活动,能有安排地调动幼儿的生活阅历,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驾驭的简洁数学学问,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嬉戏之中,不断丰富阅历促进实力提高。但是原活动的设计并不令人满足,缘由一,活动形式的设计以个别演示、集体探讨、自己记录的方式,嬉戏性不强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爱好;操作活动以个人书面的形式,老师不能快速有效赐予帮助,也将影响教学效果。缘由二,探究钱币的不同兑换策略,限定兑换7元钱,过于死板,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阅历,发挥幼儿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同时以数字、符号等方式记录策略,增加了幼儿的思维难度,也没有考虑幼儿间个体的差异性。

大班数学教案12

设计思路:大班幼儿的分类实力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对归纳事物特征的实力仍旧较弱。须要通过不断的动手操作来帮助他们提高发觉﹑视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实力。因此,我们选择幼儿熟识的水果﹑文具﹑衣物﹑植物及糖果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幼儿在合作探讨中学习分析事物的特性,找寻多种分类方法,从而发展幼儿的视察力及发觉、归纳,比较的实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学会如何分类。2﹑通过操作﹑探究,培育幼儿发觉﹑视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实力。

3﹑乐意与同伴合作,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教具:

1﹑小白兔玩偶一个,狗的头饰一个,纸箱制作的车子及房子各一个。2﹑苹果﹑梨子﹑石榴﹑桔子实物,玩具车﹑玩偶实物,铅笔盒﹑书﹑笔记本实物,衣服﹑裤子﹑鞋子实物。

3﹑苹果﹑芒果﹑梨子图片若干,花﹑草﹑树图片若干,糖果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小兔搬新居》

——小白兔新建了一座美丽房子,她要搬到新居子去住,小狗叔叔用

汽车帮小兔把东西全部拉到新居子去。

——请出带有狗的头饰的幼儿拉着用纸箱自制的车从教室外面走进来。(车上装有苹果﹑梨子﹑石榴﹑桔子实物,玩具车﹑玩偶实物,铅笔盒﹑书﹑笔记本实物,衣服﹑裤子﹑鞋子实物。)

2﹑帮小白兔整理物品

——将车里全部物品放在桌子上,老师手拿着小白兔玩偶说:”这么多东西我应当怎么整理啊?”然后问小挚友:“我们一起来帮帮小白兔好吗?”

(1)、让幼儿相识各种实物,并探讨怎么分,然后请部分幼儿帮忙分物品,将物品放到纸箱制作的房子里,并说说自己分类的理由。

(2)、老师总结:我们可以根据文具,玩具,水果,衣物来分。3﹑分小组动手操作分类。

(1)、出示水果﹑植物﹑糖果图片让幼儿相识,然后将图片按小组分发给幼儿,请幼儿先小组探讨怎样分,然后每小组请出一个代表来说说他们的分类方法。

(2)、老师讲解分类的方法,我们可以将图片按水果、植物、糖果来分类。

(3)、老师总结各小组分类的状况。

大班数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接着学习10的组成和10以内数的加减。

2、能用分合式、算式等不同的记录方式记录自己购物的过程。

3、能敏捷、多角度地思索和解答购物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打算:

1、10以内算式题,教学挂图(二)。

2、算式接龙卡、笔每人1份,幼儿用书第40页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嬉戏"开火车",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

1、老师出示算式题,幼儿快速说出火车几点开的答案。

2、采纳集体、小组、个别的形式进行练习。

二、老师出示礼品商店图,引导幼儿进行购物揣测,复习10以内的加减。

1、老师介绍购物的状况,引导幼儿揣测。

2、请幼儿列式说明理由。

3、请1名幼儿说出自己的购物设想,让同伴揣测。

三、依据所供应的购物条件,引导幼儿进行推理练习。

四、幼儿进行操作练习,巩固10以内的加减。

1、供应幼儿用书第40页的操作材料,指导幼儿按要求完成"看图列式"的练习。

2、卡片归类。

活动反思:

在导入部分,我通过问话让学生说一说农历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有几个学生能说出是重阳节,我向学生简洁介绍了一下重阳节,并希望同学们在重阳节这一天能够为家里的老人献上一份爱心。不管是在什么课上,我们都应当有机会教给学生除了科学学问之外的东西:向尊敬老人、爱惜花草树木、爱惜益虫益鸟等等。利用课本上供应的素材和导入环节的两三分钟就能够灌输给学生许多思想、情感方面的教化,这一方面在以后还要接着坚持多关注,充分利用好这一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对于运算依次都能够驾驭,在计算时,为了便于学生对计算过程的检查,我要求学生用递等式的形式来计算,但是有部分学生对于递等式驾驭的不是很好,在练习课上还要再通过练习题巩固一下才行。另外有的学生没有列竖式的习惯,虽然口算能熬炼学生的计算实力,但是这样练习的正确率就很难保证。我让学生用两个竖式连写,这样就简便一些了。我想在以后的课上应尽量让学生自己通过视察分析总结、找出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而不是由老师干脆告知他们。

大班数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阅历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3、能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嬉戏。

4、考验小挚友们的反应实力,熬炼他们的个人实力。

6、喜爱参加嬉戏,体验。

重点难点

运用已有阅历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活动打算

个人操作材料人民币替代玩具,同色数卡5两张、2五张、1十张同组幼儿玩具不同色教具……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1元人民币若干,大数卡,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投影各面值钱币,引导幼儿相识各种人民币。

老师提问:你们相识这些钱吗?这些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它们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

比这小的钱币还有什么?

小结:

我们中国只有1、2、5,10、20、50,101这几个数字面值的钱币。不管你要多少钱都要由这几个数来组合。

2、激励幼儿大胆尝试10以内面值钱币支取的不同策略。

老师提示:

我们来玩小银行嬉戏,你们做银行职员,老师来取钱,试试看你们能否让顾客满足。

嬉戏形式:

老师出数卡,表示要取多少钱,幼儿用自己的操作材料在面自己前摆放。你用哪几张钱币组合成顾客想要取的钱数?

(1)引导幼儿视察同伴间有没有不同方法,正确吗?

(2)激励幼儿用自己的玩具摆出不同的取钱策略。

(3)同组幼儿探讨摆放出各种不同的取钱策略,越多越好。

3、幼儿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嬉戏。

老师提示:

下面我们来开银行,我们自由组合三到四人,玩具合并在一起,银行柜台可以用桌子或椅子来代替,场地和角色大家商议,可以轮番做银行职员和顾客。

嬉戏形式:

幼儿分组,自主嬉戏。

老师指导:

(1)对实力强的幼儿,启发他们分类整理钱币,以提高操作效率。

(2)在玩具足够的状况下,激励幼儿尝试10以外的取钱额度。

4、总结讲评。

(1)宣扬老师指导中幼儿胜利的尝试。

(2)激励幼儿在今后的嬉戏中大胆运用和尝试。

教学反思

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选题,钱币虽然不是幼儿每天要接触的东西,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生疏,设计这样的活动,能有安排地调动幼儿的生活阅历,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驾驭的简洁数学学问,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嬉戏之中,不断丰富阅历促进实力提高。但是原活动的设计并不令人满足,缘由一,活动形式的设计以个别演示、集体探讨、自己记录的方式,嬉戏性不强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爱好;操作活动以个人书面的形式,老师不能快速有效赐予帮助,也将影响教学效果。缘由二,探究钱币的不同兑换策略,限定兑换7元钱,过于死板,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阅历,发挥幼儿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同时以数字、符号等方式记录策略,增加了幼儿的思维难度,也没有考虑幼儿间个体的差异性。

大班数学教案15

挂灯笼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6的分解、组成。

2、能找出按依次分的递增、递减规律。

活动打算:

1、6的分解、组成式一套,圆片6个。

2、幼儿画册《数学》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谈话

在中国的很多节日里,大家都喜爱挂灯笼,红红火火,特殊喧闹。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